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爱与文明》 [22]
的那一部分,一定要适合于表现本能冲动的目的(起码不低于Cs系统之自卫和惩罚活动所具备的条件),这样一来,它就取得了一种"超级—投注",就是说,它也像"忧虑型歇斯底里"一样,同时从两个方向得到维系.因而我们不需要再费多大力气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果:Cs系统使压抑时的费力程度并非等同于症状呈现时的能量的投注.因为压抑时花费的力量是通过"反—投注"付出的力量来衡量的.而症状呈现非但得到这种"反—投注"的支持,而且得到与之交错在一起的Ucs系统中的"本能性投注"的支持.
至于迷狂性心理症,我只要对"论压抑"一文中提出的讨论作一点补充就够了.这就是,在这种病中,Cs系统的"反—投注"开始宣示出来,占据中心位置.这正是造成最初的压抑的原因所在.这时,压抑是以"反抗"的方式出现的,后来,便成为"被压抑的概念"的突破点.我们还可以作出这样一个假设:如果压抑活动在"忧虑型歇斯底里"和迷狂心理病中,看上去远远不如在"转移型歇斯底里"中那样成功,这是因为它的"反—投注"过于突出,从而使它找不到任何突破口.
五.Ucs(无意识)系统的特点
我们以上区别了心灵中的两大系统,当我们细心观察其中一个系统,即Ucs系统时,会从中发现另一个系统(即Cs系统)所不具有的特征.这种现象给我们以更深奥的启示.
Ucs系统的中心是"本能呈示",其目的是进行"投注",换言之,这一系统的核心就是"欲望—冲动".在此,各种本能冲动并列存在,它们彼此独立,互不矛盾.即使在两种看上去目的各异(或互相矛盾)的欲望同时活跃起来时,它们也不会相互拆和互相敌对,而是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居间的或妥协的目的.
在这一系统中不存在否定,不存在怀疑,也不存在各种程度的确信无疑.因为只有通过位于Ucs系统和Pcs系统之间的"审查者"的检验之后,上述一切情况才有可能出现."否定"在较高的意识层次上乃是"压抑"的代替,而在Ucs系统中只有以不同强烈程度的"投注"内容存在着.
在本系统中,投注的强度比起其它系统来,更是变化无常.通过转移,一种概念会连同它的全部利比多冲动,转移给另一种,它还能通过压缩作用,把属于好几个概念的全部利比多冲动都占为己有.我曾经建议,把上述两种作用作为心灵之"初始活动"的典型标志.这是因为在Pcs系统中,占统治地位只是一种"次级活动".一旦初始活动在发挥自己作用时与属于Pcs系统的各种因素相联络或相结合,它就看上去十分滑稽可笑.
Ucs系统中所进行的活动,都是无时间性的,换言之,它们并不按时间的顺序进行,也不因时间的推移而变换,与时间没有任何关系.只有Cs系统中的活动,才与时间有关.
Ucs系统中的活动,很少与现实有关联,它们的命运仅仅取决于它们拥有多大的力量,还取决于它们是否服从快乐与痛苦原则.
总起来说,我在Ucs系统的活动中大体发现了以下几个特点,即:1.各种活动相互并列.互不矛盾;2.属于一种"初始活动(是一种"投注"性动作);3.无时间性;4.以内心实在代替外部实在.
对上述无意识活动,我们只有在人们的梦中和各种心理症中才能观察到.换言之,只有将更高级的Pcs系统中的活动,通过某种退回作用,回复到低级层次上的活动时,我们方能看到.这就是说,这种活动不可能"独立地"让我们看到,因为它们不可能独立存在.Ucs系统很早(或刚刚出现)就被Pcs系统所掩盖,只有Pcs才拥有进入意识和导致运动的手段.Ucs系统的向外发泄,是通过某种物理刺激导致情感的发展,但即使这样一个发泄口,也被Pcs系统抢走了.正常情况下,如果仅依赖自己,它连一种有目的的肌肉活动都做不出来,这唯一能做的,就是那些习惯性的条件反射活动.
为了充分理解上述Ucs系统之种种特征的意义,我们理应将它们同Pcs系统的种种特性作一比较.但这样,我们就绕得太远了.因此,我建议,我们最好先停留在目前这一步,等到我们讨论更高层次的意识系统时,再进行这种比较或许更好.目前我们只能选择几个最紧要的问题作阐明.
Pcs系统中的活动,不论它们已经变成有意识的,或仅仅具有变成意识的可能性,都会展示出一种对投注概念之向外发射倾向的抑制作用.当一种活动从一种概念转为另一种概念时,第一种概念会保存下它的一部分冲动力(投注),也就是说,只有一部分冲动力转移到第二种概念中.在这儿,以"初始活动"方式进行的转移和凝聚极为少见,因为它们在这儿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一情况曾使布留尔(Breuer)作出下面的假设:在心理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能量的投注阶段,在其中一个阶段上,这种能量是被"软禁"起来的;而在另一阶段上,它就自由活动起来,并开始要求外射.我认为,上述意见代表着我们对心理能量之本质的最彻底洞察,我们没有道理反驳它.我们极其需要的是对这个问题作出玄学心理学的描述,尽管这是一个过于大胆的行为.
除此之外,它还转移给Pcs系统这样一个工作:使各种不同的观念性内容相互交流,以便达到相互影响;使它们与时间相互关联起来;设立审查关卡(或各种审查关卡),建立起检验现实的一套法则,即"现实法则".有意识的记忆几乎也全部依赖于Pcs系统,因而与那种Ucs经验在其中得到固定的"记忆痕迹"明显相区分.它或许对应于某种特殊的"复现"-这一概念曾被我们用来解释有意识概念与无意识概念的关系,现在已被我们放弃,我们还应该由此而发现一种新手段,以结束我们不知如何称呼更高级系统中的困窘(就目前来看,它的名字很不确切,我们有时称之为Pcs,有时称之为Cs).
在此我们还要奉劝某些人,对于我们把各种心理活动归类于这一种或那一种心理系统时所做的阐释和描述,不要急于得出结论.我们所描述的是成年人的心理状态,在这里,Ucs系统严格说来只是作为较高级心理系统的初级阶段.在个体发展起来以后,这个系统的内容和联系是什么?在动物中这个系统有什么意义?这都不能从我们的描述中推断出来,也就是说,必须对它们作出独立的研究方可得知,进一步说,对于人类的心理生活,我们必须竭力去发现上述两种心理系统(包括其内容和特征)能够相互改变或相互交换的病理学条件.
六.两种系统之间的交流
如果我们认为Ucs系统已经不起作用,心灵的大多工作都由Pcs来承担;倘若认为Ucs只是某种退化器官,是进化过程留下的痕迹,那就大错特错了.一个同样的错误的假设是,认为这两个系统之间的交流只限于"压抑"活动-Pcs把任何一件有妨于它或使它不安的东西,都扔进Ucs的无底深渊.事实正好相反,Ucs是一个活的系统,它还在不断向前发展着,而且同Pcs保持着种种关系,特别是相互合作关系.总而言之,我们必须把Ucs系统看成是一个延伸的或时时向它的所谓"衍化物"转化的系统,易于接受现实生活的所有影响,持续不断的作用于Pcs甚至还能反过来受Pcs系统影响.
在无意识本能冲动的各种衍生物中有某些显得极为奇特,这就是,在它们本身包含着许多与之相对立的特征.它们一方面是高度组织化的,看不出任何相互矛盾的地方,充分利用从Cs系统中得来的每一点东西来掩饰自己,使我们普通判断力很难把它从这个系统的结构形态中区分出来.另一方面,它们又是无意识的,这就是说,它们决不会变成意识.按照它们的性质似乎应该归属于Pcs系统,但实际上它们又属于无意识系统,它们的起源对它们将要承受的命运一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比做人类中的混血儿.大概地说,他们很像白人,而又不时暴露出某些有色人种的这种或那种特征.正因为此,他们在白人社会中受到排弃,不能享受到白人的特权.上述性质正是正常人和患心理症的人的"幻觉世界"所具有的特性.我们已经明白到,幻觉的形成乃是梦和心理症的初期阶段,尽管它们是具有高度的组织性,仍然处于潜抑状态,因而不可能变成意识,在没有明显地被"投注"之前,它们几乎贴近于意识.而且不受任何干扰,一旦受到某种程度的妨碍,它们就会立刻被压抑回去.Ucs中另一种与之相同的和高度组织化的无意识衍化物是"替代—结构".所不同的是,它能够成功地冲入意识领域,这要归功于某些有利的联系,比如说,当它们同一个前意识区域的"反—投注"相重叠时,就会很容易地进入意识.
当我们利用别的场合进一步了解进入意识的条件和方式时,便有可能找到克服它们所遭遇的种种困难的方式.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最好对照我们以前考察意识时提出的观点(即从意识的角度提出的观点),即:意识总是把全部心理活动归结于前意识领域.因为来自于无意识的相当一部分前意识材料都有无意识衍生物的特征,所以当它们进入意识时都要受到"审查".而对于其它一部分前意识材料来说,它们可以在不受审查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意识.从这儿我们窥视到早先提出的一个假设中的矛盾:从"压抑"的角度来看,它不得不行使"审查",由于这种审查决定着位于Ucs系统和Cs系统之间的意识.而现在我们又有了另一种可能,即:在前意识系统和意识系统之间也有一道审查.但我们完全可以不理睬这种复杂情况所造成的困难,进而作出这样的假设:从每一个系统向另一个比它高一级系统的过渡(这就是说,每向更高级的心理结构前进一步),都需要经受这道审查.作为这一假设的推断,我们将不得不放弃原来的假设,即开始时提出的那个它"每进一步,都只不过是制造出原物的一个新的复制品"的假设.
解决这个问题时遇到的所有问题,大都出于这样一个理由,即:我们所能直接观察到的心理活动的唯一特征,便是它的"意识性",而意识本身又不能作为划分不同系统的标准.我们知道,属于意识领域的东西不一定总会被意识到,它们有时还会暂时潜抑起来.研究还进一步表明,许多具有前意识系统之特征的东西,是不能变成意识的.我们还注意到,这种进入意识的可能性还要受到某些"注意"倾向的限制.这就是说,意识与不同心理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同"抑制"活动的关系,并非那么简单.实际上,与意
至于迷狂性心理症,我只要对"论压抑"一文中提出的讨论作一点补充就够了.这就是,在这种病中,Cs系统的"反—投注"开始宣示出来,占据中心位置.这正是造成最初的压抑的原因所在.这时,压抑是以"反抗"的方式出现的,后来,便成为"被压抑的概念"的突破点.我们还可以作出这样一个假设:如果压抑活动在"忧虑型歇斯底里"和迷狂心理病中,看上去远远不如在"转移型歇斯底里"中那样成功,这是因为它的"反—投注"过于突出,从而使它找不到任何突破口.
五.Ucs(无意识)系统的特点
我们以上区别了心灵中的两大系统,当我们细心观察其中一个系统,即Ucs系统时,会从中发现另一个系统(即Cs系统)所不具有的特征.这种现象给我们以更深奥的启示.
Ucs系统的中心是"本能呈示",其目的是进行"投注",换言之,这一系统的核心就是"欲望—冲动".在此,各种本能冲动并列存在,它们彼此独立,互不矛盾.即使在两种看上去目的各异(或互相矛盾)的欲望同时活跃起来时,它们也不会相互拆和互相敌对,而是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居间的或妥协的目的.
在这一系统中不存在否定,不存在怀疑,也不存在各种程度的确信无疑.因为只有通过位于Ucs系统和Pcs系统之间的"审查者"的检验之后,上述一切情况才有可能出现."否定"在较高的意识层次上乃是"压抑"的代替,而在Ucs系统中只有以不同强烈程度的"投注"内容存在着.
在本系统中,投注的强度比起其它系统来,更是变化无常.通过转移,一种概念会连同它的全部利比多冲动,转移给另一种,它还能通过压缩作用,把属于好几个概念的全部利比多冲动都占为己有.我曾经建议,把上述两种作用作为心灵之"初始活动"的典型标志.这是因为在Pcs系统中,占统治地位只是一种"次级活动".一旦初始活动在发挥自己作用时与属于Pcs系统的各种因素相联络或相结合,它就看上去十分滑稽可笑.
Ucs系统中所进行的活动,都是无时间性的,换言之,它们并不按时间的顺序进行,也不因时间的推移而变换,与时间没有任何关系.只有Cs系统中的活动,才与时间有关.
Ucs系统中的活动,很少与现实有关联,它们的命运仅仅取决于它们拥有多大的力量,还取决于它们是否服从快乐与痛苦原则.
总起来说,我在Ucs系统的活动中大体发现了以下几个特点,即:1.各种活动相互并列.互不矛盾;2.属于一种"初始活动(是一种"投注"性动作);3.无时间性;4.以内心实在代替外部实在.
对上述无意识活动,我们只有在人们的梦中和各种心理症中才能观察到.换言之,只有将更高级的Pcs系统中的活动,通过某种退回作用,回复到低级层次上的活动时,我们方能看到.这就是说,这种活动不可能"独立地"让我们看到,因为它们不可能独立存在.Ucs系统很早(或刚刚出现)就被Pcs系统所掩盖,只有Pcs才拥有进入意识和导致运动的手段.Ucs系统的向外发泄,是通过某种物理刺激导致情感的发展,但即使这样一个发泄口,也被Pcs系统抢走了.正常情况下,如果仅依赖自己,它连一种有目的的肌肉活动都做不出来,这唯一能做的,就是那些习惯性的条件反射活动.
为了充分理解上述Ucs系统之种种特征的意义,我们理应将它们同Pcs系统的种种特性作一比较.但这样,我们就绕得太远了.因此,我建议,我们最好先停留在目前这一步,等到我们讨论更高层次的意识系统时,再进行这种比较或许更好.目前我们只能选择几个最紧要的问题作阐明.
Pcs系统中的活动,不论它们已经变成有意识的,或仅仅具有变成意识的可能性,都会展示出一种对投注概念之向外发射倾向的抑制作用.当一种活动从一种概念转为另一种概念时,第一种概念会保存下它的一部分冲动力(投注),也就是说,只有一部分冲动力转移到第二种概念中.在这儿,以"初始活动"方式进行的转移和凝聚极为少见,因为它们在这儿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一情况曾使布留尔(Breuer)作出下面的假设:在心理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能量的投注阶段,在其中一个阶段上,这种能量是被"软禁"起来的;而在另一阶段上,它就自由活动起来,并开始要求外射.我认为,上述意见代表着我们对心理能量之本质的最彻底洞察,我们没有道理反驳它.我们极其需要的是对这个问题作出玄学心理学的描述,尽管这是一个过于大胆的行为.
除此之外,它还转移给Pcs系统这样一个工作:使各种不同的观念性内容相互交流,以便达到相互影响;使它们与时间相互关联起来;设立审查关卡(或各种审查关卡),建立起检验现实的一套法则,即"现实法则".有意识的记忆几乎也全部依赖于Pcs系统,因而与那种Ucs经验在其中得到固定的"记忆痕迹"明显相区分.它或许对应于某种特殊的"复现"-这一概念曾被我们用来解释有意识概念与无意识概念的关系,现在已被我们放弃,我们还应该由此而发现一种新手段,以结束我们不知如何称呼更高级系统中的困窘(就目前来看,它的名字很不确切,我们有时称之为Pcs,有时称之为Cs).
在此我们还要奉劝某些人,对于我们把各种心理活动归类于这一种或那一种心理系统时所做的阐释和描述,不要急于得出结论.我们所描述的是成年人的心理状态,在这里,Ucs系统严格说来只是作为较高级心理系统的初级阶段.在个体发展起来以后,这个系统的内容和联系是什么?在动物中这个系统有什么意义?这都不能从我们的描述中推断出来,也就是说,必须对它们作出独立的研究方可得知,进一步说,对于人类的心理生活,我们必须竭力去发现上述两种心理系统(包括其内容和特征)能够相互改变或相互交换的病理学条件.
六.两种系统之间的交流
如果我们认为Ucs系统已经不起作用,心灵的大多工作都由Pcs来承担;倘若认为Ucs只是某种退化器官,是进化过程留下的痕迹,那就大错特错了.一个同样的错误的假设是,认为这两个系统之间的交流只限于"压抑"活动-Pcs把任何一件有妨于它或使它不安的东西,都扔进Ucs的无底深渊.事实正好相反,Ucs是一个活的系统,它还在不断向前发展着,而且同Pcs保持着种种关系,特别是相互合作关系.总而言之,我们必须把Ucs系统看成是一个延伸的或时时向它的所谓"衍化物"转化的系统,易于接受现实生活的所有影响,持续不断的作用于Pcs甚至还能反过来受Pcs系统影响.
在无意识本能冲动的各种衍生物中有某些显得极为奇特,这就是,在它们本身包含着许多与之相对立的特征.它们一方面是高度组织化的,看不出任何相互矛盾的地方,充分利用从Cs系统中得来的每一点东西来掩饰自己,使我们普通判断力很难把它从这个系统的结构形态中区分出来.另一方面,它们又是无意识的,这就是说,它们决不会变成意识.按照它们的性质似乎应该归属于Pcs系统,但实际上它们又属于无意识系统,它们的起源对它们将要承受的命运一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比做人类中的混血儿.大概地说,他们很像白人,而又不时暴露出某些有色人种的这种或那种特征.正因为此,他们在白人社会中受到排弃,不能享受到白人的特权.上述性质正是正常人和患心理症的人的"幻觉世界"所具有的特性.我们已经明白到,幻觉的形成乃是梦和心理症的初期阶段,尽管它们是具有高度的组织性,仍然处于潜抑状态,因而不可能变成意识,在没有明显地被"投注"之前,它们几乎贴近于意识.而且不受任何干扰,一旦受到某种程度的妨碍,它们就会立刻被压抑回去.Ucs中另一种与之相同的和高度组织化的无意识衍化物是"替代—结构".所不同的是,它能够成功地冲入意识领域,这要归功于某些有利的联系,比如说,当它们同一个前意识区域的"反—投注"相重叠时,就会很容易地进入意识.
当我们利用别的场合进一步了解进入意识的条件和方式时,便有可能找到克服它们所遭遇的种种困难的方式.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最好对照我们以前考察意识时提出的观点(即从意识的角度提出的观点),即:意识总是把全部心理活动归结于前意识领域.因为来自于无意识的相当一部分前意识材料都有无意识衍生物的特征,所以当它们进入意识时都要受到"审查".而对于其它一部分前意识材料来说,它们可以在不受审查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意识.从这儿我们窥视到早先提出的一个假设中的矛盾:从"压抑"的角度来看,它不得不行使"审查",由于这种审查决定着位于Ucs系统和Cs系统之间的意识.而现在我们又有了另一种可能,即:在前意识系统和意识系统之间也有一道审查.但我们完全可以不理睬这种复杂情况所造成的困难,进而作出这样的假设:从每一个系统向另一个比它高一级系统的过渡(这就是说,每向更高级的心理结构前进一步),都需要经受这道审查.作为这一假设的推断,我们将不得不放弃原来的假设,即开始时提出的那个它"每进一步,都只不过是制造出原物的一个新的复制品"的假设.
解决这个问题时遇到的所有问题,大都出于这样一个理由,即:我们所能直接观察到的心理活动的唯一特征,便是它的"意识性",而意识本身又不能作为划分不同系统的标准.我们知道,属于意识领域的东西不一定总会被意识到,它们有时还会暂时潜抑起来.研究还进一步表明,许多具有前意识系统之特征的东西,是不能变成意识的.我们还注意到,这种进入意识的可能性还要受到某些"注意"倾向的限制.这就是说,意识与不同心理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同"抑制"活动的关系,并非那么简单.实际上,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