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缘 [28]
臣行军多年未碰见过此种事,臣实在想不出”
“…………”他看到的几名大将都在讨论,唯有陈平静地沉思着:“户牖侯,可想到了什么?”
“皇上,臣觉得那倒不像是什么计谋”
“…………”众人不解。
“经臣从一些俘虏口中了解到,他们的左贤王在匈奴中的威望与冒顿不相上下,她与冒顿被誉为草原上的神鹰,天神的孩子,匈奴的士兵们暗地里都称她为战神,对她非常崇敬,臣认为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只是增加自己的士气罢了”
“嗯,这样也说得过去”其中一个大臣摸着白胡点头。
“战神?哼!那些蛮夷之邦都是些井底之蛙罢了,随便一个会出点计谋的人就称贤者,会打点仗的人就叫战神”刘邦一向小看匈奴及塞外的牧游民族。
“皇上,听说那个左贤王并非匈奴人”周勃站出来说话。
“不是匈奴,那是我们中原这边的?”
“是”
“哼!竟然帮着外人,去查他是哪里的?朕要灭他九族”
“臣查过,赎臣无能,没有查出来”周勃双拳一抱向前站了一步。
“算了,就算那些匈奴人称他为战神,这次不是也让朕打跑了吗?朕看他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这更能说明匈奴没什么人才,连个会打点仗的也是我们中原这边的人”
“那是,像西楚霸王那么出色的人物不也败给皇上了”一个半花白胡子的老臣趁机拍他马屁。
“嗯”刘邦开心得双眼笑成一条缝。
“皇上,臣却认为那个左贤王不可小瞧”夏侯婴瞪了一眼,那个只会拍马屁混饭吃的老家伙。
“这次在马邑舞阳侯、臣、颍阳侯等与他交锋都没能讨到便宜,听抓来的俘虏说,那左贤王曾失踪了五年,这次突然出现是为匈汉之战而来的。”
“汝阴侯,你是说在马邑与我们交锋的是左贤王?”灌婴惊讶,一直以为没见过匈奴的左贤王,原来却是马邑之战的那个年轻的指挥。
“正是”夏侯婴点头。
“你们三人连手都打不败他?”刘邦吃惊了。
“臣有愧”三人异口声的站出来行礼。
“…………”全场窃窃私语。
“你们都见过他,那他是何样貌?不会是三头六臂吧?”
“非也,样子很年轻,十八九岁,长得异常俊美,刀法灵变,迅速、身手非常敏捷、熟兵法、善布阵、有勇有谋”很少能听到夏侯婴会如此赞一个人。
“听说他们匈奴周边的强国,东胡、月氏等都是因为有他帮忙才能让冒顿歼灭。当年冒顿在月氏国做人质时,也因有他的帮忙才顺利逃出,才有弑父夺母,才有今天的地位,现在的匈奴兵们也是他与冒顿训出来的”刘敬搭腔。
“看来众位爱将对这个左贤王比本皇了解不少啊”刘邦口气颇为不满。
“皇上息怒,因为被俘虏的匈奴兵中,提到的说到的最多就是他与冒顿两人”周勃闻到了刘邦说话的口气含着不满,故而上前解释。
“…………”刘邦听了他的话心情好一些,好像想到了什么:“不对啊,刚刚汝阴侯说那个匈奴的左贤王才十八九岁的样子,那他又怎么能在十几年前帮冒顿出谋划策?又帮他训兵?是不是那些人故意造谣?”
“臣也觉得奇怪,而且还听说十几年前蒙恬大击匈奴时,他像有未卜先知一般,悄悄嘱咐另一大将将一万余匈奴年轻壮男女和壮牲口先往北撤,才保住了匈奴的生命力,在大败后撤北逃到黄河渡口上也因他出的一计,才让最后一批由冒顿带队的匈奴冲出蒙军的重围”
“哄…………”全场喧哗起来。
“户牖侯,难道你也对那位左贤王有所了解?”刘邦见全场上只有陈平一人静得像木头一样立着不动一人自顾沉思着,众人的喧哗与他格格不入。
刘邦一开口,众人都静了下来,陈平还未回神,等到边上的灌婴悄悄捅了捅他的腰他才回神,看到众人与刘邦的目光都落在他身上,他才向前一步。
“臣在”
“户牖侯,那个左贤王十几年前就已懂得帮匈奴上场杀敌了,可他的容貌现在却只有十八九岁,你平时就绝顶聪明,朕想问问一个当年只有几岁的孩童是否能行军打仗?或是匈奴的俘虏故意故做玄虚来迷惑我们?”看到他走神,刘邦有些不高兴,但他又不便发作,只好忍着。
“臣认为是真的,据臣了解,连匈奴人对她不变的容貌也感到不解,所以匈奴人才把她视为天上下凡帮助他们的神。而她的确有勇有谋,非池中之物,臣,臣对她…………”
“噢?说得朕对他比对冒顿的兴趣更浓了”
“赎臣直言,此人,皇上早已见过”
“嗯?”他想不起是哪位。
“就是那夜挟持臣做人质的女子”
“什么?”包括刘邦在内,在场的所有人无不惊讶。
“女子?我(在下)会在战场上输给一个女子?”几个大将不可思议。
“是,据她说,匈奴人只有冒顿一人知道她是女儿身,要不是那晚她的发带被砍掉,其他人也不知”
“冒顿呢?他知道她是个女的还封她为左贤王?”“她,她竟是中原人那,那为何不帮朕?而去帮那些匈奴人?”刘邦想起那个比戚姬还要美上几分还要媚上几分还年轻的女子,一脸的失望和不甘。
“她说皇上已民有腾公、萧何、臣等,而匈奴没个像样的谋臣,不公平,故而贪个好玩,去帮匈奴了”腾公一直是他对张良的尊称,他话一落,众人面面相觑。
“这是什么话?贪个好玩?”灌婴不明白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那匈奴输了她还有机会活命?”
“…………”陈平摇头苦笑,心里一直想着她与他说过的话。
“皇上,匈奴使者求见” 正当他们讲座左贤王讨论得热闹非凡的时候一个士兵进来报告。
“匈奴使者?”刘邦皱眉,冒顿那家伙又搞什么明堂:“来了几人?是什么职位?
“两人,一个是翻译另一个是职位相当于我们管理的小镇镇长“
“哼!知道他们干什么来的吗?“
“听说是带了求和书来的”
“求和书?那头刚打完不输也退了,这头又来送求合信,而且…………看了就知道他们不诚心,去把那两个人给砍了“
“慢着,皇上”
“户牖侯有话讲?“他问。
“是”陈平向前迈步:“两国交战不杀来使,何况皇上不是对那些探子不放心吗?何不将计就计,不要识破他们,派人假着去议合,顺便再打探他们的虚实,看看冒顿的所在之处”
“嗯,还是户牖侯考虑周全,顺便看看那个左贤王是不是与冒顿在一起,朕这回不止要擒冒顿更要生擒那个左贤王”
“是”陈平的脑子里飞快的转了几圈。
派去议合的使臣回来,将所见所闻一五一十的在和刘邦讲了遍,刘邦越听越高兴只有陈平低头思索总觉得使臣讲的话疑点重重,但一时半会他又说不上个所以然来,而几十万大军却斗志昂扬。陈平见无法劝阻,只好硬着头皮与大军北上。
刘邦在晋阳等候周勃与樊哙的三十万步卒汇合,收到从匈奴传来冒顿就要北上回老家的消息,他着急了,生怕冒顿这一走,他扑个空,失去了擒他的好机会,一但他回到那大草原深处,他就无法再追去,也很难说冒顿哪天又会再跑回来骚扰。毕竟刚刚打下来的江山,现在不可能让他离开这么久。他在晋阳呆着就像热锅上的蚂蚁,焦急的忍了两天,终于忍不住与夏侯婴、灌婴等率了三万余骑兵先向北行进,只是心太急,所以自己又从那三万余兵中挑了一万多人比夏侯婴他们更快一步的走在前面,他与夏侯婴他们的大军一直保持着两三天的行程,平是打仗他都会携爱妾戚姬一块去,只是她听说气候恶劣,所以这次他的爱妾戚姬没有跟去。
第四十四章
对他们保持着这几天行程的事,冒顿颇为头疼,于是又向外放风,说是冒顿率领的最后一批骑兵将提前几日撤回老家单于庭,这条计确实对刘邦有效,刘邦擒冒顿心切,听到此消息后又快马加鞭,与夏侯婴、周勃他们的步卒又拉远了距离,对此,冒顿非常满意。
汉军越往北行进,感觉就越寒冷,刚开始个个被冻得全身哆嗦,后来长了冻疮,再后来就冻掉了手指脚趾或是鼻子,有的还有耳朵,夜晚还有被冻死的哨兵。一个月下来,全军前后加起来一下子减掉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人马。另外只有三分之一的人马能够战斗,汉军的战斗力一下子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冒顿为了擒住刘邦,他派人绕到刘邦军队的身后,阻击夏侯婴的人马,阻挡他们前进的速度并拉长了他们与刘邦的距离,为了减少人员的损失,冒顿不是用他惯用的打法,猛攻后就立即撤退,一般一天扰敌一到两次,这已让夏侯婴的队伍大大延后了,队伍越大,整队的时间就越长,越辛苦,所以每次一受到冒顿的骚扰他们的队伍就要多花大半天时间来整队,夏侯婴与周勃虽然知道对方的目的,但他们就是没法办,因为对方撤离的速度太快,来时尘烟滚滚,声如雷隆,撤离时如退潮般迅速、干净,气得他们两位大将直咬牙,每次先看到的是一股尘烟卷滚扑来,打了一会儿后又见一个个马屁股对着他们快速的消失在眼前。
这几日,凯琳不畏严寒,日日策马要么去白登山转,熟悉环境,要么就测风向和风速,她的举动冒顿充耳不闻,就其格勒总笑她:“这么个小山丘有什么好看的,竟不秀丽又不雄壮”
而她只是笑笑地回应着对方,什么也没说。
这天,她在做一双大大的鸟翼,稽粥站在她旁边用灸热的目光盯着她,盯得她背后都快烧出两个洞来了。
“小鬼”她不能再忍受他这样看她了。
“做什么?”他不介意她怎么叫他,比起“王子”这两个字显得更亲切。
“……”见到对方不生气倒反有些高兴的样子,她有些想不明白,男人不是最不喜欢女人叫他们小鬼的吗?
“做风筝”她答。
“风筝?”
“对,可以飞在天上那种,像鹰一样”她底头继续做着。
“做好了吗?”
“再等一下就行了”
过了一会,她拉着线跑了一会后,风将大双翼吹往白登山方向。
“真的能飞”
“嗯”她又捆上几个石头,再飞,这一天她一直在改良,而他一直在一旁看,风筝吸引了他的眼球,她舒服多了。
双翼做成功后,她又做了几个大风筝。
晚上,冒顿问她“这几日听说你都在做那个叫风筝的东西?”
“嗯”
“为什么?”
“好玩”
“好玩?”他知道她现在做的东西绝不简单。
“这几日整天盯着那小山丘干吗?”他又问。
“因为风全把我的风筝吹过那边”
“你知道些什么?”他逼近她,她有经验的不动声色往后退。
“没什么”
“…………”他看到的几名大将都在讨论,唯有陈平静地沉思着:“户牖侯,可想到了什么?”
“皇上,臣觉得那倒不像是什么计谋”
“…………”众人不解。
“经臣从一些俘虏口中了解到,他们的左贤王在匈奴中的威望与冒顿不相上下,她与冒顿被誉为草原上的神鹰,天神的孩子,匈奴的士兵们暗地里都称她为战神,对她非常崇敬,臣认为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只是增加自己的士气罢了”
“嗯,这样也说得过去”其中一个大臣摸着白胡点头。
“战神?哼!那些蛮夷之邦都是些井底之蛙罢了,随便一个会出点计谋的人就称贤者,会打点仗的人就叫战神”刘邦一向小看匈奴及塞外的牧游民族。
“皇上,听说那个左贤王并非匈奴人”周勃站出来说话。
“不是匈奴,那是我们中原这边的?”
“是”
“哼!竟然帮着外人,去查他是哪里的?朕要灭他九族”
“臣查过,赎臣无能,没有查出来”周勃双拳一抱向前站了一步。
“算了,就算那些匈奴人称他为战神,这次不是也让朕打跑了吗?朕看他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这更能说明匈奴没什么人才,连个会打点仗的也是我们中原这边的人”
“那是,像西楚霸王那么出色的人物不也败给皇上了”一个半花白胡子的老臣趁机拍他马屁。
“嗯”刘邦开心得双眼笑成一条缝。
“皇上,臣却认为那个左贤王不可小瞧”夏侯婴瞪了一眼,那个只会拍马屁混饭吃的老家伙。
“这次在马邑舞阳侯、臣、颍阳侯等与他交锋都没能讨到便宜,听抓来的俘虏说,那左贤王曾失踪了五年,这次突然出现是为匈汉之战而来的。”
“汝阴侯,你是说在马邑与我们交锋的是左贤王?”灌婴惊讶,一直以为没见过匈奴的左贤王,原来却是马邑之战的那个年轻的指挥。
“正是”夏侯婴点头。
“你们三人连手都打不败他?”刘邦吃惊了。
“臣有愧”三人异口声的站出来行礼。
“…………”全场窃窃私语。
“你们都见过他,那他是何样貌?不会是三头六臂吧?”
“非也,样子很年轻,十八九岁,长得异常俊美,刀法灵变,迅速、身手非常敏捷、熟兵法、善布阵、有勇有谋”很少能听到夏侯婴会如此赞一个人。
“听说他们匈奴周边的强国,东胡、月氏等都是因为有他帮忙才能让冒顿歼灭。当年冒顿在月氏国做人质时,也因有他的帮忙才顺利逃出,才有弑父夺母,才有今天的地位,现在的匈奴兵们也是他与冒顿训出来的”刘敬搭腔。
“看来众位爱将对这个左贤王比本皇了解不少啊”刘邦口气颇为不满。
“皇上息怒,因为被俘虏的匈奴兵中,提到的说到的最多就是他与冒顿两人”周勃闻到了刘邦说话的口气含着不满,故而上前解释。
“…………”刘邦听了他的话心情好一些,好像想到了什么:“不对啊,刚刚汝阴侯说那个匈奴的左贤王才十八九岁的样子,那他又怎么能在十几年前帮冒顿出谋划策?又帮他训兵?是不是那些人故意造谣?”
“臣也觉得奇怪,而且还听说十几年前蒙恬大击匈奴时,他像有未卜先知一般,悄悄嘱咐另一大将将一万余匈奴年轻壮男女和壮牲口先往北撤,才保住了匈奴的生命力,在大败后撤北逃到黄河渡口上也因他出的一计,才让最后一批由冒顿带队的匈奴冲出蒙军的重围”
“哄…………”全场喧哗起来。
“户牖侯,难道你也对那位左贤王有所了解?”刘邦见全场上只有陈平一人静得像木头一样立着不动一人自顾沉思着,众人的喧哗与他格格不入。
刘邦一开口,众人都静了下来,陈平还未回神,等到边上的灌婴悄悄捅了捅他的腰他才回神,看到众人与刘邦的目光都落在他身上,他才向前一步。
“臣在”
“户牖侯,那个左贤王十几年前就已懂得帮匈奴上场杀敌了,可他的容貌现在却只有十八九岁,你平时就绝顶聪明,朕想问问一个当年只有几岁的孩童是否能行军打仗?或是匈奴的俘虏故意故做玄虚来迷惑我们?”看到他走神,刘邦有些不高兴,但他又不便发作,只好忍着。
“臣认为是真的,据臣了解,连匈奴人对她不变的容貌也感到不解,所以匈奴人才把她视为天上下凡帮助他们的神。而她的确有勇有谋,非池中之物,臣,臣对她…………”
“噢?说得朕对他比对冒顿的兴趣更浓了”
“赎臣直言,此人,皇上早已见过”
“嗯?”他想不起是哪位。
“就是那夜挟持臣做人质的女子”
“什么?”包括刘邦在内,在场的所有人无不惊讶。
“女子?我(在下)会在战场上输给一个女子?”几个大将不可思议。
“是,据她说,匈奴人只有冒顿一人知道她是女儿身,要不是那晚她的发带被砍掉,其他人也不知”
“冒顿呢?他知道她是个女的还封她为左贤王?”“她,她竟是中原人那,那为何不帮朕?而去帮那些匈奴人?”刘邦想起那个比戚姬还要美上几分还要媚上几分还年轻的女子,一脸的失望和不甘。
“她说皇上已民有腾公、萧何、臣等,而匈奴没个像样的谋臣,不公平,故而贪个好玩,去帮匈奴了”腾公一直是他对张良的尊称,他话一落,众人面面相觑。
“这是什么话?贪个好玩?”灌婴不明白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那匈奴输了她还有机会活命?”
“…………”陈平摇头苦笑,心里一直想着她与他说过的话。
“皇上,匈奴使者求见” 正当他们讲座左贤王讨论得热闹非凡的时候一个士兵进来报告。
“匈奴使者?”刘邦皱眉,冒顿那家伙又搞什么明堂:“来了几人?是什么职位?
“两人,一个是翻译另一个是职位相当于我们管理的小镇镇长“
“哼!知道他们干什么来的吗?“
“听说是带了求和书来的”
“求和书?那头刚打完不输也退了,这头又来送求合信,而且…………看了就知道他们不诚心,去把那两个人给砍了“
“慢着,皇上”
“户牖侯有话讲?“他问。
“是”陈平向前迈步:“两国交战不杀来使,何况皇上不是对那些探子不放心吗?何不将计就计,不要识破他们,派人假着去议合,顺便再打探他们的虚实,看看冒顿的所在之处”
“嗯,还是户牖侯考虑周全,顺便看看那个左贤王是不是与冒顿在一起,朕这回不止要擒冒顿更要生擒那个左贤王”
“是”陈平的脑子里飞快的转了几圈。
派去议合的使臣回来,将所见所闻一五一十的在和刘邦讲了遍,刘邦越听越高兴只有陈平低头思索总觉得使臣讲的话疑点重重,但一时半会他又说不上个所以然来,而几十万大军却斗志昂扬。陈平见无法劝阻,只好硬着头皮与大军北上。
刘邦在晋阳等候周勃与樊哙的三十万步卒汇合,收到从匈奴传来冒顿就要北上回老家的消息,他着急了,生怕冒顿这一走,他扑个空,失去了擒他的好机会,一但他回到那大草原深处,他就无法再追去,也很难说冒顿哪天又会再跑回来骚扰。毕竟刚刚打下来的江山,现在不可能让他离开这么久。他在晋阳呆着就像热锅上的蚂蚁,焦急的忍了两天,终于忍不住与夏侯婴、灌婴等率了三万余骑兵先向北行进,只是心太急,所以自己又从那三万余兵中挑了一万多人比夏侯婴他们更快一步的走在前面,他与夏侯婴他们的大军一直保持着两三天的行程,平是打仗他都会携爱妾戚姬一块去,只是她听说气候恶劣,所以这次他的爱妾戚姬没有跟去。
第四十四章
对他们保持着这几天行程的事,冒顿颇为头疼,于是又向外放风,说是冒顿率领的最后一批骑兵将提前几日撤回老家单于庭,这条计确实对刘邦有效,刘邦擒冒顿心切,听到此消息后又快马加鞭,与夏侯婴、周勃他们的步卒又拉远了距离,对此,冒顿非常满意。
汉军越往北行进,感觉就越寒冷,刚开始个个被冻得全身哆嗦,后来长了冻疮,再后来就冻掉了手指脚趾或是鼻子,有的还有耳朵,夜晚还有被冻死的哨兵。一个月下来,全军前后加起来一下子减掉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人马。另外只有三分之一的人马能够战斗,汉军的战斗力一下子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冒顿为了擒住刘邦,他派人绕到刘邦军队的身后,阻击夏侯婴的人马,阻挡他们前进的速度并拉长了他们与刘邦的距离,为了减少人员的损失,冒顿不是用他惯用的打法,猛攻后就立即撤退,一般一天扰敌一到两次,这已让夏侯婴的队伍大大延后了,队伍越大,整队的时间就越长,越辛苦,所以每次一受到冒顿的骚扰他们的队伍就要多花大半天时间来整队,夏侯婴与周勃虽然知道对方的目的,但他们就是没法办,因为对方撤离的速度太快,来时尘烟滚滚,声如雷隆,撤离时如退潮般迅速、干净,气得他们两位大将直咬牙,每次先看到的是一股尘烟卷滚扑来,打了一会儿后又见一个个马屁股对着他们快速的消失在眼前。
这几日,凯琳不畏严寒,日日策马要么去白登山转,熟悉环境,要么就测风向和风速,她的举动冒顿充耳不闻,就其格勒总笑她:“这么个小山丘有什么好看的,竟不秀丽又不雄壮”
而她只是笑笑地回应着对方,什么也没说。
这天,她在做一双大大的鸟翼,稽粥站在她旁边用灸热的目光盯着她,盯得她背后都快烧出两个洞来了。
“小鬼”她不能再忍受他这样看她了。
“做什么?”他不介意她怎么叫他,比起“王子”这两个字显得更亲切。
“……”见到对方不生气倒反有些高兴的样子,她有些想不明白,男人不是最不喜欢女人叫他们小鬼的吗?
“做风筝”她答。
“风筝?”
“对,可以飞在天上那种,像鹰一样”她底头继续做着。
“做好了吗?”
“再等一下就行了”
过了一会,她拉着线跑了一会后,风将大双翼吹往白登山方向。
“真的能飞”
“嗯”她又捆上几个石头,再飞,这一天她一直在改良,而他一直在一旁看,风筝吸引了他的眼球,她舒服多了。
双翼做成功后,她又做了几个大风筝。
晚上,冒顿问她“这几日听说你都在做那个叫风筝的东西?”
“嗯”
“为什么?”
“好玩”
“好玩?”他知道她现在做的东西绝不简单。
“这几日整天盯着那小山丘干吗?”他又问。
“因为风全把我的风筝吹过那边”
“你知道些什么?”他逼近她,她有经验的不动声色往后退。
“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