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乱 [161]
他撇了撇嘴,不想再继续这个没意义的话题.众将士却骚动起来,纷纷表示抗议.与卫文升合作,还不如与叛军硬拼.卫大将军最擅长保存实力,跟他合作的人,往往死到临头都不知道被谁出卖的.
"王屋山有一千多仞高,咱们牵着马,怎么往过爬!"别将慕容罗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否定赵子铭的假设.以王屋山的高度,步兵翻越此山都很艰难,而雄武营现在却全是骑兵.
"扯淡,咱有本事翻越王屋山,也不翻!"张秀跳起来,大声说道.去年辽河西岸的教训在眼前明摆着,李旭和宇文士及可以好了伤疤忘了疼,护粮军弟兄们的冤魂可不愿意.
果然,他的话音刚落,校尉李孟尝就站出来表示支持.他是辽水西岸那场三千壮士被歼灭战的幸存者之一,恨透了卫文升.虽然此刻双方都为大隋效力,李孟尝却巴不得卫文升被杨玄感给干掉.在他看来,这种时候雄武营不从背后给姓卫的下黑手,已经是宽宏大量了.爬山涉水赶过去和对方并肩作战,简直就是在犯贱找死!
"好了,好了,眼下要紧的不是抱怨,而是到底该怎么办!"李旭见众人提不出更好的建议,只好再次出言打断了大伙的议论.
众人的目光都看向了他,郎将大人今晚的表现有些焦躁,按以前的印象,他的性子要比今天平和得多.也许是被军务给逼的,将士们理解地想,陆续站直了身体.
"我的意思是,咱们还是要偷袭黎阳!"李旭看了看宇文士及,又看了看众人,果断地说道.他没有太多的时间来探讨对敌策略.刚颁发了赏赐的皇帝陛下在等着他的回报.朝中大佬们的眼睛在盯着他这个突然崛起郎将.而叛军当中,可能就有他的授业恩师在运筹部署.
"咱们全营都是骑兵的情况,杨玄感肯定不知道!"李旭顿了顿,慢慢说出自己坚持攻打黎阳的理由,"黎阳附近的官道四通八达,即便咱们偷袭不成,也能快速远遁."
"你干脆就直接说,咱打不过就跑!"宇文士及轻声笑了起来,话语中不再带有嘲讽的意味.也就是李旭这种出身寒微的家伙,才这么不在乎为将者之名.一击不中,转身就逃,这是草原马贼的惯用战术,而不是堂堂大隋官军应有的作为.但眼下,这个招术却非常实用.
"第一,叛军追不上咱们.第二,杨玄感从洛阳分兵来保护黎阳,就等于咱们牵制了敌军,缓解了其对洛阳的攻势!"李旭点点头,承认自己的心思再次被宇文士及猜透.这没有什么好丢人的,宇文士及天资本来就聪明过人,阅历比自己深了更是不止一点半点.
他微笑着走回主帅座位,举起令箭,一一派发出去.然后在鼓励或钦佩的目光中宣布,新的征程明天早晨开始,今晚,大伙还可以痛快地睡一个好觉.
第二天,雄武营突然加速.
大隋的官道旁边每隔百里左右都设有一个驿站.雄武营将士沿着官道狂奔,遇到一个驿站则停下来休息一次.每当大伙休息的时刻,宇文士及就带着亲兵以武牙郎将的身份,将驿站里的良马搜刮一空.而那些跑得精疲力竭,看情况跟不上大队速度的战马,则被宇文士及作为抵押,强行塞给了驿卒.
"这可是大隋军马,好好喂,等我们的后卫慕容别将跟上来时交给他!放心,本将军不会贪污你的驿马!"宇文士及笑着向驿卒交代"对了,此事你可以如实上报,我姓宇文,表字仁人".不用亮出他驸马督尉的身份,光宇文这个姓氏就让驿卒不敢违抗他的命令.大批的驿马和马料被征调入了雄武营中,最大可能地保证了将士们的行军速度.
当天夜里大伙只睡了不到三个时辰,第三天天不亮就又继续开始狂奔.很多战马在上午就脱了力,李旭命令跟不上大队的士兵更换坐骑,精疲力竭的战马则被他丢在了路边,留给担任后卫的慕容罗来收容.
下午,有些体弱的士卒也受不住了,脸色苍白,身体在马鞍上直打晃.宇文士及准许体弱者脱离了本队,集中在路边驿站中等待后卫收容.其余将士速度不减,继续沿官道向西南方疾驰.
"咱们在跟杨玄感比速度,看他打下洛阳的速度快,还是咱们杀到黎阳城下的速度快!"长史赵子铭和校尉张秀这样给弟兄们做动员."皇上刚刚赏赐过咱们,咱们不能知恩不报.咱第一个赶过去砸了杨玄感的饭锅,这么大的功劳朝廷肯定看得见!"
"砸了他的饭锅!"士兵们哄笑着回应,泥浆和汗水流了满脸.没有人会料到他们有这样快的速度,两天以来,其他各路援军已经被雄武营拉开了二百多里.杨玄感的注意力应该全在主力那边,对这支刚刚转为府兵的小部队,他未必放在心上.
即便叛军注意到这支飞速赶来的骑兵,他们的主将也难及时收到消息.李孟尝带领斥候搜索了大军前方五里之内的范围,如果在官道上发现骑马向南飞奔的家伙,无论他是商人还是驿卒,统统拿下候审.
雄武营不准许任何人沿着官道超过他们的队伍.脚下官道是前往黎阳方向的最佳路线,倘若沿途有人心向杨玄感,试图给叛军示警,也只能跟在大军身后慢慢赶.假如送信人越岭抄小路,他到达洛阳附近的时间肯定在官军到达黎阳之后.
第三天夜里,雄武营在栾城附近收到了前方向北传递的紧急军情.荥阳守将是韩擒虎的旧部,不忍和故人之子动手,带领全城投降.韩世萼兵不血刃拿下了荥阳,转头向北,与顾觉合力去攻打虎牢关.
"五十里而争利,必蹶上将军!"李安远有些为自己的弟兄担忧.如果韩世萼再轻易地拿下虎牢关,雄武营就失去了赶往黎阳的必要.两天来,掉队的士兵已经接近七百.照这个速度减员下去,最后能赶到黎阳附近的兵马不会超过五千.
五千疲惫之师,无论面对黎阳守军和韩世萼所带的叛军,都不堪一战.
"我们必须赶过去,韩世萼未必能及时回师黎阳.即便他及时回师,叛军的情况和咱们一样累."关键时刻,旭子突然表现得极其倔犟.
他不想半途而废,无论对手是韩世萼也罢,元务本也好.是骡子是马,跑起来才知道
"并且,叛军没有铠甲!"旭子尽力克制住内心深处的疲惫和软弱,大声说道.这一刻,他发现自己十分渴望与韩世萼交手.
注1:上一节关于马援发明原始沙盘的文字见于《后汉书马援传》
注2:关于隋军的回撤速度,史书记载,隋军在六月二十八撤离辽东,而八月初,宇文述已经击溃了杨玄感主力.所以本书假设骑兵沿官道每日可以跑一百五十里以上.
第三卷 大风歌 第三章 浮沉 (六 下)
李旭知道众将校畏惧什么.韩世萼背后的家族虽然不如其他降敌将领背后的那样强大,但韩世萼本人,却是个早已名声在外的青年才俊.据说此人在兵法方面的领悟能力和武技方面的造诣,在十多年前就得到过楚国公杨素的称赞.这些年来由于天下太平,他虽然没得到什么单独领兵的机会,但才名却越传越广.有人甚至信誓旦旦地肯定,二十年后,待大隋老一辈将领陆续作古,韩世萼将继承宇文述成为军中第一人.其余少年才俊,如来护儿的五子来弘、虎贲将军罗艺等等,皆不足道.
旭子不相信韩世萼的用兵能力真的如传说中那么强.并且,对方的名气越大,越令他心里升起跃跃欲试的念头.从军之后,他已经接触过一些有名望的贵胄子弟,如李建成、宇文士及等.经验告诉他,这些人除了对官场风云的洞察力敏锐一些外,其他方面,和自己差不多.他们也有擅长和不擅长的方面,也有胆怯和失去冷静的时候.面对危机时也会惊慌失措,冷汗直流,无论外在表现和内心感受,普通的什么样,他们也什么样.
"如果我在野战中击败韩世萼!"李旭忍不住幻想,目光就像少年时在书院,总是希望取得比同门师兄更好的成绩般热烈.他不畏惧韩世萼的名头,至于对方的家世,如果不是雄武营主动攻击他,而是他带着叛军追杀过来,韩氏家族再不讲理,也不能要求雄武营挨打不还手吧?
抱着这种心态,他带领着雄武营疯狂赶路.沿途每天都有人和战马支持不住掉队,但剩下的士卒却越来越精干.开始长途奔袭的第六天傍晚,雄武营终于在一个名叫安阳的小县城内停下了脚步.此地距离黎阳只有一百多里路,距离汲县渡口也不到二百里.大军的行踪,已经无法继续隐藏,所以李旭和宇文士及干脆让士兵们进入县城,好好地养精蓄锐.
新一天到来后,雄武营分成两部分.主力兵马偃旗息鼓,沿安阳至黎阳的官道悄然行军.另有三百多名身体状态已经无法参加战斗的士兵由别将李安远带领,打着雄武营的旗号继续向汲县渡口赶路,摆出一幅即将攻取汲县,切断黄河南北两岸叛军联系的姿态.
当大军经过汤阴县时,宇文士及和李旭发现自己的疑兵之计实属多此一举.敌军不会上当的原因不是由于其主将多聪明,而是自安阳致永济渠之间的宽阔地域,除了几个孤零零的堡寨和四门都用石块塞起来的汤阴城外,基本上已经没有了人烟.没有人烟的地方,自然也不会有叛军的斥候和细作在附近隐藏.大军行动被泄漏的可能更是无从谈起.
实际上,即便杨玄感真的在那些已经没有人居住的村庄里埋伏下细作,那些人也分辩不出雄武营是官军,还是响应杨玄感号召从附近赶往洛阳助战的土匪.自从杨玄感在黎阳举起了"义旗"后,河南诸郡隐藏在深山野岭的土匪马贼全都下了山.这些人打着"为天下解倒悬之急"的旗号,四下劫掠,逼良为盗.不到一个月,各自的队伍就都膨胀了数十倍.其中规模最大者如韩相国部,人数已经达到十多万.即便那些规模稍小些的,人马数量也在一万之上.
经历连续数日的长途行军,此刻李旭和宇文士及二人麾下的士卒还有五千出头.比起横行乡里的土匪流寇的规模来,他们简直就是一股微不足道的小马贼.外表上,这伙人除了战马的数量多一些外,也的确看不出与流寇有什么区别.特别是身上那身脏兮兮的铠甲,还没有叛军身上的帆布甲光鲜.附近规模大一点的绺子发了财都知道弄些锦缎来,给头目们做件干净整齐的绵甲、战袍,而这些叫化子般邋遢的骑兵,却自称是大隋官军,问天下谁人敢信.
李家集、蒋家寨、周家庄,先后有三四个结寨自守的村落看到雄武营后就点起了报警的狼烟.他们把官军当成了土匪,用长弓大弩远远地问候.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汤阴县,见到雄武营靠近城墙,该县县令先是命人向城外射了一通乱箭.然后亲自登上城楼,请教前来打劫的好汉们需要多少孝敬才肯离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