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X诸葛亮】 青衫湿透 [2]
。所以就算不是好事,也可以不在乎。
那一瞬,有什麽静静的挣脱了平衡的锁链,向不为人知的未来缓缓倾斜。
【周瑜X诸葛亮】 青衫湿透4
孙权一行人商议已定,回正殿诏告群臣,群臣见木已成舟,无可挽回,只有默认。之後孙权令程普为右都督,协助周瑜并力逆操。并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这天晚上,周瑜再次去见孙权,说道:"曹操自称拥有八十万水军,我派了探子打探虚实,以实校之,得知曹军虽是旌旗蔽空,亦不过十五六万人罢了,且已久疲。众数虽多,不足畏也。如若将军能给公瑾精兵五万,则公瑾足於制之。"
孙权叹说:"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令我大为所望。幸好还有公瑾你愿意与我一同抵抗曹军。不过五万兵实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
周瑜微微颔首,出了门,再夜色中掩去面上笑容,强打精神,又去找了右都督程普。与他叮嘱了几句,而後整顿军队,当夜,程普便披挂上阵,黄盖随军出征,周瑜鲁肃却留在了後方。
忙了一晚,在逐渐露出朦胧微光的苍穹下,周瑜一身红服,被晨风吹得衣摆翻滚。他看著马蹄踏过後一时无法平息的沙尘和消失在远处的军队,俊美的面孔上满是疲色,轻轻的叹了口气,回了都督府。
晌午,都督府。
都督府内,主厢房阳光透过窗棂流淌了一地。都督府的医者施展悬壶济世之能,对著将红服褪到腰间的年轻将领,望、闻、问、切。那将领正是周瑜。赤裸著的白皙上体,虽不是肌肉纠结,亦是结实而精壮,像大理石般流畅而完美。那上体上却缠绕著重重的白色纱布,那纱布新新旧旧,皆是点点血迹。
周瑜问那医者:"前段时间忙,就一直拖著,现在如何了?"
医者皱著眉头问:"上次看的时候,都督伤口不是已经开始愈合了吗?到底怎麽裂开的?"
周瑜笑著说:"喔,是那次,蜀汉那边来人,中了曹贼的埋伏,都督府里没人走得开,只好我去,打斗时裂开的。"
医者脸上变色:"为了蜀汉的人?"
周瑜笑容更胜:"蜀汉的人才更是重要。若是蜀汉来的人有个三长两短,怕是东吴就要面北而称臣了,怎麽了?"
医者长叹,一鞠到地说:"都督纵横裨阖,披荆斩藜,为东吴立下汗马功劳,在下亦是敬仰非常。上次在江口会敌,都督一人力战敌人三百,身上留下七道伤口,皆深可见骨。再上次,将军于城外赢敌,有万夫不当之勇,身上有十一道剑上,臂中两箭,亦远非皮肉之伤。诸如此类,数无可数。若将军依旧不懂得珍重自己的身子,在下便是华佗在世,亦无可奈何。"
周瑜愕然问道:"怎麽,伤得很重吗?"
医者答曰:"在下自当竭尽所能报将军痊愈,可将军此伤已伤至经脉,愈合之时,切记不可动怒,否则病情反复,在下也无能为力了。"
周瑜听罢,微微笑著,自言自语:"伤啊,伤啊,你可要争气些,在这样下去耗在後方,我的刀怕也是要流泪了。"
医者听得眉头大皱,欲要再言,周瑜止之,只得躬身退去。
剩下周瑜一人呆在房中,见到他面上笑容,一点点隐去,他一手紧紧的抓住红檀的桌子,想分担身上伤口钻心的疼痛,一时用力过大,在桌上留下一个深深的掌印。等到重新穿好一身鲜红的袍子,才发现那红服上有些发暗的色块,全是斑斑点点的血。
前线,程普领军队,与曹操遇於赤壁。
当时曹军水土不符,多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东吴军在南岸结营,东吴大将黄盖修书一封,送于周瑜,书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周瑜於数百里之外的都督府,大笔一挥,嘱咐其备好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於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以烟花信号为好,号出则发兵。
一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後方,周瑜已派人帮诸葛造好四层土台,每台旗帜士兵依次而减,到第四台只余诸葛一人,脚踏七星,踩就太极图案,仗剑而行,周瑜在都督府门口,远远看见,只见高台之上,诸葛素服赤足仗剑披发而走,风雷为其刃,云岚为其盾,发丝飘扬,面容清臒,如神仙降于九天,微微心掣神摇,脸上变色。
旁边鲁肃见他神情,出言问道:"都督,诸葛孔明借东风一举是否可行?"周瑜点点头道:"东风将起,一切无碍。"
见鲁肃面露喜色,周瑜闭了眼不看高台上的人,问身侧的鲁肃说:"子敬,你说我是否该放手?"鲁肃讶而答曰:"公瑾一生消遥自在,竟然也有人让你挂怀吗,若是对方不愿,自该放手了。"周瑜苦笑道:"子敬,错了,这次,为国为家,都不该放。"
周瑜道:"纵龙入海,放虎归山,只能为我东吴徒增大患,我绝不能够。以他才能,若是我此番放他归去,只怕天下三足鼎立之势不成,刘备倒要独吞天下了。"
仿佛没有看见鲁肃脸上的惊讶,周瑜继续轻轻的说:"我不能放,我不能放。就算是为了我自己,就算为了自己也不要放。"
周瑜转过头看著鲁肃,脸上有一个温柔的,温柔到让人心痛的笑,鲁肃从不知道周瑜也会有这种无奈和让人心痛的表情,周瑜说:"子敬,你说,快死的人,自私一点,是可以原谅的吧?"
鲁肃心中大惊,出言打断道:"公瑾,莫说傻话!你说的话,我全然不懂!"
周瑜摇了摇头,说道:"子敬,你看,那高台,你说为什麽孔明要执意建在江边?"
鲁肃迷惘的摇了摇头。
周瑜又问:"你可知道为什麽这天,赵云不在孔明身侧?"
鲁肃心中大惊,说:"莫非......"
周瑜叹了口气,对著高台上的影子,道:"他想逃,如今风起,他借完东风,怕是就要下这高台,乘著赵云弄来的船只,一路顺风走了。"周瑜转身,不再看那人影,用命令的口气道:"子敬,去传令,令禁卫三千士卒,分为三队,在下流三岔口守候,赤壁攻城的烟火信号一起,便堵住路口,一路堵到人,另两队便前往支援......尽量活捉,到时便说是我周瑜请他至府上一聚。"
鲁肃接令後,问道:"公瑾,若是不能活捉,那......"
周瑜闭上眼睛,叹道:"没有若是。"
鲁肃听得明白,匆匆前去布置。
那前方,高台上,东风渐起,旗帜飘飞,诸葛嘴角又浮现出他小心翼翼隐藏著的得意笑容,他眼见胜势在握,步子更疾,东风更劲,嘴角的笑就更加的绚烂和张扬。他以为那高台上就是他一生一世,在东吴所跳的最後一场舞蹈。是的,那步子就是舞蹈,在狂风中无人能解。呼风唤雨,歌颂凤翥鸾翔。
不远处,都督府前,周瑜,用一双冷冷清清,乾乾净净的眸子,静静看著他。看著他一生只有一次的张狂舞蹈。
眼前,那是一只久居人下,第一次用自己的意志肆意飞翔的凤凰,自己接下来却要耽心竭虑的去折断他的翅膀。
【周瑜X诸葛亮】 青衫湿透5
东风起,黄盖驾驶著十艘战舰冲在前面,中江举帆,馀船以次俱进。曹军吏士皆出营立观,等待著黄盖前去进行所谓的投降。离曹君二里馀的时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一切发生的很快,快得连天上的烟花信号的刹那芳华都仿佛还在高高的苍穹上眺望著东吴的土地。诸葛在放信号的时候就在不再动作,他抬著头颅,有些迷惘的仰看天幕燃烧,从下颚到锁骨之间是一道优美的弧度。周瑜微笑著开始走向高台,在离高台不过数十米距离的位置停了下来。那一刻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迷恋那一个世界的火,天上有火,地上有火,一片江上也是轰轰烈烈的火,烧尽铅华,甚至连心都觉得烧得温暖了。
诸葛不再看周围如凤凰浴火的绚烂,远处江上,一叶小舟飞速驶来,然後趁著无人注意,诸葛踏上小舟,离江岸十米左右时,周瑜才装作匆忙出现,对诸葛大呼道:"孔明,莫急离去,多聚几日再走吧!"诸葛嘴角隐约有从容而得意的笑容,似乎是玩得过於尽性,所以看什麽都是愉悦得,这愉悦足以让他连得胜後离去都保持著最大的礼节。於是诸葛长长一鞠道:"几日来,多谢都督招待了,再见无期,愿都督多保重。"周瑜亦是对著逐渐远去的小舟长长一鞠,夸大的红色袖子掩去了嘴角几乎是宠溺和纵容的笑意。
--再见无期?孔明,还不到说再见的时候。周瑜想。
风吹过,一唱百和。云散去,万千气韵。
江水如练。
一叶孤舟被包围在三组舰艇中,两人坐於舟中,其中素服人面无表情,而十指握拳,再无先前之笑容,此人正是诸葛。
"都督请先生至府上一行!"数千士卒包围舟外,齐声喝道,声音震耳发聩。
"子龙,你先回去助主公一臂之力,我会想办法和你们联系。"
"军师,子龙怎能陷先生于龙潭虎穴之中!"
"都督请先生至府上一行!!"万千士卒再次喝道,声音如同石破天惊!
"子龙,不必多言。"
"都督请......"士卒们不再叫喝,他们要找的人,一身素服,已重舟中出来,立於舟前。
於是一艘舰艇飞快驰去,接了那人,馀下那舟,三组舰艇和为一组,迳自去了。
--敢把我留下来,就得付出代价。
都督府。
周瑜低头,忙於案牍上堆积如山的公文。
诸葛站在他面前,素衣垂地,笑容可亲。
周瑜又改完了另一本公文,扔在身後的那一堆里面,抬头看了诸葛一眼,皱著眉头说:"不要假笑,很难看。"
於是诸葛没有再笑,目光如炬。
周瑜叹了一声,暂时放弃了公文,对著诸葛说:"我也只是保险起见,所以才敢阻碍孔明你的去路啊。"
诸葛说:"你以为你可以阻碍的了我?"
周瑜说
那一瞬,有什麽静静的挣脱了平衡的锁链,向不为人知的未来缓缓倾斜。
【周瑜X诸葛亮】 青衫湿透4
孙权一行人商议已定,回正殿诏告群臣,群臣见木已成舟,无可挽回,只有默认。之後孙权令程普为右都督,协助周瑜并力逆操。并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这天晚上,周瑜再次去见孙权,说道:"曹操自称拥有八十万水军,我派了探子打探虚实,以实校之,得知曹军虽是旌旗蔽空,亦不过十五六万人罢了,且已久疲。众数虽多,不足畏也。如若将军能给公瑾精兵五万,则公瑾足於制之。"
孙权叹说:"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令我大为所望。幸好还有公瑾你愿意与我一同抵抗曹军。不过五万兵实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
周瑜微微颔首,出了门,再夜色中掩去面上笑容,强打精神,又去找了右都督程普。与他叮嘱了几句,而後整顿军队,当夜,程普便披挂上阵,黄盖随军出征,周瑜鲁肃却留在了後方。
忙了一晚,在逐渐露出朦胧微光的苍穹下,周瑜一身红服,被晨风吹得衣摆翻滚。他看著马蹄踏过後一时无法平息的沙尘和消失在远处的军队,俊美的面孔上满是疲色,轻轻的叹了口气,回了都督府。
晌午,都督府。
都督府内,主厢房阳光透过窗棂流淌了一地。都督府的医者施展悬壶济世之能,对著将红服褪到腰间的年轻将领,望、闻、问、切。那将领正是周瑜。赤裸著的白皙上体,虽不是肌肉纠结,亦是结实而精壮,像大理石般流畅而完美。那上体上却缠绕著重重的白色纱布,那纱布新新旧旧,皆是点点血迹。
周瑜问那医者:"前段时间忙,就一直拖著,现在如何了?"
医者皱著眉头问:"上次看的时候,都督伤口不是已经开始愈合了吗?到底怎麽裂开的?"
周瑜笑著说:"喔,是那次,蜀汉那边来人,中了曹贼的埋伏,都督府里没人走得开,只好我去,打斗时裂开的。"
医者脸上变色:"为了蜀汉的人?"
周瑜笑容更胜:"蜀汉的人才更是重要。若是蜀汉来的人有个三长两短,怕是东吴就要面北而称臣了,怎麽了?"
医者长叹,一鞠到地说:"都督纵横裨阖,披荆斩藜,为东吴立下汗马功劳,在下亦是敬仰非常。上次在江口会敌,都督一人力战敌人三百,身上留下七道伤口,皆深可见骨。再上次,将军于城外赢敌,有万夫不当之勇,身上有十一道剑上,臂中两箭,亦远非皮肉之伤。诸如此类,数无可数。若将军依旧不懂得珍重自己的身子,在下便是华佗在世,亦无可奈何。"
周瑜愕然问道:"怎麽,伤得很重吗?"
医者答曰:"在下自当竭尽所能报将军痊愈,可将军此伤已伤至经脉,愈合之时,切记不可动怒,否则病情反复,在下也无能为力了。"
周瑜听罢,微微笑著,自言自语:"伤啊,伤啊,你可要争气些,在这样下去耗在後方,我的刀怕也是要流泪了。"
医者听得眉头大皱,欲要再言,周瑜止之,只得躬身退去。
剩下周瑜一人呆在房中,见到他面上笑容,一点点隐去,他一手紧紧的抓住红檀的桌子,想分担身上伤口钻心的疼痛,一时用力过大,在桌上留下一个深深的掌印。等到重新穿好一身鲜红的袍子,才发现那红服上有些发暗的色块,全是斑斑点点的血。
前线,程普领军队,与曹操遇於赤壁。
当时曹军水土不符,多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东吴军在南岸结营,东吴大将黄盖修书一封,送于周瑜,书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周瑜於数百里之外的都督府,大笔一挥,嘱咐其备好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於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以烟花信号为好,号出则发兵。
一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後方,周瑜已派人帮诸葛造好四层土台,每台旗帜士兵依次而减,到第四台只余诸葛一人,脚踏七星,踩就太极图案,仗剑而行,周瑜在都督府门口,远远看见,只见高台之上,诸葛素服赤足仗剑披发而走,风雷为其刃,云岚为其盾,发丝飘扬,面容清臒,如神仙降于九天,微微心掣神摇,脸上变色。
旁边鲁肃见他神情,出言问道:"都督,诸葛孔明借东风一举是否可行?"周瑜点点头道:"东风将起,一切无碍。"
见鲁肃面露喜色,周瑜闭了眼不看高台上的人,问身侧的鲁肃说:"子敬,你说我是否该放手?"鲁肃讶而答曰:"公瑾一生消遥自在,竟然也有人让你挂怀吗,若是对方不愿,自该放手了。"周瑜苦笑道:"子敬,错了,这次,为国为家,都不该放。"
周瑜道:"纵龙入海,放虎归山,只能为我东吴徒增大患,我绝不能够。以他才能,若是我此番放他归去,只怕天下三足鼎立之势不成,刘备倒要独吞天下了。"
仿佛没有看见鲁肃脸上的惊讶,周瑜继续轻轻的说:"我不能放,我不能放。就算是为了我自己,就算为了自己也不要放。"
周瑜转过头看著鲁肃,脸上有一个温柔的,温柔到让人心痛的笑,鲁肃从不知道周瑜也会有这种无奈和让人心痛的表情,周瑜说:"子敬,你说,快死的人,自私一点,是可以原谅的吧?"
鲁肃心中大惊,出言打断道:"公瑾,莫说傻话!你说的话,我全然不懂!"
周瑜摇了摇头,说道:"子敬,你看,那高台,你说为什麽孔明要执意建在江边?"
鲁肃迷惘的摇了摇头。
周瑜又问:"你可知道为什麽这天,赵云不在孔明身侧?"
鲁肃心中大惊,说:"莫非......"
周瑜叹了口气,对著高台上的影子,道:"他想逃,如今风起,他借完东风,怕是就要下这高台,乘著赵云弄来的船只,一路顺风走了。"周瑜转身,不再看那人影,用命令的口气道:"子敬,去传令,令禁卫三千士卒,分为三队,在下流三岔口守候,赤壁攻城的烟火信号一起,便堵住路口,一路堵到人,另两队便前往支援......尽量活捉,到时便说是我周瑜请他至府上一聚。"
鲁肃接令後,问道:"公瑾,若是不能活捉,那......"
周瑜闭上眼睛,叹道:"没有若是。"
鲁肃听得明白,匆匆前去布置。
那前方,高台上,东风渐起,旗帜飘飞,诸葛嘴角又浮现出他小心翼翼隐藏著的得意笑容,他眼见胜势在握,步子更疾,东风更劲,嘴角的笑就更加的绚烂和张扬。他以为那高台上就是他一生一世,在东吴所跳的最後一场舞蹈。是的,那步子就是舞蹈,在狂风中无人能解。呼风唤雨,歌颂凤翥鸾翔。
不远处,都督府前,周瑜,用一双冷冷清清,乾乾净净的眸子,静静看著他。看著他一生只有一次的张狂舞蹈。
眼前,那是一只久居人下,第一次用自己的意志肆意飞翔的凤凰,自己接下来却要耽心竭虑的去折断他的翅膀。
【周瑜X诸葛亮】 青衫湿透5
东风起,黄盖驾驶著十艘战舰冲在前面,中江举帆,馀船以次俱进。曹军吏士皆出营立观,等待著黄盖前去进行所谓的投降。离曹君二里馀的时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一切发生的很快,快得连天上的烟花信号的刹那芳华都仿佛还在高高的苍穹上眺望著东吴的土地。诸葛在放信号的时候就在不再动作,他抬著头颅,有些迷惘的仰看天幕燃烧,从下颚到锁骨之间是一道优美的弧度。周瑜微笑著开始走向高台,在离高台不过数十米距离的位置停了下来。那一刻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迷恋那一个世界的火,天上有火,地上有火,一片江上也是轰轰烈烈的火,烧尽铅华,甚至连心都觉得烧得温暖了。
诸葛不再看周围如凤凰浴火的绚烂,远处江上,一叶小舟飞速驶来,然後趁著无人注意,诸葛踏上小舟,离江岸十米左右时,周瑜才装作匆忙出现,对诸葛大呼道:"孔明,莫急离去,多聚几日再走吧!"诸葛嘴角隐约有从容而得意的笑容,似乎是玩得过於尽性,所以看什麽都是愉悦得,这愉悦足以让他连得胜後离去都保持著最大的礼节。於是诸葛长长一鞠道:"几日来,多谢都督招待了,再见无期,愿都督多保重。"周瑜亦是对著逐渐远去的小舟长长一鞠,夸大的红色袖子掩去了嘴角几乎是宠溺和纵容的笑意。
--再见无期?孔明,还不到说再见的时候。周瑜想。
风吹过,一唱百和。云散去,万千气韵。
江水如练。
一叶孤舟被包围在三组舰艇中,两人坐於舟中,其中素服人面无表情,而十指握拳,再无先前之笑容,此人正是诸葛。
"都督请先生至府上一行!"数千士卒包围舟外,齐声喝道,声音震耳发聩。
"子龙,你先回去助主公一臂之力,我会想办法和你们联系。"
"军师,子龙怎能陷先生于龙潭虎穴之中!"
"都督请先生至府上一行!!"万千士卒再次喝道,声音如同石破天惊!
"子龙,不必多言。"
"都督请......"士卒们不再叫喝,他们要找的人,一身素服,已重舟中出来,立於舟前。
於是一艘舰艇飞快驰去,接了那人,馀下那舟,三组舰艇和为一组,迳自去了。
--敢把我留下来,就得付出代价。
都督府。
周瑜低头,忙於案牍上堆积如山的公文。
诸葛站在他面前,素衣垂地,笑容可亲。
周瑜又改完了另一本公文,扔在身後的那一堆里面,抬头看了诸葛一眼,皱著眉头说:"不要假笑,很难看。"
於是诸葛没有再笑,目光如炬。
周瑜叹了一声,暂时放弃了公文,对著诸葛说:"我也只是保险起见,所以才敢阻碍孔明你的去路啊。"
诸葛说:"你以为你可以阻碍的了我?"
周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