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电子书

Home Category

[言情]7788我爱你 [41]

By Root 720 0
我要检查。”
  因为之前让她很伤心,又是关乎她家里的,费聿铭没有公然反对,只是试探性问了一句:“日记用E-mail发给你行吗?”
  卿卿马上情绪激动地反驳,先前的伤感也抛开了:“不行,当然不行!你要是不写回来我再也不理你了。你必须好好儿学中文,会成语,会古诗,还要会说笑话。”
  她提的都是高难度要求,他偶尔连日常对话还听不准。不过费聿铭权衡再三还是答应了。
  卿卿抓起筷子一口吞了筷子上最后一颗烤焦的大蒜,把手机放回耳边,郑重地宣布:“你好好儿表现,回来……回来我给你奖励。”
  “什么样的奖励?”
  这一句他很感兴趣,再追问,她反问:“你想要什么,好吃的?”
  他没回答,转开了话题。当晚,费聿铭想了很多,尤其是万圣节那晚的约定,照着自己的思路往下,顺理成章,他想到了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分开的这段时间,费聿铭工作很繁重,每天几乎都要在法国的工厂和分公司的技术部门开会,国内上一批召回的车辆涉及个别零件的性能问题,为了彻底杜绝类似事件再发生,设计和研发部门夜以继日地赶工。
  费聿铭属于空降兵,做起事来反而比在国内的时候能更好地施展拳脚,进度也比预期的要快一些,但为了赶在圣诞节之前回去,他还是要每天多工作两个钟头。
  虽然休息的时间很少,但费聿铭还是按照她的要求练习用汉字记日记。他平时不好把那些东西带到工作的地方,就总是放在车里,随手拿起来看两眼,在本上写写画画,目标也不敢定得太高,怕完不成任务有损他大男人的颜面。
  费聿铭没有买到简体版的《新华字典》,稀里糊涂地弄了本繁体版的,注音符号他完全不会,字典也不会查,只能摆摆样子。第一周学得很吃力,他只记住了几个五笔画以下的汉字,有些还不是常用字,好不容易翻到一个似曾相识的,一看那么多繁琐的笔画,他又放弃了。
  在法国忙完两个星期以后,费聿铭回了德国的总公司,一下飞机就跑去当地书店找中德对译的小字典,这次有了些经验,他买了本口袋大小的简体小字典,时时放在身上。因为总公司的事务性工作少,除了开会和庆祝圣诞的各种活动之外,其他时间费聿铭都能舒舒服服地找个地方练字,进步明显快了不少,手写的日记也从每天一句变成了两三句。虽然还是以记流水账为主,但是他传真回国给卿卿看过一次,她主动打电话过来,口头表扬了许久。
  过了美国的感恩节,欧洲各国的圣诞月节日气氛越发浓郁。费聿铭转做技术以后的五六年时间都是在同一家公司,部门里熟人很多,大家混得很熟,感情也不错,平日里看起来死板自律的德国人,私下也有跟他谈得来的相当豪放不羁的朋友。
  下班后,费聿铭和几个玩车的熟人在酒馆聚会。大家喝酒闲聊,谈起他在中国近一年的生活,同样干技术出身的安德列亚斯促狭地问了句:“怎么样,找了几个中国女孩了,感觉如何?”
  费聿铭以往不介意说这类话题,但现在因为卿卿的缘故,反而不想刻意地说出来让人知道。
  “现在还算是一个人。”他回答得很低调。
  “就你,怎么可能?骗谁呢!”安德列亚斯给了费聿铭一拳,追问起细节。
  费聿铭始终不愿多提,最后只说了一句实话:“回去准备长住,就该是两个人了。”
  “我就说吧,半年不见你玩车,肯定是有事情。”
  大家都对他的中国娃娃很好奇,费聿铭被问烦了,放下杯子出了酒馆给卿卿拨电话。
  费聿铭调回中国本来是看好国内市场,开始根本没想过感情的问题,如今有了她,他不再像以往那样潇洒不羁地走到哪儿都毫无牵挂。现在他动不动就想听她说话,问问她在做什么。
  电话刚响了两声,费聿铭算算时差,可能正是起床时间,又马上挂上了,回去继续喝酒。最后到底也没有逃过一圈审问,他被朋友灌得大醉,问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朋友们一听交往了三四个月还没实质进展,都替费聿铭汗颜:“不是吧,你素食了?不像你风格啊?”
  “认真了这次?长得什么样,身材好吗?”
  大家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抛过来,费聿铭没话说,只嚷了句:“滚!”
  费聿铭容不得别人这么评论卿卿,虽然大家一再交代他此次回去务必要彻底搞定,可他也没有急不可耐。
  该见的朋友见了,费聿铭回到家里看望父母,把过节的东西买了,有时间就拿出小字典翻翻认两个字,随身带着纸笔写写。因为卿卿时有电话过来,后来费聿铭晚上也不怎么出去和朋友喝酒,找了家离家不远的健身房锻炼了一下身体,在现有四块腹肌的基础上,练出了六块结实的肌肉。
  早上听着电台播报德语的劳工党新闻,费聿铭站在浴室里刮胡子,望着镜子里的人,他感觉浑身轻松,腹肌一天比一天结实,俯卧撑能连续做一百个以上。回国的日子已经倒数到个位,卧室的墙上贴了上百张记事帖,记事帖大大小小的汉字他也认了个八九成,还找人帮忙检查过日记上所有的语法错误,怎么看,这次回去她都得好好儿地奖励他,最好如朋友们所说,该让他“如愿以偿”了。
  就在费聿铭着手准备回国的同时,卿卿、糯米、杨新三个倒是走得越来越近。开始只是卿卿很孤单,找糯米出来陪伴,后来杨新又多次邀请卿卿,三人就一起去了石榴园,看各种风格的演出。
  杨新已经成了石榴园酒吧演出的小经纪人,认识不少圈里的音乐人。卿卿和糯米第一次见识了半地下的摇滚乐队、原生态组合,甚至还有单个的流浪乐者。在石榴园不大的小院子里,有太多卿卿从未想象过的东西,所以只去了三两次她就喜欢甚至迷恋上了那儿。穆洵从香港回来以后,有时也会被她拉去,但大多时候还是卿卿和糯米两人。她们在杨新留给她们的小桌旁落座,点一支烛台,品一杯推荐鸡尾酒,欣赏着台上的音乐。杨新会在演出间隙跑到她们桌边一起坐,三个女孩就没大没小地聊起来。
  偶尔,翁卓清也会来,那时难免有些尴尬,但他大多数时候在后台和乐队成员一起,从不主动到卿卿的一桌。有时遇到了,双方点头打个招呼也就过去了。卿卿很清楚,他对她的那点儿热情蒸发殆尽。翁卓清和杨新已经处于同居状态,大多数晚上,杨新都会坐在翁卓清那辆红色跑车里风风光光地一起回到纳帕溪谷的费家别墅。
  对于这样的生活,卿卿偷偷地问过杨新是否在意,她的答案很简单,也很直接:“开心就好,趁着两个人年轻就要快乐,我不那么看重结果,想那么多干吗?”
  也是,想那么多干吗?可卿卿是在意经过也看重结果的,所以私心里就希望费聿铭能对这段感情更认真更负责。他回来的时间已经近了,在石榴园听音乐时卿卿开始难以专心,有时是为了等他的电话,有时只是很想念。
  离圣诞不远了,有天杨新从后台跑过来拿了两张宣传海报给卿卿和糯米。海报正面是一个英式摇滚乐团的演出介绍,背面是请帖,翁卓清的告别party。
  “到时要不要来?不插电的,他也要表演。”杨新还是一副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天真样子。
  卿卿考虑了一下,他要走的消息,在费家代课时她就听费太太说了一些,因为卿卿和翁卓清一直相处得不咸不淡,两人几乎不怎么说话,所以她没有马上答应下来。
  学校的圣诞演出活动在紧锣密鼓地筹措着,卿卿和糯米忙起来以后也不再三不五时地出现在石榴园。因为中班和小学的演出在一起,卿卿又见到了萧恩。
  自萧恩回来以后两人的接触更少了,哪怕是同组的教研会,他们都没说过一句话。有时在学校里碰到了,卿卿会感觉到萧恩的目光还在追着她,瞬间的错身而过,回头时他已经走远。
  那种被窥视的感觉似乎成了错觉,因为费聿铭快来回来了,卿卿的不安慢慢地被冲淡了。
  上飞机前,费聿铭发了一条短信:“这次我可真回来了。“
  在去机场的路上,卿卿除了喜悦之外,一直掂量着这条短信,回来就回来吧,还能有什么假的不成?
  卿卿照例背着书包在机场逛了会儿。出港旅客和接人的都很多,她插不上去,就远远地在角落找了个靠进出港口的地方站着,手里举着头一天自己做的接机牌。
  幸亏做了块小纸牌,卿卿早上慌慌张张地起床,出门前只顾着照镜子,忘了拿手机。她回去拿手机的时候,被穆洵堵在门口问周末一大早去哪儿?谎话自然而然地就从嘴边溜出来,说是去学校参加圣诞彩排布置礼堂。
  很小的纸牌,上面是卿卿手写的他的名字。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卿卿挤进人群,她个子矮,又站在后排,出港的旅客也看不到她举起的牌子,她只好踩在围栏的空隙处,换着手摇晃她的小牌子。
  等待很单调,重逢的时间总是过得很慢,但却不像分开时那么心酸。卿卿没一会儿就放下牌子看一看,三个字都写得很清楚,下面还注了拼音,她感觉着他应该能认得,可又不敢打包票。
  卿卿就这么举一会儿又担心地看一下,直到手都举酸了也没见着费聿铭。
  航班信息排上显示的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一个小时,卿卿饿得前胸贴后背,终于看见一队欧洲旅客在导游的小旗子带领下成群结队地涌出通道。她在人群里寻找他,跟着队伍的流动往一个方向挤,脚下也没看仔细,不知身后谁在后面一推,她瞬间失去了平衡,差点儿撞过护栏,小纸牌掉了出去,滑了很远。
  卿卿跑过去捡起撕了大半的小纸牌准备重新举在胸前,面前出现一双黑皮鞋,她仰起头,辫子已经被人揪住了。
  思念的人近在眼前。他帅吗?其实并不帅,轮廓很东方,气质略显冷淡,鼻梁上架着墨镜,像是第一次在学校外见面时的样子。看到他唇角平直的线条勾起来,卿卿心里似乎有什么东西要飞起来,她也想笑,眼眶里又酸酸的。两人有短暂的陌生和不适应,再站起来她已经被他拥住。
  “费聿铭。”卿卿贴在他身边,有种真实且晕乎乎的快乐。
  “嗯。”费聿铭拿过摔坏的小牌子看了看,拉起她的手放进大衣口袋,又抓起拉杆箱,“回家了。”
  费聿铭带她去坐电梯。等直梯的工夫,他把行李箱立在一旁,摘了墨镜,托起她的下巴,对着她的眼睛吹了口气。她躲闪不及地闭起眼睛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在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