[言情]当霜雪飘时 [13]
不起,实在难以招待周全,还望恩公见谅。”
中年人见他通情理,晓礼节,谈吐诚恳大方,便微笑着说:“我并非图你报答。我略略晓些针石之术,让我见见令堂大人,或许能够稍尽绵薄。”
少蟾听罢,又要下跪谢恩,那人一手拦住他:“不必再称我恩公,我姓贺。”
“贺前辈!”
中年人点点头,慈祥的笑了。
到了李家,中年人看过蜷在床上的妇人之后,面色沉郁的转过身来,对少蟾说:“你在此地,还有别的亲戚么?”
少蟾摇摇头:“早先也有,半年前的一场大疫,都去了。”忽然明白了什么:“我娘她……”
“令堂大人已经往生了……”
少蟾既不悲痛啼哭,也没有慌乱无措。中年人先为他处理过手臂上的虎爪抓伤,又帮着他将娘和爹葬在一处,就在屋后不远。
少蟾给爹娘磕过头,站起身,又向着贺姓中年人跪下道:“贺前辈,求您收我为徒。”
中年人吃了一愣,先把少蟾扶起来:“你可是要学那降虎之术?”
“不,我要跟您学习如何治病疗伤!当初,倘若有人懂得针石,又肯通融诊费,那我爹和我娘就不会这么早故世,村里的人也不会病殁大半。等我学成之后,一定还会回到这里,替父老乡亲诊病!”
中年人的眼中闪着光采,慈爱的拍拍他的头:“好,既然你也无可投奔,那么以后就跟着我吧,只是我现在却不能正式收你为徒。但凡我行医采药,你只管在一旁观瞧,何处不懂,我会一一解释给你听。”
就这样,中年人带着少蟾回到他的居所,潼山丹心峰碧血殿。
潼山派的开山鼻祖乃是本朝开国良将,当初随着太祖南征北讨,驱逐蛮夷,平定江山,立下赫赫战功。然而玉堂金殿封臣行赏之时,他却急流勇退,称老还乡,只道“自古帝王只可共患难,不可同享福”。此语后来果然成谶,那祖师爷却独独逃过一劫。
他历遍名山大川,饱览人间造化,心中对武功却依然恋恋不舍,索性挑了一处雄伟山岭,在主峰顶上修建屋宇,居住下来,日夜潜心精研武学,乐在其中。那山正是潼山,主峰易名丹心峰,正堂命为碧血殿,以表其虽处江湖之远,依然心忧君民。
不久,远近即有青年子弟慕名前来求学,他择选其中心正行端者收为弟子,将平生所会本领倾囊而授。渐渐的,自成一派,就名“潼山派”。
始祖终老之时,将毕生所学的武功,兵法,以及劝君治世之道,各自辑成一部书。又将这三卷书,连同那件伴随他纵横驰骋,片刻不曾离手的兵器,一同收进碧血殿旁一间侧屋之中。嘱咐后人,只有历代掌门人在权位交递之时,方可进入此屋,口传祖训:“他年倘若烽烟再起,生灵涂炭,潼山弟子当凭此三部书中所录,解民于水火,却不可贪恋权贵。如逢太平盛世,断不可翻阅此书,以免枉添欲念,徒惹祸端。”同时严令公告,凡欲投入本门为徒者,必先察其品行,再较其资质,而后决定取舍。
传至如今一辈,潼山派的当家者乃是师兄弟四人,掌门便是大师兄方岚,那位姓贺的中年人正是四师弟贺溪龄,只因他医术精妙,医德高洁,被世人誉为贺神仙。故此,贺四侠虽将少蟾带回潼山,却不能草率收徒,只对掌门说,自己收了一名伴僮,以便行医采药之时,身边好有个帮手。
方掌门素知四师弟为人谦谨仁善,虽然他的医术即使在寻常百姓间也久负盛名,但在武林之中,却近乎平寂。其他三位师兄已经各自挑得中意的少年,尽心尽力的教授起来,唯独这位四师弟,常年四处奔走,尚无桃李之缘。于是方掌门便应允将少蟾暂留山上,同时暗自留心,察访他的举止言行。
此时,山上的大弟子正是方掌门的首徒秦瑛,他年方十岁,却已入门足足五年。秦家本是武学世家,声威清正,秦老爷为了让爱子更上层楼,光耀门楣,因此自幼便将他送至潼山。方大侠见他家教严明,天资聪颖,便收在身边。慢慢的又看出他机敏沉稳,志向高远,更是日渐喜爱。
秦瑛初见少蟾,心里只有说不尽的鄙夷。山上的诸位师弟师妹,虽然不能个个都有自己这般好出身,却也都是体面正派的良家子弟。但见这个小孩,身单力薄,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爷娘俱是无名少姓之草辈,待收拾干净之后,脸盘也算清秀,只是眉宇之间那种安静得近乎低三下四的神情让秦瑛更为不屑。他对四师叔原本并无成心敬意,对他捡回来的这个连弟子都算不上的小僮,更是只当作下人一样百般作弄,时时摆出大弟子,大少爷的身架来。
此后三年,少蟾只陪在贺四侠身边,尽心尽力,安分守己。据方掌门明察暗访,这位少年聪慧明理,不卑不亢,人品堪称端正。于是在他十岁那年,便正式行礼,拜入贺四侠门下,做了潼山弟子,每日早晚随同众位师兄弟一起习武练功。一旦少蟾练起武来,也颇显灵性,进展不缓,屡有后来居上之势。然而更令他痴迷的,还是与师父一同研习医药。贺四侠见他心意诚肯,胸怀仁慈,况且又正式收了弟子,更是把自己的全部医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只盼望他接过自己的衣钵,造福苍生百姓。
转眼之间五年过去了,少蟾始终勤恳谦和。秦瑛屡次想寻他过失,假大师兄之威加以斥责羞辱,却从来未能如愿,因此心里更加不耐烦。正逢方掌门五十大寿,少蟾同一个大和尚带来的俊秀少年拆招过式,大展身手。此事虽然并未被外人知晓,但是从此派中四位长辈和各位弟子纷纷对他另眼相看,秦瑛愈加暗恨在心。
又过了五年,当初的少年渐渐长大成人。此间,对少蟾心怀不满的,除了秦瑛,却还有另外一人,便是方掌门的独生爱女,掌上明珠,方婉娉。这位方小姐比少蟾年轻一岁,虽然自幼也经父母严厉教诲,但毕竟身为掌门千金,山上众人对她或宠爱、或敬畏,少有拂逆,因此生得气度端重,心性高傲。少蟾初登山门之时,她的眼里也是一百个瞧不起。等少蟾作了正式弟子,与她身份相当,二人难免多了一些接触。待到少年少女豆蔻初绽,婉娉慢慢觉察到少蟾待她温柔有礼,体贴关爱,不由得十分得意。可是渐渐却又发现,他分明是对山上所有的人,包括师兄弟妹,甚至打杂的下人,都同样和善,关切,并未对自己稍有另眼,心里的得意转而变成嫉恨。她看少蟾原本是绝不入眼的,即使他对自己情有独钟,她也只打算加以戏弄羞辱。然而随着婉娉日渐长成,出落得愈发秀美婀娜,青年弟子多少都有些暗自动心,惟有少蟾依然如故,仅止于礼。因此,她的心中又是怨恨,又是期盼,渐渐的只想引得他的关注,对其他师兄弟的殷勤取悦反而不屑一顾。其实,在婉娉心目中,真正倾心爱慕,欲托终身的,始终只有大师兄秦瑛一个人。
这一年,正是方掌门五十五岁寿诞。丹心峰顶又排开筵宴,迎候四方宾客。各位青年弟子各有担当,操持起来。
寿筵正日,婉娉绕到后院来取东西,偏巧听见几位偷闲的小师弟小师妹正躲在游廊下悄悄说话。
“这次又有好几家向掌门求婚。依我看还是阇州来的严公子最讨人喜欢。”
“哼,管他什么“盐公子”、“糖公子”,咱们方师姐却是断断瞧不入眼的。”
“是啊,我们潼山派中青年才俊应有尽有,大师伯也不会把方师姐嫁给外人的。未来的方姐夫,自然也是我们潼山派的继任掌门。那师伯母便是老掌门的千金。”
“哎,那你说秦师兄和李师兄两个人比起来,方师姐心里更喜欢哪一个呢?”
“方师姐喜欢也没用。秦师兄是掌门师伯座下大弟子,有才有貌,家世又好,大师伯当然最中意秦师兄了。”
“我看方师姐眼里也只瞧得上秦师兄。”
“那可未必。秦师兄自视甚高,一本正经。若论起温柔细心,体贴可靠,他却是远远比不上李师兄。没准方师姐倒对李师兄暗自动心呢。”
“是啊,是啊,你们都不知道,前几日我还看见方……”
婉娉本来听得入神,到了此处,却生怕他们说出什么不合适的话来,便立刻现身,厉声斥道:“你们几个,不去前厅帮忙料理,却藏在这里胡言乱语!待我去告诉掌门,一定要好好责罚你们!”
那几个小弟子一见是她来了,都吓得噤若寒蝉,不敢吱声。其中却有一位顽皮师弟,原本时常挨罚,倒也不以为意,又一向待人熟络,从不见外,索性壮起胆子,小声说:“方师姐,我们是在替你着想,秦师兄和李师兄二人,到底谁对你更好一些?”
婉娉究竟是江湖儿女,并无诸多禁忌,况且她心里也始终为此事烦闷,所以没好气的说:“他们俩哪个对我好,与我有什么相干?又与你们有什么相干!”却未见动怒,也没有转身离去。
那几个弟子见了,也放开拘束,兴致大起。一个小师妹一直和婉娉相好,此时便说:“方师姐,难道你一点儿也不想知道么,秦李二位师兄,哪一个心里待你更重一些?”
女儿家同有此心,婉娉口中依然厉声,心里却不无犹豫的说:“那却如何知晓?莫非要把他们的心肝挖出来一一称量?”
那个伶俐的小师弟笑道:“何必那么麻烦。方师姐你只要叫他们去做一件事,看哪个办得到,便是他心里更看重你。”
“做什么事?”婉娉皱着眉问。
“当然是越难越好!揽月摘星,降龙伏虎,反正就是平常人做不到的事。”小师妹兴奋的说。
“我有主意!在我们潼山派,最难做,最不能做的事,当然要数进入禁室!”小师弟洋洋得意的说。
婉娉听了凛然一惊,她究竟是掌门之女,又比眼前这几位弟子都年长一些,不由得怒喝道:“你们几个休要再胡说!擅闯禁室便是违背本派第一大规,当被废除武功,永逐师门!他们两个莫非得了失心疯,竟敢做这样的事!即便他们敢做,我又如何能从旁调唆!”
小师妹一吐舌头,不再说话。小师弟却不依不饶:“就是因为他们决不会做,所以才无妨。方师姐你只要从旁观瞧,看谁走的离禁室更近一些,他心里必然念你多一些。就算哪个糊涂,在他将进未进之前,我们把他拦住就是了。并无害处。”
“无端的叫他们闯禁室,却让我如何为人?”婉娉低头不语。
“那就说方师姐你误入禁室,被机关陷住,我们都没有办法,只好请秦师兄和李师兄前去相救。”
“说我?误入禁室?他们会相信?若是被爹知道了……”
“听说你有难,两位师兄情急之下必然无法多虑。若是有脑筋静下来慢慢思量真假的,定是心里不够看重你。”小师妹颇有经验的说。
“我们几个决不会说的,秦师兄和李师兄若连这点秘密也不能为你担守,那么谁待你
中年人见他通情理,晓礼节,谈吐诚恳大方,便微笑着说:“我并非图你报答。我略略晓些针石之术,让我见见令堂大人,或许能够稍尽绵薄。”
少蟾听罢,又要下跪谢恩,那人一手拦住他:“不必再称我恩公,我姓贺。”
“贺前辈!”
中年人点点头,慈祥的笑了。
到了李家,中年人看过蜷在床上的妇人之后,面色沉郁的转过身来,对少蟾说:“你在此地,还有别的亲戚么?”
少蟾摇摇头:“早先也有,半年前的一场大疫,都去了。”忽然明白了什么:“我娘她……”
“令堂大人已经往生了……”
少蟾既不悲痛啼哭,也没有慌乱无措。中年人先为他处理过手臂上的虎爪抓伤,又帮着他将娘和爹葬在一处,就在屋后不远。
少蟾给爹娘磕过头,站起身,又向着贺姓中年人跪下道:“贺前辈,求您收我为徒。”
中年人吃了一愣,先把少蟾扶起来:“你可是要学那降虎之术?”
“不,我要跟您学习如何治病疗伤!当初,倘若有人懂得针石,又肯通融诊费,那我爹和我娘就不会这么早故世,村里的人也不会病殁大半。等我学成之后,一定还会回到这里,替父老乡亲诊病!”
中年人的眼中闪着光采,慈爱的拍拍他的头:“好,既然你也无可投奔,那么以后就跟着我吧,只是我现在却不能正式收你为徒。但凡我行医采药,你只管在一旁观瞧,何处不懂,我会一一解释给你听。”
就这样,中年人带着少蟾回到他的居所,潼山丹心峰碧血殿。
潼山派的开山鼻祖乃是本朝开国良将,当初随着太祖南征北讨,驱逐蛮夷,平定江山,立下赫赫战功。然而玉堂金殿封臣行赏之时,他却急流勇退,称老还乡,只道“自古帝王只可共患难,不可同享福”。此语后来果然成谶,那祖师爷却独独逃过一劫。
他历遍名山大川,饱览人间造化,心中对武功却依然恋恋不舍,索性挑了一处雄伟山岭,在主峰顶上修建屋宇,居住下来,日夜潜心精研武学,乐在其中。那山正是潼山,主峰易名丹心峰,正堂命为碧血殿,以表其虽处江湖之远,依然心忧君民。
不久,远近即有青年子弟慕名前来求学,他择选其中心正行端者收为弟子,将平生所会本领倾囊而授。渐渐的,自成一派,就名“潼山派”。
始祖终老之时,将毕生所学的武功,兵法,以及劝君治世之道,各自辑成一部书。又将这三卷书,连同那件伴随他纵横驰骋,片刻不曾离手的兵器,一同收进碧血殿旁一间侧屋之中。嘱咐后人,只有历代掌门人在权位交递之时,方可进入此屋,口传祖训:“他年倘若烽烟再起,生灵涂炭,潼山弟子当凭此三部书中所录,解民于水火,却不可贪恋权贵。如逢太平盛世,断不可翻阅此书,以免枉添欲念,徒惹祸端。”同时严令公告,凡欲投入本门为徒者,必先察其品行,再较其资质,而后决定取舍。
传至如今一辈,潼山派的当家者乃是师兄弟四人,掌门便是大师兄方岚,那位姓贺的中年人正是四师弟贺溪龄,只因他医术精妙,医德高洁,被世人誉为贺神仙。故此,贺四侠虽将少蟾带回潼山,却不能草率收徒,只对掌门说,自己收了一名伴僮,以便行医采药之时,身边好有个帮手。
方掌门素知四师弟为人谦谨仁善,虽然他的医术即使在寻常百姓间也久负盛名,但在武林之中,却近乎平寂。其他三位师兄已经各自挑得中意的少年,尽心尽力的教授起来,唯独这位四师弟,常年四处奔走,尚无桃李之缘。于是方掌门便应允将少蟾暂留山上,同时暗自留心,察访他的举止言行。
此时,山上的大弟子正是方掌门的首徒秦瑛,他年方十岁,却已入门足足五年。秦家本是武学世家,声威清正,秦老爷为了让爱子更上层楼,光耀门楣,因此自幼便将他送至潼山。方大侠见他家教严明,天资聪颖,便收在身边。慢慢的又看出他机敏沉稳,志向高远,更是日渐喜爱。
秦瑛初见少蟾,心里只有说不尽的鄙夷。山上的诸位师弟师妹,虽然不能个个都有自己这般好出身,却也都是体面正派的良家子弟。但见这个小孩,身单力薄,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爷娘俱是无名少姓之草辈,待收拾干净之后,脸盘也算清秀,只是眉宇之间那种安静得近乎低三下四的神情让秦瑛更为不屑。他对四师叔原本并无成心敬意,对他捡回来的这个连弟子都算不上的小僮,更是只当作下人一样百般作弄,时时摆出大弟子,大少爷的身架来。
此后三年,少蟾只陪在贺四侠身边,尽心尽力,安分守己。据方掌门明察暗访,这位少年聪慧明理,不卑不亢,人品堪称端正。于是在他十岁那年,便正式行礼,拜入贺四侠门下,做了潼山弟子,每日早晚随同众位师兄弟一起习武练功。一旦少蟾练起武来,也颇显灵性,进展不缓,屡有后来居上之势。然而更令他痴迷的,还是与师父一同研习医药。贺四侠见他心意诚肯,胸怀仁慈,况且又正式收了弟子,更是把自己的全部医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只盼望他接过自己的衣钵,造福苍生百姓。
转眼之间五年过去了,少蟾始终勤恳谦和。秦瑛屡次想寻他过失,假大师兄之威加以斥责羞辱,却从来未能如愿,因此心里更加不耐烦。正逢方掌门五十大寿,少蟾同一个大和尚带来的俊秀少年拆招过式,大展身手。此事虽然并未被外人知晓,但是从此派中四位长辈和各位弟子纷纷对他另眼相看,秦瑛愈加暗恨在心。
又过了五年,当初的少年渐渐长大成人。此间,对少蟾心怀不满的,除了秦瑛,却还有另外一人,便是方掌门的独生爱女,掌上明珠,方婉娉。这位方小姐比少蟾年轻一岁,虽然自幼也经父母严厉教诲,但毕竟身为掌门千金,山上众人对她或宠爱、或敬畏,少有拂逆,因此生得气度端重,心性高傲。少蟾初登山门之时,她的眼里也是一百个瞧不起。等少蟾作了正式弟子,与她身份相当,二人难免多了一些接触。待到少年少女豆蔻初绽,婉娉慢慢觉察到少蟾待她温柔有礼,体贴关爱,不由得十分得意。可是渐渐却又发现,他分明是对山上所有的人,包括师兄弟妹,甚至打杂的下人,都同样和善,关切,并未对自己稍有另眼,心里的得意转而变成嫉恨。她看少蟾原本是绝不入眼的,即使他对自己情有独钟,她也只打算加以戏弄羞辱。然而随着婉娉日渐长成,出落得愈发秀美婀娜,青年弟子多少都有些暗自动心,惟有少蟾依然如故,仅止于礼。因此,她的心中又是怨恨,又是期盼,渐渐的只想引得他的关注,对其他师兄弟的殷勤取悦反而不屑一顾。其实,在婉娉心目中,真正倾心爱慕,欲托终身的,始终只有大师兄秦瑛一个人。
这一年,正是方掌门五十五岁寿诞。丹心峰顶又排开筵宴,迎候四方宾客。各位青年弟子各有担当,操持起来。
寿筵正日,婉娉绕到后院来取东西,偏巧听见几位偷闲的小师弟小师妹正躲在游廊下悄悄说话。
“这次又有好几家向掌门求婚。依我看还是阇州来的严公子最讨人喜欢。”
“哼,管他什么“盐公子”、“糖公子”,咱们方师姐却是断断瞧不入眼的。”
“是啊,我们潼山派中青年才俊应有尽有,大师伯也不会把方师姐嫁给外人的。未来的方姐夫,自然也是我们潼山派的继任掌门。那师伯母便是老掌门的千金。”
“哎,那你说秦师兄和李师兄两个人比起来,方师姐心里更喜欢哪一个呢?”
“方师姐喜欢也没用。秦师兄是掌门师伯座下大弟子,有才有貌,家世又好,大师伯当然最中意秦师兄了。”
“我看方师姐眼里也只瞧得上秦师兄。”
“那可未必。秦师兄自视甚高,一本正经。若论起温柔细心,体贴可靠,他却是远远比不上李师兄。没准方师姐倒对李师兄暗自动心呢。”
“是啊,是啊,你们都不知道,前几日我还看见方……”
婉娉本来听得入神,到了此处,却生怕他们说出什么不合适的话来,便立刻现身,厉声斥道:“你们几个,不去前厅帮忙料理,却藏在这里胡言乱语!待我去告诉掌门,一定要好好责罚你们!”
那几个小弟子一见是她来了,都吓得噤若寒蝉,不敢吱声。其中却有一位顽皮师弟,原本时常挨罚,倒也不以为意,又一向待人熟络,从不见外,索性壮起胆子,小声说:“方师姐,我们是在替你着想,秦师兄和李师兄二人,到底谁对你更好一些?”
婉娉究竟是江湖儿女,并无诸多禁忌,况且她心里也始终为此事烦闷,所以没好气的说:“他们俩哪个对我好,与我有什么相干?又与你们有什么相干!”却未见动怒,也没有转身离去。
那几个弟子见了,也放开拘束,兴致大起。一个小师妹一直和婉娉相好,此时便说:“方师姐,难道你一点儿也不想知道么,秦李二位师兄,哪一个心里待你更重一些?”
女儿家同有此心,婉娉口中依然厉声,心里却不无犹豫的说:“那却如何知晓?莫非要把他们的心肝挖出来一一称量?”
那个伶俐的小师弟笑道:“何必那么麻烦。方师姐你只要叫他们去做一件事,看哪个办得到,便是他心里更看重你。”
“做什么事?”婉娉皱着眉问。
“当然是越难越好!揽月摘星,降龙伏虎,反正就是平常人做不到的事。”小师妹兴奋的说。
“我有主意!在我们潼山派,最难做,最不能做的事,当然要数进入禁室!”小师弟洋洋得意的说。
婉娉听了凛然一惊,她究竟是掌门之女,又比眼前这几位弟子都年长一些,不由得怒喝道:“你们几个休要再胡说!擅闯禁室便是违背本派第一大规,当被废除武功,永逐师门!他们两个莫非得了失心疯,竟敢做这样的事!即便他们敢做,我又如何能从旁调唆!”
小师妹一吐舌头,不再说话。小师弟却不依不饶:“就是因为他们决不会做,所以才无妨。方师姐你只要从旁观瞧,看谁走的离禁室更近一些,他心里必然念你多一些。就算哪个糊涂,在他将进未进之前,我们把他拦住就是了。并无害处。”
“无端的叫他们闯禁室,却让我如何为人?”婉娉低头不语。
“那就说方师姐你误入禁室,被机关陷住,我们都没有办法,只好请秦师兄和李师兄前去相救。”
“说我?误入禁室?他们会相信?若是被爹知道了……”
“听说你有难,两位师兄情急之下必然无法多虑。若是有脑筋静下来慢慢思量真假的,定是心里不够看重你。”小师妹颇有经验的说。
“我们几个决不会说的,秦师兄和李师兄若连这点秘密也不能为你担守,那么谁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