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我的大学四年-70后的美院经 [51]
房间不大,里面摆着一张大大的写字台,台面上竖着一面小国旗,后面有位个子不高的中年男人正在写着什么东西。他抬起头来看了看我,疑惑地问:“您是......”我赶紧自我介绍说:“我叫周磊,是张彦青的......”我还没有说完,他就笑着打断了我的话,说:“知道知道,青青常说起过你。”然后站起身来,指着旁边的沙发说:“来来来,坐,坐。”我把包放在沙发边上,刚坐下,他就问:“听青青说,你不是应该昨天到的吗?怎么今天才来?”我回答道:“我去了一趟济南,今天才到的北京。”他坐在我旁边亲切地问我:“一路上挺累得吧?”我说:“还行!”
我把张彦青的包交给他说:“张叔叔,这是青青让我给捎回来的,都是些穿不着的衣服。”他接过来放在大板桌的后面,问我张彦青在学校里的表现,我添油加醋地夸奖了一番。他又问了我一些我的情况,比如说:家是哪里呀,家里有什么人呀,父母都是干什么的呀等等等等。对于这些情况,我有些自惭形陋:他是国家信托投资公司的处长,手里掌握着巨额的资金,官虽不大,权力不小;我父亲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天天与粉笔沫子打交道;张彦青的母亲是医院的主治医生,而我母亲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连个工作单位都没有,况且身体还不太好......
跟他聊了一阵,我看看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个小时了,看看他也没什么话说了,我就告辞说:“张叔叔,我该走了。”他赶紧说:“别介,吃了饭再走!”我找了个理由说:“您甭客气了,外面还有几个同学等着呢!我们是一个班一起来的!”他说:“那让你的同学都上来吗!”我说:“轰轰隆隆的一大帮人呢,别影响你们工作!我还是走吧,让他们等急了也不好!”他也就不再强求了。
《我的大学四年--70后的美院经历》 第67节
《我的大学四年--70后的美院经历》 第67节
作者: 石韵zhouhuiying
日期:2009-07-25 22:48:46
我告辞出来,进了电梯,看不见他了,这才长出了一口气,心说:“甭管怎么样,反正这一关是走完了。”对于自己的表现,自觉算及格吧!
我出门后,坐上公交车来到王府井,到了麦当劳,要了一个巨无霸、一份薯条、一大杯可乐,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慢慢吃着,等着他们几个人。在火车上时,就约好今天在这儿见面。
东西都吃完了,也没看见那几个同学的身影。窗外的街景已经看了无数遍,只有来来往往的穿着厚厚衣服的人群。我无聊地在各色人等中间,试图找出个漂亮的女孩儿,可惜看背影确实袅娜,但别回头,一回身顾盼,都有些东施的相貌,呀!惊煞人!
好不容易才发现了江涛、陈玉斌他们几个的身影,一大群人正说说笑笑地穿过王府井大街。他们进了门之后就在东张西望,我赶紧挥了挥手。他们朝我走了过来,一坐下,就说着这两天的见闻。
我问他们:“你们找的旅馆在哪儿?我好放下东西。”他们拿出地图,指给我看。我一看,在建国门外,郎家园!就喊道:“你们怎么跑到那儿住去了?”他们说:“我们到北京的时候,已经是夜里了,就跟着一个拉客的跑到那里去了。”我一听,笑着跟他们说:“你们算不错的了!我第一次到北京的时候,是和我们的高中同学一块儿,还有个带队老师。到了北京,已经是夜里12点了。老师就带着我们上了一辆旅馆拉客的大客车。客车跑了好一阵才到,把我们都给晃睡了。下车一看,是座小二层楼,就跟县城的旅馆似的。那时候,都已经是深夜快两点了,甭管怎么样了,先住下再说吧。第二天起来,买了张地图一看,敢情!在丰台!都快到了卢沟桥了!他们那大客车只管拉客,不管送人。我们只好又坐公交车到五棵松,再换乘地铁,折腾了一上午才回到市区。”br> 我接着给他们建议道:“那个地方也没什么东西,除了去燕莎、赛特方便一点儿!咱们不如就在王府井这儿找个小旅馆住下。交通也方便,去天安门、中国美术馆等地方也方便,晚上还可以逛逛东单的小吃街。”他们犹豫了一会儿,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等他们吃完,就去旅馆退房。我背着包去给他们找旅馆。王府井这儿小旅馆非常多,都在一些不起眼的小胡同里。我很快就找到一家,跟店老板订好房间,回到麦当劳等他们。不一会儿,他们就坐着面的来了。
到旅馆放下东西,我和江涛、陈玉斌、方瑾等几个人带上相机,溜达着去了中国美术馆。
美术馆的院子里树着一尊大大的雕塑,比真人还大,就是罗丹著名的《思想者》。石雕的年岁可能已经很长了,日晒雨淋的,弄得“思想者”的头上都是道道的绿苔,身上也是斑斑点点。
我们几个买上票走了进去,先在院子里跟“思想者”合了个影,然后才进门。展厅里的人并不多,墙上挂着罗丹的素描、速写和一些水彩画,虽然画得很是简单,都是寥寥数笔就勾勒出裸女的形象,但也很见功力。地上摆放着罗丹的雕塑作品,那些著名的作品都可以见到,比如:青铜时代、巴尔扎克、加莱义民、沉思、吻等。只不过这些作品都比较小,我很怀疑这是否是原作,极有可能是原作的缩小版。
从美术馆出来,又陪着他们逛了逛北海公园,看看著名的白塔和九龙壁,看看天色已晚,这才回到王府井。
他们都是第一次来北京,我就成了个向导。晚上带着江涛、陈玉斌、方瑾、钱瑜琦等人来到了东单小吃街。
街道两边都是一个挨一个的摊位,密密麻麻的,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我们从头开始,每样东西就买一小点,大家一分,品尝而已。什么艾窝窝、褡裢火烧、驴打滚、豌豆黄、烧麦、麻豆腐、炒肝、爆肚、卤煮火烧、炸糕、灌肠、焦圈、姜汁排叉、糖耳朵等等、等等。一条街还没走到一半,已经吃的肚皮溜圆了,剩下的就只有眼看的份儿了。
我们几个人摸着自己的肚子走出来,真是“肚饱眼不饱”,看看还想吃,就是肚子装不下。大家约定,明天晚上接着逛小吃街。
日期:2009-07-26 20:14:28
第二天,大家一起上了旅游巴士,去八达岭长城和十三陵。回来的时候,女生们已经累得不想动弹了。以下的行程,大家决定分开行动,因为有人想去那儿,有人想去这儿,总也达不成一致。我、沈穆、江涛、陈玉斌是四个死党,跑不了你,也跑不了我,只有一起行动了。
一大早起来,我们四个人带上相机,去徐悲鸿纪念馆。对于这位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重重一笔的画家、艺术教育家,我们都是怀着朝圣的心情去寻找他的足迹。
徐悲鸿纪念馆坐落在新街口,一条不是太宽的街道边。可能这儿不是主要的大街,车辆、行人都不是太多,显得有些幽静。
我们到这儿的时候,纪念馆还没有开门,门口只有我们四个人在等着。我跑到售票处那儿看看,里面有位年轻的胖姑娘在对着镜子描眉画眼。我问道:“同志,纪念馆什么时候开门儿?”她头也不抬地对着镜子说:“上面写着的吗!你不会看吗?”我找了找周围,终于在玻璃上发现了一排小字:“开放时间:x:x0-17:00”。因一个数字掉了半边,只剩下个“0”,也不知道是8还是9,另一个数字也缺了一半,不知是0还是3。我只好再次确认一下,问道:“您能告儿我,上面写的是什么吗?”她用一口的京腔京韵说:“呦,我还不知道您看上去像个文化人,怎么不识字儿啊!”我忍着气说道:“呦,我看您也算是有点儿墨水,怎么着也得是小学毕业吧?您能告儿我这文盲,上面写的是嘛么?”她把镜子一推,指着玻璃上面残缺不齐的小字说:“这不写着吗?开放时间:九点到十七点!”我笑着竖着大拇指说:“高!实在是高!要么说北京是首都呢?连卖票的都有文化水平!连这么难认的字儿都能给读出来!太高了!”她这才发现那些字是残缺不全的,也不理我了,接着修她的眉毛。
我们几个就在街上无聊的等着,快九点了才去买票。这会儿,我也懒得去招惹那个自以为美得不行了的胖小姐,还是沈穆去买上门票,我们一起走了进去。
一进门,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幅大型国画《愚公移山》。我们细细地品味着,一幅一幅地仔细看过去。这些作品大多都在书刊杂志上看到过,但看看原作,感觉又有些不同。
参观完了,门口有留言簿,我翻了翻,基本上都是对徐悲鸿的敬仰之词。我也提起笔来,在上面写道:“先生一生平易近人,连素不相识的人也能倾心指点!然如先生看到如今之服务,不知作何感想?恐先生地下有知,也要出来骂人了!”
从徐悲鸿纪念馆出来,我们又坐公交车去了天坛公园,看看祈年殿和回音壁。出来时都已经是下午了,在路边吃了个煎饼果子,就去了军事博物馆。
一进门,就看到长征运载火箭这样的大家伙,高高矗立着,有几层楼高。周围是各种枪械。第二展厅是坦克、火炮展区。展厅里也没什么人,就我们四个人在到处瞎溜达。看看周围,也没有管理人员。反正这些东西也偷不走,管理员也懒得照看了。我望了望四周,确信没什么人,就把相机交给陈玉斌说:“来,给我拍一张!”说着,就跨过隔离围栏,爬到坦克上面,站在那儿做了个胜利的手势。陈玉斌赶紧调整焦距、快门,“咔嚓”一声拍了下来。
我在坦克上面看见坦克的盖子是开着的,好奇心上来了,踩着脚蹬就钻进了炮塔里。里面空间非常狭小,人都直不腰来。设备都被拆除了,就剩了两个座位,座位上全是尘土,也没法坐。除了个观察孔能看到外面,其余都是铁疙瘩。看看也没什么趣味,我这才从炮塔里钻出来。
他们几个也觉得好玩儿,瞅瞅四周,也爬了上来。我又钻进驾驶员仓里,里面空间更为狭小,只能容一人坐在里面。不过也没法坐,因为座位上的尘土能有二指厚。同样的,操作设备也被拆除了。我试了试,蹲在里面,关上舱盖,黑咕隆咚的,还有些憋气。一点也不好玩儿!
《我的大学四年--70后的美院经历》 第68节
《我的大学四年--70后的美院
我把张彦青的包交给他说:“张叔叔,这是青青让我给捎回来的,都是些穿不着的衣服。”他接过来放在大板桌的后面,问我张彦青在学校里的表现,我添油加醋地夸奖了一番。他又问了我一些我的情况,比如说:家是哪里呀,家里有什么人呀,父母都是干什么的呀等等等等。对于这些情况,我有些自惭形陋:他是国家信托投资公司的处长,手里掌握着巨额的资金,官虽不大,权力不小;我父亲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天天与粉笔沫子打交道;张彦青的母亲是医院的主治医生,而我母亲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连个工作单位都没有,况且身体还不太好......
跟他聊了一阵,我看看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个小时了,看看他也没什么话说了,我就告辞说:“张叔叔,我该走了。”他赶紧说:“别介,吃了饭再走!”我找了个理由说:“您甭客气了,外面还有几个同学等着呢!我们是一个班一起来的!”他说:“那让你的同学都上来吗!”我说:“轰轰隆隆的一大帮人呢,别影响你们工作!我还是走吧,让他们等急了也不好!”他也就不再强求了。
《我的大学四年--70后的美院经历》 第67节
《我的大学四年--70后的美院经历》 第67节
作者: 石韵zhouhuiying
日期:2009-07-25 22:48:46
我告辞出来,进了电梯,看不见他了,这才长出了一口气,心说:“甭管怎么样,反正这一关是走完了。”对于自己的表现,自觉算及格吧!
我出门后,坐上公交车来到王府井,到了麦当劳,要了一个巨无霸、一份薯条、一大杯可乐,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慢慢吃着,等着他们几个人。在火车上时,就约好今天在这儿见面。
东西都吃完了,也没看见那几个同学的身影。窗外的街景已经看了无数遍,只有来来往往的穿着厚厚衣服的人群。我无聊地在各色人等中间,试图找出个漂亮的女孩儿,可惜看背影确实袅娜,但别回头,一回身顾盼,都有些东施的相貌,呀!惊煞人!
好不容易才发现了江涛、陈玉斌他们几个的身影,一大群人正说说笑笑地穿过王府井大街。他们进了门之后就在东张西望,我赶紧挥了挥手。他们朝我走了过来,一坐下,就说着这两天的见闻。
我问他们:“你们找的旅馆在哪儿?我好放下东西。”他们拿出地图,指给我看。我一看,在建国门外,郎家园!就喊道:“你们怎么跑到那儿住去了?”他们说:“我们到北京的时候,已经是夜里了,就跟着一个拉客的跑到那里去了。”我一听,笑着跟他们说:“你们算不错的了!我第一次到北京的时候,是和我们的高中同学一块儿,还有个带队老师。到了北京,已经是夜里12点了。老师就带着我们上了一辆旅馆拉客的大客车。客车跑了好一阵才到,把我们都给晃睡了。下车一看,是座小二层楼,就跟县城的旅馆似的。那时候,都已经是深夜快两点了,甭管怎么样了,先住下再说吧。第二天起来,买了张地图一看,敢情!在丰台!都快到了卢沟桥了!他们那大客车只管拉客,不管送人。我们只好又坐公交车到五棵松,再换乘地铁,折腾了一上午才回到市区。”br> 我接着给他们建议道:“那个地方也没什么东西,除了去燕莎、赛特方便一点儿!咱们不如就在王府井这儿找个小旅馆住下。交通也方便,去天安门、中国美术馆等地方也方便,晚上还可以逛逛东单的小吃街。”他们犹豫了一会儿,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等他们吃完,就去旅馆退房。我背着包去给他们找旅馆。王府井这儿小旅馆非常多,都在一些不起眼的小胡同里。我很快就找到一家,跟店老板订好房间,回到麦当劳等他们。不一会儿,他们就坐着面的来了。
到旅馆放下东西,我和江涛、陈玉斌、方瑾等几个人带上相机,溜达着去了中国美术馆。
美术馆的院子里树着一尊大大的雕塑,比真人还大,就是罗丹著名的《思想者》。石雕的年岁可能已经很长了,日晒雨淋的,弄得“思想者”的头上都是道道的绿苔,身上也是斑斑点点。
我们几个买上票走了进去,先在院子里跟“思想者”合了个影,然后才进门。展厅里的人并不多,墙上挂着罗丹的素描、速写和一些水彩画,虽然画得很是简单,都是寥寥数笔就勾勒出裸女的形象,但也很见功力。地上摆放着罗丹的雕塑作品,那些著名的作品都可以见到,比如:青铜时代、巴尔扎克、加莱义民、沉思、吻等。只不过这些作品都比较小,我很怀疑这是否是原作,极有可能是原作的缩小版。
从美术馆出来,又陪着他们逛了逛北海公园,看看著名的白塔和九龙壁,看看天色已晚,这才回到王府井。
他们都是第一次来北京,我就成了个向导。晚上带着江涛、陈玉斌、方瑾、钱瑜琦等人来到了东单小吃街。
街道两边都是一个挨一个的摊位,密密麻麻的,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我们从头开始,每样东西就买一小点,大家一分,品尝而已。什么艾窝窝、褡裢火烧、驴打滚、豌豆黄、烧麦、麻豆腐、炒肝、爆肚、卤煮火烧、炸糕、灌肠、焦圈、姜汁排叉、糖耳朵等等、等等。一条街还没走到一半,已经吃的肚皮溜圆了,剩下的就只有眼看的份儿了。
我们几个人摸着自己的肚子走出来,真是“肚饱眼不饱”,看看还想吃,就是肚子装不下。大家约定,明天晚上接着逛小吃街。
日期:2009-07-26 20:14:28
第二天,大家一起上了旅游巴士,去八达岭长城和十三陵。回来的时候,女生们已经累得不想动弹了。以下的行程,大家决定分开行动,因为有人想去那儿,有人想去这儿,总也达不成一致。我、沈穆、江涛、陈玉斌是四个死党,跑不了你,也跑不了我,只有一起行动了。
一大早起来,我们四个人带上相机,去徐悲鸿纪念馆。对于这位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重重一笔的画家、艺术教育家,我们都是怀着朝圣的心情去寻找他的足迹。
徐悲鸿纪念馆坐落在新街口,一条不是太宽的街道边。可能这儿不是主要的大街,车辆、行人都不是太多,显得有些幽静。
我们到这儿的时候,纪念馆还没有开门,门口只有我们四个人在等着。我跑到售票处那儿看看,里面有位年轻的胖姑娘在对着镜子描眉画眼。我问道:“同志,纪念馆什么时候开门儿?”她头也不抬地对着镜子说:“上面写着的吗!你不会看吗?”我找了找周围,终于在玻璃上发现了一排小字:“开放时间:x:x0-17:00”。因一个数字掉了半边,只剩下个“0”,也不知道是8还是9,另一个数字也缺了一半,不知是0还是3。我只好再次确认一下,问道:“您能告儿我,上面写的是什么吗?”她用一口的京腔京韵说:“呦,我还不知道您看上去像个文化人,怎么不识字儿啊!”我忍着气说道:“呦,我看您也算是有点儿墨水,怎么着也得是小学毕业吧?您能告儿我这文盲,上面写的是嘛么?”她把镜子一推,指着玻璃上面残缺不齐的小字说:“这不写着吗?开放时间:九点到十七点!”我笑着竖着大拇指说:“高!实在是高!要么说北京是首都呢?连卖票的都有文化水平!连这么难认的字儿都能给读出来!太高了!”她这才发现那些字是残缺不全的,也不理我了,接着修她的眉毛。
我们几个就在街上无聊的等着,快九点了才去买票。这会儿,我也懒得去招惹那个自以为美得不行了的胖小姐,还是沈穆去买上门票,我们一起走了进去。
一进门,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幅大型国画《愚公移山》。我们细细地品味着,一幅一幅地仔细看过去。这些作品大多都在书刊杂志上看到过,但看看原作,感觉又有些不同。
参观完了,门口有留言簿,我翻了翻,基本上都是对徐悲鸿的敬仰之词。我也提起笔来,在上面写道:“先生一生平易近人,连素不相识的人也能倾心指点!然如先生看到如今之服务,不知作何感想?恐先生地下有知,也要出来骂人了!”
从徐悲鸿纪念馆出来,我们又坐公交车去了天坛公园,看看祈年殿和回音壁。出来时都已经是下午了,在路边吃了个煎饼果子,就去了军事博物馆。
一进门,就看到长征运载火箭这样的大家伙,高高矗立着,有几层楼高。周围是各种枪械。第二展厅是坦克、火炮展区。展厅里也没什么人,就我们四个人在到处瞎溜达。看看周围,也没有管理人员。反正这些东西也偷不走,管理员也懒得照看了。我望了望四周,确信没什么人,就把相机交给陈玉斌说:“来,给我拍一张!”说着,就跨过隔离围栏,爬到坦克上面,站在那儿做了个胜利的手势。陈玉斌赶紧调整焦距、快门,“咔嚓”一声拍了下来。
我在坦克上面看见坦克的盖子是开着的,好奇心上来了,踩着脚蹬就钻进了炮塔里。里面空间非常狭小,人都直不腰来。设备都被拆除了,就剩了两个座位,座位上全是尘土,也没法坐。除了个观察孔能看到外面,其余都是铁疙瘩。看看也没什么趣味,我这才从炮塔里钻出来。
他们几个也觉得好玩儿,瞅瞅四周,也爬了上来。我又钻进驾驶员仓里,里面空间更为狭小,只能容一人坐在里面。不过也没法坐,因为座位上的尘土能有二指厚。同样的,操作设备也被拆除了。我试了试,蹲在里面,关上舱盖,黑咕隆咚的,还有些憋气。一点也不好玩儿!
《我的大学四年--70后的美院经历》 第68节
《我的大学四年--70后的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