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电子书

Home Category

重生之千面女优 [40]

By Root 2115 0
时间,老冯在的那个工厂倒闭了,他暂时没地方干苦力活,而女儿即将北上考试,学费不说,光是路费也有点为难。

  如果,女儿真的考上那个学校,艺术类院校的学费对他们这个在温饱线徘徊的小家庭来说也是很沉重的一个负担。

  孩子是个有天赋的,他们不能耽误她,如果砸锅卖铁能供她上学,他们也肯干,问题是就算他们砸锅卖铁也交不起那笔看似天文数字的学费啊!

  假如,他们向银行贷款助学,人家连门都不用上,光看家庭资料表,就可判断这家无力清偿,根本就不会给他们发放贷款。

  夫妻二人正发愁,喜闻工厂连同职工宿舍的这一大片土地被拍卖了,开发商要在这一带建商业圈。做为补偿,职工宿舍楼的住户,每人分得一套新房并补3万元现款。

  A城是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开发商给出的方案激起了大部分人的不满,认为补的款项过少,但是,他们夫妻却很知足了,起码这笔钱暂时缓解了他们家庭的燃眉之急,况且老苏还把一个钱生钱的好办法教给了他们家老冯,女儿的学费应该是无忧了。

  吕秀茹想到这里,不由笑逐颜开,眼角的鱼尾纹更密了,她殷勤地为老苏把酒添满了。

  “盖商场?真是好主意,工厂这一片地的位置可好了,他们要在这里盖商场,真是要赚翻了。不过,开发商真是小气,才补这么点钱给我们,奸商。”冯晶晶略有不满地说。

  吕秀茹尖瘦的脸颊尽是满足,她谆谆教导女儿,“做人要知足,知足常乐,小孩子心不要那么大。”

  冯晶晶暗地里吐了吐舌头,面上的表情却很温顺,“知道了啦!”

  “知道就好。晶晶,你明天真的不要我们送你?这可是你头一次出远门,我和你爸爸不放心你,你还不让我们去送,你这孩子真是不懂父母的心。”吕秀茹有点埋怨,再给女儿夹了一筷子菜。

  “不用,我长大了,应该自己去面对事情了,妈妈你们不能老是跟在我身边吧!”

  虽然,她知道父母的担心,但是,她最讨厌的事情莫过于火车站送行,让人心情压抑到极点,又不是一去不回了,至于么。

  “好吧,你是个有主意的孩子,我们也不拦你的意思。唉,你多吃点菜,东西我都帮你收拾好了,你的艺术资格报名证我帮你缝到了衣服里面,你等会再看看还有什么漏的。”吕秀茹心里极想去送她,可听她这么一说只好依了她的意思。

  冯晶晶嚼完最后一口饭,“我等会要去小公园见叶老师,回来再看吧!”

  吕秀茹拿过女儿的空碗,为她勺汤,“叶老师人真不错,人家一个名家,不收学费教了你五六年,以我们家这情况都没法感谢她。你明天北上,今晚见了她要多多谢她,别失了礼数,知道吗?”

  “知道了。”冯晶晶笑嘻嘻地应道。

  ========================

  PS:艺术资格报名证,是所有的艺术考生在参加艺术院校的艺术考试之前,由省里【大概是如此,详细地不记得了】的教育厅举行一次文化科目的考试,文化科考试合格的艺术考生才能去艺术院校参加艺考。合格的艺考生,教育厅会发一张艺术资格报名证,艺考生在艺术院校报名时,必须对老师出具此证,否则不予报名。

  最近本省跃居全国停电大省第一,城市限电,有些地方已经停电一个星期,我这里停电疯狂,存稿几乎没有增加,只好减少网上PO文的量。

  该死的停电,害我的文稿几度丢失,我现在已经上火了,嘴角长热泡【吃饭那个痛啊】,大家谅解=。=,萧某人很上火,后果很严重~~~~~~~

  下个星期更新是:

  周一、三、五、日,时间为上午9点——11点,如果没有按时PO文,就是停电,某生会找时间补回来。

  另:我的个人空间已经开通,我把一篇即将投稿的中篇小说《迷城》,作为随笔放了进去,感兴趣的筒子可以进去逛了。【这篇小说和正文是同步更新的】

第三卷 一路向北中
(3—5)中

  黑胶碟片与古旧留声机的唱针悠然缱绻,吟唱的逝水波光散落在这古色古香的空间,演绎一出又一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适逢其会。

  一位年近八旬的老者闭目坐在藤椅里,和着留声机发出的咿咿呀呀的唱词,手里不停闲地打着拍子,不时摇头晃脑地哼出几句来。

  正要唱到高潮,偏偏有人打断了他的自得其乐。

  “别哼了。”话音落下,留声机瞬间消音,没了声。

  “嘿,老婆子,你这是干什么?”老者骤然睁开眼,他七十来岁的年纪,头发俱是花白,但那眼睛依旧炯炯有神,身板依旧硬朗清健。

  被他唤作老婆子的老太太年纪与他相若,一头精神的花白短发,身姿面容保养得宜,体态玲珑,容颜因岁月失去光艳却沉淀了气韵精华,犹可遥想旧时盛华风姿。

  若有她当年仍旧健在的戏迷和影迷,见了她,也要赞一声,“叶清瑜,风采不减当年哪!”

  叶清瑜是京剧名家,在旧时代拍过多部电影,是名至实归的双栖艺术影星,艺术经验丰富至极,拥有国家特级演员的称号,享受特殊津贴待遇,已从A城京昆剧团退休。

  她的老伴名叫谭起良,也已从A城京昆剧团退休,他是一位琴师,为她演出伴奏五十余载,结缡四十多年,相携同行时至今日。

  两人退休以后,不再有演出任务,每日的闲暇时间除了听听逝世名家的老戏,那一身的技艺功夫可从未放下,与其他A城京昆剧团退休的老人们聚在一处,俨然又是一个微型的剧团。他们仍像当年一般唱念做打,清晨和晚间从不间断,倒也热闹非凡,晚年时光不至寂寞。

  “你忘了?晚上的聚会时间快到了,把你的胡琴拿上。”叶清瑜说着取下了墙壁上挂的凌云双剑。

  谭起良应了一声,刚要起身去拿胡琴,见她取剑不由问:“你今晚上唱虞姬表演剑舞?”

  “不是。”她低首,抱着凌云双剑,恋恋不舍地抚摩斑驳的剑鞘,它曾跟着她走南闯北的好多年,曾有人想强霸她,这残红的剑穗上染过她明志的鲜血……

  “不是?!你拿剑做什么?”

  “我要送给我的关门小弟子。”她抬首,犹似少女调皮地朝他笑。

  谭起良一惊,他知道这把剑之于她的意义,“你要送给冯丫头?”

  “身为我叶清瑜的弟子,她有几斤几两我再清楚不过,她明天北上考试,我相信她能脱颖而出,希望这把剑能助她一臂之力,毕竟跟在我身边,它已沉寂太久了。”叶清瑜抚剑喟叹。

  “老太婆,你这个偏心眼的,怎么不传给小九?她好歹是咱们行当的,用剑的时候比冯丫头多吧!”谭起良笑骂。

  “臭老头子,你都说我是偏心眼了,谁让她是我最小的徒弟呢,我这个做老师的偏心一点也是应该的。要不是她死活不肯去戏曲附中,照她这有灵性的料子,我早去那学校发挥余热去了。你还说我偏心,你不也一样喜欢那丫头嘛,你每次给她拉胡琴的时间最多。”叶清瑜啐了他一口,“闲话少说,赶紧拿你的胡琴去。”

  “得令呐,娘子。”谭起良拉着戏腔进了内室拿出了胡琴。

  一人提剑,一人携琴,相伴去了家附近的小公园。

  十分钟的路程,两人到达了目的地。

  二月时节,春寒料峭,公园的绿柳尚未吐芽,惟有满树的空枝婆娑舞动,聊胜于无地为众人遮去剪刀风。

  尽管,夜间寒意更甚白日,但是,大家聚会的热情丝毫不减,除了热爱戏曲的人,谁能真正理解这一群对戏曲痴迷至骨的名家们?

  他们半生淫浸其中,戏曲已经深入他们的血肉骨髓,不疯魔不成戏,这大概也是化境的一种体现吧。

  小公园的设计很人性化,场地的最中央是一圈圆形的顶棚走廊,有遮阳挡雨的功用,所以,老人们此间聚会基本属于雷打不动,且众老人各有弟子,他们逮着空便来讨教,那些穿金贯石的优美声音,常引得路过行人伫足聆听,因此,这也是附近最热闹的公园,当年的冯晶晶就是这样被吸引过来的。

  冯晶晶吃过晚饭,便来到了公园,还未走进已经听到了熟悉的西皮二黄和绮丽腔词。

  12岁那年,为了演出《马兰花》,她将生前荒废已久的训练手段再次用上,清晨晚间都来公园压腿练声,所幸这具身体的柔软度和声音都不错,她才能把身体的自然条件慢慢调至最佳状态,也因此她认识了京剧名家叶清瑜老师。

  在此之前,冯晶晶和时下年轻人一样,对这种快要消亡的、与时代脱轨的东西不感冒,若不是因为以梅兰芳大师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名列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内,她绝对不会想到要去请教公园剧团里最活跃也最平易近人的叶清瑜老师。

  当她真正接触过以后,她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无知……

  戏曲是真正的艺术!

  那些已臻化境的写意的程式动作,一招一式无不优美;那些趋于完美的刚柔兼济的唱腔,堂皇绵丽的戏词,无一不使人陶醉;那些剧中的人物内心世界,只消一个细微的眼神,几个身段就能把他们的心理情感变化传达出来;那些无实景自成妙境的舞台,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其写意的诗境传达给观众。

  况且,放眼当下,又有几人可写出“回首繁华如梦渺,残生一线付惊淘”、“自古常言不欺我,成败兴亡一刹那”,这样的百含人生况味、起兴历史的句子?

  都说戏曲已然没落,可真要是亲临剧场,亲耳听过那种或把嗓音发到清霄的穿云裂石,或是绕梁的玉盘走珠,你绝对会为它魂萦梦绕,因为那是代表中国千年文化的最强音;

  若是身在满目金发碧眼的国外,这戏曲的声腔就是一种文化归属感,正所谓:一声胡琴响,海外游子泪断肠。

  撇去大的不谈,这些老艺术家们,除了强艺傍身,更讲究艺德,保留着过去“学艺先学做人”的朴素做派,真正的德艺双馨,不端架子,让人打从心眼儿里尊敬,不像现今的演艺圈那些小有名气的演员明星,稍有知名度便上了天,找不着北,不知道自己姓什么。

  冯晶晶慢慢走近那个唱曲圈子,准备找到叶老师,跟她道谢且告别,可是,逡巡一遍并没有发现她的身影,只看到了圈外围的九师姐魏敏兰和坐在乐队前端拉胡琴的谭起良老师。

  难道叶老师病了?不对呀,昨天晚上分别的时候,她还好好的。

  冯晶晶疑惑地凑到魏敏兰身边,轻轻拉了一下她的衣袖,“九师姐,叶老师怎么没来呀?”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在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