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气之修真者 [1]
的书册,识得那枚玉简乃是修真界用来记事的法器,凭他先天境界的精神修为只要用心倒是勉强可以看得,好奇之下便看了起来。
一看之下卫衡便乐了,这枚玉简中正是道明子记下的上古炼气心法。原来这炼气心法与修真法门截然不同,无须紫府识海只将修炼的真元以秘法锻炼之后再存入丹田之中,虽见效缓慢却决无走火入魔之危,恰好合卫衡所用。至于道明子因何身亡那就非卫衡所能揣测的了。
据玉简所载,这炼气心法初时须将所吸收的天地灵气在体内九个以秘法修炼的窍穴压缩循环一遍后送入丹田炼化为氤氲紫气,待得丹田中的氤氲紫气凝为结丹所需的真元后第一层心法——九窍循环便告完成,此时修炼者便可长生不死了。第二层完成的征兆是将较之普通修真者凝练九倍的真元结成金丹。待得第二层完成之后就是一个更为漫长的过程了,先要将体内的窍穴以秘法修至十八个、三十六个、八十一个、一百零八个乃至最终的三百六十个,然后才可以把较之修真者凝练三百六十倍的真元金丹破碎,碎丹成婴完成第三层心法。第三层之后便是那分神万千窥破大道的境界了,此时随着真元的增加天道的体悟进而可成大神通者,那样的话化出无数分身破开天地之神通使将出来亦是易如反掌尔。
其实卫衡以武功而言本就达到先天境界,对修炼丝毫不觉陌生,很快便以秘法修成九个窍穴再经过六年的修炼九窍循环就这么完成了。现在卫衡不但真元较之同境界的修真者浓厚九倍肉体也变得结实起来,人世间的普通兵器已再难伤他,就连其人间所谓的那些神兵利刃也不能动其分毫,所惧者惟有修士之间的争斗了。当然依仗着炼气心法那包罗万象的特性,卫衡修炼“烈阳真气”造成的体内阳气过盛的这点小毛病也彻底治愈了。
修行有成的卫衡想到自己为了追求长生之法摆脱压在师门中人身上的魔咒,这些年来不知道翻越了多少名山大川吃了多少苦头,一时欣喜不禁泪流满面,如此一来可出了大事。
想那上古炼气术是何等心法,仅仅第一层所需打磨的真元要花费时日就是普通修士九倍以上,卫衡之所以能够几年时间练成固是因他早已成为先天境界的武者,亦是与他紫府识海过于凝固有关。普通修士要想在识海中修出真元必须吸收大量天地灵气化为氤氲紫气,而所化的氤氲紫气大部分都用来滋补识海以利于日后结丹,上古炼气士虽不需如此但部分氤氲紫气也在无意之间流入识海,卫衡由于他那凝固的识海反倒省却了这一步骤,这样一来对修习有益但却少了古之炼气士那种在功力缓慢增长过程中体悟道心的机会,因此他心神也就不是那么坚固了。
在欣喜之下卫衡的心神不免有些松懈,修士最忌大喜大悲,而这秦山又是天下间灵气最不稳定的地方,忽然之间灵气流动变得紊乱起来,大股大股的灵气随着卫衡心法的吸引进入他的体内按着号称永不停息的炼气心法流转,将其体内的经脉撑得仿佛要裂开一般,只见那爆体身亡的惨相就在眼前。
想不到卫衡为了图清净特意选的地方竟成他埋骨之地。本来卫衡在此是为修炼精神与天地灵气是不相干的,炼气心法虽无时无刻运行着但以卫衡的修为也只能吸取那么一丝半点,天地灵气再是紊乱亦无妨碍,但此刻卫衡心神松懈以至产生了一丝心魔,这天地灵气这丝心魔勾引之下便灌了进来。
就在卫衡危难之时,丹田那再也容纳不下的氤氲紫气拧成一股绳般得向外冲去,当冲至识海后却出了问题,以卫衡凝固的识海自不会被尚不成气候的氤氲紫气冲入立刻将其挡了回去,当这部分氤氲紫气回流丹田后与新产生的那些撞了起来立时间发生了爆炸。在爆炸产生的气流还未冲出丹田之时,爆炸的原点之上出现了一滴液状精元,这滴精元出现后四周成了真空状态使得原本四处扩散的气流向它回涌而来,随着气流的飞速靠近,在运动中气流也逐渐向真元转化,待得接触到那滴真元时暴躁的氤氲紫气终于转化成真元,慢慢得随着真元的逐渐积累一场暴乱接近尾声,外面狂暴的灵气流也趋于平静,卫衡终于安全了。
爆炸刚产生的那一瞬间卫衡以为自己躲不过去了,从记事起到如今的点点记忆腾得涌上心头,与野狗抢食时的饥饿,被师父收养时的温暖,铸成第一柄剑时的喜悦,练成先天真气时的兴奋,得知自己命不过四十时的恐惧,师父去世时的悲痛,访到仙师时的激动,知道不能修真时的伤心,获得炼气心法时的高兴,出关时的欣喜——种种滋味万般感受一一再历,尔后重生的感觉反不是那麽清晰了。
刹那间的由死到生的经历再结合当日在赤阳门拜师时七日七夜之间所经历得的幻象考验,在上古炼气心法的影响下卫衡的心神仿佛被洗涤了一遍喜怒哀乐种种感觉再也不是那么清晰,得与失对他来说亦不是十分重要。此时他竟然触摸到了一丝天道的大门,道心业已到了金丹有成的修士所能达到的境界了。
以这次事故而论卫衡不但没死反倒赚了不少,首先在灵气的冲击之下他的经脉被拓宽到极点肉体更加的结实了,其次新增了不少真元以他现在的水准已经快要结成金丹了,最后经过这一次死里逃生卫衡的道心稳固了下来就连他刚产生的那一丝心魔也被那颗道心所化,自此在上古炼气心法的扶持之下已然入道的他再也无须担心走火入魔之危了。
“呼……”卫衡吐了一口气,刚才发生的事实在是太突然了,差一点就让他丢掉小命,这让一向怕死的他胆战不已,心下暗自提醒自己:日后千万不能过于激动,修道之人最忌心神不宁,这次运气好躲了过去,下次可不会再有这样的运气了一个不好就是走火入魔。对了还有一点灵气不稳的地方也要尽量少待,否则引得灵气倒灌可不是闹着玩的,爆体而亡的滋味可不是他所能承受的。不过这次增加的真元不少算是补偿这一番惊吓了。
“唉,还是道行不足啊,还是回去修行的好。”说罢卫衡转身回到洞中。回到山洞之中卫衡坐了下来闭上双目就这样入定了。此次入定卫衡并未像往常那样练功,而是按照上古炼气心法所载法门体悟着自己炼气以来的种种所得,以及刚刚摸到的那一丝的“道”。
黑夜中的大山再次虫鸣草动的声响所覆盖.
正文 第二章 出山
籍着刚体悟到的那丝道的感觉,卫衡的心神在静修之中以一种玄妙到不可以语言来形容的方式上升到无尽的高处观看着这个天地。天无垠地亦无边二者之间有无穷的距离,虽然没有任何东西连接二者但是他们却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的整体。
天上无数星斗正沿着一种说不出看不透而又着实存在着的轨迹缓慢运行,这种运动被一股无形力量推动着,漫天星斗看似十分微小实则无比巨大,大至这八百里秦山也不及星斗上一个小小的黑点,而这些星斗竟是一个个燃烧着的火球,火球散发着无穷的光和热,光与热顺着运动的轨迹照在这无垠的大地上,然后通过一种奇妙的方式转化为天地灵气。
大地上的每一种生命都在进行着同样的运动那就是呼吸,天地灵气随着人动物花草树木一呼一吸的频率渗透进入他们的身体之中转化为他们所需要的物质籍以维持它们的生命,促进其生长。随着这一切运动被卫衡所感知,他的心神也随之升华到一个以前他不曾想象的高度,上古炼气术果真玄妙无比,在对道的体悟上是其它法门所不能相比较的。
“天地万物各有其法,然此中一切皆为某力所动,此力无止无息谓之曰:道。”睁开了紧闭的双目卫衡说出了此次闭关以来的第一句话。此话一经出口也意味着他的心神修为已达到了相当高的境地,一般金丹期修士也不能达到的境地。
看了看四周的石壁叹了口气道:“此地灵气混乱已不适合下一步的修炼,是到了离开的时候了。”将道明子的遗言自石壁上拂去之后,收拾一下行装将之装入道明子所留的那个乾坤袋中便飘飘然下山去了。由于道明子只留下一篇炼气心法,并没有其它法门,在这种情况下卫衡用起师父所传的轻功身法向山外奔去,虽是武林人士所用的轻功入不得修真者的法眼但在卫衡近乎金丹期修士的真元催动下,山林间仿佛起了一缕清烟以常人肉眼不能察觉的速度向前漂浮着。
一路之上,卫衡跑得十分畅快,原先需要躲避的树木在眼睛看到之前过人的灵觉便以发现使身体作出相应的调整不至使速度降下。他还发现自己身体较之以往强悍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急速飞奔之中改变方向这种以前根本无法完成的动作现在可以轻松的作出,而且一口气都不用换。感受着身边丝毫没有停息的风,卫衡的心神融入自然之中,天地灵气顺着炼气心法不住得往身体里灌来,进入经脉后便随着炼气心法的流转化为真元流入丹田,这样原本简单的奔跑似乎也成了一种修行的方式。
身形已脱离了轻功身法的桎梏,在风的指引下作出了各种便于奔跑的姿态,即自然美观却又不失速度与力量。落脚点也由大地变为树木顶部的枝条,每当自高空落下足尖点在其上在枝条未动之前便已借着那轻微的力道弹起,细细地枝条竟仿佛未被触动一般静静地伸展着。上古炼气心法的特性就是包罗万象感悟自然,卫衡凭借此功法自然可以领悟出自然要义,是以在这无意之间他才会悟出了这一套暗合天道的轻功身法。
虽说这套身法速度极快,但卫衡修行之处在那八百里秦山中腹所在,奔跑了几天几夜方始停得下来。时已至夜来到一座山中在山腰处一块巨大的石头前面卫衡停下了脚步,此地已快出了秦山地界是以天地灵气也变得稳定起来。这巨石之后隐藏着一个不大的山洞里面藏有卫衡为了转世之后所准备的金银珠宝和稀有矿石。见识了赤阳门那个坊市后卫衡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神仙也有用钱的时候,而这里埋藏的正是他师门历代积蓄。
这块巨石放得甚为巧妙小半欠入山壁之内,露在外面的部分与山石之间也连结得颇为紧密,周遭用泥土抹上现已生出许多杂草,掩盖了人工的痕迹。单看巨石显露在外的那些少说也有数万斤,加上里面的莫说是普通几十壮汉就是一般先天高手也搬不动,非得是内外兼修俱达先天之境的武者方可搬动,当然,修真者不在其内。
只见卫横伸出左手把巨石向外一拉,山间便露出一条可容一人穿过的缝隙,整个过程不见一丝烟火之气,修真者的实力着实不同凡响。卫衡在山洞走了几步朝右手处打了一下,原本糊好的石壁便被打破一个小些的山洞露了出来,里面放着一大一小两个木箱,大的放的是满满一箱子的黄金和几十块宝石,小的则是十余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且莫小看这些石头修真者炼制飞剑法宝用的便是它们。这几块炼器石虽在普通修真者眼里是常见的货色,但对卫衡师门中这些人间有名的铸造大
一看之下卫衡便乐了,这枚玉简中正是道明子记下的上古炼气心法。原来这炼气心法与修真法门截然不同,无须紫府识海只将修炼的真元以秘法锻炼之后再存入丹田之中,虽见效缓慢却决无走火入魔之危,恰好合卫衡所用。至于道明子因何身亡那就非卫衡所能揣测的了。
据玉简所载,这炼气心法初时须将所吸收的天地灵气在体内九个以秘法修炼的窍穴压缩循环一遍后送入丹田炼化为氤氲紫气,待得丹田中的氤氲紫气凝为结丹所需的真元后第一层心法——九窍循环便告完成,此时修炼者便可长生不死了。第二层完成的征兆是将较之普通修真者凝练九倍的真元结成金丹。待得第二层完成之后就是一个更为漫长的过程了,先要将体内的窍穴以秘法修至十八个、三十六个、八十一个、一百零八个乃至最终的三百六十个,然后才可以把较之修真者凝练三百六十倍的真元金丹破碎,碎丹成婴完成第三层心法。第三层之后便是那分神万千窥破大道的境界了,此时随着真元的增加天道的体悟进而可成大神通者,那样的话化出无数分身破开天地之神通使将出来亦是易如反掌尔。
其实卫衡以武功而言本就达到先天境界,对修炼丝毫不觉陌生,很快便以秘法修成九个窍穴再经过六年的修炼九窍循环就这么完成了。现在卫衡不但真元较之同境界的修真者浓厚九倍肉体也变得结实起来,人世间的普通兵器已再难伤他,就连其人间所谓的那些神兵利刃也不能动其分毫,所惧者惟有修士之间的争斗了。当然依仗着炼气心法那包罗万象的特性,卫衡修炼“烈阳真气”造成的体内阳气过盛的这点小毛病也彻底治愈了。
修行有成的卫衡想到自己为了追求长生之法摆脱压在师门中人身上的魔咒,这些年来不知道翻越了多少名山大川吃了多少苦头,一时欣喜不禁泪流满面,如此一来可出了大事。
想那上古炼气术是何等心法,仅仅第一层所需打磨的真元要花费时日就是普通修士九倍以上,卫衡之所以能够几年时间练成固是因他早已成为先天境界的武者,亦是与他紫府识海过于凝固有关。普通修士要想在识海中修出真元必须吸收大量天地灵气化为氤氲紫气,而所化的氤氲紫气大部分都用来滋补识海以利于日后结丹,上古炼气士虽不需如此但部分氤氲紫气也在无意之间流入识海,卫衡由于他那凝固的识海反倒省却了这一步骤,这样一来对修习有益但却少了古之炼气士那种在功力缓慢增长过程中体悟道心的机会,因此他心神也就不是那么坚固了。
在欣喜之下卫衡的心神不免有些松懈,修士最忌大喜大悲,而这秦山又是天下间灵气最不稳定的地方,忽然之间灵气流动变得紊乱起来,大股大股的灵气随着卫衡心法的吸引进入他的体内按着号称永不停息的炼气心法流转,将其体内的经脉撑得仿佛要裂开一般,只见那爆体身亡的惨相就在眼前。
想不到卫衡为了图清净特意选的地方竟成他埋骨之地。本来卫衡在此是为修炼精神与天地灵气是不相干的,炼气心法虽无时无刻运行着但以卫衡的修为也只能吸取那么一丝半点,天地灵气再是紊乱亦无妨碍,但此刻卫衡心神松懈以至产生了一丝心魔,这天地灵气这丝心魔勾引之下便灌了进来。
就在卫衡危难之时,丹田那再也容纳不下的氤氲紫气拧成一股绳般得向外冲去,当冲至识海后却出了问题,以卫衡凝固的识海自不会被尚不成气候的氤氲紫气冲入立刻将其挡了回去,当这部分氤氲紫气回流丹田后与新产生的那些撞了起来立时间发生了爆炸。在爆炸产生的气流还未冲出丹田之时,爆炸的原点之上出现了一滴液状精元,这滴精元出现后四周成了真空状态使得原本四处扩散的气流向它回涌而来,随着气流的飞速靠近,在运动中气流也逐渐向真元转化,待得接触到那滴真元时暴躁的氤氲紫气终于转化成真元,慢慢得随着真元的逐渐积累一场暴乱接近尾声,外面狂暴的灵气流也趋于平静,卫衡终于安全了。
爆炸刚产生的那一瞬间卫衡以为自己躲不过去了,从记事起到如今的点点记忆腾得涌上心头,与野狗抢食时的饥饿,被师父收养时的温暖,铸成第一柄剑时的喜悦,练成先天真气时的兴奋,得知自己命不过四十时的恐惧,师父去世时的悲痛,访到仙师时的激动,知道不能修真时的伤心,获得炼气心法时的高兴,出关时的欣喜——种种滋味万般感受一一再历,尔后重生的感觉反不是那麽清晰了。
刹那间的由死到生的经历再结合当日在赤阳门拜师时七日七夜之间所经历得的幻象考验,在上古炼气心法的影响下卫衡的心神仿佛被洗涤了一遍喜怒哀乐种种感觉再也不是那么清晰,得与失对他来说亦不是十分重要。此时他竟然触摸到了一丝天道的大门,道心业已到了金丹有成的修士所能达到的境界了。
以这次事故而论卫衡不但没死反倒赚了不少,首先在灵气的冲击之下他的经脉被拓宽到极点肉体更加的结实了,其次新增了不少真元以他现在的水准已经快要结成金丹了,最后经过这一次死里逃生卫衡的道心稳固了下来就连他刚产生的那一丝心魔也被那颗道心所化,自此在上古炼气心法的扶持之下已然入道的他再也无须担心走火入魔之危了。
“呼……”卫衡吐了一口气,刚才发生的事实在是太突然了,差一点就让他丢掉小命,这让一向怕死的他胆战不已,心下暗自提醒自己:日后千万不能过于激动,修道之人最忌心神不宁,这次运气好躲了过去,下次可不会再有这样的运气了一个不好就是走火入魔。对了还有一点灵气不稳的地方也要尽量少待,否则引得灵气倒灌可不是闹着玩的,爆体而亡的滋味可不是他所能承受的。不过这次增加的真元不少算是补偿这一番惊吓了。
“唉,还是道行不足啊,还是回去修行的好。”说罢卫衡转身回到洞中。回到山洞之中卫衡坐了下来闭上双目就这样入定了。此次入定卫衡并未像往常那样练功,而是按照上古炼气心法所载法门体悟着自己炼气以来的种种所得,以及刚刚摸到的那一丝的“道”。
黑夜中的大山再次虫鸣草动的声响所覆盖.
正文 第二章 出山
籍着刚体悟到的那丝道的感觉,卫衡的心神在静修之中以一种玄妙到不可以语言来形容的方式上升到无尽的高处观看着这个天地。天无垠地亦无边二者之间有无穷的距离,虽然没有任何东西连接二者但是他们却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的整体。
天上无数星斗正沿着一种说不出看不透而又着实存在着的轨迹缓慢运行,这种运动被一股无形力量推动着,漫天星斗看似十分微小实则无比巨大,大至这八百里秦山也不及星斗上一个小小的黑点,而这些星斗竟是一个个燃烧着的火球,火球散发着无穷的光和热,光与热顺着运动的轨迹照在这无垠的大地上,然后通过一种奇妙的方式转化为天地灵气。
大地上的每一种生命都在进行着同样的运动那就是呼吸,天地灵气随着人动物花草树木一呼一吸的频率渗透进入他们的身体之中转化为他们所需要的物质籍以维持它们的生命,促进其生长。随着这一切运动被卫衡所感知,他的心神也随之升华到一个以前他不曾想象的高度,上古炼气术果真玄妙无比,在对道的体悟上是其它法门所不能相比较的。
“天地万物各有其法,然此中一切皆为某力所动,此力无止无息谓之曰:道。”睁开了紧闭的双目卫衡说出了此次闭关以来的第一句话。此话一经出口也意味着他的心神修为已达到了相当高的境地,一般金丹期修士也不能达到的境地。
看了看四周的石壁叹了口气道:“此地灵气混乱已不适合下一步的修炼,是到了离开的时候了。”将道明子的遗言自石壁上拂去之后,收拾一下行装将之装入道明子所留的那个乾坤袋中便飘飘然下山去了。由于道明子只留下一篇炼气心法,并没有其它法门,在这种情况下卫衡用起师父所传的轻功身法向山外奔去,虽是武林人士所用的轻功入不得修真者的法眼但在卫衡近乎金丹期修士的真元催动下,山林间仿佛起了一缕清烟以常人肉眼不能察觉的速度向前漂浮着。
一路之上,卫衡跑得十分畅快,原先需要躲避的树木在眼睛看到之前过人的灵觉便以发现使身体作出相应的调整不至使速度降下。他还发现自己身体较之以往强悍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急速飞奔之中改变方向这种以前根本无法完成的动作现在可以轻松的作出,而且一口气都不用换。感受着身边丝毫没有停息的风,卫衡的心神融入自然之中,天地灵气顺着炼气心法不住得往身体里灌来,进入经脉后便随着炼气心法的流转化为真元流入丹田,这样原本简单的奔跑似乎也成了一种修行的方式。
身形已脱离了轻功身法的桎梏,在风的指引下作出了各种便于奔跑的姿态,即自然美观却又不失速度与力量。落脚点也由大地变为树木顶部的枝条,每当自高空落下足尖点在其上在枝条未动之前便已借着那轻微的力道弹起,细细地枝条竟仿佛未被触动一般静静地伸展着。上古炼气心法的特性就是包罗万象感悟自然,卫衡凭借此功法自然可以领悟出自然要义,是以在这无意之间他才会悟出了这一套暗合天道的轻功身法。
虽说这套身法速度极快,但卫衡修行之处在那八百里秦山中腹所在,奔跑了几天几夜方始停得下来。时已至夜来到一座山中在山腰处一块巨大的石头前面卫衡停下了脚步,此地已快出了秦山地界是以天地灵气也变得稳定起来。这巨石之后隐藏着一个不大的山洞里面藏有卫衡为了转世之后所准备的金银珠宝和稀有矿石。见识了赤阳门那个坊市后卫衡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神仙也有用钱的时候,而这里埋藏的正是他师门历代积蓄。
这块巨石放得甚为巧妙小半欠入山壁之内,露在外面的部分与山石之间也连结得颇为紧密,周遭用泥土抹上现已生出许多杂草,掩盖了人工的痕迹。单看巨石显露在外的那些少说也有数万斤,加上里面的莫说是普通几十壮汉就是一般先天高手也搬不动,非得是内外兼修俱达先天之境的武者方可搬动,当然,修真者不在其内。
只见卫横伸出左手把巨石向外一拉,山间便露出一条可容一人穿过的缝隙,整个过程不见一丝烟火之气,修真者的实力着实不同凡响。卫衡在山洞走了几步朝右手处打了一下,原本糊好的石壁便被打破一个小些的山洞露了出来,里面放着一大一小两个木箱,大的放的是满满一箱子的黄金和几十块宝石,小的则是十余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且莫小看这些石头修真者炼制飞剑法宝用的便是它们。这几块炼器石虽在普通修真者眼里是常见的货色,但对卫衡师门中这些人间有名的铸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