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温暖的忧伤 [28]
就给挂掉了。他能理解,林的做法确实是出于无奈。凯的话在脑子里绕来绕去,"朗华姓袁……"
调到父亲的电话,按下,又关掉。手指在绿键和红键之间游移不定着。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把正愣着的袁吓了一跳,"喂?"
"我是鳗,书屋我不打算做下去了,你们都不要再为这事儿忙了。"
从鳗的声音中,袁听出了一份失落。她说的是真心话,是那种历经百般痛楚缠绕后的真心。袁不知道为何心里生出了几分愤怒,似乎是不知来由的。挂断电话后随即接通了父亲的电话,接电话的是父亲的助手,称父亲正在休息不方便接电话,又告诉袁,"袁总之前交代过,幽酩书屋的事儿没有商量的余地。"
3
鳗主动找到了朗华,要把幽酩书屋按国家规定的程序、价格转售给朗华,不会多收一分钱。更出人意料的是,袁父竟然没有同意,而是执意要把这场官司打下去。
鳗顶着一头雾水离开,袁母狐疑地问袁父既然达到目的了,为什么非要坚持这场官司呢?袁父笑着摇摇头,"这场戏还远远没有唱完,所有人都把真正的主角当成了配角。"随后让助手通知林准备上庭时要说的话。
林出现在了法庭上,纵然凯在拼力地周旋还是无法在巨大的颓势面前挽回败局,再加上鳗根本无意再把这场官司进行下去,结果是幽酩书屋被吊销了营业执照,并象征性地罚了点钱。朗华可以在三个月之内对幽酩书屋进行法定收购、拆迁等处理。鳗看上去没有多么在乎,但同样看得出其情绪的极度低迷,像是一个对生活彻底失望的人才有的状态。
袁父没有出现在法庭上,而是委托了助手代劳,袁提着助手的领口连问了几个"为什么",脑门儿的青筋暴涨得有些可怕。助手只是难为情地说:"这是你父亲的意思,我只是照办。"转而又对他和凯说,"凯父母来了,袁总让你们两个这就过去。"凯对此非常纳闷,来了怎么也不事先通知自己的儿子一声?没理由啊!只好随着一起走回去。袁稍考虑了一下,也是一起走了。让俏照顾好鳗,回去看一眼就回书屋。
待袁和凯走后,林从拐角处走过来站到鳗的另一侧,和俏一起陪着鳗往外走,低声说着"对不起",之后便没再吱声。似乎他并不打算解释什么,只是要表示一下歉意罢了。
俏的心理很矛盾,紧张地望着鳗。鳗微微笑着,语气轻快地说了声,"没关系。"
俏在一侧挽着鳗的胳膊,林在另一侧故作深沉,慢慢地往前迈着步子。
到书屋后,鳗在自己的书屋里转了一圈,手指在书桌上、椅子上、书架上一一划过。像是在进行着告别仪式,划过书架时手突然被什么刺痛了一下,艳红的血液从指肚渗出来一点。书架新刷的漆面被揭起了一小处,露出橘色之下的浅胡桃色。呵,还真让他说中了。
4
袁家饭厅。
紫檀木半折式饭桌前围着两对儿夫妇。两个女人凑在一起拉着手话家常。两个男人更是海阔天空笑得爽朗。两只瓷质小酒盅一下下碰触出纯熟质感的回音。
桌子上摆满热气腾腾的佳肴,蒸腾起的水汽向四周逸散着,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多年前。两家人如一家人,亲密无间。
男人看上去都不再有当年那样硬朗的身体,但却丝毫没减当年的凛凛英气。女人也再没有当年的冰肌玉肤,却多了份慈爱的微笑。
女人谈起当年创业时候的艰辛,无数个生动的细节便浮现在了这蒸腾的水汽中,禁不住流下了眼泪。两个男人说了她们两句又继续碰着酒盅。这场景,如同从记忆中复制过来的一样逼真。
凯和袁从门口进来,一一称呼后被自己的父亲叫到了身旁坐下。
当年,凯和袁经常到厂房房顶上疯玩,经常是吃到一半饭才回来。然后两个男人各说一句"这俩孩子",坐过去,张大嘴巴开吃。
两个男人还是不由各自说了句"这俩孩子",之后都愣了半秒,互相看了一眼,哈哈大笑了起来。
笑得正欢畅,袁父猛地觉得身体有些不舒服,呼吸也跟着紧促了起来。面色有些难看,凯父把手搭在他的手腕上,"怎么了?"袁母更是焦急地凑了过来往下摸着他的后背。袁父强忍着不适笑着连应了两个没事。继续笑着,这才都放下心来。
袁父吩咐过给他看病的孙医生,他的病情不要向任何人透露半句,包括袁母、袁。
两家人又像是一家人一样坐在了一起。十几分钟过后,看来根本没有什么大事,凯和袁在下面偷着发短信商量着回书屋,就像当年在下面踢来踢去准备偷溜出去看养在房顶上的蛐蛐一样。两个人同时站起来告辞,说有个朋友在等他们。
袁父呵呵笑着,"这俩孩子现在可是情敌喽!"
凯父举着酒盅,"哦?"
5
俏和林正在帮鳗收拾东西,做着随时搬离的准备。俏突然说:"姐姐,这事儿是我们对不起你。"鳗放下手里的活计,掐了掐她的小脸蛋,"别傻了,这跟你们没关系。统统都是朗华的阴谋。"说这样的话语气里并没表现出多大的不满,反倒维系着一贯的平静。
见袁和凯从车里下来,林垂着头绕开他们要往学校走,却不料被袁给叫住,把一个蛋黄派扔给他,"好兄弟,姥姥在医院,一切都好。"说着冲他笑着握了握拳,林也冲他握了握拳,只是笑得有些苦。
林在市医院的病房里看见了姥姥,姥姥的状态好多了,喘得也不再像之前那么厉害了。
姥姥指着一件件齐全的日用品,还有床头上市面上卖得正火的"老年养生枕"对林说:"林子啊,你这同学办事可真周到。你托对人了!"
一股温暖的酸涩从体内涌向眼睑,泪水从林的眼里夺奔而出。
离开医院后,林感激地向袁道谢。袁轻捶了下他的肩膀,"好兄弟嘛!"
两个男人在医院的走廊里紧紧抱在了一起。
第二十六章大局
很大的局,因为这个局很大而让人不得不去一心顾念。然而,在某些人的意念之中,与情相关的才是真正的"大",大得超过了所有的"局"。
1
从早上开始,袁父已经接到了十几个电话,无一例外都在反映公司运营上出现的问题。袁父对此心知肚明。目前公司在股市上的表现肯定也好不到哪儿去,华装看来是摆出了"鱼死网破"的臭架势了。但袁父是密实的大网,华装只不过是发飙的小鱼,和他拼起来没意思,不过瘾,牢牢套住就万事大吉了。
袁父正在办公室里睡午觉,助手上来通知市里来了几个领导,都在小会议室候着呢。袁父懒懒地坐起身,又喝了两口茶才随着助手一起过去。
从主管经济的钱副市长到税务局的局长再到不知名的小官员来了一大撮,坐了小半个会议室。全是满脸的焦灼,看见一副悠闲模样的袁父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袁父笑着招呼,"怎么看上去都这么火大啊?我助手还以为你们是来打群架的呢?哈哈!"哈哈笑着,一脸的不在乎。"来来,喝茶,这可是上等的白茶。"自己前后用瓷盖拨着茶梗。
有市长在场,职位低的也不敢乱开口,钱副市长把茶碗往旁边一推,胳膊搭在桌子上,说:"老兄啊,都到了什么时候了。哪还有心思喝茶了?究竟怎样老兄你好歹给交个底啊!让我们也心里安生不是。"说完双手冲其他人随便一摆,小角色们懂事地跟着"是啊是啊"了起来。之后又都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别说是我们身在其职了,就连老百姓都是人心惶惶的。朗华在全市的地位可是人尽皆知啊!"
"现在的股市已经乱了套了,股民们说什么的都有啊!有的在狂买,还有的在狂卖,乱啊!"
"对啊,朗华可不能出问题啊,税收上可就指望着你们呢。我这税务局长才刚上任不到半年,你说……唉!"
……
袁父饶有兴致地把目光落在一张张心急火燎的脸上,看着那一副副嘴上冠冕堂皇实则都在心里打着自己小算盘的小领导们在心里暗笑这帮滑头。觉得脖子有些僵硬,手按在脖颈上转来转去。
一一发言过后,还是市长压轴,"老兄你倒是给句话啊!"
袁父眯眯笑着,"喝茶喝茶。"没把在座的给气死。呵呵笑过后,"放心吧,半个月之内,朗华一切恢复正常!"
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不免为这话打鼓。但不管怎么说,袁父的话他们是不得不信的。一来袁父的实力确实不容小视,二来你不信也着实没别的法子。纷纷响亮地叫了声--好!
临出门,钱副市长握着袁父的手忧心地建议他:"老兄啊,实在不行还是把大哥叫回来,你们兄弟俩联起手来没有摆不平的事儿!"袁父只是点点头,笑而不应。
袁父是独生子,钱副市长嘴里的大哥指的就是凯父。在外人眼里他们就是亲兄弟。当年这位副市长还是财政局局长的时候,一直大力扶持着朗华,也因此被提拔成了副市长。当年全市经济面临着一场大萧条。因为当地及周边地区遭遇罕见的大旱,粮食紧俏。主要干道又面临城改,粮食很难运进来,省市领导都急得抓耳挠腮,朗华从外租进多架小型直升机运进大批粮食,硬是把问题给解决了。正是如此朗华的名字才变得家喻户晓,公司也趁机上市,涉及设计、食品、服装、建筑等多个行业。有一件事让钱副市长至今也不理解,公司刚刚上市,凯父为何要退了出去呢?肯定不会是喜欢过闲云野鹤生活这么简单。
2
袁父母要留凯父母住在家里,他们不肯。让他们住在当年离开时留下的别墅(凯现在的住处)也不肯,而是执意要住在宾馆里,称一来老两口独居惯了,二来住上两天就走了,搞那么麻烦太没劲。袁父亲自到本市最好的宾馆包了一整套总统套房。
一直没和父母住在一起疏于对他们的照顾,这让凯很不安。儿女向父母尽孝是天经地义。忙活完公司最近的官司已经是晚上六点多,凯买了二斤父亲爱吃的卤牛肉和一瓶茅台,又买了母亲爱吃的拌菜去父母下榻的宾馆。
母亲正在正厅里看电视,父亲在一个小屋子里向一个穿西装的交代什么,似乎是蛮重要的事。凯正要说话被母亲"嘘"了下拉了过来。凯小声问:"妈,那人是谁啊?"母亲摇摇头,"不知道,你老爸也不让多问。"
调到父亲的电话,按下,又关掉。手指在绿键和红键之间游移不定着。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把正愣着的袁吓了一跳,"喂?"
"我是鳗,书屋我不打算做下去了,你们都不要再为这事儿忙了。"
从鳗的声音中,袁听出了一份失落。她说的是真心话,是那种历经百般痛楚缠绕后的真心。袁不知道为何心里生出了几分愤怒,似乎是不知来由的。挂断电话后随即接通了父亲的电话,接电话的是父亲的助手,称父亲正在休息不方便接电话,又告诉袁,"袁总之前交代过,幽酩书屋的事儿没有商量的余地。"
3
鳗主动找到了朗华,要把幽酩书屋按国家规定的程序、价格转售给朗华,不会多收一分钱。更出人意料的是,袁父竟然没有同意,而是执意要把这场官司打下去。
鳗顶着一头雾水离开,袁母狐疑地问袁父既然达到目的了,为什么非要坚持这场官司呢?袁父笑着摇摇头,"这场戏还远远没有唱完,所有人都把真正的主角当成了配角。"随后让助手通知林准备上庭时要说的话。
林出现在了法庭上,纵然凯在拼力地周旋还是无法在巨大的颓势面前挽回败局,再加上鳗根本无意再把这场官司进行下去,结果是幽酩书屋被吊销了营业执照,并象征性地罚了点钱。朗华可以在三个月之内对幽酩书屋进行法定收购、拆迁等处理。鳗看上去没有多么在乎,但同样看得出其情绪的极度低迷,像是一个对生活彻底失望的人才有的状态。
袁父没有出现在法庭上,而是委托了助手代劳,袁提着助手的领口连问了几个"为什么",脑门儿的青筋暴涨得有些可怕。助手只是难为情地说:"这是你父亲的意思,我只是照办。"转而又对他和凯说,"凯父母来了,袁总让你们两个这就过去。"凯对此非常纳闷,来了怎么也不事先通知自己的儿子一声?没理由啊!只好随着一起走回去。袁稍考虑了一下,也是一起走了。让俏照顾好鳗,回去看一眼就回书屋。
待袁和凯走后,林从拐角处走过来站到鳗的另一侧,和俏一起陪着鳗往外走,低声说着"对不起",之后便没再吱声。似乎他并不打算解释什么,只是要表示一下歉意罢了。
俏的心理很矛盾,紧张地望着鳗。鳗微微笑着,语气轻快地说了声,"没关系。"
俏在一侧挽着鳗的胳膊,林在另一侧故作深沉,慢慢地往前迈着步子。
到书屋后,鳗在自己的书屋里转了一圈,手指在书桌上、椅子上、书架上一一划过。像是在进行着告别仪式,划过书架时手突然被什么刺痛了一下,艳红的血液从指肚渗出来一点。书架新刷的漆面被揭起了一小处,露出橘色之下的浅胡桃色。呵,还真让他说中了。
4
袁家饭厅。
紫檀木半折式饭桌前围着两对儿夫妇。两个女人凑在一起拉着手话家常。两个男人更是海阔天空笑得爽朗。两只瓷质小酒盅一下下碰触出纯熟质感的回音。
桌子上摆满热气腾腾的佳肴,蒸腾起的水汽向四周逸散着,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多年前。两家人如一家人,亲密无间。
男人看上去都不再有当年那样硬朗的身体,但却丝毫没减当年的凛凛英气。女人也再没有当年的冰肌玉肤,却多了份慈爱的微笑。
女人谈起当年创业时候的艰辛,无数个生动的细节便浮现在了这蒸腾的水汽中,禁不住流下了眼泪。两个男人说了她们两句又继续碰着酒盅。这场景,如同从记忆中复制过来的一样逼真。
凯和袁从门口进来,一一称呼后被自己的父亲叫到了身旁坐下。
当年,凯和袁经常到厂房房顶上疯玩,经常是吃到一半饭才回来。然后两个男人各说一句"这俩孩子",坐过去,张大嘴巴开吃。
两个男人还是不由各自说了句"这俩孩子",之后都愣了半秒,互相看了一眼,哈哈大笑了起来。
笑得正欢畅,袁父猛地觉得身体有些不舒服,呼吸也跟着紧促了起来。面色有些难看,凯父把手搭在他的手腕上,"怎么了?"袁母更是焦急地凑了过来往下摸着他的后背。袁父强忍着不适笑着连应了两个没事。继续笑着,这才都放下心来。
袁父吩咐过给他看病的孙医生,他的病情不要向任何人透露半句,包括袁母、袁。
两家人又像是一家人一样坐在了一起。十几分钟过后,看来根本没有什么大事,凯和袁在下面偷着发短信商量着回书屋,就像当年在下面踢来踢去准备偷溜出去看养在房顶上的蛐蛐一样。两个人同时站起来告辞,说有个朋友在等他们。
袁父呵呵笑着,"这俩孩子现在可是情敌喽!"
凯父举着酒盅,"哦?"
5
俏和林正在帮鳗收拾东西,做着随时搬离的准备。俏突然说:"姐姐,这事儿是我们对不起你。"鳗放下手里的活计,掐了掐她的小脸蛋,"别傻了,这跟你们没关系。统统都是朗华的阴谋。"说这样的话语气里并没表现出多大的不满,反倒维系着一贯的平静。
见袁和凯从车里下来,林垂着头绕开他们要往学校走,却不料被袁给叫住,把一个蛋黄派扔给他,"好兄弟,姥姥在医院,一切都好。"说着冲他笑着握了握拳,林也冲他握了握拳,只是笑得有些苦。
林在市医院的病房里看见了姥姥,姥姥的状态好多了,喘得也不再像之前那么厉害了。
姥姥指着一件件齐全的日用品,还有床头上市面上卖得正火的"老年养生枕"对林说:"林子啊,你这同学办事可真周到。你托对人了!"
一股温暖的酸涩从体内涌向眼睑,泪水从林的眼里夺奔而出。
离开医院后,林感激地向袁道谢。袁轻捶了下他的肩膀,"好兄弟嘛!"
两个男人在医院的走廊里紧紧抱在了一起。
第二十六章大局
很大的局,因为这个局很大而让人不得不去一心顾念。然而,在某些人的意念之中,与情相关的才是真正的"大",大得超过了所有的"局"。
1
从早上开始,袁父已经接到了十几个电话,无一例外都在反映公司运营上出现的问题。袁父对此心知肚明。目前公司在股市上的表现肯定也好不到哪儿去,华装看来是摆出了"鱼死网破"的臭架势了。但袁父是密实的大网,华装只不过是发飙的小鱼,和他拼起来没意思,不过瘾,牢牢套住就万事大吉了。
袁父正在办公室里睡午觉,助手上来通知市里来了几个领导,都在小会议室候着呢。袁父懒懒地坐起身,又喝了两口茶才随着助手一起过去。
从主管经济的钱副市长到税务局的局长再到不知名的小官员来了一大撮,坐了小半个会议室。全是满脸的焦灼,看见一副悠闲模样的袁父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袁父笑着招呼,"怎么看上去都这么火大啊?我助手还以为你们是来打群架的呢?哈哈!"哈哈笑着,一脸的不在乎。"来来,喝茶,这可是上等的白茶。"自己前后用瓷盖拨着茶梗。
有市长在场,职位低的也不敢乱开口,钱副市长把茶碗往旁边一推,胳膊搭在桌子上,说:"老兄啊,都到了什么时候了。哪还有心思喝茶了?究竟怎样老兄你好歹给交个底啊!让我们也心里安生不是。"说完双手冲其他人随便一摆,小角色们懂事地跟着"是啊是啊"了起来。之后又都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别说是我们身在其职了,就连老百姓都是人心惶惶的。朗华在全市的地位可是人尽皆知啊!"
"现在的股市已经乱了套了,股民们说什么的都有啊!有的在狂买,还有的在狂卖,乱啊!"
"对啊,朗华可不能出问题啊,税收上可就指望着你们呢。我这税务局长才刚上任不到半年,你说……唉!"
……
袁父饶有兴致地把目光落在一张张心急火燎的脸上,看着那一副副嘴上冠冕堂皇实则都在心里打着自己小算盘的小领导们在心里暗笑这帮滑头。觉得脖子有些僵硬,手按在脖颈上转来转去。
一一发言过后,还是市长压轴,"老兄你倒是给句话啊!"
袁父眯眯笑着,"喝茶喝茶。"没把在座的给气死。呵呵笑过后,"放心吧,半个月之内,朗华一切恢复正常!"
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不免为这话打鼓。但不管怎么说,袁父的话他们是不得不信的。一来袁父的实力确实不容小视,二来你不信也着实没别的法子。纷纷响亮地叫了声--好!
临出门,钱副市长握着袁父的手忧心地建议他:"老兄啊,实在不行还是把大哥叫回来,你们兄弟俩联起手来没有摆不平的事儿!"袁父只是点点头,笑而不应。
袁父是独生子,钱副市长嘴里的大哥指的就是凯父。在外人眼里他们就是亲兄弟。当年这位副市长还是财政局局长的时候,一直大力扶持着朗华,也因此被提拔成了副市长。当年全市经济面临着一场大萧条。因为当地及周边地区遭遇罕见的大旱,粮食紧俏。主要干道又面临城改,粮食很难运进来,省市领导都急得抓耳挠腮,朗华从外租进多架小型直升机运进大批粮食,硬是把问题给解决了。正是如此朗华的名字才变得家喻户晓,公司也趁机上市,涉及设计、食品、服装、建筑等多个行业。有一件事让钱副市长至今也不理解,公司刚刚上市,凯父为何要退了出去呢?肯定不会是喜欢过闲云野鹤生活这么简单。
2
袁父母要留凯父母住在家里,他们不肯。让他们住在当年离开时留下的别墅(凯现在的住处)也不肯,而是执意要住在宾馆里,称一来老两口独居惯了,二来住上两天就走了,搞那么麻烦太没劲。袁父亲自到本市最好的宾馆包了一整套总统套房。
一直没和父母住在一起疏于对他们的照顾,这让凯很不安。儿女向父母尽孝是天经地义。忙活完公司最近的官司已经是晚上六点多,凯买了二斤父亲爱吃的卤牛肉和一瓶茅台,又买了母亲爱吃的拌菜去父母下榻的宾馆。
母亲正在正厅里看电视,父亲在一个小屋子里向一个穿西装的交代什么,似乎是蛮重要的事。凯正要说话被母亲"嘘"了下拉了过来。凯小声问:"妈,那人是谁啊?"母亲摇摇头,"不知道,你老爸也不让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