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我们都亏欠爱情的 南在南方著 [32]
,她养着他。直到她有了孩子,腰身变粗,他不喜欢了,于是有了情人。他倒也光明磊落,没偷偷摸摸,带着情人回家来住,妻子成了佣人。妻子在日记里写,三份早餐,两件浴衣,三辆自行车。看得出来很能忍。可能忍也不能摆脱被抛弃。
原配被赶走,情人成了妻子。
二任妻子犯了一任妻子同样一个错误,就是怀孕了,也不漂亮了。于是她的命运跟前任一样。
他和一个运动员出身的女子相爱了,直到她摔断了脊背。此时,二任妻子还在做最后的努力,她用父亲的钱来整容,整得很漂亮。但他的心已经远走了。
三任妻子是个战地记者,那是个优雅的女人,和他结婚之后才发现他并非想象中的那个人,有些不满,于是他写了一首叫做《致玛莎-盖尔肖恩的阴道》的诗,说是像热水袋子之类的,很流氓地当着别的情人朗诵……
硬把这个叫盖尔肖恩的女人恶心走了,当然也可以说她不要他了。因为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最后一个妻子是抱着做女仆的心思待在他身边的,那时他年届花甲,依然保持着硬汉的做派,跟人吹牛说,他可以一个晚上灌溉她四次!他死后,有好事者问第四任妻子到底如何,那个女人叹息,要是那样就好了……
1961年7月2日清晨,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那时他已经百病缠身。病死,还是自杀?他选择了后者,自杀不是勇敢。就像病死也不是软弱一样。
说完,卜果自己笑了起来,好像特别解气似的。这个故事也许触动了他什么,也许他觉得是时候讲给卜果听了。(敬请关注《我们都亏欠爱情的》--31)
(连载31)马克齐说几年前有个男人去武汉开会,和他同去的还有他的情人。他们第一次离开了他们的城市,他们有了更多的机会缠绵。北方已经是冬天了,而南方依然暖和,那是个很适合蓬勃欲望的地方。
那个男人不知道他18岁的女儿怀孕了,并且被学校知道了,而女儿却不肯告诉学校那个男孩是谁。她违反了学校的纪律,学校准备开除她,当然如果她说出了男孩的名字,学校还是准备留给她一条后路。可女儿坚持不肯说。
那个男人不知道女儿跟到武汉了,女儿给他打电话,是想找到一点安慰,一点支持。那个男人记得女儿给他打电话时已经是深夜。他听见女儿叫他,爸爸,爸爸。
那时,情人在他的怀里,亲吻着他,女人喜欢听见他呼吸粗重的声音,以及隐在喉咙里的低鸣,像狗那样。那个男人有点心不在焉,女儿说,爸爸,爸爸。他应着,着力地让他的回应从低鸣中跳出来,可他的心思明显不在电话上面。女儿再一次喊了他一声爸爸。他还是说,嗯。女儿除了喊他,什么话也不说。他也没有说什么,女儿一直都很乖的。他说了一句完整的话,要是没有什么事就挂了,爸爸正忙着呢。女儿说,爸爸,那就再见吧。他没能听出女儿那句“那就再见吧”的语气,那分明是在说再也不见了。
他在快乐极致的潮水中就像被步枪点射了一样,心无端地痛了几下,后来他想那是女儿离去时给他的信息。他女儿跳进了长江里,那么高的桥,那么深的水,那么黑的夜。桥边上有一件棉衣,和一封信,那是她写给她父亲的信,你的女儿走了,带着对你的爱走了,带着幼小的胚胎走了,带着一个星期之前那个男孩给我最后的体温走了。不要试着去找他,只有我知道他是谁,可是我永不开言。爸爸,那个夜晚你和谁在一起,你也许不知道你的喘息声太大了,也许你怀里的女人可以让你忘记女儿的存在,也许爱情的力量就是这般的巨大,节哀顺变……
那个男人的家由此散了,他成了罪人。低下了骄傲的头。很久以来,那个男人不相信女儿死了,他觉得那只是一个玩笑。可是女儿再也没有音讯。有天他看闻一多的诗,看到他写给早逝的女儿那句,忘掉她,就像忘掉一朵花。他痛哭失声。他做了一件事,用雪亮的刀划腹部,每一刀都是带血的悔,自此绝了欲念,那些刀痕无时无刻不提醒着他。欲望是可怕的,可耻的。
卜果低着头,泪光闪烁。她坚持不问他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不问他那个男人是谁,不问那个女儿的名字。应该说,这个故事解开了她心中的疑问,还有一次他说出来了名字,马小宁。
他说,卜果,你看。卜果缓缓地抬起头,他让裤子垮下一截,那横七竖八的肉瘤再一次刺伤了她的眼睛。
他说,那个男人是我。语气平静,没有哭泣,而是把裤子系好。他拍拍她的肩,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张相片给她说,她叫马小宁。
她想挽留,可是却没有喊出声。面对他伤痕累累的身体,她怕任何一句话都是一种伤害,一种侮辱。
她看着那张相片,马克齐的女儿马小宁是笑着的,一边脸有小小的酒窝,长头发。她看不出她和马小宁的相似之处,那么,他为什么要把她当成女儿呢?
有些事是说不清的。
卜果想,也许她该离开他了。这么多年,她不知道她在他心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她只知道她一直想把自己给他,而他始终不肯接受。预谋失身的失败,这对她始终都是一种打击,现在想来,他是爱着她的,只是当成女儿来爱的……卜果准备恋爱了,马克齐注定成不了她的恋人,很久之前卜果曾想,他是伪装的,他想用一种残缺的爱占据她的心灵,在她心里树一座纪念碑。曾想他有病,就想帮他治病;曾想他没有了青春,就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他;曾想,曾想了很多。而现在,她不想了,她只想她要恋爱了,只有她恋爱了,他才能安详。就像父亲把女儿交给另外一个男人就安详了一样。
可是,沉迷了他这么久,哪能说恋爱就恋爱的。
相对之前,夏苏的心气平和了,自从她在深圳和艾洋见面之后就开始平和了,不单是平和,更多的心情是柔软的怜惜的。当然,这样的悲悯她不想让贺年看出来,怕伤了他。她为贺年从不提及妻子米月抱不平,与其是说抱不平,还不如说她以为贺年寻找林小朵太明目张胆了,太不顾别人感受了。回过头看,那些愤愤不平是多余的。原以为贺年一身骄傲,但骄傲的背后却是不能言说的清苦。
原以为情途漫漫的贺年,其实很简单,就算她还不知道他为什么一定要找到林小朵,可他对米月的这几年就够了,就足够说明了,虽然他从不说明。四年前,他的妻子米月遭遇车祸,虽然保住了生命,却再也没机会站起来,没有了记忆,除了能说妈妈,再也没有别的言语。他照料米月,就算是他在心里一千次想过要是米月死了就好了,可早晨醒来依然热烈地希望她活着,这样的照料,连米月的父母都生了歉意,要接米月回家,说是趁着他们还健康,照顾着女儿,给他时间,给他心情,要他重新组建家庭……夏苏在去和赵安见面的路上幻想着,不久的一天,贺年跟她说,不如我们一起来照顾米月?她要怎样表现?既要表示她的喜悦,又要表示她小小的委屈。
赵安早早等在商场楼下的餐厅里,要了比萨饼、咖啡。半小时就吃完了。赵安买单时才发现夏苏已经买了。
逛商场时,赵安说书上说,两个人,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在一起吃饭,如果女人抢着付了钱,说明女人爱上了那个男人。他涎着脸。夏苏做了一个呕吐的表情,说你出息了啊,还知道用知识来武装头脑。赵安笑说,我最近可是有实践的。夏苏哈哈大笑,以为赵安只是贫嘴,可等到他们逛到内衣区,赵安请她给小青买胸衣时,她才明白赵安是真恋爱了。
赵安说,我实在脸皮儿薄,去了几次还是没敢进去。你想想我去那里翻来覆去地看胸衣,女人肯定觉得我是色情狂。
夏苏同意了,就问他小青穿多少码的,他说他也不清楚,夏苏问那怎么买呢,赵安看她一眼说,小青和你差不多的,按你的经验买就是了。
夏苏踹他一脚说,有这样比的吗?这一踹踹得赵安脸忽然红了。夏苏逗他说,你为什么想要干这件事呢?赵安不做声,他本来想说,他不是很喜欢白色的内衣的,可这话说不出口。
夏苏选了一件火红的内衣,说它代表了浪漫与妩媚。走出商场时,夏苏说以后要是还有这样的活儿就别找她了,挺别扭的。赵安表示以后有这样的事一定自己干。他们站在街头说再见。夏苏说,祝你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赵安说,她刚回家了。要不,去我那里坐坐?
夏苏说,反正我也没什么事。他们坐了没几分钟,居委会的人上门了,那个看起来很随和的妇女说,来检查一下计划生育情况。赵安很配合,女居委会要的几种证件他都有。女居委会说,希望你们配合做好计划生育工作。赵安说,我还没结婚哪。女居委会笑说,生育能力总是有的嘛。
夏苏哈哈大笑,她这一笑把女居委会笑傻了眼,捋一把头发说,有什么好笑的,有什么好笑的?夏苏就是不告诉她为什么。
夏苏坐在沙发上随意翻着那些刊有赵安的文章的杂志,好像很突然,赵安抱住了她。她瞪了他一眼,赵安,你这是哪一出啊?赵安松开她说,就是寂寞了。
夏苏呵呵笑,你不是刚刚给女友买了内衣吗,要不,我走,你抱着内衣安慰一下自己?
赵安叹息一声说,说不定女友正和别人好着呢。
夏苏正想骂他两句,这时报社给配的那部手机响了起来,有公务了,她朝他扮个鬼脸,推开门走了。
夏苏说,你好啊,我是情感热线记者夏苏,正在聆听你的故事。这是她不变的开场白。
那边沉默着,直到她走到街上,手机那边才有声音传来,你在街上?一个男人好像压低了嗓子说。她说,是啊。男人说,我在家里。她耐着性子问,你有什么事情呢。又是沉默,男人说,我是个读者。她说,一定有事要说吧?男人说,我刚才看了一张报纸,我买了点钉子,店主用报纸给包着。我就看见了一篇文章。夏苏问,哪篇?男人说,题目叫《此城,欠我一个姐姐》。夏苏的心跳加速了,她忽然想起警察胡汉武跟她说的话,她按了录音功能,淡淡地说,好久了啊那报纸。男人说,故事可能没有这么动人,我见过那个女的……夏苏飞快地从包里掏出另外一部手机,找到胡汉武的号码,然后拨了过去,胡汉武的声音传了过来,她没有和胡汉武说话,她想他听见她交谈的内容就行了。
她说,好多人都说见过主人公的,对了她叫李小琳,有人在公汽上,有人在商场,还有人在浴室,这很正常的嘛。
那人好像有点着急,说我见过她在接客哩。夏苏说,你说什么呀,人家李小琳好好的一个女孩子,做人要厚道嘛。那人说,可能是我看错了吧?夏苏说,你打电话就是为了说这个啊?男人说,也不是,就是想问一下,这个女的怎么就死了呢?夏苏的心差点就跳出来了,因为那篇文章没有写李小琳去世的细节,她说,这个,这个当时她弟弟没说啊。那人说,我总觉得我见过她一回的。在火车站,穿着高跟鞋,听
原配被赶走,情人成了妻子。
二任妻子犯了一任妻子同样一个错误,就是怀孕了,也不漂亮了。于是她的命运跟前任一样。
他和一个运动员出身的女子相爱了,直到她摔断了脊背。此时,二任妻子还在做最后的努力,她用父亲的钱来整容,整得很漂亮。但他的心已经远走了。
三任妻子是个战地记者,那是个优雅的女人,和他结婚之后才发现他并非想象中的那个人,有些不满,于是他写了一首叫做《致玛莎-盖尔肖恩的阴道》的诗,说是像热水袋子之类的,很流氓地当着别的情人朗诵……
硬把这个叫盖尔肖恩的女人恶心走了,当然也可以说她不要他了。因为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最后一个妻子是抱着做女仆的心思待在他身边的,那时他年届花甲,依然保持着硬汉的做派,跟人吹牛说,他可以一个晚上灌溉她四次!他死后,有好事者问第四任妻子到底如何,那个女人叹息,要是那样就好了……
1961年7月2日清晨,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那时他已经百病缠身。病死,还是自杀?他选择了后者,自杀不是勇敢。就像病死也不是软弱一样。
说完,卜果自己笑了起来,好像特别解气似的。这个故事也许触动了他什么,也许他觉得是时候讲给卜果听了。(敬请关注《我们都亏欠爱情的》--31)
(连载31)马克齐说几年前有个男人去武汉开会,和他同去的还有他的情人。他们第一次离开了他们的城市,他们有了更多的机会缠绵。北方已经是冬天了,而南方依然暖和,那是个很适合蓬勃欲望的地方。
那个男人不知道他18岁的女儿怀孕了,并且被学校知道了,而女儿却不肯告诉学校那个男孩是谁。她违反了学校的纪律,学校准备开除她,当然如果她说出了男孩的名字,学校还是准备留给她一条后路。可女儿坚持不肯说。
那个男人不知道女儿跟到武汉了,女儿给他打电话,是想找到一点安慰,一点支持。那个男人记得女儿给他打电话时已经是深夜。他听见女儿叫他,爸爸,爸爸。
那时,情人在他的怀里,亲吻着他,女人喜欢听见他呼吸粗重的声音,以及隐在喉咙里的低鸣,像狗那样。那个男人有点心不在焉,女儿说,爸爸,爸爸。他应着,着力地让他的回应从低鸣中跳出来,可他的心思明显不在电话上面。女儿再一次喊了他一声爸爸。他还是说,嗯。女儿除了喊他,什么话也不说。他也没有说什么,女儿一直都很乖的。他说了一句完整的话,要是没有什么事就挂了,爸爸正忙着呢。女儿说,爸爸,那就再见吧。他没能听出女儿那句“那就再见吧”的语气,那分明是在说再也不见了。
他在快乐极致的潮水中就像被步枪点射了一样,心无端地痛了几下,后来他想那是女儿离去时给他的信息。他女儿跳进了长江里,那么高的桥,那么深的水,那么黑的夜。桥边上有一件棉衣,和一封信,那是她写给她父亲的信,你的女儿走了,带着对你的爱走了,带着幼小的胚胎走了,带着一个星期之前那个男孩给我最后的体温走了。不要试着去找他,只有我知道他是谁,可是我永不开言。爸爸,那个夜晚你和谁在一起,你也许不知道你的喘息声太大了,也许你怀里的女人可以让你忘记女儿的存在,也许爱情的力量就是这般的巨大,节哀顺变……
那个男人的家由此散了,他成了罪人。低下了骄傲的头。很久以来,那个男人不相信女儿死了,他觉得那只是一个玩笑。可是女儿再也没有音讯。有天他看闻一多的诗,看到他写给早逝的女儿那句,忘掉她,就像忘掉一朵花。他痛哭失声。他做了一件事,用雪亮的刀划腹部,每一刀都是带血的悔,自此绝了欲念,那些刀痕无时无刻不提醒着他。欲望是可怕的,可耻的。
卜果低着头,泪光闪烁。她坚持不问他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不问他那个男人是谁,不问那个女儿的名字。应该说,这个故事解开了她心中的疑问,还有一次他说出来了名字,马小宁。
他说,卜果,你看。卜果缓缓地抬起头,他让裤子垮下一截,那横七竖八的肉瘤再一次刺伤了她的眼睛。
他说,那个男人是我。语气平静,没有哭泣,而是把裤子系好。他拍拍她的肩,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张相片给她说,她叫马小宁。
她想挽留,可是却没有喊出声。面对他伤痕累累的身体,她怕任何一句话都是一种伤害,一种侮辱。
她看着那张相片,马克齐的女儿马小宁是笑着的,一边脸有小小的酒窝,长头发。她看不出她和马小宁的相似之处,那么,他为什么要把她当成女儿呢?
有些事是说不清的。
卜果想,也许她该离开他了。这么多年,她不知道她在他心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她只知道她一直想把自己给他,而他始终不肯接受。预谋失身的失败,这对她始终都是一种打击,现在想来,他是爱着她的,只是当成女儿来爱的……卜果准备恋爱了,马克齐注定成不了她的恋人,很久之前卜果曾想,他是伪装的,他想用一种残缺的爱占据她的心灵,在她心里树一座纪念碑。曾想他有病,就想帮他治病;曾想他没有了青春,就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他;曾想,曾想了很多。而现在,她不想了,她只想她要恋爱了,只有她恋爱了,他才能安详。就像父亲把女儿交给另外一个男人就安详了一样。
可是,沉迷了他这么久,哪能说恋爱就恋爱的。
相对之前,夏苏的心气平和了,自从她在深圳和艾洋见面之后就开始平和了,不单是平和,更多的心情是柔软的怜惜的。当然,这样的悲悯她不想让贺年看出来,怕伤了他。她为贺年从不提及妻子米月抱不平,与其是说抱不平,还不如说她以为贺年寻找林小朵太明目张胆了,太不顾别人感受了。回过头看,那些愤愤不平是多余的。原以为贺年一身骄傲,但骄傲的背后却是不能言说的清苦。
原以为情途漫漫的贺年,其实很简单,就算她还不知道他为什么一定要找到林小朵,可他对米月的这几年就够了,就足够说明了,虽然他从不说明。四年前,他的妻子米月遭遇车祸,虽然保住了生命,却再也没机会站起来,没有了记忆,除了能说妈妈,再也没有别的言语。他照料米月,就算是他在心里一千次想过要是米月死了就好了,可早晨醒来依然热烈地希望她活着,这样的照料,连米月的父母都生了歉意,要接米月回家,说是趁着他们还健康,照顾着女儿,给他时间,给他心情,要他重新组建家庭……夏苏在去和赵安见面的路上幻想着,不久的一天,贺年跟她说,不如我们一起来照顾米月?她要怎样表现?既要表示她的喜悦,又要表示她小小的委屈。
赵安早早等在商场楼下的餐厅里,要了比萨饼、咖啡。半小时就吃完了。赵安买单时才发现夏苏已经买了。
逛商场时,赵安说书上说,两个人,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在一起吃饭,如果女人抢着付了钱,说明女人爱上了那个男人。他涎着脸。夏苏做了一个呕吐的表情,说你出息了啊,还知道用知识来武装头脑。赵安笑说,我最近可是有实践的。夏苏哈哈大笑,以为赵安只是贫嘴,可等到他们逛到内衣区,赵安请她给小青买胸衣时,她才明白赵安是真恋爱了。
赵安说,我实在脸皮儿薄,去了几次还是没敢进去。你想想我去那里翻来覆去地看胸衣,女人肯定觉得我是色情狂。
夏苏同意了,就问他小青穿多少码的,他说他也不清楚,夏苏问那怎么买呢,赵安看她一眼说,小青和你差不多的,按你的经验买就是了。
夏苏踹他一脚说,有这样比的吗?这一踹踹得赵安脸忽然红了。夏苏逗他说,你为什么想要干这件事呢?赵安不做声,他本来想说,他不是很喜欢白色的内衣的,可这话说不出口。
夏苏选了一件火红的内衣,说它代表了浪漫与妩媚。走出商场时,夏苏说以后要是还有这样的活儿就别找她了,挺别扭的。赵安表示以后有这样的事一定自己干。他们站在街头说再见。夏苏说,祝你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赵安说,她刚回家了。要不,去我那里坐坐?
夏苏说,反正我也没什么事。他们坐了没几分钟,居委会的人上门了,那个看起来很随和的妇女说,来检查一下计划生育情况。赵安很配合,女居委会要的几种证件他都有。女居委会说,希望你们配合做好计划生育工作。赵安说,我还没结婚哪。女居委会笑说,生育能力总是有的嘛。
夏苏哈哈大笑,她这一笑把女居委会笑傻了眼,捋一把头发说,有什么好笑的,有什么好笑的?夏苏就是不告诉她为什么。
夏苏坐在沙发上随意翻着那些刊有赵安的文章的杂志,好像很突然,赵安抱住了她。她瞪了他一眼,赵安,你这是哪一出啊?赵安松开她说,就是寂寞了。
夏苏呵呵笑,你不是刚刚给女友买了内衣吗,要不,我走,你抱着内衣安慰一下自己?
赵安叹息一声说,说不定女友正和别人好着呢。
夏苏正想骂他两句,这时报社给配的那部手机响了起来,有公务了,她朝他扮个鬼脸,推开门走了。
夏苏说,你好啊,我是情感热线记者夏苏,正在聆听你的故事。这是她不变的开场白。
那边沉默着,直到她走到街上,手机那边才有声音传来,你在街上?一个男人好像压低了嗓子说。她说,是啊。男人说,我在家里。她耐着性子问,你有什么事情呢。又是沉默,男人说,我是个读者。她说,一定有事要说吧?男人说,我刚才看了一张报纸,我买了点钉子,店主用报纸给包着。我就看见了一篇文章。夏苏问,哪篇?男人说,题目叫《此城,欠我一个姐姐》。夏苏的心跳加速了,她忽然想起警察胡汉武跟她说的话,她按了录音功能,淡淡地说,好久了啊那报纸。男人说,故事可能没有这么动人,我见过那个女的……夏苏飞快地从包里掏出另外一部手机,找到胡汉武的号码,然后拨了过去,胡汉武的声音传了过来,她没有和胡汉武说话,她想他听见她交谈的内容就行了。
她说,好多人都说见过主人公的,对了她叫李小琳,有人在公汽上,有人在商场,还有人在浴室,这很正常的嘛。
那人好像有点着急,说我见过她在接客哩。夏苏说,你说什么呀,人家李小琳好好的一个女孩子,做人要厚道嘛。那人说,可能是我看错了吧?夏苏说,你打电话就是为了说这个啊?男人说,也不是,就是想问一下,这个女的怎么就死了呢?夏苏的心差点就跳出来了,因为那篇文章没有写李小琳去世的细节,她说,这个,这个当时她弟弟没说啊。那人说,我总觉得我见过她一回的。在火车站,穿着高跟鞋,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