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梵天 [10]
对他挺不错的,还记得他这个小兵的名儿,他怎能不哭?!
“去……我去看看!”紫竹连大门也忘了关,径自跑往公主府。
“夫人!”仆妇被惊动以后也跟上,还以为发生了什么急事。但她是应该留下给爷儿报信,还是跟了走?她稍一犹豫,拉上大门也随着跑——他们跑得可真快哪!
徐孝德一听到平阳公主的噩耗,立即赶回家。
他明白妻子与公主的情分,也晓得这是对紫竹一个沉重的打击。可惜啊!公主还不到三十,英年早逝,闻者莫不叹息。
一见家里空无一人,他试探着往最靠近巍峨皇宫的公主府邸而去,果然在一团混乱中找到已神志低迷的妻子。
“紫竹!”他握住她的手,稳住她摇摇欲坠的身子。
“怎么可能会是真的?”紫竹伏在他肩上哀哀地哭出声,很快他肩上的衣料就湿了。
徐孝德只能拍抚,却不知用何言辞去安抚。实在是太突然、太措手不及了……
丧仪的事情被议论得沸沸扬扬。皇上爱女心切,初闻噩耗日夜哀戚。他要以最隆重的礼仪葬了女儿,却引来官员们的反对。
“公主领军多年,战功赫赫不让须眉,鼓乐之礼非为女公主而设,却是给将军的哀荣。若是不予公主军礼,恐会让将兵们寒心。”崔礼始终是支持给公主以所能行的最高礼制。他纵然只是侍郎,但讲话向来有凭有据,何况他的说法得到皇族与多数武将的支持。
一场争执终于在皇上拍案定论后渐渐平息。
但礼部毕竟为了迎合上意,在规制之内变了法子弄得庄重、排场。即便有人不满,还是在军队的刀枪反光之下闭了嘴。开国时期的军将,可比安平日子时的有力得多。
紫竹即使有衔等,也是内官,按说不应出现于丧礼。但她跟随公主驻守有好几年,大家对崔姓女武官之名也有耳闻,见她戎装外罩丧服的男儿打扮,也就没人阻止。
近一个月来水米难近,夜不安眠,紫竹的精神极差。但今日即使不能跟着扶灵的队伍,至少也要在灵堂前向昔日的女主君行上最后一礼。
取出爱不释手的玉萧,她开始吹奏公主平日最爱听的关山胡调。
孤旷、苍凉、悠长,引得边关将士潸然泪下。
半刻的工夫,偌大的院落中没有人声,全静悄悄的听到一曲完毕。
“何人丧礼上吹乐?”
威严的责难传来,惊醒了沉醉于久已怀念的曲调中的人们。大家不免有些惊恐。今日唐王为了公主身故、皇子之间的暗斗开始变为明争而日显锋芒……大家不是不想为女官说话,而是不敢啊!希望殿下不会为不识礼的女子而计较……
紫竹早忘了问话的人权柄之大,他顷刻间就可杀了她全家。“殿下,这曲子,是公主平日里最喜欢的——”她不想多讲话,因为一开口,就会牵动滚滚清泪。“现在,臣再吹给公主听一回……”讲到后来,已泣不成声。
唐王轻叹。丈夫一病就开始寻找替代品的女人,他看得多了。而这样忠心不贰的女人,真是少啊!“罢,看你虚弱的样,还是休息一下为好。”
话音未落,他见一名儒俊男子冲上前,正巧抱住她昏倒的身子。“紫竹!”
以前印象深刻的英气勃勃,变得苍白消瘦,却难掩绝美。甚至在一身白服之下显得更为楚楚动人。可眼下这伤心脆弱的美人倒在另一个男人的臂弯中……很有一种宝贝给夺走的愤怒!
真是忙过头了,他居然在气愤一名丈夫呵疼自己的妻子。没错,那既没武艺也没气势的男人,就是他选择的、未来礼部尚书的女婿。
哼……
阿姊,何必走得那么早?是不想看兄弟残杀,还是不想看丈夫与别的女人们快活逍遥?
没甚么,两笔仗都要算!
不久,一道旨意,令驸马与名门县主成亲,彻底堵死他想将妾室扶正的心思。
另一道,着皇太子领军往幽州以备突厥。
而紫竹被大夫诊为,已有孕近四个月。
怪不得特别容易累……也特别容易流泪。
紫竹勉强自己进食补养,为了孩子,也为了匆忙赶来的阿娘与继母。连父亲也不管会不会遇上前一任妻子和她现任的丈夫,常来看望。
“你父亲膝下无子,卞氏夫人有几年没有生育的消息,大概以后也不会有了。如果李兄的卦言为真,那生子便继承崔姓?”徐孝德问妻子。一来占卜说的事情他一直挂怀,二来能让孩子姓崔也是好事——他不见得过于看重名利,但若将来孩子走上仕途,出身当然还是重要的。他也分别写信给母亲和族里长老。大家看法不一,不过居然也认同多个孩子去继承大姓——前提是崔礼一直没有儿子的话,当然克长辈的事情也是他们的忌讳,正好两相便利。
“这得问问母亲大人。万一她以后生了儿子怎么办?”紫竹也乐于有个孩子让父亲高兴、高兴。父亲一向宠爱她、保护她,这次头胎生产,父亲既快活又担心,卞氏经常笑他是打主意把外孙抢到自己怀里。而她也想培养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将来去保护年老的外祖父。
“其实,你希望是个女儿?”徐孝德是个聪明人,何况卦上说他的女儿有大出息,想必是能为他带来个了不得的女婿或是外孙吧!他也是非常的期待和紫竹的孩子。
“我想,徐惠这个名字,男女皆可用吧!”
惠?她对女儿的期望如此高?徐孝德深深望进她的眼中,“好。不论男女,就叫惠儿。”
* * *
全家人都严禁紫竹出门,尤其是去公主的陵寝。有些兵器遗物的也陆续送进徐家作纪念。然而奇怪的是,每回睹物思人时,都不会落泪。
许是腹部明显变大、可以感受到孩子的轻微动作的关系,她只感到世事无常,生命却是交替着绵延不息 。
她渐渐的无法跪坐,活动范围只在胡椅与床榻之间。妇人们当然异口同声的说她这胎准生儿子,仿佛儿子是一家的命根,而女儿可有可无——但没有女人,哪来的男人?!紫竹觉得好笑。以前的士族,生女儿就是为了联姻带来的庞大聘礼与以后的枝节关联,还有的就是送给比自己地位更高的人家。民间如何她倒不甚清楚,不过游记里说,江南的女孩们捕鱼虾、收茶叶、养桑蚕,很受家里倚重……很想去看看。
枝叶由嫩绿变为墨绿的暮春季节,紫竹顺利的产下一女,取名:惠。
小东西刚生下时皱着一张小脸,几乎看不出长相。过了十天,如画的眉眼就清晰可辩。
真是个美丽的小东西!她的外祖母和亲外祖母抢着抱她到差点吵架。而当父亲的也爱上这美丽又不大哭闹的女儿,等老一辈的人都走了,他就会抱着不放,而小家伙也很给颜面的呵呵傻笑。
“会笑的小娃娃,早惠。”产婆如是安慰着,在拿到不少的赏钱之后。
紫竹只笑不语。女儿在她柔柔地念着诗文时会非常安静,睁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倾听。但一等她停止念,就把小鼻子、小眼睛和小嘴巴皱成一团,说多丑就多丑,有时还会很不高兴的放声大哭。
可终究是平安的撑过了大半年,不少婴儿都在这个年纪夭折,有的甚至是莫名其妙的没了呼吸。
可她的孩子很健康的快速长大,而且一点也不怕生,当徐孝德向同僚友人们展现美丽得少见的女儿时,她会朝着客人甜甜地笑、露出几只小小的莹白小牙,为小小姑娘勾来无数欲攀亲的人家。
徐孝德被派往江南监督运河疏浚工程的时候,紫竹也一块去了。
带上孩子不方便之下,卞氏硬是将粉雕玉琢的外孙女儿抢回崔家,引来阿史娜无限哀戚——她早腻了家里两只不听教的小霸王,好想好想有个小丫头可以哄、可以逗。“那你就再生一个女儿给我!”阿史娜脸不红、心不跳的厚颜要求,令紫竹又好气又好笑。
虽则路途艰难,但好在走的都是刚修葺不久的水道,行得比陆路更快、更舒服。
徐孝德不是工程主事,责任不太重,因为通晓不少方言物产,专司调运各地乃至各外邦进的材料。工匠中有中原人,也有番族的人,大家领的是一样的薪,倒也相安无事。
紫竹是最快活的一个。她去过西北边疆,领略过苍茫、荒凉的土地,现在走的是四季都有花开的富庶之地。这里罕有抛荒的农土桑田,而鱼虾鲜嫩美味。百姓们的衣料不少是自家织就的丝缎,姑娘们也喜用珍珠玉片为饰,农家市井也用青绿的茶点招待客人——这在京城绝少见到。
徐孝德走过一半天子治下的土地,见着紫竹什么都是新鲜的模样好生可爱。
“再往南几十里就是太湖,那里的物产才叫丰盛。等我们到了那一段,我挑个晴朗日子乘船吃鱼吃茶去!”
“那我定要带些好茶回家,京里卖的贵得过分!”这里的又便宜又好,怪不得商贾们不理会路程遥远、旅途艰辛,原来是有好赚头!
“你想朝廷为何要花大钱修水道、造大船?就是让南北物产交汇,京城能吃上便宜的江南米粮、用上漂亮的陶瓷丝绸。”
也是!河上走的小船实在太小、太慢,少有商人用船运,白白浪费了大量劳役修的运河。
“这河一直要修到余杭,这样从京城到余杭只需一个月。”徐孝德有些明白她的心思。他的妻,见识广博,胸中更有着大好山河,与她讲抱负志向是再好不过。
“将来,若是给贬了,咱就仿效陶朱公,做个平民商贾,如何?”
“好呀!把南边的好茶好丝好陶瓷运到京城,再将京里的经籍珠宝和西域的香料毛皮运来江南,不会让船白走一趟!”紫竹兴奋不已地大发奇想。
徐孝德看她,用船运?他的夫人哪,比皇上想得还远咧!“哈哈哈!好,好主意!哈哈……”
半年以后紫竹才先行回京。
女儿已经能流利地说话,偶然还会与大人逗趣;不大哭闹却一定要念了书才肯睡去。
卞氏也是识字念书之人,不过她已经快应付不了小家伙对文字的刨根问底,很多时候都是没有出使差事的崔礼在与惠儿交谈。
当紫竹风尘仆仆的进了娘家门时,正遇上崔礼在教外孙女读辞赋,教一句她便跟着念一句,过了会再问,居然能一字不差的背出来,颇让人惊奇。
阿史娜也不避嫌的冲来,不厌其烦的教惠儿回迄语,总是悻悻然地败下阵来,气得拉了紫竹告状。“小家伙居然说不好听!”
“惠儿才几岁?!”紫竹好笑道。女儿喜文爱音律,很得她的欢心。
过了片刻,阿史娜漫不经心的对她说:“小心。近日有变。”
紫竹愣了会,立即答,“你要不要和弟弟们住我家?”
阿史娜顿了顿,“也好。”
望着小小姑娘与崔家男女主人玩得开怀,阿史娜突然紧紧握住女儿的手,力气大得几乎弄疼了她,“放心,我们会赢的。”
紫竹只庆幸丈夫在外,不会受牵连。不论君王为
“去……我去看看!”紫竹连大门也忘了关,径自跑往公主府。
“夫人!”仆妇被惊动以后也跟上,还以为发生了什么急事。但她是应该留下给爷儿报信,还是跟了走?她稍一犹豫,拉上大门也随着跑——他们跑得可真快哪!
徐孝德一听到平阳公主的噩耗,立即赶回家。
他明白妻子与公主的情分,也晓得这是对紫竹一个沉重的打击。可惜啊!公主还不到三十,英年早逝,闻者莫不叹息。
一见家里空无一人,他试探着往最靠近巍峨皇宫的公主府邸而去,果然在一团混乱中找到已神志低迷的妻子。
“紫竹!”他握住她的手,稳住她摇摇欲坠的身子。
“怎么可能会是真的?”紫竹伏在他肩上哀哀地哭出声,很快他肩上的衣料就湿了。
徐孝德只能拍抚,却不知用何言辞去安抚。实在是太突然、太措手不及了……
丧仪的事情被议论得沸沸扬扬。皇上爱女心切,初闻噩耗日夜哀戚。他要以最隆重的礼仪葬了女儿,却引来官员们的反对。
“公主领军多年,战功赫赫不让须眉,鼓乐之礼非为女公主而设,却是给将军的哀荣。若是不予公主军礼,恐会让将兵们寒心。”崔礼始终是支持给公主以所能行的最高礼制。他纵然只是侍郎,但讲话向来有凭有据,何况他的说法得到皇族与多数武将的支持。
一场争执终于在皇上拍案定论后渐渐平息。
但礼部毕竟为了迎合上意,在规制之内变了法子弄得庄重、排场。即便有人不满,还是在军队的刀枪反光之下闭了嘴。开国时期的军将,可比安平日子时的有力得多。
紫竹即使有衔等,也是内官,按说不应出现于丧礼。但她跟随公主驻守有好几年,大家对崔姓女武官之名也有耳闻,见她戎装外罩丧服的男儿打扮,也就没人阻止。
近一个月来水米难近,夜不安眠,紫竹的精神极差。但今日即使不能跟着扶灵的队伍,至少也要在灵堂前向昔日的女主君行上最后一礼。
取出爱不释手的玉萧,她开始吹奏公主平日最爱听的关山胡调。
孤旷、苍凉、悠长,引得边关将士潸然泪下。
半刻的工夫,偌大的院落中没有人声,全静悄悄的听到一曲完毕。
“何人丧礼上吹乐?”
威严的责难传来,惊醒了沉醉于久已怀念的曲调中的人们。大家不免有些惊恐。今日唐王为了公主身故、皇子之间的暗斗开始变为明争而日显锋芒……大家不是不想为女官说话,而是不敢啊!希望殿下不会为不识礼的女子而计较……
紫竹早忘了问话的人权柄之大,他顷刻间就可杀了她全家。“殿下,这曲子,是公主平日里最喜欢的——”她不想多讲话,因为一开口,就会牵动滚滚清泪。“现在,臣再吹给公主听一回……”讲到后来,已泣不成声。
唐王轻叹。丈夫一病就开始寻找替代品的女人,他看得多了。而这样忠心不贰的女人,真是少啊!“罢,看你虚弱的样,还是休息一下为好。”
话音未落,他见一名儒俊男子冲上前,正巧抱住她昏倒的身子。“紫竹!”
以前印象深刻的英气勃勃,变得苍白消瘦,却难掩绝美。甚至在一身白服之下显得更为楚楚动人。可眼下这伤心脆弱的美人倒在另一个男人的臂弯中……很有一种宝贝给夺走的愤怒!
真是忙过头了,他居然在气愤一名丈夫呵疼自己的妻子。没错,那既没武艺也没气势的男人,就是他选择的、未来礼部尚书的女婿。
哼……
阿姊,何必走得那么早?是不想看兄弟残杀,还是不想看丈夫与别的女人们快活逍遥?
没甚么,两笔仗都要算!
不久,一道旨意,令驸马与名门县主成亲,彻底堵死他想将妾室扶正的心思。
另一道,着皇太子领军往幽州以备突厥。
而紫竹被大夫诊为,已有孕近四个月。
怪不得特别容易累……也特别容易流泪。
紫竹勉强自己进食补养,为了孩子,也为了匆忙赶来的阿娘与继母。连父亲也不管会不会遇上前一任妻子和她现任的丈夫,常来看望。
“你父亲膝下无子,卞氏夫人有几年没有生育的消息,大概以后也不会有了。如果李兄的卦言为真,那生子便继承崔姓?”徐孝德问妻子。一来占卜说的事情他一直挂怀,二来能让孩子姓崔也是好事——他不见得过于看重名利,但若将来孩子走上仕途,出身当然还是重要的。他也分别写信给母亲和族里长老。大家看法不一,不过居然也认同多个孩子去继承大姓——前提是崔礼一直没有儿子的话,当然克长辈的事情也是他们的忌讳,正好两相便利。
“这得问问母亲大人。万一她以后生了儿子怎么办?”紫竹也乐于有个孩子让父亲高兴、高兴。父亲一向宠爱她、保护她,这次头胎生产,父亲既快活又担心,卞氏经常笑他是打主意把外孙抢到自己怀里。而她也想培养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将来去保护年老的外祖父。
“其实,你希望是个女儿?”徐孝德是个聪明人,何况卦上说他的女儿有大出息,想必是能为他带来个了不得的女婿或是外孙吧!他也是非常的期待和紫竹的孩子。
“我想,徐惠这个名字,男女皆可用吧!”
惠?她对女儿的期望如此高?徐孝德深深望进她的眼中,“好。不论男女,就叫惠儿。”
* * *
全家人都严禁紫竹出门,尤其是去公主的陵寝。有些兵器遗物的也陆续送进徐家作纪念。然而奇怪的是,每回睹物思人时,都不会落泪。
许是腹部明显变大、可以感受到孩子的轻微动作的关系,她只感到世事无常,生命却是交替着绵延不息 。
她渐渐的无法跪坐,活动范围只在胡椅与床榻之间。妇人们当然异口同声的说她这胎准生儿子,仿佛儿子是一家的命根,而女儿可有可无——但没有女人,哪来的男人?!紫竹觉得好笑。以前的士族,生女儿就是为了联姻带来的庞大聘礼与以后的枝节关联,还有的就是送给比自己地位更高的人家。民间如何她倒不甚清楚,不过游记里说,江南的女孩们捕鱼虾、收茶叶、养桑蚕,很受家里倚重……很想去看看。
枝叶由嫩绿变为墨绿的暮春季节,紫竹顺利的产下一女,取名:惠。
小东西刚生下时皱着一张小脸,几乎看不出长相。过了十天,如画的眉眼就清晰可辩。
真是个美丽的小东西!她的外祖母和亲外祖母抢着抱她到差点吵架。而当父亲的也爱上这美丽又不大哭闹的女儿,等老一辈的人都走了,他就会抱着不放,而小家伙也很给颜面的呵呵傻笑。
“会笑的小娃娃,早惠。”产婆如是安慰着,在拿到不少的赏钱之后。
紫竹只笑不语。女儿在她柔柔地念着诗文时会非常安静,睁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倾听。但一等她停止念,就把小鼻子、小眼睛和小嘴巴皱成一团,说多丑就多丑,有时还会很不高兴的放声大哭。
可终究是平安的撑过了大半年,不少婴儿都在这个年纪夭折,有的甚至是莫名其妙的没了呼吸。
可她的孩子很健康的快速长大,而且一点也不怕生,当徐孝德向同僚友人们展现美丽得少见的女儿时,她会朝着客人甜甜地笑、露出几只小小的莹白小牙,为小小姑娘勾来无数欲攀亲的人家。
徐孝德被派往江南监督运河疏浚工程的时候,紫竹也一块去了。
带上孩子不方便之下,卞氏硬是将粉雕玉琢的外孙女儿抢回崔家,引来阿史娜无限哀戚——她早腻了家里两只不听教的小霸王,好想好想有个小丫头可以哄、可以逗。“那你就再生一个女儿给我!”阿史娜脸不红、心不跳的厚颜要求,令紫竹又好气又好笑。
虽则路途艰难,但好在走的都是刚修葺不久的水道,行得比陆路更快、更舒服。
徐孝德不是工程主事,责任不太重,因为通晓不少方言物产,专司调运各地乃至各外邦进的材料。工匠中有中原人,也有番族的人,大家领的是一样的薪,倒也相安无事。
紫竹是最快活的一个。她去过西北边疆,领略过苍茫、荒凉的土地,现在走的是四季都有花开的富庶之地。这里罕有抛荒的农土桑田,而鱼虾鲜嫩美味。百姓们的衣料不少是自家织就的丝缎,姑娘们也喜用珍珠玉片为饰,农家市井也用青绿的茶点招待客人——这在京城绝少见到。
徐孝德走过一半天子治下的土地,见着紫竹什么都是新鲜的模样好生可爱。
“再往南几十里就是太湖,那里的物产才叫丰盛。等我们到了那一段,我挑个晴朗日子乘船吃鱼吃茶去!”
“那我定要带些好茶回家,京里卖的贵得过分!”这里的又便宜又好,怪不得商贾们不理会路程遥远、旅途艰辛,原来是有好赚头!
“你想朝廷为何要花大钱修水道、造大船?就是让南北物产交汇,京城能吃上便宜的江南米粮、用上漂亮的陶瓷丝绸。”
也是!河上走的小船实在太小、太慢,少有商人用船运,白白浪费了大量劳役修的运河。
“这河一直要修到余杭,这样从京城到余杭只需一个月。”徐孝德有些明白她的心思。他的妻,见识广博,胸中更有着大好山河,与她讲抱负志向是再好不过。
“将来,若是给贬了,咱就仿效陶朱公,做个平民商贾,如何?”
“好呀!把南边的好茶好丝好陶瓷运到京城,再将京里的经籍珠宝和西域的香料毛皮运来江南,不会让船白走一趟!”紫竹兴奋不已地大发奇想。
徐孝德看她,用船运?他的夫人哪,比皇上想得还远咧!“哈哈哈!好,好主意!哈哈……”
半年以后紫竹才先行回京。
女儿已经能流利地说话,偶然还会与大人逗趣;不大哭闹却一定要念了书才肯睡去。
卞氏也是识字念书之人,不过她已经快应付不了小家伙对文字的刨根问底,很多时候都是没有出使差事的崔礼在与惠儿交谈。
当紫竹风尘仆仆的进了娘家门时,正遇上崔礼在教外孙女读辞赋,教一句她便跟着念一句,过了会再问,居然能一字不差的背出来,颇让人惊奇。
阿史娜也不避嫌的冲来,不厌其烦的教惠儿回迄语,总是悻悻然地败下阵来,气得拉了紫竹告状。“小家伙居然说不好听!”
“惠儿才几岁?!”紫竹好笑道。女儿喜文爱音律,很得她的欢心。
过了片刻,阿史娜漫不经心的对她说:“小心。近日有变。”
紫竹愣了会,立即答,“你要不要和弟弟们住我家?”
阿史娜顿了顿,“也好。”
望着小小姑娘与崔家男女主人玩得开怀,阿史娜突然紧紧握住女儿的手,力气大得几乎弄疼了她,“放心,我们会赢的。”
紫竹只庆幸丈夫在外,不会受牵连。不论君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