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儿曲 [20]
、他根本就没在意过臣子后宫的小算盘。
当然,四阿哥跟五阿哥是绝对不会流露出任何不好的情绪感受来的,他们是第一批上折祝贺的人,然后是一些宗室和近臣——孩子没有出生,自然是不能公开。
四儿自然也不会多思考,事实上她忙着看顾刘贵人的身体。新贵人身体还算健康,尤其是园子里走动不用像宫里的那么多麻烦规矩,因此眼见着母亲平安红润、胎儿平安长大,所有人都在心里念着佛号:一定要平安生下来啊……
年底的时候,两位成年的阿哥都给贵人送了吉祥礼物,谈经论道、尽享天伦之余,爷也分别赐予他们居士的称号。又一个新春宫宴之后,两个阿哥都被封了亲王——看上去,两个皇子的待遇与宠信完全相同,没任何区别。
当刘贵人的肚子庞大、行动不便的时候,又有苗人的变乱,内外不免又是一阵忙乱。
四儿早习惯了爷的忙碌。有时连续几个月,她就在书房、琴房、花圃、小厨房和刘贵人的住处间来回着。
有时对着镜子,竟也找不出多少岁月的影子来——因为每天看一眼自己的长相,根本不知道缓慢的变化。嗯,皮肤还行、唇色偏淡、眼角纹路不算特别深刻鲜明,脸形也没跨下。基本上,她现在彻头彻尾是个养尊处优的宫妃。
五根沉重的弦在指间轻震,梅花簪上的琉璃流苏微微颤动;明亮的屋子里熏香着清冷的香气,以及淡淡的茶香。这样的午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外头如何的惊涛骇浪全然与她无关,但平常人家的哪怕是吵架拌嘴也不可能出现在园中——安静、守礼,内心算计,这才是皇家风范。
爷极少在后园中晃悠,事实上他也没什么空闲时间。但这段日子似乎各类大小事少了些。偶然会上她的地盘,听听她半熟不熟的琴,指点几句、聊聊诗词,喝杯茶再走……不过后妃们仍然很少受点召,包括她。
或许大家到了这年纪,也只是想寻个静谧的陪伴,而已。
“刘贵人大概下个月要生产了,这不,四阿哥刚生了个男孩子,五阿哥那边的嫡福晋也有喜了。有孩子也会热闹些。”
“都当祖父母的人了……”爷拿过琴来拨弄——比她熟练多了。“老了。”
四儿咯咯笑着,“爷不老。要不然还能每天看那么多公文?”
“……坐这个位子……”
琴音低沉、悠长,一如人的思绪。冉冉的茶水的热气中,岁月氤氲。
------------------------------------------
打个广告:
有关康雍时的一些资料陆续加在
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109652
(现在正在写有关入藏战争与十四阿哥的历史,写作的立场比较客观,有兴趣的看客们可以过几天去瞧瞧)
第 28 章
六月的时候,刘贵人很顺利地产下十阿哥。不管大家怀着何等的心态都来贺喜。
不过,四儿想,其实爷也许更期望有个不怕他纸老虎的铁板面孔、可以贴近了来撒娇的女儿吧?
礼部自然是要为爷幺儿的母亲拟个嫔的封号。最后定的是“谦”,而且据说还是五阿哥毕恭毕敬地呈上来的,云,贵人侍奉帝后谦顺恭谨……以至于她在见到四阿哥的时候多看了他几眼,想,没有他的默许甚至是提议,五阿哥不会出这个头。
“乱山重叠树槎丫,
曲径偏宜处士家。
想见虚亭吟眺处,
夕阳无限绕寒鸦。”
五阿哥现在明显地是沉浸于诗文中,做的诗想见是花了工夫的。平日他也是一副文士派头,不过骑马射箭还是不敢怠慢的。但有时他该文的时候武了些、该武的时候文了些,倒常弄点不大不小的笑料来,在前殿后园里大家笑一笑,日子倒也开心。
四儿则是迷上了逗弄小小的孙女。刘玥桐那边……大概已是拨云见日,再不会上她的小地方来晃悠。
当祖母了……老了……
即使难得跟爷用个膳、说个话,她也经常叨念着孙子孙女的趣事,比方说调皮地爬上了树、却跟猫儿似地呜呜哭着不敢下来;或是小十阿哥虽然由亲生母亲照看着,但对熟悉的人竟然都能给个傻呵呵的口水笑容,他爱啃自己的脚丫子胜过糖糖;等等。
她总是在爷需要轻松的时候来点小辈的笑话,在他走神思考其他事情的时候不动声色地保持安静。伺候了他几乎一辈子,连呼吸都是按照他的意思来……
“又在走神发呆?”她这毛病,始终没见好转,不过也有趣得紧。
“啊——爷,呃,皇上,梅花儿又开了呢!”
爷听了也抬起头,看着枝头冒出的几点粉色的花朵……她希望时间能永远地停在这一刻,永远地。
* * *
高答应病故,爷给她封了常在。与先帝不一样的是,爷不碰普通宫女,他的每个女人都会有封号、在他的陵寝中有一块地方安葬,也是给女家的家族一个交代。
另一位妃也殁了,但丧仪也算是隆重,百日礼时两位阿哥都出面,乌压压一群亲族贵戚和大臣。只是多数人在已故者生前从未与之有过交道,也许根本闻所未闻,如今也就是作个样子罢了。
四儿与她们没什么来往,不熟悉也无怨嫌。但她们的故去,让她觉得惶恐。倒幸好五阿哥这时添了长女小格格,生活里多了些乐子。几个月大的粉娃娃很会笑,又特别能吃,没事也一定要啃两口饽饽,因此长得白白胖胖的,像尊小小的弥勒佛。偌大的园子里,小东西俨然成了最得宠的活宝。
当然十阿哥那边因为是皇子,大家都是谨慎又小心,生怕碰着、饿着、凉着、热着,前前后后总是跟了二十几号人。女人们倒不大敢去逗弄,也只听听玥桐娘娘每天不厌其烦地说着自己的儿子如何、如何。
子女皆早逝的三阿哥的母亲早就没了泪,木然的脸上找不出可以称得上情绪之类的东西,每日就在宫里念经,不出门也不见人,四儿也极少耳闻她的消息,只听说那位身子不大好又不肯吃药……
而她开始发呆,长长久久的发呆。
池塘边、树荫下,重新开始捧着书背诵,一天一首。
时间仿佛回到了十六岁、而非四十六,那些快乐的、压抑的、挣扎的日子……然后她发觉自己记不起最近刚发生的事情。她却对过去、乃至四十年前的事记忆犹新、一点不会搞错,但是对一个时辰前的、昨天前天的却经常被遗忘。
“好些天没看到……哦,”被长年的女官提醒,“啊,是昨天刚见呢。”
四儿歉然一笑。她真的不记得。
爷不恼也不喜,温温的,同她讲很久以前的事情,然后她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哪年哪月哪日哪时有哪些人事……
“爷,我生了什么病?”她有些惶然。居然亲自带太医来?
“只是调理罢了。我们这样的年纪,能健健康康地就是福。”
“是——”
然后,她忘了太医来给她诊过脉。
-------------------------------------------------
[1] 选自《稽古斋集》
第 29 章
她喜欢在桂花刚谢、梅花将开的时候来。从厚厚的记录上看,她每年都是这个时候来的——既然要忘记,就记录下来,每一天都翻一遍很久以前到昨天的记忆,这样她就不会什么都不记得了。
因为这个时节,是宫女们为她取下白银扁方、重新梳头上簪的时候,也是三阿哥的园寝造好、三阿哥的生母入葬的时候……而且也是她第一回开始烧稿,先是三阿哥的手稿,接着是她自己的,有诗、有经、有词、有曲。
大家说她身体不好,背后讲她脑袋不行。其实,她身体非常好,也能在笔记的帮助下记住大家都会忘记的东西。
烧文的人越来越多……她的记录本子也越来越厚,得几天才能翻完一遍,然后忘记,又从头记忆。但奇怪的是,数千计的诗文词曲、她从未记错一个字。
前、前朝的太妃就剩没几个了,她们也跟着来。她的车子有明黄色的装饰,而每回四阿哥,不,是皇帝,都会微微笑、说是先皇给她的颜色。于是她便安心地来,因为四阿哥没害过她……每年都是这样。
今年,好些似相识的人成了享殿里的牌位。她偷眼看看纸片,哦,是一位公主,两位贵人,一位太妃。不过她记得自己的孙女儿小时候的模样儿,小小的、粉白的臂膀吵着要她抱,然后……她身边现在这个孙女儿的女儿陪伴。
她活得有些腻了,但身体还是很好,因为她会忘记要悲伤地死去……泪落下几颗,渗入缎料中,很快没了影子。而当她转身的时候,又一切正常。
现在,该去给主子烧一卷词了。
当前、前朝最后一位太妃薨了的时候,她突然有些发慌,到处找玉主子跟玥桐。
“四儿妹妹,你也要保重啊!”
雍容但年老的玉主子……她看了会,“玉主子,这三十年的‘姐妹’当的是……名符其实的姐妹了。”
三十年了啊!几个老贵人们也一旁陪坐。她还记得她们刚选入宫的时候的样子。如今,年轻的少女们成了老妇,唯一不变的是数着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活着。
丁香花儿开了,一串串的粉紫,吃到嘴里不变的浓烈。
她站在树下发呆。
“紫晕丁香青盖小,比似横枝更好,日烘锦被熏香。老夫恼得颠狂,把酒花前一笑,醉乡别有风光……”
宫人搬来的新酿梅花酒有不少坛,正好可以边呷边念书,打发漫漫长夏。
有人匆匆踏入她的地盘。眼熟、不认识……呃,不,认识、认识的……嗯,是不是她的长孙?还是第二个?
“娘娘……”
他不但闯到慈宁宫来,还哭?“怎么回事?”
“娘娘,父亲……真的归天了……”
什么归天?他不是每年要办场白喜事的吗?记录还在她手上拿着呢!她怔愕了半晌,突然明白过来。
她的五阿哥是真的死了……
* * *
四阿哥也老了。
她扶着他有了皱纹斑点的手,呃,他有没有过七十的生日?还是过了?不行,不记得了,得回去看看记录……不过她还没有到无法迈步、无法辩字的地步——上天大概忘了将她收回去,竟让她独自一个人长长久久地活在这世上。
“曾祖奶奶小心台阶。”一个挺俊朗的青年帮她提起袍子。嗯,不自报家门,她真的不认识。真好,印象里有不少唤她祖母、曾祖母、太曾祖母的孩子。唉,但他说的是汉文。现在的年轻人汉文比满文熟练,写字也一样,呵呵,她也一样。几个贵人都是汉文,所以她开始有些忘记满文了。
奇怪,那几个满字居然有些不识
当然,四阿哥跟五阿哥是绝对不会流露出任何不好的情绪感受来的,他们是第一批上折祝贺的人,然后是一些宗室和近臣——孩子没有出生,自然是不能公开。
四儿自然也不会多思考,事实上她忙着看顾刘贵人的身体。新贵人身体还算健康,尤其是园子里走动不用像宫里的那么多麻烦规矩,因此眼见着母亲平安红润、胎儿平安长大,所有人都在心里念着佛号:一定要平安生下来啊……
年底的时候,两位成年的阿哥都给贵人送了吉祥礼物,谈经论道、尽享天伦之余,爷也分别赐予他们居士的称号。又一个新春宫宴之后,两个阿哥都被封了亲王——看上去,两个皇子的待遇与宠信完全相同,没任何区别。
当刘贵人的肚子庞大、行动不便的时候,又有苗人的变乱,内外不免又是一阵忙乱。
四儿早习惯了爷的忙碌。有时连续几个月,她就在书房、琴房、花圃、小厨房和刘贵人的住处间来回着。
有时对着镜子,竟也找不出多少岁月的影子来——因为每天看一眼自己的长相,根本不知道缓慢的变化。嗯,皮肤还行、唇色偏淡、眼角纹路不算特别深刻鲜明,脸形也没跨下。基本上,她现在彻头彻尾是个养尊处优的宫妃。
五根沉重的弦在指间轻震,梅花簪上的琉璃流苏微微颤动;明亮的屋子里熏香着清冷的香气,以及淡淡的茶香。这样的午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外头如何的惊涛骇浪全然与她无关,但平常人家的哪怕是吵架拌嘴也不可能出现在园中——安静、守礼,内心算计,这才是皇家风范。
爷极少在后园中晃悠,事实上他也没什么空闲时间。但这段日子似乎各类大小事少了些。偶然会上她的地盘,听听她半熟不熟的琴,指点几句、聊聊诗词,喝杯茶再走……不过后妃们仍然很少受点召,包括她。
或许大家到了这年纪,也只是想寻个静谧的陪伴,而已。
“刘贵人大概下个月要生产了,这不,四阿哥刚生了个男孩子,五阿哥那边的嫡福晋也有喜了。有孩子也会热闹些。”
“都当祖父母的人了……”爷拿过琴来拨弄——比她熟练多了。“老了。”
四儿咯咯笑着,“爷不老。要不然还能每天看那么多公文?”
“……坐这个位子……”
琴音低沉、悠长,一如人的思绪。冉冉的茶水的热气中,岁月氤氲。
------------------------------------------
打个广告:
有关康雍时的一些资料陆续加在
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109652
(现在正在写有关入藏战争与十四阿哥的历史,写作的立场比较客观,有兴趣的看客们可以过几天去瞧瞧)
第 28 章
六月的时候,刘贵人很顺利地产下十阿哥。不管大家怀着何等的心态都来贺喜。
不过,四儿想,其实爷也许更期望有个不怕他纸老虎的铁板面孔、可以贴近了来撒娇的女儿吧?
礼部自然是要为爷幺儿的母亲拟个嫔的封号。最后定的是“谦”,而且据说还是五阿哥毕恭毕敬地呈上来的,云,贵人侍奉帝后谦顺恭谨……以至于她在见到四阿哥的时候多看了他几眼,想,没有他的默许甚至是提议,五阿哥不会出这个头。
“乱山重叠树槎丫,
曲径偏宜处士家。
想见虚亭吟眺处,
夕阳无限绕寒鸦。”
五阿哥现在明显地是沉浸于诗文中,做的诗想见是花了工夫的。平日他也是一副文士派头,不过骑马射箭还是不敢怠慢的。但有时他该文的时候武了些、该武的时候文了些,倒常弄点不大不小的笑料来,在前殿后园里大家笑一笑,日子倒也开心。
四儿则是迷上了逗弄小小的孙女。刘玥桐那边……大概已是拨云见日,再不会上她的小地方来晃悠。
当祖母了……老了……
即使难得跟爷用个膳、说个话,她也经常叨念着孙子孙女的趣事,比方说调皮地爬上了树、却跟猫儿似地呜呜哭着不敢下来;或是小十阿哥虽然由亲生母亲照看着,但对熟悉的人竟然都能给个傻呵呵的口水笑容,他爱啃自己的脚丫子胜过糖糖;等等。
她总是在爷需要轻松的时候来点小辈的笑话,在他走神思考其他事情的时候不动声色地保持安静。伺候了他几乎一辈子,连呼吸都是按照他的意思来……
“又在走神发呆?”她这毛病,始终没见好转,不过也有趣得紧。
“啊——爷,呃,皇上,梅花儿又开了呢!”
爷听了也抬起头,看着枝头冒出的几点粉色的花朵……她希望时间能永远地停在这一刻,永远地。
* * *
高答应病故,爷给她封了常在。与先帝不一样的是,爷不碰普通宫女,他的每个女人都会有封号、在他的陵寝中有一块地方安葬,也是给女家的家族一个交代。
另一位妃也殁了,但丧仪也算是隆重,百日礼时两位阿哥都出面,乌压压一群亲族贵戚和大臣。只是多数人在已故者生前从未与之有过交道,也许根本闻所未闻,如今也就是作个样子罢了。
四儿与她们没什么来往,不熟悉也无怨嫌。但她们的故去,让她觉得惶恐。倒幸好五阿哥这时添了长女小格格,生活里多了些乐子。几个月大的粉娃娃很会笑,又特别能吃,没事也一定要啃两口饽饽,因此长得白白胖胖的,像尊小小的弥勒佛。偌大的园子里,小东西俨然成了最得宠的活宝。
当然十阿哥那边因为是皇子,大家都是谨慎又小心,生怕碰着、饿着、凉着、热着,前前后后总是跟了二十几号人。女人们倒不大敢去逗弄,也只听听玥桐娘娘每天不厌其烦地说着自己的儿子如何、如何。
子女皆早逝的三阿哥的母亲早就没了泪,木然的脸上找不出可以称得上情绪之类的东西,每日就在宫里念经,不出门也不见人,四儿也极少耳闻她的消息,只听说那位身子不大好又不肯吃药……
而她开始发呆,长长久久的发呆。
池塘边、树荫下,重新开始捧着书背诵,一天一首。
时间仿佛回到了十六岁、而非四十六,那些快乐的、压抑的、挣扎的日子……然后她发觉自己记不起最近刚发生的事情。她却对过去、乃至四十年前的事记忆犹新、一点不会搞错,但是对一个时辰前的、昨天前天的却经常被遗忘。
“好些天没看到……哦,”被长年的女官提醒,“啊,是昨天刚见呢。”
四儿歉然一笑。她真的不记得。
爷不恼也不喜,温温的,同她讲很久以前的事情,然后她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哪年哪月哪日哪时有哪些人事……
“爷,我生了什么病?”她有些惶然。居然亲自带太医来?
“只是调理罢了。我们这样的年纪,能健健康康地就是福。”
“是——”
然后,她忘了太医来给她诊过脉。
-------------------------------------------------
[1] 选自《稽古斋集》
第 29 章
她喜欢在桂花刚谢、梅花将开的时候来。从厚厚的记录上看,她每年都是这个时候来的——既然要忘记,就记录下来,每一天都翻一遍很久以前到昨天的记忆,这样她就不会什么都不记得了。
因为这个时节,是宫女们为她取下白银扁方、重新梳头上簪的时候,也是三阿哥的园寝造好、三阿哥的生母入葬的时候……而且也是她第一回开始烧稿,先是三阿哥的手稿,接着是她自己的,有诗、有经、有词、有曲。
大家说她身体不好,背后讲她脑袋不行。其实,她身体非常好,也能在笔记的帮助下记住大家都会忘记的东西。
烧文的人越来越多……她的记录本子也越来越厚,得几天才能翻完一遍,然后忘记,又从头记忆。但奇怪的是,数千计的诗文词曲、她从未记错一个字。
前、前朝的太妃就剩没几个了,她们也跟着来。她的车子有明黄色的装饰,而每回四阿哥,不,是皇帝,都会微微笑、说是先皇给她的颜色。于是她便安心地来,因为四阿哥没害过她……每年都是这样。
今年,好些似相识的人成了享殿里的牌位。她偷眼看看纸片,哦,是一位公主,两位贵人,一位太妃。不过她记得自己的孙女儿小时候的模样儿,小小的、粉白的臂膀吵着要她抱,然后……她身边现在这个孙女儿的女儿陪伴。
她活得有些腻了,但身体还是很好,因为她会忘记要悲伤地死去……泪落下几颗,渗入缎料中,很快没了影子。而当她转身的时候,又一切正常。
现在,该去给主子烧一卷词了。
当前、前朝最后一位太妃薨了的时候,她突然有些发慌,到处找玉主子跟玥桐。
“四儿妹妹,你也要保重啊!”
雍容但年老的玉主子……她看了会,“玉主子,这三十年的‘姐妹’当的是……名符其实的姐妹了。”
三十年了啊!几个老贵人们也一旁陪坐。她还记得她们刚选入宫的时候的样子。如今,年轻的少女们成了老妇,唯一不变的是数着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活着。
丁香花儿开了,一串串的粉紫,吃到嘴里不变的浓烈。
她站在树下发呆。
“紫晕丁香青盖小,比似横枝更好,日烘锦被熏香。老夫恼得颠狂,把酒花前一笑,醉乡别有风光……”
宫人搬来的新酿梅花酒有不少坛,正好可以边呷边念书,打发漫漫长夏。
有人匆匆踏入她的地盘。眼熟、不认识……呃,不,认识、认识的……嗯,是不是她的长孙?还是第二个?
“娘娘……”
他不但闯到慈宁宫来,还哭?“怎么回事?”
“娘娘,父亲……真的归天了……”
什么归天?他不是每年要办场白喜事的吗?记录还在她手上拿着呢!她怔愕了半晌,突然明白过来。
她的五阿哥是真的死了……
* * *
四阿哥也老了。
她扶着他有了皱纹斑点的手,呃,他有没有过七十的生日?还是过了?不行,不记得了,得回去看看记录……不过她还没有到无法迈步、无法辩字的地步——上天大概忘了将她收回去,竟让她独自一个人长长久久地活在这世上。
“曾祖奶奶小心台阶。”一个挺俊朗的青年帮她提起袍子。嗯,不自报家门,她真的不认识。真好,印象里有不少唤她祖母、曾祖母、太曾祖母的孩子。唉,但他说的是汉文。现在的年轻人汉文比满文熟练,写字也一样,呵呵,她也一样。几个贵人都是汉文,所以她开始有些忘记满文了。
奇怪,那几个满字居然有些不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