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乱 [110]
借他一千个胆子,秦子婴也不敢把这个问题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来.事实上,众人也没时间在听他的评论.辽河东岸战场的形势瞬息万变,才几句话功夫,又有新的一支队伍加入了战团.
"伏兵!"李婉儿惊诧地叫了起来.吓得众人呼吸皆随之一滞.但大伙很快就不分尊卑地同时给了她一个白眼,以报复小姑娘的一惊一乍.
的确是伏兵,但不是高句丽人的那赤红的战旗和士黄色的衣甲醒目地告诉交战双方,有一支大隋生力军从下游迂回抱抄过来了.刹那间,战场形势急转.三支正面过河的大隋兵马同时开始了新一轮冲杀,迂回到侧翼的大隋将士则端平长矛,
是右御卫的兵马,从旗号上李旭认出了对方的身份.猛然间,他意识到自己一方的全部战术安排.四日前那个晚上,高丽使者前来"卖"尸体.自己和刘弘基虽然没有资格进皇帝陛下的御帐议事,却听说了皇帝准许高句丽人停战一天,并命人重造浮桥的旨意.
原来,所谓停战,所谓造桥,都是他麻痹高句丽人的幌子.真正的杀招在百里之外,大隋官兵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即便今日强渡辽河不能成功,偷偷过河的大军也能够给高句丽人一个出其不意的"惊喜".
双重打击之下,高句丽人迅速溃败.
完败,突然出现大军彻底摧毁了他们的斗志.不待主帅下达撤退的命令,所有将领、士兵以及重金招募来的勇士撒腿就逃,哪怕是对手就近在咫尺,他们宁愿被人从背后砍死,也不愿回头一战.
"擂鼓,给肤擂鼓!"杨广在帅台上大声喊道.隆隆的鼓声快速响了起来,闻听鼓声,过了河的隋军加快脚步,狼群般追在高句丽人身后将对手撕下一块又一块血淋淋的皮肉.
王仁恭杀疯了,他没想到援军能在关键时刻赶到.如此一来,他今天的勇敢表现就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本来,他计划给敌人一定杀伤后,即收拢队伍,等待身后大军上前支援.现在,他能想到的就是如何扩大战果.
以一千勇士冲阵,直接导致敌军崩溃,大隋征辽史上定然会记载下他今天的辉煌.想到这,王仁恭高高地举起了己经断裂的长矛,"左武卫!"
"左武卫一一刘武周等剩下的不足五百左武卫将士忘情地高呼,他们终于能一雪前耻,替麦铁杖老将军报了当日之仇.
"只斩首级,不抓俘虏!"王仁恭咬了咬牙,大声命令道.
"只斩首级,不抓俘虏!"刘武周本能地把主将的话传了下去.话喊过后,他突然意识到自家将军的命令好像与皇帝陛下的宽容之心不符,但看看周围一双双杀红了的眼睛,猛然,他醒悟到了这条命令的用意.
左武卫的士兵们忠实地执行了主将的命令,四日前,过河的袍泽无一生还.今天,形势颠倒,他们以同样的手段报复给高句丽人.至于皇帝陛下的怪罪,大伙不用担心,一切有咱家大将军顶着.咱家王仁恭大将军.
左翊卫、左武卫、右御卫三路大军齐头并进,一直追杀出四十余里才停住了脚步.辽东城己经在望,担心城中的敌军反扑,字文述老将军谨慎地命令士兵停止追击.他在军中的资格远远高于其他两卫主将,因此,左翊卫的兵马一停,其他两卫也随即收拢了脚步.
大军高奏凯歌而还,在辽河东岸择地扎营,一边清理战场,一边派人接应其余的百万大军过河.
是役,共斩首一万两千余级.当一万两千多个人头被士兵们当作战利品献给大隋皇帝陛
下后,望着如山的脑袋,随军观战的各国使节吓得面如土色.
靺鞨渠帅度他当即表示,下次出战,他所部兵马要做大军先锋.西突厥可汗处罗也热情地宣布,待大军班师,他将亲献牛羊美酒,为远征壮士洗尘.而百济使节干脆伏地痛哭,恳请天国圣可汗尽早将高句丽盗匪犁庭扫穴,以除百济每年被其侵扰之苦.
"联为解民倒悬而来,并非嗜杀之主.今日之战,乃不得以而为之.小示惩戒,盼其自误!"大隋皇帝陛下,圣人天可汗杨广对着数十国使节轻轻地摆了摆手,制止了他们的赞颂
与献媚,"今者吊民伐罪,非为功名,大军立足于抚,而非立足于杀."
回过头赤,志得意满的他对诸将咐道:
"今后凡军事进止,皆须奏闻待报,毋得专擅!高丽若降,即或宜抚爱纳,不得纵兵!"
"是!"二十四路大军主将,数十四国使者同时躬身.
"哼,谁骗朕一次,朕就骗他两次!"看看远处的辽东城,圣人可汗得意地想.
第二卷 功名误 第四章 国殇 (六 上)
辽东城外表为青黑色的,与周围白山黑水的环境交相映衬,显得格外壮观.大隋朝为征辽筹备了两年,高句丽人亦为了防御将辽东城的城墙厚度加固了两圈.如今,这座城池的外墙垒了一层石条,内墙则以三合土与米浆浇铸,即便最强劲的弩车射上去,也仅仅能在墙皮外砸出一流火星,根本不能破坏城墙分毫.
为了对付隋军爬城,辽东城外修了很多马脸.每个凸出的马脸卜,都有砖石搭建的望搂.守军在望楼内凭借弓箭和石块可以封住任何防御死角,而攻击方若想击垮防守方的意志,则不得不付出比寻常战斗高三倍的代价.
辽水一战失败后,乙支文慧将全部兵马收缩进了辽东城内,任隋军在城外如何挑战,高句丽人概不出头.大隋兵马是为了解民倒悬而来,因此,皇帝陛下严谨将士们骚扰附近百姓.大隋将士是仁义之师,所以,掘开大梁水倒灌辽东和驱赶百姓为先锋这种不仁战术也被皇帝陛下所喝止.
"肤要让蛮夷小国体会到天朝的仁慈!"皇帝陛下对着文武百官如是说道.仁者方可无敌于天下,高句丽人破坏浮桥,贩卖麦老将军的尸体,在辽河一战中他们己经付出了足够的代价.接下来的战斗中,大隋要恩威并施,且以施恩让辽东百姓感怀归心.
"嗤!不知道哪天咱们战败了,高句丽人肯不肯对咱们讲仁慈!"望着久攻不下的辽东城,刘弘基偷偷摸摸地跟几个朋友嘀咕.
"咱们百万大军呢,怎么可能战败?"齐破凝瞪大了双眼,大声抗议刘弘基这种不负责任的猜测.虽然自己没胆子上战场,但毕竟是大隋朝子民.诅咒自家军队打败仗这种话,他是无论如何不愿意听见的.
护粮军中的大部分人都对和齐破凝持一样心思,包括对攻辽东战争一直不看好的李旭和李世民,也经常期盼自己先前的判断力是错误的.以当日府兵在辽根深叶茂岸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来看,拿下高句丽的确是朝夕之间的事情,前担是皇帝陛下肯认大伙放手施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总被仁义之名而擎肘.
"老天会保佑大隋的,不是己经在望海顿降下吉兆了么!"王元通对军略不太在行,但很在乎易经、八卦以及民谣、天兆这些东西.按照他的推论,五行八卦和上天的启示都预兆着伐辽的胜利,只是高句丽人愚昧,不懂顺应天时而己.(注1)
刘弘基对王元通的话嗤之以鼻,"老天要是想让大隋获胜,干嘛不弄场地震出来,震塌了辽东城墙.要不,让守将乙之文慧懂点武人之耻也可以!"
众人无奈苦笑,均知道两种假设绝无实现的可能.老天最近给了大隋很多好兆头,先是有人在望海顿看到了一条长约二十丈的巨鲸搁浅,杀死它后,将鲸骨献到了皇帝陛下行经此地修建的祭坛前.接着,海边又出现了两只五彩斑斓的巨鸟,双翼展开宽约一丈,日夜欢鸣,声音响彻十里之外.
高句丽国土三面临海,巨鲸搁浅而死自然意味着高句丽即将灭亡.而那两只巨鸟,应该是传说中的凤和凰,只有圣人临世时才会出现.为了这个吉祥的征兆,皇帝陛下己经带着大部分文官赶赴了望海顿,并吟诗以记之.
问题是,高句丽守将不肯安天命.他们凭借坚城和脸皮负隅顽抗.每当大隋将士在攻城战中获得主动,高句丽守将即挑出白旗,宣布准备投降,请求隋军给予一定时间约束城中乱民.当隋军撤离城墙后,守将立刻着人修补缺口,补充石块、弩箭,待约定投降时间来临时,他们则再次挑出战旗.
一个半月之内,高句丽人己经夕复拎降了三次.每次都是卑躬屈膝,装做一幅痛不欲生的悔改状.每次得逞后,立刻翻脸,站在敌楼上大骂隋军将士愚蠢.而负责抚慰辽东百姓的尚书右垂刘士龙偏偏握有最终决策之权,他不点头,诸路将领即便心里再窝火,也不能杀进城去.
"第四次了,如果还有人相信高句丽人,他一定脑袋被驴踢了!"数日后,李世民低声抱怨.
"这事情得由皇上来定夺.陛下去望海顿观凤凰起舞前,曾经下令,无论什么情况,高句丽人只要请降,就不得擅自攻击."李建成处理过几年政务,知道尚书右垂刘士龙之所以一再上当,也有不能说的苦衷,低声替他辩解道.
"那大伙为什么不就直接请示皇上!"李世民气哼哼地说道.他不相信百官笨,皇上也跟着犯同样的错误.辽水一战,皇帝陛下明修浮桥,暗地遣人从下游水缓处泅渡的计策,就充分显示了他的过人智慧.
"宇文述大人己经派信使去向陛下汇报了,三天后就会有消息传回来!"刘弘基叹息着回答,满脸无奈.
一百万大军被辽东城拖了近两个月,每个人都感到很无聊.护粮军是其中最百无聊赖的一伙.起初时,大伙还有兴趣到城墙下为自家勇士呐喊助威,到了现在,连观战的兴趣都提不起来了.
眼前这仗无论怎么打,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只要高句丽人挑出白旗,隋军就得撤下来.至于阵亡在城墙下那些弟兄,仿佛不是自家袍泽一样,根本没人考虑他们先前的牺牲是否值得.
三天后,信使从望海顿带回了皇帝陛下的圣旨,准许高句丽人第四次投降.陛下在圣旨中,教训百官要大度,天朝上国君臣,不能跟蛮夷小丑一般见识.昔日诸葛垂相曾经七擒孟获,永远平定了南蛮.今日高包丽守将才反复了四次而已,早晚他们有心悦诚服的那一天·
宇文述将军派人将皇帝陛下的旨意送进了东城,守将乙支文慧感恩戴德.作为感激的回报,他第二天打开了西城门,将第一波进城受降的大隋兵马困在翁城中射成了刺猬.宇文述大怒,挥师攻城,大军用攻城锤将西外门砸了个粉碎,高句丽人抵挡不住,第五次坚起了降旗.
"是高强将军逼着我这么做的,他是我王的族侄,外臣不得不从命.外臣己经杀了他,希望天朝将军怒气暂歇!"乙支文慧亲自登上城楼,用一颖血肉模糊的人头向隋军谢罪.
"你当老夫是傻子么?"宇文述老将军怒骂.催动大军,继续强攻.高句丽人见计谋失败,拿出全部本领来抵抗.大军挥师攻了一整日,居然未能突破瓮城城门.
辽东城己经被染作了血红色,一半是大隋将士的血,一半是高句丽守军的血.城头的高句丽战旗依然竖立着,没有人能预料它还将竖立多久.以勇悍闻名的王仁恭将军带左武卫冲上去了,又被乱石砸了下来.以睿智著称的宇文述将军使出了声东击西,围三缺一,诈援骗城等种种手段,依然没有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