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 [26]
大惊失色,那是一朵光柔艳丽的大红绸花,花心乃是一个精巧细致的绣花红球,不是太师小姐招亲的绣球还能是甚么?
原来无巧不巧,狂风骤起之际,太师小姐的绣球也恰好脱手而出。那小阁楼原是坐北朝南而设,这阵大风却是南风,绣球抛出之后,南风一起,便将那绣球卷到了阁楼之下,正中孟丽君之身。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上天要成就孟丽君这位惊才绝艳的传奇女子,自会给她一些与旁人不同的际遇,也会让她经受一些意想不到的考验。
孟丽君惊得呆了,她纵然聪明绝顶,也万万料不到眼前之事,回想方才所填“未婚”二字,以及对梁成所说“尚未娶亲”的话语,不由暗自后悔。其时第一阵狂风已渐渐小了下去,数百道目光都紧紧盯住她手里的绸花绣球,便要扔在地下也已经来不及了。梁成又惊又喜,心道:“这必是老天爷定下的奇缘。这一阵大风,竟似专程为着把我家小姐的绣球送到郦公子手上而起的一般。”连忙赶上前去,躬身贺道:“姑爷大喜!请姑爷入内和我家老爷叙话。”手一挥,几个家人也不待孟丽君说话,便将她簇拥进了内室。
事已如此,外面众人慢慢地散了。却有数十人不服,不肯离去,齐口说道还没看清楚如何一回事,绣球便已到了那个病书生的手里。其中有人注意到孟丽君是才和梁成一同从厅堂里走出来的,并不在赴会的众人之中。梁成淡淡地道:“这位郦公子是来得晚了些,但也赶在了敝府小姐抛出绣球之前到了后花园。我曾问过他,他并未娶亲,这年纪相当、家世清白、相貌端正、尚未娶亲四个条件,他件件符合。我家小姐招亲的绣球在他的手中,这里的人个个看得清楚,诸位还有甚么可不服的?我劝诸位还是尽早散了的好,今日这场大风迅猛无比,待会说不定会有一场暴雨,请恕在下不便奉陪了。”说着拱了拱手,领着梁府一众家人进了内室,只余下一个年轻的小厮,向众人道:“诸位公子爷这边请。”众人只得忿忿而出。
这余下的数十人都是功名利禄心甚重之辈,那夏代宗正是其中之一。他平素自负相貌俊美,所见的人里没一个比得上,闻听得太师小姐招婿,便信心满满,自以为才貌双全、十拿九稳。梁太师是这一科的正主考,自己若成了他的女婿,不说状元及第,中个二甲、三甲应该不成问题。就算太师刚正不阿,不肯通融,自己贵为太师女婿,也算是当今天子的表妹婿,荣华富贵一生一世,却是不用愁的了。他满把算盘打得响,不料午间酒楼上见到郦君玉,心里虽不情愿,却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相貌气度竟连人家的一小半儿也及不上。眼看着快到手的荣华富贵就要飞了,不想那郦君玉当真是个书呆子,空有一副绝好的皮囊,脑子却浑不开窍,竟说甚么不稀罕这裙带关系得来的富贵。他既不来赴这招亲大会,自己便还担心甚么?何况那梁小姐在彩楼上乍一现身,果然传言不虚,是个国色天香的美人儿,明艳娇美,不可方物,看得自己魂儿也飞了。好容易挤到最前排,小姐的绣球已经抛了下来,却不料一场该死的狂风,直刮得自己站立不稳,叫人推挤倒地。才一眨眼的功夫,绣球便到了那个病恹恹的书生手里,自己的一场美梦就这么破灭了。
夏代宗心中甚是不甘,越想越恼怒,一面走一面向余人道:“相貌端正?哼,就凭那人一脸病态,也算得上相貌端正?只盼他今夜别兴奋过度、一命呜呼了才好……”说到这里,登时醒悟不妥,待要收嘴已然来不及了。前面引路的小厮听了这话,走到他面前,说道:“这位公子的这句话,小的一定原原本本地转告我家老爷知晓。前面就是大门,请诸位公子爷走好,小的不送了。”转身便走。
夏代宗自知闯下大祸,心里后悔不已,嘴上却不肯认输,向着那小厮的背影恨恨地道:“好!好!你们有甚么招数只管使出来,我可不怕!”转身道:“王兄、赵兄,他太师府忒也欺人了……”眼前已不剩一个人。原来余人见他出言无状,得罪了太师府的人,谁还愿意再和他待在一起,都趁他转身之际悄悄走了。夏代宗这下更加生气,连连跺脚。忽然又是一阵狂风乱作,天上一道闪电,将半边天空映得雪亮,又听霹雳雳的一声惊雷,黄豆大的雨点铺天盖地地洒将下来。此时有不少来不及离去的人都在太师府后门门房处避雨,片刻之间,夏代宗全身衣衫尽湿,却头也不回地夺门而出,身后有个梁府的家人连声唤道:“公子爷回来避避雨再走罢。”他理也不理。
第二部 第三章
发表时间:2005-08-11
却说这边梁府家人簇拥着孟丽君出了后花园,绕过长廊,进入一座大厅。一入厅堂,众家人立时止步,远远地便躬身行礼,为首之人上前几步,躬身道:“回禀老爷,中绣球之人到!”
孟丽君自绣球中身、被一众家人簇拥进厅后,饶她素来沉稳持重,这时也不禁心神大乱,一颗心怦怦直跳。她在厅里站定,强自镇定心绪,抬头瞧去,只见大厅正中高悬一块匾额,上书“听槐轩”三个大字,匾下檀香木椅中坐了一位六、七十岁的老者,颌下尺许长须大半灰白,相貌清矍刚猛、不怒自威,正是当朝梁太师。前些日子在贡院会试时,朝廷为防徇私作弊,明令考官与一众举子不得私下交谈,她只远远地见了太师一面,认得太师形貌。
立时记起从前爹爹的话语,知道这位太师姓梁讳鉴,表字如镜,乃是当今太后的胞兄、皇帝的亲母舅。他父亲被先帝封为晋国公,他袭了父亲的爵位,本朝又加封太师、辅国公,可谓位极人臣。爹爹提到朝政时常常唉长叹短,可只要一说起这位太师,总是赞不绝口,说他虽是三朝元老、朝廷重臣,却从不自傲身份,数十年来一直尽心辅佐、忠心耿耿。皇上十岁登基,十八岁亲政,至今已近二十年了,太师便如同周公一般,每饭三吐而后食,朝廷上下人人敬畏。
孟丽君心中一直十分敬服这位爹爹口中称赞不已的人物,这时一见,虽觉他自有一股凛然的威势,内心之中却隐隐生出亲切之感。她望着太师,便不由想起爹爹从前说过的许多话语,想到他此刻不知身在何处,更不知是死是活,心中有如刀绞一般。一时之间,思绪万千,竟忘记上前见礼,只呆呆地站在厅内。
自孟丽君一进听槐轩,太师及厅上众家人侍女的目光便一齐聚在她身上。太师细细瞧去,见她年纪约摸十六七岁,一袭雪白的长衫衬托出修长灵俊的身材,衣衫并不华贵,却十分清洁,眉眼倒还清秀齐整,只可惜面色焦黄、一脸病态,显得颓唐疲靡,胸前斜系一朵光柔艳丽的大红绸花,花心乃是一个精巧细致的绣花红球,正是女儿亲自绣成的自家招亲信物。太师先前听家人回报,女儿绣球所中之人并非前来赴会中人,一直紧锁眉心,这时稍稍松了口气,心想:“今日狂风来得突然,绣球给风卷走,幸好落在这人身上。这人模样过得去,瞧装束该是读书人,也不算太委屈雪儿。只是他一脸病容,莫要有甚么慢病内伤才好。我向来言出如山,却也不能就此毁了雪儿的终身幸福。”想到这里,站起身来,身旁一个丫鬟伸手搀扶,被他挥手退下。他近年来年岁渐高、精力衰退,府中人人知道,他偏生好强得紧。
孟丽君呆呆站立,直到太师踱步过来,方才清醒,再要上前见礼已然迟了,只得依旧站着。太师在她身旁站定,孟丽君瞧他这几步微有踉跄,近处清楚可见他的头发亦是大半灰白,脸上皱纹甚多,只一双眼睛仍炯炯有神,不由暗叹:“太师果然老矣!”又想起爹爹曾经言到,十数年前与太师有过一面之缘,那时太师正当壮年,辅治天下、鞠躬尽瘁,天下因此大治。而如今,南方战火刚刚暂息,社稷正是百废待兴之际,可是太师人已老迈,朝廷奸佞当权,如之奈何!
太师自然猜想不到眼前少年的满腹心思,他在孟丽君身旁站定,从头到脚仔仔细细打量她一番。这一细量,不由暗自吃惊:“这人相貌脸容倒也罢了,怎地只这一站,便自然流露出高华雍颐的气质?想来绝非寻常之人。”他绕着孟丽君踱了一周,更是惊诧:“这少年不卑不亢、自然浑成。瞧他一脸病容,决计想不到会有如此高洁气质,但若瞧出他气质雅量,又万料不到会是这般颓靡之人。当真好生令人奇怪!”
孟丽君见太师盯着自己不住打量,脸上颇有惊异之色,双目如电,好似轻而易举便可洞悉一切,又仿佛世间万事俱都了然于胸。孟丽君本就对太师仰慕敬服有加,这时瞧见他的目光,陡然间心头大震:“哎呀!太师阅人无数、无所不知,一生经历何等丰富,莫非他竟然一眼就瞧出我原是女儿之身?我本朝廷钦犯,抗旨出逃乃是欺君大罪,现下女扮男装进京赶考,又是死罪一条。我死不足惧,可怜爹爹沉冤未雪,又不免牵连义父全家。”想到这里,原本就已经又惊又乱的心绪再也控制不住,登时脸色大变,额头汗珠涔涔而下。
太师正自沉吟思索间,目光无意中向她耳侧一瞥,见一颗汗珠顺着耳际滚落,流滚过处,竟隐隐闪耀出皎若白玉的光彩,与面上焦黄如泥的肌肤大不相同。他心中登时一动,又细瞧了两眼,已然确定无疑,此时心怀大慰,面上露出一丝笑意,暗道:“是了,定是如此。”慢慢踱回,依旧坐入椅中。
孟丽君正自惴惴不安,忽听得太师说道:“少年,何必紧张,瞧你汗水淋漓的模样。来人,给新姑爷打水洗脸擦汗!”立时松了一口气:“原来太师不过瞧出我更易了容貌,并非知道我乃是女儿身。”心中一块石头落地,于这“新姑爷”的称呼便暂时不放在心上。
太师令下,立时便有丫鬟用银盆盛来温水,双手捧至孟丽君身前。孟丽君瞧着银盆里洁白的丝巾,知道太师此举正是要自己露出本来容貌。此时此势,已无选择的余地,当下伸手入盆,绞了丝巾轻轻拂拭面颊额头。她有意低下头,不让旁人瞧见自己面容。手入温水,沾在手上的易容药物自然洗落,旁人不加注意,只身旁打水的丫鬟垂头侍立,见到的只有这一双手,反倒第一个瞧见。眼见一双焦黄肌肤的手在水中一过,立时光洁如玉,手腕更比霜雪还要白嫩,忍不住惊呼一声:“噫!”呼声一出口,便知失礼了,不敢多看,匆匆端盆出厅,心中兀自纳闷:“小姐貌美绝伦,一双纤手白若霜雪,我只道世上再无第二双了,可是……新姑爷的一双手又白嫩又光腻,似乎更胜过了小姐,偏生还是个男……男人……”生怕是自己瞧得眼花了,不敢多想。
孟丽君缓缓抬起头来,厅上众人只觉眼前登时一亮,禁不住同时惊呼:“哎呀!”人人都是目瞪可呆。太师也大吃一惊,虽料想这少年仪表定然不俗,却也没想到竟是如此玉容丰隽、倜傥潇洒。先前看其脸面,只觉清秀齐整
原来无巧不巧,狂风骤起之际,太师小姐的绣球也恰好脱手而出。那小阁楼原是坐北朝南而设,这阵大风却是南风,绣球抛出之后,南风一起,便将那绣球卷到了阁楼之下,正中孟丽君之身。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上天要成就孟丽君这位惊才绝艳的传奇女子,自会给她一些与旁人不同的际遇,也会让她经受一些意想不到的考验。
孟丽君惊得呆了,她纵然聪明绝顶,也万万料不到眼前之事,回想方才所填“未婚”二字,以及对梁成所说“尚未娶亲”的话语,不由暗自后悔。其时第一阵狂风已渐渐小了下去,数百道目光都紧紧盯住她手里的绸花绣球,便要扔在地下也已经来不及了。梁成又惊又喜,心道:“这必是老天爷定下的奇缘。这一阵大风,竟似专程为着把我家小姐的绣球送到郦公子手上而起的一般。”连忙赶上前去,躬身贺道:“姑爷大喜!请姑爷入内和我家老爷叙话。”手一挥,几个家人也不待孟丽君说话,便将她簇拥进了内室。
事已如此,外面众人慢慢地散了。却有数十人不服,不肯离去,齐口说道还没看清楚如何一回事,绣球便已到了那个病书生的手里。其中有人注意到孟丽君是才和梁成一同从厅堂里走出来的,并不在赴会的众人之中。梁成淡淡地道:“这位郦公子是来得晚了些,但也赶在了敝府小姐抛出绣球之前到了后花园。我曾问过他,他并未娶亲,这年纪相当、家世清白、相貌端正、尚未娶亲四个条件,他件件符合。我家小姐招亲的绣球在他的手中,这里的人个个看得清楚,诸位还有甚么可不服的?我劝诸位还是尽早散了的好,今日这场大风迅猛无比,待会说不定会有一场暴雨,请恕在下不便奉陪了。”说着拱了拱手,领着梁府一众家人进了内室,只余下一个年轻的小厮,向众人道:“诸位公子爷这边请。”众人只得忿忿而出。
这余下的数十人都是功名利禄心甚重之辈,那夏代宗正是其中之一。他平素自负相貌俊美,所见的人里没一个比得上,闻听得太师小姐招婿,便信心满满,自以为才貌双全、十拿九稳。梁太师是这一科的正主考,自己若成了他的女婿,不说状元及第,中个二甲、三甲应该不成问题。就算太师刚正不阿,不肯通融,自己贵为太师女婿,也算是当今天子的表妹婿,荣华富贵一生一世,却是不用愁的了。他满把算盘打得响,不料午间酒楼上见到郦君玉,心里虽不情愿,却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相貌气度竟连人家的一小半儿也及不上。眼看着快到手的荣华富贵就要飞了,不想那郦君玉当真是个书呆子,空有一副绝好的皮囊,脑子却浑不开窍,竟说甚么不稀罕这裙带关系得来的富贵。他既不来赴这招亲大会,自己便还担心甚么?何况那梁小姐在彩楼上乍一现身,果然传言不虚,是个国色天香的美人儿,明艳娇美,不可方物,看得自己魂儿也飞了。好容易挤到最前排,小姐的绣球已经抛了下来,却不料一场该死的狂风,直刮得自己站立不稳,叫人推挤倒地。才一眨眼的功夫,绣球便到了那个病恹恹的书生手里,自己的一场美梦就这么破灭了。
夏代宗心中甚是不甘,越想越恼怒,一面走一面向余人道:“相貌端正?哼,就凭那人一脸病态,也算得上相貌端正?只盼他今夜别兴奋过度、一命呜呼了才好……”说到这里,登时醒悟不妥,待要收嘴已然来不及了。前面引路的小厮听了这话,走到他面前,说道:“这位公子的这句话,小的一定原原本本地转告我家老爷知晓。前面就是大门,请诸位公子爷走好,小的不送了。”转身便走。
夏代宗自知闯下大祸,心里后悔不已,嘴上却不肯认输,向着那小厮的背影恨恨地道:“好!好!你们有甚么招数只管使出来,我可不怕!”转身道:“王兄、赵兄,他太师府忒也欺人了……”眼前已不剩一个人。原来余人见他出言无状,得罪了太师府的人,谁还愿意再和他待在一起,都趁他转身之际悄悄走了。夏代宗这下更加生气,连连跺脚。忽然又是一阵狂风乱作,天上一道闪电,将半边天空映得雪亮,又听霹雳雳的一声惊雷,黄豆大的雨点铺天盖地地洒将下来。此时有不少来不及离去的人都在太师府后门门房处避雨,片刻之间,夏代宗全身衣衫尽湿,却头也不回地夺门而出,身后有个梁府的家人连声唤道:“公子爷回来避避雨再走罢。”他理也不理。
第二部 第三章
发表时间:2005-08-11
却说这边梁府家人簇拥着孟丽君出了后花园,绕过长廊,进入一座大厅。一入厅堂,众家人立时止步,远远地便躬身行礼,为首之人上前几步,躬身道:“回禀老爷,中绣球之人到!”
孟丽君自绣球中身、被一众家人簇拥进厅后,饶她素来沉稳持重,这时也不禁心神大乱,一颗心怦怦直跳。她在厅里站定,强自镇定心绪,抬头瞧去,只见大厅正中高悬一块匾额,上书“听槐轩”三个大字,匾下檀香木椅中坐了一位六、七十岁的老者,颌下尺许长须大半灰白,相貌清矍刚猛、不怒自威,正是当朝梁太师。前些日子在贡院会试时,朝廷为防徇私作弊,明令考官与一众举子不得私下交谈,她只远远地见了太师一面,认得太师形貌。
立时记起从前爹爹的话语,知道这位太师姓梁讳鉴,表字如镜,乃是当今太后的胞兄、皇帝的亲母舅。他父亲被先帝封为晋国公,他袭了父亲的爵位,本朝又加封太师、辅国公,可谓位极人臣。爹爹提到朝政时常常唉长叹短,可只要一说起这位太师,总是赞不绝口,说他虽是三朝元老、朝廷重臣,却从不自傲身份,数十年来一直尽心辅佐、忠心耿耿。皇上十岁登基,十八岁亲政,至今已近二十年了,太师便如同周公一般,每饭三吐而后食,朝廷上下人人敬畏。
孟丽君心中一直十分敬服这位爹爹口中称赞不已的人物,这时一见,虽觉他自有一股凛然的威势,内心之中却隐隐生出亲切之感。她望着太师,便不由想起爹爹从前说过的许多话语,想到他此刻不知身在何处,更不知是死是活,心中有如刀绞一般。一时之间,思绪万千,竟忘记上前见礼,只呆呆地站在厅内。
自孟丽君一进听槐轩,太师及厅上众家人侍女的目光便一齐聚在她身上。太师细细瞧去,见她年纪约摸十六七岁,一袭雪白的长衫衬托出修长灵俊的身材,衣衫并不华贵,却十分清洁,眉眼倒还清秀齐整,只可惜面色焦黄、一脸病态,显得颓唐疲靡,胸前斜系一朵光柔艳丽的大红绸花,花心乃是一个精巧细致的绣花红球,正是女儿亲自绣成的自家招亲信物。太师先前听家人回报,女儿绣球所中之人并非前来赴会中人,一直紧锁眉心,这时稍稍松了口气,心想:“今日狂风来得突然,绣球给风卷走,幸好落在这人身上。这人模样过得去,瞧装束该是读书人,也不算太委屈雪儿。只是他一脸病容,莫要有甚么慢病内伤才好。我向来言出如山,却也不能就此毁了雪儿的终身幸福。”想到这里,站起身来,身旁一个丫鬟伸手搀扶,被他挥手退下。他近年来年岁渐高、精力衰退,府中人人知道,他偏生好强得紧。
孟丽君呆呆站立,直到太师踱步过来,方才清醒,再要上前见礼已然迟了,只得依旧站着。太师在她身旁站定,孟丽君瞧他这几步微有踉跄,近处清楚可见他的头发亦是大半灰白,脸上皱纹甚多,只一双眼睛仍炯炯有神,不由暗叹:“太师果然老矣!”又想起爹爹曾经言到,十数年前与太师有过一面之缘,那时太师正当壮年,辅治天下、鞠躬尽瘁,天下因此大治。而如今,南方战火刚刚暂息,社稷正是百废待兴之际,可是太师人已老迈,朝廷奸佞当权,如之奈何!
太师自然猜想不到眼前少年的满腹心思,他在孟丽君身旁站定,从头到脚仔仔细细打量她一番。这一细量,不由暗自吃惊:“这人相貌脸容倒也罢了,怎地只这一站,便自然流露出高华雍颐的气质?想来绝非寻常之人。”他绕着孟丽君踱了一周,更是惊诧:“这少年不卑不亢、自然浑成。瞧他一脸病容,决计想不到会有如此高洁气质,但若瞧出他气质雅量,又万料不到会是这般颓靡之人。当真好生令人奇怪!”
孟丽君见太师盯着自己不住打量,脸上颇有惊异之色,双目如电,好似轻而易举便可洞悉一切,又仿佛世间万事俱都了然于胸。孟丽君本就对太师仰慕敬服有加,这时瞧见他的目光,陡然间心头大震:“哎呀!太师阅人无数、无所不知,一生经历何等丰富,莫非他竟然一眼就瞧出我原是女儿之身?我本朝廷钦犯,抗旨出逃乃是欺君大罪,现下女扮男装进京赶考,又是死罪一条。我死不足惧,可怜爹爹沉冤未雪,又不免牵连义父全家。”想到这里,原本就已经又惊又乱的心绪再也控制不住,登时脸色大变,额头汗珠涔涔而下。
太师正自沉吟思索间,目光无意中向她耳侧一瞥,见一颗汗珠顺着耳际滚落,流滚过处,竟隐隐闪耀出皎若白玉的光彩,与面上焦黄如泥的肌肤大不相同。他心中登时一动,又细瞧了两眼,已然确定无疑,此时心怀大慰,面上露出一丝笑意,暗道:“是了,定是如此。”慢慢踱回,依旧坐入椅中。
孟丽君正自惴惴不安,忽听得太师说道:“少年,何必紧张,瞧你汗水淋漓的模样。来人,给新姑爷打水洗脸擦汗!”立时松了一口气:“原来太师不过瞧出我更易了容貌,并非知道我乃是女儿身。”心中一块石头落地,于这“新姑爷”的称呼便暂时不放在心上。
太师令下,立时便有丫鬟用银盆盛来温水,双手捧至孟丽君身前。孟丽君瞧着银盆里洁白的丝巾,知道太师此举正是要自己露出本来容貌。此时此势,已无选择的余地,当下伸手入盆,绞了丝巾轻轻拂拭面颊额头。她有意低下头,不让旁人瞧见自己面容。手入温水,沾在手上的易容药物自然洗落,旁人不加注意,只身旁打水的丫鬟垂头侍立,见到的只有这一双手,反倒第一个瞧见。眼见一双焦黄肌肤的手在水中一过,立时光洁如玉,手腕更比霜雪还要白嫩,忍不住惊呼一声:“噫!”呼声一出口,便知失礼了,不敢多看,匆匆端盆出厅,心中兀自纳闷:“小姐貌美绝伦,一双纤手白若霜雪,我只道世上再无第二双了,可是……新姑爷的一双手又白嫩又光腻,似乎更胜过了小姐,偏生还是个男……男人……”生怕是自己瞧得眼花了,不敢多想。
孟丽君缓缓抬起头来,厅上众人只觉眼前登时一亮,禁不住同时惊呼:“哎呀!”人人都是目瞪可呆。太师也大吃一惊,虽料想这少年仪表定然不俗,却也没想到竟是如此玉容丰隽、倜傥潇洒。先前看其脸面,只觉清秀齐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