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电子书

Home Category

百部同志电影全记录 [16]

By Root 323 0
的,是他远在台湾的父母。他们天天盼着儿子成家立业,抱孙子。可是万一高伟同把自己的性取向告诉二老,后果肯定不堪设想,于是高伟同不得不想尽各种方法应付他们。最后他甚至不得不骗父母说他就要结婚了。
  在赛门的建议下,伟同和威威办理假结婚,这样帮伟同敷衍了父母,也解决了威威的绿卡问题,一举两得,他们打响了如意算盘。威威搬到伟同的住处,赛门则作为伟同的房东出现。
  岂料父母竟然要从台湾赶来参加儿子的“婚礼”。威威跟随伟同去机场接父亲(郎雄饰)和母亲(归亚蕾饰),他们对威威这个儿媳妇很满意。但是情势渐渐变化,伟同原本打算草草结婚,可是父母一心想办一个盛大的婚礼。赛门为了补偿二老,在一家中国餐厅请他们吃饭,不料高老先生却遇上了自己当年的部下,非要帮伟同办喜宴。
  一场闹剧展开了。伟同和威威在熙熙攘攘的亲友团中穿梭,向客人敬酒、寒暄……最后按照中国的传统风俗闹洞房。岂料喝醉的伟同和威威竟然真的发生了性关系,甚至威威还因此怀孕。
  本来已经倍受委屈的赛门也终于因此爆发了,他们三人用英文争吵不休。
  高老先生生病住院。病房外面,疲惫无奈的高伟同终于对母亲说出事实,赛门才是他的恋人。母亲大吃一惊,伤心之余,又叮嘱他千万不能让父亲知道。
  然而父亲对这些真的一无所知么?他其实已经听懂了伟同争吵时说的英文。他默认了赛门在这个家庭中的位置。而威威也决心把孩子生出来,和赛门、伟同组成一个新的家庭。
  认同指数:★★★★☆(独特的中庸方式解决了文化、性取向的差异问题)评论:这是李安“家庭三部曲”的第二部(另两部分别是《推手》和《饮食男女》)。1990年,在家蛰伏6年的李安拿出两部剧本,《推手》和《喜宴》,分别获得新闻局优良剧本的首奖和二等奖。
  三部电影都把故事放在家庭中,讲述父子、父女关系,描摹现代人生活状态,表现东西方文化碰撞。而且他们不约而同的弥漫着李安偏好的一些元素:厨房、字画、婚姻……《喜宴》把故事放在美国,用同性恋和异性恋不同的思维,更明显的标榜了西方和东方的文化差异。
  来自台湾的老父母和受美国文化熏陶的儿子,他们是文化的两个对立面:异性恋、同性恋;结婚、不结婚;办喜宴、不办喜宴。在故事的发展中,两股势力渐渐逼近,发生冲突,但最终因为对抗而靠拢。李安的处理方式是温和、睿智的。在《喜宴》中假定了所有人都是善良有人情味儿的,只是他们表达和认同的方式不同。矛盾的一开始,就是因一个善意的谎言而起;矛盾的逐渐展露是因为一个个不经意的巧合;矛盾的解决是一个不小心的误会。故事最后得到了我们所能看到的最大程度上的圆满:伟同和赛门继续相爱;威威拿到绿卡;高家父母得到孙子。《推手》中表现出来的对于人性的穿透力,在《喜宴》中变化成为各取所需的百宝箱。
  但是,圆满的背后,又可以引起人们的思考:两代人的意识是否可以调和呢?直到影片结尾,高家父母的表情也是无奈的。难为导演在如此平和的表面下的良苦用心。
  这部影片的成功,除了李安的优秀剧本,两位老年演员也功不可没。郎雄在“家庭三部曲”中都有优秀的表现。他把中国传统父亲面对思维现代化的儿女的无奈演绎得惟妙惟肖。并不诉诸台词,却对观众以情动之。归亚蕾同样老练的将母亲的角色塑造成功,当她把旗袍送给威威的时候,还有从教堂走出来的时候,那种神情都是中国的母亲特有的:倔强而又温柔,多年受夫权的统治变得懦弱,但是又不放弃对于自己儿子的管理。
  影片还塑造了在美国生活的华人的群像。伟同在影片一开始就遇到的老朋友、高父在餐厅遇到的从前的部下,以及在婚宴上举杯喝酒的种种姿态。在他们身上,似乎永远切不断中华民族的根,就连伟同自己也是背负着父母的期望的。
  《喜宴》(2)
  有趣的是,在婚宴上,李安终于忍不住跳出来说了一句台词:“你看到的正是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切合“喜宴”的题目,导演似乎也反思着中国人爱热闹的原因。
  导演李安自己对于家庭也饱含着独特的感情。他对于做饭的独特偏爱足以说明问题,经常被媒体评为好丈夫、好父亲。《断背山》的片尾也打上字幕,献给自己的父亲。优良剧本的奖金还曾被兄弟拿去做生意。
  李安在好莱坞拍摄的类型电影受到了东西方的关注,除了擅长的家庭情节剧,还涉及武侠片《卧虎藏龙》,爱情情节剧《断背山》,在每一部影片中,他都可以准确处理人物的关系,把握人们生活常态中的细节,这也正是他成功的原因所在吧。《断背山》也是一部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在主流电影中,李安证明了他驾驭题材的能力。但是笔者并不欣赏的是他像其他拍同类题材电影的人一样对媒体宣称:“这并不是一部同性恋电影。”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说,但其实他选择了这个题材,一直是支撑整部电影戏剧张力的所在。
  《喜宴》之后,很多关于同性恋者在家庭中出柜的家庭情节剧。例如《桃色接触》、《致母亲——爱女们》、《海南鸡饭》,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相对圆满的结局。
  《死亡诗篇》(1)
  常用外文片名:Son frère/His brother
  导演:帕特里斯·夏洛尔(Patrice Chereau)
  编剧:帕特里斯·夏洛尔(Patrice Chereau)、安娜路易斯·特利维迪克(Anne-Louise Trividic) 根据飞利浦·贝松(Philippe Besson)同名小说改编
  演员:布鲁诺·托德契尼(Bruno Todeschini)、埃里克·卡里瓦卡(Eric Caravaca)、塞尔万·雅克(Sylvain Jacques)
  出品国/地区:法国
  上映时间:2003年
  片长:95分钟
  第5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
  剧情:
  阳光强烈的海边,他们与一位老人同坐在长椅上聊天。海风静静吹拂着岸上的人们,显得祥和、安静,谁都没有看出来他们有什么异样。
  他们是兄弟俩,哥哥叫汤姆斯(布鲁诺·托德契尼饰),弟弟叫路克(埃里克·卡里瓦卡饰)。多年前,汤姆斯离路克而去,因为路克是个同性恋;现在,前不久,汤姆斯重新找到路克,因为他得了病,重病,血小板在他的体内逐渐消亡,它随时有生命危险。
  路克陪汤姆斯去
  医院,医生告诉他需要住院治疗。路克二话不说,去汤姆斯家里把他的东西搬来。
  弟弟开始了对哥哥的照料,他有时候看着医院里的病人孱弱的样子,也开始担心哥哥的生命。
  路克回家之后,跟自己的男朋友文森(塞尔万·雅克饰)谈起汤姆斯,他的话语中显得有些无奈;汤姆斯的女朋友来看他,她正要好好安慰病中的汤姆斯,却发现汤姆斯似乎更需要的是自己的弟弟。路克把她送下楼去,谈到汤姆斯他们有些激动。
  路克走后,汤姆斯的情绪不稳定,对护士发了脾气。路克在医院遇到一个19岁的病人,他对路克倾吐着疾病的苦痛,路克把他的手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安慰着他。
  路克去汤姆斯家里的时候,忍不住跟汤姆斯的女友接吻了,两个人仿佛都在寻找同一个人的气味。
  他们的父母来看望汤姆斯,医院里,他们争吵起来,互相追究着责任。汤姆斯又要进行一次手术,他被刮光了全身的体毛。路克看在眼里,更加疼惜这个男人的脆弱与痛苦。当那些针头扎进哥哥的血管,弟弟的心似乎也在流血。
  路克跟汤姆斯谈起小时候的事情,路克抱怨汤姆斯当年离他而去。现在的汤姆斯不再抗拒同性恋了,他还跟着弟弟去了同性恋天体浴场,在那里,他又一次疑问了弟弟的性取向。
  路克照常跟文森做爱,但是他却对汤姆斯说他无法理解文森。
  “弟弟,我爱你!”汤姆斯淡淡的说出这句话,静静享受着海风和路克的抚摸。汤姆斯的身体已经瘦得不成样子,他脱掉衣裳,走向无垠的大海。兄弟二人多年的芥蒂终于冰释,取而代之的,是相互的关爱和理解。
  路克一个人在阳台上,对着大海点燃一根香烟。吹着海风,听着鸥声。哥哥真的离开了,他的兄弟,还留在这个人世。
  认同指数:★★★★★
  (对于男性身体、感情的美进行了表现)
  评论:
  一个人死前可以选择去做些什么事情。每位导演都有自己的想法。在帕特里斯·夏洛尔晦涩的镜头下,汤姆斯选择了找到自己的兄弟。
  夏洛尔在此之前已经涉猎过同性恋题材影片,与同样难懂的《爱我就搭我火车》相比,《死亡诗篇》显得更加沉重、缓慢。事关生命,夏洛尔的目光放在一对兄弟身上,讲述他们之间的理解与沟通。
  整部影片的过程中,两个人越来越亲密。女友来看汤姆斯的时候,解下衣衫试图满足他,但是这时候他的目光忽然转向路克,提出一个不相干的问题打断。汤姆斯渐渐感觉到对于路克的依赖,并且言语中也不忌讳这种情感的表现;路克则不禁的对汤姆斯表示出怜爱之情。
  影片很大程度上,都在努力展示男性之美,从感情到肉体。虽然弟弟被设定为同性恋身份,但是影片更多的表现的是他与哥哥的“手足情”,而且这种暧昧几乎让人怀疑兄弟之间产生了爱情。这对兄弟从隔阂到理解,整个过程非常恬淡,但是却让人看到了他们最动人的感情。路克讲述小时候的故事,观众看到他们的童年;讲到汤姆斯对路克的离弃,汤姆斯的悔恨也成为救赎的对象。
  布鲁诺·托德契尼在影片中有一段刮体毛的镜头,把刮体毛的整个过程展现出来,意图似乎也在展示男性身体之美;瘦骨嶙峋的布鲁诺·托德契尼在海边脱光了衣服,再次展示了身体。
  在路克和汤姆斯的家庭中,其他成员却与他们形成对比,在医院里,他们的父母不休的争吵。父亲甚至说:“为什么患病的不是路克?他比较强壮。”潜台词里,也意味着他对同性恋儿子的轻视。两个儿子之间却已经没有了芥蒂。哥哥明确的表示他最需要的是弟弟。
  创作者设定的人物也是具有寓意的:同性恋的弟弟健壮、稳重、勇敢,而异性恋的哥哥则病态、急躁。可以看出来夏洛尔的认同倾向。
  汤姆斯的女友在影片中交代了很多关于他的细节。她和路克接吻的情节安排的非常巧妙,尽管这看起来似乎显得不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在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