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乱 [253]
"他们几个差不多,就是我这个老骨头没什么本事,还腆着脸赖在通守的位置上不走!"张须陀笑着说道.麾下几个年青人能互敬互爱,让他这个当通守的在客人面前非常有脸面.
"通守大人过谦了!有道是荐贤者贤于贤,通守大人不但能挖掘到这么多当世英才,而且能知人善用,又岂是碌碌无为之辈?"来护儿笑着,冲张须陀举盏.
"是啊,通守大人麾下有如此多良将,何愁匪患不平!"周绍基亦笑着相劝.
"如果光一个齐郡,我倒不愁.陛下许我齐郡郡兵越境击贼,但四面八方,却没有一个郡无匪患存在!"提到匪患,张须陀轻轻摇头,脸上的表情些许有些无奈.
几位客人都来自东都,对地方匪患情况略有耳闻,却没想到其已经激烈至令张须陀这个名将发愁的地步.放下酒盏细问,张须陀掰着手指头,将王薄、霍小汉、吕明星、帅仁泰、左孝友等贼的实力大小一一道出.这些巨匪任何一人麾下都有十万余众,最近还隐隐有了互相勾结之势.导致郡兵们首尾难兼顾,出击其中任何一个,都不得不提防有人趁机攻打自己的老巢.
"更厉害的是瓦岗军,人数虽然不多,战斗力却非常强悍!"罗士信在一旁大声补充.
"瓦岗军不是只有一万余众么?"老将军冯慈明惊问.他听说过这支有义贼之名的队伍.该哨响马就活动在距离洛阳不远的东郡,经常出兵抢劫永济渠上向东都运送物资的官船,每次都是捞一票就远遁,朝廷几度派兵去剿,每次都追不上他们的脚步.
"依末将浅见,眼下各地乱匪人数虽多,却都是些乌合之众.只要朝廷肯用心去剿,早晚都可尽灭之.只有瓦岗军,军纪严明,号令整齐,今后有可能会是我辈劲敌!"李旭见众人说得热闹,亦放下酒盏加入了讨论.
"李郎将如此推崇瓦岗军,莫非已经与贼军交过手?"来护儿没想到还有连李旭都佩服不止的贼军,瞪大了眼睛追问.
"两个多月前在泰山脚下交了一次手,当时我方有骑兵一千,其中两百重甲.瓦岗军有四千步卒,轻骑百余."李旭点点头,非常郑重地回答.他希望自己的话能引起来护儿等人的注意力,并将这种情况如实汇报给朝廷.以徐茂功的本事,如果朝廷掉以轻心,派一个不会打仗的庸才去对付他,恐怕是白白给瓦岗军送铠甲器械.
"结果如何?"冯慈明老将军关切地问."你等曾经带着一千骑兵破贼十万,对上四千瓦岗军,难道会输了么?"
他不敢相信这个推断,如果事实真的如此,朝廷的确需要派重兵去对付了.东平距离洛阳不过三百余里,瓦岗军如果图谋不轨,旦夕之间便可杀到东都城下.
"结果打了个平手."李旭摇头,轻叹."我军损失骑兵近四百,杀敌,杀敌估计是同样的数!"
以四百骑兵只换回了对方四百步卒,这种结果其实已经是大败亏输了.况且这伙骑兵当中还有李旭、罗士信、秦叔宝和独孤林四个名将.那独孤林的本事到底怎样来护儿等人心里不清楚,但罗士信和秦叔宝可都是陛下曾经亲自命人画了像交与群臣传看的.
想到这,几位客人不约而同地追问道:"对方领兵者何人?李郎将知道么?"
"有几个好手,一人叫程知节,武艺不在秦督尉之下.一人叫单雄信,与我打了个平手!"不待李旭说话,罗士信抢先回答道."但二者都不是其中最厉害的.居中调度,掌控全局那个家伙叫徐茂功,指挥有方,用兵严谨,为人阴狠毒辣,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招术都敢用!"
徐茂功是这样的人么?李旭抬起头,看到罗士信义愤填膺的脸.他明白罗士信是在为自己报打不平,笑了笑,狠狠地喝了一大口酒.
提及地方上愈演愈烈的匪患,张须陀趁机提出让齐郡给陛下送贺礼的队伍与水师同返东都.比起方才李旭所求之事,这点小忙已经是举手之劳.来护儿没理由在给了对方一个天大的恩惠后反而于小事上纠缠,笑了笑,一并应之.
于是好客的主人们再度举杯,感谢贵客的仗义.客人们亦举杯回敬,感谢主人的热情.为大隋,为皇帝,为征辽,为早日搅平乱匪,恢复天下的安宁,只要想喝,大伙都能找到足够的理由.直到每个人都双眼迷离,脚步不稳.
那一晚,李旭不知道自己究竟喝了多少酒.他发现自己又开始变得很难喝醉,并且平素不大管用的口齿在醉后很是清晰,无论对方说什么话题,都能顺利的插上几句,并且能博得很多笑声."其实这样也不错!"他暗暗地告诫自己.生活就是这般模样,当你小心翼翼地隐藏起自己的锋芒,它也轻易不会向你露出尖牙.
当别人给你笑脸时,你尽量笑脸相待.哪怕前一刻彼此之间还有很多说不清的恩怨是非,但此一时,彼一时,向前看总比向后看要安全.
闲谈中,他发现自己半年来日子的确过得太安逸了,居然不知道外边发生了那么多有趣的事情.
今年三月份,就在他带兵前往北海的时候,扶风贼帅唐弼立李弘芝为天子,有众十万,自称唐王.四月初,榆林太守成纪董纯大破彭城贼,斩首近万.五月,屈突通将军破延安贼刘迦论,并击溃了刘迦论引来的胡人兵马数万.
大隋朝还在继续它的辉煌,虽然这种辉煌看上去已经有些退色.除了这些武将们津津乐道的胜利消息外,旭子还听说了李家与柴家的婚事.婚礼举行在去年冬,他来历城赴任之时."柴家和李家都是大隋名门,迎亲当日,前去观礼的宾客足足有两千余,整个长安都给轰动了."周绍基曾亲自出席好朋友柴绍的婚礼,提起当日婚礼之盛,犹自一脸羡慕.
正在给大伙敬酒的李旭跟跄了一步,醉眼惺忪."为大隋国运贺!"抬起头,他给了大伙一个开心的笑脸.
"为大隋国运贺!"众人举酒相应.很快忘记了正在谈论的话题.
酒罢送客人出门时,来护儿返身走到旭子身边,拍了拍旭子的肩膀,笑道:"小子,你总是能令人刮目相看!"
"是么?多谢前辈夸奖!"李旭笑语相回,坦诚满脸.
两天后,水师与齐郡的送礼队伍同时西返,旭子带着五千郡兵接管了大军遗弃的营地.那里封存着水师总管来护儿和长史崔君肃二人共同决定留给齐郡代为处理的一批缴获自高句丽的辎重以及一批损坏了的甲杖.旭子命人粗略清点了一下,大约有三千套完整的府兵专用厚甲,五千多套高句丽人用的皮甲,五千多面盾牌,还有两千多根步兵用长槊.
郡兵的战斗力当即提高了一个台阶.九月,霍小汉犯狼邪,李旭,罗士信领兵五千越境击之,大破其军,俘虏一万五千余.
十月,秦叔宝破吕明星,俘敌近万.
十一月,正当大伙为郡兵的实力高兴的时候,东都方面传来了一个坏消息.冯慈明老将军主动请缨去东郡平叛,兵败,身死.麾下两万精兵全军覆没.
第四卷 扬州慢 第五章 诺言 (五 上)
从朝廷的邸报上来推算,回到洛阳后大约只休息了一个月,冯慈明老将军就主动请缨去扫除活跃在东平郡的叛逆.关于朝廷为什么派他一个水师将领到山区作战的原因,旭子和张须陀等人以手头的线索分析不出来.但独孤林打探到的官场中谣传是老将军与留守东都的樊子盖等人起了口角,所以主动离开中枢,领军到外边避祸.
"***,怎么会这样?"听独孤林转述完通过家族渠道打听来的小道消息,罗士信不服气地质问.当日冯老将军给他留下的印象非常好,从表面看上去,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属于那种与世无争,颇有谦谦君子之称的忠厚长者.谁料到这样一个老实人居然会和民部尚书樊子盖起了冲突.那樊子盖可是有名的跋扈,当年连同守洛阳的武将裴宏策都敢不问皇帝旨意就给杀了,冯慈明得罪了他,可不是只好能躲多远躲多远!
"恐怕是因为咱们当日那几句话!"张须陀摇头,轻叹.对于官场上的道道,他远比罗士信等人清楚.来护儿和冯慈明在齐郡时,众人曾向他们二人详细介绍过瓦岗军的战斗力.估计冯慈明回到东都后,把这件事情向留守东都的大臣们做了汇报.而身负保卫东都重担的樊子盖肯定不相信在自己眼皮底下活跃着如此强大的一股山贼.况且如果瓦岗军若真的如冯慈明所形容的那样强悍,樊子盖身上的责任不小.
所以,这番冲突的必然结果就是樊子盖拒绝相信来、冯二人的话.而冯慈明为了证实自己所言非虚,就不得不亲领大军去剿匪,通过斩获的人头数来堵樊子盖的嘴.
这个推论让张须陀心情非常沉重,这倒不完全是痛心冯慈明的死.武将难免阵前亡,冯慈明老将军以沙场为最后归宿,死得其所.但时局乱到了如此地步,朝廷中的权臣们还为了自家利益而刻意掩盖真相,实在弄不懂他们到底在图什么!
无论樊子盖图的是什么,冯慈明用自己的死证明了瓦岗军的实力和东都附近的乱像.
"姓樊的呢,重木,你可打听到,姓樊的对冯老将军的死怎么解释?"李旭冷着脸,追问.他的心情比张须陀还沉重,如果不是他自作聪明想借来护儿和冯慈明二人的口向朝廷传递消息,冯老将军也不会战死.
"陛下已经回到西京,下旨给樊子盖,询问冯老将军战死的原因.留守东都的樊尚书说老将军轻敌好战,误中敌人圈套…."独孤林叹了口气,回答.
"放屁!"秦叔宝涵养虽然好,也忍不住拍了桌子.他刚才一直在地图上分析邸报,单纯从用兵角度看,冯慈明老将军非但没有轻敌冒进,甚至可以用谨小慎微一词来形容他的行为.从一开始他就十分重视自己的对手.瓦岗军几次设下圈套,都被冯慈明慧眼看破.双方连战三场,府兵缕缕获胜.随后,瓦岗军退回了山寨.为了避免在自己不熟悉的地形上与叛匪作战,冯慈明采取了一种十分稳妥的战术.他以两万府兵为核心,五万郡兵为手臂,依托灵昌、胙城、匡城、韦城、白马五个紧紧围在瓦岗山周围的城市构筑防线,试图通过长期围困的办法,将瓦岗军活活饿死在群山之中.
"冯老将军把对手看得很重,但姓徐的太阴险了,他的圈套根本就设在老将军预想不到的地方."秦叔宝见用手敲打着邸报,愤愤不平地说道.
冯慈明用兵很稳重,但他的对手太狡猾了.在十一月初的一个雪夜,瓦岗军突然身穿白衣潜过了灵昌和白马两支守军之间的空袭,横跨结了冰的黄河,直接突入汲郡,进而威逼黎阳仓.接到汲郡的告急信,冯慈明不得不放弃围困计划,率领麾下府兵过河追击.结果,他率领的两万府兵刚刚到达童山附近,就被十几万叛贼所包围.
外黄贼王当仁,韦城贼周文举,雍丘贼李公逸、汤阴贼韩相楚等流窜在汲、魏、武阳、长平一带的大小二十余家蟊贼突然同时出现在官军四周.冯慈明老将军率众在没有援兵,亦无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