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嘉话 [14]
下事,少有能一蹴而就的。”
崔捷也意识到自己言辞不当了,躬身赔礼道:“陛下,恕臣失仪。”
皇帝不想他们气氛太僵,就说:“你先到书房去。”
内侍们把书房的竹编窗帘卷起四分之三,书房是六角形建筑,三面以冰冷的大青石为墙,三面开着几乎到地的大直棱窗,窗外有浓密绿荫笼盖,即使外头烈日炙烤,屋内也是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这儿是皇帝最喜欢的地方,很少让人进来,倒是入夏后很多次嫌东阁太热,就带她移师到这边。崔捷推开一扇门,立在阶上看那星星点点、轻轻摇曳的小小野花。周围一片清幽谧静,心里却诸念纷至,此起彼伏。
皇帝进来时,刚好看到一抹被绿叶过滤得柔和的阳光投洒在她脸上,风吹动树枝,她俊秀的侧脸亦跟着时明时暗,光影流动。
过了一会,他才走过去,笑着说:“这儿原本种的是扶桑和木槿,红艳得刺眼,烦起来就让尚舍局的人全拔了。”
只怕尚舍局在这些稀见的野花上费心更多吧。
“你可回来了,近几天都忙翻了。”
崔捷腆然,转而忧虑地说:“陛下,是不是卢龙有战事?”
“是的……没有战事我已够头疼了……”皇帝背手望天,“之前魏博献钱三十万缗,我让他给属下官兵做春衣去,听说很改善了一下那边的人对朝廷的看法,但实际上我一丁点儿力气都没出,只是借花献佛,占了李宝盛的便宜……”
若不是担心战况,崔捷几乎要莞尔一笑了。
“可卢龙的人也在闹饥荒,难免就有点看法。按察使刘经纶见他们有异动,大概吓傻了,下令十之三四的士兵解甲归田。那一带窝里斗打了六七十年,民生凋敝,满目疮痍,参军的人靠打靠抢活路还大点儿,他一裁军自然惹得民怨沸腾。田慈尘就抓住这时机出来扮菩萨,分金散银的……”
这样一来,陛下被连累成坏人了。
皇帝看到她表情,含笑眨眼:“我穷,没办法。”
又一阵风袭来,皇帝的衣袖轻轻抚过她的左手,她瑟缩了一下,但背后已抵着窗门。不知哪棵树上传来几声悦耳的蝉音,皇帝也暂停了一瞬来静听夏蝉的初鸣。
然后他再继续:“田慈尘买了人心,野心就膨胀了,第一就盯上了易州粮仓。最新的消息是他已围城三日。易州的薛涣倒是忠臣一名,北有卢龙南有魏博,滋扰了这么多年也没失过城,但兵力一直削减,恐怕要守不住。”
易州的消息要几天才抵达长安,此时会是什么情况呢?崔捷到书架上取了河北、河东、河南三道的详图铺在桌上,看了一会,她指着恒州说:“这儿离易州最近,和易州、沧州呈三角形,可以直奔易州解围,也可以到沧州围魏救赵。恒州守将是……洪敬文?”
“正是,他不参一脚我都要偷笑了。考虑到薛涣或许能撑一月以上,他就算要渔翁得利也不会这么早有动作的。以洪敬文的实力,趁此一举兼并三州并非不可能,但他是个满足于现状的人,我猜会一直观望,直到局势明朗……”
崔捷心想:陛下非常了解他们啊,我真自愧不如。
皇帝轻叹了一声,“易州粮仓是绝不能失的……”
“陛下,臣以为薛大人不是全无胜算。”
“哦,为什么?”
“卢龙军之前和李宝盛有几次不小的战役,虽然胜多负少,但也元气大伤,疲态尽显,此其一;二者,田慈尘在卢龙的根基是他叔父田宏正打下来的,两人的器量和智谋似乎天差地远,卢龙军中不服的只怕大有人在吧。”
皇帝笑着点头:“确实,小田不及老田多矣!坐吃山空败家子一个。”
崔捷亦笑,五十岁的小田?
不过皇帝的眉头并未舒展:“能解易州之围的也不单洪敬文一个,只是他们全部心怀鬼胎,爱自说自话不听管教。”
两人看着地图上以青黄四色描绘的国土,以及醒目朱砂圈出的大小藩镇,皇帝突然用极低、极低的声音说道:“他们还没有做诸侯的气势,我想,我也不至于做周幽王的,是不是?”
崔捷吓了一跳,赶紧打断他:“陛下,请你不要再作此语,我会辅助你啊!我……”
她顿时无措语塞,皇帝亦哑言愣住,笑意渐从心底浮升至脸庞,然后凝聚在明亮的眼眸里。
崔捷脸上微热,低头轻声说:“还有嘉川,守素,很多人,我们都会辅助你的。”
皇帝不禁伸手,差点要握住她手臂,但最后还是停住,收回,“我知道的,所以我也没有放弃努力。”
等自己恢复足够平静,她才再次出声:“陛下,微臣斗胆想问一个问题。”
“唔,你说。”
她踌躇了一会,“陛下……对广陵郡王有何看法?”
皇帝苦笑道:“看法和你一样。”
“那对策是?”
“对策就是没有对策。”皇帝说,“我不打算对他有什么举动,至少今后几年都是。剑南道地势凶险、气候艰恶,一旦开战,于他于我都是十倍死伤。别的藩镇打打闹闹,也还是咱们的国土。剑南道西接吐蕃,南邻南诏,虎视眈眈啊,我绝不甘愿让他们趁机占了好处去。广陵郡王暗中和他们来往,我知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都是些好利忘义之辈,我也不急于现在就争着讨好他们。
还有,老百姓都喜欢讲正统,他虽然是我亲叔叔,只要我不死,他仍然是名不正而言不顺。做个乱臣贼子,谋朝篡位?他的顾虑可比我多啊。
我要做的就是管好我能管的,所谓战胜于朝廷,不战而胜为之上。”
崔捷还是有点不解,真的什么都不做?
皇帝笑笑:“我要和老天打一个赌。赌我的命比广陵郡王的命长,他的儿子没一个成器的……这个赌对我有利,不是吗?”
第十九章 白玉兔
易州战报,潜伏的奸细数天前烧了城中大半粮草,军情危殆。朝廷对于是否出兵、何时出兵争持不下。如果下旨让附近的节度使救城,有人唯恐朝廷要应付他们漫天要价般地索求粮草、军备,借出兵之名,行打劫之实;如果让皇帝直属的龙武军出击,又恐怕远水救不了近火,贻误军机。
戌时二刻,崔捷拜别了皇帝回府,天上无月无星、黑云压地,夜风吹得她猛打了几阵寒噤,连忙拢紧衣袍袖口急走,转入巷口就望见门房老伯把崔府大门上挂的两只灯笼取下,点亮蜡烛,又用长杆支上去,可以想象今晚这动作他必定不厌其烦地重复许多遍了。崔捷快跑几步过去,笑着说:“连叔,风这么大,灯笼不挂也罢。”
连叔大喜叫道:“老爷可回来了,裴大人等了好一阵子了。”昏暗中看不清表情,但连叔感觉自家老爷好像有点儿被吓住了,他不解个中缘由,只好小声解释:“外头的茶馆酒馆都打烊关门了,裴大人又执意要见老爷,小的只好请他在前厅等候。”
平日崔府很少有人来访,就算来了,崔捷也经常推说府中简陋,请别人到酒馆喝酒去的。
崔捷声音有点僵硬:“是那位年轻的裴大人?”
连叔错愕:“对呀!”原来朝中还不只一位裴大人?
崔捷一边进去一边用力拍打双颊,好让脸色别太难看。裴子明已听到动静,放下正看着的书册站了起来,神色貌似比她好不了多少。
在“裴大人”和“子明”之间权衡了一下,崔捷还是用后者加三分笑容说道:“子明,你今天走得倒早?”
“是,因为要趁我奶奶不在,偷一样东西。”
崔捷眼皮一跳,这听起来莫明其妙、答非所问的话似乎要把她导向某个一直十分惧怕的方向,她要把它扭转过来:“子明想找我谈易州的事,还是兵部的事?”
裴子明望望她又望望地,一时默然。崔捷忽觉已很久没和他面对面地好好说话,在曹大人家中初次见面时,他大概和自己差不多高,如今却高出半头,难道是错觉吗?小男孩长得倒挺快,那时他还帮自己解围,真的是个正直的好孩子。
裴子明见她露出久违的柔和神情,不禁一愣,嘴里忍不住说:“我来是为了私事。”他从袖子里取出一样东西,紧紧地握在手里。
崔捷又开始心惊肉跳,她彷佛可以看见那东西是什么。
“敏直,一直以来,我都诚心希望可以和你做朋友。可是,我不知道做错了什么,以至于你对我成见如此之大,隔阂如此之深,并且我还想不通那成见是什么。”他恳切地说。
“不,我……”
“我总是想不明白,直到端阳节那天,你佩着一只玉兔挂坠,我突然想起很小的时候,在奶奶那儿也看过一只一模一样的。”
崔捷脑子“嗡”地一声……果然如此,果然如此,娘怎么不告诉我!
她勉强笑道:“竟有这样的巧合?我还道那玉兔坠子是少见的奇思妙想呢。”
裴子明看着她的表情变化:“它确是不一般的玉雕,把玉兔头上的玛瑙珠子旋一圈,玉杵会上下活动五次,看起来就像真的在捣药……”
崔捷快快打断他:“这么说我的玉兔还是稀松平常的,它就一块玉,根本不能动。”但她闪烁的眼神却泄漏出“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心虚。
裴子明对她的负隅顽抗苦笑了一下:“请你满足我的不情之请,让我对比一下两只玉兔有什么不同,可以吗?”
崔捷双眉紧皱:“子明,如今国家正值多事之秋,你不和我议论国家大事,为陛下分忧,反倒执着于一只小小玉雕,太有悖于人臣之责了罢?”
裴子明对她这番“深明大义”的说辞完全置之不理,展开右手,向她证明两只玉兔分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小时候觉得它很可爱,想挂在衣服上,奶奶不准,她以为我小,听不懂,叹了一句‘本来是有一对的’,却被我记在心上。后来,我又偷听到老奶妈说……”
崔捷几乎想要直接跑出去,或用手捂紧耳朵,可她只是脸色苍白地僵立着。
裴子明也停了一会,才狠下决心似地继续:“我听到她说,原来我爹在娶我娘之前,曾结过亲。那时的读书人盛行出塞从戎、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企图恢复立国之初的昂扬奋发之气。我爹也没有例外……他就是在酒泉郡娶了第一位妻子……”
崔捷努力让自己正常地说话,但声音听起来仍是微弱无力:“子明,这是你的家事,何必要告诉我?”
裴子明望着她的双眼:“敏直,难道嘉川,或者其他人没对你说过,有些时候觉得我们长得有点象?”
崔捷深吸一口气,轻笑着说:“嘉川还觉得芷兰院的琴秋姑娘和我有点象哩!”
“你对我这么淡漠排斥,难道不是因为……因为……”
崔捷心中内疚,语气却很坚定:“我让你有这种误会,是我不对。但那玉兔只是偶然买到的,和你的……绝对没有任何关联。”
裴子明看她是铁了心要把话堵死,垂头不语。这副样子真让崔捷觉得自己就是一欺负孩子的大恶人。过了一会,他才把玉兔塞进袖中
崔捷也意识到自己言辞不当了,躬身赔礼道:“陛下,恕臣失仪。”
皇帝不想他们气氛太僵,就说:“你先到书房去。”
内侍们把书房的竹编窗帘卷起四分之三,书房是六角形建筑,三面以冰冷的大青石为墙,三面开着几乎到地的大直棱窗,窗外有浓密绿荫笼盖,即使外头烈日炙烤,屋内也是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这儿是皇帝最喜欢的地方,很少让人进来,倒是入夏后很多次嫌东阁太热,就带她移师到这边。崔捷推开一扇门,立在阶上看那星星点点、轻轻摇曳的小小野花。周围一片清幽谧静,心里却诸念纷至,此起彼伏。
皇帝进来时,刚好看到一抹被绿叶过滤得柔和的阳光投洒在她脸上,风吹动树枝,她俊秀的侧脸亦跟着时明时暗,光影流动。
过了一会,他才走过去,笑着说:“这儿原本种的是扶桑和木槿,红艳得刺眼,烦起来就让尚舍局的人全拔了。”
只怕尚舍局在这些稀见的野花上费心更多吧。
“你可回来了,近几天都忙翻了。”
崔捷腆然,转而忧虑地说:“陛下,是不是卢龙有战事?”
“是的……没有战事我已够头疼了……”皇帝背手望天,“之前魏博献钱三十万缗,我让他给属下官兵做春衣去,听说很改善了一下那边的人对朝廷的看法,但实际上我一丁点儿力气都没出,只是借花献佛,占了李宝盛的便宜……”
若不是担心战况,崔捷几乎要莞尔一笑了。
“可卢龙的人也在闹饥荒,难免就有点看法。按察使刘经纶见他们有异动,大概吓傻了,下令十之三四的士兵解甲归田。那一带窝里斗打了六七十年,民生凋敝,满目疮痍,参军的人靠打靠抢活路还大点儿,他一裁军自然惹得民怨沸腾。田慈尘就抓住这时机出来扮菩萨,分金散银的……”
这样一来,陛下被连累成坏人了。
皇帝看到她表情,含笑眨眼:“我穷,没办法。”
又一阵风袭来,皇帝的衣袖轻轻抚过她的左手,她瑟缩了一下,但背后已抵着窗门。不知哪棵树上传来几声悦耳的蝉音,皇帝也暂停了一瞬来静听夏蝉的初鸣。
然后他再继续:“田慈尘买了人心,野心就膨胀了,第一就盯上了易州粮仓。最新的消息是他已围城三日。易州的薛涣倒是忠臣一名,北有卢龙南有魏博,滋扰了这么多年也没失过城,但兵力一直削减,恐怕要守不住。”
易州的消息要几天才抵达长安,此时会是什么情况呢?崔捷到书架上取了河北、河东、河南三道的详图铺在桌上,看了一会,她指着恒州说:“这儿离易州最近,和易州、沧州呈三角形,可以直奔易州解围,也可以到沧州围魏救赵。恒州守将是……洪敬文?”
“正是,他不参一脚我都要偷笑了。考虑到薛涣或许能撑一月以上,他就算要渔翁得利也不会这么早有动作的。以洪敬文的实力,趁此一举兼并三州并非不可能,但他是个满足于现状的人,我猜会一直观望,直到局势明朗……”
崔捷心想:陛下非常了解他们啊,我真自愧不如。
皇帝轻叹了一声,“易州粮仓是绝不能失的……”
“陛下,臣以为薛大人不是全无胜算。”
“哦,为什么?”
“卢龙军之前和李宝盛有几次不小的战役,虽然胜多负少,但也元气大伤,疲态尽显,此其一;二者,田慈尘在卢龙的根基是他叔父田宏正打下来的,两人的器量和智谋似乎天差地远,卢龙军中不服的只怕大有人在吧。”
皇帝笑着点头:“确实,小田不及老田多矣!坐吃山空败家子一个。”
崔捷亦笑,五十岁的小田?
不过皇帝的眉头并未舒展:“能解易州之围的也不单洪敬文一个,只是他们全部心怀鬼胎,爱自说自话不听管教。”
两人看着地图上以青黄四色描绘的国土,以及醒目朱砂圈出的大小藩镇,皇帝突然用极低、极低的声音说道:“他们还没有做诸侯的气势,我想,我也不至于做周幽王的,是不是?”
崔捷吓了一跳,赶紧打断他:“陛下,请你不要再作此语,我会辅助你啊!我……”
她顿时无措语塞,皇帝亦哑言愣住,笑意渐从心底浮升至脸庞,然后凝聚在明亮的眼眸里。
崔捷脸上微热,低头轻声说:“还有嘉川,守素,很多人,我们都会辅助你的。”
皇帝不禁伸手,差点要握住她手臂,但最后还是停住,收回,“我知道的,所以我也没有放弃努力。”
等自己恢复足够平静,她才再次出声:“陛下,微臣斗胆想问一个问题。”
“唔,你说。”
她踌躇了一会,“陛下……对广陵郡王有何看法?”
皇帝苦笑道:“看法和你一样。”
“那对策是?”
“对策就是没有对策。”皇帝说,“我不打算对他有什么举动,至少今后几年都是。剑南道地势凶险、气候艰恶,一旦开战,于他于我都是十倍死伤。别的藩镇打打闹闹,也还是咱们的国土。剑南道西接吐蕃,南邻南诏,虎视眈眈啊,我绝不甘愿让他们趁机占了好处去。广陵郡王暗中和他们来往,我知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都是些好利忘义之辈,我也不急于现在就争着讨好他们。
还有,老百姓都喜欢讲正统,他虽然是我亲叔叔,只要我不死,他仍然是名不正而言不顺。做个乱臣贼子,谋朝篡位?他的顾虑可比我多啊。
我要做的就是管好我能管的,所谓战胜于朝廷,不战而胜为之上。”
崔捷还是有点不解,真的什么都不做?
皇帝笑笑:“我要和老天打一个赌。赌我的命比广陵郡王的命长,他的儿子没一个成器的……这个赌对我有利,不是吗?”
第十九章 白玉兔
易州战报,潜伏的奸细数天前烧了城中大半粮草,军情危殆。朝廷对于是否出兵、何时出兵争持不下。如果下旨让附近的节度使救城,有人唯恐朝廷要应付他们漫天要价般地索求粮草、军备,借出兵之名,行打劫之实;如果让皇帝直属的龙武军出击,又恐怕远水救不了近火,贻误军机。
戌时二刻,崔捷拜别了皇帝回府,天上无月无星、黑云压地,夜风吹得她猛打了几阵寒噤,连忙拢紧衣袍袖口急走,转入巷口就望见门房老伯把崔府大门上挂的两只灯笼取下,点亮蜡烛,又用长杆支上去,可以想象今晚这动作他必定不厌其烦地重复许多遍了。崔捷快跑几步过去,笑着说:“连叔,风这么大,灯笼不挂也罢。”
连叔大喜叫道:“老爷可回来了,裴大人等了好一阵子了。”昏暗中看不清表情,但连叔感觉自家老爷好像有点儿被吓住了,他不解个中缘由,只好小声解释:“外头的茶馆酒馆都打烊关门了,裴大人又执意要见老爷,小的只好请他在前厅等候。”
平日崔府很少有人来访,就算来了,崔捷也经常推说府中简陋,请别人到酒馆喝酒去的。
崔捷声音有点僵硬:“是那位年轻的裴大人?”
连叔错愕:“对呀!”原来朝中还不只一位裴大人?
崔捷一边进去一边用力拍打双颊,好让脸色别太难看。裴子明已听到动静,放下正看着的书册站了起来,神色貌似比她好不了多少。
在“裴大人”和“子明”之间权衡了一下,崔捷还是用后者加三分笑容说道:“子明,你今天走得倒早?”
“是,因为要趁我奶奶不在,偷一样东西。”
崔捷眼皮一跳,这听起来莫明其妙、答非所问的话似乎要把她导向某个一直十分惧怕的方向,她要把它扭转过来:“子明想找我谈易州的事,还是兵部的事?”
裴子明望望她又望望地,一时默然。崔捷忽觉已很久没和他面对面地好好说话,在曹大人家中初次见面时,他大概和自己差不多高,如今却高出半头,难道是错觉吗?小男孩长得倒挺快,那时他还帮自己解围,真的是个正直的好孩子。
裴子明见她露出久违的柔和神情,不禁一愣,嘴里忍不住说:“我来是为了私事。”他从袖子里取出一样东西,紧紧地握在手里。
崔捷又开始心惊肉跳,她彷佛可以看见那东西是什么。
“敏直,一直以来,我都诚心希望可以和你做朋友。可是,我不知道做错了什么,以至于你对我成见如此之大,隔阂如此之深,并且我还想不通那成见是什么。”他恳切地说。
“不,我……”
“我总是想不明白,直到端阳节那天,你佩着一只玉兔挂坠,我突然想起很小的时候,在奶奶那儿也看过一只一模一样的。”
崔捷脑子“嗡”地一声……果然如此,果然如此,娘怎么不告诉我!
她勉强笑道:“竟有这样的巧合?我还道那玉兔坠子是少见的奇思妙想呢。”
裴子明看着她的表情变化:“它确是不一般的玉雕,把玉兔头上的玛瑙珠子旋一圈,玉杵会上下活动五次,看起来就像真的在捣药……”
崔捷快快打断他:“这么说我的玉兔还是稀松平常的,它就一块玉,根本不能动。”但她闪烁的眼神却泄漏出“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心虚。
裴子明对她的负隅顽抗苦笑了一下:“请你满足我的不情之请,让我对比一下两只玉兔有什么不同,可以吗?”
崔捷双眉紧皱:“子明,如今国家正值多事之秋,你不和我议论国家大事,为陛下分忧,反倒执着于一只小小玉雕,太有悖于人臣之责了罢?”
裴子明对她这番“深明大义”的说辞完全置之不理,展开右手,向她证明两只玉兔分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小时候觉得它很可爱,想挂在衣服上,奶奶不准,她以为我小,听不懂,叹了一句‘本来是有一对的’,却被我记在心上。后来,我又偷听到老奶妈说……”
崔捷几乎想要直接跑出去,或用手捂紧耳朵,可她只是脸色苍白地僵立着。
裴子明也停了一会,才狠下决心似地继续:“我听到她说,原来我爹在娶我娘之前,曾结过亲。那时的读书人盛行出塞从戎、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企图恢复立国之初的昂扬奋发之气。我爹也没有例外……他就是在酒泉郡娶了第一位妻子……”
崔捷努力让自己正常地说话,但声音听起来仍是微弱无力:“子明,这是你的家事,何必要告诉我?”
裴子明望着她的双眼:“敏直,难道嘉川,或者其他人没对你说过,有些时候觉得我们长得有点象?”
崔捷深吸一口气,轻笑着说:“嘉川还觉得芷兰院的琴秋姑娘和我有点象哩!”
“你对我这么淡漠排斥,难道不是因为……因为……”
崔捷心中内疚,语气却很坚定:“我让你有这种误会,是我不对。但那玉兔只是偶然买到的,和你的……绝对没有任何关联。”
裴子明看她是铁了心要把话堵死,垂头不语。这副样子真让崔捷觉得自己就是一欺负孩子的大恶人。过了一会,他才把玉兔塞进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