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何为言少钱 [13]
人比花娇,博得帝王一爱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那家对头便是许家了,许氏女登临后位、母仪天下,原是因为这个,不知外人得知后将作何感想。
至于那男人就有意思多了,恰是许家养子许驰远,容妃终其一生都未得心爱之人的半分怜惜,她以为是无缘,却不知那人心里装的是千金之子,而非她这个闺阁娇客,而当年怜她至深的皇帝却又毫不留情地亲手杀死了她。
此番话虽是说的燕礼恭自己,但他其实并未见得有多少伤心难过,心性尚未成熟之际的一时迷恋,过去了也就罢了,眼下倒是肃王的感触更深些。
见燕礼慈神色如此之差,他关心地问道:“六哥,你怎么了?不舒服吗?”
语气甚是焦急,可少顷又仿佛回过神来,“哦,我倒忘了六哥重伤未愈,原是想跟六哥叙叙旧的,说得多了,竟忘了这一层。”那双琉璃样的眼里真真是歉意满满。
“李桓,送肃王回府,叫太医跟着,别耽搁了病症。”派内廷总管太监相送,委实是给足了燕礼慈面子。
出了宫门,坐在轿中的燕礼慈再也忍不住,一口鲜血就这么喷了出来,溅得帘子上红斑点点,像极了芭蕉瓣上的美人泪。
而昭德殿内燕礼恭笑得如沐春风、好不得意,低沉的嗓音似是自言自语:“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大抵就是如此了吧。”
慕华峰上,同一时刻,越微人也说了同一句:“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大抵就是如此了吧。”
他面前站的正是摇光,清丽异常的女子,眉眼如画,最难得的是一身灵气,不过她骗得了天下人,却骗不了越微人。当初看中她正是因了这人儿的如丝心思。
只是,如今这份心思却是用错了地方,那天她故意加重了香粉的气味,越微人起先也没有在意,在燕少千察觉出不对之后,越微人自然明白是摇光动了手脚。
“你不觉得只要少千愿意,你随时都活不过她出手的半刻之后?”好整以暇的语气,可眼底却是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冻得那远山似的长眉上也尽是霜气,但,只是一瞬。
还没有人敢在他眼皮底下打少千的主意,这个女子竟然动了这份心思,并且成功了,叫他不得不对她刮目相看 。
“少主不会。”摇光太过笃定,不是因为她不自量力,而是因为她了解燕少千,那个人不会为了她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人出手,眼前的男人也一样,不管她是不是玩弄了手段。所以,她很淡定地回答。
“也是,你退下吧。”不甚在意的态度,透露的是隐含的轻蔑。
“你不想知道我想干什么吗?”她在挑衅。
“不想,只要天枢阁的事没出错,你就是他们的阁主,你想干什么,请随意。”平静一如无风时的湖面,“退下吧。”
他没有忽略掉那眉目如画的清丽女子转身的一瞬间眼里闪过的怨愤。
怨愤吗?可是,你怨愤错了人,越微人如是想。向来舒展的远山眉微微蹙起,又重新伸展开来。
第十八章 宝珠戏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身为西北兵马总督的许驰远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可面对月氏大军压境、兵临城下的境况,他倒也说不出月氏这一策下在何处。更要命的却是幽都城内饥荒渐重,内外交困莫不如是。
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可长安那人似乎并无支援的意思,如此一来,唯有速战速决。
月氏百万大军于西北诸城大旱之际前来,显然是做足了万全的准备,不外乎打的“围城打援”的主意。
如今援军是不能指望了,“天时、地利、人和”三者,月氏占了两样,幽都军可利用的也就是“地利”。然,地利该如何利用,这又是一个难题。
“地利,地利?”许驰远右手支额,左手不断敲击着桌案,颇有些绞尽脑汁的意思,“要想借地利而胜,非得以静制动,颇有坐以待毙之险,如此这般,倒不如先下手为强。”
正在此时,昭武校尉陈柏匆匆进帐,“将军,月氏军退兵三十里,于境外呈半包围之势。”
“果然是围城之战吗?”许驰远瞥了陈柏一眼,拿起身侧的马鞭朝那行军布阵图上一点,所指之处正是示州,“你以为如何?”
陈柏一惊,示州,月氏屯粮之地,离幽都甚近。不知许驰远究竟何意,他硬着头皮问道:“将军的意思是?”
“打援,不如,夜袭。”
轻轻巧巧的六个字,听得陈柏顿时僵住。打援,即是打击援军,月氏围城,困幽都于水火,为的便是打击大暨援军,阻断幽都与援军的往来,待到幽都弹尽粮绝,便可一举攻破。但他们万万想不到,大暨眼下根本没有任何派遣援军的打算。相反,若是趁月氏围城未果之际,出兵夜袭,反将一军,定能出其不意。
“选五百精骑兵待命。”许驰远左手一挥,陈柏立即领命退下。
当天夜里,幽都东面城门细开一线,五百骑兵背负长弓,飞驰而出,北上直取示州。
三更时分,月将西沉,星子暗淡,四队人马每面五十人,在距离月氏大营五十丈处分别自东南西北方悄然包围,另三百人作一队破门而入,直冲营内。一时间,月氏大军乱作一团、人仰马翻,匆匆召集竟未发现四周伏兵正步步逼近。
那三百人正是许驰远为首的幽都军,在营内纵马飞奔,四处躲闪,并不正面抗击。正待月氏右将军莫雷疑惑之际,后方火光已然大盛,与此同时,狂风大作,加之西北之地天干物燥,火乘风势,越烧越旺,竟无人敢灭。
许驰远算得今日三更一刻将有长风一顾示州,现下果然如此,半分不差。
月氏营内兵卒奔走,一时不能左右,也只是一时,那三百人见好就收,策马南归,另外二百人原本就在营外,以长弓将火箭射入营内,撤退再容易不过,总共五百人顿时无影无踪。
莫雷见此情状,不知追还是不追。追,则必须调遣精兵,可眼下火势如此,断然追不得;不追,则令偷袭者得逞,而且就算追得,也未必有何大用。
三天后,昭德殿内燕礼恭收到捷报一份:幽都,首战告捷,未费一兵一卒。
“不愧是辛啊,朕的暗卫长,哦不,是朕的西北兵马总督果然了得。”合上捷报,吐出一句:“就是两军交战,还是改不了做暗事的习惯啊。”
“既然做暗事比较容易,那朕也来做一件吧。”喃喃自语间又是眉目轻扬,“李桓,宣礼部侍郎杜涵川进宫见驾。”
一刻钟后,穿着青白锦袍的礼部侍郎杜涵川长身玉立于昭德殿前,一派从容镇定,撩起前襟拜道:“臣杜涵川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燕礼恭注视着垂首行礼的杜涵川,并无动作,琥珀色的双眼闪烁不定,良久,不见回应的杜涵川抬眼一看,恰与那双琉璃样的眼睛对上,一丝凉意自脊梁攀爬而上。
“杜爱卿平身吧。”回过神来的燕礼恭似乎不急于说些什么,反而将目光停滞在那青白色的衣衫上。
按理说,臣子御前应着朝服、戴朝冠、束玉绶,哪里有便服觐见的道理,身为礼部侍郎,杜涵川对“殿前失仪”及“大不敬”之罪再熟悉不过了,不过他还是这么来了。因为,他很清楚地知道,燕礼恭招他进宫绝不是为了什么政事。
肃王暂居京中养伤,面上虽是这么说的,可也算是变相被禁于长安,燕礼慈比之前肃王世子燕肆湖留京做质子之时还要倍受牵制。
许驰远身居西北兵马总督,加封辅国大将军,假以时日便可令羌幽十三州七十万大军尽归朝廷。
然,狡兔三窟,肃王断然不可能只有幽都一处死穴,东南烨州向来为江湖豪杰聚集之地,燕礼慈少时风流,广交名士侠客,说不定早有准备,如此一来,皇帝要想像对之前若干位兄长一般将肃王囚禁或流放绝非易事。
更何况,留肃王一条命等于姑息养奸,尽管燕礼慈并非睚眦必报之小人,但夺权之恨也没那么好下咽,一旦有机会必将反噬,归根到底,皇帝必杀肃王无疑。
如今黛姬已入韩府,“保皇”一派的韩太傅定是站在燕礼恭一边,就算不是,皇帝要拿黛姬胁迫燕礼慈也是易如反掌,今日怕是要从自己这里开刀了。不然,平日礼部尚书都难得见一面的融帝,今日怎么会召见一个小小的礼部侍郎?
刚想到这一层,殿上便传来燕礼恭的声音,似是聊家常般:“听说杜侍郎对金石之器颇有研究,可是真的?”
不知燕礼恭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杜涵川只得承认:“微臣不才,是有些知道,但也就是皮毛而已。”
“呵呵,杜侍郎过谦了,朕可是经常听韩太傅提起你呢?”燕礼恭笑得有些许玩味。
“哦?这微臣就不知道了,韩太傅想必对金石研究颇深。”杜涵川故作吃惊。
“可不是,朕的这位太傅最爱珍奇古玩,常在朕跟前抱怨自家幼子愚钝,不若杜侍郎这般剔透。”说到韩家幼子,燕礼恭的脸上浮出些许古怪的笑意。不过,这显然是做给杜涵川看的,不然,只要他愿意,谁也别想从他脸上看出半分端倪。
“韩太傅过奖了。”杜涵川眨了下眼,如是回答。
许是见圈子兜得远了,燕礼恭突然道:“对了,朕最近得了件宝贝,也不知是何物,正想教杜侍郎看看呢。”一边说着一边掏出了一串珠子。
杜涵川一看就惊呆了,七宝玉珊坠!
不错,当日燕少千与越微人仓促出城,未携一物,闻人辛事后在“满庭芳”觅得这七宝玉珊坠,听闻韩太傅甚喜此物,又见七色宝珠暗指北斗七星,便料定其中必有文章,故在赶赴幽都之前将其交与燕礼恭,如今正是派上了用场。
“看杜爱卿的样子似是对此物甚是熟悉,可否为朕讲解一二?”燕礼恭好整以暇,悠悠然自得不已。
看到这里,杜涵川已然明白皇帝的意思,开口道来:“是,此物名为七宝玉珊坠,乃是轩辕氏于逐鹿之战大败蚩尤之际得到的上古宝物,据说黄帝曾以此封印邪神蚩尤,最终一统九州。这七色宝珠分别是琥珀、玳瑁、玛瑙、翡翠、珍珠、琉璃、珊瑚,中央赤红血珠正是珊瑚,故得名:七宝玉珊坠。”
“原来是这样,不知韩太傅对此物可会有兴趣。”说着,燕礼恭又向杜涵川看来,“爱卿回去与韩太傅说说吧。”一挥手便叫杜涵川退下了。
与此同时,燕少千得到了一个令她追悔莫及的消息,那就是她的出世之谜关键在于那一串已经丢失的七宝玉珊坠。
今日燕少千突然忆起当时初见韩赣显时,韩太傅曾面露震惊之色,口中念道:“莲花印!”之后又说:“那七宝玉珊坠有了配得上它的主人。”再加上他与肃王原本熟识,料想他原该知道些什么,便问了一问。
不想,韩太傅绝口不提当年往事,只道:“天命难违,一切尽在七宝玉珊坠中。”其间神色惶惶,竟似有所畏惧。
“如今我要到哪里去找那劳什子的七宝玉珊坠啊?”燕少千不禁
那家对头便是许家了,许氏女登临后位、母仪天下,原是因为这个,不知外人得知后将作何感想。
至于那男人就有意思多了,恰是许家养子许驰远,容妃终其一生都未得心爱之人的半分怜惜,她以为是无缘,却不知那人心里装的是千金之子,而非她这个闺阁娇客,而当年怜她至深的皇帝却又毫不留情地亲手杀死了她。
此番话虽是说的燕礼恭自己,但他其实并未见得有多少伤心难过,心性尚未成熟之际的一时迷恋,过去了也就罢了,眼下倒是肃王的感触更深些。
见燕礼慈神色如此之差,他关心地问道:“六哥,你怎么了?不舒服吗?”
语气甚是焦急,可少顷又仿佛回过神来,“哦,我倒忘了六哥重伤未愈,原是想跟六哥叙叙旧的,说得多了,竟忘了这一层。”那双琉璃样的眼里真真是歉意满满。
“李桓,送肃王回府,叫太医跟着,别耽搁了病症。”派内廷总管太监相送,委实是给足了燕礼慈面子。
出了宫门,坐在轿中的燕礼慈再也忍不住,一口鲜血就这么喷了出来,溅得帘子上红斑点点,像极了芭蕉瓣上的美人泪。
而昭德殿内燕礼恭笑得如沐春风、好不得意,低沉的嗓音似是自言自语:“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大抵就是如此了吧。”
慕华峰上,同一时刻,越微人也说了同一句:“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大抵就是如此了吧。”
他面前站的正是摇光,清丽异常的女子,眉眼如画,最难得的是一身灵气,不过她骗得了天下人,却骗不了越微人。当初看中她正是因了这人儿的如丝心思。
只是,如今这份心思却是用错了地方,那天她故意加重了香粉的气味,越微人起先也没有在意,在燕少千察觉出不对之后,越微人自然明白是摇光动了手脚。
“你不觉得只要少千愿意,你随时都活不过她出手的半刻之后?”好整以暇的语气,可眼底却是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冻得那远山似的长眉上也尽是霜气,但,只是一瞬。
还没有人敢在他眼皮底下打少千的主意,这个女子竟然动了这份心思,并且成功了,叫他不得不对她刮目相看 。
“少主不会。”摇光太过笃定,不是因为她不自量力,而是因为她了解燕少千,那个人不会为了她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人出手,眼前的男人也一样,不管她是不是玩弄了手段。所以,她很淡定地回答。
“也是,你退下吧。”不甚在意的态度,透露的是隐含的轻蔑。
“你不想知道我想干什么吗?”她在挑衅。
“不想,只要天枢阁的事没出错,你就是他们的阁主,你想干什么,请随意。”平静一如无风时的湖面,“退下吧。”
他没有忽略掉那眉目如画的清丽女子转身的一瞬间眼里闪过的怨愤。
怨愤吗?可是,你怨愤错了人,越微人如是想。向来舒展的远山眉微微蹙起,又重新伸展开来。
第十八章 宝珠戏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身为西北兵马总督的许驰远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可面对月氏大军压境、兵临城下的境况,他倒也说不出月氏这一策下在何处。更要命的却是幽都城内饥荒渐重,内外交困莫不如是。
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可长安那人似乎并无支援的意思,如此一来,唯有速战速决。
月氏百万大军于西北诸城大旱之际前来,显然是做足了万全的准备,不外乎打的“围城打援”的主意。
如今援军是不能指望了,“天时、地利、人和”三者,月氏占了两样,幽都军可利用的也就是“地利”。然,地利该如何利用,这又是一个难题。
“地利,地利?”许驰远右手支额,左手不断敲击着桌案,颇有些绞尽脑汁的意思,“要想借地利而胜,非得以静制动,颇有坐以待毙之险,如此这般,倒不如先下手为强。”
正在此时,昭武校尉陈柏匆匆进帐,“将军,月氏军退兵三十里,于境外呈半包围之势。”
“果然是围城之战吗?”许驰远瞥了陈柏一眼,拿起身侧的马鞭朝那行军布阵图上一点,所指之处正是示州,“你以为如何?”
陈柏一惊,示州,月氏屯粮之地,离幽都甚近。不知许驰远究竟何意,他硬着头皮问道:“将军的意思是?”
“打援,不如,夜袭。”
轻轻巧巧的六个字,听得陈柏顿时僵住。打援,即是打击援军,月氏围城,困幽都于水火,为的便是打击大暨援军,阻断幽都与援军的往来,待到幽都弹尽粮绝,便可一举攻破。但他们万万想不到,大暨眼下根本没有任何派遣援军的打算。相反,若是趁月氏围城未果之际,出兵夜袭,反将一军,定能出其不意。
“选五百精骑兵待命。”许驰远左手一挥,陈柏立即领命退下。
当天夜里,幽都东面城门细开一线,五百骑兵背负长弓,飞驰而出,北上直取示州。
三更时分,月将西沉,星子暗淡,四队人马每面五十人,在距离月氏大营五十丈处分别自东南西北方悄然包围,另三百人作一队破门而入,直冲营内。一时间,月氏大军乱作一团、人仰马翻,匆匆召集竟未发现四周伏兵正步步逼近。
那三百人正是许驰远为首的幽都军,在营内纵马飞奔,四处躲闪,并不正面抗击。正待月氏右将军莫雷疑惑之际,后方火光已然大盛,与此同时,狂风大作,加之西北之地天干物燥,火乘风势,越烧越旺,竟无人敢灭。
许驰远算得今日三更一刻将有长风一顾示州,现下果然如此,半分不差。
月氏营内兵卒奔走,一时不能左右,也只是一时,那三百人见好就收,策马南归,另外二百人原本就在营外,以长弓将火箭射入营内,撤退再容易不过,总共五百人顿时无影无踪。
莫雷见此情状,不知追还是不追。追,则必须调遣精兵,可眼下火势如此,断然追不得;不追,则令偷袭者得逞,而且就算追得,也未必有何大用。
三天后,昭德殿内燕礼恭收到捷报一份:幽都,首战告捷,未费一兵一卒。
“不愧是辛啊,朕的暗卫长,哦不,是朕的西北兵马总督果然了得。”合上捷报,吐出一句:“就是两军交战,还是改不了做暗事的习惯啊。”
“既然做暗事比较容易,那朕也来做一件吧。”喃喃自语间又是眉目轻扬,“李桓,宣礼部侍郎杜涵川进宫见驾。”
一刻钟后,穿着青白锦袍的礼部侍郎杜涵川长身玉立于昭德殿前,一派从容镇定,撩起前襟拜道:“臣杜涵川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燕礼恭注视着垂首行礼的杜涵川,并无动作,琥珀色的双眼闪烁不定,良久,不见回应的杜涵川抬眼一看,恰与那双琉璃样的眼睛对上,一丝凉意自脊梁攀爬而上。
“杜爱卿平身吧。”回过神来的燕礼恭似乎不急于说些什么,反而将目光停滞在那青白色的衣衫上。
按理说,臣子御前应着朝服、戴朝冠、束玉绶,哪里有便服觐见的道理,身为礼部侍郎,杜涵川对“殿前失仪”及“大不敬”之罪再熟悉不过了,不过他还是这么来了。因为,他很清楚地知道,燕礼恭招他进宫绝不是为了什么政事。
肃王暂居京中养伤,面上虽是这么说的,可也算是变相被禁于长安,燕礼慈比之前肃王世子燕肆湖留京做质子之时还要倍受牵制。
许驰远身居西北兵马总督,加封辅国大将军,假以时日便可令羌幽十三州七十万大军尽归朝廷。
然,狡兔三窟,肃王断然不可能只有幽都一处死穴,东南烨州向来为江湖豪杰聚集之地,燕礼慈少时风流,广交名士侠客,说不定早有准备,如此一来,皇帝要想像对之前若干位兄长一般将肃王囚禁或流放绝非易事。
更何况,留肃王一条命等于姑息养奸,尽管燕礼慈并非睚眦必报之小人,但夺权之恨也没那么好下咽,一旦有机会必将反噬,归根到底,皇帝必杀肃王无疑。
如今黛姬已入韩府,“保皇”一派的韩太傅定是站在燕礼恭一边,就算不是,皇帝要拿黛姬胁迫燕礼慈也是易如反掌,今日怕是要从自己这里开刀了。不然,平日礼部尚书都难得见一面的融帝,今日怎么会召见一个小小的礼部侍郎?
刚想到这一层,殿上便传来燕礼恭的声音,似是聊家常般:“听说杜侍郎对金石之器颇有研究,可是真的?”
不知燕礼恭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杜涵川只得承认:“微臣不才,是有些知道,但也就是皮毛而已。”
“呵呵,杜侍郎过谦了,朕可是经常听韩太傅提起你呢?”燕礼恭笑得有些许玩味。
“哦?这微臣就不知道了,韩太傅想必对金石研究颇深。”杜涵川故作吃惊。
“可不是,朕的这位太傅最爱珍奇古玩,常在朕跟前抱怨自家幼子愚钝,不若杜侍郎这般剔透。”说到韩家幼子,燕礼恭的脸上浮出些许古怪的笑意。不过,这显然是做给杜涵川看的,不然,只要他愿意,谁也别想从他脸上看出半分端倪。
“韩太傅过奖了。”杜涵川眨了下眼,如是回答。
许是见圈子兜得远了,燕礼恭突然道:“对了,朕最近得了件宝贝,也不知是何物,正想教杜侍郎看看呢。”一边说着一边掏出了一串珠子。
杜涵川一看就惊呆了,七宝玉珊坠!
不错,当日燕少千与越微人仓促出城,未携一物,闻人辛事后在“满庭芳”觅得这七宝玉珊坠,听闻韩太傅甚喜此物,又见七色宝珠暗指北斗七星,便料定其中必有文章,故在赶赴幽都之前将其交与燕礼恭,如今正是派上了用场。
“看杜爱卿的样子似是对此物甚是熟悉,可否为朕讲解一二?”燕礼恭好整以暇,悠悠然自得不已。
看到这里,杜涵川已然明白皇帝的意思,开口道来:“是,此物名为七宝玉珊坠,乃是轩辕氏于逐鹿之战大败蚩尤之际得到的上古宝物,据说黄帝曾以此封印邪神蚩尤,最终一统九州。这七色宝珠分别是琥珀、玳瑁、玛瑙、翡翠、珍珠、琉璃、珊瑚,中央赤红血珠正是珊瑚,故得名:七宝玉珊坠。”
“原来是这样,不知韩太傅对此物可会有兴趣。”说着,燕礼恭又向杜涵川看来,“爱卿回去与韩太傅说说吧。”一挥手便叫杜涵川退下了。
与此同时,燕少千得到了一个令她追悔莫及的消息,那就是她的出世之谜关键在于那一串已经丢失的七宝玉珊坠。
今日燕少千突然忆起当时初见韩赣显时,韩太傅曾面露震惊之色,口中念道:“莲花印!”之后又说:“那七宝玉珊坠有了配得上它的主人。”再加上他与肃王原本熟识,料想他原该知道些什么,便问了一问。
不想,韩太傅绝口不提当年往事,只道:“天命难违,一切尽在七宝玉珊坠中。”其间神色惶惶,竟似有所畏惧。
“如今我要到哪里去找那劳什子的七宝玉珊坠啊?”燕少千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