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 [36]
,闻言立时取了过来,问道:“公子要将这几篇文章上呈皇上么?”孟丽君摇头道:“呈给皇上,恐怕还不到时机,太着痕迹,反而不好……可我却也不能再这么慢慢等下去了。”打开抽屉,将那两篇文章放在里面。拿起案上皇帝昨日赏赐的白玉麒麟镇纸把玩了一会,依旧放回,镇着新作的墨迹未干的文页。
打开一册书卷,才读了两页,便有丫鬟进来回道:“翰林院袁学士来了,老爷请姑爷到听槐轩会客。”孟丽君道:“知道了。”知是去年点了自己为湖广解元的主考袁容,也算得上是自己的半个老师。自入翰林院以来,他对自己照顾有加,颇多指点。他早年亦是太师的门生,文字功夫十分了得,为人刚正耿直,素有清名,只是生性略略有些迂腐古板。放下手中书卷,向荣兰道:“这里就不用收拾了。”
起身出了书房,来到听槐轩,与袁容见过礼后坐下。闲聊数语步入正题,袁容正色道:“官场之中原忌交浅言深,但下官与郦大人前有湖广乡试的旧谊,郦大人又是梁太师的乘龙快婿,下官自思并非外人,有几句肺腑之言,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只因翰林院中鱼龙混杂、耳目众多,下官为此特地登门造访。若有直言冒犯之处,还望海涵。”孟丽君道:“好说,好说。袁大人乃学生的老师,如有指教但请直言,无须顾忌。”太师也道:“表允直说不妨。”
袁容道:“郦大人三元及第、才名远播,又蒙皇上厚爱、得近天颜,可谓少年得意。下官从大人乡试、会试的文章看来,阁下志向远大,前途未可限量,日后成就当远不止于区区翰林学士之位。然而自大人入了朝堂这一个多月来,却何以只知一味明哲保身、韬光养晦,于朝廷大事并无半点独到见解?当今万岁本就痴迷于文章书画之道,如今得了郦大人相伴御前,如获至宝,越发不问国事,宠信权奸。大人如此举动,岂不教人误为与奸佞小人之辈同流合污?”
孟丽君闻言一怔,心道这位袁大人果然耿直忠介,却未免忒也性急了些,自己才入朝堂一个来月,哪里就能有甚么大的作为?或许是因为他在自己身上寄托了太大的希望,才会如此在意。又想倘若他面见皇帝也是这般说话,难怪做了十年的翰林学士了。微微一笑,道:“袁大人倘若还有别的指教,且请一并说出。”
太师听了袁容的话语,不禁眉头微皱,恐怕孟丽君少年气胜,听了这样的“直言”,脸上下不来台,心中生出芥蒂,却见她面带微笑、神色自如,放下心来。袁容也不料她竟是这般反应,愣了一愣,方道:“下官的意思是,郦大人既已得近圣颜,与皇上单独相处的时机应该颇多,此乃权臣所力不能及的大好良机,何不借此机会上奏陛下朝政实情,令皇上不再为权奸所蒙蔽?”
孟丽君看了太师一眼,见太师微微点头,于是说道:“学生亦有几句冒犯的直言,也请袁大人海涵。敢问大人,既有如此见解,为何不当面禀奏皇上?”袁容脸上微现尴尬之色,道:“这个么……下官确有此心,只是苦于没有单独面见皇上的机会。至于早朝之时,素为权奸把持,说了也是枉然。”
孟丽君又问道:“学生听说大人乃是当年科举的探花郎,文字功夫颇得皇上赏识,时常宣召入宫,亦是圣上驾前的红人,却不知为何落得今日这般田地?”袁容支吾几句,说不出话来,脸上已是一片绯红。孟丽君点到为止,不为已甚,顺势说道:“若非学生知道袁大人素来宽宏大量,方才这话是万万不敢说出口的。其实大人的意思学生心中有数,日后自当量力而为。大人暂请稍待,几个月后自见分晓。”
袁容听了这话,又见太师不住点头,心中犹疑道:“莫非果真是我太过性急了么?太师既然频频点头,自是教我不必纠缠下去,看来他翁婿二人自有打算,倒是我多事了。”
恰巧这时梁成进来回道:“工部吴侍郎、翰林院梅翰林、朱翰林等人求见,说是与姑爷今日有约。”孟丽君正要告退,免得袁容难堪,趁机站起身道:“岳父、袁大人,恕在下暂时失陪,出去迎接几个朋友。”
孟丽君来到前厅,见吴应兆、梅昭如、朱绍麟、柳复等六、七人均如约前来,心中一喜。这一个多月与他们诗文往来,话语投契,彼此已是交好的朋友了,每隔数日便要聚会一次,一同饮酒作诗,端是斯文风流的雅事。
将几人迎入听槐轩,见过太师,又与袁容相互见过。梅昭如折扇轻挥,笑问道:“近来京城纸贵,人人都在传抄郦兄的文章。不知这几日可有甚么大作,也好教我等先睹为快。”
孟丽君道:“这几日公务繁忙,倒没工夫去弄那些诗词文章。听说朱兄前日才作了一篇《惜春辞》,文采是极好的。”朱绍麟笑道:“打住。今日你是主人,怎么反说起我来了?待会若无诗文,可要罚酒三杯。”吴应兆道:“听说昨日皇上召见,郦兄七步成诗,圣颜大悦,将御用的白玉麒麟镇纸都赏赐下来,极是称赞世兄文思敏捷。以兄之才,吟诗作文自是顷刻立就,朱兄的酒若能罚到他,在下愿饮双份。”孟丽君微微一笑,道:“既有吴兄这话,小弟便乐得交白卷,既省了心,又有人喝双份。”众人一阵大笑。
过了一会,笑声渐止,柳复道:“早听说圣上的白玉镇纸乃是西域贡物,不但玉质温润细腻、通体白如羊脂,一只麒麟刻得有如活物一般,更有宁神养颜的功效,是皇上的心爱之物。就连皇上御妹安平公主几番讨要,都不曾赐予,想不到竟会赐了给郦兄,可见圣上果然看重兄台。”言下颇有羡慕之意。梅昭如道:“你想看么?待我去拿了来。”说着站起身子。
孟丽君伸手拦住他道:“梅兄留步。本是一件玩物,柳兄若是想看,小弟去书房取来就是了。”梅昭如笑着拍开她手道:“咦,你为何不让我进书房?是了,你方才所言定是诳语。大家都随我瞧瞧去,看他究竟藏起了甚么宝贝?若是找到写好的文章,先说好了,可就都是我的了。”抬步便走。余人见他一副笑嘻嘻的模样,又见太师并无拦阻之意,都是年轻好事之人,当下一哄而起,跟在梅昭如身后,反将孟丽君远远地隔在后面。
梅昭如是寿王之孙,向来与太师熟不拘礼,对府中的地形更十分熟悉。不多时到了书房,才一进门,便高声叫道:“好啊!果真教我猜中了。”抢步拿起案上的文稿。
孟丽君这时方到,见众人每人手里都拿了一页文稿,不由苦笑道:“这可不是甚么正经文章,小弟这几日正读兵书,不过一时心中有感,随手写下的。”看到手中文稿原来竟是兵法,便有几人松了手,取过案上御赐的那方白玉麒麟镇纸,把玩鉴赏起来。只有梅昭如、吴应兆和朱绍麟三人,还在继续看那文稿。一只手伸过去,将案上剩余的文稿都取了来,孟丽君抬眼一看,竟是袁容。太师站在他身后,眼中微带一丝笑意。
梅昭如等三人及袁容互相交换文稿,不一会便看完全文。袁容道:“看来此篇还当有上文罢?”孟丽君从屉中取出前两篇,袁容一一看过,低声赞道:“好文采!好胆色!”便不再说话,将文稿递回孟丽君手中。
孟丽君将文稿收齐,依旧放回屉中,转身说道:“今日聚会原为饮酒作诗,后花园里海棠花正开得艳丽,内子已经备下了酒宴,诸位何必待在这里,这就移步,一同前去赏花,可好?”走在前面,引着众人出了书房。
又邀袁容一同赏花,袁容道:“赏花饮酒、诗文同乐,这是少年人的风流雅事。下官年纪大了,就不凑这个热闹了,也省得扫了你们年轻人的雅兴。”告辞离去,孟丽君也不强留。
第二部 第十章
发表时间:2005-08-11
直到夕阳西下,众人方尽兴散去。梅昭如指个借口单独留下,与孟丽君坐在园中,有一句没一句地说些闲话。孟丽君见他分明无话找话,脸上神色怔忪,竟似有些魂不守舍,不由大奇,暗道:“下午在听槐轩时,他是何等的举止自如、谈笑风生。怎么自到了后花园里,便心神不宁、言语呐呐了?难道竟是因为我那三篇兵法的缘故么?不应当啊。”正寻思间,忽听苏映雪的声音在身后唤道:“官人!”转身道:“怎么啦?”
苏映雪一直站在后花园里,瞧着绛香领一众仆婢收拾桌椅杯盘,这时收拾毕了,亲手取了誊录诗文的纸笺,走过来说道:“可要妾身将这些诗稿送到书房?”孟丽君道:“娘子操劳一日,着实辛苦了,还是早些回房歇着罢。我一会便要回书房,自己拿去就是了。”从她手里接过纸笺。苏映雪嫣然一笑,道:“这是妾身份内之事,说甚么操劳辛苦?既如此,妾身便告退了。”向梅昭如微一点头,扶了芙蓉翩然离去。
孟丽君回过身来,向梅昭如笑道:“今日众人皆有诗文,只有梅兄落第,好生教人惊诧。”梅昭如似猛然回过神来,“啊”的一声,站起身道:“……原来天色已经这般晚了,小弟与郦兄相谈甚欢,竟然忘了时间。小弟告辞了。”孟丽君见他片刻之间言行迥异,心中更觉奇怪,却也不好相问,送他出府。
拿了诗稿来到自己书房,远远地便见书房里掌了灯,一条人影映在窗前,似在伏案读书,心道:“清儿这时还在书房,我命她得了闲时便读《史记》,不懂处就来问我,她倒颇为用功。”走进去道:“清儿,将今日的诗稿拿去……”声音嘎然而止,惊道:“岳父?”案前坐的那人竟是太师,手里拿了自己的三篇兵法。
孟丽君脑中心念电转,太师书房另有其所,他等闲不进自己的书房,平日纵然有事也只令丫鬟来叫,此刻端坐于此,不知等了多久,自有要事,想来与那三篇兵法脱不开干系。她既行此着,前后事宜已然考虑周全妥当,本就打算宴会之后便拿了三篇兵法去见太师,却不想太师已经先在书房了。
孟丽君放下手中诗稿,问道:“岳父可是为了小婿这三篇兵法而来?”太师道:“不错。这三篇兵法果真是你所写?”孟丽君昂然道:“正是。”
太师点点头,说道:“往日老夫看你文章中时有引用兵书之句,知你熟读兵书,读书人读过《孙子》、《孙武》原不足为奇,也就不放在心上。今日看了这三篇兵法,便说心中有如平地一声惊雷,也不为过。你允文允武,文采武功皆世间绝顶,果是不世出的奇才!但越是如此,越发不能心术不正,否则便是不世出的祸害了。老夫既知你精通兵法,便敢断定,今日你一举一动定有深意,行的是欲擒故纵之计,是也不是?却不知你究竟为了甚么目的,要将这一干人等尽皆算计进去?更为何要将老夫也一并瞒将过去?你究竟有何图谋?”语音越来越严厉,说到最后一句话时已是声色俱厉,一双锋锐无比的目光更紧
打开一册书卷,才读了两页,便有丫鬟进来回道:“翰林院袁学士来了,老爷请姑爷到听槐轩会客。”孟丽君道:“知道了。”知是去年点了自己为湖广解元的主考袁容,也算得上是自己的半个老师。自入翰林院以来,他对自己照顾有加,颇多指点。他早年亦是太师的门生,文字功夫十分了得,为人刚正耿直,素有清名,只是生性略略有些迂腐古板。放下手中书卷,向荣兰道:“这里就不用收拾了。”
起身出了书房,来到听槐轩,与袁容见过礼后坐下。闲聊数语步入正题,袁容正色道:“官场之中原忌交浅言深,但下官与郦大人前有湖广乡试的旧谊,郦大人又是梁太师的乘龙快婿,下官自思并非外人,有几句肺腑之言,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只因翰林院中鱼龙混杂、耳目众多,下官为此特地登门造访。若有直言冒犯之处,还望海涵。”孟丽君道:“好说,好说。袁大人乃学生的老师,如有指教但请直言,无须顾忌。”太师也道:“表允直说不妨。”
袁容道:“郦大人三元及第、才名远播,又蒙皇上厚爱、得近天颜,可谓少年得意。下官从大人乡试、会试的文章看来,阁下志向远大,前途未可限量,日后成就当远不止于区区翰林学士之位。然而自大人入了朝堂这一个多月来,却何以只知一味明哲保身、韬光养晦,于朝廷大事并无半点独到见解?当今万岁本就痴迷于文章书画之道,如今得了郦大人相伴御前,如获至宝,越发不问国事,宠信权奸。大人如此举动,岂不教人误为与奸佞小人之辈同流合污?”
孟丽君闻言一怔,心道这位袁大人果然耿直忠介,却未免忒也性急了些,自己才入朝堂一个来月,哪里就能有甚么大的作为?或许是因为他在自己身上寄托了太大的希望,才会如此在意。又想倘若他面见皇帝也是这般说话,难怪做了十年的翰林学士了。微微一笑,道:“袁大人倘若还有别的指教,且请一并说出。”
太师听了袁容的话语,不禁眉头微皱,恐怕孟丽君少年气胜,听了这样的“直言”,脸上下不来台,心中生出芥蒂,却见她面带微笑、神色自如,放下心来。袁容也不料她竟是这般反应,愣了一愣,方道:“下官的意思是,郦大人既已得近圣颜,与皇上单独相处的时机应该颇多,此乃权臣所力不能及的大好良机,何不借此机会上奏陛下朝政实情,令皇上不再为权奸所蒙蔽?”
孟丽君看了太师一眼,见太师微微点头,于是说道:“学生亦有几句冒犯的直言,也请袁大人海涵。敢问大人,既有如此见解,为何不当面禀奏皇上?”袁容脸上微现尴尬之色,道:“这个么……下官确有此心,只是苦于没有单独面见皇上的机会。至于早朝之时,素为权奸把持,说了也是枉然。”
孟丽君又问道:“学生听说大人乃是当年科举的探花郎,文字功夫颇得皇上赏识,时常宣召入宫,亦是圣上驾前的红人,却不知为何落得今日这般田地?”袁容支吾几句,说不出话来,脸上已是一片绯红。孟丽君点到为止,不为已甚,顺势说道:“若非学生知道袁大人素来宽宏大量,方才这话是万万不敢说出口的。其实大人的意思学生心中有数,日后自当量力而为。大人暂请稍待,几个月后自见分晓。”
袁容听了这话,又见太师不住点头,心中犹疑道:“莫非果真是我太过性急了么?太师既然频频点头,自是教我不必纠缠下去,看来他翁婿二人自有打算,倒是我多事了。”
恰巧这时梁成进来回道:“工部吴侍郎、翰林院梅翰林、朱翰林等人求见,说是与姑爷今日有约。”孟丽君正要告退,免得袁容难堪,趁机站起身道:“岳父、袁大人,恕在下暂时失陪,出去迎接几个朋友。”
孟丽君来到前厅,见吴应兆、梅昭如、朱绍麟、柳复等六、七人均如约前来,心中一喜。这一个多月与他们诗文往来,话语投契,彼此已是交好的朋友了,每隔数日便要聚会一次,一同饮酒作诗,端是斯文风流的雅事。
将几人迎入听槐轩,见过太师,又与袁容相互见过。梅昭如折扇轻挥,笑问道:“近来京城纸贵,人人都在传抄郦兄的文章。不知这几日可有甚么大作,也好教我等先睹为快。”
孟丽君道:“这几日公务繁忙,倒没工夫去弄那些诗词文章。听说朱兄前日才作了一篇《惜春辞》,文采是极好的。”朱绍麟笑道:“打住。今日你是主人,怎么反说起我来了?待会若无诗文,可要罚酒三杯。”吴应兆道:“听说昨日皇上召见,郦兄七步成诗,圣颜大悦,将御用的白玉麒麟镇纸都赏赐下来,极是称赞世兄文思敏捷。以兄之才,吟诗作文自是顷刻立就,朱兄的酒若能罚到他,在下愿饮双份。”孟丽君微微一笑,道:“既有吴兄这话,小弟便乐得交白卷,既省了心,又有人喝双份。”众人一阵大笑。
过了一会,笑声渐止,柳复道:“早听说圣上的白玉镇纸乃是西域贡物,不但玉质温润细腻、通体白如羊脂,一只麒麟刻得有如活物一般,更有宁神养颜的功效,是皇上的心爱之物。就连皇上御妹安平公主几番讨要,都不曾赐予,想不到竟会赐了给郦兄,可见圣上果然看重兄台。”言下颇有羡慕之意。梅昭如道:“你想看么?待我去拿了来。”说着站起身子。
孟丽君伸手拦住他道:“梅兄留步。本是一件玩物,柳兄若是想看,小弟去书房取来就是了。”梅昭如笑着拍开她手道:“咦,你为何不让我进书房?是了,你方才所言定是诳语。大家都随我瞧瞧去,看他究竟藏起了甚么宝贝?若是找到写好的文章,先说好了,可就都是我的了。”抬步便走。余人见他一副笑嘻嘻的模样,又见太师并无拦阻之意,都是年轻好事之人,当下一哄而起,跟在梅昭如身后,反将孟丽君远远地隔在后面。
梅昭如是寿王之孙,向来与太师熟不拘礼,对府中的地形更十分熟悉。不多时到了书房,才一进门,便高声叫道:“好啊!果真教我猜中了。”抢步拿起案上的文稿。
孟丽君这时方到,见众人每人手里都拿了一页文稿,不由苦笑道:“这可不是甚么正经文章,小弟这几日正读兵书,不过一时心中有感,随手写下的。”看到手中文稿原来竟是兵法,便有几人松了手,取过案上御赐的那方白玉麒麟镇纸,把玩鉴赏起来。只有梅昭如、吴应兆和朱绍麟三人,还在继续看那文稿。一只手伸过去,将案上剩余的文稿都取了来,孟丽君抬眼一看,竟是袁容。太师站在他身后,眼中微带一丝笑意。
梅昭如等三人及袁容互相交换文稿,不一会便看完全文。袁容道:“看来此篇还当有上文罢?”孟丽君从屉中取出前两篇,袁容一一看过,低声赞道:“好文采!好胆色!”便不再说话,将文稿递回孟丽君手中。
孟丽君将文稿收齐,依旧放回屉中,转身说道:“今日聚会原为饮酒作诗,后花园里海棠花正开得艳丽,内子已经备下了酒宴,诸位何必待在这里,这就移步,一同前去赏花,可好?”走在前面,引着众人出了书房。
又邀袁容一同赏花,袁容道:“赏花饮酒、诗文同乐,这是少年人的风流雅事。下官年纪大了,就不凑这个热闹了,也省得扫了你们年轻人的雅兴。”告辞离去,孟丽君也不强留。
第二部 第十章
发表时间:2005-08-11
直到夕阳西下,众人方尽兴散去。梅昭如指个借口单独留下,与孟丽君坐在园中,有一句没一句地说些闲话。孟丽君见他分明无话找话,脸上神色怔忪,竟似有些魂不守舍,不由大奇,暗道:“下午在听槐轩时,他是何等的举止自如、谈笑风生。怎么自到了后花园里,便心神不宁、言语呐呐了?难道竟是因为我那三篇兵法的缘故么?不应当啊。”正寻思间,忽听苏映雪的声音在身后唤道:“官人!”转身道:“怎么啦?”
苏映雪一直站在后花园里,瞧着绛香领一众仆婢收拾桌椅杯盘,这时收拾毕了,亲手取了誊录诗文的纸笺,走过来说道:“可要妾身将这些诗稿送到书房?”孟丽君道:“娘子操劳一日,着实辛苦了,还是早些回房歇着罢。我一会便要回书房,自己拿去就是了。”从她手里接过纸笺。苏映雪嫣然一笑,道:“这是妾身份内之事,说甚么操劳辛苦?既如此,妾身便告退了。”向梅昭如微一点头,扶了芙蓉翩然离去。
孟丽君回过身来,向梅昭如笑道:“今日众人皆有诗文,只有梅兄落第,好生教人惊诧。”梅昭如似猛然回过神来,“啊”的一声,站起身道:“……原来天色已经这般晚了,小弟与郦兄相谈甚欢,竟然忘了时间。小弟告辞了。”孟丽君见他片刻之间言行迥异,心中更觉奇怪,却也不好相问,送他出府。
拿了诗稿来到自己书房,远远地便见书房里掌了灯,一条人影映在窗前,似在伏案读书,心道:“清儿这时还在书房,我命她得了闲时便读《史记》,不懂处就来问我,她倒颇为用功。”走进去道:“清儿,将今日的诗稿拿去……”声音嘎然而止,惊道:“岳父?”案前坐的那人竟是太师,手里拿了自己的三篇兵法。
孟丽君脑中心念电转,太师书房另有其所,他等闲不进自己的书房,平日纵然有事也只令丫鬟来叫,此刻端坐于此,不知等了多久,自有要事,想来与那三篇兵法脱不开干系。她既行此着,前后事宜已然考虑周全妥当,本就打算宴会之后便拿了三篇兵法去见太师,却不想太师已经先在书房了。
孟丽君放下手中诗稿,问道:“岳父可是为了小婿这三篇兵法而来?”太师道:“不错。这三篇兵法果真是你所写?”孟丽君昂然道:“正是。”
太师点点头,说道:“往日老夫看你文章中时有引用兵书之句,知你熟读兵书,读书人读过《孙子》、《孙武》原不足为奇,也就不放在心上。今日看了这三篇兵法,便说心中有如平地一声惊雷,也不为过。你允文允武,文采武功皆世间绝顶,果是不世出的奇才!但越是如此,越发不能心术不正,否则便是不世出的祸害了。老夫既知你精通兵法,便敢断定,今日你一举一动定有深意,行的是欲擒故纵之计,是也不是?却不知你究竟为了甚么目的,要将这一干人等尽皆算计进去?更为何要将老夫也一并瞒将过去?你究竟有何图谋?”语音越来越严厉,说到最后一句话时已是声色俱厉,一双锋锐无比的目光更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