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 [29]
他已经回到京城了?想必已经见过他才是?”
姚鉴被她一问,脑中如飞般闪过润之这次出现的情形,不只是诊病和呕血,还有她与明宗之间似乎语蕴双关的话语,以及,相互了然的眼神。换作别人,他是绝不会说出来的,但是水芙蓉例外,她一直是个最好的倾听者。她会静静地聆听,并给出极有价值的建议,也绝不用担心她会将秘密泄露出去。
只是,真的能说么?时至今日,他也不过是疑心而已,对皇上和恩师,又怎容他随意臆测?话已到了口边,姚鉴还是将它咽了回去。迟疑良久,这才轻描淡写地描述了一下当日的情形,隐去了诸多细节,就是这样,以水芙蓉的聪慧,姚鉴还是担心自己说得太多了。
水芙蓉也不禁感喟明宗与润之君臣情谊之深,遥想两人的风仪,黯然半晌。不一会儿,她微微疑惑地抬起头,问道:“老爷?”
“什么?”姚鉴紧张起来,以为水芙蓉发现了他的隐瞒。
“您不是说恩师呕血晕去?何不去探访医堂药铺,或者能查出恩师的行踪?”
姚鉴的一颗心微微落了地,深深看了水芙蓉一眼,恩师说得一点不错,娶到这聪慧柔婉的女子是他的福气,不知为何,如果可以的话,他极不愿对她有所隐瞒。以如今四十余岁的年纪再想到这些未免有些可笑,但和他与之相敬如宾的正室夫人不同,水芙蓉——她确确实实是他的解语花。
“老爷?”水芙蓉语气中带着一丝迟疑,聪敏如她自然发现了姚鉴的失常。
姚鉴摇摇头,“我已命人询问过京城内与京郊所有的药坊、药铺,甚至馆驿酒楼,皆不见恩师形迹……”说至此,不禁叹了一口气。尽管朝廷情报网精准严密,却连恩师的踪影都寻不见,自己与恩师,果然还是差得太远,枉负了他的全力栽培。
水芙蓉沉吟道:“老爷,恩师他身子一向不太好,您说他仅仅一车四骑赶来京城,也不可能随身带着许多药品,既到了呕血的份儿上,医药的调理是少不了的,依妾身看,还是该往药铺、药堂去找。而且,小铺子不成气候,不妨再找找大点儿的药堂药铺……”
姚鉴有些明白她的意思了:“你是说,恩师其实就藏身于药铺……”
“是呀,”水芙蓉轻点螓首,“您想,以恩师而言,还有什么地方比药铺更利于静养,况且,只要事先嘱咐了掌柜的和伙计,您手下那些人又如何访得出他的下落?”
“不错!”姚鉴受她一点醒,不由顿悟,是了,长安之大,要寻个藏身之处确实并非难事。“除去那些小药铺,京中最大的就是这几年新崛起的仲春堂了……”姚鉴说到此,脑中骤然闪过一个念头,顿时明白了,不由懊恼自己竟然如此疏忽。
“待明日皇上的梓宫入陵后,我亲自去访恩师。”姚鉴决定。
水芙蓉倒是怔了一怔,看着丈夫的秋水明眸中透着不解:“老爷肯定恩师在哪儿了?”
姚鉴苦笑:“除了仲春堂,还有哪家药铺规模如此大,足以容得下一车四骑还不为人知呢?是我糊涂了!”抬眼见水氏柳眉微蹙,杏眼含忧,只道她担心自己,不由温言劝道:“不必担心,本相定能寻得恩师的。天也晚了,小心受凉,回房歇着吧。”
水芙蓉柔柔地应了一声,明眸流转,却不离开,“老爷,您莫瞒着妾身,您忧心之事,定与这皇封的匣子相关,不只是寻不着恩师这般简单吧?”
姚鉴本不擅虚言,被水氏看穿,不由赮然,垂首微咳一声,待要解释,却又难以明言,面上不由流露出为难之色来。
水氏见他神色,不由垂眸低声道:“是妾身逾越了!”贝齿轻咬下唇,转身欲离开。
姚鉴不及多想,脱口唤道:“芙蓉!”
水芙蓉站住,回首,脸色平静:“老爷?”
姚鉴手拈长髯,左右为难,迟疑半晌,还是讪讪道:“没什么!”
水氏柳眉微扬,粉面含嗔,听姚鉴此言,明明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嘛!虽说是夫妻,到底自己只是个人卑位轻的侧室,姚鉴竟不肯告诉她一句实话。一时之间,气往上冲,就道:“老爷既不便开看,妾身来开好了,纵有人追究,也须怪不得老爷!”
水芙蓉说罢,就伸手去开那个匣子。明宗信任姚鉴,那匣子锁扣虽扣起,却未上锁,水氏只轻轻一扳,就开了锁扣,正欲掀开盖儿,只听姚鉴道:“不可!”一只大手从旁伸了过来,握住了她的纤掌。
水芙蓉含嗔回首,只见丈夫微微摇头道:“汝开与我开又有何分别?”
水芙蓉听得姚鉴温厚的声音,看着他清雍的颜面,手中感觉到他掌中的暖意,心里头咯噔一下,不由酸了起来,这才意识到,这许多年来,真真有负他的一片心了。
姚鉴见她眸中水色隐隐,泪光莹然,顾不得多想,只轻拍她的背,温言慰藉。他秉性沉稳,两人多年的夫妻,他又已这般年纪了,甜言蜜语自是说不出口的,然而水芙蓉既已于一语之间领悟了真情,即使他平平常常的几句安慰,竟也惹得她的泪水串珠般落了下来。
姚鉴不知她究竟怎么了,只好抱着她,轻抚她的背,由她在怀中尽情一哭。
一时之间,两人尽将那匣子之事忘却了……
次日,明宗入葬念陵。
(华制,帝崩停灵不过七日,按规矩是:七日盖棺,八日入陵,九日封陵。)
盛大的入陵仪式,果然还是不见润之的身影。
姚鉴身为左相,是文臣之首,主持完仪式,也不回府,只捧了那朱漆木匣,命人打轿直奔仲春堂。
仲春堂掌柜的一见是当朝左丞相来到,慌忙出柜来迎,姚鉴手一摆令他免礼,单刀直入地问道:“‘布衣宰相’徐大人可曾来此?”
仲春堂掌柜愣了愣,点头哈腰道:“小号哪有这福气!”
姚鉴见他表情神色都不似做假,不由锁起了眉峰,难道是自己猜错了?
掌柜的偷眼看姚鉴,只见他手捋长须,浓眉深锁,似在沉吟,只好躬腰侍候着,大气也不敢喘一口。
姚鉴终是不信自己弄错了,手一松长髯,道:“本相要亲自去看看!带路!”
掌柜的心中暗暗叫苦,却不敢阻拦,只好当前引路,向后堂走去。
仲春堂规模甚大,门面后头两、三进院子都是药库,掌柜和伙计们住东、四厢房,再转过一进房子,姚鉴见马厩中好几匹骏马,心中不由一动,问道:“再过去是何处?”
掌柜的恭恭敬敬地答道:“再过去还有一进院子,转过去,一头是十来间客房,给病人住的,另一头是小号东家的别院。”
姚鉴微一沉吟:“带本相过去瞧瞧!”
掌柜的应了声:“是!”带着姚鉴转过月洞门。姚鉴只觉眼前陡然一亮,小院中假山玲珑、曲池修竹,竟是十分雅致,而那假山旁、流水边、翠竹下,正有一抺冷冷的红影俏生生地立着。
“二姑娘!”掌柜的连忙见礼。
只见姚鉴面露喜色,也是深深一揖:“二师姑,敢问恩师可在?”
文佩闻声回首,皱眉看着他:“二哥近日情绪不佳,不见外客,相爷请回!”
姚鉴忙道:“下官奉先皇的遗命,有一物必须面呈恩师!”
文佩隔池看了一眼姚鉴手中的长匣,眉宇间闪过一丝忧色,语气却还是冰冷的:“待我问过他!”
姚鉴恭恭谨谨地一拱手,答道:“下官在此等候!”文佩看他一眼,草草回礼,红衣飘然,自入内去了。
掌柜的在旁一脸迷惑与惊喜,一时弄不清自已的东家什么时候成了“布衣宰相”徐相爷了,但是,连姚相爷都一副恭恭敬敬的样子,想来定是不会错的了。
文佩进得屋来,只见本该躺着养病的润之已然起身,披了件长袍,手捧着一卷书似在倚榻出神,察觉文佩进来了,放下书,对她淡淡一笑。
这几日来,润之又憔悴了些,但没再发病。她处事的态度是一切如常,倘在别人眼中,她的情绪简直平静得可怕,对文佩而言,却深知她惊人的自制力下所隐藏的真正情绪。她们姊妹其实很相似,文佩以冰冷的态度来掩饰真心,而润之则以平静与微笑来隐藏真正的情绪。
“二哥……”文佩的声音略有些犹疑。
润之坐正了些,带着她独有的那种淡淡的、从容的微笑问道:“怎么?”
文佩有些心痛,二哥连面对自己时,也不愿显露出她的真情绪来。
“姚相来了,说有先皇遗物奉命转交!”
“先皇?”润之略怔了一下,意识过来那指的是谁,随即起身,道:“着人请他在书房稍候,我更衣就去。”
文佩点头离开。润之定了定神,取水抺了把脸,换下家居服,穿了件见客的便服。这是她为官多年养成的习惯:出见外客之前,必先整仪容,正衣冠。这才向书房走去。
姚鉴已候了一会儿了,见润之进来,一时悲喜交加,顾不得朝服在身,顿时用大礼参拜了下去,“学生姚鉴,见过恩师!”
润之微微苦笑,忙伸手扶住:“何必多礼!且坐吧,镜如。”
二人分宾主坐定,自有仆役送上茶来。
“恩师……原来仲春堂是恩师所创,”姚鉴满腔的话不知从何说起,半晌,才挤出这么句话来,“果然……”
润之当日在宫中与姚鉴只是匆匆一面,也无暇交谈,此际见了他,面上虽然平静,心中却也百感交集。勉强维持住唇边一缕微笑,问道:“果然什么?”
姚鉴垂首答道:“先皇曾言,恩师无论到哪儿都会闯出一番事业,不甘平淡……”
润之心头微微一震,沉默不语,明宗确是知她甚深,她是个无法过平凡生活的人,平静的余家庄,对李华而言,是个温暖美丽的家,对她而言,却只是她漫漫人生中一个歇脚的驿站罢了。
微微摇了摇头,摆脱了心头一时涌起的伤感,润之端起茶碗,轻啜一口,缓缓道:“镜如此来,必有要事,直言无妨。”
姚鉴不由讶异于她的平静。在宫中,恩师曾为皇上之死心焦气躁地呕血昏厥,为何今日竟能平静若斯?看来,他心心念念的疑虑纯是无稽了。
按下从生的杂念,姚鉴起身郑重地将那朱漆描金匣捧上:“先皇遗命,请恩师亲自开看此匣。”
润之微一沉吟接过,心中不禁黯然:明知国不可一日无君,然而皇上驾崩没几日,就听到他被人称为“先皇”,心中竟极是难过。
她曾坚定地认为,为臣者,当为一国之臣,而非一君之臣,但是,曾几何时,自己已将对皇上的感情凌驾于国事之上了?
她垂眸掩饰自己的情绪,脸色不变,心中却是一阵绞痛。
“恩
姚鉴被她一问,脑中如飞般闪过润之这次出现的情形,不只是诊病和呕血,还有她与明宗之间似乎语蕴双关的话语,以及,相互了然的眼神。换作别人,他是绝不会说出来的,但是水芙蓉例外,她一直是个最好的倾听者。她会静静地聆听,并给出极有价值的建议,也绝不用担心她会将秘密泄露出去。
只是,真的能说么?时至今日,他也不过是疑心而已,对皇上和恩师,又怎容他随意臆测?话已到了口边,姚鉴还是将它咽了回去。迟疑良久,这才轻描淡写地描述了一下当日的情形,隐去了诸多细节,就是这样,以水芙蓉的聪慧,姚鉴还是担心自己说得太多了。
水芙蓉也不禁感喟明宗与润之君臣情谊之深,遥想两人的风仪,黯然半晌。不一会儿,她微微疑惑地抬起头,问道:“老爷?”
“什么?”姚鉴紧张起来,以为水芙蓉发现了他的隐瞒。
“您不是说恩师呕血晕去?何不去探访医堂药铺,或者能查出恩师的行踪?”
姚鉴的一颗心微微落了地,深深看了水芙蓉一眼,恩师说得一点不错,娶到这聪慧柔婉的女子是他的福气,不知为何,如果可以的话,他极不愿对她有所隐瞒。以如今四十余岁的年纪再想到这些未免有些可笑,但和他与之相敬如宾的正室夫人不同,水芙蓉——她确确实实是他的解语花。
“老爷?”水芙蓉语气中带着一丝迟疑,聪敏如她自然发现了姚鉴的失常。
姚鉴摇摇头,“我已命人询问过京城内与京郊所有的药坊、药铺,甚至馆驿酒楼,皆不见恩师形迹……”说至此,不禁叹了一口气。尽管朝廷情报网精准严密,却连恩师的踪影都寻不见,自己与恩师,果然还是差得太远,枉负了他的全力栽培。
水芙蓉沉吟道:“老爷,恩师他身子一向不太好,您说他仅仅一车四骑赶来京城,也不可能随身带着许多药品,既到了呕血的份儿上,医药的调理是少不了的,依妾身看,还是该往药铺、药堂去找。而且,小铺子不成气候,不妨再找找大点儿的药堂药铺……”
姚鉴有些明白她的意思了:“你是说,恩师其实就藏身于药铺……”
“是呀,”水芙蓉轻点螓首,“您想,以恩师而言,还有什么地方比药铺更利于静养,况且,只要事先嘱咐了掌柜的和伙计,您手下那些人又如何访得出他的下落?”
“不错!”姚鉴受她一点醒,不由顿悟,是了,长安之大,要寻个藏身之处确实并非难事。“除去那些小药铺,京中最大的就是这几年新崛起的仲春堂了……”姚鉴说到此,脑中骤然闪过一个念头,顿时明白了,不由懊恼自己竟然如此疏忽。
“待明日皇上的梓宫入陵后,我亲自去访恩师。”姚鉴决定。
水芙蓉倒是怔了一怔,看着丈夫的秋水明眸中透着不解:“老爷肯定恩师在哪儿了?”
姚鉴苦笑:“除了仲春堂,还有哪家药铺规模如此大,足以容得下一车四骑还不为人知呢?是我糊涂了!”抬眼见水氏柳眉微蹙,杏眼含忧,只道她担心自己,不由温言劝道:“不必担心,本相定能寻得恩师的。天也晚了,小心受凉,回房歇着吧。”
水芙蓉柔柔地应了一声,明眸流转,却不离开,“老爷,您莫瞒着妾身,您忧心之事,定与这皇封的匣子相关,不只是寻不着恩师这般简单吧?”
姚鉴本不擅虚言,被水氏看穿,不由赮然,垂首微咳一声,待要解释,却又难以明言,面上不由流露出为难之色来。
水氏见他神色,不由垂眸低声道:“是妾身逾越了!”贝齿轻咬下唇,转身欲离开。
姚鉴不及多想,脱口唤道:“芙蓉!”
水芙蓉站住,回首,脸色平静:“老爷?”
姚鉴手拈长髯,左右为难,迟疑半晌,还是讪讪道:“没什么!”
水氏柳眉微扬,粉面含嗔,听姚鉴此言,明明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嘛!虽说是夫妻,到底自己只是个人卑位轻的侧室,姚鉴竟不肯告诉她一句实话。一时之间,气往上冲,就道:“老爷既不便开看,妾身来开好了,纵有人追究,也须怪不得老爷!”
水芙蓉说罢,就伸手去开那个匣子。明宗信任姚鉴,那匣子锁扣虽扣起,却未上锁,水氏只轻轻一扳,就开了锁扣,正欲掀开盖儿,只听姚鉴道:“不可!”一只大手从旁伸了过来,握住了她的纤掌。
水芙蓉含嗔回首,只见丈夫微微摇头道:“汝开与我开又有何分别?”
水芙蓉听得姚鉴温厚的声音,看着他清雍的颜面,手中感觉到他掌中的暖意,心里头咯噔一下,不由酸了起来,这才意识到,这许多年来,真真有负他的一片心了。
姚鉴见她眸中水色隐隐,泪光莹然,顾不得多想,只轻拍她的背,温言慰藉。他秉性沉稳,两人多年的夫妻,他又已这般年纪了,甜言蜜语自是说不出口的,然而水芙蓉既已于一语之间领悟了真情,即使他平平常常的几句安慰,竟也惹得她的泪水串珠般落了下来。
姚鉴不知她究竟怎么了,只好抱着她,轻抚她的背,由她在怀中尽情一哭。
一时之间,两人尽将那匣子之事忘却了……
次日,明宗入葬念陵。
(华制,帝崩停灵不过七日,按规矩是:七日盖棺,八日入陵,九日封陵。)
盛大的入陵仪式,果然还是不见润之的身影。
姚鉴身为左相,是文臣之首,主持完仪式,也不回府,只捧了那朱漆木匣,命人打轿直奔仲春堂。
仲春堂掌柜的一见是当朝左丞相来到,慌忙出柜来迎,姚鉴手一摆令他免礼,单刀直入地问道:“‘布衣宰相’徐大人可曾来此?”
仲春堂掌柜愣了愣,点头哈腰道:“小号哪有这福气!”
姚鉴见他表情神色都不似做假,不由锁起了眉峰,难道是自己猜错了?
掌柜的偷眼看姚鉴,只见他手捋长须,浓眉深锁,似在沉吟,只好躬腰侍候着,大气也不敢喘一口。
姚鉴终是不信自己弄错了,手一松长髯,道:“本相要亲自去看看!带路!”
掌柜的心中暗暗叫苦,却不敢阻拦,只好当前引路,向后堂走去。
仲春堂规模甚大,门面后头两、三进院子都是药库,掌柜和伙计们住东、四厢房,再转过一进房子,姚鉴见马厩中好几匹骏马,心中不由一动,问道:“再过去是何处?”
掌柜的恭恭敬敬地答道:“再过去还有一进院子,转过去,一头是十来间客房,给病人住的,另一头是小号东家的别院。”
姚鉴微一沉吟:“带本相过去瞧瞧!”
掌柜的应了声:“是!”带着姚鉴转过月洞门。姚鉴只觉眼前陡然一亮,小院中假山玲珑、曲池修竹,竟是十分雅致,而那假山旁、流水边、翠竹下,正有一抺冷冷的红影俏生生地立着。
“二姑娘!”掌柜的连忙见礼。
只见姚鉴面露喜色,也是深深一揖:“二师姑,敢问恩师可在?”
文佩闻声回首,皱眉看着他:“二哥近日情绪不佳,不见外客,相爷请回!”
姚鉴忙道:“下官奉先皇的遗命,有一物必须面呈恩师!”
文佩隔池看了一眼姚鉴手中的长匣,眉宇间闪过一丝忧色,语气却还是冰冷的:“待我问过他!”
姚鉴恭恭谨谨地一拱手,答道:“下官在此等候!”文佩看他一眼,草草回礼,红衣飘然,自入内去了。
掌柜的在旁一脸迷惑与惊喜,一时弄不清自已的东家什么时候成了“布衣宰相”徐相爷了,但是,连姚相爷都一副恭恭敬敬的样子,想来定是不会错的了。
文佩进得屋来,只见本该躺着养病的润之已然起身,披了件长袍,手捧着一卷书似在倚榻出神,察觉文佩进来了,放下书,对她淡淡一笑。
这几日来,润之又憔悴了些,但没再发病。她处事的态度是一切如常,倘在别人眼中,她的情绪简直平静得可怕,对文佩而言,却深知她惊人的自制力下所隐藏的真正情绪。她们姊妹其实很相似,文佩以冰冷的态度来掩饰真心,而润之则以平静与微笑来隐藏真正的情绪。
“二哥……”文佩的声音略有些犹疑。
润之坐正了些,带着她独有的那种淡淡的、从容的微笑问道:“怎么?”
文佩有些心痛,二哥连面对自己时,也不愿显露出她的真情绪来。
“姚相来了,说有先皇遗物奉命转交!”
“先皇?”润之略怔了一下,意识过来那指的是谁,随即起身,道:“着人请他在书房稍候,我更衣就去。”
文佩点头离开。润之定了定神,取水抺了把脸,换下家居服,穿了件见客的便服。这是她为官多年养成的习惯:出见外客之前,必先整仪容,正衣冠。这才向书房走去。
姚鉴已候了一会儿了,见润之进来,一时悲喜交加,顾不得朝服在身,顿时用大礼参拜了下去,“学生姚鉴,见过恩师!”
润之微微苦笑,忙伸手扶住:“何必多礼!且坐吧,镜如。”
二人分宾主坐定,自有仆役送上茶来。
“恩师……原来仲春堂是恩师所创,”姚鉴满腔的话不知从何说起,半晌,才挤出这么句话来,“果然……”
润之当日在宫中与姚鉴只是匆匆一面,也无暇交谈,此际见了他,面上虽然平静,心中却也百感交集。勉强维持住唇边一缕微笑,问道:“果然什么?”
姚鉴垂首答道:“先皇曾言,恩师无论到哪儿都会闯出一番事业,不甘平淡……”
润之心头微微一震,沉默不语,明宗确是知她甚深,她是个无法过平凡生活的人,平静的余家庄,对李华而言,是个温暖美丽的家,对她而言,却只是她漫漫人生中一个歇脚的驿站罢了。
微微摇了摇头,摆脱了心头一时涌起的伤感,润之端起茶碗,轻啜一口,缓缓道:“镜如此来,必有要事,直言无妨。”
姚鉴不由讶异于她的平静。在宫中,恩师曾为皇上之死心焦气躁地呕血昏厥,为何今日竟能平静若斯?看来,他心心念念的疑虑纯是无稽了。
按下从生的杂念,姚鉴起身郑重地将那朱漆描金匣捧上:“先皇遗命,请恩师亲自开看此匣。”
润之微一沉吟接过,心中不禁黯然:明知国不可一日无君,然而皇上驾崩没几日,就听到他被人称为“先皇”,心中竟极是难过。
她曾坚定地认为,为臣者,当为一国之臣,而非一君之臣,但是,曾几何时,自己已将对皇上的感情凌驾于国事之上了?
她垂眸掩饰自己的情绪,脸色不变,心中却是一阵绞痛。
“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