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电子书

Home Category

6子情缘赤子心》by天地蜉蝣(全文完结) [207]

By Root 4259 0
手里吗?关于高鹗这个话题我看就讨论到这里。现在你们都对最近非常红的王新六在万家讲坛里品红楼,说说自己的看法,也对他的高见谈谈自己的感想。”

  听了夏玟的话后,张康年首先就兴奋地说:“我曾经拜见过王大家,他的著作我也细细的研读过,真是不愧为大家之作啊!通篇读来,发人深省,王大家读红楼之细致,对历史和文学结合研究之透彻,简直就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有时深夜研读王大家之作,对自己以前之疑惑有了新的认识,简直就是茅塞顿开,不由得失声大笑起来!王大家的言语深沉、稳健,对历史研究很深入,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啊!”

  对王新五在万家讲坛的东西我没有看多少,似乎就看了一下关于秦可卿身世的篇章而已。对此我完全没有什么可以议论的地方,不过我记得自己当时就不怎么认可那个所谓的王大家,听到张康年在那里胡吹海夸的,心底不由就有气,于是笑道:“张兄但知夸奖王大家,不知王大家那点竟然如此发人深省,竟使张兄如此深夜爽怀大笑。望张兄也告知我们,让我们长点见识。”

  很显然,林勤和张康年之间的关系其实也并不融洽,但因为有了我这个劲敌,所以刚才才会一致对外而已。此时他见了张康年凭借着自己认识王新五就得意洋洋的,也不大高兴起来,说:“张兄你竟然拜见过王大家,不知王大家告诉过你关于黛玉之死的另一个解释没有?”

  张康年奇怪的问:“什么黛玉之死的另一个解释啊?”

  林勤笑说:“看来张兄对王大家最近的大作也没有认真拜读啊!王大家最近又推出了奇闻,说黛玉之死是沉塘,而非病死!张兄难道不知道吗?”

  张康年老脸有些尴尬起来,支支吾吾的说:“最近我不是忙着一些俗务嘛,所以对王大家刚刚出的新作没有仔细研读而已。”

  石修宾听了于是笑说:“张兄肯定是最近有些忙罢了。王大家所言黛玉之死,非死病死,而是沉塘。其主因是黛玉和湘云中秋之夜联句,里面不是有一佳句是‘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吗?一边听见的妙玉说气氛过于凄凉,于是剩余联句就由她一人所作了。王大家主要根据这句诗表明,黛玉是在一个冬天的晚上,沉塘自尽的。”

  我听了不由失笑说:“那我还得根据‘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这句评判之诗说:黛玉是在树林里上吊自尽,宝钗是雪地里冻死的哩!”

  张康年老脸一红,说:“这个我还没有研读,就没有发言权!”

  林勤忽然说:“王大家有些观点我认为是不错的,但有些观点我却实在不能认同。比如他认为,《终身误》那支曲子是钗黛二人的合曲,而《枉凝眉》则是妙玉、湘云的合曲。这我就完全不能赞同了!《终身误》很明显误的是宝钗的终身而非黛玉,这首曲应当抒发的是宝玉在娶了宝钗之后的感叹,表达自己尽管整日面对的是宝钗但终究难忘黛玉的感慨。钗黛是宝玉一生情感中最重要的两位女性,看到宝钗,宝玉自然联想到了黛玉,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更何况作者后来又明确写了黛钗合一,并且把她们二人同放在《金陵十二钗正册》的首页。《枉凝眉》很明显写的是宝玉和黛玉,书中明明写到黛玉是绛珠仙草下凡,不是阆苑奇葩是什么?况且黛玉偏又生有两湾似蹙非蹙笼烟眉,试问舍黛玉其谁?至于《红楼梦》曲子十四首,其实也并未多出一支。你看起首一曲引子,结束一首尾曲,中间是十二钗,岂不正好么?”

  石修宾也点头说:“林兄所言极是!‘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可见这主人公绝对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少女。黛玉本来就是灵河边的一株世外仙草,为报答神瑛侍者而下凡,欲将平生泪水倾情以报。这不正符合刚才那句曲子么?至于妙玉,她本来就是追求平静、闲云野鹤过一生的人,怎么会流泪终身?就算以后‘无暇白玉遭泥陷’,但也绝非以泪洗面就此了结的人。我看她不是自尽,就是逃出生天!因为据妙玉的评语中,还有一句: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从而可见,妙玉在人将老的时候,已经是在青灯古殿的境地里,并非像有人猜测的沦落烟花之地。至于‘风尘肮脏违心愿’,那是因为她确实被坏人给玷污了,所以才说是风尘肮脏。”

  张康年听了道:“我倒觉得王大家有理。第一首曲子绝对是钗黛合作,这是毫无疑问的。金玉良缘、木石前盟,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这都无不将两者并列。难道这还只是宝钗之单曲么?显然不是的。所以王大家认为《枉凝眉》并非是黛玉之曲就有理了,作者就算再喜欢黛玉,似乎也不大可能为黛玉同时设两支曲子吧?而阆苑仙葩、美玉无暇,似乎和湘云、妙玉也配得过啊!最后她们对宝玉的心,以及宝玉对她们的心,不也是水中月、镜中花么?”

  林勤说:“张兄此言差矣!宝玉对妙玉是有敬重之心,绝无爱慕之意!或许妙玉对宝玉还是有些不同的,毕竟少女怀春,而附近也就宝玉一个出色的男子嘛。宝玉就不同了,虽然妙玉也极为出色,但他身边的女子哪一个比她差?无论是钗黛,还是湘云、三春、宝琴,都是一等一的人物。何况宝玉还一直钟情于黛玉,以至于对湘云的心意都顾不得了,哪里还会舍近求远的去爱恋那位尼姑?”

  我见他们讨论得有趣,不由得一笑。但坏了,那三人本来正相互之间攻讦着,见到我的笑,顿时都以为我在渔翁得利,于是都向我看来。

  张康年首先问道:“温老弟如此欣然一笑,似乎颇有得意之色,是否已有自己的高见想向我们抒发啊?”

  林勤则道:“是啊!我观温老弟,言语便给,似乎对于这样的辩论颇有心得。我们刚才也只是抛砖引玉而已,就请温老弟发表你的真知灼见如何?”

  我汗颜。但人家都如此杀上门了,面对这两个草包,我似乎也不应该回避吧?我略微沉吟后,索性胡乱说道:“据我所看,这两支曲子都是写林黛玉、薛宝钗的!合二为一嘛,一个是德,一个是才,德才兼备才是完人,这样的完人世上不存在,只有幻境仙子那里才有。而秦可卿则几乎就达到了德才兼备二字,但惜乎其身不正,沦落到很低的境界里去了。第一首写钗黛是没有争议的,但其侧重于写宝钗,最后给宝钗的评语是:纵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第二首依然是写钗黛,水中月是指黛玉,镜中花指宝钗。但侧重写黛玉,包括泪水相报,刚才石兄也说了。二曲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其中都牵涉到了宝玉,包括金玉奇缘、木石前盟、举案齐眉、心事虚话、空劳牵挂等等,每一句都浸含着宝玉的身影。这就是说,这里在表明着本书的全部精髓,那就是宝、钗、黛的三角恋爱是其中最精华的部分,也是通书的提纲挈领。”

  我的话一说完,顿时三人都“意难平”起来。林勤说:“温老弟所言绝对是臆测!美玉无暇怎么可能是讲宝钗呢?宝钗是‘金’嘛,通书都从没有讲宝钗与‘玉’联系过。只有宝玉、黛玉、妙玉才是玉嘛,宝钗、湘云都是金嘛!这个曲子明明以黛玉的口吻在发出少女那幽幽之叹,水中月、镜中花也是对两者爱情的结果的描写。水中月指宝玉,镜中花指黛玉。这都几乎是完全没有争议的事情啊!”

  石修宾也说:“是啊,就是臆测嘛!枉凝眉最是适合黛玉的形象,不是黛玉的外号就叫‘颦儿’吗?凝眉枉顾,心事虚话。这完全是黛玉一个人的写照嘛。”


卷七 芙蓉 ㊣第二零零章 - ~红楼论战(下)~㊣

  张康年还待继续对我进行第二波批判性围剿,但夏玟已经微笑说:“关于红楼曲子的论战就这样了,这本来就是极有争议的地方,我们也不必进行较真。谁说的都可能有道理,谁说的都不是真理。这样吧,就谈谈关于王大家最有争议的一点,秦可卿身世之迷。”

  听到这个话题,刚才欲语被断的张康年顿时高兴的说:“那我就先献丑了。我认为,王大家在这个论断上极富想象力,而且其论据非常充裕,论证也极有说服力,对我启迪非常之大!譬如大家写到秦可卿卧房的布置,诸如其用品皆是则天女皇、飞燕皇后、太真贵妃、寿昌公主、同昌公主等等人曾经用过的。这些人都与帝皇之家有关,你说这岂不是隐喻秦可卿高贵无比的身世?还有‘秦可卿死封龙禁卫’,完全不通嘛,秦可卿怎么能封龙禁卫呢?那都是男卫,没有什么女性皇帝亲兵的。那章节原题应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嘛!而‘天香’二字,却可推见她的地位多崇高!最可怀疑的是,为何秦可卿一个养生堂里抱养的女子,竟得小官吏秦业如此钟爱,后来贾府竟然又将她立为长子嫡孙贾蓉的正妻?而且贾府上下无不对她尊重,无不器重她。贾母说她是重孙第一个得意的孙媳妇,贾珍说自己的儿子一百个也抵不上她,像王熙凤这样势利眼的女人也和她好得不得了。可见,她出身不凡啊!再者,她是警幻仙子的妹妹,可见她的地位有多高。她死后如此大肆操办丧事,竟然连北静王都惊动了,你说这排场一般人能敌得上吗?最让人怀疑的是,她死后用的是义忠亲王老千岁留下的千年楠木,这完全不是巧合,是作者特意的安排啊!”

  石修宾说:“秦可卿这个人绝对不简单,她能够有着非凡的政治眼光,绝对不是一般人家的女儿,更不是秦业那样的小官吏可以养育出来的。可见,她的身份真的是富贵之极啊!烈火烹油,她家里也肯定如此,她才由此深切的感受,最后都会托梦给王熙凤。”

  林勤也说:“那个义忠亲王的名字起得好啊!原先康熙立的前太子,不是封号叫‘理密亲王’吗?自吴三桂之后,在清朝外姓、汉人是绝对不可能再封王了。而太子才可能封亲王吧。可见这个‘坏事’的亲王就是前太子。这样说来,秦可卿是亲太子遗女是很可能的。”

  石修宾也说:“据我所见,义忠亲王名字是有着很深的含义。经我考证,原先前太子胤礽被康熙帝斥为不仁不孝,所以才被革除太子位。故而曹雪芹才特意将这位亲王取名为‘义忠’,忠义仁孝,隐喻太子恰是不仁不孝的意思。”

  张康年点头赞道:“石兄所言极是!至少在这一点上,王大家绝对是还原了红楼原著的精髓,揭露了历史的真面目!”

  继而他们又讨论起贾府当时收留秦可卿,很可能是为了在胤礽一党复起时作为政治资本等等。

  随即他们又讨论其王大家所谓的秦可卿之死来。关于秦可卿之死,一般以为不是病死,就是因心病自尽而死。但王大家以“天香楼”为依据,认为秦可卿是被贾元春给出卖给皇帝,不但取得帝皇对贾府的谅解,而且使得帝皇对贾元春的忠心耿耿作出了赏赐,最终使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在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