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电子书

Home Category

隋乱 [351]

By Root 5536 0
二章 背弃 (一 上)

这乱世之中,唯一可以被称作桃源的福,只能是扬州.河南、河北饿殍遍也好,山东、山西群雄并起也罢,无论怎样的风暴刮到了扬州城下,经沉稳老练的裴大人伸一伸手,再经八面玲珑的虞大人动一动笔,转眼便化作祥云朵朵,尽展轻柔.

把屡战屡败写成屡败屡战,把乱匪四处杀官造反写成各官员争先恐后为国尽忠,把小半个国家皆写成少数域,不过是换了个描述角度而已,算不得欺君.况且大隋皇帝陛下也不喜欢看那些故作忧国忧民的姿态,不过是疥藓之痒,离皇城远着呢,犯得着大惊小怪么?

歌舞升平中,杨广继续享受着盛世美梦.如今能打扰他的人更少了,济景公樊子盖在七月份病死,兵部尚书赵孝才八月份告老还乡,许国公宇文述也到了暮年,很少再来宫里走动.外边发生的事情,自有忠心耿耿裴矩、虞世基等人代为操劳,除了一些不得不由重瞳亲览的大事,如汤泉宫的桃花逆季而开,白玉桥下的柳树秋时重绿等,群臣轻易不会让圣明天子劳心.而终日泛舟与碧波之上的圣明天子也相信这些肱股们能将繁杂无聊的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治下百姓安居乐业.

君臣互信到如此步,国事焉能不和谐?自七月份摆驾扬州以来,各纷现祥瑞之像,盗匪被剿平的喜讯也一个挨一个接踵而至.看到后来,杨广连喜讯也懒得看了.统统交给贴身太监们收拢进一个象牙编织成的小筐,只有在百无聊赖时,才偶尔抽出几个来解闷儿.

今天杨广抽出来的是一叠数天前有虞世基亲自送进宫里的奏折,杨广记得自己当时忙着评判秘书省学士们新做的秋思诗,所以没抽出功夫来看.现在终于有了片刻闲暇,也该给虞世基个答复,免得冷了这位忠臣的心.

老太监文一刀见皇帝开始处理政务,亲手捧来一碗参汤.天已经有些凉了,陛下需要一些滋补之物暖胃.像这种三两左右的山参最好,火气既不会重到烧得人难受,也不至于一点药性也没有,喝了后依旧令人提不起精神头来.

"辽东参?"杨广闻到了浓郁的药膳味道,端起碗来轻抿了一口,非常精确追问.

"回万岁的话,的确是辽东参."文公公弯了弯腰,带着几分佩服回答.

"哪来的?"杨广又喝了一口参汤,继续询问.大隋各贡来的山参,以辽东、高句丽一带所产最佳.但辽东诸郡自从去年起已经不向朝廷缴纳赋税了,更不会送珍贵的山参到扬州来.

"陛下,是虞大人六天前送奏折时一并送进行宫里来的.说是来自辽东的贡品,您当时没注意,老奴就命人收了!"文公公年岁虽然大,记性力却丝毫没有衰退的迹象.略作沉吟,立刻给出了一个准确答案.

"嗯,不错!"杨广点头,不知道是称赞药膳的滋味还是文公公的记忆力.忽然,他奋力坐直的身子,将手中奏折用力压在了书案上,"辽东的贡品?虞世基当初是这么说的么?朕怎么什么都不记得了?辽东被杨义臣收复了么?什么时候收复的?这样大的事情他们怎么不让朕知道?"

他喋喋不休追问,像一个刚刚从山中走出来的小孩子,对外界事物充满了无知与好奇.文公公被他问得几乎喘不过气来,楞了半晌,才整理清楚了思路,缓缓回答,"回陛下的话.当时陛下忙着替秘书学士们改诗.不是杨老将军收复了辽东,是虎贲大将军罗艺良心突然发现了,写来奏折请罪.顺便贡了几十斤上好的辽参、鹿茸等物!"

"罗艺?"杨广如做梦般重复了一句,然后用力一拍桌案,"这个狗贼,亏他还记得朕得好处!他的奏折呢,你帮朕找找.虞世基和裴矩建议朕如何处置他,朕当时批复了么?放到了哪里?"

"陛下还没来得及看.虞大人草拟了圣旨,但陛下尚未用印!"见杨广一会儿明白一会儿糊涂,从小便追随他的文公公没来由的觉得有些心酸,借着替杨广寻找奏折的机会偷偷擦了擦眼睛,哽咽着回答.

"你怎么了?不开心么?还是想家了.朕记得你是吴郡人,和这辽东三郡没什么瓜葛?"杨广对身边人的心情变化甚为敏锐,狐疑转过头,和颜悦色追问.

"奴才是高兴,替陛下高兴!"文公公不知道如何向杨广解释自己的心情,含混回答."这份是罗艺的奏折.这份是虞大人和裴大人草拟的圣旨.请陛下过目!"

"朕当年以赤心待他.他应该知道感激!"杨广轻轻拍了拍文公公的后背,以示安慰.两份奏折已经在象牙筐里躺了些时日,墨香早已散尽.他依次将其举到鼻子尖处看了一遍,然后放到手边,沉吟不语.

虎贲大将军罗艺在奏折中向他承认的擅自驱逐官吏的鲁莽,并解释说当时是为了避免有些人私通高句丽,不得不为.如今,此人已经将虎贲铁骑从桑干河畔尽数撤回到蓟县,并自我监禁在府邸中,随时等候朝廷的使节前来处置.

虞世基和裴矩起草的圣旨中则以朝廷的口吻,重重申饬了罗艺去年的背叛行为.但是念在其曾经为大隋立下汗马功劳的份上,准备饶恕其所有罪过,并且准备册封他为幽州道大总管,正式认可此人对渔阳、北平、安乐以及辽东三郡的治理权.

关于这样处置的理由,虞世基和裴矩在另一份奏折上做了详细说明.二人以为,罗艺在塞经营上多年,羽翼已丰.眼下上表效忠不过是做作样子,并非真心.因而朝廷也只能和此人虚于委蛇,先安抚之,令其麻痹大意.然后再徐徐图之,以靖其乱.

杨广对这个处理方案并不是非常满意.他对自己所器重的人推心置腹,但同时,也容忍不了那些人的背叛.特别是像罗艺这种曾经受了他无数恩德却不知道感激的家伙,杨广恨不能将其抓到面前来亲手锉骨扬灰.但虞、裴二人所提出的方案却是眼下的最佳选择,如果不对罗艺示以安抚,天知道此人还会玩出什么花样来.朝廷眼下没有充足的兵力平叛,也只好先暂时由着他蒙混过关.

"朕早晚会亲领大军,将他擒杀于阵前!"半晌之后,杨广又重重拍了下御案,恨恨说道.只剩下一个底儿的药膳碗稳不住,被弹起数寸高,凌空飞落到板上,瞬间摔成了数瓣.

在旁边伺候的文公公赶紧跪下去,伸手去拣那些碎瓷.杨广却上前一步将其扯了起来,大声喝道:"不要拣,传人来扫了出去.连同辽东贡来的那些破参一块扔到臭水沟里.朕以后不吃这劳什子,你也不得叫御膳房再做.什么破玩意儿,几根参须子就想糊弄朕,朕早晚发兵过去,将他们统统砍了,砍了!"

"陛下,陛下小心身子!"文公公赶紧抱住杨广的腰,连拉带拽将其扶到御座上."来人,收拾碎碗.吩咐御膳房将辽东来的材料全挑出来,等一会儿我亲自去处理!"冲着书房外,他气喘吁吁喊,唯恐动作稍慢了,杨广再做出更疯狂的行为.

几个小太监匆匆跑进,将碎瓷和残羹收拾干净.杨广木然坐在御案后,望着众人在自己眼前来回忙碌.他的额头上有青筋在跳,面孔如被火烤了般红,但手脚却如同刚在河水里泡过一般,出奇冰冷.痛苦、愤怒、绝望,各种负面情绪交织于他的心头,让他不想再说一句话,只想眼睁睁看着眼前这个世界走向毁灭.

"陛下,陛下犯不着跟这种人生气!"文公公被杨广的神情吓坏了,走到他身背后,一边拍打着脊背替他顺气,一边低声苦劝."这种忘恩负义的家伙早晚会遭报应.陛下只需要看着,用不了多久,他的脑袋便会被人割下来!"

"朕,朕要亲手去割!朕一定会亲手去割!"杨广从牙齿缝隙里挤出几个字,字字带着刻骨铭心的仇恨.

"陛下只要稳定了中原各,就能挥师北上!"文公公顺着杨广的意思,温言开导.

"对,朕要振作,勤修内政,重整朝廷声威!"杨广突然又变成了一个聪明的帝王,苦笑了一声,发誓."把几个筐子里的奏折都给朕搬过来,朕今天全都给批复了.有什么难的,举手之劳而!"

"陛下圣明!"文公公大声称颂了一句,小跑着抱来日前积压的全部奏折.被裴矩和虞世基分类整理出来等待天子批复的奏折有近三百封,但熟知杨广才能文公公不认为这会令其花费很多功夫.

"陛下才智过人!"回忆着当年杨广刚刚登基时的情景,文一刀不无兴奋想."只要陛下肯振作!"他悄悄抹了抹眼睛,朦胧泪光中,仿佛看到杨广在群臣面前坐正身体,重新焕发出九五之尊应有的活力.

第六卷 广陵散 第二章 背弃 (一 下)

批阅了一会儿奏折,杨广的心情慢慢平复.从送入宫里来的本章上看,各的秩序正在恢复.陈稜、屈突通、李渊等肱股之臣奋力讨贼,几乎是每战必克.一些方上的郡丞、通守也屡有斩获,各自杀敌数百到数千不等.只是群寇也忒难缠了些,竟然屡败屡战,如百足之虫,总是死而不僵.

"此等谬种,也敢妄自尊大!"杨广冷笑着放下一份关于杜伏威刚刚自立为王,便被陈稜攻破了"都城"的捷报,伸手去摸茶碗.刚才喝的东西味道不错,到现在还满口留芳.待指端探了一个空,他才猛然想起药膳已经被自己摔了,讪讪缩回胳膊,继续看其他奏折.

屈突通出兵讨澧泉贼周小山,连破其二十余寨,京师附近重新恢复安定.李渊带兵征讨甄翟儿,与贼兵于鼠雀谷相持不下,李世民带领骑兵绕到贼军背后猛攻,大破甄翟儿,俘甄翟儿及其麾下贼两万余.李渊将普通喽啰全部释放,但是下令将甄翟儿连同其麾下统兵千人以上的大小头目尽数处斩,垒其首为塔,祭大隋壮武将军潘长文在天之灵…

"怎么会这样?"看到此处,杨广突然发觉有些不对劲儿了.他记得自己去年车驾路过太原时,曾经见过壮武将军潘长文一面.前后不到一年时间,潘长文却不知道什么时候阵亡了.并且从太原留守李渊送来的邀功的捷报上分析,潘长文之死还和那个叫甄翟儿的贼头大有关系,所以李渊才要杀死所有贼军头目为潘长文报仇.

"陛下,新的茶点已经送来了,用的是道的余杭茶!"在一旁伺候的文公公见杨广眉头紧皱,以为他是口渴,连忙将早已预备好的茶水端上前,放到杨广最习惯的位置.

"潘长文将军是什么时候阵亡的?"杨广茶水向旁边推了推,没头没脑追问了一句.

这种国家大事他本不该问内臣,但文一刀有心提醒杨广朝政荒废太久的事实,略做沉吟后,提高了声音回答道:"启奏陛下,据老奴所知,潘将军是今年七月底战没的.当时他正和太原留守李渊的长子建成一道班师,途中与历山飞麾下大将甄翟儿所部流寇遭遇.众寡悬殊,官军只得且战且退.贼兵从雁门郡一直追杀到太原城下,潘长文将军舍身断后,力竭而死.当时陛下还下旨表彰过他,许其一子袭爵!"

"哦,有这等事.朕居然忘记了?"杨广放下奏折,用力揉了揉干涩的眼皮,惊问.太长时间没关心过朝政,所以很多事情他已经记不太清楚.况且,当时他在裴矩等人草拟的圣旨上用印,根本就没怎么留意上面的内容.

"陛下日理万机,偶尔忘掉些琐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在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