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爱与文明》 [34]
种思想的禁忌会通过两种方式从性领域向其它领域扩展.一种是不可避免的自由联想,另一种是"自动化"或"潜移默化"-这就像某些宗教禁忌在人类群体中的自动生效,或是对那些与某种信仰不相符合的思想的自动禁止.莫比尤斯(Moebius)曾提出这样一种思想,认为决定男女思想活动与性的行为之差异的是生物学因素,女性生理上的特征,是其思维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这种说法已遭到许多人的反对,我当然也是反对的.相反地,我认为许多女人的智力之所以低下,乃是由于她们思考能力的发展在性压抑过程中受到禁锢的缘故.
在讨论禁欲这个问题时,我们一直未来得及去仔细区分它的两种不同类型,即禁止一切性活动的禁欲和仅仅禁止异性性交活动的禁欲.很多人自吹能很容易地禁欲,揭穿其事实真相,我们便发现他们的禁欲原来是靠手淫或其它类似儿童早期自淫的方式来维持的.这样一种性满足的取代方式,既然是性生活向婴儿期的回返和退化,便难免会引发种种心理症或精神病.另外,手淫与文明的性道德的要求简直是水火不相容的,所以它终究会驱使年轻人与教育的理想发生冲突,这种冲突同他们本想通过禁欲所要逃避的冲突完全相同.再者,这样一种纵欲方法还从多方面损伤了人格.第一,这种在性方面的态度反映了他对生活其它方面的态度,迫使他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想走捷径,幻想不经过斗争和痛苦便能换取重大成就.第二,伴随这种行为而来的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常常使他对性对象的选择标准大大提高,以至于在现实生活里再也找不到一个令人满意的女孩.幽默作家克劳期(K.Kraus)在一本维也纳发行的刊物《火炬》中,曾以一种看似自相矛盾的方式表达过这一实际情况:"同手淫相比起来,性交只不过是一种不太完美的代替品罢了!"
文明制度所要求的严格标准,以及人们使尽全力而要达到的禁欲,二者结合在一起,本想达到这样一个目标:把避免两性性器官的结合作为禁欲的焦点.与此同时,又鼓励其它形式的性活动.这种作法估计导致下面两种结果,其可能性各占一半.第一,由于正常的性交方式因强调服从道德而被控制,那些两性之间所谓反常性交形式,即以身体的其它部位来替换性交的方式,便应运而生,风行于社会.这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这就是:我们基于卫生的考虑,害怕性病的传染.但我们决不可将这种现象等同视之,认为它无多大害处,仅是正常性交活动中的一种口味变换.实际上并非如此,从伦理上说,这是应该受到谴责的,因为它破坏了二人之间的爱情关系,使一桩严肃的事情沦落为无足轻重的小事,既不必为它去冒险,也不需在心智上煞费功夫.第二,正常性生活受到阻止之后可能导致的另一个后果是同性恋的日益普遍.除了那些天生有同性恋倾向或是因幼年环境的影响而染上这种毛病的人外,大多数同性恋者都是在成年之后因为原欲的主流受禁,才不得不进入同性恋这个支流中去的.
坚持禁欲所造成的所有无可挽回的不良后果差不多都指向这样一件事:它们摧毁了一切可以导向婚姻条件,而婚姻在文明的性道德看来,却是所有性倾向的唯一目的.由于手淫或其它反常的性经验,不少男人的原欲已习惯于种种反常的满足方式,所以一旦结婚,便很不自然,性能力也得不到相应的表现.至于那些只能以反常的手段保持其童贞的女人,面对婚后正常的性交方式,就只有性冷感,婚姻一开始双方便不能热烈相爱,一旦瓦解起来十分迅速.一次强烈的性经验本可以克服女人因教育不当而造成的性冷感倾向,却正好碰上男人的性能力也不强,不能使对方感到满足,致使她的性冷感只好继续下去.这样的夫妻比正常人更难以适应避孕措施,因为男方的性能力非常衰弱,再也不能忍受避孕工具的束缚.处在这样的困窘里,性交的愉悦不但全然失去,而且变成一切问题的根本,于是他只好放弃,婚姻的精华部分也就随之消亡.
我提醒所有这方面的专家注意,我在这里并没有夸大其词,我所描述的这一切,都是明眼人一看便知的.一般人难于相信,在那些受文明性道德制约的夫妻当中,保持正常性能力的男人少到如何地步,患性冷感的女人又多到什么地步;他们也很难想到,夫妻之间为了维持这种婚姻,要付出多大代价,他们从这种婚姻中得到的东西又少得多么可怜.可以说,他们根本就得不到曾经热切期望的那种幸福.我早已说明,心理症乃是逃脱这种恶果的最理想的避难所.在这里我还要进一步指出,这种婚姻不仅危及夫妻双方,还要危及他们唯一的(或几个)孩子.初看时,我们会发现孩子的病态是父母遗传下来的,但进一步的观察却表明,儿童期的强烈印象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这种神经质的母亲即与丈夫不合,便显得对孩子备至关心和爱护.她已经把自己爱的需要转移到孩子身上,这就必然会过早地唤醒儿童的性感受.总而言之,父母间的不良关系会刺激孩子的情感生活,使他在婴儿时期就体验到强烈的爱.恨和嫉妒等感情.但这样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通常又非常严格,使他们那早熟的性欲无法得到宣示,这等于是在正常的压抑力量中又增加了一层.由这种压力所造成的冲突中包容了一切条件,足于使他一生都受心理症的煎熬了.
在此我想重申本文开头时的一些主张,这就是:人们在看待心理症时,往往低估它的严重后果.我这样说,并不是指人们常见的那些现象:一个人不幸患了心理症,其亲友们并不确信他有病;他去求医,医生们最多给他一些无聊的安慰,如劝他作几个礼拜的冷水浴和几个月的安心静养之类.这些只不过是门外汉和无知的医生的看法,他们的发言除了给患者以短暂的安慰之外,便没有其它任何意义.实际上,一个长期患心理症的人,即便没有完全瘫痪,也会使他终身背上沉重的十字架,同患肺结核或心脏病一样的凄惨.这样,心理症就使社会中相当一部分人形同废人,另一部分患者虽然症状较轻,精神上也总是忍受着痛苦的煎熬.如果情况仅仅如此,这种损失还是可以估测的.但我必须提醒诸位注重这样一个事实:不管这种病发生在多少人身上,也不管它传播得多广,最终都会有害于社会,使它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这样一来,社会苦心压抑那些它认为极其有害的精神力量,到头来仍然被这些力量所害,社会推崇的道德法规使个人付出牺牲,但它自己又得不到什么好处-一个充斥大量心理症患者的社会,的确是没有什么好处的.对此我们可以举一些常见的例子来说明.一个女人本来就不爱她的丈夫(因为无论从结婚时性生活的情况和婚后生活的经验,她都没有理由去爱他),但又非得热烈地爱他不可,因为只有这样才是理想的婚姻,才不至于违背她所受到的教育.这样一来,她就会想方设法去压抑自己的真实感情的表达,违背自己狂热追求的目标,不惜牺牲一切去做一个温柔.体贴和服从的妻子,这种自我压抑,最终只能导致心理症的暴发.心理症反过来只会去加重丈夫的负荷.对于丈夫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报复,他得到的是无限麻木,而不是满足和乐趣,这比妻子公开坦白自己不爱他还要痛苦得多.这样一个例子充分说明了一个心理症患者会造成什么后果.除了性冲动之外,社会所要压制的其它一些有害的冲动也常常不能得到应有的补偿.例如,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粗暴的天性极力抑制,就可以变得过分地"慈悲".但要达到这样一个结果,他就得付出相当大的精力,这种付出可能大大超出了他所能得到的,更进一步说,他因此而做的善事,还不如他没有压制自己天性之前做的多.
必须指出,在任何一个民族里,这种对性活动的制约都会大大增加人们对生存的焦虑感和死亡的恐惧感,这样一种心理状态既干扰人们享受生活乐趣的能力,又泯灭了他的冒险精神和不惧一死的勇气-这两种后果都使人们不愿再生育后代,而这种不能繁衍子孙的个人或民族,慢慢地就要消亡.我们不禁要问:这种文明的性道德究竟是否值得我们去为之牺牲?特别是当我们还不愿全部放弃享乐主义的人生观,认为促进个人幸福乃是文化发展之目的的一个组成部分时,我们的这个疑惑就会有增无减.作为一个医生,我无权设计一个改革的方案,但是当我参照艾伦费尔斯先生的建议,将文明性道德带来的恶果一一举出来,并指出它与文明人神经质增加之间的关系时,我已尽了自己的努力.我所作出的探讨和进一步解释意在使人们认识到,对这一性道德进行改革,已经是一个相当急切的事情了.
精神分析纲要
第一部分 精神及其活动
第一章 精神器官
精神分析学提出一个基本假设,讨论这个设想必须运用哲学思想,而证实这个设想却只要看这个设想所产生的结果怎样.我们都知道我们称为精神(Psyche)或精神生活(Mental Life)的两个方面是:第一,它的机体组织和运动场所,即大脑(或神经系统);第二,我们的意识活动,即最为直接的材料,这些材料是任何描述都没法作出进一步解释的.介于这二者之间的一切,对我们来讲都是未知的,这些材料中也不包含我们的知识的这两个终极之间的任何直接关系.即使这种联系的确存在,它也至多只能提供思维过程的一个准确的定域,不会有助于我们对这些思维过程的理解.
我们的两个前提就从我们认识的结尾或开端出发.第一个前提和定域有关.我们假设精神生活是某个器官的功能,我们把这种器官的特征描述为具有空间的伸展性,而且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也就是说,我们把它想象成类似望远镜或显微镜之类的东西.虽然在这以前已经有人朝着同样方向作过一些尝试,然而对这样一种观念进行不懈的探索却是科学界绝无仅有的.
通过研究人类的个体的发展,我们已获得了对这种精神器官的了解.我们把这些精神区域或精神媒介中最原始的本能称作"本我"(id).它含有全部遗传东西,一切与生俱来的东西,一切人体结构中内在的东西-所以首先就是来自躯体组织,并且第一次以我们未知的方式(即"本我")发现一种精神的表达形式的本能.
在我们四周的客观现实世界的影响下,"本我"的某一部分经历了特殊的发展.从本来是具有接受刺激的器官同时又排列成能起到抵抗刺激的保护作用的外皮层产生出了一种特殊的机体,从而它就充当了"本我"和客观世界之间的调解人,我们把精神的这一区域称做"自我"(Ego).
"自我"的主要特点如下.
在讨论禁欲这个问题时,我们一直未来得及去仔细区分它的两种不同类型,即禁止一切性活动的禁欲和仅仅禁止异性性交活动的禁欲.很多人自吹能很容易地禁欲,揭穿其事实真相,我们便发现他们的禁欲原来是靠手淫或其它类似儿童早期自淫的方式来维持的.这样一种性满足的取代方式,既然是性生活向婴儿期的回返和退化,便难免会引发种种心理症或精神病.另外,手淫与文明的性道德的要求简直是水火不相容的,所以它终究会驱使年轻人与教育的理想发生冲突,这种冲突同他们本想通过禁欲所要逃避的冲突完全相同.再者,这样一种纵欲方法还从多方面损伤了人格.第一,这种在性方面的态度反映了他对生活其它方面的态度,迫使他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想走捷径,幻想不经过斗争和痛苦便能换取重大成就.第二,伴随这种行为而来的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常常使他对性对象的选择标准大大提高,以至于在现实生活里再也找不到一个令人满意的女孩.幽默作家克劳期(K.Kraus)在一本维也纳发行的刊物《火炬》中,曾以一种看似自相矛盾的方式表达过这一实际情况:"同手淫相比起来,性交只不过是一种不太完美的代替品罢了!"
文明制度所要求的严格标准,以及人们使尽全力而要达到的禁欲,二者结合在一起,本想达到这样一个目标:把避免两性性器官的结合作为禁欲的焦点.与此同时,又鼓励其它形式的性活动.这种作法估计导致下面两种结果,其可能性各占一半.第一,由于正常的性交方式因强调服从道德而被控制,那些两性之间所谓反常性交形式,即以身体的其它部位来替换性交的方式,便应运而生,风行于社会.这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这就是:我们基于卫生的考虑,害怕性病的传染.但我们决不可将这种现象等同视之,认为它无多大害处,仅是正常性交活动中的一种口味变换.实际上并非如此,从伦理上说,这是应该受到谴责的,因为它破坏了二人之间的爱情关系,使一桩严肃的事情沦落为无足轻重的小事,既不必为它去冒险,也不需在心智上煞费功夫.第二,正常性生活受到阻止之后可能导致的另一个后果是同性恋的日益普遍.除了那些天生有同性恋倾向或是因幼年环境的影响而染上这种毛病的人外,大多数同性恋者都是在成年之后因为原欲的主流受禁,才不得不进入同性恋这个支流中去的.
坚持禁欲所造成的所有无可挽回的不良后果差不多都指向这样一件事:它们摧毁了一切可以导向婚姻条件,而婚姻在文明的性道德看来,却是所有性倾向的唯一目的.由于手淫或其它反常的性经验,不少男人的原欲已习惯于种种反常的满足方式,所以一旦结婚,便很不自然,性能力也得不到相应的表现.至于那些只能以反常的手段保持其童贞的女人,面对婚后正常的性交方式,就只有性冷感,婚姻一开始双方便不能热烈相爱,一旦瓦解起来十分迅速.一次强烈的性经验本可以克服女人因教育不当而造成的性冷感倾向,却正好碰上男人的性能力也不强,不能使对方感到满足,致使她的性冷感只好继续下去.这样的夫妻比正常人更难以适应避孕措施,因为男方的性能力非常衰弱,再也不能忍受避孕工具的束缚.处在这样的困窘里,性交的愉悦不但全然失去,而且变成一切问题的根本,于是他只好放弃,婚姻的精华部分也就随之消亡.
我提醒所有这方面的专家注意,我在这里并没有夸大其词,我所描述的这一切,都是明眼人一看便知的.一般人难于相信,在那些受文明性道德制约的夫妻当中,保持正常性能力的男人少到如何地步,患性冷感的女人又多到什么地步;他们也很难想到,夫妻之间为了维持这种婚姻,要付出多大代价,他们从这种婚姻中得到的东西又少得多么可怜.可以说,他们根本就得不到曾经热切期望的那种幸福.我早已说明,心理症乃是逃脱这种恶果的最理想的避难所.在这里我还要进一步指出,这种婚姻不仅危及夫妻双方,还要危及他们唯一的(或几个)孩子.初看时,我们会发现孩子的病态是父母遗传下来的,但进一步的观察却表明,儿童期的强烈印象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这种神经质的母亲即与丈夫不合,便显得对孩子备至关心和爱护.她已经把自己爱的需要转移到孩子身上,这就必然会过早地唤醒儿童的性感受.总而言之,父母间的不良关系会刺激孩子的情感生活,使他在婴儿时期就体验到强烈的爱.恨和嫉妒等感情.但这样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通常又非常严格,使他们那早熟的性欲无法得到宣示,这等于是在正常的压抑力量中又增加了一层.由这种压力所造成的冲突中包容了一切条件,足于使他一生都受心理症的煎熬了.
在此我想重申本文开头时的一些主张,这就是:人们在看待心理症时,往往低估它的严重后果.我这样说,并不是指人们常见的那些现象:一个人不幸患了心理症,其亲友们并不确信他有病;他去求医,医生们最多给他一些无聊的安慰,如劝他作几个礼拜的冷水浴和几个月的安心静养之类.这些只不过是门外汉和无知的医生的看法,他们的发言除了给患者以短暂的安慰之外,便没有其它任何意义.实际上,一个长期患心理症的人,即便没有完全瘫痪,也会使他终身背上沉重的十字架,同患肺结核或心脏病一样的凄惨.这样,心理症就使社会中相当一部分人形同废人,另一部分患者虽然症状较轻,精神上也总是忍受着痛苦的煎熬.如果情况仅仅如此,这种损失还是可以估测的.但我必须提醒诸位注重这样一个事实:不管这种病发生在多少人身上,也不管它传播得多广,最终都会有害于社会,使它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这样一来,社会苦心压抑那些它认为极其有害的精神力量,到头来仍然被这些力量所害,社会推崇的道德法规使个人付出牺牲,但它自己又得不到什么好处-一个充斥大量心理症患者的社会,的确是没有什么好处的.对此我们可以举一些常见的例子来说明.一个女人本来就不爱她的丈夫(因为无论从结婚时性生活的情况和婚后生活的经验,她都没有理由去爱他),但又非得热烈地爱他不可,因为只有这样才是理想的婚姻,才不至于违背她所受到的教育.这样一来,她就会想方设法去压抑自己的真实感情的表达,违背自己狂热追求的目标,不惜牺牲一切去做一个温柔.体贴和服从的妻子,这种自我压抑,最终只能导致心理症的暴发.心理症反过来只会去加重丈夫的负荷.对于丈夫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报复,他得到的是无限麻木,而不是满足和乐趣,这比妻子公开坦白自己不爱他还要痛苦得多.这样一个例子充分说明了一个心理症患者会造成什么后果.除了性冲动之外,社会所要压制的其它一些有害的冲动也常常不能得到应有的补偿.例如,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粗暴的天性极力抑制,就可以变得过分地"慈悲".但要达到这样一个结果,他就得付出相当大的精力,这种付出可能大大超出了他所能得到的,更进一步说,他因此而做的善事,还不如他没有压制自己天性之前做的多.
必须指出,在任何一个民族里,这种对性活动的制约都会大大增加人们对生存的焦虑感和死亡的恐惧感,这样一种心理状态既干扰人们享受生活乐趣的能力,又泯灭了他的冒险精神和不惧一死的勇气-这两种后果都使人们不愿再生育后代,而这种不能繁衍子孙的个人或民族,慢慢地就要消亡.我们不禁要问:这种文明的性道德究竟是否值得我们去为之牺牲?特别是当我们还不愿全部放弃享乐主义的人生观,认为促进个人幸福乃是文化发展之目的的一个组成部分时,我们的这个疑惑就会有增无减.作为一个医生,我无权设计一个改革的方案,但是当我参照艾伦费尔斯先生的建议,将文明性道德带来的恶果一一举出来,并指出它与文明人神经质增加之间的关系时,我已尽了自己的努力.我所作出的探讨和进一步解释意在使人们认识到,对这一性道德进行改革,已经是一个相当急切的事情了.
精神分析纲要
第一部分 精神及其活动
第一章 精神器官
精神分析学提出一个基本假设,讨论这个设想必须运用哲学思想,而证实这个设想却只要看这个设想所产生的结果怎样.我们都知道我们称为精神(Psyche)或精神生活(Mental Life)的两个方面是:第一,它的机体组织和运动场所,即大脑(或神经系统);第二,我们的意识活动,即最为直接的材料,这些材料是任何描述都没法作出进一步解释的.介于这二者之间的一切,对我们来讲都是未知的,这些材料中也不包含我们的知识的这两个终极之间的任何直接关系.即使这种联系的确存在,它也至多只能提供思维过程的一个准确的定域,不会有助于我们对这些思维过程的理解.
我们的两个前提就从我们认识的结尾或开端出发.第一个前提和定域有关.我们假设精神生活是某个器官的功能,我们把这种器官的特征描述为具有空间的伸展性,而且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也就是说,我们把它想象成类似望远镜或显微镜之类的东西.虽然在这以前已经有人朝着同样方向作过一些尝试,然而对这样一种观念进行不懈的探索却是科学界绝无仅有的.
通过研究人类的个体的发展,我们已获得了对这种精神器官的了解.我们把这些精神区域或精神媒介中最原始的本能称作"本我"(id).它含有全部遗传东西,一切与生俱来的东西,一切人体结构中内在的东西-所以首先就是来自躯体组织,并且第一次以我们未知的方式(即"本我")发现一种精神的表达形式的本能.
在我们四周的客观现实世界的影响下,"本我"的某一部分经历了特殊的发展.从本来是具有接受刺激的器官同时又排列成能起到抵抗刺激的保护作用的外皮层产生出了一种特殊的机体,从而它就充当了"本我"和客观世界之间的调解人,我们把精神的这一区域称做"自我"(Ego).
"自我"的主要特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