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何为言少钱 [12]
心,却不知是为了什么,直到她重新站在自己面前,那一直惶惶不安的心才定了下来。
虽然看起来燕少千与从前似是不同了,也许她要做的事会给韩家带来灭顶之灾,但这一刻韩若鲤什么都不愿去想,只是单纯的想答应她。
燕少千听得那普普通通的三个字,愣住了。
韩若鲤不是越微人,越微人的从容是融在骨血里的一种气度,是镌刻在灵魂里的一种骄傲,韩若鲤却不是这样的人,他血气方刚,甚至,冒失莽撞,可方才他说出那三个字时,是那样从容不迫,好像已窥知了结局一般。这样的韩若鲤定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此壮士断腕只是为了一个相见不足半年的人,怎能不教燕少千心惊。
这一瞬,燕少千竟觉得自己其实从来都不曾了解过眼前这个纯善的男子,而从前欺负韩若鲤的那些片段回忆起来,竟像是在嘲弄她自己。
“若鲤,我不是黛姬,我是燕少千。”像是要给韩若鲤最后一次反悔的机会,燕少千说出了自己的名字。纵使他反悔,她也是不愿再对他有所隐瞒了。
而韩若鲤没有吃惊,也没有知晓自己被欺骗后的恼怒,依旧很平静地说:“我知道。”他当然知道,她走的第二天他就猜到了,当时心惊了,也有些恼怒,可想一想又觉得,那有什么关系,天下人都被她骗了啊,最重要的是:她依然是把自己当朋友的,不然为何总是作弄自己呢?
所以他还是用了那三个字:“我知道。”因为知道才会从容,因为知道才会答应。
燕少千又一次愣住了,她从不知道眼前这个憨憨的男子可以那样聪慧,尽管他的才华她是了解的,但她不明白自己究竟是哪里出了纰漏,让他窥得了真相,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他知道,那他还这样干脆的应承下来,这份情似乎太重了,她怎么承受得起。
“我是肃王燕礼慈之女,我回来是想弄清我娘当年究竟爱的是谁,而我又是如何降生。”既然无以回报,那就据实以告吧。
“好,走吧,我带你去客房。”没有多余的疑问,又是轻轻的一个“好”字,一如他承诺的那样不去问为什么、发生了什么,而是领着燕少千向西厢房走去。
燕少千有一种错觉,仿佛眼前的人不是韩若鲤,而是越微人。记忆中,只有那个红衣如血的男人才会对她如此地宽容,不管她要做什么,都只有那样一个简单的字,却包含了无法言说的情感。
日头西沉时,韩赣显回来了,一入府总管韩丹便来禀报,三少爷收留了个姑娘,现下在西厢房的“芙蕖院”住着。
吩咐韩丹把三少爷叫来,停也未停半步,韩赣显便去了书房。
不消半刻,韩若鲤便到了,直直地站在离书案三尺之处,不远,也不近,一如往常,只是细看起来让人觉得:似乎站得太直了。
韩赣显也正是这样觉得的,“怎么,都做了,还怕为父罚你?”威严依旧,然,疼爱惋惜之意隐隐而现。
“不是。”韩若鲤闷闷地声音低低地传来,头也垂了下来。
“罢了。”韩赣显摇了摇头,早晚都是要来的,早一些、直接一些反倒更好。视线穿过爱子的肩,落在了墙上的一幅画上,眼神便开始涣散起来。
见父亲出神,韩若鲤不知如何是好,唯有告退,待他出了书房,韩赣显微微叹了口气,又看着那幅画,神思似乎飘得远了。
那画甚是普通,画工粗浅,笔力一般,只是元宵灯会,好不热闹,当真是“车水马龙,络绎不绝”,这样的画如何能入得韩太傅的眼?但韩赣显看的却不是那喧嚣灯市,而是侧旁提的那几句:
佳节游苑
亦有灯火阑珊
有人挑灯觅缘
正是陌路相逢
回瞥素颜
那人悄然不见
空留孤影对灯
垂首却笑痴儿
端庄娟丽的小楷,离得如此远,应是看不清的,可韩赣显却看的甚是分明,他自己也奇怪,难道是看得久了,竟已刻在了心上?
这么多年了,除了这幅画,其他的几乎都不记得了。究竟是无法挽回地忘记了,还是自己不愿意记起?他说不清。
那个可将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女子似乎在记忆里隐去了,唯剩那几句不算诗的诗、不算词的词,却越发的刻骨铭心起来。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他而立之年初遇那婉约女子,如今二十年已过,原应窥知天命的年纪,原是安然的心情,竟突然又荡漾起来,那张绝丽的容颜似乎正慢慢从脑海里重新浮现,一点一点、一分一分、不慌不忙地浮现出来,甩都甩不掉。
依稀想要忆起她那时浅吟低唱的情态,却真的半分都想不起来,而那人的骨肉正住在那原本为她而建的“芙蕖院”里,却跟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容貌也都是像尽了另一个人。
“空留孤影对灯,垂首却笑痴儿。”难道这一句她不是说的女儿痴,而是说的男儿恨?自己现下不正是如此吗,孤灯一盏,空忆斯人,却连斯人何样都不知了,无奈叹笑,不笑自己痴,难道笑别人傻?
大概任谁也都不会相信的吧,正直刚强一如韩赣显,也有这般凄凉的情形。更何况,此时他该想的恐怕不是当年遗恨,而是眼下时局。
燕少千在太傅府,皇帝很快就会知道的,那个阴狠果断的少年若是这点眼线都没有,又怎能在短短五年之间就收服朝臣、着手亲政呢?届时太傅府该当如何自处,又会有何大变,这一切摆在眼前,冷静如他也有些慌乱。
若是肃王知道又当如何呢?或者将这女子请出太傅府?怕都不容易吧,明哲保身他终究也是做不成的。也许二十年前那灯火阑珊处的一回首早已为今日的一切布下了结局。
且走一步算一步吧,熄了灯,韩太傅坦然归房睡去。
第十七章 攻心记
已是三更时分,一般的人大多都睡着,燕礼恭却是醒着。倒也是了,綦江洪水大患未除,幽都围城之困未解,大暨烟雨飘摇,他是这一朝的君、一国的主,他不醒着,谁醒着?
可他懒懒地坐在那昭德殿尽头的皇位上,嘴角擎着一份难得的笑意,却不是忧心得睡不着。的确,燕礼恭醒着只是因为:他太兴奋了,兴奋得难以入睡、辗转难眠。
是的,记事以来,他恐怕从没有这么兴奋过,即便是十六岁那年终于坐在那龙椅上享受众臣朝拜时,也未必有多么的兴高采烈。
然而,此时他却是真的兴奋,因为他终于将一个潜在的筹码实实在在地握在了手里,燕少千已入太傅府,那个他生平最为忌惮的人,必将为了这个筹码转而忌惮起他来。
燕礼恭想到此处那唇边浅浅的笑意竟渐渐加深,化作沉沉的笑声,回荡在空旷的大殿里,显得分外诡异,却又饱含了十二分的欢愉。
怎么能不欢愉呢?那人虚长他二十三岁,足以为父的年纪却是他的六哥,幼时他教自己骑马射箭、教自己读书习字。
那人以为自己那时区区四岁小儿什么都不会记得,可他偏生半点都忘不了。只因当时,他肆无忌惮展露的才情,实在教人吃惊,庙堂之上的风吹草动似乎都瞒不过那人的耳朵。
原本不明白,极有可能继承帝位的他为何抽身而退,坐上身下的这张椅子后就豁然开朗了,他是对的。
这样一个破败的大暨朝,皇帝做得好是应该的,做得不好便是遗臭万年,而前者所要的便是你一生一世劳心劳力。
而燕礼恭很无知的选择了坐上来,让世间的矛头都指向了自己。终究是作茧自缚啊,可有什么办法,既然错了,那便将错就错吧。然而那人却不依了,手握重兵,半分不让。
也难怪,他向来心比天高,纵然是弃去皇位,也不过是“不屑”二字,执掌所有的主动权,这一点却是一直不变的,要想让他坐以待毙、束手就擒断然是不可能的。
可他毕竟忘了,“心比天高”的下一句正好是“命比纸薄”!
“五年前我奈何不了你,让你活到四十有四的年岁,也算是敬你当年的手下留情。”略有一顿,燕礼恭那琥珀色的眼里飞闪过一丝狠绝的杀意,“如今,也该到你那薄命将尽的时候了。”
次日午后,内廷总管太监李桓前来肃王府传旨,宣肃王燕礼慈进宫见驾。
燕礼慈磨蹭了两三个时辰,这才不紧不慢地进了宫,一入昭德殿便是很随意地说道:“皇上恕罪,臣重伤未愈来得迟了。”
燕礼慈不是锋芒毕露之人,更不是有恃无恐的小人,如此这般只因已没什么必要再装下去。
小皇帝朝堂上弃幽都于不顾,假借自己身负重伤之由,竟着许驰远全权负责西北兵马,实际上就是免了他的兵权,既然如此,他做个重伤未愈的样子也不算什么吧。那所谓的兄友弟恭、君臣和睦,在撕破脸的对手面前似乎都是多余了。
燕礼恭见他那倨傲轻慢地样子也不生气,虽然今日早朝罢了他的兵权,但他也知道这对“肃王”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大不了的事。
不过左右都是要死的人了,再放任几天倒也不碍事,当下一挥手唤道:“来人啊,赐坐。”
燕礼慈坦然就坐,抬眼对上燕礼恭,恰逢燕礼恭转头,二人就这么对视着,也不说话。昭德殿里此时鸦雀无声,真真是连一根针掉下去也能听得见响动。
“六哥,你可有心爱的人?”冷不丁燕礼恭悠悠开口问道,心是诚的。
八面玲珑如燕礼慈一时间竟不知如何作答。
见他不语,燕礼恭又说:“朕是有心爱之人的,只是朕不能承认,她也不会知道,每每见着她,朕都很开心,可是又很难过。六哥,你知道那种感觉吗?”
他说得情真意切,琥珀色的眼里充满了温情,还有一丝困惑,等了许久也不见燕礼慈开口,他又说:“从前朕见她与别的男子嬉笑怒骂,却惟独对朕冷眼相待,朕不忍心叫她怕朕,就放任她自由自在。”
瞥了燕礼慈一眼,他继续道:“可时日久了,她越发的眼里没朕,朕忍无可忍,便将她囚在宫里,让她做朕的妃子。可她半点软也不肯服,朕便去宠爱她家对头的女儿,让那女子荣宠不二,原以为她会嫉妒难过,她却一点也不在乎。”
又看了一眼燕礼慈,他接着说:“朕没法子,却又发现她也是有心爱之人的,于是朕将那人派去戍边,美其名曰是授以大权,其实是想让她见不着他,可她却想他,依旧不把朕放在眼里。朕很生气,一气之下,朕就赐了她一杯鸩酒,她想都没想就喝了,然后,独留朕一人在这世上。”
燕礼恭神色黯然,目光凄绝,十分动容,只有声音依然平静,而他对面的燕礼慈则是脸色惨白,他每说一句,燕礼慈的脸便白上三分,待他讲完,燕礼慈已是目光呆滞、面如素缟。
他说得很慢,似是反复回味那一段往事,又似在自罚一般用记忆来对自己凌迟。那女子正是三年前被赐死的容妃,只一份天真烂漫的性子便教人没法不喜欢,更何况
虽然看起来燕少千与从前似是不同了,也许她要做的事会给韩家带来灭顶之灾,但这一刻韩若鲤什么都不愿去想,只是单纯的想答应她。
燕少千听得那普普通通的三个字,愣住了。
韩若鲤不是越微人,越微人的从容是融在骨血里的一种气度,是镌刻在灵魂里的一种骄傲,韩若鲤却不是这样的人,他血气方刚,甚至,冒失莽撞,可方才他说出那三个字时,是那样从容不迫,好像已窥知了结局一般。这样的韩若鲤定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此壮士断腕只是为了一个相见不足半年的人,怎能不教燕少千心惊。
这一瞬,燕少千竟觉得自己其实从来都不曾了解过眼前这个纯善的男子,而从前欺负韩若鲤的那些片段回忆起来,竟像是在嘲弄她自己。
“若鲤,我不是黛姬,我是燕少千。”像是要给韩若鲤最后一次反悔的机会,燕少千说出了自己的名字。纵使他反悔,她也是不愿再对他有所隐瞒了。
而韩若鲤没有吃惊,也没有知晓自己被欺骗后的恼怒,依旧很平静地说:“我知道。”他当然知道,她走的第二天他就猜到了,当时心惊了,也有些恼怒,可想一想又觉得,那有什么关系,天下人都被她骗了啊,最重要的是:她依然是把自己当朋友的,不然为何总是作弄自己呢?
所以他还是用了那三个字:“我知道。”因为知道才会从容,因为知道才会答应。
燕少千又一次愣住了,她从不知道眼前这个憨憨的男子可以那样聪慧,尽管他的才华她是了解的,但她不明白自己究竟是哪里出了纰漏,让他窥得了真相,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他知道,那他还这样干脆的应承下来,这份情似乎太重了,她怎么承受得起。
“我是肃王燕礼慈之女,我回来是想弄清我娘当年究竟爱的是谁,而我又是如何降生。”既然无以回报,那就据实以告吧。
“好,走吧,我带你去客房。”没有多余的疑问,又是轻轻的一个“好”字,一如他承诺的那样不去问为什么、发生了什么,而是领着燕少千向西厢房走去。
燕少千有一种错觉,仿佛眼前的人不是韩若鲤,而是越微人。记忆中,只有那个红衣如血的男人才会对她如此地宽容,不管她要做什么,都只有那样一个简单的字,却包含了无法言说的情感。
日头西沉时,韩赣显回来了,一入府总管韩丹便来禀报,三少爷收留了个姑娘,现下在西厢房的“芙蕖院”住着。
吩咐韩丹把三少爷叫来,停也未停半步,韩赣显便去了书房。
不消半刻,韩若鲤便到了,直直地站在离书案三尺之处,不远,也不近,一如往常,只是细看起来让人觉得:似乎站得太直了。
韩赣显也正是这样觉得的,“怎么,都做了,还怕为父罚你?”威严依旧,然,疼爱惋惜之意隐隐而现。
“不是。”韩若鲤闷闷地声音低低地传来,头也垂了下来。
“罢了。”韩赣显摇了摇头,早晚都是要来的,早一些、直接一些反倒更好。视线穿过爱子的肩,落在了墙上的一幅画上,眼神便开始涣散起来。
见父亲出神,韩若鲤不知如何是好,唯有告退,待他出了书房,韩赣显微微叹了口气,又看着那幅画,神思似乎飘得远了。
那画甚是普通,画工粗浅,笔力一般,只是元宵灯会,好不热闹,当真是“车水马龙,络绎不绝”,这样的画如何能入得韩太傅的眼?但韩赣显看的却不是那喧嚣灯市,而是侧旁提的那几句:
佳节游苑
亦有灯火阑珊
有人挑灯觅缘
正是陌路相逢
回瞥素颜
那人悄然不见
空留孤影对灯
垂首却笑痴儿
端庄娟丽的小楷,离得如此远,应是看不清的,可韩赣显却看的甚是分明,他自己也奇怪,难道是看得久了,竟已刻在了心上?
这么多年了,除了这幅画,其他的几乎都不记得了。究竟是无法挽回地忘记了,还是自己不愿意记起?他说不清。
那个可将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女子似乎在记忆里隐去了,唯剩那几句不算诗的诗、不算词的词,却越发的刻骨铭心起来。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他而立之年初遇那婉约女子,如今二十年已过,原应窥知天命的年纪,原是安然的心情,竟突然又荡漾起来,那张绝丽的容颜似乎正慢慢从脑海里重新浮现,一点一点、一分一分、不慌不忙地浮现出来,甩都甩不掉。
依稀想要忆起她那时浅吟低唱的情态,却真的半分都想不起来,而那人的骨肉正住在那原本为她而建的“芙蕖院”里,却跟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容貌也都是像尽了另一个人。
“空留孤影对灯,垂首却笑痴儿。”难道这一句她不是说的女儿痴,而是说的男儿恨?自己现下不正是如此吗,孤灯一盏,空忆斯人,却连斯人何样都不知了,无奈叹笑,不笑自己痴,难道笑别人傻?
大概任谁也都不会相信的吧,正直刚强一如韩赣显,也有这般凄凉的情形。更何况,此时他该想的恐怕不是当年遗恨,而是眼下时局。
燕少千在太傅府,皇帝很快就会知道的,那个阴狠果断的少年若是这点眼线都没有,又怎能在短短五年之间就收服朝臣、着手亲政呢?届时太傅府该当如何自处,又会有何大变,这一切摆在眼前,冷静如他也有些慌乱。
若是肃王知道又当如何呢?或者将这女子请出太傅府?怕都不容易吧,明哲保身他终究也是做不成的。也许二十年前那灯火阑珊处的一回首早已为今日的一切布下了结局。
且走一步算一步吧,熄了灯,韩太傅坦然归房睡去。
第十七章 攻心记
已是三更时分,一般的人大多都睡着,燕礼恭却是醒着。倒也是了,綦江洪水大患未除,幽都围城之困未解,大暨烟雨飘摇,他是这一朝的君、一国的主,他不醒着,谁醒着?
可他懒懒地坐在那昭德殿尽头的皇位上,嘴角擎着一份难得的笑意,却不是忧心得睡不着。的确,燕礼恭醒着只是因为:他太兴奋了,兴奋得难以入睡、辗转难眠。
是的,记事以来,他恐怕从没有这么兴奋过,即便是十六岁那年终于坐在那龙椅上享受众臣朝拜时,也未必有多么的兴高采烈。
然而,此时他却是真的兴奋,因为他终于将一个潜在的筹码实实在在地握在了手里,燕少千已入太傅府,那个他生平最为忌惮的人,必将为了这个筹码转而忌惮起他来。
燕礼恭想到此处那唇边浅浅的笑意竟渐渐加深,化作沉沉的笑声,回荡在空旷的大殿里,显得分外诡异,却又饱含了十二分的欢愉。
怎么能不欢愉呢?那人虚长他二十三岁,足以为父的年纪却是他的六哥,幼时他教自己骑马射箭、教自己读书习字。
那人以为自己那时区区四岁小儿什么都不会记得,可他偏生半点都忘不了。只因当时,他肆无忌惮展露的才情,实在教人吃惊,庙堂之上的风吹草动似乎都瞒不过那人的耳朵。
原本不明白,极有可能继承帝位的他为何抽身而退,坐上身下的这张椅子后就豁然开朗了,他是对的。
这样一个破败的大暨朝,皇帝做得好是应该的,做得不好便是遗臭万年,而前者所要的便是你一生一世劳心劳力。
而燕礼恭很无知的选择了坐上来,让世间的矛头都指向了自己。终究是作茧自缚啊,可有什么办法,既然错了,那便将错就错吧。然而那人却不依了,手握重兵,半分不让。
也难怪,他向来心比天高,纵然是弃去皇位,也不过是“不屑”二字,执掌所有的主动权,这一点却是一直不变的,要想让他坐以待毙、束手就擒断然是不可能的。
可他毕竟忘了,“心比天高”的下一句正好是“命比纸薄”!
“五年前我奈何不了你,让你活到四十有四的年岁,也算是敬你当年的手下留情。”略有一顿,燕礼恭那琥珀色的眼里飞闪过一丝狠绝的杀意,“如今,也该到你那薄命将尽的时候了。”
次日午后,内廷总管太监李桓前来肃王府传旨,宣肃王燕礼慈进宫见驾。
燕礼慈磨蹭了两三个时辰,这才不紧不慢地进了宫,一入昭德殿便是很随意地说道:“皇上恕罪,臣重伤未愈来得迟了。”
燕礼慈不是锋芒毕露之人,更不是有恃无恐的小人,如此这般只因已没什么必要再装下去。
小皇帝朝堂上弃幽都于不顾,假借自己身负重伤之由,竟着许驰远全权负责西北兵马,实际上就是免了他的兵权,既然如此,他做个重伤未愈的样子也不算什么吧。那所谓的兄友弟恭、君臣和睦,在撕破脸的对手面前似乎都是多余了。
燕礼恭见他那倨傲轻慢地样子也不生气,虽然今日早朝罢了他的兵权,但他也知道这对“肃王”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大不了的事。
不过左右都是要死的人了,再放任几天倒也不碍事,当下一挥手唤道:“来人啊,赐坐。”
燕礼慈坦然就坐,抬眼对上燕礼恭,恰逢燕礼恭转头,二人就这么对视着,也不说话。昭德殿里此时鸦雀无声,真真是连一根针掉下去也能听得见响动。
“六哥,你可有心爱的人?”冷不丁燕礼恭悠悠开口问道,心是诚的。
八面玲珑如燕礼慈一时间竟不知如何作答。
见他不语,燕礼恭又说:“朕是有心爱之人的,只是朕不能承认,她也不会知道,每每见着她,朕都很开心,可是又很难过。六哥,你知道那种感觉吗?”
他说得情真意切,琥珀色的眼里充满了温情,还有一丝困惑,等了许久也不见燕礼慈开口,他又说:“从前朕见她与别的男子嬉笑怒骂,却惟独对朕冷眼相待,朕不忍心叫她怕朕,就放任她自由自在。”
瞥了燕礼慈一眼,他继续道:“可时日久了,她越发的眼里没朕,朕忍无可忍,便将她囚在宫里,让她做朕的妃子。可她半点软也不肯服,朕便去宠爱她家对头的女儿,让那女子荣宠不二,原以为她会嫉妒难过,她却一点也不在乎。”
又看了一眼燕礼慈,他接着说:“朕没法子,却又发现她也是有心爱之人的,于是朕将那人派去戍边,美其名曰是授以大权,其实是想让她见不着他,可她却想他,依旧不把朕放在眼里。朕很生气,一气之下,朕就赐了她一杯鸩酒,她想都没想就喝了,然后,独留朕一人在这世上。”
燕礼恭神色黯然,目光凄绝,十分动容,只有声音依然平静,而他对面的燕礼慈则是脸色惨白,他每说一句,燕礼慈的脸便白上三分,待他讲完,燕礼慈已是目光呆滞、面如素缟。
他说得很慢,似是反复回味那一段往事,又似在自罚一般用记忆来对自己凌迟。那女子正是三年前被赐死的容妃,只一份天真烂漫的性子便教人没法不喜欢,更何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