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当霜雪飘时 [19]
心愿嫁与如意夫君,做个贤妻孝媳,生男育女,奉养老人。只是……只是……女儿不能嫁给三郎……”
苏二爷沉吟半晌,神情严肃的说:“白日里,爹爹已将这桩婚事允诺下来,收了聘礼,换了庚帖,你大伯父、褚大侠和他两位弟子、林老爷并两位公子都在当场为证。你可是……可是要你爹爹出言反悔?”
芷蘅又是“扑通”一声跪下:“女儿不孝……”
“你可曾思量仔细?婚嫁乃是女儿家一辈子的头一桩大事,毁约背誓的后果……”
芷蘅鼓足勇气:“女儿……女儿已经想得清楚……再无犹豫……”
知女莫若父,苏二爷明白,自己的孩儿从来都不是任性冲动,鲁莽妄为的性情,便沉重的点点头:“蘅儿,你去早些休息吧,心中不必再有负担。”
第二日,芷蘅在屋里躲了一整天,连卧房的门也不出,捧着裁剪好的衣料,却把针捏倒了都未曾察觉,丫鬟们垂手列立院中,一个个大气也不敢喘。日落时分,一个丫鬟怯怯的走进来,战战兢兢的回话:“小姐……三公子说……说他在后园……等你……”芷蘅没搭言,也不点头,站起身,直直的向外就走,没有哪个丫鬟敢跟上前去。
来到园中,水榭曲栏畔,立着一个白衣翩翩的俊影,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三郎,芷蘅慢步走上前,张了张口,却叫不出声。林夙见到芷蘅来了,露出温婉的笑容:“香奴,这么久没有见到你,你……好像瘦了……”
“三郎……”芷蘅低哀的唤了一声,再也说不出别的话。
林夙将她拉到亭内坐下,见她身上只穿着暖室内的单薄衣衫,便把自己的斗篷取下来为她披好,然后满眼疼爱的望着她:“香奴,我不在的这些日子,不知道你过得好不好。如果你有什么心事,我又不能陪在你身边,听你诉说,你的心里一定很难过。现在我回来了,以后我再也不会离开你。不论你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会和你一同想办法。”
斗篷上还存着主人暖暖的余温,风帽边缘柔软的银狐毛轻轻抚过芷蘅的下颔,她从三年前接到袁老爷来信讲起,将至今发生过的所有事情,从头到尾,无分巨细,一一倾吐。连芷蘅也第一次发觉,原来这三年间,自己曾经将袁氏父子想起过那么多次。她讲得很低很慢,但很清楚,林夙安静而耐心的聆听着,待她讲完,他才沉稳的说:“香奴,我一定会像袁老爷对他夫人那般深情的对待你。不,我会比那还要好,我决不会让你像袁夫人那样……”
“我明白,从我第一次听说袁老爷的事情,我便想到了。我也决不会令你像袁老爷那样,为了我沉溺哀恸,不能自拔。”芷蘅终于露出淡淡的笑容,林夙也微笑着回望她,二人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孩提时代,不约而同的想出同一个鬼主意,心照不宣的藏匿同一个小秘密。
“只是……”芷蘅凝视着三郎的眼睛,挣扎了许久,才咬牙说道:“如果……如果我嫁给你,我的心里,一定会时常想起袁老爷的。我……我不想那样对你……”她低下头去。
无论林夙心里是否感到震惊,他的面容却始终沉静,只是淡淡的问:“那么假如……假如你嫁给袁老爷,你的心里,还会……还会想起我吗?”
芷蘅不敢抬头,咬了咬嘴唇,终于狠心说道:“那却是不一样的。我想起你,知道你另娶名门淑媛,子孙满堂,团圆和美,我心里也会替你喜悦。便不会……不会再牵挂你……”
林夙点点头:“我明白了。”他握着芷蘅的手,静静的坐了很久,仿佛情愿就像现在这样,一直到黄河枯底,北斗回南。但是最终,他还是慢慢放开手,从怀里取出一枚玉佩,搁在芷蘅手中:“香奴,这不是信物。我自幼便一直把它带在身边,从今往后,我不再陪你,希望它能够代替我,护佑你一生一世幸福美满,与你所爱之人相濡以沫,白首偕老。”说完,缓缓合上芷蘅的手,轻轻的拍了拍,莞尔一笑:“香奴,恐怕是最后一次有人这样唤你。”然后便立起身,慢慢的,却是永远的,走出了芷蘅的视线。待她张开手,定睛看去,只见那枚无瑕的白玉上镌着一双根缠枝绕的连理树,角落里是二木合而为一的“林”字。芷蘅把玉佩捧在胸口,潸然雨下。
当晚,林氏父子与褚大侠师徒便离开小苏庄,此后与苏家再无往来。
半月之后,苏二爷来到大苏庄,将此事的原委内情如实禀告兄长,把大爷听得满脸涨红:“二弟,蘅儿一向是最乖巧、最孝顺的好孩子,多少有女儿的人家把你们夫妻俩羡慕得要死。那个姓袁的到底施用了什么妖魔法术,竟然令得蘅儿鬼迷心窍!难道……难道他们……”
“大哥,孝诚只到我庄里来过两次,统共呆不过三五天。他言行谨慎,更无半分逾礼,只怕……只怕他心中对此事亦是毫不知情……”
“照此说来,倒是蘅儿自己一厢情愿?她少不经事,一时糊涂,你们做爹娘的便任由她胡作非为!你是不是还打算到袁家去给她倒提亲,却未必人家允不允?”苏大爷原本在说气话,却见二爷低头不语,算是默认,不由得浑身颤抖,点指二爷:“二弟啊,二弟!咱们苏家虽然并非皇亲国戚,金枝玉叶,可是在江湖之上,乡里之间,也堪称声名端正,受人尊崇。现如今,你要把好端端一个清白女儿,倒贴给落魄的鳏夫去做填房,当继母,你让列祖列宗颜面何存!姑且不论此层,你做爹娘的想要女儿幸福,我作叔伯的便只把侄女往火坑里推吗?论年貌、论人品、论家世、论才识,姓袁的有哪一点比得上夙儿!他是蘅儿的长辈,年岁相差却也不算太过,我们武林中人,便不计较许多。然而他仕路已绝,在江湖中亦难立足,倚赖几分薄产度日而已,自身尚且难保,你叫他如何侍养蘅儿!我也知道,少年男女心中最看重的无非‘情意’二字,夙儿待蘅儿的情意,普天之下孰人不知,哪个不晓?夙儿富贵年少,俊秀文雅,对他中意的少女岂在少数,他始终洁身自好,行止端谨,为的谁?还不是为了蘅儿!这些年来,被你回绝的亲事也有十几桩,为什么?不就是等着林家登门求亲的那一天吗!金山银山你不稀罕,褚大侠的威望你不入眼,绝好的女婿你往门外推,你……你到底想怎样!”苏大爷越说越气,几乎昏倒过去,夫人赶忙过来服侍,满面无奈,向二叔连使眼色,暗示他快快顺着大哥的心意说些好话。
苏二爷垂首立在一旁,额头、手心全是汗,低声却固执的说:“大哥,咱们为人父母,养得了儿女的身,养不了儿女的心。蘅儿她已经深思熟虑,下定决心,既然女儿有此心意,小弟惟有尽力帮她如愿。至于是否如此就能求得一生幸福,那是她自己的选择,也该她自己认命,做爹娘的便有心无力了。”
苏大爷瞠目结舌的盯着二弟,仿若从来也不曾见过眼前之人。那位苏小姐果真和苏二爷一般无二,向日里始终温顺安分,稳妥规矩,有朝一日真要行起荒唐事来,却着实令人匪夷所思,不可理喻。
苏二爷回到家中,便写信将三妹和妹夫叫来小苏庄,私下明述实情。二人自然早已听闻悔婚之事,既惊讶,又困惑,却万万不曾想到个中缘由原来如此,立刻觉得极为不妥。三姑爷更是愧疚不已,怎么也想不到表弟会做出这种事来,他的母亲乃是孝诚之母的同胞长姊,且年岁相差甚远,孝诚在这世上的亲人,除了父母,便是姨妈姨丈和表哥。三姑爷自悔平日对表弟疏于约束关怀,才致此事端,因此心里格外愧对二舅哥和芷蘅侄女。
苏二爷却摇头摆手:“事已至此,不必多提。烦劳三姑爷去一封信,把孝诚请到这里,为兄亲自对他言说。”三姑爷只得照办。
孝诚自然不知所为何事,信中亦未明言,一入庄门,已然察觉气氛异常,众人虽然礼数周全如故,但面目表情却颇多尴尬做作。当然除了四位主人,旁人并不知晓详情,然而悔婚一事的阴霾却始终难以尽散。
见过表哥表嫂,孝诚便被苏二爷单独唤入内室,待他听清来龙去脉,不由得大为震惊。他羞得满面通红,倒身下拜:“苏老爷,晚辈实在是罪大恶极,愧对老爷和夫人的向日恩情,但是晚辈的确不知此事。晚辈对苏小姐未曾起过丝毫非分之想,更不敢一言半行稍有不敬。”
二爷连忙扶起孝诚:“好孩子,快起来,这些我早已知晓,便是你对你那卢娘子的情意,我又何尝不明白。如今,我不是责怪你,而是……而是诚心恳求你,我知道男女之情不可勉强,但是,你也身为人父,唉……我们这些做父母的,除了盼望儿女能够得偿所愿,还会有什么别的奢求?”他的声音渐渐变得苍老而凄切:“孝诚,我贸然拜托你,帮我满足蘅儿的心愿,代替我照顾她的后半生。”
孝诚惶恐万分,不知所措:“苏老爷,您言重了,孝诚不敢当。只是婚姻大事,不容儿戏,像这般突如其来,令晚辈实在……”
苏二爷点点头:“你理应禀明父母,一应媒妁礼聘自然不会潦草马虎。只是你的心意……”
恰在此刻,房门一敞,芷蘅闯进来,搀住父亲的手臂:“爹爹,女儿听说……袁老爷……来了……”然后强作镇静,直视孝诚双眼:“袁大哥,我不敢奢望你能够像对待卢娘子那般对待我,但是我一定会像对待亲生孩儿一样对待侍麟。”
孝诚看着苏小姐消瘦的柳肢和憔悴的花容,又想起初次借宿小苏庄时,那套陈设素雅的房间,于是低垂双眼,轻轻点了点头。
袁氏二老自然无话可说,早已盼望儿子再续断弦,奉老抚幼,更何况娶的又是表亲家的女儿,名门大户的千金。芷蘅执意不肯大事操办,许约聘定尽礼而已,不曾张扬喜讯,更不曾宴请宾朋,只与孝诚拜过高堂,便坐上车马,离了娘家,去往夫家。
苏二爷夫妇养育女儿二十年,从芷蘅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心里便怕着,又盼着女儿出阁的那一天,却无论如何不曾料想,仲冬里,这一车一马的萧索背影,便是女儿此生的归宿。
江湖相忘
——你枕畔的眼泪,就是挂在我心间的一面湖水。
跟玉庭分手之后,少蟾和绣云转向西行,不慌不忙的去往孤霞山。一路上,绣云心平意静,不提心事,少蟾便也不去逗弄她,只是随意谈起沿途所见的风光民俗。少蟾曾经游历四方,见多识广,绣云最是心性灵慧,一点即通,因此长途之中二人皆意兴盎然,未觉枯燥乏味。如此朝行暮宿,平安无变,渐渐的来到孤霞山脚下。
马儿走了多日,虽然不曾鞭促狂奔,也难免倦怠乏累,况且正值夏日将尽,余暑未消,因此,遇到一处水草丰美的林畔清溪,二人便跳下马,任由它们食草饮水,乘凉歇脚,自己也洗一把脸,喝几口水,然后找了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倚坐下来,稍事休整。
绣云仰起脸,望见如洗的碧空在婆娑的枝叶
苏二爷沉吟半晌,神情严肃的说:“白日里,爹爹已将这桩婚事允诺下来,收了聘礼,换了庚帖,你大伯父、褚大侠和他两位弟子、林老爷并两位公子都在当场为证。你可是……可是要你爹爹出言反悔?”
芷蘅又是“扑通”一声跪下:“女儿不孝……”
“你可曾思量仔细?婚嫁乃是女儿家一辈子的头一桩大事,毁约背誓的后果……”
芷蘅鼓足勇气:“女儿……女儿已经想得清楚……再无犹豫……”
知女莫若父,苏二爷明白,自己的孩儿从来都不是任性冲动,鲁莽妄为的性情,便沉重的点点头:“蘅儿,你去早些休息吧,心中不必再有负担。”
第二日,芷蘅在屋里躲了一整天,连卧房的门也不出,捧着裁剪好的衣料,却把针捏倒了都未曾察觉,丫鬟们垂手列立院中,一个个大气也不敢喘。日落时分,一个丫鬟怯怯的走进来,战战兢兢的回话:“小姐……三公子说……说他在后园……等你……”芷蘅没搭言,也不点头,站起身,直直的向外就走,没有哪个丫鬟敢跟上前去。
来到园中,水榭曲栏畔,立着一个白衣翩翩的俊影,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三郎,芷蘅慢步走上前,张了张口,却叫不出声。林夙见到芷蘅来了,露出温婉的笑容:“香奴,这么久没有见到你,你……好像瘦了……”
“三郎……”芷蘅低哀的唤了一声,再也说不出别的话。
林夙将她拉到亭内坐下,见她身上只穿着暖室内的单薄衣衫,便把自己的斗篷取下来为她披好,然后满眼疼爱的望着她:“香奴,我不在的这些日子,不知道你过得好不好。如果你有什么心事,我又不能陪在你身边,听你诉说,你的心里一定很难过。现在我回来了,以后我再也不会离开你。不论你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会和你一同想办法。”
斗篷上还存着主人暖暖的余温,风帽边缘柔软的银狐毛轻轻抚过芷蘅的下颔,她从三年前接到袁老爷来信讲起,将至今发生过的所有事情,从头到尾,无分巨细,一一倾吐。连芷蘅也第一次发觉,原来这三年间,自己曾经将袁氏父子想起过那么多次。她讲得很低很慢,但很清楚,林夙安静而耐心的聆听着,待她讲完,他才沉稳的说:“香奴,我一定会像袁老爷对他夫人那般深情的对待你。不,我会比那还要好,我决不会让你像袁夫人那样……”
“我明白,从我第一次听说袁老爷的事情,我便想到了。我也决不会令你像袁老爷那样,为了我沉溺哀恸,不能自拔。”芷蘅终于露出淡淡的笑容,林夙也微笑着回望她,二人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孩提时代,不约而同的想出同一个鬼主意,心照不宣的藏匿同一个小秘密。
“只是……”芷蘅凝视着三郎的眼睛,挣扎了许久,才咬牙说道:“如果……如果我嫁给你,我的心里,一定会时常想起袁老爷的。我……我不想那样对你……”她低下头去。
无论林夙心里是否感到震惊,他的面容却始终沉静,只是淡淡的问:“那么假如……假如你嫁给袁老爷,你的心里,还会……还会想起我吗?”
芷蘅不敢抬头,咬了咬嘴唇,终于狠心说道:“那却是不一样的。我想起你,知道你另娶名门淑媛,子孙满堂,团圆和美,我心里也会替你喜悦。便不会……不会再牵挂你……”
林夙点点头:“我明白了。”他握着芷蘅的手,静静的坐了很久,仿佛情愿就像现在这样,一直到黄河枯底,北斗回南。但是最终,他还是慢慢放开手,从怀里取出一枚玉佩,搁在芷蘅手中:“香奴,这不是信物。我自幼便一直把它带在身边,从今往后,我不再陪你,希望它能够代替我,护佑你一生一世幸福美满,与你所爱之人相濡以沫,白首偕老。”说完,缓缓合上芷蘅的手,轻轻的拍了拍,莞尔一笑:“香奴,恐怕是最后一次有人这样唤你。”然后便立起身,慢慢的,却是永远的,走出了芷蘅的视线。待她张开手,定睛看去,只见那枚无瑕的白玉上镌着一双根缠枝绕的连理树,角落里是二木合而为一的“林”字。芷蘅把玉佩捧在胸口,潸然雨下。
当晚,林氏父子与褚大侠师徒便离开小苏庄,此后与苏家再无往来。
半月之后,苏二爷来到大苏庄,将此事的原委内情如实禀告兄长,把大爷听得满脸涨红:“二弟,蘅儿一向是最乖巧、最孝顺的好孩子,多少有女儿的人家把你们夫妻俩羡慕得要死。那个姓袁的到底施用了什么妖魔法术,竟然令得蘅儿鬼迷心窍!难道……难道他们……”
“大哥,孝诚只到我庄里来过两次,统共呆不过三五天。他言行谨慎,更无半分逾礼,只怕……只怕他心中对此事亦是毫不知情……”
“照此说来,倒是蘅儿自己一厢情愿?她少不经事,一时糊涂,你们做爹娘的便任由她胡作非为!你是不是还打算到袁家去给她倒提亲,却未必人家允不允?”苏大爷原本在说气话,却见二爷低头不语,算是默认,不由得浑身颤抖,点指二爷:“二弟啊,二弟!咱们苏家虽然并非皇亲国戚,金枝玉叶,可是在江湖之上,乡里之间,也堪称声名端正,受人尊崇。现如今,你要把好端端一个清白女儿,倒贴给落魄的鳏夫去做填房,当继母,你让列祖列宗颜面何存!姑且不论此层,你做爹娘的想要女儿幸福,我作叔伯的便只把侄女往火坑里推吗?论年貌、论人品、论家世、论才识,姓袁的有哪一点比得上夙儿!他是蘅儿的长辈,年岁相差却也不算太过,我们武林中人,便不计较许多。然而他仕路已绝,在江湖中亦难立足,倚赖几分薄产度日而已,自身尚且难保,你叫他如何侍养蘅儿!我也知道,少年男女心中最看重的无非‘情意’二字,夙儿待蘅儿的情意,普天之下孰人不知,哪个不晓?夙儿富贵年少,俊秀文雅,对他中意的少女岂在少数,他始终洁身自好,行止端谨,为的谁?还不是为了蘅儿!这些年来,被你回绝的亲事也有十几桩,为什么?不就是等着林家登门求亲的那一天吗!金山银山你不稀罕,褚大侠的威望你不入眼,绝好的女婿你往门外推,你……你到底想怎样!”苏大爷越说越气,几乎昏倒过去,夫人赶忙过来服侍,满面无奈,向二叔连使眼色,暗示他快快顺着大哥的心意说些好话。
苏二爷垂首立在一旁,额头、手心全是汗,低声却固执的说:“大哥,咱们为人父母,养得了儿女的身,养不了儿女的心。蘅儿她已经深思熟虑,下定决心,既然女儿有此心意,小弟惟有尽力帮她如愿。至于是否如此就能求得一生幸福,那是她自己的选择,也该她自己认命,做爹娘的便有心无力了。”
苏大爷瞠目结舌的盯着二弟,仿若从来也不曾见过眼前之人。那位苏小姐果真和苏二爷一般无二,向日里始终温顺安分,稳妥规矩,有朝一日真要行起荒唐事来,却着实令人匪夷所思,不可理喻。
苏二爷回到家中,便写信将三妹和妹夫叫来小苏庄,私下明述实情。二人自然早已听闻悔婚之事,既惊讶,又困惑,却万万不曾想到个中缘由原来如此,立刻觉得极为不妥。三姑爷更是愧疚不已,怎么也想不到表弟会做出这种事来,他的母亲乃是孝诚之母的同胞长姊,且年岁相差甚远,孝诚在这世上的亲人,除了父母,便是姨妈姨丈和表哥。三姑爷自悔平日对表弟疏于约束关怀,才致此事端,因此心里格外愧对二舅哥和芷蘅侄女。
苏二爷却摇头摆手:“事已至此,不必多提。烦劳三姑爷去一封信,把孝诚请到这里,为兄亲自对他言说。”三姑爷只得照办。
孝诚自然不知所为何事,信中亦未明言,一入庄门,已然察觉气氛异常,众人虽然礼数周全如故,但面目表情却颇多尴尬做作。当然除了四位主人,旁人并不知晓详情,然而悔婚一事的阴霾却始终难以尽散。
见过表哥表嫂,孝诚便被苏二爷单独唤入内室,待他听清来龙去脉,不由得大为震惊。他羞得满面通红,倒身下拜:“苏老爷,晚辈实在是罪大恶极,愧对老爷和夫人的向日恩情,但是晚辈的确不知此事。晚辈对苏小姐未曾起过丝毫非分之想,更不敢一言半行稍有不敬。”
二爷连忙扶起孝诚:“好孩子,快起来,这些我早已知晓,便是你对你那卢娘子的情意,我又何尝不明白。如今,我不是责怪你,而是……而是诚心恳求你,我知道男女之情不可勉强,但是,你也身为人父,唉……我们这些做父母的,除了盼望儿女能够得偿所愿,还会有什么别的奢求?”他的声音渐渐变得苍老而凄切:“孝诚,我贸然拜托你,帮我满足蘅儿的心愿,代替我照顾她的后半生。”
孝诚惶恐万分,不知所措:“苏老爷,您言重了,孝诚不敢当。只是婚姻大事,不容儿戏,像这般突如其来,令晚辈实在……”
苏二爷点点头:“你理应禀明父母,一应媒妁礼聘自然不会潦草马虎。只是你的心意……”
恰在此刻,房门一敞,芷蘅闯进来,搀住父亲的手臂:“爹爹,女儿听说……袁老爷……来了……”然后强作镇静,直视孝诚双眼:“袁大哥,我不敢奢望你能够像对待卢娘子那般对待我,但是我一定会像对待亲生孩儿一样对待侍麟。”
孝诚看着苏小姐消瘦的柳肢和憔悴的花容,又想起初次借宿小苏庄时,那套陈设素雅的房间,于是低垂双眼,轻轻点了点头。
袁氏二老自然无话可说,早已盼望儿子再续断弦,奉老抚幼,更何况娶的又是表亲家的女儿,名门大户的千金。芷蘅执意不肯大事操办,许约聘定尽礼而已,不曾张扬喜讯,更不曾宴请宾朋,只与孝诚拜过高堂,便坐上车马,离了娘家,去往夫家。
苏二爷夫妇养育女儿二十年,从芷蘅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心里便怕着,又盼着女儿出阁的那一天,却无论如何不曾料想,仲冬里,这一车一马的萧索背影,便是女儿此生的归宿。
江湖相忘
——你枕畔的眼泪,就是挂在我心间的一面湖水。
跟玉庭分手之后,少蟾和绣云转向西行,不慌不忙的去往孤霞山。一路上,绣云心平意静,不提心事,少蟾便也不去逗弄她,只是随意谈起沿途所见的风光民俗。少蟾曾经游历四方,见多识广,绣云最是心性灵慧,一点即通,因此长途之中二人皆意兴盎然,未觉枯燥乏味。如此朝行暮宿,平安无变,渐渐的来到孤霞山脚下。
马儿走了多日,虽然不曾鞭促狂奔,也难免倦怠乏累,况且正值夏日将尽,余暑未消,因此,遇到一处水草丰美的林畔清溪,二人便跳下马,任由它们食草饮水,乘凉歇脚,自己也洗一把脸,喝几口水,然后找了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倚坐下来,稍事休整。
绣云仰起脸,望见如洗的碧空在婆娑的枝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