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服了YOU [3]
9.IT奶酪与MBA蛋糕
这几年最牛皮哄哄的两个词是什么?一个IT,一个MBA,其他的我想不起来了。刚毕业那会,提到IT两个字母我就忍不住两眼放光,高科技、互联网、软硬件、白衬衣、笔记本、高薪水……我在自己伟大的构想中浮想联翩,觉得自己真是赶上了好时代。于是就毫不犹豫的一脚踏进IT门,从此打定主意生是IT人,死是IT鬼。
IT与其他行业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用"天上才一日,世上已三年"这句话形容比较
合适。我在中关村,在一家网络公司,每日从事着与IT息息相关的工作--按标准说我这是标准一个IT人了。但不知咋地,每当辗转反侧深夜难眠想起我的IT生涯,我就忍不住想起我的一位网友的名字:游荡的野狗。IT就像天上的风筝,而我就是那看风筝的人,只有目光随着游移的份,最后我悲哀的发现,做了几年IT人,实质上不过还是一个门外汉--白拿了老总每年几万块薪水,却一分钱也没给人家赚来,想起来实在是歉疚万分。
作为IT员工,在饱受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的双重折磨下,非但走街上没找到"精英人士"的感觉,而是很早就感受到了"挨踢"那残酷的滋味--网站访问量日渐减少,电子商务开展的越来越艰难,同事也在一天天卷铺盖走人--速度倒是IT速度,一小时内走人,没得商量。2000年末或许只是互联网的冬天,2001年却是整个IT业的冬天,那么在被我寄托了无限希望的2002呢?人人都说一马当先、马到成功,但就在今天早晨我买的三份报纸上,就有5条新闻在报道国外计算机厂商为了抢占国内市场,纷纷展开价格"跳水",狠着猛子往下扎,不由得让我对除了联想之外那几家弱不禁风的整机生产厂家捏一把汗……
说完IT再说MBA。我不知道"莫逼俺"是不是我的原创,但我可以武断的认定,"莫逼俺,逼俺我就去学MBA"是很多IT人的心理状态之一。为了什么去学MBA?为了摆脱"互联"这张破网,为了把主管变成总经理,为了让12万年薪翻一翻,为的就是有一天不被扫地出门炒鱿鱼……就算什么都不为,咱也要MBA证书拿到手,为了出入北京各大豪门公司挺直腰板添口气。
IT行业冷如冰,MBA热如火。假想一下,有朝一日我要真是MBA毕了业,产生的第一个感慨肯定是"千帆皆过万事空"。眼瞅着学兄学姐们抛弃了手里丰厚的年薪,蹬椅塌肩超市抢购一般报考MBA,我怎么都觉得象一场闹剧。媒体上报道,MBA一开课,不仅学费令人乍舌,而且上课是五星级宾馆、吃住是五星级饭店……我甚至一度疑惑,这MBA有一天会不会办到总统套房去?开始的时候办MBA的学校还挺牛皮,什么限额招生、限期办班之类的让人倍觉MBA的神秘和崇高,今年的MBA招生一开始,仅北京就有12000多人来报名,就差街道卖茶叶蛋的也开办MBA班了……我最烦个别经济学家开口闭口把市场比喻成蛋糕,但现在我不得不承认,MBA还真是一块鲜嫩诱人的大蛋糕。几年前,有人说,一块砖头扔街上,砸倒10人有7个是诗人。那么即使是几年后,我也会固执的认为,我们的MBA大概还不至于沦落到那地步,我觉得撑死也就砸倒5、6个。
MBA不是万能的,但不学MBA却是万万不能的。拿了这个小本本就能担任更高一层的领导岗位?学了几个月MBA就能更上一层楼对着窗外的蓝天白云圈圈点点?我看未必--滥竽充数不止是只存在"吹竽"这个行当中的,温州的大老板有几个不是硕士研究生但又有几个开口不是鸡毛蒜皮呢?今年春季招聘会我看了,很多企业打出了"不要清华、北大毕业生"的口号,衷心地希望这待遇不会光临到MBA们的头上。也衷心地祝愿,我们的MBA们都能找到一份年薪20万以上的好工作。
用翠花的口吻说:"给的少了咱不干!……"
10.赤膊上阵与冷眼旁观
查"赤膊上阵"这一成语的由来,史书上说:三国演义中少年将军马超神勇无比,魏将许褚曾与之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许褚杀得性起,索性卸下盔甲,光着膀子又与马超战了百多回合,于是,成语"赤膊上阵"自此流传。看来,真如我猜测的那样,"赤膊上阵"与一介武夫渊源甚深。想想也是,古时的文人手无缚鸡之力,再者光脊露背也有伤风化,怎会做出这等有辱斯文的事出来。
现在的文人就不一样了,个个"动物凶猛",体质是否弱不禁风尚有待考证,但其他方面却与光膀子战马超的许褚有一拼。我虽一直爱写点东西,但从来不敢以文人自居。我的一个作家朋友更绝,按道理说这人出了好几本书,想不被别人认为是文人也难,可他偏偏对这个词深恶痛绝,还弄了篇《文人与女人的二十条罪状》的文章来,历数古今文人之龌龊,令人不寒而栗,时时自省,生怕一不小心也成了文人。某日在网上一个小有名气的论坛里闲逛,忽地看见一位文学爱好者口口声声自称三、五年后,其散文必将赶超冰心、余秋雨名垂青史,一时按捺不住,上去说了句"这孩子看上去怎么有点傻"之类的话,自此导致一起网上拍砖事件的发生,如果不是一位网友"文人相轻,都有点病"的留言如当头棒喝,恐怕我还掺在里面没完没了--我这么做不是自投罗网往"文人"这个圈子里跳嘛?!
我对古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文人一直心怀景仰,这才是真文人呐!他们或寄情山水、或流连青楼、或隐居篱下,不问时政自在逍遥,即便是对个别丑恶社会现象有所不满,也只是有个别的写几句愤世嫉俗的诗句喊几嗓子了事,大多数则选择了"冷眼旁观",你们去掐你们的架,我这里马照跑、舞照跳,好一番歌舞升平的景象啊!再看看现在的文人,有的特爱扎堆,哪儿热闹往哪去,惟恐事儿不大天下不乱,以造假新闻、吐口水为乐事。有的则特清高,抱着膀子斜着眼睛以"精英"自居,满脸的不屑,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得模样,生怕落入凡尘里成了一个俗人。于是,我们很明显地可以看见,新时期的文人们正在朝"赤膊上阵"与"冷眼旁观"这两极分化,形成了网络时代的一大文化景观!
信息社会的开放式特征带来了一场话语的狂欢,在文化领域尤见一斑,在某种利益的驱使下,有的人不仅把上身脱了,还把下身也脱了个干净,不可思议的是,这种失去廉耻的赤膊上阵方式居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人们一方面带着道德的面具,声色俱厉地批判这种肆无忌惮的卖弄和表演,却又在一转脸之间,贪婪地从这表演中获得窥私欲的感官满足;再看冷眼旁观者,别以为这些人就出淤泥而不染,明明是心里蠢蠢欲动,明明是找不到合适表现自己的方式方法,却诡辩世道苍凉、现实残酷,不给他实现价值的机会。不说则罢,一开口就是满嘴的酸词和风凉话,要么把自己抬举得高高的,用救世主般的眼神巡视着这世界,天知道他究竟看了几米远;要么就是整天忧国优民忧心忡忡,茶不思、饭不想,犯得着么?……
在赤膊上阵与冷眼旁观之间,我很想选择一个中立的角色,但事实上,这很难,能修炼到这一步非常人能为之的。告诉你一个永远不会犯大错的方法,在应该赤膊上阵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冷眼旁观。在应该冷眼旁观的时候,卷起袖子上去挥几拳头吧,要不然,我们活得就太郁闷了!!
11.遍地是贱人
一夜之间,贱人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我喜欢的贱人按时间划分分别有三位代表人物:韦小宝、周星驰、雪村。韦小宝虽然八面玲珑、刁钻狡猾,但是同时他也聪明可爱,紧凭一条如簧巧舌就能左右逢源,实在令我等口笨舌拙之辈羡慕不已,更重要的,他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可以有七个老婆,实在是令人生气,不骂他一声贱人难解心头之恨。
我保证写完这篇文章之后我再也不提"周星驰"这三个字了,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他曾经严重影响过我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看见小区的狗狗就想上去亲切地唤"旺财",问第一次认识的人的名字,好几次险些将"你妈贵姓"脱口而出。贱人啊贱人,若不是我悬崖勒马加紧思想改造,这一生恐怕就毁在你手上了。
雪村这个贱人我是和大家一样,差不多在一个时间认识他的。第一次听到他的成名曲,令我如闻天籁,一句"翠花,上酸菜"更是让我绝倒,"翠花"这个昵称被我借用到老婆身上使用至今。一贯以阳春白雪著称的春节联欢晚会也未能免俗,于公元2002年将这个贱人拉进了中央电视台,终于让全国人民对"寒碜"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的一个写球评的哥们写过一篇文章叫《为什么我们总是爱犯贱》,矛头直指忠心耿耿对中国足球不离不弃的伟大球迷们。中国足球黑哨不断、假球成风,好不容易冲进回世界杯还净吞九蛋。球员们跑得倒是挺快,送进田径队个个都是拿冠军的料,可惜一临到重大比赛就腿软,偌大的球门怎么也踢不进去一个球,就这样球迷们还放弃了观看最新喜剧片《新射雕英雄传》的宝贵机会,干脆"犯贱"到底。
我们虽然不是足球大国,但球迷确实不少,但这绝对不是"贱人"们的主力阵容。开头不是说贱人如雨后春笋了吗,你看到这的时候,说不定贱人又乌泱乌泱地增添成了大片的竹林子。放下手里的报纸左右环顾,你不难发现,身边不远处就坐着一个贱人……
先别打我的脸,我说"贱人"这两个字的时候,非但没有任何的鄙视心理,相反还带有一点崇敬和小小的爱戴呢。难道你不知道,进入21世纪,"贱"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待人生、生活的态度?蜡笔小新被追捧。流氓兔持续热卖。网上的恶作剧短信息泛滥成灾。坏男人早过时了,现在流行贱男人。这些不都在确凿地证实:我们的生活需要"贱",我们的娱乐已经离不开"贱"了吗?
不知不觉间,"贱"这个简单的字眼融进了"可爱"、"有个性"、"敢做敢为"等许多闪光的东西,比如说我的一个哥们,在一个大公司上班,每月拿几千元的薪水,前几天突然宣布不干了,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不能每天早晨睡懒觉睡到11点,还有那家公司的伙食太差。宁可勒紧腰带过苦日子,也不愿意做那份轻松悠闲的工作,这不是典型的"犯贱"么?
从现在开始,你应该有所明白了,说一个人"贱"并不代表骂他,如果声音甜蜜一点、微笑再多一点的话呢,被骂的那个人说不定反而会美孜孜地觉得高兴呐,不信你随手拉过来一个骂一句试试。
《大话西游》中紫霞苦苦纠缠至尊宝不让他去西天取经,搞得至尊宝烦不胜烦:"贱人,放手啊,你到底想怎样?贱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