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乱 [377]
"可从东都和江都不断发来的命令中,却不停地催促父亲早日扫平瓦岗."张元备的话让听得李旭和吴玉麟浑身发凉,如果大清早从被窝里给人拎出来,兜头浇了一瓢冰水.怀着满腔义愤,他们听见张元备继续说道,"我记得最后一次圣旨来,措词非常严厉.之后父亲便名我带领郡兵中的独子以为家母治丧为名回了齐郡,并要我立下重誓,永远不得生报仇之念!"
"老将军,老将军难道没说到底是谁在背后陷害他?"顾不上愧疚的吴玉麟一边打着哆嗦,一边追问.
张元备说得没错,老将军的确不是死于瓦岗群寇之手,在这背后,有一股非常清晰地力量在一步步将其推向绝路.如此看来,一向谨慎的老将军为什么在秦、罗二人不再身边时还贸然领兵追杀敌人的举动也可以非常明了了.他是为了不让秦、罗二人陪着自己战死,所以他特地选择了两名爱将不在身边的机会!他最后一战根本不是为了杀敌,而是去用自己的生命向那只幕后黑手发出抗议.
"父亲给我的家书中说,大隋朝已经病入膏胱.他是受两代陛下的厚恩,为大隋而死,理所当然.但我并没死社稷的义务,所以不可再为大隋之官."几乎是咬着牙,张元备将老将军最后的嘱托说完,嘴角间,一股鲜血淋漓而下.
李旭感觉到自己彻底地被冻僵了.他感到灵堂里的嗖嗖阴风,冷,比塞外雪野还寒上十倍的冷.这就是曾经用一双肩膀撑起半壁大隋的老人的人生最后经历,他早已看清楚道路的尽头,他已经无法再守护这个朝廷,只能守护自己心头那一点信念.他的确不是为瓦岗军所杀,在老人一次次冲入重围营救失陷的袍泽之时,心中恐怕早已没了生机,所拥有的,仅仅是悲愤与绝望.
"安葬了张老将军后,你打算去哪里?"到了此刻,李旭再没任何理由要求张元备与自己同行,只能为曾经的恩师尽最后一点力,邀请他的子孙到自己治下的六郡中过一段相对太平的日子.
"他们说,世间一切,皆有缘法!我想穷十年之功,看一看这冥冥中,隐藏着的规则到底是什么?"张元备轻轻叹了口气,以一种不属于自己的声音回答.说罢,他摘下了头顶的麻布孝帽,露出了光秃秃的脑门和数点香疤.
第六卷 广陵散 第三章 无衣 (四 上)
通往东郡的路李旭很熟悉,当年他和张须陀曾经带着兵马沿着同样的路线走过.但在离开历城的一刹那,他真的很犹豫自己是否该继续西进.
张须陀与其说是死于瓦岗群寇之手,不如说死于对朝廷的绝望.老将军认定局势已经无法挽回,所以他不准许自己的儿子再做无谓的牺牲.也支开了秦叔宝和罗士信,不愿让二人陪着自己为大隋殉葬.但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给李旭,仿佛对方根本没与他有过交往般,忽略掉了这位继承了他大部分衣钵的军中晚辈.更没想到李旭会为了他千里迢迢地从河北杀到了河南.
"也许老将军认为我已经不再需要他的指点!"跨在战马的上的李旭摇头苦笑,除了迷茫外,此番齐郡之行他别无所获.张元备已经决定遁入空门,从佛教典籍中寻找治乱轮回的由来,李旭自然不能再勉强他,也从他那里得不到任何支持.王守仁和齐郡官员们能提供的只是一批粮草,而事实上,河南各郡的粮草本身就在李旭这个讨捕大使的管辖调度范围内,地方官员们只是履行了下属的职责而已.并且其中不少机灵者在执行命令时还非常不情愿,唯恐李旭在讨捕大使的位置坐不稳,从而给他们自身带来什么难以预料的祸患.
"也许老将军是怕影响了你的将来!"石岚凑到李旭身边,以极低的声音劝解.亲兵们都已经从周大牛口中知道了她的身份,因此在她和李旭说话时尽量用坐骑围成一个圈子,将二人与周围的弟兄们隔开.这样,李旭不必担心两人的悄悄话被不相干者听见,身后的将士们也不会诧异李将军为何与一个身材单薄的亲兵走得这般接近?
"也许吧!"李旭长长地叹了口气.以张须陀老将军的秉性,的确不会把无关者拖入麻烦.可自己能算无关者么?如果自己像张元备那样什么事情也不做的话,又怎对得起老将军当年的栽培之恩?又如何面对军中旧部那一双双哭红的眼睛?
石岚能感受到李旭心里的迷茫,将手悄悄地伸过去,握住旭子粗糙的大手.然而两匹战马之间的距离太大了,二人的手指只是碰了碰,便迅速被扯开.那一瞬间的温柔,似乎让李旭紧锁的眉头稍微抒展了些许,石岚看不太清楚,她情愿自己看到的是真实.
"旭子需要安慰,需要支持,但我给不出,我真的很没用!"她郁郁地想,眼睛里的黑色浓得像子夜时的天空."如果萁儿在此,她会怎样做?"天空中没有答案,只有二人一起走过的岁月灿若星斗.
夜晚扎营后,石岚终于鼓起了一点勇气,借着帮旭子烫脚的机会低声劝告:"我想到一些事情,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听.你知道我不太会说话,有时候又很笨…"
"傻丫头,又瞎寻思些什么?"李旭不知道一向胆大的石岚怎么突然畏缩起来,弯下腰去,从木盆中抓起石岚的手,紧握着询问."累了吧,我应真该把你留在齐郡.这千里迢迢的,你又怀了身子…."
"不,不累!"石岚身体颤了颤,将心中的感觉从手掌一直传到了李旭胸口."我不想留下,我不是当夫人的命,留在齐郡反而会憋出病来.我想跟着你,和咱们的孩子一起看着你在马背上驰骋!"
"什么话,他那么小,怎可能看得见!"李旭听二丫说得有趣,暂时放下心事,笑着反驳.
"人家说母子连心么!"石岚微笑着低下头去,检视自己稍现隆起的小腹."他已经开始说话了,我能感觉到他的动作!"
"我来听听!"没有任何做父亲经验的李旭惊喜地将妻子拉起来,把耳朵贴在了对方的小腹上.有股柔和且安祥的感觉瞬间从耳朵传遍了全身.正在孕育着的小生命除了心跳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动静.但这几声轻微的心跳便已经足够,仿佛暴雨后的阳光般刹那穿透乌云,让人猛然发现云层后依然存在着的晴朗的天空.
"我想,张须陀既然不愿意让元备给他报仇,定然也不愿意让你去.你、叔宝和士信,在他心中都如同自己的孩子."石岚脸上闪着母性光辉,在这一瞬间,她已经忘却了过去的所有恩怨.
"你猜得对,我也认为张须陀老将军阵亡前很可能抱着类似想法!"李旭把头从妻子的腹部收回来,望着妻子的眼睛,郑重地回答.
"瓦岗军害死了张须陀,声震河南.成功剿灭了它的人,必然取代张老将军成大隋第一名将.如果耀眼的头衔,肯定有很多人盯着,谁也不愿意让别人得了去!"石岚慢慢收起笑容,低声补充.
"唉――"李旭幽幽地叹了口气,"我也认为是这样,否则陛下给我的任命也不会在河南耽搁这么久.朝廷里那几家人啊,争起这些虚名和权力来,真的是死活都不顾了!"
"既然他们自己都不在乎自己死活,郎君又何必去趟这池混水."仿佛是怕看到李旭的愤怒,石岚慢慢将眼皮垂下,以极其轻微的声音说道.话音落后,她又快速将眼睑张开,露出内心深处的无限期盼.
"我也这样想过!"不待石岚把话说完,李旭伸出手,将妻子环在了怀里.木盆中的洗脚水已经开始变凉,他却刻意不喊人进来添热水.只是用尽全身的温柔将妻子抱在自己的膝盖上,如呵护着世间至宝一样呵护着.不愿意稍稍将手臂松懈,也不愿意将目光稍稍移开.
"那咱们明天一早就掉头向东,从原路返回博陵去!"石岚听丈夫赞同自己的意见,立刻兴奋得声音发颤,带着对未来得渴望补充道:"反正郎君已经在那里站稳了脚跟,无人再能撼动你."她兴奋地说着,两眼中柔光闪动,"咱们不管朝廷,也不管山贼,自己过自己的日子,把孩子生下来,看着他一点点慢慢长大.你如果嫌孩子太少,萁儿也生一个,过上一年半载,我还能再…"
忽然,她主动闭上了嘴巴.因为看到李旭的脸色再度堆满了阴云.那阴云漆黑冰冷,压得她内心深处的正在燃烧着的火焰一点点熄灭,一点点化为余烬."我还是劝不动他!"她听见自己的心无力地自责,同时,泪水慢慢涌满双目.
"你说得都没错!"李旭继续叹了口气,伸出手,抹去妻子眼角流下的泪水.那湿漉漉的感觉就像一把刀,顺着手掌一直扎进他的心窝,"但我必须去一趟东郡,否则不但辜负了张须陀老将军的教诲之恩,也没法给齐郡弟兄们以交代.况且那些官员虽然在背后捣鬼,陛下毕竟没有辜负我.我若不去东郡,也对不起他多年的知遇之恩.你说的那些日子我想过,但现在还不是时候.在守着自己家人过日子之前,我总得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作些什么,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天下就这样乱下去!"
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也没有共同话题.半晌,石岚主动从李旭的膝盖上跳下来,伸手去端丈夫脚边的木盆.笨重的木盆明显超过了她的臂力,她却不愿意喊人帮忙,只是紧咬牙关,用力提着木盆的边缘向起站.仿佛端起那盆水来,就可以力挽整个世界般,丝毫不肯放弃.
"傻丫头,你这是干什么?"李旭看得心头发软,踢上鞋子,双手握住木盆的边缘.他也不愿意喊亲兵进来看到夫妻之间的尴尬,试图自己将水端出去泼掉.一次用力,木盆纹丝不动,再次加力,木盆依然停在半空,第三次,他心虚地看到石岚瞪着自己,双目中泪水滚滚而下.
"傻丫头,你跟一个破盆子叫什么劲!"李旭被石岚的泪眼弄得心烦意乱,不觉将语气加重了几分,斥责.
争抢木盆的手如其所愿松开,哽咽声却在同时响起."我知道自己这样劝你不对,但我真的不想再看到你受伤.临出门前,婆婆、萁儿都叮嘱我照顾好你,我怕,我怕自己辜负了她们的嘱托!我没用,真的一点用都没有!"石岚一边哭,一边申诉道,身体抖得像风中的荷叶.
"唉!"李旭叹息了一声,将木盆再次放于地上.然后走过去,用胸口贴住妻子的额头,"你照顾我照顾得很好,刚才的话也有道理.但有些事情,我必须去面对,逃总是逃不开的!"
"可张须陀老将军已经阵亡了,你去后,他们还会用同样的手段害你!"石岚抱住李旭粗壮的身体,手指扣得死死,唯恐稍为放松便失去一切.她不敢把话说得太明,以免给丈夫带来厄运.但危险就在眼前明摆着的,无论如何也她也做不到视而不见.
"我知道,但我比张老将军还多了圣旨和金刀,多了四千百战精锐!"李旭轻轻地抚摩着妻子的头发,低声安慰.前路迷茫,他比任何人看得都清楚.但男人在世间有所为,有所不为,前方再艰险,他也必须仰面对之.
"打败了瓦岗,还有徐元朗.打败了徐元朗,还有杜伏威.你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