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 [43]
个宫装美人,其中一人赫然便是安平公主,更有一人手里牵了个四、五岁大的小男孩。
孟丽君立时猜出她们的身份,为首之人自是正位中宫、宠冠六宫的皇后、刘捷长女刘燕珠,那个小男孩当是皇长子晋王世乾,牵他手的定是其母李妃,另一个想必是温妃了。自己只与公主约定未时前来探望太后,却怎地多了这许多人?脑中蓦地闪过一念:“莫非早先正是皇后挑拨公主前来宁寿宫,是以才会得了消息?”心念飞转,此刻若再不容探视,势必与宫内一众妃嫔结下仇怨。好在自己已得皇帝金口许诺,尽可放心。
当下从椅中站起,奏道:“此刻太后千岁精神甚好,正可召见皇后、公主。微臣先行暂避。”皇帝摆手道:“无妨,爱卿只管留下。”向权昌道:“宣她们进殿。”
第二部 第十五章
发表时间:2005-08-11
不多时,刘后等进了宁寿宫,刘后、温妃二人,李妃拉着皇子世乾,齐齐跪下,给太后请安,恭贺贵体康健、万福金安。安平公主却“嘤”地一声,径直扑入太后怀里,泣声唤道:“母后!”太后轻轻抚摸她头发,道:“好孩子。”随即道:“你们都平身罢。”刘后等谢恩后起来,又见过皇帝,这才落座。
孟丽君侧身立在一旁,只见刘后美艳柔媚,温妃娇俏伶俐,李妃温文端秀,都是一等一的美人儿。若论美貌,三人自以刘后为首,温妃其次,李妃又逊一筹。据闻李妃原是宫女,只因生了皇长子,才得以晋封妃位,一直谨小慎微,从不敢多言一句,多行一步,更不敢丝毫忤逆刘后。至于这位刘后娘娘,听说极能揣摩上意,心思灵巧敏捷,驾驭后宫恩威并施,是以十年以来,虽然并无所出,宠信却长久不衰。上前见礼道:“臣郦君玉叩见皇后千岁、两位娘娘及晋王殿下。”
刘后笑道:“郦学士平身。你是救治母后性命的大功臣,不必多礼,本宫还应多谢你才是……”孟丽君正好站起身子,微微抬起头来,刘后骤然瞧见她面容,不由一窒,脸上笑容登时僵住。温妃、李妃二人眼前都是一亮,心道:“早听说新科状元郦君玉丰姿玉容,较之绝色女子尤胜几分,我还不信。今日一见,传言果然不虚,世上竟当真有这等宛如谪仙一般的人物!”
公主已从太后怀里起来,坐在一旁,看到母后无恙,心中一宽,见了孟丽君,便想起先前的事情,这时找茬道:“郦君玉,你给谁都见了礼,却为何不过来叩见本宫?”孟丽君知她还在生气,走过来躬身道:“是,微臣见过公主千岁。早先多有失礼,公主大人大量,自然不会与微臣计较。”公主“哼”了一声,转过脸去,不理睬她。孟丽君不以为意,垂下双手,站在一旁,并无丝毫尴尬之意。
太后问道:“究竟怎么一回事?”皇帝将事情一说,太后摇头道:“平儿你当真胡闹得紧!若非郦卿家妙手仙术,你此刻已见不到母后了。这会子还在闹小孩儿脾性呢!”公主气道:“人家也是因为担心母后身子嘛!”忽然斜睨孟丽君一眼,凑到皇帝身前道:“这样罢,皇帝哥哥,既然他医术如此高明,不如别做甚么翰林学士了,索性到太医院去供职好了。”
孟丽君一惊,心中苦笑道,果然传言不虚,这位公主千岁当真睚眦必报,竟能想出这样稀奇古怪的主意。好在皇帝立时摇头道:“不妥。郦卿本是正五品的翰林学士,就算太医院的院正也只正六品而已。他立下这样的大功,不升反降,如何说得过去?”
公主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站起来围着孟丽君绕了一圈,一面打量,一面叹道:“可惜啊可惜,当真可惜得紧。”孟丽君知她古灵精怪,不知又在打甚么主意,索性以不变应万变,气定神闲地垂手站立,不去接她话茬。
到底有人沉不住气,接口道:“公主可惜甚么呢?”却是温妃。公主笑道:“可惜了这样一位丽容无双、倾国倾城的大美人儿,奈何造化弄人,却偏偏错生作了男儿身!倘若他是个女子,嘻嘻,就算皇兄的三宫六院统统加在一起,也只怕及不上人家一半儿的姿色。也难怪皇帝哥哥三日五日地召他进宫来,便是多瞧几眼这副花容月貌,也是好的,你们说是不是呢?”最后一句话却是冲着刘后等三人说的。
孟丽君心头一震,脸色丝毫不变。她知公主决计不会当真怀疑自己女扮男装,只不过为报私怨而随口戏言罢了,自己若出言辩解,反而着了形迹。听她这几句话语,一面嘲讽自己“以色侍君”,一面挑起几位后妃对自己的敌视。不禁暗暗摇头:不过一件锱铢小事,依情依理自己并无过错,公主竟一再纠缠,不肯罢休。自己得罪了她,以后恐怕再没好日子过了。环视一周,果见温、李二妃粉面微愠,皇帝神色颇不自然,刘后眼中精光一闪,忽然掩口直笑。
皇帝听公主说道“倘若他是个女子”,心中不由一动,待听到后半截,又微觉尴尬。他时常召见孟丽君,虽则主要是因为爱慕其文采才华,到底与他风流蕴藉的容貌不无关系。正待分辩斥责几句,听得刘后娇笑声,转口问道:“皇后笑甚么呢?可是在笑话平儿不辨雌雄、胡言乱语?”
刘后敛了笑容,站起来施了一礼,道:“皇上恕罪,臣妾失仪了。臣妾确是觉得公主颠倒鸾凰,将堂堂大臣比作女子,不由失笑。不过也难怪公主这么说,便是臣妾素来自负貌美,在郦学士身前一站,也不禁自惭形秽呢。万岁,何不问问郦学士可有亲生姐妹?若当真有个与他一般相貌的姐妹尚未许人,臣妾可要恭贺皇上了。”皇帝听得心头大动,将公主调笑的话语抛到九霄云外,便当真忍不住要问上一问。
皇帝、刘后及温妃李妃四人的目光都紧紧盯着孟丽君,等她回答。孟丽君脸上既不显惊宠之色,亦无仓惶之态,只淡淡答道:“微臣并无兄弟姐妹。”皇帝心中一沉,甚为失望,当着众人的面,自然不好显露,毕竟脸色抖了一抖,温妃李妃俱是一副如释重负的神情。
刘后虽竭力掩饰,依旧遮掩不住面上喜色。她昨日得了父亲遣人送来的消息,几番前来宁寿宫探听消息,均被拦阻于外,不得进入。今日挑唆公主硬闯,终于得以入内。依她先前的想法,孟丽君立此大功,必定深得皇帝宠信,可她既得罪了安平公主,坏话自有公主去说,自己正好借机设法加以笼络。可乍一见面,不知如何,内心深处便隐隐生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敌意,立时放弃了笼络她的念头。
一时殿内一片沉寂,各人都自心念纷杂。却听见太后重重地“哼”了一声,众人一惊,回过神来。太后道:“郦卿家,你过来。”孟丽君走过去。太后握住她手,眼光从众人身上一一扫过,面带怒容,道:“瞧瞧你们,一帝一后、两个妃子、一个公主,哪里有半点身为人主的模样?郦爱卿纵然相貌生得娇柔文弱些儿,他是我老哥哥的乘龙爱婿,又是哀家的救命恩人,更是当世少有的奇才良将,你们对他一再戏弄,是何道理!”众人听得太后动怒,自皇帝皇后以下,连安平公主在内,俱不敢再说一句话,齐齐跪倒请罪。
太后转头望向孟丽君,脸色和缓下来,说道:“君玉,今后不论朝中后宫,若还有谁再敢用相貌来调笑于你,你尽管来告诉哀家,哀家必不与他善罢甘休!”孟丽君大为感动,听她这一声“君玉”,真宛如是叫亲生儿子一般,应道:“是。臣恳请太后千岁息了怒气,切莫再伤了身子。”
太后点头道:“哀家也有些累了,若是药性发散够了,哀家想上床歇一会儿。”孟丽君估摸时辰差不多了,伸手搀扶太后进卧房休息。余下皇帝等人,依旧跪着,不敢动弹。
※※※※※※※※※※※※※※※※※※※※※※※※※※※※※※※※※※※※※※※※※
等到香兰香玉服侍太后歇下,孟丽君从卧房里出来时,刘后等俱已告退,外殿只留下皇帝一人,见了孟丽君,脸上不禁微显讪色。孟丽君只作没看见,上前回道:“太后千岁已经歇下。微臣查看过太后脉象,一切安好,皇上无须忧心。”皇上得了台阶,自然也绝口不提方才的尴尬事。
又说了一会子太后的病况,孟丽君忽然跪下道:“微臣有一事自作主张,请万岁降罪。”皇帝奇道:“甚么事?”孟丽君从怀中取出那份战败表章,双手呈上,道:“此乃前方紧急战报,当日兵部朱侍郎不敢进宫惊扰皇上,命臣转奏。微臣见万岁这几日忧虑太后病体,不敢再分扰万岁心神,是以自作主张,并未将表章上呈。如今太后身子已然大好,军情紧急,臣不敢不奏。其中若有延误军机之处,臣甘愿领罪。”
皇帝接过表章,顺手将她扶起,道:“爱卿说哪里话,你考虑周详,朕怎会怪你?”读罢战报,眉头微微皱起,忽然想起先前之事,问道:“爱卿你方才曾说,生平第一喜好,便是兵法,生平第一自负,也是兵法。朕信你乃文武双全的天纵奇才,你且说说,对现今这场战事你怎么看?”
孟丽君数月以来一直谋划的计划,终于在这一刻水到渠成。对此早已成竹在胸,当下侃侃而言,将自己的观点看法一一表明。说到种种迹象显示,或许有人在暗使奸计、希冀借战事除去某些武将时,有意无意地提到,自是战后擢升之人最有嫌疑,口风直指兵部尚书彭如泽。她心中明白,此刻攀扯出国丈,有百害而无一利,皇帝对刘捷还十分信任,自己又无凭无据,他岂肯轻易相信?反而会将辛辛苦苦营造出的、皇帝对自己的好感尽皆破坏。而彭如泽原只是贵州巡抚,自出任兵部尚书以来,长期不在朝中,皇帝对他并无明显好恶,以他作为突破口,自然要容易得多。
皇帝听她口若悬河,将这一、二年间的每一场战役如数家珍般地逐一列出,并详加分析,于关键之处一针见血、锋芒毕露,推理严密有理,令人信服,不由连连点头。听她说完,又问:“依爱卿所见,此番叛军卷土重来,朝廷可有胜望?”
孟丽君抬起头来,清冷如霜的目光与皇帝对视一眼,朗声道:“臣请圣旨,可要微臣直言无忌?”皇帝道:“卿直言不妨。”孟丽君一字一句地道:“朝廷最终定能取胜……”顿了一顿,转口道:“……却非如眼下这般兵力部署所能成。”
从前皇帝听朝中大臣奏对军情,文官们不通兵法,不了解战况,长篇累椟,却说来说去全然说不到要点;而武将们又往往不善言辞,奏对起来磕磕巴巴、毫无条理,听上大半日也不知他们究竟要说甚么。此时孟丽君的一番分析,皇帝直听得津津有味,又听她说道“朝廷终能取胜”,更来了兴趣,道:“哦?爱卿细细说来朕听。”
孟丽君凝神片刻理清思路,奏道:“臣之所以敢断言朝廷最终定能取胜,有三点原因。第一,叛军所
孟丽君立时猜出她们的身份,为首之人自是正位中宫、宠冠六宫的皇后、刘捷长女刘燕珠,那个小男孩当是皇长子晋王世乾,牵他手的定是其母李妃,另一个想必是温妃了。自己只与公主约定未时前来探望太后,却怎地多了这许多人?脑中蓦地闪过一念:“莫非早先正是皇后挑拨公主前来宁寿宫,是以才会得了消息?”心念飞转,此刻若再不容探视,势必与宫内一众妃嫔结下仇怨。好在自己已得皇帝金口许诺,尽可放心。
当下从椅中站起,奏道:“此刻太后千岁精神甚好,正可召见皇后、公主。微臣先行暂避。”皇帝摆手道:“无妨,爱卿只管留下。”向权昌道:“宣她们进殿。”
第二部 第十五章
发表时间:2005-08-11
不多时,刘后等进了宁寿宫,刘后、温妃二人,李妃拉着皇子世乾,齐齐跪下,给太后请安,恭贺贵体康健、万福金安。安平公主却“嘤”地一声,径直扑入太后怀里,泣声唤道:“母后!”太后轻轻抚摸她头发,道:“好孩子。”随即道:“你们都平身罢。”刘后等谢恩后起来,又见过皇帝,这才落座。
孟丽君侧身立在一旁,只见刘后美艳柔媚,温妃娇俏伶俐,李妃温文端秀,都是一等一的美人儿。若论美貌,三人自以刘后为首,温妃其次,李妃又逊一筹。据闻李妃原是宫女,只因生了皇长子,才得以晋封妃位,一直谨小慎微,从不敢多言一句,多行一步,更不敢丝毫忤逆刘后。至于这位刘后娘娘,听说极能揣摩上意,心思灵巧敏捷,驾驭后宫恩威并施,是以十年以来,虽然并无所出,宠信却长久不衰。上前见礼道:“臣郦君玉叩见皇后千岁、两位娘娘及晋王殿下。”
刘后笑道:“郦学士平身。你是救治母后性命的大功臣,不必多礼,本宫还应多谢你才是……”孟丽君正好站起身子,微微抬起头来,刘后骤然瞧见她面容,不由一窒,脸上笑容登时僵住。温妃、李妃二人眼前都是一亮,心道:“早听说新科状元郦君玉丰姿玉容,较之绝色女子尤胜几分,我还不信。今日一见,传言果然不虚,世上竟当真有这等宛如谪仙一般的人物!”
公主已从太后怀里起来,坐在一旁,看到母后无恙,心中一宽,见了孟丽君,便想起先前的事情,这时找茬道:“郦君玉,你给谁都见了礼,却为何不过来叩见本宫?”孟丽君知她还在生气,走过来躬身道:“是,微臣见过公主千岁。早先多有失礼,公主大人大量,自然不会与微臣计较。”公主“哼”了一声,转过脸去,不理睬她。孟丽君不以为意,垂下双手,站在一旁,并无丝毫尴尬之意。
太后问道:“究竟怎么一回事?”皇帝将事情一说,太后摇头道:“平儿你当真胡闹得紧!若非郦卿家妙手仙术,你此刻已见不到母后了。这会子还在闹小孩儿脾性呢!”公主气道:“人家也是因为担心母后身子嘛!”忽然斜睨孟丽君一眼,凑到皇帝身前道:“这样罢,皇帝哥哥,既然他医术如此高明,不如别做甚么翰林学士了,索性到太医院去供职好了。”
孟丽君一惊,心中苦笑道,果然传言不虚,这位公主千岁当真睚眦必报,竟能想出这样稀奇古怪的主意。好在皇帝立时摇头道:“不妥。郦卿本是正五品的翰林学士,就算太医院的院正也只正六品而已。他立下这样的大功,不升反降,如何说得过去?”
公主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站起来围着孟丽君绕了一圈,一面打量,一面叹道:“可惜啊可惜,当真可惜得紧。”孟丽君知她古灵精怪,不知又在打甚么主意,索性以不变应万变,气定神闲地垂手站立,不去接她话茬。
到底有人沉不住气,接口道:“公主可惜甚么呢?”却是温妃。公主笑道:“可惜了这样一位丽容无双、倾国倾城的大美人儿,奈何造化弄人,却偏偏错生作了男儿身!倘若他是个女子,嘻嘻,就算皇兄的三宫六院统统加在一起,也只怕及不上人家一半儿的姿色。也难怪皇帝哥哥三日五日地召他进宫来,便是多瞧几眼这副花容月貌,也是好的,你们说是不是呢?”最后一句话却是冲着刘后等三人说的。
孟丽君心头一震,脸色丝毫不变。她知公主决计不会当真怀疑自己女扮男装,只不过为报私怨而随口戏言罢了,自己若出言辩解,反而着了形迹。听她这几句话语,一面嘲讽自己“以色侍君”,一面挑起几位后妃对自己的敌视。不禁暗暗摇头:不过一件锱铢小事,依情依理自己并无过错,公主竟一再纠缠,不肯罢休。自己得罪了她,以后恐怕再没好日子过了。环视一周,果见温、李二妃粉面微愠,皇帝神色颇不自然,刘后眼中精光一闪,忽然掩口直笑。
皇帝听公主说道“倘若他是个女子”,心中不由一动,待听到后半截,又微觉尴尬。他时常召见孟丽君,虽则主要是因为爱慕其文采才华,到底与他风流蕴藉的容貌不无关系。正待分辩斥责几句,听得刘后娇笑声,转口问道:“皇后笑甚么呢?可是在笑话平儿不辨雌雄、胡言乱语?”
刘后敛了笑容,站起来施了一礼,道:“皇上恕罪,臣妾失仪了。臣妾确是觉得公主颠倒鸾凰,将堂堂大臣比作女子,不由失笑。不过也难怪公主这么说,便是臣妾素来自负貌美,在郦学士身前一站,也不禁自惭形秽呢。万岁,何不问问郦学士可有亲生姐妹?若当真有个与他一般相貌的姐妹尚未许人,臣妾可要恭贺皇上了。”皇帝听得心头大动,将公主调笑的话语抛到九霄云外,便当真忍不住要问上一问。
皇帝、刘后及温妃李妃四人的目光都紧紧盯着孟丽君,等她回答。孟丽君脸上既不显惊宠之色,亦无仓惶之态,只淡淡答道:“微臣并无兄弟姐妹。”皇帝心中一沉,甚为失望,当着众人的面,自然不好显露,毕竟脸色抖了一抖,温妃李妃俱是一副如释重负的神情。
刘后虽竭力掩饰,依旧遮掩不住面上喜色。她昨日得了父亲遣人送来的消息,几番前来宁寿宫探听消息,均被拦阻于外,不得进入。今日挑唆公主硬闯,终于得以入内。依她先前的想法,孟丽君立此大功,必定深得皇帝宠信,可她既得罪了安平公主,坏话自有公主去说,自己正好借机设法加以笼络。可乍一见面,不知如何,内心深处便隐隐生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敌意,立时放弃了笼络她的念头。
一时殿内一片沉寂,各人都自心念纷杂。却听见太后重重地“哼”了一声,众人一惊,回过神来。太后道:“郦卿家,你过来。”孟丽君走过去。太后握住她手,眼光从众人身上一一扫过,面带怒容,道:“瞧瞧你们,一帝一后、两个妃子、一个公主,哪里有半点身为人主的模样?郦爱卿纵然相貌生得娇柔文弱些儿,他是我老哥哥的乘龙爱婿,又是哀家的救命恩人,更是当世少有的奇才良将,你们对他一再戏弄,是何道理!”众人听得太后动怒,自皇帝皇后以下,连安平公主在内,俱不敢再说一句话,齐齐跪倒请罪。
太后转头望向孟丽君,脸色和缓下来,说道:“君玉,今后不论朝中后宫,若还有谁再敢用相貌来调笑于你,你尽管来告诉哀家,哀家必不与他善罢甘休!”孟丽君大为感动,听她这一声“君玉”,真宛如是叫亲生儿子一般,应道:“是。臣恳请太后千岁息了怒气,切莫再伤了身子。”
太后点头道:“哀家也有些累了,若是药性发散够了,哀家想上床歇一会儿。”孟丽君估摸时辰差不多了,伸手搀扶太后进卧房休息。余下皇帝等人,依旧跪着,不敢动弹。
※※※※※※※※※※※※※※※※※※※※※※※※※※※※※※※※※※※※※※※※※
等到香兰香玉服侍太后歇下,孟丽君从卧房里出来时,刘后等俱已告退,外殿只留下皇帝一人,见了孟丽君,脸上不禁微显讪色。孟丽君只作没看见,上前回道:“太后千岁已经歇下。微臣查看过太后脉象,一切安好,皇上无须忧心。”皇上得了台阶,自然也绝口不提方才的尴尬事。
又说了一会子太后的病况,孟丽君忽然跪下道:“微臣有一事自作主张,请万岁降罪。”皇帝奇道:“甚么事?”孟丽君从怀中取出那份战败表章,双手呈上,道:“此乃前方紧急战报,当日兵部朱侍郎不敢进宫惊扰皇上,命臣转奏。微臣见万岁这几日忧虑太后病体,不敢再分扰万岁心神,是以自作主张,并未将表章上呈。如今太后身子已然大好,军情紧急,臣不敢不奏。其中若有延误军机之处,臣甘愿领罪。”
皇帝接过表章,顺手将她扶起,道:“爱卿说哪里话,你考虑周详,朕怎会怪你?”读罢战报,眉头微微皱起,忽然想起先前之事,问道:“爱卿你方才曾说,生平第一喜好,便是兵法,生平第一自负,也是兵法。朕信你乃文武双全的天纵奇才,你且说说,对现今这场战事你怎么看?”
孟丽君数月以来一直谋划的计划,终于在这一刻水到渠成。对此早已成竹在胸,当下侃侃而言,将自己的观点看法一一表明。说到种种迹象显示,或许有人在暗使奸计、希冀借战事除去某些武将时,有意无意地提到,自是战后擢升之人最有嫌疑,口风直指兵部尚书彭如泽。她心中明白,此刻攀扯出国丈,有百害而无一利,皇帝对刘捷还十分信任,自己又无凭无据,他岂肯轻易相信?反而会将辛辛苦苦营造出的、皇帝对自己的好感尽皆破坏。而彭如泽原只是贵州巡抚,自出任兵部尚书以来,长期不在朝中,皇帝对他并无明显好恶,以他作为突破口,自然要容易得多。
皇帝听她口若悬河,将这一、二年间的每一场战役如数家珍般地逐一列出,并详加分析,于关键之处一针见血、锋芒毕露,推理严密有理,令人信服,不由连连点头。听她说完,又问:“依爱卿所见,此番叛军卷土重来,朝廷可有胜望?”
孟丽君抬起头来,清冷如霜的目光与皇帝对视一眼,朗声道:“臣请圣旨,可要微臣直言无忌?”皇帝道:“卿直言不妨。”孟丽君一字一句地道:“朝廷最终定能取胜……”顿了一顿,转口道:“……却非如眼下这般兵力部署所能成。”
从前皇帝听朝中大臣奏对军情,文官们不通兵法,不了解战况,长篇累椟,却说来说去全然说不到要点;而武将们又往往不善言辞,奏对起来磕磕巴巴、毫无条理,听上大半日也不知他们究竟要说甚么。此时孟丽君的一番分析,皇帝直听得津津有味,又听她说道“朝廷终能取胜”,更来了兴趣,道:“哦?爱卿细细说来朕听。”
孟丽君凝神片刻理清思路,奏道:“臣之所以敢断言朝廷最终定能取胜,有三点原因。第一,叛军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