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 [53]
就是当年,朝廷亦不曾明发榜文通缉于她,算来她连钦犯都不是……”朱奎脸色变来变去,考虑到其中的种种干系,终于一咬牙,道:“罢了,罢了!只能暂时便宜了这个贱人!为今之计,就当此事从未发生过,咱们也不必拿这些许小事去打扰皇上圣听了。不知郦大人意下如何?”孟丽君正是要他亲口说出这话,叹了口气,道:“也只能如此了。”
第二部 第二十三章
发表时间:2005-08-11
巳时正点,皇帝颁下旨来,宣武贡士进场。传令官高声唱出,但见戎政司手中红旗一闪,辕门三面齐开,数十匹骏马飞奔而前。至演武厅五十步外,但听得马声长嘶,众人一齐勒住马,翻身跪倒在尘埃中,齐声高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虽只有寥寥数十人,却皆是猛冠三军的勇士,这一纵声高呼,声音传将开去,不啻一声炸雷,气势威武雄壮。
皇帝见了如此阵容,心中甚喜,敕令平身,又颁旨道:“今日场中,只许各人赌胜,不可伤残。如有违者,法场问斩。”依照早先的筹划,今日教场比武,原只是为了决出武状元榜眼探花,拜任作平南大元帅及左右路先锋。其余众人,尽皆封作武进士,进为偏将,编入南征大军中,以期报效国家,自然不愿有所伤残。兵部衙门亦早有准备,已将各人的兵器都用棉布包住锋刃,蘸以石灰,刺中盔甲便留有记号,以此来定输赢。
众人齐声领旨,上马四下散开。戎政司手握红旗,高声宣布道:“今日比武规矩,不论何人连胜三阵之后,均可下场休息一柱香工夫,以便恢复气力。”言罢四下一望,问道:“可有哪位英雄愿意率先登场,争夺武状元之位?”
皇甫府三名家将俱都中了武贡士,今日离府之前便已谋划妥当,欲助少爷夺得武状元之位,这时对望一眼,史臣思提刀拍马上前,高声道:“在下史臣思不才,愿打头阵,领教在场英雄高招。”西面场中亦有一人越众而出,手中挥动一柄狼牙棒,道:“在下董飞晓,请史兄指教。”
二人拨转马头,向着演武厅方向行了一礼。戎政司挥动红旗,锣鼓声响,二人战在一处。斗了二十回合,史臣思一刀斩在董飞晓左肩,留下尺许长的石灰印。董飞晓自知不敌,败下阵去。又有一人出来挑战,亦为史臣思所败。战到第三人时,此人名唤郝连汉,却是个武艺高强之人,酣斗了五十回合,依旧不分胜负。
孟丽君心中爱惜这两人武艺,吩咐鸣金,此局算是平手。因史臣思已战了三局,便令郝连汉场中继续搦战。郝连汉双鞭在手,才只十数回合,便胜了一局。
史臣思知自己弟兄四人中,已故的二弟傅归人武艺最强,其次便是四弟刘羿,举目相示,刘羿会意,当即上前出战。斗了二十回合,刘羿武艺既高,心思亦活,一直未出全力,以便留有余力再战,看似落在下风,忽然拨转马头诈败逃去。郝连汉不知是计,拍马追赶,刘羿将枪带住,反手从囊中取出弓来,搭箭开弓,箭去如飞,正中郝连汉胸口。郝连汉抵挡不及,暗道:“我命休矣。”
这一下变故突起,朱奎直惊得离坐而起,孟丽君亦吃了一惊,心中自责道:“我只记得吩咐要将兵器锋刃包住,怎么竟忘了还有弓箭?若是出了人命,岂非皆因我的疏忽而起?”却见郝连汉全身一震,居然无事,立时明白过来:“此人倒也知晓轻重,预先已将箭镞去除了,只是虚惊一场。”忆起刘羿乃是武艺考查中、三箭均中红心的四人之一,如此箭法,战场之上果然令人防不胜防。
郝连汉拣回一条性命,不敢再战,认输下去。刘羿大战神威,单凭枪法又胜两人。下场休息了一柱香工夫,复又搦战,只听得一声大吼,一个大汉手持长矛拍马上来。刘羿认得此人乃是武贡士榜上名列第四的熊浩,端是一员悍将,不敢轻敌,打迭精神,与他战在一处。熊浩天生神力,双臂有千斤之力,刘羿越战越惊,只得故伎重施,拨转马头诈败而去。熊浩却不追赶,也将长矛带在马上,空出双手。刘羿一箭飞来,熊浩大吼一声,双手一合,竟以千钧之力生生将箭枝并在手中,平平的箭头距他小腹仅有一寸之距。
熊浩露了这一手绝活,全场震惊,只听得四下响起一片喝彩之声,就连座中的皇帝也禁不住拍了拍手,赞道:“这人果然了得!”
刘羿认输退下,场下众人见熊浩如此神力惊人,一个个自叹不如,不敢再上前应战。戎政司问了两遍:“还有哪位英雄愿上场挑战这位熊浩熊勇士?”均无人回答。孟丽君微微一笑,心道:“这人果是天生神力,但也自有其弱点。我虽武艺臂力及不上这里的大多人,但我若上场,却有法子能赢得了他。这里这许多人,却不知还有谁能瞧出他的弱点?”只听戎政司问到第三遍时,一人朗声道:“在下皇甫少华,愿与熊英雄一战!”
孟丽君见他将手中红缨长戟向古云亮抛去,却从腰中抽出一柄软剑,运力一抖,展出剑锋,心下暗暗点头,知他确已瞧出了对方的弱点所在,此战必能取胜。
皇甫少华撕下半幅衣襟,将剑锋裹了,蘸上石灰,方催马来到场中,道:“在下便以手中这柄软剑,领教兄台长矛。”向着演武厅方向欠身行了一礼,场中登时鼓声大震,红旗挥舞。
皇甫少华知熊浩天赋异禀、膂力过人,与他硬碰硬自然是比不过的,只有攻其破绽弱点,方能取胜。先前凝神思考,陡然发觉比试中熊浩接过箭后,竟未驱马前去追赶刘羿,旁人只当他故示大方,欲逼对方自行认输。然而细思起来,他若一直在马上不动,对方尽可将箭一枝一枝接连射来,不论再如何力大无穷之人,亦无法接得住连珠快箭,终要败下阵来。唯有尽快赶到近前,抑制住对方弓箭长距离发威,方是必胜之法。再回忆起交手的十数回合里,熊浩虽矛法高明,胯下坐骑却极少移动。由此可猜,他一直练的都是步下功夫,骑术却并不如何精湛。正是因为看出这点,皇甫少华才临时弃了惯用的画戟而换上软剑,欲以娴熟骑术及灵巧剑法取胜。
熊浩紧紧盯着皇甫少华,马下丝毫不动。皇甫少华催马慢慢靠近,在半丈之外忽然拨转马头,围着熊浩绕开圈子。熊浩只得拨马相对,免得背后受袭、招架不及,然而他只临阵磨枪地学过几日骑术,怎是自七岁起就学骑射的皇甫少华的敌手,才转了一圈,便觉力不从心,索性长矛在马背上重重一拍,马儿吃痛,放蹄向皇甫少华冲去。皇甫少华骑术何等精湛,立时带住马侧过一旁。熊浩连人带马冲将出去,奔出十数步,一勒缰绳,那马长嘶一声,口吐白沫,却终究为他神力所阻,停了下来。
熊浩当机立断,已知骑在马上决计胜不了对方,从马背上一跃而下,道:“某家步下战你一战!”戎政司急速鸣金,高声道:“今日比的是马上武艺,熊英雄快快上马!”熊浩并非一味有勇无谋之人,沉声抗道:“若是战场上,战马教敌人斩了,难道也不许下马吗?求圣天子明断!”这一句话运足内力说出,声音远远传去,演武厅内听得分明。
皇帝道:“郦爱卿,你是今科的主考,种种比试皆由你安排。你且来说,当允不允?”孟丽君站起身子回道:“微臣觉得此人所言也有几分道理。既是马为人用,那便可选择用是不用。”皇帝道:“好。传旨下去,许他下马。”
皇甫少华听得皇帝允了熊浩马下一战,却不愿借马匹之威而胜,说道:“既如此,在下也下马应战就是。”于是也弃了马,二人缠斗在一起。
熊浩长矛展开,直舞得虎虎生风,皇甫少华身法灵动,游走于矛影中,一柄软剑尤适贴身近攻。二人战了五十回合,越斗越是惺惺相惜。皇甫少华暗道:“此人矛法近战仍有如此声威,倘若将骑术练得纯熟了,马上更有何人是他敌手?”熊浩心道:“从来没人能在我手中走得三十回合,此人果也是条好汉。更难得他竟肯舍弃骑术优势与我近战,真乃大丈夫也!”
斗到近百个回合,依旧不分胜负,场下众人皆看得呆了。孟丽君奏道:“这两人武艺皆高出同侪,久斗下去,必有一伤。臣请鸣金罢斗,宣进厅来再行定夺。”皇帝准奏。
皇甫少华与熊浩进了演武厅,见礼完毕。皇帝道:“二位英雄武艺精湛,朕爱才心切,不愿有所损伤。但武状元暨平南大元帅之位只有一人,必须决出胜负,方好挂印拜帅。”正要宣布决胜方法,却听熊浩垂手对道:“皇甫英雄武艺与我相当,骑术却远胜于我,今日比武自然是他赢了,熊浩甘愿束手认输。”
皇帝见皇甫少华武艺高强、骑术娴熟,兼又少年英俊、仪表堂堂,遂动了惜才之意,对他出身家世的反感消去,见全场再无异议,便定下皇甫少华赢了此阵。令戎政司出去宣问:暂定皇甫少华与熊浩分列头名及第二名,如有英雄自忖武艺能胜过此二人,可径上前来挑战,倘若取胜便可取而代之。
场下众人见识了方才这一场龙争虎斗,自惭武艺决计胜不过他二人。戎政司连问三声,并无人出来挑战,于是请下旨意,当众宣布皇甫少华为今科武试的武状元,熊浩为武榜眼。
二人叩谢过圣恩。皇帝道:“还差一名武探花,传旨下去,继续比武。”又道:“来人!给二位英雄看座,就在演武厅内随朕及百官一同观看比试。”言下显已将二人看作众臣中的一员。皇甫少华与熊浩俱感荣宠,谢恩后陪坐在末。
接下来的比武自然不若先一场精彩,皇帝看得兴趣大缺。过得小半个时辰,终于决出武探花,名唤郝南英,蒙古部人氏,遂也招进演武厅来。其余众人亦都集合在场中,等候圣意。
皇帝接过孟丽君递上的名榜,略一翻看,忽然记起一事,问道:“朕记得昨日名榜中的头名武会元,名唤作韦勇达,似乎还是先前策论榜上的头名,是也不是?难道说郦爱卿亲笔点中的武会元,竟然未曾进入三鼎甲么?”
孟丽君心中一喜,暗道:“皇上可算注意到了。”略略侧头望了朱奎一眼,见他眉头微皱,想是不料皇帝竟会问及于此。回道:“万岁容禀,微臣正要回奏此事。”将韦勇达昨日接到家书、只得连夜赶回老家探视母亲病情之事说了。皇甫少华也站出来奏对,说道:“韦勇达临行之前,嘱托草民今日在万岁驾前替他请罪,言道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肯求皇上念他孝心一片,从宽发落。”又道:“韦勇达之武艺韬略俱不在草民之下,草民与他惺惺相惜,知他亦是赤胆忠心、唯求报效国家的忠义之士,求皇上不究其罪。”说罢跪倒求情。
熊浩也与韦勇达相识相惜,私下还曾比试过一次武艺,二人不分胜败,但论及兵法谋略,熊浩便大大不及了,这时也跪下求情道:“草民亦深深敬服韦勇达
第二部 第二十三章
发表时间:2005-08-11
巳时正点,皇帝颁下旨来,宣武贡士进场。传令官高声唱出,但见戎政司手中红旗一闪,辕门三面齐开,数十匹骏马飞奔而前。至演武厅五十步外,但听得马声长嘶,众人一齐勒住马,翻身跪倒在尘埃中,齐声高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虽只有寥寥数十人,却皆是猛冠三军的勇士,这一纵声高呼,声音传将开去,不啻一声炸雷,气势威武雄壮。
皇帝见了如此阵容,心中甚喜,敕令平身,又颁旨道:“今日场中,只许各人赌胜,不可伤残。如有违者,法场问斩。”依照早先的筹划,今日教场比武,原只是为了决出武状元榜眼探花,拜任作平南大元帅及左右路先锋。其余众人,尽皆封作武进士,进为偏将,编入南征大军中,以期报效国家,自然不愿有所伤残。兵部衙门亦早有准备,已将各人的兵器都用棉布包住锋刃,蘸以石灰,刺中盔甲便留有记号,以此来定输赢。
众人齐声领旨,上马四下散开。戎政司手握红旗,高声宣布道:“今日比武规矩,不论何人连胜三阵之后,均可下场休息一柱香工夫,以便恢复气力。”言罢四下一望,问道:“可有哪位英雄愿意率先登场,争夺武状元之位?”
皇甫府三名家将俱都中了武贡士,今日离府之前便已谋划妥当,欲助少爷夺得武状元之位,这时对望一眼,史臣思提刀拍马上前,高声道:“在下史臣思不才,愿打头阵,领教在场英雄高招。”西面场中亦有一人越众而出,手中挥动一柄狼牙棒,道:“在下董飞晓,请史兄指教。”
二人拨转马头,向着演武厅方向行了一礼。戎政司挥动红旗,锣鼓声响,二人战在一处。斗了二十回合,史臣思一刀斩在董飞晓左肩,留下尺许长的石灰印。董飞晓自知不敌,败下阵去。又有一人出来挑战,亦为史臣思所败。战到第三人时,此人名唤郝连汉,却是个武艺高强之人,酣斗了五十回合,依旧不分胜负。
孟丽君心中爱惜这两人武艺,吩咐鸣金,此局算是平手。因史臣思已战了三局,便令郝连汉场中继续搦战。郝连汉双鞭在手,才只十数回合,便胜了一局。
史臣思知自己弟兄四人中,已故的二弟傅归人武艺最强,其次便是四弟刘羿,举目相示,刘羿会意,当即上前出战。斗了二十回合,刘羿武艺既高,心思亦活,一直未出全力,以便留有余力再战,看似落在下风,忽然拨转马头诈败逃去。郝连汉不知是计,拍马追赶,刘羿将枪带住,反手从囊中取出弓来,搭箭开弓,箭去如飞,正中郝连汉胸口。郝连汉抵挡不及,暗道:“我命休矣。”
这一下变故突起,朱奎直惊得离坐而起,孟丽君亦吃了一惊,心中自责道:“我只记得吩咐要将兵器锋刃包住,怎么竟忘了还有弓箭?若是出了人命,岂非皆因我的疏忽而起?”却见郝连汉全身一震,居然无事,立时明白过来:“此人倒也知晓轻重,预先已将箭镞去除了,只是虚惊一场。”忆起刘羿乃是武艺考查中、三箭均中红心的四人之一,如此箭法,战场之上果然令人防不胜防。
郝连汉拣回一条性命,不敢再战,认输下去。刘羿大战神威,单凭枪法又胜两人。下场休息了一柱香工夫,复又搦战,只听得一声大吼,一个大汉手持长矛拍马上来。刘羿认得此人乃是武贡士榜上名列第四的熊浩,端是一员悍将,不敢轻敌,打迭精神,与他战在一处。熊浩天生神力,双臂有千斤之力,刘羿越战越惊,只得故伎重施,拨转马头诈败而去。熊浩却不追赶,也将长矛带在马上,空出双手。刘羿一箭飞来,熊浩大吼一声,双手一合,竟以千钧之力生生将箭枝并在手中,平平的箭头距他小腹仅有一寸之距。
熊浩露了这一手绝活,全场震惊,只听得四下响起一片喝彩之声,就连座中的皇帝也禁不住拍了拍手,赞道:“这人果然了得!”
刘羿认输退下,场下众人见熊浩如此神力惊人,一个个自叹不如,不敢再上前应战。戎政司问了两遍:“还有哪位英雄愿上场挑战这位熊浩熊勇士?”均无人回答。孟丽君微微一笑,心道:“这人果是天生神力,但也自有其弱点。我虽武艺臂力及不上这里的大多人,但我若上场,却有法子能赢得了他。这里这许多人,却不知还有谁能瞧出他的弱点?”只听戎政司问到第三遍时,一人朗声道:“在下皇甫少华,愿与熊英雄一战!”
孟丽君见他将手中红缨长戟向古云亮抛去,却从腰中抽出一柄软剑,运力一抖,展出剑锋,心下暗暗点头,知他确已瞧出了对方的弱点所在,此战必能取胜。
皇甫少华撕下半幅衣襟,将剑锋裹了,蘸上石灰,方催马来到场中,道:“在下便以手中这柄软剑,领教兄台长矛。”向着演武厅方向欠身行了一礼,场中登时鼓声大震,红旗挥舞。
皇甫少华知熊浩天赋异禀、膂力过人,与他硬碰硬自然是比不过的,只有攻其破绽弱点,方能取胜。先前凝神思考,陡然发觉比试中熊浩接过箭后,竟未驱马前去追赶刘羿,旁人只当他故示大方,欲逼对方自行认输。然而细思起来,他若一直在马上不动,对方尽可将箭一枝一枝接连射来,不论再如何力大无穷之人,亦无法接得住连珠快箭,终要败下阵来。唯有尽快赶到近前,抑制住对方弓箭长距离发威,方是必胜之法。再回忆起交手的十数回合里,熊浩虽矛法高明,胯下坐骑却极少移动。由此可猜,他一直练的都是步下功夫,骑术却并不如何精湛。正是因为看出这点,皇甫少华才临时弃了惯用的画戟而换上软剑,欲以娴熟骑术及灵巧剑法取胜。
熊浩紧紧盯着皇甫少华,马下丝毫不动。皇甫少华催马慢慢靠近,在半丈之外忽然拨转马头,围着熊浩绕开圈子。熊浩只得拨马相对,免得背后受袭、招架不及,然而他只临阵磨枪地学过几日骑术,怎是自七岁起就学骑射的皇甫少华的敌手,才转了一圈,便觉力不从心,索性长矛在马背上重重一拍,马儿吃痛,放蹄向皇甫少华冲去。皇甫少华骑术何等精湛,立时带住马侧过一旁。熊浩连人带马冲将出去,奔出十数步,一勒缰绳,那马长嘶一声,口吐白沫,却终究为他神力所阻,停了下来。
熊浩当机立断,已知骑在马上决计胜不了对方,从马背上一跃而下,道:“某家步下战你一战!”戎政司急速鸣金,高声道:“今日比的是马上武艺,熊英雄快快上马!”熊浩并非一味有勇无谋之人,沉声抗道:“若是战场上,战马教敌人斩了,难道也不许下马吗?求圣天子明断!”这一句话运足内力说出,声音远远传去,演武厅内听得分明。
皇帝道:“郦爱卿,你是今科的主考,种种比试皆由你安排。你且来说,当允不允?”孟丽君站起身子回道:“微臣觉得此人所言也有几分道理。既是马为人用,那便可选择用是不用。”皇帝道:“好。传旨下去,许他下马。”
皇甫少华听得皇帝允了熊浩马下一战,却不愿借马匹之威而胜,说道:“既如此,在下也下马应战就是。”于是也弃了马,二人缠斗在一起。
熊浩长矛展开,直舞得虎虎生风,皇甫少华身法灵动,游走于矛影中,一柄软剑尤适贴身近攻。二人战了五十回合,越斗越是惺惺相惜。皇甫少华暗道:“此人矛法近战仍有如此声威,倘若将骑术练得纯熟了,马上更有何人是他敌手?”熊浩心道:“从来没人能在我手中走得三十回合,此人果也是条好汉。更难得他竟肯舍弃骑术优势与我近战,真乃大丈夫也!”
斗到近百个回合,依旧不分胜负,场下众人皆看得呆了。孟丽君奏道:“这两人武艺皆高出同侪,久斗下去,必有一伤。臣请鸣金罢斗,宣进厅来再行定夺。”皇帝准奏。
皇甫少华与熊浩进了演武厅,见礼完毕。皇帝道:“二位英雄武艺精湛,朕爱才心切,不愿有所损伤。但武状元暨平南大元帅之位只有一人,必须决出胜负,方好挂印拜帅。”正要宣布决胜方法,却听熊浩垂手对道:“皇甫英雄武艺与我相当,骑术却远胜于我,今日比武自然是他赢了,熊浩甘愿束手认输。”
皇帝见皇甫少华武艺高强、骑术娴熟,兼又少年英俊、仪表堂堂,遂动了惜才之意,对他出身家世的反感消去,见全场再无异议,便定下皇甫少华赢了此阵。令戎政司出去宣问:暂定皇甫少华与熊浩分列头名及第二名,如有英雄自忖武艺能胜过此二人,可径上前来挑战,倘若取胜便可取而代之。
场下众人见识了方才这一场龙争虎斗,自惭武艺决计胜不过他二人。戎政司连问三声,并无人出来挑战,于是请下旨意,当众宣布皇甫少华为今科武试的武状元,熊浩为武榜眼。
二人叩谢过圣恩。皇帝道:“还差一名武探花,传旨下去,继续比武。”又道:“来人!给二位英雄看座,就在演武厅内随朕及百官一同观看比试。”言下显已将二人看作众臣中的一员。皇甫少华与熊浩俱感荣宠,谢恩后陪坐在末。
接下来的比武自然不若先一场精彩,皇帝看得兴趣大缺。过得小半个时辰,终于决出武探花,名唤郝南英,蒙古部人氏,遂也招进演武厅来。其余众人亦都集合在场中,等候圣意。
皇帝接过孟丽君递上的名榜,略一翻看,忽然记起一事,问道:“朕记得昨日名榜中的头名武会元,名唤作韦勇达,似乎还是先前策论榜上的头名,是也不是?难道说郦爱卿亲笔点中的武会元,竟然未曾进入三鼎甲么?”
孟丽君心中一喜,暗道:“皇上可算注意到了。”略略侧头望了朱奎一眼,见他眉头微皱,想是不料皇帝竟会问及于此。回道:“万岁容禀,微臣正要回奏此事。”将韦勇达昨日接到家书、只得连夜赶回老家探视母亲病情之事说了。皇甫少华也站出来奏对,说道:“韦勇达临行之前,嘱托草民今日在万岁驾前替他请罪,言道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肯求皇上念他孝心一片,从宽发落。”又道:“韦勇达之武艺韬略俱不在草民之下,草民与他惺惺相惜,知他亦是赤胆忠心、唯求报效国家的忠义之士,求皇上不究其罪。”说罢跪倒求情。
熊浩也与韦勇达相识相惜,私下还曾比试过一次武艺,二人不分胜败,但论及兵法谋略,熊浩便大大不及了,这时也跪下求情道:“草民亦深深敬服韦勇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