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当霜雪飘时 [12]
吩咐一名小二引路。
来到房外,少蟾轻轻拍了拍门,听到里面传出一声“进来”。推开门,只见窗前立着一个身着华服的俊美背影,正是玉庭。
待玉庭听清来的不是下人,便遽然转过身,一眼看见少蟾,几大步走上前,热情的扶住他的臂膀,爽朗的笑道:“没想到你来得这样快!”然而只消彼此对望一眼,少蟾便已敏锐的发觉,玉庭的神情中充满了忧虑不安。
绣云却是一无所察。走进房门看见师兄背影的那一瞬间,她忽然感到一阵害羞,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即使是在对师兄情有所误之时,也不曾像现在这般心慌意乱。她低下头,躲在少蟾身后,不敢去看师兄的双眼。
玉庭却毫无介怀,一把拉过绣云,上上下下仔仔细细的打量了一番,千钧重负终于卸下心头,却又发现了一些意外的惊喜:“云儿,让师兄好好看看。你真的已经无恙了,倒比上次分别时愈加漂亮了。少蟾果真是妙手回春啊!”
绣云定了定神,不自在的笑了笑。
玉庭早已定好上等酒席,三人都已劳顿饥渴,因此轻松的吃喝谈笑,拣一些无关紧要的见闻随便说说。
酒饭已毕,玉庭先把绣云送回房内。二人独处之时,那种相依相伴十几年的温情又回到绣云心中,她轻柔的叫了声:“师兄……”千言万语却不知如何开口。
玉庭疼爱的拍了拍她的肩头:“云儿,你一路辛苦了,早些安歇吧。有多少话,明天有的是时间慢慢说。”
然后,玉庭又来到少蟾房中,见他并未休息,而是若有所待的坐在桌前,便道:“少蟾,我们有很多日子没在一起喝酒了,今晚可有雅兴?”
少蟾点点头,默默的随着玉庭来到院中。石桌上早已摆好了杯壶酒果。
二人坐下来,先干了一杯。又斟满,一小口一小口,各自品着。
玉庭似乎终于下定决心,也不转弯抹角,直言道:“少蟾,最近我得到一个消息,恐怕你还没有听说。”
少蟾慢慢的把玩一只酒杯,面无表情的看着玉庭。
“数日前,潼山派送信给大师兄,信里说……说贺前辈……已经过世了……”
少蟾手中的酒杯停止了转动,轻轻的,稳稳的,落在桌子上。他低下头去,痛苦的闭上双眼,双手紧紧的攥在一起。
“这么说来你果然是不知道!”玉庭压低了声音,却抑止不住语调中的愤怒。“自从师父退隐林下,跟潼山派的来往就淡了。他老人家过世之后,我更不必和那些人有什么瓜葛。倒是大师兄多少有几分薄面,所以潼山还是派人送了丧贴给他。”他“咣当”一声放下酒杯,满脸的不屑与厌恶:“如今方掌门正在闭关练功,山上的大小事务都临时交给那个姓秦的打理。”他见少蟾不说话,径直问道:“你有什么打算?”
“师父……贺前辈他曾经救过我的性命,又养育我长大成人,对我有传道授业之恩。‘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虽然我忤逆不肖,但是无论如何,我要去拜他这最后一次。”
“好,我和你同去!就算没有接到丧帖,谅他们也不能拦我们上山!”玉庭一手抚剑,一手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少蟾心里分明想拒绝,转而说道:“我被逐出师门的事情,我已经告诉林姑娘了。”
玉庭一愣,笑意渐渐浮上面庞:“你连这事也告诉她了?那么她可问起其中的缘由?”
少蟾摇摇头:“她说她不在意。”
玉庭朗声大笑:“好!果然是我的好妹子!所以你便没告诉她?”
少蟾轻轻叹了一口气:“那件事我只告诉过你,今后也不会再对第二个人说起。如今方师妹已经嫁了称心如意的郎君,秦师兄春风得意,前程似锦,我又何苦无谓多言?”
玉庭摇头叹息:“你这个人,总是替旁人着想,有什么委屈和苦痛却自己一个人担着。你想过没有,倘若被云儿得知你是因为你师妹而受罚,她会怎么样?”见少蟾神情遽变,玉庭笑着说:“别害怕,云儿的性情我最了解,她不会对你如何。只是恐怕你那位秦夫人,却要不好过了。”玉庭这样想着,仿佛心里觉得十分有趣,脸上荡漾着笑容,迟迟不肯散去。
少蟾低沉的说:“所以,我想请你带林姑娘离开。我一个人去潼山便可。”
“那也无妨,”玉庭摆摆手:“我带了家人来,派人送云儿回家就是了。”
“只怕……只怕她不肯……”
听了此言,玉庭又是一愣,想了一会儿,忽然抚掌大笑:“哈哈!真是‘世上方一日,山中已千年’!我先前还颇觉惊叹,云儿不仅身体康复无恙,就连心境也豁朗开怀,活泼如昔。原来你不但身怀起死回生之绝技,还深谙开心解语之奇术!”
少蟾淡淡的说:“玉庭,你不要拿此事说笑。林姑娘仁厚善良,重情重义。她感激我救她性命,又同情我境遇坎坷,况且我们朝夕相处,数月有余,即便她心中有所感念,亦不足为奇。她正当青春华年,心地单纯,待她博览世事,增广阅历之后,自然会慢慢淡了此念。所以,此刻何须令她为些许小事徒增困扰呢?”
“如若她不淡此念又如何?真正仁厚善良,重情重义的人是你。我能想象,如果有位姑娘对你表露心迹,即便你并未动情,也决不会冷言相却,而会好好的照顾她一辈子。不是因为你爱她,而是因为你不忍害她伤心,但是你却从不顾及自己的心意。”玉庭收起笑容,忧郁的摇摇头,诚挚的问:“少蟾,那么在你的心中,对林师妹又作何感想呢?”
少蟾坦然一笑,毫不犹豫的说:“林姑娘的性情很像你。你们俩的性情,都深得尊师的真传。”
玉庭细细体味他的话,又认真看了看他的神情,然后坚定的说:“好!如此说来我就更要去潼山了,而且要带云儿一起去!你一个人情愿忍辱负重,安贫乐道,我心里只有尊重你。但若事关云儿的终身,我决不会袖手旁观。”
少蟾见他立意已决,再难劝说,只得郑重的说:“玉庭,我求你一件事。此次去潼山,无事最好。倘若果真有变故发生,请你看在我们多年友谊的情分上,不要为我出手。”原想加一句“请你照顾好林姑娘”,仔细想来这话却轮不到自己来说,便咽了回去。
玉庭自来一诺千金,不轻言约许,看着少蟾固执的眼神,终于勉强应允了。
次日一早,玉庭先去看绣云。见她已经起身,梳妆停当,与昨日相比,面庞上却微微多了些忧倦之色,便关切的问:“云儿,你昨晚没有休息好。是不是这里的床铺不舒服?”
绣云淡淡笑着,摇了摇头。
玉庭猜到她是为少蟾担心,便坦言:“云儿,少蟾的事情,你已经知道了。如今,他的恩师贺四侠故世了,我打算同他一起上潼山拜祭。你可愿与我们同行?”
绣云神情黯然,满眼愁苦:“师兄,我要和你们一起去。李大哥对他师父感情很深,得知了这个消息,心里一定十分难过。我和你们在一起,也许……也许可以开解他,让他不要过于悲伤。”
玉庭怜爱的看着师妹,温柔的说:“好,那我们三人一同去。”
玉庭命人备了三匹高头骏马,又吩咐同来的家人前往潼阴城候命。然后,伴着少蟾和绣云一同起身上路,赶奔潼山。
莫惜勿忆
——我不明白,你为何情愿让风尘刻画你的样子。
四郎山脚下,有一方小小的双槐村,村子东头,住着一户李姓人家,夫妻二人都是祖祖辈辈生长于此地的普通农人。李家的男人多识了几个字,平日时常有邻里乡亲来央他取个大名,写个契据,念封书信。怎奈他天生身体孱弱,干起力气活来却要吃不少亏。好在李家的娘子勤朴能干,他们的独子也孝顺懂事,小小年纪便随着爹娘上山下田,竭尽全力,着实分担去不少家务劳力。一家三口,总算能够糊口。
这一年春夏,一场大疫袭来,远近数个村庄里,统共有半数人口被夺去性命。余下的,也是贫病交加,勉强支撑。好不容易挨过秋天,疫情消退,却又偏偏迎头撞见了百年不遇的严冬酷寒。
李家男人春末便病死了,腊冬时节,李家寡妇又染上风寒,卧床不起。莫说家中早已见不到一粒米、一滴水,眼下就连一根可以烧火的稻草也没了。看着娘瑟缩在床角,把家中所有衣裤被褥都堆在身上,依然不住的发抖,她那通红通红、毫无表情的脸庞便是这屋里唯一的热量来源,李家孩童咬紧牙关,拾起仅剩的一把砍刀,出门去了。
风雪交加的天气已经持续了数日,附近的小树矮丛早就被连根掀走,就连那些有点年头的大树也只剩下一根光秃秃的主干。那小孩深一脚浅一脚,一直来到小山脚下,终于找到一棵不太粗的树干,动手砍起来。狂风肆虐,寻常的壮年人都难以立稳脚跟,那小孩只好一手扶住树,一手挥舞砍刀。几刀下去,早已冻僵的手掌也勒得酸痛,却只是扒掉了树皮上一层冻成冰的积雪。他略微搓了搓双手,便又不停不懈的继续砍。他丝毫没有留神,一只斑斓猛虎正从下风处悄悄挨过来。
那畜牲也被风雪逼得数日未有进项,又冷又饿,头昏心躁,一闻到活物的气息,便不顾一切猛扑过来。待那小孩有所觉察,猛虎已经跃近他的头顶,他大受惊吓,却下意识的举起砍刀护卫自己。那猛兽扑偏了,利爪只是擦伤了小孩的手臂,却也将那把砍刀扇飞了。它收拢脚步,扭转回身,作势又要再扑。此刻,那小孩已经定下心神,也转过身来面对猛虎,攥紧小拳头,决心拼死一战。
突然,只听那畜牲吼出一声又怒又痛的长啸,随即翻身倒地,一动不动。那小孩壮起胆量,走上前去仔细一看,只见那死虎的一双眼窝之中,正汩汩嘟嘟,不住的涌冒鲜血。
他惊得目瞪口呆,却不知何时,身边已多了一个人。他抬头一看,只见一位岁数偏长的中年人,须发已略见白意,身材不高也不壮,但面色润朗,神采奕奕,眉目祥和。他忽然之间恍然大悟,立刻跪下磕头,口称“恩公”,不停的道谢。
中年人扶起他,和蔼的问:“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
小孩恭恭敬敬的回答:“我叫李少蟾,今年七岁整。”
中年人微微点头:“你家可住这附近?如此险恶天气,为何你独自一人在此?家中长辈何在?”
少蟾据实说道:“我家里只剩下一位娘亲,她卧病在床,所以我来砍些柴火为她取暖。”
“哦,原来如此。不知令堂大人所患何疾?可曾延请医生?”
少蟾摇摇头:“我家没有钱,请不起医生。我只是看到我娘冷得发抖,所以……”
“那么,请你带我去你家,让我见见令堂大人。”
少蟾红着脸说:“恩公救我性命,本该请至家中,聊表谢意。只是我家一无长物,我娘也卧床
来到房外,少蟾轻轻拍了拍门,听到里面传出一声“进来”。推开门,只见窗前立着一个身着华服的俊美背影,正是玉庭。
待玉庭听清来的不是下人,便遽然转过身,一眼看见少蟾,几大步走上前,热情的扶住他的臂膀,爽朗的笑道:“没想到你来得这样快!”然而只消彼此对望一眼,少蟾便已敏锐的发觉,玉庭的神情中充满了忧虑不安。
绣云却是一无所察。走进房门看见师兄背影的那一瞬间,她忽然感到一阵害羞,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即使是在对师兄情有所误之时,也不曾像现在这般心慌意乱。她低下头,躲在少蟾身后,不敢去看师兄的双眼。
玉庭却毫无介怀,一把拉过绣云,上上下下仔仔细细的打量了一番,千钧重负终于卸下心头,却又发现了一些意外的惊喜:“云儿,让师兄好好看看。你真的已经无恙了,倒比上次分别时愈加漂亮了。少蟾果真是妙手回春啊!”
绣云定了定神,不自在的笑了笑。
玉庭早已定好上等酒席,三人都已劳顿饥渴,因此轻松的吃喝谈笑,拣一些无关紧要的见闻随便说说。
酒饭已毕,玉庭先把绣云送回房内。二人独处之时,那种相依相伴十几年的温情又回到绣云心中,她轻柔的叫了声:“师兄……”千言万语却不知如何开口。
玉庭疼爱的拍了拍她的肩头:“云儿,你一路辛苦了,早些安歇吧。有多少话,明天有的是时间慢慢说。”
然后,玉庭又来到少蟾房中,见他并未休息,而是若有所待的坐在桌前,便道:“少蟾,我们有很多日子没在一起喝酒了,今晚可有雅兴?”
少蟾点点头,默默的随着玉庭来到院中。石桌上早已摆好了杯壶酒果。
二人坐下来,先干了一杯。又斟满,一小口一小口,各自品着。
玉庭似乎终于下定决心,也不转弯抹角,直言道:“少蟾,最近我得到一个消息,恐怕你还没有听说。”
少蟾慢慢的把玩一只酒杯,面无表情的看着玉庭。
“数日前,潼山派送信给大师兄,信里说……说贺前辈……已经过世了……”
少蟾手中的酒杯停止了转动,轻轻的,稳稳的,落在桌子上。他低下头去,痛苦的闭上双眼,双手紧紧的攥在一起。
“这么说来你果然是不知道!”玉庭压低了声音,却抑止不住语调中的愤怒。“自从师父退隐林下,跟潼山派的来往就淡了。他老人家过世之后,我更不必和那些人有什么瓜葛。倒是大师兄多少有几分薄面,所以潼山还是派人送了丧贴给他。”他“咣当”一声放下酒杯,满脸的不屑与厌恶:“如今方掌门正在闭关练功,山上的大小事务都临时交给那个姓秦的打理。”他见少蟾不说话,径直问道:“你有什么打算?”
“师父……贺前辈他曾经救过我的性命,又养育我长大成人,对我有传道授业之恩。‘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虽然我忤逆不肖,但是无论如何,我要去拜他这最后一次。”
“好,我和你同去!就算没有接到丧帖,谅他们也不能拦我们上山!”玉庭一手抚剑,一手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少蟾心里分明想拒绝,转而说道:“我被逐出师门的事情,我已经告诉林姑娘了。”
玉庭一愣,笑意渐渐浮上面庞:“你连这事也告诉她了?那么她可问起其中的缘由?”
少蟾摇摇头:“她说她不在意。”
玉庭朗声大笑:“好!果然是我的好妹子!所以你便没告诉她?”
少蟾轻轻叹了一口气:“那件事我只告诉过你,今后也不会再对第二个人说起。如今方师妹已经嫁了称心如意的郎君,秦师兄春风得意,前程似锦,我又何苦无谓多言?”
玉庭摇头叹息:“你这个人,总是替旁人着想,有什么委屈和苦痛却自己一个人担着。你想过没有,倘若被云儿得知你是因为你师妹而受罚,她会怎么样?”见少蟾神情遽变,玉庭笑着说:“别害怕,云儿的性情我最了解,她不会对你如何。只是恐怕你那位秦夫人,却要不好过了。”玉庭这样想着,仿佛心里觉得十分有趣,脸上荡漾着笑容,迟迟不肯散去。
少蟾低沉的说:“所以,我想请你带林姑娘离开。我一个人去潼山便可。”
“那也无妨,”玉庭摆摆手:“我带了家人来,派人送云儿回家就是了。”
“只怕……只怕她不肯……”
听了此言,玉庭又是一愣,想了一会儿,忽然抚掌大笑:“哈哈!真是‘世上方一日,山中已千年’!我先前还颇觉惊叹,云儿不仅身体康复无恙,就连心境也豁朗开怀,活泼如昔。原来你不但身怀起死回生之绝技,还深谙开心解语之奇术!”
少蟾淡淡的说:“玉庭,你不要拿此事说笑。林姑娘仁厚善良,重情重义。她感激我救她性命,又同情我境遇坎坷,况且我们朝夕相处,数月有余,即便她心中有所感念,亦不足为奇。她正当青春华年,心地单纯,待她博览世事,增广阅历之后,自然会慢慢淡了此念。所以,此刻何须令她为些许小事徒增困扰呢?”
“如若她不淡此念又如何?真正仁厚善良,重情重义的人是你。我能想象,如果有位姑娘对你表露心迹,即便你并未动情,也决不会冷言相却,而会好好的照顾她一辈子。不是因为你爱她,而是因为你不忍害她伤心,但是你却从不顾及自己的心意。”玉庭收起笑容,忧郁的摇摇头,诚挚的问:“少蟾,那么在你的心中,对林师妹又作何感想呢?”
少蟾坦然一笑,毫不犹豫的说:“林姑娘的性情很像你。你们俩的性情,都深得尊师的真传。”
玉庭细细体味他的话,又认真看了看他的神情,然后坚定的说:“好!如此说来我就更要去潼山了,而且要带云儿一起去!你一个人情愿忍辱负重,安贫乐道,我心里只有尊重你。但若事关云儿的终身,我决不会袖手旁观。”
少蟾见他立意已决,再难劝说,只得郑重的说:“玉庭,我求你一件事。此次去潼山,无事最好。倘若果真有变故发生,请你看在我们多年友谊的情分上,不要为我出手。”原想加一句“请你照顾好林姑娘”,仔细想来这话却轮不到自己来说,便咽了回去。
玉庭自来一诺千金,不轻言约许,看着少蟾固执的眼神,终于勉强应允了。
次日一早,玉庭先去看绣云。见她已经起身,梳妆停当,与昨日相比,面庞上却微微多了些忧倦之色,便关切的问:“云儿,你昨晚没有休息好。是不是这里的床铺不舒服?”
绣云淡淡笑着,摇了摇头。
玉庭猜到她是为少蟾担心,便坦言:“云儿,少蟾的事情,你已经知道了。如今,他的恩师贺四侠故世了,我打算同他一起上潼山拜祭。你可愿与我们同行?”
绣云神情黯然,满眼愁苦:“师兄,我要和你们一起去。李大哥对他师父感情很深,得知了这个消息,心里一定十分难过。我和你们在一起,也许……也许可以开解他,让他不要过于悲伤。”
玉庭怜爱的看着师妹,温柔的说:“好,那我们三人一同去。”
玉庭命人备了三匹高头骏马,又吩咐同来的家人前往潼阴城候命。然后,伴着少蟾和绣云一同起身上路,赶奔潼山。
莫惜勿忆
——我不明白,你为何情愿让风尘刻画你的样子。
四郎山脚下,有一方小小的双槐村,村子东头,住着一户李姓人家,夫妻二人都是祖祖辈辈生长于此地的普通农人。李家的男人多识了几个字,平日时常有邻里乡亲来央他取个大名,写个契据,念封书信。怎奈他天生身体孱弱,干起力气活来却要吃不少亏。好在李家的娘子勤朴能干,他们的独子也孝顺懂事,小小年纪便随着爹娘上山下田,竭尽全力,着实分担去不少家务劳力。一家三口,总算能够糊口。
这一年春夏,一场大疫袭来,远近数个村庄里,统共有半数人口被夺去性命。余下的,也是贫病交加,勉强支撑。好不容易挨过秋天,疫情消退,却又偏偏迎头撞见了百年不遇的严冬酷寒。
李家男人春末便病死了,腊冬时节,李家寡妇又染上风寒,卧床不起。莫说家中早已见不到一粒米、一滴水,眼下就连一根可以烧火的稻草也没了。看着娘瑟缩在床角,把家中所有衣裤被褥都堆在身上,依然不住的发抖,她那通红通红、毫无表情的脸庞便是这屋里唯一的热量来源,李家孩童咬紧牙关,拾起仅剩的一把砍刀,出门去了。
风雪交加的天气已经持续了数日,附近的小树矮丛早就被连根掀走,就连那些有点年头的大树也只剩下一根光秃秃的主干。那小孩深一脚浅一脚,一直来到小山脚下,终于找到一棵不太粗的树干,动手砍起来。狂风肆虐,寻常的壮年人都难以立稳脚跟,那小孩只好一手扶住树,一手挥舞砍刀。几刀下去,早已冻僵的手掌也勒得酸痛,却只是扒掉了树皮上一层冻成冰的积雪。他略微搓了搓双手,便又不停不懈的继续砍。他丝毫没有留神,一只斑斓猛虎正从下风处悄悄挨过来。
那畜牲也被风雪逼得数日未有进项,又冷又饿,头昏心躁,一闻到活物的气息,便不顾一切猛扑过来。待那小孩有所觉察,猛虎已经跃近他的头顶,他大受惊吓,却下意识的举起砍刀护卫自己。那猛兽扑偏了,利爪只是擦伤了小孩的手臂,却也将那把砍刀扇飞了。它收拢脚步,扭转回身,作势又要再扑。此刻,那小孩已经定下心神,也转过身来面对猛虎,攥紧小拳头,决心拼死一战。
突然,只听那畜牲吼出一声又怒又痛的长啸,随即翻身倒地,一动不动。那小孩壮起胆量,走上前去仔细一看,只见那死虎的一双眼窝之中,正汩汩嘟嘟,不住的涌冒鲜血。
他惊得目瞪口呆,却不知何时,身边已多了一个人。他抬头一看,只见一位岁数偏长的中年人,须发已略见白意,身材不高也不壮,但面色润朗,神采奕奕,眉目祥和。他忽然之间恍然大悟,立刻跪下磕头,口称“恩公”,不停的道谢。
中年人扶起他,和蔼的问:“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
小孩恭恭敬敬的回答:“我叫李少蟾,今年七岁整。”
中年人微微点头:“你家可住这附近?如此险恶天气,为何你独自一人在此?家中长辈何在?”
少蟾据实说道:“我家里只剩下一位娘亲,她卧病在床,所以我来砍些柴火为她取暖。”
“哦,原来如此。不知令堂大人所患何疾?可曾延请医生?”
少蟾摇摇头:“我家没有钱,请不起医生。我只是看到我娘冷得发抖,所以……”
“那么,请你带我去你家,让我见见令堂大人。”
少蟾红着脸说:“恩公救我性命,本该请至家中,聊表谢意。只是我家一无长物,我娘也卧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