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乱 [140]
第三卷 大风歌 第二章 虎雏 (二 中)
中央大帐内的官员很多,见到李旭进门,众人齐齐地侧过了头.审视、猜疑、甚至带着轻蔑的目光令人很不自在,众目睽睽之下,李旭不由地感到自己的口有些干,心脏也不争气地狂跳个不停.好在来时途中,那几个皇宫侍卫看在孔方兄的面子上已经仔细叮嘱过了他所有晋见皇帝时的礼节,旭子才硬着头皮将武将之礼行完,然后长身肃立,等着皇帝陛下的问话.
"朕听说去年大军战败之时,你曾领着三百将士在辽东杀了个来回,可有此事?"皇帝陛下的声音从正前方传来,听上去很是焦躁.
李旭不知道皇上此时怎么又想起了自己去年的功绩,犹豫了一下,决定据实回答:"启奏陛下,去年前往辽东救人的行动,是受唐公李渊大人指派,由鹰扬郎将刘弘基大人带领.末将当时只是刘将军麾下的一名校尉,其实没立下什么功劳!"
"没立下什么功劳,就是说朕不该赏你了?"皇帝陛下似乎正在火头上,说话的语气很是挑剔.
"末将不敢!"李旭吓得又行了个军礼,大声回答.
"哦,能在万马军中杀进杀出的壮士,也有不敢为之事么?"前方传来的声音稍显平和了些,带着些笑意追问.
"末将对着敌军,怕也没用,所以就不怕了.但,但此刻,此刻是…"李旭听到自己的声音开始结巴,也听见了百官们在窃窃私语.他知道自己又出丑了,想狠狠掐自己一把,耐着大隋皇帝陛下还在身前,只能努力振作精神,把心头的紧张硬压了下去.
"是朕的天威让你害怕么?你抬起头来,仔细看看朕有何可怕!"见到李旭额头上已经有汗水开始滚落,御案上那个声音愈发柔和,带着几分玩笑的口吻命令道.
"末将,末将尊旨!"李旭把心一横,用力抬起头向前望去."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他心里默默念叨着,目光和御案后那个中年人的目光在空中相遇,然后又低了低,落在了对方的脸上.
皇帝陛下脸色有些苍白,身子骨明显地瘦了.即使此刻身穿着华丽的锦甲,也掩饰不住他肩膀的单弱.位于他肩膀下的手臂有些软,拳头无力地攥着,几根青黑色的血管,逐一从苍白的皮肤下跳将出来. (注1)"皇帝陛下老了!"李旭差一点就把这句带着怜悯意味的问候说出口.这不是去年手指辽东、意气风发的那个大隋皇帝陛下.去年那场出乎意料的战败对皇帝陛下打击很重,甚至一下子从他身体上抽走了大半自信.
"朕看上去令你害怕么?李将军?"杨广上上下下打量了一遍大隋朝平民出身的将领中最年青的郎将,微笑着追问.
"臣不是怕,臣为陛下天威所惊!"李旭望着杨广,低声回答.当将一颗心横下来后,他的头脑反而变得清醒了许多.典故中的马屁词也很自然的从口中滚了出来.
即使无所畏惧,此刻也必须说三分畏惧.史书上曾记载过钟氏兄弟见主君,一个"汗出如浆",一个"汗不敢出"的巧妙回答.虽然眼前的皇帝不是晋朝的皇帝,但古往今来,皇帝的喜好应该差不太多.
"嗯,你很好!"杨广在鼻子里"嗯"了一声,对李旭的回答还算满意.自从登上皇位以来,他破格接见过很多低级官员、武将还有百官的子侄.那些人或者一进门就低头哈腰,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或者故意装出一幅大咧咧无所畏惧的模样,举止失礼.像李旭这般嘴巴上诚惶诚恐,但身体站得笔直的年青人,在位这么多年来,杨广还是第一次遇到.
心中的好奇让杨广的话在不知道不觉中就开始变多,探讨完了自己面相是否凶恶之后,这位圣人皇帝笑着补充:"你不必谦虚,每个人的功劳失,朕都记得.每个人犯的过失,朕也都知道.朕听人说在生死关头,你一次次返身救自己的袍泽,可有此事?"
"启奏陛下,末将当时只是不忍心看着同伴战死!"李旭的回答干脆利落.他忽然发现皇帝陛下并不像传说中那样息怒无常,至少到目前为止,站在自己面前的皇帝陛下和一个普通中年官员没什么太大差别.
"如果去年朕麾下的将军个个像你,朕的三十万精锐就不会尽没于辽东了!"杨广苦笑着摇头,不知道为将军抛下部属独自逃生的行为不满,还是心疼被人割下头颅累塔的三十万老府兵的性命.
听了这话,李旭脑门上刚落下去的汗登时又冒了出来."末将,末将当时只是蛮性发做,蛮性发做!不知道进退,不识大体!"他即便再自视清高,也不敢踩到所有其他将军头上,只好前言不搭后语地解释.
"朕倒是希望我大隋将士多一点这样的蛮性!"杨广一摔袖子,低吼.
"陛下,臣等知罪!"大帐中其他文武同时躬身向皇帝请罪.有人羞愧地把头低了下去,有人却用怨毒地目光扫视了李旭几眼.
"哪来的野小子!居然还有人夸他识大体!"御史大夫裴蕴心里暗骂.今天帐内这名郎将据说是自己的本家黄门侍郎裴矩亲自举荐给皇上的,裴矩一向有识人之名,这次恐怕是着实看走了眼.
正当百官心中腹诽的时候,御案后又传来了皇帝陛下的命令:"算了,朕都说这事儿不追究了,你们还告什么罪.李将军,兵部新颁发的辽东地图据说是你所绘,此事当真?"
"是,臣,臣的确根据附近猎人的描述胡乱画过一幅辽东地图,去年大军东征时尚未完工,所以不敢拿出来献丑.后来此图被薛世雄大将征用,后来去了哪里,臣亦不知!"李旭想了想,小心翼翼地回答.有了刚才的教训,这回他无论如何不敢把绘制地图功劳据为己有.虽然今年军中颁发的地图的确就是去年他画的那一幅,但他可不想皇帝陛下再来一句,"如果我大隋武将都像你…"云云.嘉勉的话,皇帝陛下说了估计很快也救忘了,但万一其他朝庭大佬中的任何一个较了真儿,自己就得吃不了兜着走.
注1:绵甲:隋唐时期军服,轻盈华丽,防护效果很差,只做武将礼服用.
第三卷 大风歌 第二章 虎雏 (二 下)
旭子出身寒微,在从军之前见过的最大官员不过是衙门里的帮闲.即便到了此时,在他眼中那些豪门世家都是像天上诸神般不可逾越的存在.但杨广看向诸臣的角度却是俯视,在他眼中,公侯勋贵也罢,草民小吏也好,都是他的子民,纵使有所不同,其中差别却也不甚大.所以,此刻君臣两人不可能心有灵犀,相反,一个越怕听见什么,另一个却偏偏越想说什么.
"你倒是有心,咳,可叹满朝公卿…"杨广当着无数文武的面儿连连摇头.
"陛下,若无工部、兵部诸位大人齐心协力,单凭微臣一人,恐怕绘不出这么详细的辽东地图!"李旭窘得脖子都变成了紫色,不待诸位大人开口请罪,率先说道.
"哦!"杨广的眉毛高高地挑了起来.看看李旭红得欲滴出血的脸,再看看左右身侧一个个面无表情的文武大臣,片刻后,他终于理解了少年人的难处,"谁的功劳就是谁的,文武百官的功劳虽然比你大得多,却都在别处,不在这幅地图上面!"
叹了口气,他又补充,"上次是朕对辽东局势估计不够,所以大伙才准备不足.朕之过,又何必委罪于人.你能在大败之时扬我大隋国威,朕甚欣慰.今年又献上了这份地图,朕…"杨广看看李旭,心中对眼前少年充满了好感.他想再给赐少年人一个官职,转念一想对方升任郎将至今还不到两个月,如果再度破格提拔,诸臣之中肯定有人会谏止.笑了笑,说道:"朕再赐你百炼宝刀一口,助你在疆场上大战神威,再为朕杀敌立功吧!"
"谢陛下隆恩!"李旭后退半步,躬身,拱手及眉,然后肃立.御赐宝刀未必有他的黑刀用着顺手,也未必真有百炼之精,但无论换做谁也不会真的拿御赐宝刀去砍敌人脑袋.这东西在大隋军中代表的是一种尊崇,代表着军功被皇帝认可并记在了心里.持有此刀的人,日后提升的机会远远高于其他同僚.
如果说李旭刚入军帐时,众人看向他的目光多数是轻蔑的话.此时,这些轻蔑的目光里边就增加了很多不同意味.有人开始盘算帐中这个少年人是否能被自己家族所用,有人亦开始考虑自己的地位是否即将面临威胁.朝中的职位就那么多,世间的豪门望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几个,新的军中权贵崛起,往往意味着挤占掉别人的利益.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式,非人力所能改变.
没有利益冲突的时候,所有人都可以做朋友.当有了利益冲突呢?是否要出手将那些可能长大的势力掐死在萌芽状态?
在众人复杂的目光中,内廷侍卫捧来百炼刀.大隋皇帝陛下亲手取了,挂在了李旭腰间."努力做,朕看好你!"在李旭再度躬身拜谢的瞬间,杨广一把搬住了他的肩头,家中长者般慈祥地叮嘱道.
"臣,末将赴汤蹈火,万死不辞!"李旭听见自己说话的声调全变了.他无法压抑住来自内心深处的激动.从前读过的史书告诉他,做武将的最怕就是没君王赏识,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豪杰在等待中埋没一生.而老天对自己却如此眷顾,在自己刚刚十七岁的时候,便遇到了一个慧眼识人的伟大帝王.
"朕期待你的回报!"杨广笑了笑,低声叮嘱.目光离开旭子身体的瞬间,他的脸上突然滚过了一层浮云,很快就淡去了,没留下任何痕迹."你的甲,好像很精良么?"皇帝陛下微笑着问.
"是唐公赠给末将的贺礼!"李旭的心还在热血里边浸泡着,毫无戒备地回答.
"好甲,如果朕所猜没错,这是用西域镔铁打造的甲叶,里边衬了犀牛皮吧?"杨广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浓,浓得像积了雨的云彩.
"末将不知道,末将从来没,没买过铠甲!"李旭低下头看了看自己身上黑漆漆泛着蓝光的甲叶,有些尴尬地回答.这副铠甲是唐公李渊在酒宴后所赐,因为颜色和黑风很相配,所以李旭作战时总喜欢穿在身上.今天宫廷侍卫突然来宣召,时间仓卒,他根本来不及去换袍服,所以只好穿着铠甲来见驾.
听了李旭的话,杨广微微一愣,脸上的笑容立刻又化作了好奇."没买过铠甲,难道你从军前,没自备戎装么?"
按大隋惯例,良家子弟从军要自备战马和兵器.但很多富家自己往往会高价购一幅好甲在身边,那东西军中虽然统一配发,但质量未必有自己买的结实,穿起来也未必有自己买的合身.而李旭居然从来没买过铠甲,当年其家的穷困程度的确超出了皇帝陛下的想象.
"没,没备.末将,末将当初所有的钱都买马了!"李旭非常尴尬地说道.他不能直说自己穷,否则等于指责皇帝陛下不爱惜百姓,让即将上战场的壮士连铠甲都买不起.他更不能坦承自己当年为了逃避兵役跑到了塞外,否则欺君罪名落下来,自己长了多少脑袋都不够砍.所以,他只好用买马一词来搪塞,没撒过谎的脸红得比作贼被抓住了手腕还鲜艳.
"朕倒忘了你去塞外贩马的事情!"杨广恍然大悟般说道.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