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女博士的柴米生活 [22]
什么事情都顺利,接下来的面试也是出奇的顺利,几个面试考官慈眉善目,尤其是江校长,对舒简的表现印象深刻。舒简遗传了爸爸的好口才,舒简爸常说舒简是做老师的好材料,舒简在面试的时候还不失时机地表达了自己想要做专业课教师的想法,江校长不置可否,但意味深长地说:“只要肯努力,也有转教学的先例。”这让舒简暂时地忽略了孙校长阴晴不定的脸。
晚上,导师陈家声又带来一个好消息,新的博士点批下来了,陈家声是这块的负责人,陈家声把原来的暗示变做明示,直接问舒简,愿不愿意留校。舒简心里原看不上自己的学校。这是二流 高校的学生的通病,一概是看不上自己母校的,舒简不能免俗,但为了打个保险,舒简还是装做兴高采烈的样子应下来。
陈家声要知道自己的得意弟子怎么想,气也要气个半死。他心里认为把最好的机会给了舒简,这几年文科博士,尤其是女博士的工作也好象出嫁一样出奇地难找着落,这个消息要一放出去,指不定多少博士和博士后要扑来。舒件他们学校虽然好歹也算211,但进人思路和宁大显然相反,校长特别强调,不要本校博士。要外校博士或本校博士后才可能留校做专业课的教师。这是二流学校和一流学校的区别。一流学校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势,瘌痢头的儿子也是自家的好,外校学生是入不的眼的,所以舒简才会有上次面试的失败。二流学校底气就不足,自己的事情自己有数,自家教出来的孩子自觉上不得台面,非要去领养个聪明伶俐的来装门面才可以。所以陈家声这样做,可谓十分看的起舒简,当然,他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冯宁这么个人,他还指望成全自己的两个得意门生呢。可是舒简显然没经历世事艰难,全不领情。
等待面试的日子对舒简并不难过,因为还有两个保底的职位等着她,她心满意足地觉得自己的运气意乎寻常地好,甚至胸无大志地想,就算宁大的事情黄了,好歹陈家声总会保住自己的。冯宁更热衷宁大研究生院,象所有省吃俭用地勉强用上名牌配件的上海小女人那样,冯宁以及冯老太太一家对宁大的感情来得虚荣的深厚,宰相门前七品官么。所以冯老太太一天一个电话地盯住校长夫人。舒简的爸妈打了几次长长的长途电话来,劝她回北京找工作,又反复反复地强调着婚姻大事不可草率的道理。冯宁的危机感严重,不论多困难,都准时准点地打电话来舒简宿舍报道。
舒简对冯宁的感情,并不因为聚少离多和父母的冷静而减少,恰恰相反,两个星期见一次的两个人,相互留下的想象空间更为广阔,不象整天腻在一起的恋人,看厌了对方的脸,熟知了相互的脾性,只好把吵架当作调剂感情的乐趣。冯宁工作的原因,能打电话的时间都不多,两个人时间又经常的凑不上,每天9点准时的连线,一天的琐琐碎碎还说个不够,顾不上吵架的闲事。
大多数时候,是舒简唠唠叨叨地说着找工作的烦心,论文又写不下去了,网上有个游戏真不错,今天在书店和店员为了偷拍的事情吵架,食堂的菜难吃死了。。。。。。舒简唠叨的自然而流畅,心情愉快,冯宁在电话那头听的津津有味。有时候不禁拿舒简和唐玫做个比较,唐玫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难得有话题长篇大论,而舒简就算在图书馆借到一本合意的书也能兴奋半天,冯宁觉得,女人的世界太有意思了,以前怎么从来也不知道。那种新鲜有趣的感觉让他在工作的时候也每每走神。
舒简把冯宁的一张照片放在钱包的夹层,经常偷偷地看。汤小涵捉到她几次,不住地笑她。舒简皮厚脸老地说:“笑什么笑,他长的好看,我就是喜欢看。”汤小涵嘶哈嘶哈地做痛苦状,:“我以为你跟上尉讲感情的,原来你只好色。”舒简一本正经教育汤小涵:“结婚对象是一辈子要对着的,不好看的对着他你吃的下饭吗。”汤小涵撇嘴:“有成就的男人有几个是好看的,除了偶像明星,但偶像明星又有几个肯正经结婚的。我不要做梦。你去看着你的上尉笑吧。嘿,我看上尉和赵晟也差不多,比普通人高点而已。就是制服架的势。你别被制服骗了。”舒简撇回嘴去:“赵晟比冯宁眉眼长的耐看些,田经理我是没有见过的,不过赵晟配你绰绰有余,你还要怎么样,成天对人家爱理不理的。赵晟那倒霉孩子,我看着可怜,嘿嘿,嘿嘿。”汤小涵就笑骂她绕着弯子地炫耀战果,又问她打算什么时候结婚。舒简故做矜持地说:“我才不急,我要慢慢考验他。”汤小涵戳穿她的矜持面具:“我看你恨不得立刻就嫁他才好呢,天天抱个照片看着傻笑,干脆答应人家。”舒简恨恨地说:“我倒想答应,有他那么求婚的么。”
宁大的面试结果没有如期出来,冯宁比舒简更着急。眼下快7月了,部队今年转业的工作早已开始,冯宁一早打了报告要求转业,单位领导始终不置可否,看着那些暗里已经定下来要走的战友已经在忙活着在地方找单位,各种小道消息每天,冯宁的心里很着急。冯宁今年31了,副营是年初才调的,在部队里,他这种情况想走几乎是没有可能。 反而是40出头的那些团职干部,在部队年头熬的差不多了,工资待遇、职务都有了,甚至脾气也有了,自己绝不想走,部队却巴不得他们走了好给下面的年轻人腾位子,部队原不愿养着闲人,何况是待遇高,职位高,脾气大的闲人。但这这个年龄这个资历离开部队,对自己来说等于一切重新开始,正团满四年,地方才好歹不得不给个名义上的实职,也就是“处长、主任”之类,如不满的,或者团前面带了副字,运气好的或可“调研”或者“副调研”,运气不好的只好做“主任”,不过后面要加上“科员”二字,叫做“主任科员”以示比普通科员多干了几年。即便这样,地方单位还是不愿接收转业干部,即便接收,也想要那些在部队还没有资历,年轻的转业干部,好歹可以使唤跑腿。所以,部队里越年轻的干部越想走,部队越不会放,而地方单位反正每年都有指标,也就越想要。说不上是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反正,年轻的军官想从部队转业,非有十分的好机会和十分的好人情不可。
冯宁琢磨转业的事情不止一天,因为看着前辈们挨到部队朝外赶的时候去了地方,那份失落的悲凉和痛心疾首,令他不敢想象,将来有一天他也会成为一个只能在以前战友面前忍不住落泪的军人,是何等的痛苦与绝望。他也曾亲眼看到,自己那个在部队立了二等功,因公受伤而转业的姑父,转业到了地方的一家企业后,如今贫病交加的样子。当然,姑父是个特例。但足以引以为戒,
地方不是部队,不会看你立了几等功或是什么战斗英雄,他们只要年轻的,好使唤的,任何一个单位都是这样,而冯宁觉得自己幸运,因为自己尽管算不得年轻,总还不算十分老。但也不幸运,因为他听到风声,很快中央军委就要进行大裁军,明年,将有大批的转业军人到地方,就业的难度和竞争可想而知,所以,冯宁要赶在今年这一批走,找个好单位,从头开始。
冯宁对自己有信心,高中阶段他就是体育特长生,如果不是应召入伍,他很有可能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进入宁大读书,但,18岁的年轻人血气方刚,禁不住招兵的的首长几句慷慨激昂的鼓动,不顾家里的反对就报名参军。那个时候,招他来的首长,也就是现在的领导,当年为了挑选参加特种侦察部队比武的好苗子,一早看上了冯宁。
当兵的第一年,冯宁就被军区选中参加备战国际侦察兵比赛的特殊训练,虽然后来因为训练受伤,再没有机会参加每个特种兵都梦寐以求的国际特种部队侦察兵竞赛,但他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好兵,如果有可能,有机会,他愿意继续努力做一个好兵。但世上的事情怎能尽如人意。训练受伤,给了他在特种兵生涯的一次致命打击,他再没有机会参加任何国际赛事,尽管他曾是首选阵容,也曾经拿过这样那样的奖项,但比他更年轻的兵象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不断补充进来。他不到22岁,在那个群体里,已经成了老人,领导给了他一个机会,保送他去了军校,这个时候,他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也就是那个时候,招他的首长意味深长地和他谈了次话,这次谈话,正如当初让他热血沸腾地加入特种兵行列的那翻话一样,对他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影响,令他知道,现实比理想更来的快而残酷。
正是首长的这翻话令他选择了现在的专业,通讯工程,军校毕业后,他发现他选对了方向,回到老部队,他的特长恰恰适应了特种大队综合化发展的要求,加上他曾经辉煌的比赛经历,这几年,在部队顺风顺水。他觉得自己的专业选择完全正确,不论是在部队还是地方,这个专业都不会没有用武之地,也许到了地方,更加如鱼得水,他不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能胜任地方的要求,他担心的是,地方的单位也许并不仅仅凭能力,来裁定一个转业干部是否适合它的需要,这一点,父亲冯致和在机关混了一辈子,比谁都清楚。
所以,不论是冯宁本人,还是他的父母家人,包括冯宁的大哥冯军,都认为,尽快地把转业的事情定下来,是最为重要的。在转业这件事情上关键的一环,落在冯宁的博士女朋友舒简身上。冯宁要有那一纸婚书,才能顺利地回到宁城。
但冯宁没有对舒简提起过结婚和转业之间的关系,他不想把本来很单纯美好的一件事情弄的那么功利和复杂。他真心地爱着舒简,想要令她幸福。他觉得舒简就是自己一直在等的那个女孩。舒简令冯宁觉得爱情的美好,在他的心中,她首先是一个美丽、单纯,真实自然的女孩,其次,才是一个博士。他想娶她,是想娶一个自己爱的女孩,碰巧,她是个博士。
冯宁几次请假都很低调,以前和唐玫的交往也没什么人知道,这是他的谨慎。但认识舒简之后,还是难免虚荣心作怪,弄了个极端小资的水晶相框,把和舒简在野长城上拍的合影镶在里面,半遮半掩的摆在桌上不太显眼的位置,难免不给人发现。加上营长没半点领导的矜持,传起小道消息比兵都殷勤,结果,大队里所有的人都知道冯宁找了个博士女朋友,而且,相当漂亮。
冯宁尽可能地发扬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优良传统,但时不时还是被大大小小的战友拿来做谈资,他有点小小的懊恼,但更多的是虚荣的骄傲,嘿,整个特种大队,找个博士老婆的他好象还是第一份,足够他虚荣一下。
冯宁的狐朋狗友众多,尤其是营长同志,看见他数次请假解决问题未果,自信地得出结论说,博士女朋友终究还是比普通的女孩子难对付,大家一致认为冯宁将来的日子一定比一连长过的苦。一连长更是操着东北边境的口音现身说法:“女人么,不能
晚上,导师陈家声又带来一个好消息,新的博士点批下来了,陈家声是这块的负责人,陈家声把原来的暗示变做明示,直接问舒简,愿不愿意留校。舒简心里原看不上自己的学校。这是二流 高校的学生的通病,一概是看不上自己母校的,舒简不能免俗,但为了打个保险,舒简还是装做兴高采烈的样子应下来。
陈家声要知道自己的得意弟子怎么想,气也要气个半死。他心里认为把最好的机会给了舒简,这几年文科博士,尤其是女博士的工作也好象出嫁一样出奇地难找着落,这个消息要一放出去,指不定多少博士和博士后要扑来。舒件他们学校虽然好歹也算211,但进人思路和宁大显然相反,校长特别强调,不要本校博士。要外校博士或本校博士后才可能留校做专业课的教师。这是二流学校和一流学校的区别。一流学校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势,瘌痢头的儿子也是自家的好,外校学生是入不的眼的,所以舒简才会有上次面试的失败。二流学校底气就不足,自己的事情自己有数,自家教出来的孩子自觉上不得台面,非要去领养个聪明伶俐的来装门面才可以。所以陈家声这样做,可谓十分看的起舒简,当然,他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冯宁这么个人,他还指望成全自己的两个得意门生呢。可是舒简显然没经历世事艰难,全不领情。
等待面试的日子对舒简并不难过,因为还有两个保底的职位等着她,她心满意足地觉得自己的运气意乎寻常地好,甚至胸无大志地想,就算宁大的事情黄了,好歹陈家声总会保住自己的。冯宁更热衷宁大研究生院,象所有省吃俭用地勉强用上名牌配件的上海小女人那样,冯宁以及冯老太太一家对宁大的感情来得虚荣的深厚,宰相门前七品官么。所以冯老太太一天一个电话地盯住校长夫人。舒简的爸妈打了几次长长的长途电话来,劝她回北京找工作,又反复反复地强调着婚姻大事不可草率的道理。冯宁的危机感严重,不论多困难,都准时准点地打电话来舒简宿舍报道。
舒简对冯宁的感情,并不因为聚少离多和父母的冷静而减少,恰恰相反,两个星期见一次的两个人,相互留下的想象空间更为广阔,不象整天腻在一起的恋人,看厌了对方的脸,熟知了相互的脾性,只好把吵架当作调剂感情的乐趣。冯宁工作的原因,能打电话的时间都不多,两个人时间又经常的凑不上,每天9点准时的连线,一天的琐琐碎碎还说个不够,顾不上吵架的闲事。
大多数时候,是舒简唠唠叨叨地说着找工作的烦心,论文又写不下去了,网上有个游戏真不错,今天在书店和店员为了偷拍的事情吵架,食堂的菜难吃死了。。。。。。舒简唠叨的自然而流畅,心情愉快,冯宁在电话那头听的津津有味。有时候不禁拿舒简和唐玫做个比较,唐玫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难得有话题长篇大论,而舒简就算在图书馆借到一本合意的书也能兴奋半天,冯宁觉得,女人的世界太有意思了,以前怎么从来也不知道。那种新鲜有趣的感觉让他在工作的时候也每每走神。
舒简把冯宁的一张照片放在钱包的夹层,经常偷偷地看。汤小涵捉到她几次,不住地笑她。舒简皮厚脸老地说:“笑什么笑,他长的好看,我就是喜欢看。”汤小涵嘶哈嘶哈地做痛苦状,:“我以为你跟上尉讲感情的,原来你只好色。”舒简一本正经教育汤小涵:“结婚对象是一辈子要对着的,不好看的对着他你吃的下饭吗。”汤小涵撇嘴:“有成就的男人有几个是好看的,除了偶像明星,但偶像明星又有几个肯正经结婚的。我不要做梦。你去看着你的上尉笑吧。嘿,我看上尉和赵晟也差不多,比普通人高点而已。就是制服架的势。你别被制服骗了。”舒简撇回嘴去:“赵晟比冯宁眉眼长的耐看些,田经理我是没有见过的,不过赵晟配你绰绰有余,你还要怎么样,成天对人家爱理不理的。赵晟那倒霉孩子,我看着可怜,嘿嘿,嘿嘿。”汤小涵就笑骂她绕着弯子地炫耀战果,又问她打算什么时候结婚。舒简故做矜持地说:“我才不急,我要慢慢考验他。”汤小涵戳穿她的矜持面具:“我看你恨不得立刻就嫁他才好呢,天天抱个照片看着傻笑,干脆答应人家。”舒简恨恨地说:“我倒想答应,有他那么求婚的么。”
宁大的面试结果没有如期出来,冯宁比舒简更着急。眼下快7月了,部队今年转业的工作早已开始,冯宁一早打了报告要求转业,单位领导始终不置可否,看着那些暗里已经定下来要走的战友已经在忙活着在地方找单位,各种小道消息每天,冯宁的心里很着急。冯宁今年31了,副营是年初才调的,在部队里,他这种情况想走几乎是没有可能。 反而是40出头的那些团职干部,在部队年头熬的差不多了,工资待遇、职务都有了,甚至脾气也有了,自己绝不想走,部队却巴不得他们走了好给下面的年轻人腾位子,部队原不愿养着闲人,何况是待遇高,职位高,脾气大的闲人。但这这个年龄这个资历离开部队,对自己来说等于一切重新开始,正团满四年,地方才好歹不得不给个名义上的实职,也就是“处长、主任”之类,如不满的,或者团前面带了副字,运气好的或可“调研”或者“副调研”,运气不好的只好做“主任”,不过后面要加上“科员”二字,叫做“主任科员”以示比普通科员多干了几年。即便这样,地方单位还是不愿接收转业干部,即便接收,也想要那些在部队还没有资历,年轻的转业干部,好歹可以使唤跑腿。所以,部队里越年轻的干部越想走,部队越不会放,而地方单位反正每年都有指标,也就越想要。说不上是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反正,年轻的军官想从部队转业,非有十分的好机会和十分的好人情不可。
冯宁琢磨转业的事情不止一天,因为看着前辈们挨到部队朝外赶的时候去了地方,那份失落的悲凉和痛心疾首,令他不敢想象,将来有一天他也会成为一个只能在以前战友面前忍不住落泪的军人,是何等的痛苦与绝望。他也曾亲眼看到,自己那个在部队立了二等功,因公受伤而转业的姑父,转业到了地方的一家企业后,如今贫病交加的样子。当然,姑父是个特例。但足以引以为戒,
地方不是部队,不会看你立了几等功或是什么战斗英雄,他们只要年轻的,好使唤的,任何一个单位都是这样,而冯宁觉得自己幸运,因为自己尽管算不得年轻,总还不算十分老。但也不幸运,因为他听到风声,很快中央军委就要进行大裁军,明年,将有大批的转业军人到地方,就业的难度和竞争可想而知,所以,冯宁要赶在今年这一批走,找个好单位,从头开始。
冯宁对自己有信心,高中阶段他就是体育特长生,如果不是应召入伍,他很有可能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进入宁大读书,但,18岁的年轻人血气方刚,禁不住招兵的的首长几句慷慨激昂的鼓动,不顾家里的反对就报名参军。那个时候,招他来的首长,也就是现在的领导,当年为了挑选参加特种侦察部队比武的好苗子,一早看上了冯宁。
当兵的第一年,冯宁就被军区选中参加备战国际侦察兵比赛的特殊训练,虽然后来因为训练受伤,再没有机会参加每个特种兵都梦寐以求的国际特种部队侦察兵竞赛,但他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好兵,如果有可能,有机会,他愿意继续努力做一个好兵。但世上的事情怎能尽如人意。训练受伤,给了他在特种兵生涯的一次致命打击,他再没有机会参加任何国际赛事,尽管他曾是首选阵容,也曾经拿过这样那样的奖项,但比他更年轻的兵象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不断补充进来。他不到22岁,在那个群体里,已经成了老人,领导给了他一个机会,保送他去了军校,这个时候,他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也就是那个时候,招他的首长意味深长地和他谈了次话,这次谈话,正如当初让他热血沸腾地加入特种兵行列的那翻话一样,对他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影响,令他知道,现实比理想更来的快而残酷。
正是首长的这翻话令他选择了现在的专业,通讯工程,军校毕业后,他发现他选对了方向,回到老部队,他的特长恰恰适应了特种大队综合化发展的要求,加上他曾经辉煌的比赛经历,这几年,在部队顺风顺水。他觉得自己的专业选择完全正确,不论是在部队还是地方,这个专业都不会没有用武之地,也许到了地方,更加如鱼得水,他不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能胜任地方的要求,他担心的是,地方的单位也许并不仅仅凭能力,来裁定一个转业干部是否适合它的需要,这一点,父亲冯致和在机关混了一辈子,比谁都清楚。
所以,不论是冯宁本人,还是他的父母家人,包括冯宁的大哥冯军,都认为,尽快地把转业的事情定下来,是最为重要的。在转业这件事情上关键的一环,落在冯宁的博士女朋友舒简身上。冯宁要有那一纸婚书,才能顺利地回到宁城。
但冯宁没有对舒简提起过结婚和转业之间的关系,他不想把本来很单纯美好的一件事情弄的那么功利和复杂。他真心地爱着舒简,想要令她幸福。他觉得舒简就是自己一直在等的那个女孩。舒简令冯宁觉得爱情的美好,在他的心中,她首先是一个美丽、单纯,真实自然的女孩,其次,才是一个博士。他想娶她,是想娶一个自己爱的女孩,碰巧,她是个博士。
冯宁几次请假都很低调,以前和唐玫的交往也没什么人知道,这是他的谨慎。但认识舒简之后,还是难免虚荣心作怪,弄了个极端小资的水晶相框,把和舒简在野长城上拍的合影镶在里面,半遮半掩的摆在桌上不太显眼的位置,难免不给人发现。加上营长没半点领导的矜持,传起小道消息比兵都殷勤,结果,大队里所有的人都知道冯宁找了个博士女朋友,而且,相当漂亮。
冯宁尽可能地发扬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优良传统,但时不时还是被大大小小的战友拿来做谈资,他有点小小的懊恼,但更多的是虚荣的骄傲,嘿,整个特种大队,找个博士老婆的他好象还是第一份,足够他虚荣一下。
冯宁的狐朋狗友众多,尤其是营长同志,看见他数次请假解决问题未果,自信地得出结论说,博士女朋友终究还是比普通的女孩子难对付,大家一致认为冯宁将来的日子一定比一连长过的苦。一连长更是操着东北边境的口音现身说法:“女人么,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