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乱 [348]
为了让喽啰们安心,李旭带领麾下一干文武站在山口相迎.见对方如此客气,王须拔哪还敢再摆什么漫天王的谱,远远躬下身去,口称"待罪之人,岂敢劳大将军尊驾!死罪,死罪!"
这句话是他下山前临时从一个做过教书先生的小头目嘴里学来的,本来就有些不伦不类,再加上他一口道的上谷土腔,听起来说不出的怪异.王须拔也知道自己画虎不成,没等别人笑,自己的脸先涨热了,红艳艳几乎滴出血来.
正尴尬间,手臂上突然被人用大力一托,紧跟着,他听到一个爽快的声音在自己耳边道:"王将军这话哪学来的,咱们不是说好了从前的事情一笔勾销了么?难道咱燕赵男儿,说出的话还能再腆着脸吃回去!"
这几句晋腔胡韵,竟然是道道上谷乡音.王须拔猛然抬头,看见李旭笑呵呵望着自己,坦诚满眼.
周围的大小头目中倒有一多半是上谷本人,本来个个都心怀忐忑,听李将军居然以一口家乡话来打招呼,亲切感徒生,防备之心径自去了三分.
"李将军老家是上谷哪旮哒的?"跟在王须拔身边寸步不离的王君廓楞了一下,脱口追问.
"大青山下李家庄的.听口音,这位兄弟也是易县的吧.你老家在哪旮哒?家中还有什么人么?"李旭丝毫不以为忤,笑呵呵回答.
"荒草坡的,跟李家庄不远.翻过山就是!"王君廓心生亲近,挺着胸脯回答.
"我张老集的!""我杨树沟的!"众头目没想到把自己逼得走投无路的李大将军是如此容易交往的一个人,畏惧之心更轻,围上前,七嘴八舌自我介绍.
王须拔知道这样做非常失礼,却一时不知道该如何阻止麾下这帮土人继续认老乡儿.直急得连连搓手,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来滚去.好不容易捱到李旭和众头目们都互相打过了招呼,刚要上前按照教书先生指导的套路继续说几句场面话,又听对方清了清嗓子,笑着命令道:"既然大伙都是乡里乡亲的,就甭客气了.我已经叫人准备好了米和干肉.无论男女老少,每人一斤米,半斤肉,王将军先派人到崔郡守那里领了,分给大伙压压惊吧!"
"将军,这怎么使得!"王须拔赶紧推辞.他以前也吞并过别人的队伍,即便再不把对手放在眼里,也要先把大小喽啰们打散了,让官找不到卒,卒找不到官.然后才好慢慢收拾.哪见过像李将军这般的,非但不加以监视,反而先让大伙填饱肚子.
"莫非王将军不饿么?或是山里余粮甚多?"李旭回过头来,微笑着追问.
"早就,已经断粮十几天了!"王须拔没来由感到心里发虚,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低着头回答.
连他这个大当家都沦落到喝野菜糊糊的步了,其他老弱病残岂会不捱饿?但事物反常即为妖.官府平白无故对大伙这么好,王须拔不敢相信这份善意背后没包含着什么祸心.
"可是,可是大将军还没清点人数.也没说对我等如何安置!"他用破了洞的靴尖蹂躏的着面,断断续续补充.对方身上没穿铠甲,手中也没有兵刃,但却让他有种喘不过气来的压迫感.不是出于畏惧,而是,而是出于无法那份令人无法正视的坦荡笑容.
"每人都领了肉和米,不就能算出人数多少了么?王将军麾下,不会有人吃空额吧?"李旭拍了拍王须拔的肩膀,示意对方不要过于紧张."至于如何安顿,大伙先吃饱了饭,有了力气,也好在这山里伐些树,运到外面当檩子!"
听闻有米有肉,众喽啰们肚子早已经打开了鼓.再一听说李将军还要组织人手给大伙起大屋,立刻感动得无以名状.有人当即跪下去,在山道边重重磕起头来,一边磕,一边哭道:"李将军真是好人呐!""李将军长命百岁!老天保佑多子多孙,大富大贵!"
王须拔当了一年多漫天王,丞相、将军封了一大堆,也从没听见麾下众喽啰对自己如此衷心奉承过.那赞颂声句句都是大实话,句句出自肺腑,即便前边就是陷阱,众人想必也毫不犹豫跳了.既然军心已经如此,他还处处提防作甚,索性敞开了心扉,拱手应道:"多谢李将军厚爱,我这就带人去领粮食,保证人手一份,绝对不会贪污!"
"你先去安排人手领粮食,等大伙吃饱了饭,安顿下来,再带着一干头领到中军找我.大伙今后的今后出路,咱们商量着安排!"李旭点点头,回应.
当下王须拔转过身去,命令大小喽啰们各自约束部众,出山择平扎营.然后依照平素的编制,以伙长为代表,到官府设立的赈济点领取粮食和干肉.明知道李旭和众官军将领就在远处看着,他也再不隐瞒,按麾下头目的等级高低,将任务一层层分派下去.
那些喽啰们虽然已经饿得两眼冒火,听了王须拔的将令,却依然能保持最基本的秩序.安营、领米、埋锅、造饭,丝毫不显凌乱.
"王须拔倒是个人才!"赵子铭在旁边观望的一会儿,悄悄点评.
"他麾下那几个头目也是不错!"李旭点头,对赵子铭的看法表示赞同.如今他麾下的士卒已经接近三万,低级军官缺口甚大.而刚刚经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又缺乏磨炼,尚不堪用.像王须拔、王君廓这样没有背景,又颇有些领兵才能的,刚好可拿来一用.
王须拔哪里知道有人已经开始打自己的主意.安置好了自己的弟兄后,他又开始呆呆想起了心事."那李将军果然厚道!"他暗自品评,"三言两语便将弟兄们的心给收了去,却也不是一味的妇人之仁!"
偷偷扭转头,他再次打量李旭."二十岁出头,浓眉大眼,好一幅相貌和身板.看着就亲切,又隐隐带着些威严…"忽然,他发现李旭的目光可能向自己扫来,赶紧又将头转开,心脏一阵狂跳.
"这哪里是妇人之仁,君廓这回可看走了眼.若手底下没两下子,怎会有这种胆略和胸襟?之所以不好杀,恐怕也是由于相信自己的本事吧!"想到这,他快速整了整衣衫,心中又升起了另一种忐忑.就像第一次进丈人家的门儿,唯恐被人看不上眼一般.
待麾下所有人都吃饱肚子,王须拔带领大小头目,再度走到李旭面前.这回,他们不再小心提防,甘心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对方手里."我等平素作恶多端,不敢请求大将军宽恕.但愿将军能给这数万老弱一个安身之所,我等将来结草衔环,也必报将军大恩!"说完,他率先跪下去,头顶面,引颈待戮.
这又是从教书先生口中现学来的说辞,只是与先前比起来,少了几分戒备,多了几分坦诚.李旭见此,少不得又走上前,将大伙一一搀扶起来,一边笑着拍掉众人膝盖上的土,一边说道:"大伙何必如此,不是都说好了既往不咎了么?况且安顿这数万百姓,还需你等尽力帮忙安顿,否则光凭方官吏,又怎能忙得过来!"
"愿唯大人马首是瞻!"众人拱手肃立,齐声回答.
"好说,好说.大伙第一件事情,就是帮官府组织人手在涞水河畔起屋子.冬天马上来了,没有个屋子住,岂不把人都冻坏了!"李旭摆了摆手,示意众人不要那么客气."第二件事情,就是统计出谁愿意从军,谁愿意回家屯垦.愿意屯垦的,每个男丁照例子授予十五亩,今年过冬的粮食、明年开春的种子,都可以向官府借.收了秋后归还,老规矩,连续五年按期缴纳赋税之后,土归开荒者所有.你们都是上谷一带人,这屯垦点,我也尽力在涞水与桑干河两岸安排!"
"大人!"王须拔等人低呼一声,屈膝又要向下跪.北方人种旱田,能否引来河水灌溉最为重要.因此涞水与桑干河两岸的土,一直是上谷和涿郡最最金贵的.昔日王须拔带领一众弟兄征战多年,也没在这两水之间抢得任何一寸土.而李旭一句话,便遂了大伙多年的心愿.
"怎么?弟兄们难道忘了怎么摆弄庄稼,还是怕有人来抢粮食?有咱博陵军在,我倒要看看谁吃了豹子胆儿!"李旭伸手将王须拔拉起来,笑着追问.
"大人,大人待我等之恩,属下没齿不忘!"王须拔红着眼睛,大声表白.不将受降者分散到各监管,还分给梦寐以求的土.不将头目们杀之立威,还推心置腹.这样的好上司,错过了后哪里还找得到?当即,以王须拔带头,王君廓、郭方等几个大头领,自荐到李旭帐下效力.旭子本来就打着收拢之心,笑着给众人委派的官职.
王须拔和王君廓叔侄武艺出众,所以分别委任为检校别将和检校校尉.郭方粗通数理,被安排了个司仓参军的职位,依旧在王须拔帐下掌管辎重.李福主动要求帮助官府安顿百姓,所以旭子委任他为易县户槽主薄,负责在抛荒已久的荒野上重新建立村落,并带领着受招安的百姓屯田.其余大小头目愿意从军且身体强健者,按照王须拔的举荐分别委任为旅率、队正、伙长不等.不愿从军或体质欠佳者,一并交给上谷、涿郡两屯田主薄,由他们量才使用.
招安的事情看上去虽然简单,但处理起来繁杂异常.好在李旭有当年张须驮收服左孝友时的经验可供参考,倒也不至于手忙脚乱.一边逐批次转移流民到各屯田点去安家,他还一边命人推了几车厚重的礼物送给太行山另一侧的李建成,感谢唐公仗义援手.李建成毫不客气将礼物收了,又回赠了若干铠甲兵器,然后班师回营.
随同铠甲兵器一并送过来的,还有女子用的衣服若干,脂粉若干,金银细软若干.李建成只说是李家给女儿的嫁妆,请妹婿笑纳.还附了一封信,请李旭转交给自己的妹妹.萁儿一直就扮作亲兵藏在李旭的后营,见了这些迟到的陪嫁,未读完信,眼圈先自红了.
"看你,眼睛哭得跟桃子似的,被秋风一吹,小心起了皱!"看看四下无人,李旭伸出大手,在萁儿脸上抹了一把,爱怜劝道.大半年来,从最初识破对方圈套,到最后客客气气与几大方豪门达成妥协,其中一半功劳要归于萁儿.崔、李、王、张几家的家主虽然功于心计,但他们玩得那些手段,都是世家大族惯用的伎俩,萁儿见得多了,因此替李旭出主意破解也不算太难.
只是二人和麾下谋士都未曾料到,萁儿的娘家会突然横插一手.有了这些外来力量的帮助,六郡的麻烦迎刃而解.但李旭也从此被打上了垄右李家的印记,再想划清界限,却是难上加难.
"这都是给正出女儿的嫁妆."萁儿抹去眼角滚出的泪,叹息着说道,"我若不是嫁给了你,哪里有这般待遇.他们当初已经宣布不认我这个女儿,如今却唯恐你不认岳家.唉!阿爷和二哥他们,却是好一幅算计!"
"别这么说,唐公毕竟是你父亲.他和你家人都平平安安的,比什么都强!"李旭见萁儿笑得凄楚,揽住她的腰,低声安慰.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不通事务的楞小子,李家此举所包含的意味,又怎能看不清楚.可亲情终归是亲情,无论如何也割舍不断.况且他自己所求不过是身边人都平安快乐,不被乱世中的灾难所波及,即便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