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部同志电影全记录 [0]
本书来自www.abada.cn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abada.cn
百部同志电影全记录 作者:范坡坡
序
序 同性恋是一种爱
细数起来,《蓝宇》的拍摄已经是5年前的事情了。5年前北京的深秋,陌生而又熟悉,冷得人骨子发疼,又让人感到莫名的温暖。拿到这本书稿,翻看里面的电影,觉得,把它们介绍给更多的观众,是意义非常的一件事情。
同性恋这个字眼,最近一些时间出现在媒体中的频率越来越高了,不管我在香港,还是到台湾或者是在大陆,都能看到报纸、杂志、电视……都把他们的理解诉诸大众:严肃的或是戏谑的,官方的或是民间的……也许,了解就是一种进步吧。无知才导致误解与偏见。
同性恋其实不该一种性取向,而是一种爱。“同性”是形容词做定语用的,“恋”才是这三个字的中心词。从这个角度看,《蓝宇》也仅仅是一部关于爱的电影,因为蓝宇和捍东的性别,同性恋成了一个契机,是这部电影的题材。在《断背山》的宣传过程中,我看到李安也再反复强调这个问题,因为这样,电影得到了更多观众的观赏和理解、赞许,无论从工业还是文化去看到,都是正面因素。
《愈快乐愈堕落》是更早的电影了。也出现在这本书里。作者经常使用的一个词语是“认同”,这倒真是对于同性恋来说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面对自己的身份,能够宠辱不惊、镇定自若,所谓心理的健康,大概就是如此吧。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很多人,都在黑暗中摸索,希望找到自己灵魂的出口,找到了,他们就可以呼吸自由的空气;找不到,他们就被压抑、窒息、死亡。
我想我是幸运的,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里,做着相对自由的事情,身边有知心的朋友,贴心的爱人,关心的家人。我是一个懂得从生活中寻找勇气和信心的人,所以我面对自己,尊重自己,而不是逃避、掩饰,不用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躲在黑暗的角落。站在柜子外面,晒在太阳底下的感觉,更舒服。
更加幸福的是,我的表达,还给了别人影响。作者告诉我,《蓝宇》启发了他们一批人。在看了电影和小说之后,他们恍然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其实不是“问题”,因为作品的观点,对于同性恋是正面的、认同的。作为一个Gay Director,我觉得自己的态度非常重要,给自己多一些责任心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用平常心去面对,因为自己首先要把性取向看成平常的事情。
譬如荷兰影片《士兵与男孩》就让人有这种感受。欣赏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们并不会特别在意他们的种族、语言、年龄,乃至性别,我们看到的是一段纯真、浪漫的爱情故事。
也许,如果到了一个真正平等、博爱的社会,“同性恋”这个词语,都应该消失掉的。男人、女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爱。是的,爱——这也是支撑我这么多年生活、工作的动力。
愿作为读者的您,能够摒弃羁绊,抛开偏见,勇敢地理解、接受爱!
目录(1)
导言一、传奇同人爱有些人似乎注定就要做世界的传奇。在纷乱的人世间中寻找真爱,在缱绻的真爱中叹息无奈,在不尽的无奈中独自醒来……他们的生活,被人们看作传奇,而在他们自己看来,这是平凡而又无可缺憾的一生。
《塞巴斯蒂安》1976《莫瑞斯》1987《爱德华二世》1991《疯狂夜》1992《士兵与男孩》1992《卡林顿》1995《王尔德》1997《情迷画色》1998《挛爱砒霜》2003《女魔头》2003二、暧昧的眼光透过那扇紧闭的玻璃窗,看见眉毛底下暧昧的眼光。我们常常不能守望远方,往往只能珍视这一刻的重量;世事无常,打开心灵之窗,在有限的空间里凝视对方。嗟叹,这地老天荒!
《双姝怨》1961《魂断威尼斯》1971《行走的最好方式》1976《衣柜里的男人》1994《愈快乐愈堕落》1998《军中禁恋》1999《男男女女》1999《夜奔》2000《游园惊梦》2001《游泳池》2003三、向禁忌挑战勇敢的人,敢于向世俗挑战;更加勇敢的人,则向禁忌挑战。跨出伦理的底线,越过道德的边界,挣脱社会约定俗成的生物链,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生活。而这些禁忌,是家庭的、社会的,也更是观众的。
《肉》1968《蔷薇的葬礼》1969《神父》1994《罪孽天使》1994《东宫西宫》1996《河流》1997《美丽拳王》2003《色情电影院》2003《不良教育》2004《热带病》2004四、真爱真无敌自从那次约定,我决心与你生死相偎。在你的眼神里寻找勇气,在你的手心里感受慰籍,在你胸口上发现生的真谛,死的意义。爱的河流上,有你我一叶扁舟,我相信,真爱真无敌。
《大胆的爱,小心的偷》1996《烈焰焚币》2000《伊班和查理》2000《蓝宇》2001《公路电影》2002《同性之光》2002《性爱、政治与鸡尾酒》 2002《艳光四射歌舞团》 2004《断背山》2005《真夜中的弥次先生与喜多先生》2005五、爱情是魔鬼“爱情是一种最精良、最狡猾,也最有效的社会压迫工具”,法斯宾德如是说,也如是做,更把这种说法贯彻到电影里,也更有很多人赞同——用电影的方法。他们的眼中,爱情不万岁,爱情是魔鬼!
《万字》1964《佩特拉的苦泪》1972《狐及其友》1975《一年十三个月》1978《水手奎莱尔》1982《欲望法则》1987《爱情万岁》1994《情迷干洗店》1997《御法度》1999《干柴烈火》2000六、家庭与婚姻亲爱的亲人们,你们驻足听一下我悲戚的倾诉吧!这么些年,我的事业、爱情都很如意,可是惟独没有你们的祝福,让我常常生活在阴霾里。我多么希望不惜一切代价来获得你们的理解。可是,爸爸,我是真的爱她;妈妈,我是gay。
《喜宴》1993《基佬四十》1996《旧约》2000《今年夏天》2001《致母亲--爱女们》2002《死亡诗篇》2003《海南鸡饭》2004《蝴蝶》2004《面子》2004《桃色接触》2004七、纯真的年代想起纯真的年代,骑得飞快的自行车上,白衣飘飘,红裙摇曳。捧起你那张洁净的脸,凝视你明亮的双眸,一片蓝色淹没了我的视线。懵懂的眼神,萌动的心,青春的天空下,野芦苇经过暴风雨,弯下腰,又扬起笑脸。
《樱桃园》1990《野芦苇》1994《美丽在唱歌》1997《爱的初体验》1998《蓝色大海》2001《蓝色大门》2002《17岁的天空》2004《颠覆性学校》2004《夏日暴风雨》2004《夏日之恋》2004八、残酷的青春本来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春下午,可是一个霹雳不小心降落在稻草人的头顶,燃烧,那还没有犯下太多罪孽的年轻灵魂。你可曾看见,他们无辜的样子,令人心碎。这,是另一种青春。
《我自己的爱达荷》1991《全搞砸了》1993《羞愧体位》1994《少男情狂》1996《早基去,晚基返》1996《布拉格男妓》1997《美少年之恋》1998《男孩别哭》1999《舍不得哥哥》2002《志同盗合》2004九、寻找与诘问我们多了一双翅膀,但是他们说天使不是这样;我们淋漓酣畅,可是他们说我们弄脏了他们的池塘。是谁将悲怆赋予了我们的生命?是天空,大地,还是父亲?我要打破这无尽的沉默!
《费城故事》1993《电影中的同志》1995《夜幕低垂》1995《春光乍泄》1997《巧克力男孩》2000《挛工游戏》2001《情欲的战栗》2001《童子也是基》2001《出卖雄风》2004《熊崽》2004十、历史的画卷打开光怪陆离的历史画卷,我们看见形形色色的人生。他们或者牵绊在世俗的脚镣里不能自拔,或者埋没在战火的硝烟中惺惺相惜,或者挣脱了人生的束缚重得新生……这是历史,而他们是历史的人质。
《战场上的快乐圣诞》1983《唐朝豪放女》1984《鲑鱼子》1991《哭泣游戏》1992《奥兰多》1993《霸王别姬》199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1997《活着为了证明》1999《我的军中情人》 2002《男人的心中只有男人》2004
浩浩荡荡,迷迷糊糊,电影走过了111年的历史。这是一个不错的数字,这段历史中间,有大师供我们顶礼膜拜,有明星供我们生殖崇拜,更有很多朴素、可爱的电影让我们难以忘怀。
所以,这本书首先的立足点,是关于电影——这个空前放肆的窥淫工具,这个无与伦比的造梦工厂;然而,电影前面,加了个定语,叫做“酷儿”,说得朴素、狭窄一些,就是“同性恋”,说得体面、优雅一些,就是“同性爱”,说得直接、繁琐一些,就是,男人爱男人,女人爱女人……噢,这样一个在大众看来并不高尚的群体,倘若跟同样龌龊的电影,结合在一起,可也算是情投意合。
当同性恋出现在电影中的时候,“遭来一些嘲笑,一些同情,甚至一些恐惧”,这是维托·罗素的说法,也是罗伯·爱泼斯坦、杰弗里·弗里德曼的说法。维托·罗素把电影胶片比作“赛璐璐衣柜”,同性恋在这个“衣柜”里,开一个门缝用眼睛四下张望,然后伸出一只手,探出一只脚……这个出柜的过程是艰难的,不亚于一位背负着家庭、婚姻、爱情,诸多方面压力的中年男人。
于是我们看见了:1919年,《与众不同》在“同性恋伊甸园”柏林上映,这被认为是第一部以同性恋为主题的电影;1950年,热内开始了他的实验电影,在欧洲大地上,同性恋电影大师们像播种一样井然有序的成长起来:维斯康蒂、帕索里尼、法斯宾德、阿尔莫多瓦、贾曼;1951年开始,田纳西·威廉斯关于同性恋的戏剧被搬上银幕:《欲望号街车》、《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好莱坞的体制中,同样培养出来一大批有同性恋倾向的电影人:伊利亚·卡赞、约翰·施莱辛格、马龙·白兰度、加里·格兰特、詹姆斯·迪恩,他们有时候在电影里“出柜”一下,但是更多时候在演绎着异性恋的生活;1968年,《乐队小伙子》登上大银幕,随后的1969年,《午夜牛郎》上映,并作为一部X级影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 1977年,第一届旧金山国际同性恋电影节举行,1992年,柏林电影节正式设立了“泰迪熊”单元,鼓励同性恋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abada.cn
百部同志电影全记录 作者:范坡坡
序
序 同性恋是一种爱
细数起来,《蓝宇》的拍摄已经是5年前的事情了。5年前北京的深秋,陌生而又熟悉,冷得人骨子发疼,又让人感到莫名的温暖。拿到这本书稿,翻看里面的电影,觉得,把它们介绍给更多的观众,是意义非常的一件事情。
同性恋这个字眼,最近一些时间出现在媒体中的频率越来越高了,不管我在香港,还是到台湾或者是在大陆,都能看到报纸、杂志、电视……都把他们的理解诉诸大众:严肃的或是戏谑的,官方的或是民间的……也许,了解就是一种进步吧。无知才导致误解与偏见。
同性恋其实不该一种性取向,而是一种爱。“同性”是形容词做定语用的,“恋”才是这三个字的中心词。从这个角度看,《蓝宇》也仅仅是一部关于爱的电影,因为蓝宇和捍东的性别,同性恋成了一个契机,是这部电影的题材。在《断背山》的宣传过程中,我看到李安也再反复强调这个问题,因为这样,电影得到了更多观众的观赏和理解、赞许,无论从工业还是文化去看到,都是正面因素。
《愈快乐愈堕落》是更早的电影了。也出现在这本书里。作者经常使用的一个词语是“认同”,这倒真是对于同性恋来说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面对自己的身份,能够宠辱不惊、镇定自若,所谓心理的健康,大概就是如此吧。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很多人,都在黑暗中摸索,希望找到自己灵魂的出口,找到了,他们就可以呼吸自由的空气;找不到,他们就被压抑、窒息、死亡。
我想我是幸运的,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里,做着相对自由的事情,身边有知心的朋友,贴心的爱人,关心的家人。我是一个懂得从生活中寻找勇气和信心的人,所以我面对自己,尊重自己,而不是逃避、掩饰,不用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躲在黑暗的角落。站在柜子外面,晒在太阳底下的感觉,更舒服。
更加幸福的是,我的表达,还给了别人影响。作者告诉我,《蓝宇》启发了他们一批人。在看了电影和小说之后,他们恍然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其实不是“问题”,因为作品的观点,对于同性恋是正面的、认同的。作为一个Gay Director,我觉得自己的态度非常重要,给自己多一些责任心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用平常心去面对,因为自己首先要把性取向看成平常的事情。
譬如荷兰影片《士兵与男孩》就让人有这种感受。欣赏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们并不会特别在意他们的种族、语言、年龄,乃至性别,我们看到的是一段纯真、浪漫的爱情故事。
也许,如果到了一个真正平等、博爱的社会,“同性恋”这个词语,都应该消失掉的。男人、女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爱。是的,爱——这也是支撑我这么多年生活、工作的动力。
愿作为读者的您,能够摒弃羁绊,抛开偏见,勇敢地理解、接受爱!
目录(1)
导言一、传奇同人爱有些人似乎注定就要做世界的传奇。在纷乱的人世间中寻找真爱,在缱绻的真爱中叹息无奈,在不尽的无奈中独自醒来……他们的生活,被人们看作传奇,而在他们自己看来,这是平凡而又无可缺憾的一生。
《塞巴斯蒂安》1976《莫瑞斯》1987《爱德华二世》1991《疯狂夜》1992《士兵与男孩》1992《卡林顿》1995《王尔德》1997《情迷画色》1998《挛爱砒霜》2003《女魔头》2003二、暧昧的眼光透过那扇紧闭的玻璃窗,看见眉毛底下暧昧的眼光。我们常常不能守望远方,往往只能珍视这一刻的重量;世事无常,打开心灵之窗,在有限的空间里凝视对方。嗟叹,这地老天荒!
《双姝怨》1961《魂断威尼斯》1971《行走的最好方式》1976《衣柜里的男人》1994《愈快乐愈堕落》1998《军中禁恋》1999《男男女女》1999《夜奔》2000《游园惊梦》2001《游泳池》2003三、向禁忌挑战勇敢的人,敢于向世俗挑战;更加勇敢的人,则向禁忌挑战。跨出伦理的底线,越过道德的边界,挣脱社会约定俗成的生物链,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生活。而这些禁忌,是家庭的、社会的,也更是观众的。
《肉》1968《蔷薇的葬礼》1969《神父》1994《罪孽天使》1994《东宫西宫》1996《河流》1997《美丽拳王》2003《色情电影院》2003《不良教育》2004《热带病》2004四、真爱真无敌自从那次约定,我决心与你生死相偎。在你的眼神里寻找勇气,在你的手心里感受慰籍,在你胸口上发现生的真谛,死的意义。爱的河流上,有你我一叶扁舟,我相信,真爱真无敌。
《大胆的爱,小心的偷》1996《烈焰焚币》2000《伊班和查理》2000《蓝宇》2001《公路电影》2002《同性之光》2002《性爱、政治与鸡尾酒》 2002《艳光四射歌舞团》 2004《断背山》2005《真夜中的弥次先生与喜多先生》2005五、爱情是魔鬼“爱情是一种最精良、最狡猾,也最有效的社会压迫工具”,法斯宾德如是说,也如是做,更把这种说法贯彻到电影里,也更有很多人赞同——用电影的方法。他们的眼中,爱情不万岁,爱情是魔鬼!
《万字》1964《佩特拉的苦泪》1972《狐及其友》1975《一年十三个月》1978《水手奎莱尔》1982《欲望法则》1987《爱情万岁》1994《情迷干洗店》1997《御法度》1999《干柴烈火》2000六、家庭与婚姻亲爱的亲人们,你们驻足听一下我悲戚的倾诉吧!这么些年,我的事业、爱情都很如意,可是惟独没有你们的祝福,让我常常生活在阴霾里。我多么希望不惜一切代价来获得你们的理解。可是,爸爸,我是真的爱她;妈妈,我是gay。
《喜宴》1993《基佬四十》1996《旧约》2000《今年夏天》2001《致母亲--爱女们》2002《死亡诗篇》2003《海南鸡饭》2004《蝴蝶》2004《面子》2004《桃色接触》2004七、纯真的年代想起纯真的年代,骑得飞快的自行车上,白衣飘飘,红裙摇曳。捧起你那张洁净的脸,凝视你明亮的双眸,一片蓝色淹没了我的视线。懵懂的眼神,萌动的心,青春的天空下,野芦苇经过暴风雨,弯下腰,又扬起笑脸。
《樱桃园》1990《野芦苇》1994《美丽在唱歌》1997《爱的初体验》1998《蓝色大海》2001《蓝色大门》2002《17岁的天空》2004《颠覆性学校》2004《夏日暴风雨》2004《夏日之恋》2004八、残酷的青春本来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春下午,可是一个霹雳不小心降落在稻草人的头顶,燃烧,那还没有犯下太多罪孽的年轻灵魂。你可曾看见,他们无辜的样子,令人心碎。这,是另一种青春。
《我自己的爱达荷》1991《全搞砸了》1993《羞愧体位》1994《少男情狂》1996《早基去,晚基返》1996《布拉格男妓》1997《美少年之恋》1998《男孩别哭》1999《舍不得哥哥》2002《志同盗合》2004九、寻找与诘问我们多了一双翅膀,但是他们说天使不是这样;我们淋漓酣畅,可是他们说我们弄脏了他们的池塘。是谁将悲怆赋予了我们的生命?是天空,大地,还是父亲?我要打破这无尽的沉默!
《费城故事》1993《电影中的同志》1995《夜幕低垂》1995《春光乍泄》1997《巧克力男孩》2000《挛工游戏》2001《情欲的战栗》2001《童子也是基》2001《出卖雄风》2004《熊崽》2004十、历史的画卷打开光怪陆离的历史画卷,我们看见形形色色的人生。他们或者牵绊在世俗的脚镣里不能自拔,或者埋没在战火的硝烟中惺惺相惜,或者挣脱了人生的束缚重得新生……这是历史,而他们是历史的人质。
《战场上的快乐圣诞》1983《唐朝豪放女》1984《鲑鱼子》1991《哭泣游戏》1992《奥兰多》1993《霸王别姬》199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1997《活着为了证明》1999《我的军中情人》 2002《男人的心中只有男人》2004
浩浩荡荡,迷迷糊糊,电影走过了111年的历史。这是一个不错的数字,这段历史中间,有大师供我们顶礼膜拜,有明星供我们生殖崇拜,更有很多朴素、可爱的电影让我们难以忘怀。
所以,这本书首先的立足点,是关于电影——这个空前放肆的窥淫工具,这个无与伦比的造梦工厂;然而,电影前面,加了个定语,叫做“酷儿”,说得朴素、狭窄一些,就是“同性恋”,说得体面、优雅一些,就是“同性爱”,说得直接、繁琐一些,就是,男人爱男人,女人爱女人……噢,这样一个在大众看来并不高尚的群体,倘若跟同样龌龊的电影,结合在一起,可也算是情投意合。
当同性恋出现在电影中的时候,“遭来一些嘲笑,一些同情,甚至一些恐惧”,这是维托·罗素的说法,也是罗伯·爱泼斯坦、杰弗里·弗里德曼的说法。维托·罗素把电影胶片比作“赛璐璐衣柜”,同性恋在这个“衣柜”里,开一个门缝用眼睛四下张望,然后伸出一只手,探出一只脚……这个出柜的过程是艰难的,不亚于一位背负着家庭、婚姻、爱情,诸多方面压力的中年男人。
于是我们看见了:1919年,《与众不同》在“同性恋伊甸园”柏林上映,这被认为是第一部以同性恋为主题的电影;1950年,热内开始了他的实验电影,在欧洲大地上,同性恋电影大师们像播种一样井然有序的成长起来:维斯康蒂、帕索里尼、法斯宾德、阿尔莫多瓦、贾曼;1951年开始,田纳西·威廉斯关于同性恋的戏剧被搬上银幕:《欲望号街车》、《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好莱坞的体制中,同样培养出来一大批有同性恋倾向的电影人:伊利亚·卡赞、约翰·施莱辛格、马龙·白兰度、加里·格兰特、詹姆斯·迪恩,他们有时候在电影里“出柜”一下,但是更多时候在演绎着异性恋的生活;1968年,《乐队小伙子》登上大银幕,随后的1969年,《午夜牛郎》上映,并作为一部X级影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 1977年,第一届旧金山国际同性恋电影节举行,1992年,柏林电影节正式设立了“泰迪熊”单元,鼓励同性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