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之遥 [5]
王当作自己的女儿一样爱护。
“别忘了替我准备些能上台面的礼服吧,”阳子轻快的打断她,引开话题:“延王的诞辰庆典,五十年才举行一次,可是件大事。要是太随便的话,景麒又要罗嗦了。还有,别忘了给孙昭也准备一份。”
“呃?主上?”祥琼颇出意外,“我也去吗?”
阳子先让玉叶带着宫女们退下,才含笑道:“乐俊也会去,我想你一定希望见见他吧?”
“哎呀……太好了。”祥琼笑颜如花:“好几年没见过他了呢。我可真想知道这次他又捡了什么回来。”
说到乐俊,即使阳子有再多的心事,也忍不住真心高兴。乐俊是他们共同的朋友。照他自己的说法,第一次他在路上捡到了又累又饿,被妖兽追杀,被朋友出卖得愤世嫉俗的阳子;第二次他在柳国的客栈捡到了受尽苦难自暴自弃行为偏激的祥琼。阳子登位后,第三年,他在海边捡到了一个家破人亡准备自杀的少女,第五年他从妖兽的手里救下了一个奄奄一息的小孩。这之后几乎每一年,他都会“捡”到走投无路人,他们境遇各自不同,但都在乐俊的帮助下走出困境,并且成为他的好朋友。按照乐俊自己的说法,他似乎跟这种相遇的方式有缘。所以祥琼才会忍不住猜测这次他又“捡”到了什么。
“乐俊真是个奇迹啊。”阳子感叹。
“是啊。”祥琼一贯锐利的目光也柔和下来:“我一直在想,他一定是天帝专门派来解救众生苦难的使者,似乎只要遇见他,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改变,向好的方面改变。”
门外凌乱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两个同龄少女的默契,宰辅的傅相出现在门口:“主上,台辅回来了。他想见您。”
“嗯?”阳子一愣,“景麒?”什么时候景麒回来了不先来晋见,反倒客套起来?站起来想了想,问道:“是麦州的事情吗?让他进来吧。”
“主上……”傅相面有难色,支支吾吾:“台辅大人现在在太师那里……”
“在太师那里?什么意思?”阳子看着傅相为难的神色,突然醒悟:“是景麒和太师让我去见他们?”
“是。”傅相冷汗直流,哪一国见过太师和宰辅把国王召来唤去的事情?
“好吧。”阳子不再耽搁,一边朝外走,一边对祥琼说:“我交待的事情,快点去办吧。”
“是。”祥琼领命行礼,直起身的时候阳子已经在傅相的陪同下大步离去。她从小生长在宫廷中,对于各种礼节耳熟能详,这时心里不由奇怪,即便发生了突发事件,也应该是台辅跟太师来见主上,商讨对策,哪里有让主上屈尊前往的道理?别人也就算了,台辅跟太师两个人,一个性情死板墨守陈规,将各种礼仪奉为至上宝典;一个德高望重辅佐两代国王,深明君臣之道,这两个人今日怎么会这么无理?
阳子走进太师松仙乙悦在金波宫的书房,里面坐着的两个人连忙站起来施礼,“冒昧请主上屈尊枉顾,实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还请主上恕罪。”
“二位绝不是擅权妄尊的人,这么做一定有理由,不必介怀,都坐下吧。”阳子自己在上首的主位上坐下,这才发觉太师这间书房今日反常的将门窗紧紧关闭,幽暗的光线将每个人的表情都镂刻的诡异起来。景麒淡金色的长发散发着淡淡柔和的光芒,是这房间内唯一让人感到温暖的光源。
“怎么回事?”她问太师,目光游移着不与景麒的接触,却瞥见两个人面前零乱的堆放着各种发黄的古书和图谱,茶杯中茶水的颜色极其浅淡,分明是经过无数次冲泡后的样子,一怔,难道他们两个已经谈了很久了?
太师顺着她的目光看去,立即明白了她的疑惑,从容的微笑着说:“台辅昨夜就从麦州回来了。”
“哦?”阳子终于望向景麒:“你一直在这里?”
“是。”
“那一定是有什么重大疑难的问题要跟太师商议了。”她淡淡的说,把目光投向太师。
“是。台辅在麦州三天,终于找出了麦州旱灾的元凶。”
“哦?”阳子正容问道:“是什么?”
景麒捧出一个木盒,放在她面前的桌上,“开始我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只是感觉到它身上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气息,不是太师之前所说的邪气,但是绝不寻常。”
他掀开盒盖,一片银光瞬间从中流出,如水银泻地般将整个房间照亮。
“这是什么?”阳子吃惊的看着盒中的怪物,蛇一样的身体,却长着鱼才有的鳍,小小的身体,一寸来长,在盒子中扭曲挣扎,黄色混浊的眼睛凶狠的盯着阳子,突然昂起头来箭一样朝她扑去。
景麒眼明手快“啪”的一声关上盒盖。
银光瞬间消失。有那么一会,阳子的眼睛无法适应室内的晦暗,什么也看不见。过了好半天,才渐渐恢复。
景麒已经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
“那是什么?”阳子问。
“这就是我们要请主上来的缘故,我们怕这东西万一在主上寝宫逃脱,后果不堪设想。”“哦?为什么”
“这是一种上古水兽,名字叫做庸(注),有剧毒,凡是被它沾过的东西,都有剧毒。只有台辅以神兽之躯,才能不受影响。”
“这么厉害?”阳子看着景麒小心翼翼将那木盒裹好,问道:“庸?是妖魔吗?”
“不是。”太师说,想了想,又摇头:“应该不是。”
“嗯?”察觉出他语气种不同寻常的犹疑,阳子追问。
“庸主乱,不常现世,每次出现,必然导致大旱。”
“乱?什么意思?”
太师与景麒对望一眼,面有难色,喏诺不知如何开口。
“景麒,你来说。”
景麒叹了口气,道:“乱,离乱,骚乱,动乱,紊乱,乱心,乱国,乱政,乱民……庸只在有乱像的时候出现。”
一颗心沉到谷底,阳子终于明白从一进这房间就感到的凝重代表的是什么了。她缓缓靠在椅背上,沉声问道:“是失道吗?”难道这就是失道的开端?她手脚冰凉,浑身的力气都仿佛被抽离,只得努力克制着,去沉淀纷杂的思绪,仔细思索,“可是,我没有做错什么啊,现在国家正逐渐恢复,人心安定,仓禀丰实,这样也会失道吗?”
“不是失道。”景麒斩钉截铁的说,“绝不是失道。”他的声音平稳沉着,语气中有着不容置疑的肯定,“如果失道的话,我会是第一个知道的。”他顿了顿:“毕竟,我经历过一次了。”
“景麒……”阳子看着他,难言感激。
“台辅说的对。”太师也点头:“如果连主上这样的努力都会被视作失道,那就是天无道了。”
阳子来回看着两个人坚定支持的目光,心里一热,用力点点头:“多谢……”她微笑了一下,“不过,如果我再不想办法解决旱灾的影响,只怕就真的要失道了。”
注:[虫庸] 引自《山海经》东山经卷四:“【虫庸】,其状如黄蛇,鱼翼,出入有光,见则其邑大旱。”
(九)
午后,金波宫阳子的书房外,玉叶带着几个宫女安静的守在门外。玲手中抱着从秋官府发来的文书走到门口,朝里张望了一下,又向玉叶做了一个询问的眼色。玉叶微笑的点点头,玲神色一松,便也跟着笑了。
一直吊在半空的心落下来,她就知道,主上跟台辅之间,不会有大问题的,毕竟他们两个对于彼此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蹑手蹑脚推开门,巨大的山水屏风后面传来一个清朗无垢的声音:“麦州州库有存粮一百五十万担,各郡库存共有一百万担,看他们的意思,还需要二百万担的粮食赈济,景麒,你去看的情形,真的需要这么多吗?”
“嗯。”景麒沉厚平稳的声音响起:“各乡都设有粥棚接济难民,消耗很大,根据州府报上来的数字,共有一百万户受灾,如果每户按三个人算的话,也是很大的数字啊。何况还要准备春耕的种粮……”
“这样啊?”阳子的声音沉下去,玲知道她在思索,不敢打扰,便守在屏风外面侧耳倾听。过了一小会,阳子缓缓道:“不对。这个数字不对。”
“呃?不对?”
“麦州七郡,有三郡灾情较轻,并不需要从州库,国库出,我看他们自救之余还有盈余,也就是说至少有十五万户是不需救济的,而且这三个郡的粮食还能救济其他的四个郡,这样的话,他们根本要不了二百万担粮食,发回去,让地官府重新算。”
“主上,底下算得是每个人每餐以粥为食的用量,如果多给些,灾民们吃的好些,也算不得大错。况且,我们各州的国库里不是有足够的粮食吗?”
阳子忽然浅浅的笑了:“景麒,你可真善良,真不愧为仁兽阿。麦州这一大旱,势必今年要免税赋,麦州可是我们庆国最大的州啊。这一下国库的收入可就减少了,各州国库里的粮食,是要准备应付别国涌入的难民的。不过……如今戴国的情势稳定,只有南边巧国天在不断。算了,那就宽些吧,就二百万担吧。”
“多谢主上。”景麒的声音中明显透着高兴。
“不过,”阳子笑着说:“你的瑛州要出至少一半哦。”
“这没问题。”
玲趁这个机会走进去,轻声道:“主上,秋官府转来赴雁国参加庆典的随从名单。”
正要从书案上拿起另一份奏章的阳子停下来,苦笑道:“非要搞得这么繁琐,要我说我们几个直接去就行了,尚隆才不会计较这个呢。”
坐在侧面另一张书案后景麒抬起头说:“主上,延王诞辰五十年才一次,是少有的盛大庆典,不比平时的私下互访,如果不正式些,有伤国体啊。”
“嗯,嗯。”阳子头也不抬的打开另一份奏章,一边吩咐玲道:“给台辅过目就行了。由他决定吧。”
“是。”玲转身送到景麒面前,看着他接过去,突然有种奇怪的感觉,这两个人,表面上看起来都很正常,可是好像哪里有些不妥,却一时说不上来。
“你看看这个……”阳子盯着眼前的奏章笑着说:“秋官府上书,认为巧国难民大量涌入庆国,会对我们国家造成威胁,应该控制。”她一边说,一边把奏章递给玲,让她转给景麒,“会造成什么威胁呢?不就是多几个人吃饭吗?”
景麒一言不发的接过来,迅速看了一遍,缓缓道:“他们担忧的也有道理,可是巧国大乱了十年了,想必生活艰辛,不让他们来就太残忍了。”
阳子放下手中的笔,出神的看着窗外,“记得当年我身为海客,在巧国被追杀,听说雁国不会排斥海客,就去了。初到雁国的时候,不但可以安顿,每个月还能领取津贴,他们有专门的衙门管理难民,海客的各项事务,官吏中也有通晓海客语言的人;还有难民,有专门的居住地,生活也安定平静……完全不一样的环境啊。我在想,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设置这样的衙门?”
景麒垂头想了一下,“会不会开销负担太大?毕竟主上在位才十年,不能跟延王五百年盛世相比。”
“嗯,你说的也有道理。那就先放放吧,等以后有实力了再说。玲,你也帮我记着这个事情。”她收回目光,又拿过一份公文来看。
玲站在两个人中间,左右看看,突然间明白了不妥的地方在哪里。景王跟台辅,虽然商议政务神色语气都
“别忘了替我准备些能上台面的礼服吧,”阳子轻快的打断她,引开话题:“延王的诞辰庆典,五十年才举行一次,可是件大事。要是太随便的话,景麒又要罗嗦了。还有,别忘了给孙昭也准备一份。”
“呃?主上?”祥琼颇出意外,“我也去吗?”
阳子先让玉叶带着宫女们退下,才含笑道:“乐俊也会去,我想你一定希望见见他吧?”
“哎呀……太好了。”祥琼笑颜如花:“好几年没见过他了呢。我可真想知道这次他又捡了什么回来。”
说到乐俊,即使阳子有再多的心事,也忍不住真心高兴。乐俊是他们共同的朋友。照他自己的说法,第一次他在路上捡到了又累又饿,被妖兽追杀,被朋友出卖得愤世嫉俗的阳子;第二次他在柳国的客栈捡到了受尽苦难自暴自弃行为偏激的祥琼。阳子登位后,第三年,他在海边捡到了一个家破人亡准备自杀的少女,第五年他从妖兽的手里救下了一个奄奄一息的小孩。这之后几乎每一年,他都会“捡”到走投无路人,他们境遇各自不同,但都在乐俊的帮助下走出困境,并且成为他的好朋友。按照乐俊自己的说法,他似乎跟这种相遇的方式有缘。所以祥琼才会忍不住猜测这次他又“捡”到了什么。
“乐俊真是个奇迹啊。”阳子感叹。
“是啊。”祥琼一贯锐利的目光也柔和下来:“我一直在想,他一定是天帝专门派来解救众生苦难的使者,似乎只要遇见他,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改变,向好的方面改变。”
门外凌乱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两个同龄少女的默契,宰辅的傅相出现在门口:“主上,台辅回来了。他想见您。”
“嗯?”阳子一愣,“景麒?”什么时候景麒回来了不先来晋见,反倒客套起来?站起来想了想,问道:“是麦州的事情吗?让他进来吧。”
“主上……”傅相面有难色,支支吾吾:“台辅大人现在在太师那里……”
“在太师那里?什么意思?”阳子看着傅相为难的神色,突然醒悟:“是景麒和太师让我去见他们?”
“是。”傅相冷汗直流,哪一国见过太师和宰辅把国王召来唤去的事情?
“好吧。”阳子不再耽搁,一边朝外走,一边对祥琼说:“我交待的事情,快点去办吧。”
“是。”祥琼领命行礼,直起身的时候阳子已经在傅相的陪同下大步离去。她从小生长在宫廷中,对于各种礼节耳熟能详,这时心里不由奇怪,即便发生了突发事件,也应该是台辅跟太师来见主上,商讨对策,哪里有让主上屈尊前往的道理?别人也就算了,台辅跟太师两个人,一个性情死板墨守陈规,将各种礼仪奉为至上宝典;一个德高望重辅佐两代国王,深明君臣之道,这两个人今日怎么会这么无理?
阳子走进太师松仙乙悦在金波宫的书房,里面坐着的两个人连忙站起来施礼,“冒昧请主上屈尊枉顾,实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还请主上恕罪。”
“二位绝不是擅权妄尊的人,这么做一定有理由,不必介怀,都坐下吧。”阳子自己在上首的主位上坐下,这才发觉太师这间书房今日反常的将门窗紧紧关闭,幽暗的光线将每个人的表情都镂刻的诡异起来。景麒淡金色的长发散发着淡淡柔和的光芒,是这房间内唯一让人感到温暖的光源。
“怎么回事?”她问太师,目光游移着不与景麒的接触,却瞥见两个人面前零乱的堆放着各种发黄的古书和图谱,茶杯中茶水的颜色极其浅淡,分明是经过无数次冲泡后的样子,一怔,难道他们两个已经谈了很久了?
太师顺着她的目光看去,立即明白了她的疑惑,从容的微笑着说:“台辅昨夜就从麦州回来了。”
“哦?”阳子终于望向景麒:“你一直在这里?”
“是。”
“那一定是有什么重大疑难的问题要跟太师商议了。”她淡淡的说,把目光投向太师。
“是。台辅在麦州三天,终于找出了麦州旱灾的元凶。”
“哦?”阳子正容问道:“是什么?”
景麒捧出一个木盒,放在她面前的桌上,“开始我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只是感觉到它身上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气息,不是太师之前所说的邪气,但是绝不寻常。”
他掀开盒盖,一片银光瞬间从中流出,如水银泻地般将整个房间照亮。
“这是什么?”阳子吃惊的看着盒中的怪物,蛇一样的身体,却长着鱼才有的鳍,小小的身体,一寸来长,在盒子中扭曲挣扎,黄色混浊的眼睛凶狠的盯着阳子,突然昂起头来箭一样朝她扑去。
景麒眼明手快“啪”的一声关上盒盖。
银光瞬间消失。有那么一会,阳子的眼睛无法适应室内的晦暗,什么也看不见。过了好半天,才渐渐恢复。
景麒已经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
“那是什么?”阳子问。
“这就是我们要请主上来的缘故,我们怕这东西万一在主上寝宫逃脱,后果不堪设想。”“哦?为什么”
“这是一种上古水兽,名字叫做庸(注),有剧毒,凡是被它沾过的东西,都有剧毒。只有台辅以神兽之躯,才能不受影响。”
“这么厉害?”阳子看着景麒小心翼翼将那木盒裹好,问道:“庸?是妖魔吗?”
“不是。”太师说,想了想,又摇头:“应该不是。”
“嗯?”察觉出他语气种不同寻常的犹疑,阳子追问。
“庸主乱,不常现世,每次出现,必然导致大旱。”
“乱?什么意思?”
太师与景麒对望一眼,面有难色,喏诺不知如何开口。
“景麒,你来说。”
景麒叹了口气,道:“乱,离乱,骚乱,动乱,紊乱,乱心,乱国,乱政,乱民……庸只在有乱像的时候出现。”
一颗心沉到谷底,阳子终于明白从一进这房间就感到的凝重代表的是什么了。她缓缓靠在椅背上,沉声问道:“是失道吗?”难道这就是失道的开端?她手脚冰凉,浑身的力气都仿佛被抽离,只得努力克制着,去沉淀纷杂的思绪,仔细思索,“可是,我没有做错什么啊,现在国家正逐渐恢复,人心安定,仓禀丰实,这样也会失道吗?”
“不是失道。”景麒斩钉截铁的说,“绝不是失道。”他的声音平稳沉着,语气中有着不容置疑的肯定,“如果失道的话,我会是第一个知道的。”他顿了顿:“毕竟,我经历过一次了。”
“景麒……”阳子看着他,难言感激。
“台辅说的对。”太师也点头:“如果连主上这样的努力都会被视作失道,那就是天无道了。”
阳子来回看着两个人坚定支持的目光,心里一热,用力点点头:“多谢……”她微笑了一下,“不过,如果我再不想办法解决旱灾的影响,只怕就真的要失道了。”
注:[虫庸] 引自《山海经》东山经卷四:“【虫庸】,其状如黄蛇,鱼翼,出入有光,见则其邑大旱。”
(九)
午后,金波宫阳子的书房外,玉叶带着几个宫女安静的守在门外。玲手中抱着从秋官府发来的文书走到门口,朝里张望了一下,又向玉叶做了一个询问的眼色。玉叶微笑的点点头,玲神色一松,便也跟着笑了。
一直吊在半空的心落下来,她就知道,主上跟台辅之间,不会有大问题的,毕竟他们两个对于彼此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蹑手蹑脚推开门,巨大的山水屏风后面传来一个清朗无垢的声音:“麦州州库有存粮一百五十万担,各郡库存共有一百万担,看他们的意思,还需要二百万担的粮食赈济,景麒,你去看的情形,真的需要这么多吗?”
“嗯。”景麒沉厚平稳的声音响起:“各乡都设有粥棚接济难民,消耗很大,根据州府报上来的数字,共有一百万户受灾,如果每户按三个人算的话,也是很大的数字啊。何况还要准备春耕的种粮……”
“这样啊?”阳子的声音沉下去,玲知道她在思索,不敢打扰,便守在屏风外面侧耳倾听。过了一小会,阳子缓缓道:“不对。这个数字不对。”
“呃?不对?”
“麦州七郡,有三郡灾情较轻,并不需要从州库,国库出,我看他们自救之余还有盈余,也就是说至少有十五万户是不需救济的,而且这三个郡的粮食还能救济其他的四个郡,这样的话,他们根本要不了二百万担粮食,发回去,让地官府重新算。”
“主上,底下算得是每个人每餐以粥为食的用量,如果多给些,灾民们吃的好些,也算不得大错。况且,我们各州的国库里不是有足够的粮食吗?”
阳子忽然浅浅的笑了:“景麒,你可真善良,真不愧为仁兽阿。麦州这一大旱,势必今年要免税赋,麦州可是我们庆国最大的州啊。这一下国库的收入可就减少了,各州国库里的粮食,是要准备应付别国涌入的难民的。不过……如今戴国的情势稳定,只有南边巧国天在不断。算了,那就宽些吧,就二百万担吧。”
“多谢主上。”景麒的声音中明显透着高兴。
“不过,”阳子笑着说:“你的瑛州要出至少一半哦。”
“这没问题。”
玲趁这个机会走进去,轻声道:“主上,秋官府转来赴雁国参加庆典的随从名单。”
正要从书案上拿起另一份奏章的阳子停下来,苦笑道:“非要搞得这么繁琐,要我说我们几个直接去就行了,尚隆才不会计较这个呢。”
坐在侧面另一张书案后景麒抬起头说:“主上,延王诞辰五十年才一次,是少有的盛大庆典,不比平时的私下互访,如果不正式些,有伤国体啊。”
“嗯,嗯。”阳子头也不抬的打开另一份奏章,一边吩咐玲道:“给台辅过目就行了。由他决定吧。”
“是。”玲转身送到景麒面前,看着他接过去,突然有种奇怪的感觉,这两个人,表面上看起来都很正常,可是好像哪里有些不妥,却一时说不上来。
“你看看这个……”阳子盯着眼前的奏章笑着说:“秋官府上书,认为巧国难民大量涌入庆国,会对我们国家造成威胁,应该控制。”她一边说,一边把奏章递给玲,让她转给景麒,“会造成什么威胁呢?不就是多几个人吃饭吗?”
景麒一言不发的接过来,迅速看了一遍,缓缓道:“他们担忧的也有道理,可是巧国大乱了十年了,想必生活艰辛,不让他们来就太残忍了。”
阳子放下手中的笔,出神的看着窗外,“记得当年我身为海客,在巧国被追杀,听说雁国不会排斥海客,就去了。初到雁国的时候,不但可以安顿,每个月还能领取津贴,他们有专门的衙门管理难民,海客的各项事务,官吏中也有通晓海客语言的人;还有难民,有专门的居住地,生活也安定平静……完全不一样的环境啊。我在想,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设置这样的衙门?”
景麒垂头想了一下,“会不会开销负担太大?毕竟主上在位才十年,不能跟延王五百年盛世相比。”
“嗯,你说的也有道理。那就先放放吧,等以后有实力了再说。玲,你也帮我记着这个事情。”她收回目光,又拿过一份公文来看。
玲站在两个人中间,左右看看,突然间明白了不妥的地方在哪里。景王跟台辅,虽然商议政务神色语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