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501宿舍的风流往事 [7]
无限的追逐美女的事业中去。
--------奥斯特罗嗦斯基.人来疯。”
莼子读了小说的第一句话,心里就想发笑。看来写的是个坏学生,是文新写自己本人吗,可真有点儿看不出来。她怀着好奇的心情接着读着小说。
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手法写的,主人公是一个爱玩的大学一年级学生,他贪玩儿,谈恋爱,偷偷抽烟,不把学习当回事,最后好几门功课不及格,也失去了女友的爱。小说很正统,是带着批判的思想对主人公的行为提出规劝的。但小说的语言十分幽默,人物对话十分贴近生活,特别是对男生宿舍的生活描写比较大胆,情节安排时而让人捧腹大笑,时而又有些伤感。
莼子一口气看完了文新的小说,她觉得把这篇小说登载在校刊上一定会引起共鸣,她想好了急着就去找文新。
莼子从文学社的登记名单上找到了文新的宿舍编号,中午吃完饭就去男生宿舍找文新。男生宿舍中午时分来了个女生是件新鲜事,因为只有男生找理由往女生宿舍楼跑,还没见过几个女生上男生宿舍找人的,自然引起大家不少的好奇,几个男生伸着头看是哪个傻小子运气这么好,有女生主动上门来找。
莼子找到501 宿舍,敲了敲门。
里边有人应到:“开着门,进来说话。”里边人肯定想的是其他宿舍的男生来找东西。
“文新在吗?”
屋里听出是个女生的声音,立马乱了一阵,许昆脱的只剩一条短裤,忙着找毛巾被包住身体,嘴里说道:“我操,文新,你丫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了,怎么有人找上门来了。”
文新也没听出来外面是谁的声音,从床上坐起来,下地去开门。
开门见是莼子,文新很奇怪,他也不知道莼子为了什么事在这个时候找他。
“找我吗?”
莼子说:“不找你还找谁,找你有事,有时间跟我出去一下。”
文新穿好鞋紧随莼子下楼,501 宿舍的人都很意外,文新什么时候交上女朋友了,他们感到不可思意。
许昆最后又来了一句他评价文新惯用的语录:“蔫东西,操死人。”
莼子和文新来到楼下的花廊找个地方坐下,莼子直接告诉文新,她想在校刊上发表他的小说。
文新感到既兴奋,又意外。
“行吗,我还以为没人认同呢。我写的可算不上是主流。”
“我觉得挺好的,接近生活,我就喜欢质朴的东西,不过…”
莼子又提出了她的想法,“结尾我想改一下,不要让主人公太消沉,改成女友原谅了他,重归于好更好些。”
“行。”文新满口答应下来,他现在感到有知音理解他的小说比什么都高兴,什么事情都愿意去做。
莼子看着眼前这个瘦弱的书生,怎么也无法和小说中的主人公相比,也无法想象他能写出那么粗线条的文笔。
“你们男生宿舍就像你写的那样吗?”
“有过之,无不及。”
“那你也那样吗?”
文新忙解释说:“我不是那样,我只是真实地记录一下我周围的生活。”
“我看着你也不象。要不是你拿给我小说,我肯定认为是那个贫嘴诗人写的。”莼子想接着和文新探讨一下小说的内容,就约文新是不是到远处走走,因为她看到男生宿舍里几个男生正冲这边起哄。文新痛快地答应了,两个人就离开宿舍楼前的花园,向校园深处走去。
文新的小说《我的大一生活》在校刊上登出了,第一期只登了前半部分。校刊是晚报大小的四版报纸,篇幅有限,不能一次登完。正如莼子预料的那样,小说在学生中间引起了共鸣,这一期的报纸一张也没剩下,全部被各个班级拿走,学生会这几天还总有人来问有没有剩余的报纸,有人还把报纸贴到了广告栏上,于是每天午饭、晚饭前后,总有许多人在广告栏前观看,不时还有人叫好。
第二期报纸同样抢手,莼子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数量多印了一倍。大家在读着小说的时候,心中撩起一丝涟漪,自然会回想起自己是如何度过大一生活的。
与学生们对这篇小说的反映不同,小说的刊出引起了校方的关注和不满,堂堂的校刊思想文化阵地怎么被精神污染了,团委书记马上纠集校刊编辑部的人开会,要求停止继续刊登《我的大一生活》这样的文章。莼子不太服气,说这两期报纸大家反映不错。
“正因为反映不错,我们才知道学校精神污染的严重性。”团委书记危言耸听地说。“你们这是迎合低级趣味的结果。”
“文责自负,又没人让您顶雷。再说不就是一篇小说吗,能污染到谁。”莼子最讨厌团委书记假正经的样子,不服气地争辩着。
“这就是雷,上面追查下来,谁也顶不住。”团委书记怒气冲天近乎咆哮地在会上发着雷霆之威。
501 宿舍的人读了也文新的小说,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是文新的大作,只是觉得主人公就是照着许昆的生活写的。许昆还不想承认呢,他说:“这种人多了去了,怎么就是哥们儿呢,再说你们几个谁有那文化水呀,能把我写出来。”
只有文新听到他的话心里在笑,他没告诉501 宿舍的人,他现在是文学社的成员,他就是小说的作者。
8.校园电视剧西方的节日像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等等多有宗教的色彩和人文关怀的味道,我们的节日除了春节外,都能和政治攀得上关系,扯得上亲,一阵时间连春节也要加上“革命化”的定语。目的很简单就是要使人们过节时首先要感谢谁给了他们这样舒心的节日,要饮水思源。为了多让人记住几回恩典,除了国家法定的节日外,各行业,各部门还要自发地创造几个节日,如各地的美
食文化节,旅游节等,让大家自我愚乐一番。这一年市高校就专门组织了“大学生第一届电视剧节”,目的就是要用电视这种最先进的传媒,用电视剧这种最消磨时光的文艺形式,反映反映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设定个节日,是让象牙塔里痴读圣贤书的学子们记住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美好,除了和全国人民一起过节,自己还有专门的节日可过,而且这节日可以随意地增设和削减,完全看上边精神兴奋的程度。
上面的通知一传达到学校,校领导立刻就组织团委、学生会讨论如何参赛,文学社的负责人也列席参加。校长要求把参加大学生第一届电视剧节当成重要的政治工作来抓,由校党委主抓,团委负责具体工作,学生会、文学社积极配合。
“同志们,同学们。”校长声音有些激动,“我们要写出我们学校的风采。有人说我们是高校的四大染缸之一,我们就是要用事实说明,那是对我们全体师生员工的侮辱,我们就是要用自己的电视剧,为我们做一次彻底的平反。”用文艺作品为生活涂脂抹粉到不是校长的发明创造,他是我们文化的积淀和底蕴,这种手法在现如今的各类晚会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学生会和文学社的工作是组织全校的文艺爱好者提供剧本。提起写剧本,莼子和李虹不约而同想到了文新。他们找到文新说明意图,要他尽快写出故事的梗概,再继续丰富。
文新说:“我可从来没写过剧本,怎么写呀?”
莼子把一本早就准备好一本《电视剧》杂志,说着就递给文新。“照着上面剧本的格式写。”
“最好我们先想想写什么题材。”
“能不能把你的《我的大一生活》改编一下?这不现成的故事吗。”李虹提议道。
“不行,不行。”莼子直摇头,“团委书记肯定不会同意这个题材。”
文新想了想说:“我知道有个毕业班的同学,大学学习一直不太认真,毕业时在北京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只好去外地闯天下,他的女朋友也和他分手了。咱们能不能就从这件事上写,希望大家珍惜大学时光,为自己也为将来着想。”
“听着还行,就是还有点‘大一’的影子。好吧,你先写,写完了再修改。”莼子把初步交稿的时间定为两周后。
莼子隔三差五的中午就去501 宿舍去找文新,让他中午不准休息,去赶写剧本。文新说:“你都快成逼债的黄世仁了,我可得出门躲债了。”
同屋的人说:“秀才,以后中午不许回宿舍,要是那小妞再来宿舍找你,我们几个就给她办了。”于是文新中午只好放弃午睡,找个教室去写剧本。
文新一连两周晚上都和莼子在一起编写剧本,莼子把他生活方面包了下来,为他打饭,给他打好热水,在学生会编辑部的小屋里,守着文新写他的大作。
501 宿舍的人一连几天晚自习时间找不到文新,他的作业也不得抄了,于是就说:“别是那个女生勾引坏了文新,学习的不要,学坏大大的。”
在莼子的监工下,文新终于把剧本的初稿写了出来,莼子迫不及待地作了第一个读者。剧本还是文新一贯的清新幽默的风格,故事情节很吸引人,活脱脱勾勒出大学生活的一个侧面。
“行,挺好的,回头我犒劳你一顿。”
文新终于松了口气,说:“我不行了,再也不能这样写了。”
一个月后,文新的剧本修改完成,剧本的名字叫《青春呓语》。
学校总共只收到两个剧本,另一个是校团委书记写的,剧名为《我们想到一起了》,是根据建筑系学生设计得奖的事情编写的。
两份剧本都放到了校长办公室,校长饶有性质地听了两个剧本的故事介绍,连声说好好,我们就是有能人呢。最后大家请他定夺一下,他说:“依我看都挺好,不过第一次搞这东西,还是以正面宣传我们为主要目的,就上《我们想到一起了》吧。”
莼子也看了团委书记的剧本,觉得说教味道太浓,根本不会打动学生的心,人物对话假的很,对大学的爱情生活完全回避,倒像是教育中学生的教材,心里有些不大服气。不过校长即发了话,她不能马上就提出文新剧本更好的想法,所以总想找机会翻盘。
剧本确定后,学校在外面找了一个女导演来拍摄。女导演是个不入流的导演,谁也没听说过她的名字。第一次在一起讨论剧本时,讨论会刚一结束,莼子就悄悄地找到女导演,说她还有一个剧本,让她与学校的剧本作作比较,看那个更有水准。
几天后,女导演看过了文新的剧本,对莼子说如果是她来自己选择,她会选择后一个剧本,女导演大概也是第一次从文新的剧本里得知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们也过着常人的生活,说着常人说的正常的话,而不是印象中的天天泡在教室和实验室里搞研究的形象。作为导演,对生活的本质的东西她更感兴趣。莼子听了女导演的话,心气一下子高了起来,她直接去找管宣传的副校长谈了自己的想法,还把女导演的话也说给校长听。校长听后不置可否,说既然定了,你们就合作,把剧本丰富一下吗,不行下次再上这个剧本。
莼子
--------奥斯特罗嗦斯基.人来疯。”
莼子读了小说的第一句话,心里就想发笑。看来写的是个坏学生,是文新写自己本人吗,可真有点儿看不出来。她怀着好奇的心情接着读着小说。
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手法写的,主人公是一个爱玩的大学一年级学生,他贪玩儿,谈恋爱,偷偷抽烟,不把学习当回事,最后好几门功课不及格,也失去了女友的爱。小说很正统,是带着批判的思想对主人公的行为提出规劝的。但小说的语言十分幽默,人物对话十分贴近生活,特别是对男生宿舍的生活描写比较大胆,情节安排时而让人捧腹大笑,时而又有些伤感。
莼子一口气看完了文新的小说,她觉得把这篇小说登载在校刊上一定会引起共鸣,她想好了急着就去找文新。
莼子从文学社的登记名单上找到了文新的宿舍编号,中午吃完饭就去男生宿舍找文新。男生宿舍中午时分来了个女生是件新鲜事,因为只有男生找理由往女生宿舍楼跑,还没见过几个女生上男生宿舍找人的,自然引起大家不少的好奇,几个男生伸着头看是哪个傻小子运气这么好,有女生主动上门来找。
莼子找到501 宿舍,敲了敲门。
里边有人应到:“开着门,进来说话。”里边人肯定想的是其他宿舍的男生来找东西。
“文新在吗?”
屋里听出是个女生的声音,立马乱了一阵,许昆脱的只剩一条短裤,忙着找毛巾被包住身体,嘴里说道:“我操,文新,你丫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了,怎么有人找上门来了。”
文新也没听出来外面是谁的声音,从床上坐起来,下地去开门。
开门见是莼子,文新很奇怪,他也不知道莼子为了什么事在这个时候找他。
“找我吗?”
莼子说:“不找你还找谁,找你有事,有时间跟我出去一下。”
文新穿好鞋紧随莼子下楼,501 宿舍的人都很意外,文新什么时候交上女朋友了,他们感到不可思意。
许昆最后又来了一句他评价文新惯用的语录:“蔫东西,操死人。”
莼子和文新来到楼下的花廊找个地方坐下,莼子直接告诉文新,她想在校刊上发表他的小说。
文新感到既兴奋,又意外。
“行吗,我还以为没人认同呢。我写的可算不上是主流。”
“我觉得挺好的,接近生活,我就喜欢质朴的东西,不过…”
莼子又提出了她的想法,“结尾我想改一下,不要让主人公太消沉,改成女友原谅了他,重归于好更好些。”
“行。”文新满口答应下来,他现在感到有知音理解他的小说比什么都高兴,什么事情都愿意去做。
莼子看着眼前这个瘦弱的书生,怎么也无法和小说中的主人公相比,也无法想象他能写出那么粗线条的文笔。
“你们男生宿舍就像你写的那样吗?”
“有过之,无不及。”
“那你也那样吗?”
文新忙解释说:“我不是那样,我只是真实地记录一下我周围的生活。”
“我看着你也不象。要不是你拿给我小说,我肯定认为是那个贫嘴诗人写的。”莼子想接着和文新探讨一下小说的内容,就约文新是不是到远处走走,因为她看到男生宿舍里几个男生正冲这边起哄。文新痛快地答应了,两个人就离开宿舍楼前的花园,向校园深处走去。
文新的小说《我的大一生活》在校刊上登出了,第一期只登了前半部分。校刊是晚报大小的四版报纸,篇幅有限,不能一次登完。正如莼子预料的那样,小说在学生中间引起了共鸣,这一期的报纸一张也没剩下,全部被各个班级拿走,学生会这几天还总有人来问有没有剩余的报纸,有人还把报纸贴到了广告栏上,于是每天午饭、晚饭前后,总有许多人在广告栏前观看,不时还有人叫好。
第二期报纸同样抢手,莼子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数量多印了一倍。大家在读着小说的时候,心中撩起一丝涟漪,自然会回想起自己是如何度过大一生活的。
与学生们对这篇小说的反映不同,小说的刊出引起了校方的关注和不满,堂堂的校刊思想文化阵地怎么被精神污染了,团委书记马上纠集校刊编辑部的人开会,要求停止继续刊登《我的大一生活》这样的文章。莼子不太服气,说这两期报纸大家反映不错。
“正因为反映不错,我们才知道学校精神污染的严重性。”团委书记危言耸听地说。“你们这是迎合低级趣味的结果。”
“文责自负,又没人让您顶雷。再说不就是一篇小说吗,能污染到谁。”莼子最讨厌团委书记假正经的样子,不服气地争辩着。
“这就是雷,上面追查下来,谁也顶不住。”团委书记怒气冲天近乎咆哮地在会上发着雷霆之威。
501 宿舍的人读了也文新的小说,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是文新的大作,只是觉得主人公就是照着许昆的生活写的。许昆还不想承认呢,他说:“这种人多了去了,怎么就是哥们儿呢,再说你们几个谁有那文化水呀,能把我写出来。”
只有文新听到他的话心里在笑,他没告诉501 宿舍的人,他现在是文学社的成员,他就是小说的作者。
8.校园电视剧西方的节日像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等等多有宗教的色彩和人文关怀的味道,我们的节日除了春节外,都能和政治攀得上关系,扯得上亲,一阵时间连春节也要加上“革命化”的定语。目的很简单就是要使人们过节时首先要感谢谁给了他们这样舒心的节日,要饮水思源。为了多让人记住几回恩典,除了国家法定的节日外,各行业,各部门还要自发地创造几个节日,如各地的美
食文化节,旅游节等,让大家自我愚乐一番。这一年市高校就专门组织了“大学生第一届电视剧节”,目的就是要用电视这种最先进的传媒,用电视剧这种最消磨时光的文艺形式,反映反映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设定个节日,是让象牙塔里痴读圣贤书的学子们记住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美好,除了和全国人民一起过节,自己还有专门的节日可过,而且这节日可以随意地增设和削减,完全看上边精神兴奋的程度。
上面的通知一传达到学校,校领导立刻就组织团委、学生会讨论如何参赛,文学社的负责人也列席参加。校长要求把参加大学生第一届电视剧节当成重要的政治工作来抓,由校党委主抓,团委负责具体工作,学生会、文学社积极配合。
“同志们,同学们。”校长声音有些激动,“我们要写出我们学校的风采。有人说我们是高校的四大染缸之一,我们就是要用事实说明,那是对我们全体师生员工的侮辱,我们就是要用自己的电视剧,为我们做一次彻底的平反。”用文艺作品为生活涂脂抹粉到不是校长的发明创造,他是我们文化的积淀和底蕴,这种手法在现如今的各类晚会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学生会和文学社的工作是组织全校的文艺爱好者提供剧本。提起写剧本,莼子和李虹不约而同想到了文新。他们找到文新说明意图,要他尽快写出故事的梗概,再继续丰富。
文新说:“我可从来没写过剧本,怎么写呀?”
莼子把一本早就准备好一本《电视剧》杂志,说着就递给文新。“照着上面剧本的格式写。”
“最好我们先想想写什么题材。”
“能不能把你的《我的大一生活》改编一下?这不现成的故事吗。”李虹提议道。
“不行,不行。”莼子直摇头,“团委书记肯定不会同意这个题材。”
文新想了想说:“我知道有个毕业班的同学,大学学习一直不太认真,毕业时在北京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只好去外地闯天下,他的女朋友也和他分手了。咱们能不能就从这件事上写,希望大家珍惜大学时光,为自己也为将来着想。”
“听着还行,就是还有点‘大一’的影子。好吧,你先写,写完了再修改。”莼子把初步交稿的时间定为两周后。
莼子隔三差五的中午就去501 宿舍去找文新,让他中午不准休息,去赶写剧本。文新说:“你都快成逼债的黄世仁了,我可得出门躲债了。”
同屋的人说:“秀才,以后中午不许回宿舍,要是那小妞再来宿舍找你,我们几个就给她办了。”于是文新中午只好放弃午睡,找个教室去写剧本。
文新一连两周晚上都和莼子在一起编写剧本,莼子把他生活方面包了下来,为他打饭,给他打好热水,在学生会编辑部的小屋里,守着文新写他的大作。
501 宿舍的人一连几天晚自习时间找不到文新,他的作业也不得抄了,于是就说:“别是那个女生勾引坏了文新,学习的不要,学坏大大的。”
在莼子的监工下,文新终于把剧本的初稿写了出来,莼子迫不及待地作了第一个读者。剧本还是文新一贯的清新幽默的风格,故事情节很吸引人,活脱脱勾勒出大学生活的一个侧面。
“行,挺好的,回头我犒劳你一顿。”
文新终于松了口气,说:“我不行了,再也不能这样写了。”
一个月后,文新的剧本修改完成,剧本的名字叫《青春呓语》。
学校总共只收到两个剧本,另一个是校团委书记写的,剧名为《我们想到一起了》,是根据建筑系学生设计得奖的事情编写的。
两份剧本都放到了校长办公室,校长饶有性质地听了两个剧本的故事介绍,连声说好好,我们就是有能人呢。最后大家请他定夺一下,他说:“依我看都挺好,不过第一次搞这东西,还是以正面宣传我们为主要目的,就上《我们想到一起了》吧。”
莼子也看了团委书记的剧本,觉得说教味道太浓,根本不会打动学生的心,人物对话假的很,对大学的爱情生活完全回避,倒像是教育中学生的教材,心里有些不大服气。不过校长即发了话,她不能马上就提出文新剧本更好的想法,所以总想找机会翻盘。
剧本确定后,学校在外面找了一个女导演来拍摄。女导演是个不入流的导演,谁也没听说过她的名字。第一次在一起讨论剧本时,讨论会刚一结束,莼子就悄悄地找到女导演,说她还有一个剧本,让她与学校的剧本作作比较,看那个更有水准。
几天后,女导演看过了文新的剧本,对莼子说如果是她来自己选择,她会选择后一个剧本,女导演大概也是第一次从文新的剧本里得知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们也过着常人的生活,说着常人说的正常的话,而不是印象中的天天泡在教室和实验室里搞研究的形象。作为导演,对生活的本质的东西她更感兴趣。莼子听了女导演的话,心气一下子高了起来,她直接去找管宣传的副校长谈了自己的想法,还把女导演的话也说给校长听。校长听后不置可否,说既然定了,你们就合作,把剧本丰富一下吗,不行下次再上这个剧本。
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