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乱 [266]
陈演寿、长孙顺德和马元规三人各自退开数步,在李渊面前围成了一个三角.他们算是豪门子弟,虽然眼下穿着文职的衣服,却都受过很好的格斗训练.只待李渊一声命令,三人就结阵冲出去,将门外的人直接擒拿进来.
"回禀唐公,是四小姐和翠儿!"就在屋内人即将发飙的当口,门外值勤的侍卫跑上前,大声回应道.话音落后,房门被轻轻推开,两个侍卫架着一名吓得脸色苍白的丫头走了进来.
"回唐公,刚才属下看见四小姐带着翠儿过来给几位大人送吃食,所以就没有阻拦.没想到她们会惊扰到唐公,属下知罪,请唐公责罚!"当值的侍卫拱手及额,满脸歉然地请求宽恕.
唐公自己的家人不包括在严禁靠近议事厅者的范围之内,所以,他今晚的举动没有任何不当之处."你没做错什么!"李渊挥了挥手,命令侍卫退了下去.然后缓步走近吓得快哭出来的丫鬟面前,换了幅和气的口吻询问:"是翠儿吧,萁儿和你来多久了,都听到了些什么?"
"回老爷的话,奴婢,不,是四小姐见议事厅里这么晚了还亮着灯,所以,所以和奴婢到厨房端了些参汤来!"被唤做翠儿的丫头胆子非常小,强忍着眼中的泪,用颤抖的声音回答.
"奴婢,四小姐和奴婢刚到这,然后四小姐就从奴婢手指接过参汤,准备亲自进门.然后,然后奴婢就看到托盘,托盘从四小姐的手中掉到了地上,然后,然后四小姐就哭着跑远了!"翠儿的声音断断续续,却像针一般,刺得几个大男人无地自容.
两年前,他们考虑用萁儿代替婉儿嫁给李旭,是出于家族利益,没什么错.两年后的今天,他们考虑放弃这个可能给李家带来灾难的安排,给萁儿安排另一场婚事,也没有什么错.大伙都是为了李家的前途和未来着想,大伙一举一动都是为了李家.可萁儿呢,有谁把她当作过一个人,有谁真正设身处地想想她的感受!
刹那间,李渊的脸上怒气全消,只剩下了深深的疲倦.他挥挥手,低声命令道:"你下去吧,好好陪着四小姐.如果,如果她不开心,你,你想办法哄哄她!"
"是!"翠儿微微蹲了蹲身体,倒退着走出了门.她是家生的婢女,从小到大见过的天空只有李府围墙四角之间的那一块.外边的风雨多猛烈,她不清楚.只是觉得自家小姐的遭遇很委屈,很不公平.
"她是唐公的女儿啊!"翠儿一边关紧眼前的门,一边想."虽然不是窦夫人所生,可毕竟是唐公的血脉.大伙怎么能这样对她,就像她是一个…"翠儿想不出合适的词来形容,说主人家拿四小姐当个奴仆,这显然不太合适.李萁在府中的地位虽然不如婉儿小姐和世民公子一样高,但比起她们这些奴婢来,还是有着天上地下的差别.
猛然,她看到了花匠放在墙角的木锹.唐公不喜欢黑暗,所以每到晚上,府内各处都挂满了灯笼和火把.在这种时刻,白天堆在角落里无人问津的东西,反而更容易吸引大伙视线."就像一把木锹,使完了便放在角落里!"李萁的贴身丫头翠儿愤愤地想,心里涌起一片凄凉.
"我等考虑不周,让唐公受累了!"听到门外的脚步声走远,陈演寿等人轻轻做了一个揖,歉然道.他觉得自己的心态有些苍老,今天这个结果是大伙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但大伙谁都无能为力.
"没事,萁儿是个聪明的孩子,她会想明白的.毕竟,她是我李渊的女儿!"李渊长长地叹了口气,回答.天下没有不疼爱子女的父母,但在纷乱的时局面前,他无法满足女儿的心愿."萁儿,如果你怪,就怪造化无情吧."李渊苦笑着,在心里默默向女儿道歉.乱世已经到来了,连皇帝陛下都不能随心所欲,自己能做的,也只能是顾全大局了.
毕竟是经历过许多风浪的人,叹息过后,理智很快就回到了他的身上.眼下不是关注一个女孩子脸上是否天天都带着笑容的时候,眼下有很多迫在眉睫的事情需要静下心来处理,比如到河东赴任后所面临的局面,就是一个急需探讨的议题.
"顺德,你派人打探过了么?今年开春以后,河东诸郡的形势怎么样.咱们过去后,首先要应付哪些麻烦事?"将心思从家事中收回来后,李渊将目光转向长孙顺德,郑重地询问.
陈演寿善谋,目光长远.马元规思路清晰,行事果断,做决定时从不拖泥带水.长孙顺德的才能介乎陈演寿和马元规之间,但其本人家世好,交游广泛,所以一直被李渊委以搜集情报的重任.
这位在李府行走了多年的老幕僚果然没辜负李渊的信任,略做沉吟,就把河东诸郡的形势如数家珍般一一道来."近几年由于朝廷一再忍让,定襄郡的大半已经落入了突厥人之手.雁门郡以北,长城之外的地方,马贼横行.几伙大的马贼如一阵风、半天云等,无视官府政令,也不服从突厥人管辖,动辄聚众数万,四处劫掠.但是"长孙无忌停了停,语气陡转轻松,"按朝廷的职责划分,这些麻烦都归驻扎在马邑郡的王仁恭大人和他麾下的左武卫将士处理,因此头疼是王大人的事情,咱们不用为之着急!"
屋子里的氛围本来十分沉闷,被长孙无忌这样阴阳怪调地一搅合,大伙的脸上立刻又出现了些许笑容."王仁恭已经不是原来那个王仁恭喽!"马元规苦笑了一声,点评."他来守咱们的北边,估计不会太牢靠!"
"王将军也曾是个盖世英雄,只是朝廷在第一次征辽失败后的那些作为,实在让他寒了心!"陈演寿倒是很理解王仁恭将军颓废的原因,叹息着为对方辩解.
当年王仁恭接替麦铁杖,带领大隋府兵精锐左武卫,也曾创下过一番辉煌.但随着一次次征辽劳而无功,王仁恭整个人就像大隋的国运一样沉沦了下去.此刻的他再不是四年前那个手挥铁蒺藜骨朵,呼喝冲阵的百战名将.而是变成了一个贪财怕死,好色无度的糟老头.王仁恭将军想自杀,很多见过其行事的人都如是说.但朝廷偏偏对这样的将领最信任,甚至把北部边境最重要的一段防务交给了此人.
不过,王仁恭的胆小也令朝廷省去了不少麻烦事.虽然眼下突厥人的牧场已经跨过定襄郡,一直扩展到了长城边上.但在王将军的带领下,边塞守军和阿史那家族倒也相安无事.
"唐公去河东的职责是检点淘汰官员、缉拿盗贼、讨伐流寇.边境上的事情,不归唐公管辖!"长孙顺德摇摇头,继续说道.朝廷没胆量主动与突厥人开战,所以突厥人对大隋边境的蚕食行为日益加剧也顺理成章.相比起对突厥人的宽容,朝廷对各地叛匪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陛下要求唐公到了河东后,对敢造反者,杀无赦.对于勾结乱匪者,可以自行抄没其家,无需向朝廷请旨!"
"恐怕,那些能抄的已经抡不到唐公抄了."陈演寿冷笑着补充分析.抄没令是前年冬天下达的,凭着这道旨意,各地官员迅速寻得了一条发财捷径.他们对治下那些没有权势的百姓大肆搜刮,稍有不顺从者,便抓起一个通匪的罪名扣将过去.如此一来,地方士绅们要么委曲求全,要么直接拉杆子造反,除了这两条路外,几乎没了其他选择.
"但唐公到任后,可以把甄别乱匪的权力收于抚慰大使府中,一则可以防止官员们继续扰民,而来也可以借机收拢人心!"马元规想了想,建议.
"元规所言极是,若想减轻匪患,首先得防止官员们将百姓逼得太急了!"李渊点点头,轻捋着胡须应承.大多数情况下,他对自己面前这几个幕僚还是很满意的.虽然众人已经渐成派系,并且个别时候甚有结党营私之嫌.
"至于乱匪,眼下他们在河东诸郡还未成什么气候.声势比较大一些的,有龙门附近的流贼母端儿,据说拥众数万.此外,河北上谷郡的王须拔和魏刀儿偶尔也会窜入河东洗劫一番,但都不敢主动攻打郡县.南方太行与王屋二山之间…"
说到这,长孙顺德的话突然被他的谋主所打断."顺德,你先停一停,你说上谷的王须拔和魏刀儿,就是那两个自称漫天王和历山飞的贼人么?"李渊眉头紧锁,大声追问.
"回唐公的话,正是这两个蟊贼!"长孙顺德不明白李渊为何突然关心起河北的山贼来,微微楞了一下,然后小心翼翼地回答.
"顺德可知,此二贼是否曾攻入过易县?"李渊点点头,继续追问.
"他们两个人虽然都号称拥众十万,四处劫掠,却没有窦建德和张金称二人的本事,也从来没攻下过大一点的县城!"长孙顺德想了想,突然间笑意满脸,"唐公可是怕其攻到畴县伯府前么?咱们要不要派些人手过去,以免仲坚的家人遭到什么不测?"
"演寿,明天一早,你让九珑在府中挑选二十名好手去吧.跟大伙说清楚了,要他们像守卫我的府邸一样守卫仲坚的府邸.如果事态紧急,就护着李老爷和李夫人来太原,既然是同宗,咱家自然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戚被贼人骚扰!"
"仲坚他日若知此事,定然不会辜负唐公的守护之义!"陈演寿拱手,赞叹.虽然如今的李家远不如当年实力强,但在挖掘人才和拉拢人才方面,李府却比其他几家如日中天的豪门做得好许多.在外人眼里也许李渊的行为不够强势,但至少,他的家族从来不招人反感.
"顺德,你继续说,太行山和王屋山交界处,有什么麻烦的地方?"布好了一招精密的棋子,李渊像没做过任何决定般,轻松地将话题拉回到原处."那不是已经靠近东都了么?怎么还有咱们河东的事情?"
"唐公所料一点没错,麻烦的确来自黄河以南!"长孙顺德先拍了家主一记马屁,然后继续说道."麻烦主要出在河内郡,那里与河北的汲郡接壤.而眼下汲郡除了治所和黎阳仓外,其他地域几乎都成了瓦岗军的势力范围!"
"瓦岗军的势力扩张的居然如此快?咱们的人上次传信回来,不是还汇报说瓦岗军习惯于韬光养晦么?"又一次听到瓦岗军的消息,李渊的目光明显聚拢成束,里边充满了焦虑和担忧.
"那时瓦岗军主要由其大当家翟让和军师徐茂功二人做主.而现在,周边二十几家山贼皆奉瓦岗号令,瓦岗军的实力壮大了五倍,其核心人物也从翟让和徐茂功,变成了李密和房彦藻."提起瓦岗军的变化,长孙顺德的回答声中不无遗憾.对于李旭曾经提起过的徐大眼,他和陈演寿等人很欣赏其眼光和才华.当年瓦岗军在徐大眼和翟让二人之手,声势虽然没现在大,却隐隐有些能做出些事情来的模样.如今,瓦岗军的规模的确快速膨胀了起来,但其众良莠不齐,军纪和战斗力与当初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原来如此!"听完长孙顺德的汇报,李渊遗憾得连连摇头."那些贼人也笨,居然被李密这么轻松就把权柄窃了去.他们傻么?还是李密那厮着实有什么过人的长处?"
"诚如唐公之言,李密那厮除了会说大话外,没什么长处.但此人却是姓李!".长孙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