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 [1]
大老爷呢。”马后跟着一顶轿子,后面是十几个家丁,挑了十几个大红礼盒。众人正自揣测间,有人叫道:“哎呀,轿子里是大脚沈媒婆,她方才揭开轿帷,我瞧得清清楚楚。他们定是上孟大人府上提亲的。”青衣童儿闻言脸色骤变,轻声道:“我们走罢?”紫衫书生一言不发,似乎不想就此离去。
茶馆里又议论开了,有人道:“大脚沈媒婆是昆明城里第一大红媒,经她撮合的人家数也数不清。这老婆子好事,就喜欢瞧见人家团团圆圆,其实心地还不坏,可比张媒婆、刘媒婆要强。”有人接口道:“可她忒也不识好歹了。就拿孟府来说,她提了十三次亲,给人家拒了十三次,连人家小姐长甚么模样也不知道,还好意思再上门。”又一人道:“这你老兄就不知道了。”先前那人道:“倒要请教。”那人甚是得意,说道:“沈媒婆上次回来立了重誓,说再不踏进孟府一步,丢不起这老脸。可是,这一回说媒是林家少爷,他们家家财万贯,就这一个独生子,那也罢了。紧要的是这位林公子有一个好叔叔,这位翰林老爷和孟提督是至交好友,听说……”压低了声音道:“……从前在京里为孟提督说过好话,救过他性命呢!”众人都是“哦”的一声,那人接着道:“所以,旁人也就罢了,这位林公子来求亲,孟提督就肯了也说不定呢!”
紫衫书生一直在把玩那只青瓷茶杯,这时忽然放下茶杯,从袖中取出一块碎银子放在桌上,道:“小二,方才离去的那位阮兄,还没付茶钱吧?算在我帐上。”小二迎上前去,笑问道:“小爷认识他?”紫衫书生道:“不认识。”拿起桌上长剑,大步而出,青衣童儿跟在后面。
两个少年离开祥福居,青衣童儿责备道:“公子,你倒坐得住,我可给急坏了。”紫衫书生道:“别急,此刻回府正好赶上。”两人向西折北而行,一盏茶功夫不到,前面已隐约可见一栋雕梁画柱的大宅,正是云南提督孟士元的府邸。青衣童儿忽然“呀”的一声,叫道:“公子,你瞧,他们正在府门口呢。”紫衫书生瞧了一眼,道:“告诉你别急来着,我料到福伯定会拦阻他们一阵。你知道吗,爹爹前日下令,再不许媒人踏进堂院半步。”青衣童儿嗔道:“原来如此,难怪你不着急呢。既是这样,我们还回府做甚?好容易出来一趟。”紫衫书生道:“我原是不想就回府的,但听那些人说,这人身份不同寻常,可能是京中大胡子伯伯的侄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咱们私自出府,可别让爹爹知道。”两人一面小声说,一面快步向北行去,绕过大门,避开后门,来到后院小侧门处。紫杉书生见四周人迹正少,从怀中取出钥匙开了锁,“吱呀──”一声,门缓缓打开,两个少年闪身而入,又是“吱呀──”一声,门关上了,仿佛什么也不曾发生过。
第一部 第二章
发表时间:2005-03-30
却说这边提亲的一行人熙熙攘攘到了孟府正门之外。这位林公子林修贤跳下马,早有从人向门房递上帖子,轿子落下,沈媒婆大步走出。
云南提督孟府的守门人是位五十来岁的老家人,名唤孟福。他接过帖子,瞧了林修贤一眼,又瞪了沈媒婆一眼,冷冷地道:“公子若是来拜会我家老爷,小人自当将帖子传进去。倘是上门求亲,嘿嘿,还是及早打道回府的好。”林修贤不料才入门房就碰了个钉子,瞧这老家人年纪虽大,却无半点龙钟之态,目光炯炯,气势逼人,竟不似下人模样,已自留神,和颜悦色道:“烦劳老伯通禀一声,见是不见,还由贵府孟大人裁决,如何?”
孟福是孟府四十几年的老家人,早在孟士元未出世时就在孟府,年轻时随主人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亦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将领,论军功可提升做参将。他不愿为官,甘愿留在孟府作一名下人。可孟府上上下下从未拿他当下人看待,自小姐以下人人尊称他“福伯”,就连孟提督也要称他一声“老哥”。他自打回到孟府便一直在做门房,十余年里形形色色的人见得多了,一眼就能瞧出他们的居心图谋。这一行人自是上门提亲来的,不仅请了媒婆、扛着礼盒,还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不过这位公子温文守礼,人品倒也不差。他脸上稍和,拱拱手,说道:“并非小人有意不肯通禀,实是我家老爷前日传下话来,不许媒婆踏进堂院半步。小人只是依命而行,公子勿怪。”
林修贤暗暗称奇,心想一个守门的家人便有如此气度谈吐,孟府主人可想而知。正待说话,已见沈媒婆上前一步,满脸堆欢道:“福大爷见笑了。我沈婆子自打上次从贵府出来,原本就没打算再踏进府上的门。只是谁教咱们这做媒婆的心肠热、见不得门当户对的一双璧人儿配不成好姻缘呢!老婆子丢脸便再丢上这一回。这位林家公子生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叔叔是朝中的翰林大老爷,说来和孟老爷还是至交。父亲做过一任湖州知府,如今告老在家,家财万贯,就只这么一个独生儿子。林公子熟读诗书,十五岁上就中了秀才,去年更高中举人,来年春闱还要上京考状元,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呢!我一思量,林公子这等人才,昆明城中除了贵府千金之外,便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能般配上的了。所以才自告奋勇,厚着老脸又上贵府来啦。福大爷,我可是一片好心哪!”她不愧是昆明城中第一大红媒,言语之中同时捧了两家人,一番话说来倒也娓娓动听。
孟福知沈媒婆虽贪钱财,但确是一个心热口快的良善人,昆明城中在她撮合之下成就了不少美满姻缘,所以也不薄她颜面,待她好容易住了口,才道:“沈婆子,我劝你多放些心思在旁人身上,我家小姐之事,就用不着你瞎热心了。”转向林修贤,又拱手道:“公子请回罢。”
林修贤听他语气坚决,更无通融,心知不说出叔父的名讳,今日决计进不得孟府。当下微微一笑,说道:“在下此行,提亲只是目的之一。在下前几日方从京城回转昆明,家叔要在下将一件信物当面交呈孟大人。家叔现供职翰林院,与贵府孟大人是十几年的老交情了。”他一面说一面查看孟福的神情,见他脸色惊疑不定,将自己细细打量一番,惊道:“令叔可就是那位上‘瑞’下‘海’、表字兆雪的林大翰林?”
林修贤吃了一惊,又不禁暗自得意:连孟提督府的一个看门的家人也曾听闻叔父的名讳,说道:“正是。”孟福脸上现出恭谨之色,躬身道:“先前不知是公子大驾,小人多有得罪,还请勿怪。我家老爷时时记挂令叔,得知公子到此,必定高兴得紧。小人这就去通禀老爷,烦请稍候。”林修贤甚是得意,笑道:“有劳了。”孟福自进去府内。
沈媒婆及众从人俱是大喜,心想提亲之事自是十拿九稳了。
不一会,府门大开,八名家人列在红漆大门两侧,孟福快步走出,对林修贤拱手笑道:“老爷有请公子书房一叙。其他诸位及沈媒婆,且请到前厅用茶。”沈媒婆愕然道:“我也去前厅么?”孟福道:“老爷确是如此吩咐。”转向林修贤道:“公子请随小人来。”林修贤微一思忖,向沈媒婆道:“我一人去便是,你随他们去罢。”沈媒婆嘟囔道:“那可不成!教我怎生向员外、夫人交代?”林修贤“哼”了一声,道:“员外、夫人面前我自有交代。”
当下孟福引着林修贤穿过前厅,过了一道垂花门,绕过长廊,来到一间精舍之前。林修贤见一路之上风景清幽雅静,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一花一木无不独具匠心,观之令人心旷神怡,不由暗暗称奇。他平日里颇为狂傲,自恃才高,素来瞧不起习武之人,只是叔父临行前曾谆谆告诫,切不可在这位孟提督之前自傲自大,务须极尽礼数。他见叔父话语郑重,且言语之中对这位孟提督甚是尊崇,心下不免将信将疑。此刻见到园中布置,知道若非胸中大有沟壑之人断不能为此,遂将一番狂傲的心思又收了几分。
只见精舍之中一位青衫书生面墙而立,正瞧着墙上挂着的一副书法。虽不见他面容如何,倜傥飘逸之态已尽入眼帘,且自有一股凛然的气势。林修贤大吃一惊,“难道他便是孟提督?怎会作书生装扮?”他自两年前父亲辞去湖州知府时起,便径去京城投奔叔父,一直住在京城,直到数日前才来到昆明。况且他是富家子弟,素来不与市井中人相交,自然从没听说过“儒衣神将”的赫赫威名,也就不曾料想孟提督竟会是儒衣装扮。
孟福引林修贤进入精舍,向那青衫书生躬身道:“老爷,林公子到了。”
林修贤心想:“他果然就是云南提督孟士元孟大人。”正待上前见礼,却听那青衫书生笑吟道:“‘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思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好词,好词!当年兆雪兄将这副书法相赠之时,我尚年少,浑不解其中深意。如今读懂了,头发也白啦。林贤侄,兆雪兄可安好?”说着缓缓转过身子。
林修贤只觉两道电一般锋锐无比的目光射将过来,竟不敢相接,低头恭恭敬敬地道:“托大人福,家叔一切安好。只近来头痛的老毛病又犯了,夜间歇息不好,吃药也不见好转。”孟士元皱眉道:“又是头痛?我这里倒有一剂治头痛的偏方,改日托人捎去才好。”随即道:“请坐。”自己先坐了。林修贤告谢坐下,心想叔父的病症,连京城中太医的药方尚不管用,偏方如何能治得好。自是他与叔父交谊深厚,心中关切才有此一说,并不当真。
这时有丫鬟端上茶来,林修贤端起茶碗,趁机向孟士元望去,这才瞧清他的相貌,不由又是一惊,暗道一声惭愧。只见他才只三十六、七岁年纪,儒雅俊逸之极,一头乌发并无半点斑白。若非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目光如炬,哪里象叱吒沙场的武将模样,分明是一位潇洒俊美的中年文士。林修贤平日自负是个美男子,此刻这位孟提督虽年长廿岁,相形之下竟也自叹弗如,心想:“我去年在京城见到寿王爷外孙梅昭如时,曾戏称他为天下第一美男子。不想较之这位孟大人,竟然不分轩轾,看来这‘第一’二字,还是用错了。”又想:“他今日尚有如此风采,廿年前自更不必说了。有父若此,其女……”脸上不由一红。
孟士元自不知他心中所想,轻呷一口茶,问道:“贤侄几时去京城的,又是几时回的?令尊告老回转昆明已有数年,我竟不知他原来是兆雪兄的兄长,否则早当登门拜访才是,当真失礼之极。”林修贤道:“前年家父辞去湖州知府一职回转昆明,小侄便去京城投奔叔父,直至数日前方才到家。家父先前也不知家叔与大人如此交好,否则岂有不早来拜访之理?”
孟士元听他谈吐不俗,心中颇为高兴,问道:“我适才听家人说,你现已中举,后年还待入京参加春闱会试,可有此事?”林修
茶馆里又议论开了,有人道:“大脚沈媒婆是昆明城里第一大红媒,经她撮合的人家数也数不清。这老婆子好事,就喜欢瞧见人家团团圆圆,其实心地还不坏,可比张媒婆、刘媒婆要强。”有人接口道:“可她忒也不识好歹了。就拿孟府来说,她提了十三次亲,给人家拒了十三次,连人家小姐长甚么模样也不知道,还好意思再上门。”又一人道:“这你老兄就不知道了。”先前那人道:“倒要请教。”那人甚是得意,说道:“沈媒婆上次回来立了重誓,说再不踏进孟府一步,丢不起这老脸。可是,这一回说媒是林家少爷,他们家家财万贯,就这一个独生子,那也罢了。紧要的是这位林公子有一个好叔叔,这位翰林老爷和孟提督是至交好友,听说……”压低了声音道:“……从前在京里为孟提督说过好话,救过他性命呢!”众人都是“哦”的一声,那人接着道:“所以,旁人也就罢了,这位林公子来求亲,孟提督就肯了也说不定呢!”
紫衫书生一直在把玩那只青瓷茶杯,这时忽然放下茶杯,从袖中取出一块碎银子放在桌上,道:“小二,方才离去的那位阮兄,还没付茶钱吧?算在我帐上。”小二迎上前去,笑问道:“小爷认识他?”紫衫书生道:“不认识。”拿起桌上长剑,大步而出,青衣童儿跟在后面。
两个少年离开祥福居,青衣童儿责备道:“公子,你倒坐得住,我可给急坏了。”紫衫书生道:“别急,此刻回府正好赶上。”两人向西折北而行,一盏茶功夫不到,前面已隐约可见一栋雕梁画柱的大宅,正是云南提督孟士元的府邸。青衣童儿忽然“呀”的一声,叫道:“公子,你瞧,他们正在府门口呢。”紫衫书生瞧了一眼,道:“告诉你别急来着,我料到福伯定会拦阻他们一阵。你知道吗,爹爹前日下令,再不许媒人踏进堂院半步。”青衣童儿嗔道:“原来如此,难怪你不着急呢。既是这样,我们还回府做甚?好容易出来一趟。”紫衫书生道:“我原是不想就回府的,但听那些人说,这人身份不同寻常,可能是京中大胡子伯伯的侄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咱们私自出府,可别让爹爹知道。”两人一面小声说,一面快步向北行去,绕过大门,避开后门,来到后院小侧门处。紫杉书生见四周人迹正少,从怀中取出钥匙开了锁,“吱呀──”一声,门缓缓打开,两个少年闪身而入,又是“吱呀──”一声,门关上了,仿佛什么也不曾发生过。
第一部 第二章
发表时间:2005-03-30
却说这边提亲的一行人熙熙攘攘到了孟府正门之外。这位林公子林修贤跳下马,早有从人向门房递上帖子,轿子落下,沈媒婆大步走出。
云南提督孟府的守门人是位五十来岁的老家人,名唤孟福。他接过帖子,瞧了林修贤一眼,又瞪了沈媒婆一眼,冷冷地道:“公子若是来拜会我家老爷,小人自当将帖子传进去。倘是上门求亲,嘿嘿,还是及早打道回府的好。”林修贤不料才入门房就碰了个钉子,瞧这老家人年纪虽大,却无半点龙钟之态,目光炯炯,气势逼人,竟不似下人模样,已自留神,和颜悦色道:“烦劳老伯通禀一声,见是不见,还由贵府孟大人裁决,如何?”
孟福是孟府四十几年的老家人,早在孟士元未出世时就在孟府,年轻时随主人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亦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将领,论军功可提升做参将。他不愿为官,甘愿留在孟府作一名下人。可孟府上上下下从未拿他当下人看待,自小姐以下人人尊称他“福伯”,就连孟提督也要称他一声“老哥”。他自打回到孟府便一直在做门房,十余年里形形色色的人见得多了,一眼就能瞧出他们的居心图谋。这一行人自是上门提亲来的,不仅请了媒婆、扛着礼盒,还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不过这位公子温文守礼,人品倒也不差。他脸上稍和,拱拱手,说道:“并非小人有意不肯通禀,实是我家老爷前日传下话来,不许媒婆踏进堂院半步。小人只是依命而行,公子勿怪。”
林修贤暗暗称奇,心想一个守门的家人便有如此气度谈吐,孟府主人可想而知。正待说话,已见沈媒婆上前一步,满脸堆欢道:“福大爷见笑了。我沈婆子自打上次从贵府出来,原本就没打算再踏进府上的门。只是谁教咱们这做媒婆的心肠热、见不得门当户对的一双璧人儿配不成好姻缘呢!老婆子丢脸便再丢上这一回。这位林家公子生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叔叔是朝中的翰林大老爷,说来和孟老爷还是至交。父亲做过一任湖州知府,如今告老在家,家财万贯,就只这么一个独生儿子。林公子熟读诗书,十五岁上就中了秀才,去年更高中举人,来年春闱还要上京考状元,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呢!我一思量,林公子这等人才,昆明城中除了贵府千金之外,便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能般配上的了。所以才自告奋勇,厚着老脸又上贵府来啦。福大爷,我可是一片好心哪!”她不愧是昆明城中第一大红媒,言语之中同时捧了两家人,一番话说来倒也娓娓动听。
孟福知沈媒婆虽贪钱财,但确是一个心热口快的良善人,昆明城中在她撮合之下成就了不少美满姻缘,所以也不薄她颜面,待她好容易住了口,才道:“沈婆子,我劝你多放些心思在旁人身上,我家小姐之事,就用不着你瞎热心了。”转向林修贤,又拱手道:“公子请回罢。”
林修贤听他语气坚决,更无通融,心知不说出叔父的名讳,今日决计进不得孟府。当下微微一笑,说道:“在下此行,提亲只是目的之一。在下前几日方从京城回转昆明,家叔要在下将一件信物当面交呈孟大人。家叔现供职翰林院,与贵府孟大人是十几年的老交情了。”他一面说一面查看孟福的神情,见他脸色惊疑不定,将自己细细打量一番,惊道:“令叔可就是那位上‘瑞’下‘海’、表字兆雪的林大翰林?”
林修贤吃了一惊,又不禁暗自得意:连孟提督府的一个看门的家人也曾听闻叔父的名讳,说道:“正是。”孟福脸上现出恭谨之色,躬身道:“先前不知是公子大驾,小人多有得罪,还请勿怪。我家老爷时时记挂令叔,得知公子到此,必定高兴得紧。小人这就去通禀老爷,烦请稍候。”林修贤甚是得意,笑道:“有劳了。”孟福自进去府内。
沈媒婆及众从人俱是大喜,心想提亲之事自是十拿九稳了。
不一会,府门大开,八名家人列在红漆大门两侧,孟福快步走出,对林修贤拱手笑道:“老爷有请公子书房一叙。其他诸位及沈媒婆,且请到前厅用茶。”沈媒婆愕然道:“我也去前厅么?”孟福道:“老爷确是如此吩咐。”转向林修贤道:“公子请随小人来。”林修贤微一思忖,向沈媒婆道:“我一人去便是,你随他们去罢。”沈媒婆嘟囔道:“那可不成!教我怎生向员外、夫人交代?”林修贤“哼”了一声,道:“员外、夫人面前我自有交代。”
当下孟福引着林修贤穿过前厅,过了一道垂花门,绕过长廊,来到一间精舍之前。林修贤见一路之上风景清幽雅静,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一花一木无不独具匠心,观之令人心旷神怡,不由暗暗称奇。他平日里颇为狂傲,自恃才高,素来瞧不起习武之人,只是叔父临行前曾谆谆告诫,切不可在这位孟提督之前自傲自大,务须极尽礼数。他见叔父话语郑重,且言语之中对这位孟提督甚是尊崇,心下不免将信将疑。此刻见到园中布置,知道若非胸中大有沟壑之人断不能为此,遂将一番狂傲的心思又收了几分。
只见精舍之中一位青衫书生面墙而立,正瞧着墙上挂着的一副书法。虽不见他面容如何,倜傥飘逸之态已尽入眼帘,且自有一股凛然的气势。林修贤大吃一惊,“难道他便是孟提督?怎会作书生装扮?”他自两年前父亲辞去湖州知府时起,便径去京城投奔叔父,一直住在京城,直到数日前才来到昆明。况且他是富家子弟,素来不与市井中人相交,自然从没听说过“儒衣神将”的赫赫威名,也就不曾料想孟提督竟会是儒衣装扮。
孟福引林修贤进入精舍,向那青衫书生躬身道:“老爷,林公子到了。”
林修贤心想:“他果然就是云南提督孟士元孟大人。”正待上前见礼,却听那青衫书生笑吟道:“‘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思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好词,好词!当年兆雪兄将这副书法相赠之时,我尚年少,浑不解其中深意。如今读懂了,头发也白啦。林贤侄,兆雪兄可安好?”说着缓缓转过身子。
林修贤只觉两道电一般锋锐无比的目光射将过来,竟不敢相接,低头恭恭敬敬地道:“托大人福,家叔一切安好。只近来头痛的老毛病又犯了,夜间歇息不好,吃药也不见好转。”孟士元皱眉道:“又是头痛?我这里倒有一剂治头痛的偏方,改日托人捎去才好。”随即道:“请坐。”自己先坐了。林修贤告谢坐下,心想叔父的病症,连京城中太医的药方尚不管用,偏方如何能治得好。自是他与叔父交谊深厚,心中关切才有此一说,并不当真。
这时有丫鬟端上茶来,林修贤端起茶碗,趁机向孟士元望去,这才瞧清他的相貌,不由又是一惊,暗道一声惭愧。只见他才只三十六、七岁年纪,儒雅俊逸之极,一头乌发并无半点斑白。若非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目光如炬,哪里象叱吒沙场的武将模样,分明是一位潇洒俊美的中年文士。林修贤平日自负是个美男子,此刻这位孟提督虽年长廿岁,相形之下竟也自叹弗如,心想:“我去年在京城见到寿王爷外孙梅昭如时,曾戏称他为天下第一美男子。不想较之这位孟大人,竟然不分轩轾,看来这‘第一’二字,还是用错了。”又想:“他今日尚有如此风采,廿年前自更不必说了。有父若此,其女……”脸上不由一红。
孟士元自不知他心中所想,轻呷一口茶,问道:“贤侄几时去京城的,又是几时回的?令尊告老回转昆明已有数年,我竟不知他原来是兆雪兄的兄长,否则早当登门拜访才是,当真失礼之极。”林修贤道:“前年家父辞去湖州知府一职回转昆明,小侄便去京城投奔叔父,直至数日前方才到家。家父先前也不知家叔与大人如此交好,否则岂有不早来拜访之理?”
孟士元听他谈吐不俗,心中颇为高兴,问道:“我适才听家人说,你现已中举,后年还待入京参加春闱会试,可有此事?”林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