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 [30]
师?”姚鉴既奉命交上木匣,自觉也当见润之开匣方算完成任务。
润之知他意思,起身将那朱漆描金匣放于案上,略一审视,开了锁扣,心中一动,不由顿了顿,问道:“匣中何物?”
姚鉴暗自庆幸未曾受好奇心驱使打开木匣,泰然答道:“学生不知,只知先皇曾书一短笺,放在匣内。”
润之微一点头,打开匣子,待看清匣中之物,身子不由一震,坐回椅上。
文佩本隐身屏后,只因心中牵挂着润之,一直留心此间动静,察觉气氛不对,顾不得姚鉴在场,径自转到前面来,却见润之容颜苍白,怔怔地看着匣中之物。
文佩不由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匣中只有一个卷轴,一纸短笺以及一片不知何处截下的紫绸,饶她聪明,也不禁一怔,道:“那是什么?”
她虽不知,润之却已认出了匣中之物,心中溢满了难言的滋味。
姚鉴虽极想知道匣中究竟有何物,想起明宗的禁令,还是退了一步,以免窥视匣中内容。
润之拿起那块紫绸,认得是自己昔日断袍为誓时撕下的紫袍衣襟,没想到明宗竟将它一直保留至今。
她将那一角紫绸展开抚平,只见上面添了数行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笔墨浓重,字体洒脱,正是明宗笔迹。
她心头一痛,将这一小片紫袍衣襟合于掌心,缓缓展开那轴画。
画中女子明眸流动,浅笑盈盈,这正是昔日明宗试她真身时所画的那幅女装像。当然,润之从来不曾在任何人面前流露出这般娇媚柔婉的表情,这般的润之,只存在于明宗李均的想像之中。
润之怔怔地看着画,想着皇上勾画着这样的自己时的心情,在皇上的幻想中,女装的润之是这样的,但是,但是自己却一次也没有以女子的面貌去面对过他。
姚鉴正对着润之姊妹,只见她们神色有异,却见不到画的正面,只能自背面透过的光线猜出那是一幅仕女图,一时之间摸不着半分头脑。若他是个单纯耿直的人也就罢了,偏偏他并非傻子,自五年前润之离京起,他已对润之与明宗的关系存疑了许久,只是无论如何他都不会想到“恩师”是名女子,更如何能明了润之与明宗之间的复杂关系?
文佩见润之对着画发怔,忍不住轻唤道:“二哥!”
润之惊醒过来,缓缓卷起画轴,交与文佩,伸手去取那纸短笺,却不由犹豫起来。
这是怎么了?润之问自己,自十二岁起女扮男装至今,从未有如今日般的脆弱,纵是当年父母去世之时,她悲愤、痛苦、伤心,却从未有如今日般的心酸难过。
皇上会留给自己什么话?
“镜如,请你回避一下!”润之的声音略显低沉。
文佩一惊,这是润之生平头一次,怕自己控制不住情绪而让人回避。
她匆匆取出锁魂丹,送至润之口边,“二哥!”
润之歉然一笑,早已习惯了她随时将药送到口边,也不忍拂逆了她的心意,含了药,取过了那纸素笺。
那上面草草写着数行字,龙飞凤舞:“匣中之物,本欲携去,汝素矜持,料汝不愿,今璧还之!
知卿前来,朕心甚慰,望善自珍重,勿令余泉下难安也。
今生已杳,来世无稽,斯诚悲哉!“
“斯诚悲哉!”润之喃喃而叹,微微侧过头去,一滴清泪却落在那张短笺之上,晕开了字迹。
不必姚鉴说明,润之也明白那是皇上临终所书,若是平日,以皇上的自制,不会加上最后三句的感慨,他最终决定将这个匣子交到自己手上,是想最后争取一次,让自己明白他的心意吧!只是,自己早已明白了他的心意了,却还是逃避至今……
知道此时一切的劝慰都是无益,尽管担心不已,文佩也只能以沉默相陪,她没看到笺上的内容,却看得到润之紧抿的唇,微微挺直的身子与下意识地捏紧那短笺的手,以及,她落下的泪。
润之自来坚强而独立,极少见她伤心难过的样子,更不会在人前落泪,这一次,她却在文佩面前落泪了。纵是她这种无声而泣的样子,也有种凛然的风华,令人无法接近,文佩这时才突然明白,相似的情形,为什么明宗没喜欢上容华绝代的李华,却爱上了从未换回过女装的润之。
上天什么时候才肯给这个命运多蹇的二姊以幸福?
“二妹,替我送镜如走罢!”润之微显低沉的声音中含着从所未有的黯然。
文佩深深地看她一眼,一言不发地出去,将润之留给一片寂静。
第三部——第三章 夜祭
日色已经西斜,润之身披长衫,倚窗而立。
什么也没想,什么也想不起来,润之的目光只是下意识地投向西方。
当年相府中她最爱的景致有两处,一处是环水的快哉亭,另一处就是可观落日的假山“系斜阳缆”。
这里是仲春堂后院,不是看夕阳的好地方,但是徘徊于天际的霞光,在润之眼中,已幻化作当年在“系斜阳缆”上所见的落日光景,脑海中,似乎隐隐有话语在盘旋:“润之,你无论如何,也不愿为朕换回女装吗?”
“……文英不愿违誓……”
“即使,是为了朕也不行?……”
脑际又开始作痛,展开明宗那幅画卷,画中的女子令她既熟悉又陌生,画的左上角,有数行她适才未注意到的字迹,虽然潦草,又被白粉涂了去,但是对着光仍依稀可辨,那是明宗的字迹,不知是他何时写下,又何时涂去的。润之卷起画,不想再追究那曾写过什么,如果皇上无意让她知道,她也无谓再自寻痛楚。
“二哥,姚相已回了。”文佩回来稍晚,是因为姚鉴请她劝说润之为明宗皇上书写祭文,这本不是难事,只怕以润之如今的心境,未必肯允,文佩犹豫之下,替她回绝了。
“二妹,我想去拜祭皇上!”润之的情绪,似乎略略恢复了正常。
“今日是第八日,明日封陵,当可去拜。”
润之微微摇头:“今晚,我想独自去祭皇上。”
文佩一惊,看她神色,知她心意已决,只得道:“我陪你去!”
润之轻叹:“又让你担心了!放心,我曾主持念陵施工,看过总设计图,当可顺利进去。”
文佩还是那四个字:“我陪你去!”
润之沉默半晌,她抬起头来,淡淡一笑:“还有,借身衣裳给我,好吗?”
文佩会过意来,更加震惊地看着她。
润之又是微微一笑,眼神坚定:“皇上一直也没真正见过我着女装的样子,多少,我也该为他破例一次!”
文佩垂下眸光,淡淡道:“我会去找一套合适的。”
润之明她心意,轻声道:“多谢!”
多谢你们,一直包容我的任性。
文佩本与润之身材相仿,奈何行旅匆匆,没带几件衣裳,她又素喜红色,带来的衣衫竟无一不红,她这几日守在仲春堂,不曾出去,也就没准备素色衣衫,但是毕竟国丧期间,怎能让润之一身红衣前去拜祭?
润之看她为难,淡淡道:“没关系,红色也罢!皇上英灵不远,想必也不见得喜欢我一身素淡。”
文佩听她这般说,就将手上正拿着的一件递了过去,心中却不免担忧:“红衣吊祭,会被视为藐视朝廷吧!”
润之道:“无妨,我夜里去。”
文佩怔了怔,急道:“危险!”
润之脱下长衫,换上文佩的衣衫,淡然道:“皇陵之中,守卫无数,有什么不安全的?”
文佩默然心道:“正是因为守卫无数,才更让人担心你的安全,红衣往祭,万一被守卫发现,死罪难逃。”口中却不便劝阻,只是帮润之换上衣裙,挽起长发。
润之已近二十年未着女装了,换上这些女子衣衫后,只觉束手束脚,极不自然,向镜中瞥了一眼,微微蹙起眉。
原来,自己穿女装是这样的。皇上一心想像中那个女装的润之,是柔美动人的,而真实的润之,着了女装,却还是像个男子。
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喃喃道:“皇上,这就是真实的我了!”取过黑缎披风披了,遮去一身女子衣裙,始觉得镇定几分。
“二哥!带上防身暗器。”
这些暗器均是为润之特制的。文秀精于机械,鸿飞略通铸造。在岭南之时,众人均担心润之从政日久,树敌太多,再生刺杀之事,而润之虽已小心保养,身子还是日渐虚弱,再也经不起稍重的伤害了。所以文佩夫妇特为她造了些精巧方便,可用机括发射的暗器,淬以麻药,中人即昏。不过这些年来,那些暗杀润之的人始终没有出现过,这些暗器也就没用过,润之也就淡忘了。此际文佩提起,润之也不忍拂逆她的心意,带上了暗器。
念陵建于京郊岘山之上,掩映于一片密林之中。那一夜是春天少有的闷热,不知名的虫儿,隐在草丛间低吟浅唱。
润之用披风裹紧身子,与文佩一起悄步踏入林中,虫鸣声为之一顿,随即又鼓噪起来。月光透过树的枝叶,斑驳地照在她们身上,润之的心情,却比这细碎的月光更为凌乱。
入念陵并非一件难事。历代帝王的陵墓都是其在位时开始修建,润之为相时曾见过工部呈上的设计总图,至今仍记得陵园的格局布置,不费力地,与文佩避过了众多的守卫与禁军,来到明宗停灵的墓室。文佩知她心绪纷乱,退出了墓室,让她静静地独处。
这是个宽大、华美的墓室,布置得有几分像是明宗生前的寝殿,只是壁边多了一排长明灯,纱帐低垂,隐隐可见明宗的灵柩。
润之迟疑着撩开纱帐,里面是漆得精美的棺椁,光可鉴人的黑漆几乎能照出她的身影。
追忆往事,至今仍历历在目,明宗的音容笑貌也宛在眼前,只是却已天人永隔,记忆中那般鲜活的人物,竟已化作华美墓室中一具冰冷的棺木。
润之对着棺木熟视良久,终于踏前一步,伸手去抚,触手是冰冷的外椁,一股寒意由指尖直透入心底。直至此时,她还是无法相信明宗就这么死了,也无法想像,躺在棺木中的明宗是什么样子的,她应该抚棺恸哭的,可是现在,额头抵着冰凉的棺木,往事一幕幕自心头闪过,无数的画面交叠,最后,脑中还是一片空白。她麻木地跪坐在棺前,如是过了许久,直到被巡陵禁军的脚步声惊醒。
那脚步声由远而近,又远了,文佩悄然回到墓室门口,润之看见她,知道不能久留了。深深地看了一眼棺木,自怀中取出那轴画,放在椁旁,就让这幅画像代自己长伴君侧吧!
她缓缓立起,默然半晌,总觉得该再留些什么给
润之知他意思,起身将那朱漆描金匣放于案上,略一审视,开了锁扣,心中一动,不由顿了顿,问道:“匣中何物?”
姚鉴暗自庆幸未曾受好奇心驱使打开木匣,泰然答道:“学生不知,只知先皇曾书一短笺,放在匣内。”
润之微一点头,打开匣子,待看清匣中之物,身子不由一震,坐回椅上。
文佩本隐身屏后,只因心中牵挂着润之,一直留心此间动静,察觉气氛不对,顾不得姚鉴在场,径自转到前面来,却见润之容颜苍白,怔怔地看着匣中之物。
文佩不由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匣中只有一个卷轴,一纸短笺以及一片不知何处截下的紫绸,饶她聪明,也不禁一怔,道:“那是什么?”
她虽不知,润之却已认出了匣中之物,心中溢满了难言的滋味。
姚鉴虽极想知道匣中究竟有何物,想起明宗的禁令,还是退了一步,以免窥视匣中内容。
润之拿起那块紫绸,认得是自己昔日断袍为誓时撕下的紫袍衣襟,没想到明宗竟将它一直保留至今。
她将那一角紫绸展开抚平,只见上面添了数行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笔墨浓重,字体洒脱,正是明宗笔迹。
她心头一痛,将这一小片紫袍衣襟合于掌心,缓缓展开那轴画。
画中女子明眸流动,浅笑盈盈,这正是昔日明宗试她真身时所画的那幅女装像。当然,润之从来不曾在任何人面前流露出这般娇媚柔婉的表情,这般的润之,只存在于明宗李均的想像之中。
润之怔怔地看着画,想着皇上勾画着这样的自己时的心情,在皇上的幻想中,女装的润之是这样的,但是,但是自己却一次也没有以女子的面貌去面对过他。
姚鉴正对着润之姊妹,只见她们神色有异,却见不到画的正面,只能自背面透过的光线猜出那是一幅仕女图,一时之间摸不着半分头脑。若他是个单纯耿直的人也就罢了,偏偏他并非傻子,自五年前润之离京起,他已对润之与明宗的关系存疑了许久,只是无论如何他都不会想到“恩师”是名女子,更如何能明了润之与明宗之间的复杂关系?
文佩见润之对着画发怔,忍不住轻唤道:“二哥!”
润之惊醒过来,缓缓卷起画轴,交与文佩,伸手去取那纸短笺,却不由犹豫起来。
这是怎么了?润之问自己,自十二岁起女扮男装至今,从未有如今日般的脆弱,纵是当年父母去世之时,她悲愤、痛苦、伤心,却从未有如今日般的心酸难过。
皇上会留给自己什么话?
“镜如,请你回避一下!”润之的声音略显低沉。
文佩一惊,这是润之生平头一次,怕自己控制不住情绪而让人回避。
她匆匆取出锁魂丹,送至润之口边,“二哥!”
润之歉然一笑,早已习惯了她随时将药送到口边,也不忍拂逆了她的心意,含了药,取过了那纸素笺。
那上面草草写着数行字,龙飞凤舞:“匣中之物,本欲携去,汝素矜持,料汝不愿,今璧还之!
知卿前来,朕心甚慰,望善自珍重,勿令余泉下难安也。
今生已杳,来世无稽,斯诚悲哉!“
“斯诚悲哉!”润之喃喃而叹,微微侧过头去,一滴清泪却落在那张短笺之上,晕开了字迹。
不必姚鉴说明,润之也明白那是皇上临终所书,若是平日,以皇上的自制,不会加上最后三句的感慨,他最终决定将这个匣子交到自己手上,是想最后争取一次,让自己明白他的心意吧!只是,自己早已明白了他的心意了,却还是逃避至今……
知道此时一切的劝慰都是无益,尽管担心不已,文佩也只能以沉默相陪,她没看到笺上的内容,却看得到润之紧抿的唇,微微挺直的身子与下意识地捏紧那短笺的手,以及,她落下的泪。
润之自来坚强而独立,极少见她伤心难过的样子,更不会在人前落泪,这一次,她却在文佩面前落泪了。纵是她这种无声而泣的样子,也有种凛然的风华,令人无法接近,文佩这时才突然明白,相似的情形,为什么明宗没喜欢上容华绝代的李华,却爱上了从未换回过女装的润之。
上天什么时候才肯给这个命运多蹇的二姊以幸福?
“二妹,替我送镜如走罢!”润之微显低沉的声音中含着从所未有的黯然。
文佩深深地看她一眼,一言不发地出去,将润之留给一片寂静。
第三部——第三章 夜祭
日色已经西斜,润之身披长衫,倚窗而立。
什么也没想,什么也想不起来,润之的目光只是下意识地投向西方。
当年相府中她最爱的景致有两处,一处是环水的快哉亭,另一处就是可观落日的假山“系斜阳缆”。
这里是仲春堂后院,不是看夕阳的好地方,但是徘徊于天际的霞光,在润之眼中,已幻化作当年在“系斜阳缆”上所见的落日光景,脑海中,似乎隐隐有话语在盘旋:“润之,你无论如何,也不愿为朕换回女装吗?”
“……文英不愿违誓……”
“即使,是为了朕也不行?……”
脑际又开始作痛,展开明宗那幅画卷,画中的女子令她既熟悉又陌生,画的左上角,有数行她适才未注意到的字迹,虽然潦草,又被白粉涂了去,但是对着光仍依稀可辨,那是明宗的字迹,不知是他何时写下,又何时涂去的。润之卷起画,不想再追究那曾写过什么,如果皇上无意让她知道,她也无谓再自寻痛楚。
“二哥,姚相已回了。”文佩回来稍晚,是因为姚鉴请她劝说润之为明宗皇上书写祭文,这本不是难事,只怕以润之如今的心境,未必肯允,文佩犹豫之下,替她回绝了。
“二妹,我想去拜祭皇上!”润之的情绪,似乎略略恢复了正常。
“今日是第八日,明日封陵,当可去拜。”
润之微微摇头:“今晚,我想独自去祭皇上。”
文佩一惊,看她神色,知她心意已决,只得道:“我陪你去!”
润之轻叹:“又让你担心了!放心,我曾主持念陵施工,看过总设计图,当可顺利进去。”
文佩还是那四个字:“我陪你去!”
润之沉默半晌,她抬起头来,淡淡一笑:“还有,借身衣裳给我,好吗?”
文佩会过意来,更加震惊地看着她。
润之又是微微一笑,眼神坚定:“皇上一直也没真正见过我着女装的样子,多少,我也该为他破例一次!”
文佩垂下眸光,淡淡道:“我会去找一套合适的。”
润之明她心意,轻声道:“多谢!”
多谢你们,一直包容我的任性。
文佩本与润之身材相仿,奈何行旅匆匆,没带几件衣裳,她又素喜红色,带来的衣衫竟无一不红,她这几日守在仲春堂,不曾出去,也就没准备素色衣衫,但是毕竟国丧期间,怎能让润之一身红衣前去拜祭?
润之看她为难,淡淡道:“没关系,红色也罢!皇上英灵不远,想必也不见得喜欢我一身素淡。”
文佩听她这般说,就将手上正拿着的一件递了过去,心中却不免担忧:“红衣吊祭,会被视为藐视朝廷吧!”
润之道:“无妨,我夜里去。”
文佩怔了怔,急道:“危险!”
润之脱下长衫,换上文佩的衣衫,淡然道:“皇陵之中,守卫无数,有什么不安全的?”
文佩默然心道:“正是因为守卫无数,才更让人担心你的安全,红衣往祭,万一被守卫发现,死罪难逃。”口中却不便劝阻,只是帮润之换上衣裙,挽起长发。
润之已近二十年未着女装了,换上这些女子衣衫后,只觉束手束脚,极不自然,向镜中瞥了一眼,微微蹙起眉。
原来,自己穿女装是这样的。皇上一心想像中那个女装的润之,是柔美动人的,而真实的润之,着了女装,却还是像个男子。
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喃喃道:“皇上,这就是真实的我了!”取过黑缎披风披了,遮去一身女子衣裙,始觉得镇定几分。
“二哥!带上防身暗器。”
这些暗器均是为润之特制的。文秀精于机械,鸿飞略通铸造。在岭南之时,众人均担心润之从政日久,树敌太多,再生刺杀之事,而润之虽已小心保养,身子还是日渐虚弱,再也经不起稍重的伤害了。所以文佩夫妇特为她造了些精巧方便,可用机括发射的暗器,淬以麻药,中人即昏。不过这些年来,那些暗杀润之的人始终没有出现过,这些暗器也就没用过,润之也就淡忘了。此际文佩提起,润之也不忍拂逆她的心意,带上了暗器。
念陵建于京郊岘山之上,掩映于一片密林之中。那一夜是春天少有的闷热,不知名的虫儿,隐在草丛间低吟浅唱。
润之用披风裹紧身子,与文佩一起悄步踏入林中,虫鸣声为之一顿,随即又鼓噪起来。月光透过树的枝叶,斑驳地照在她们身上,润之的心情,却比这细碎的月光更为凌乱。
入念陵并非一件难事。历代帝王的陵墓都是其在位时开始修建,润之为相时曾见过工部呈上的设计总图,至今仍记得陵园的格局布置,不费力地,与文佩避过了众多的守卫与禁军,来到明宗停灵的墓室。文佩知她心绪纷乱,退出了墓室,让她静静地独处。
这是个宽大、华美的墓室,布置得有几分像是明宗生前的寝殿,只是壁边多了一排长明灯,纱帐低垂,隐隐可见明宗的灵柩。
润之迟疑着撩开纱帐,里面是漆得精美的棺椁,光可鉴人的黑漆几乎能照出她的身影。
追忆往事,至今仍历历在目,明宗的音容笑貌也宛在眼前,只是却已天人永隔,记忆中那般鲜活的人物,竟已化作华美墓室中一具冰冷的棺木。
润之对着棺木熟视良久,终于踏前一步,伸手去抚,触手是冰冷的外椁,一股寒意由指尖直透入心底。直至此时,她还是无法相信明宗就这么死了,也无法想像,躺在棺木中的明宗是什么样子的,她应该抚棺恸哭的,可是现在,额头抵着冰凉的棺木,往事一幕幕自心头闪过,无数的画面交叠,最后,脑中还是一片空白。她麻木地跪坐在棺前,如是过了许久,直到被巡陵禁军的脚步声惊醒。
那脚步声由远而近,又远了,文佩悄然回到墓室门口,润之看见她,知道不能久留了。深深地看了一眼棺木,自怀中取出那轴画,放在椁旁,就让这幅画像代自己长伴君侧吧!
她缓缓立起,默然半晌,总觉得该再留些什么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