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爱与文明》 [12]
从二岁到五岁)中,其实早已开始了性对象的选择,在这一选择活动中,所有的心智活动差不多都已牵扯进去了.因此,虽然这一阶段各种不同的本能成分尚未汇聚,性目的也不确切,但性活动在这一时期中的发展,乃是以后形成的确切的性体系的预备及重要先驱.
人类的性发展被潜伏期分离为两个阶段,这件事值得引起注意.我认为,这也许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但它有时又带来了心理症倾向.据我所知,在人类的动物近亲中,还没有发现这种现象.我认为,人类的这种特性很可能开始于人种刚刚出现的史前期.
现在我们还不能明确地肯定,幼儿期中究竟有多少性活动是属于正常的,不会危及其未来发展的活动.幼儿性表现大部分是自慰性质的.许多经验已经证明,外在的影响和各种引诱,可以导致潜伏期的中断或停止,这就引发了儿童性本能的各种各样的性反常表现.可以这样认为:任何这类早熟的性活动,都可以减低儿童的可教育性.
虽然我们对幼儿期性生活的知识还不太完整,而且缺点漏洞很多,但仍然不得不继续探讨青春期的来临所带来的各种各样变异.我认为,在这一期间有两件事是关键性的:一.所有性兴奋的其他来源都开始服从于首要的生殖区;二.已经开始了寻找性对象的历程.这两件事在幼儿时代仅仅是有所萌生,前者是经过"前期快感"机制而得以完成的.这就是说,在以前,虽然有性的兴奋和满足,但基本上是自体之内的,现在却变成了一种为达到新的性目的(性产物排出)的预备性动作,这个新的性目的的形成,将会带来无比的快感,使性的兴奋消失.在这以后,我们又探讨了性欲中男性与女性的分化.我们还发现,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女人,青春期的女子还必须再经历一段潜抑作用,抛弃幼儿的男性性特征,以突出其首要的生殖区.至于对性对象的选择,真正左右其选择倾向的,是幼儿对他的父母或照顾者的爱恋,这是一股潜伏在童年期.至青春期又复苏的力量.但是,由于防止乱伦的堤防已经建立,对象便不再会是他们(父母或照顾者),而是同他们相似的外人.最后我们还要指出,在这一段位于中间阶段的青春期里,肉体与精神两个方面的发展在一段时间内并不平行,直到那一天,强烈的情欲冲动震撼了生殖器的神经系统,才会使情欲功能的身心两个方面合为一体,从而达到了正常状况.
阻止性正常发展的因素
在这个漫长的发展历程上,每一步都有可能受到阻止或固置.诸种力量汇合时的任何失败,都有可能造成性本能的分崩离析.至于这一点,我们早已在许多场合中指出了.现在我们所要进行的,只是对种种干扰发展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分别加以评判,弄清楚它们究竟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机制,才造成了这种伤害.以下我们列举的因素,不可能每一个都重要,但如果要一一加以评判,那自然还要有一种勇于应付种种困难的勇气才行.
体质和遗传
我们最先想到的自然是"先天性"的变态性体质.这或许是所有因素中最应该看重的部分,但它只能从患者日后的表现中去推测,因此不能确切弄清.总体上说,造成这种变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性兴奋的许多来源中有一两种特别强化的缘故.然而,即使在正常人身上,这种癖性强弱不等的情况,也是存在着的.由此我们又可推知,很可能会有一种完全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因素直接导致了这种异常的性生活.对这种生活,我们可以称之为"变质性"的.这种"变质性"又是由遗传而来.对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在我用精神分析法治疗过的患严重歇斯底里症和强迫性心理症等患者之中,我发现有半数以上病人的父亲在婚前得过梅毒,有些还得过脊髓痨或全身麻痹症,有的则在其病历上查到以前患过病毒.必须特别加以强调的是,从那些后来患上心理症的儿童身上,绝对不会看到患遗传性梅毒的症兆,梅毒遗传的唯一影响,是他们那变异的体质.我并不主张父母患梅毒是导致子女心理症体质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是我仍旧相信,我所发现的这层关系,绝对不会是偶然的或是不重要的.
关于性反常的遗传情形则一般不易为人所知,因为患者总是有意地躲开人们的调查.但是我们仍有理由把心理症方面的情形应用到性反常现象上面,因为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形:心理症患者与性反常患者往往来于同一家庭;这种病症在两性之间的分布上,也十分有意思.假如一个家庭有一个男人(或几个)患了"正面的"性反常症,其女人必定会在其天生的女性潜抑倾向的作用下,成为"负面的"性反常者(即歇斯底里症患者).由此可以判定,这两种病症之中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联系.
后天的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讲,假如有人认定,构成性生活的各种体质因素一旦形成,便立刻决定了性生活的式样,我们一样不能同意.在我看来,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种种制约着"性"的力量仍然会展示出来,而且每一种力量都会构成性欲的一个支流,它的强大和削弱,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些后天的影响往往也决定着最后的结局.那些大体相似的体质一般会受到下面三种后天的影响,从而导致差别极其悬殊的结果.
一.潜抑作用
如果在发展过程中,这种过于强大的先天性倾向受到潜抑作用的钳制(当然绝不会被彻底废除),最后的结局将大为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兴奋固然会像以往那样出现,但它们在精神上已受到极大阻碍,因此不能达到目的,最后只能走上旁门邪道,以病态的形式表现出来.其性生活也可能相当正常(就有限的意义说),不正常只表现在心理上.经由精神分析法对这种心理症的分析,我们现在对这种病症已非常熟悉.这种人的性生活一开始时与性反常患者极其类似,决大部分患者早在幼儿阶段就已经有了性反常行为,有些还将这种性反常行为持续到成年之后.此时,由于某些内在的原因(通常是在青春期,有些还要晚些),潜抑作用开始出现,性行为于是受到阻止,从此以后,心理症便取代了性反常状态,然而现有的性冲动却仍然存在.这正如那句格言所说,"年轻的妓女会变成老尼姑."只是在上述情况下,"年轻"的时间坚持得太短罢了.总之,性反常可为心理症所取代这一事实,明确地告知我们,它也像我们以往所提到的"性反常和心理症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家庭的不同性别的成员中"的事实一样,同时证明了心理症就是性反常的负面.
二.升华作用
先天病态倾向发展中受到的第二种影响就是升华作用.这种作用能使得性欲的过强激动找到一个出口,从而对其他方面做出贡献.这使得原本是一种极具危险性的倾向,成为一种能够大大提升精神工作效率的因素.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艺术创作的源泉.我们曾经通过对升华作用的完全或不完全的解析,对于那些有着高超的天资和艺术气质的人物的性格作了极有意义的探讨.这种探讨发现,这种人的性格乃是高效率.性反常和心理症三个方面按不同比例混杂而成的总合体.另一种升华作用表现为反向作用造成的压抑.这种压抑在幼儿潜伏期中就已经表现出来,在有利的条件下甚至可以持续终生.我们所说的一个人的"性格",其建构材料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性方面的东西,另外还有自幼儿时代便已固置的本能冲动,经过升华之后而达到的成就,还有其他一些用以有效地防止无用的反常性冲动的装置.幼儿期的种种奇特的性反常因素经常是我们一部分德性的来源,因为它们均可以通过反作用,刺激德性的成长.
三.性欲的释放
如果我们认为这种异常的先天倾向在发展中仍然保持其原来的构造关系,它就应该随着成熟期的到来而变得更加强化,其结局必定是反常的性生活.人们对这种异常先天倾向的分析,到今天仍然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结果.但是有些例子同这种解释是相当吻合的.许多这方面的专家主张,这种性反常的固置必有特定的前提,那便是:其性本能天生就比较弱.这种极端的见解我当然不能够完全同意,但只要换一个说法,事情就比较明显了,也就是,这种性反常的前提乃是因为构成性本能的某一特殊部分-生殖区-的先天性脆弱.由于这种脆弱,就不能让其他性活动统一于它的统治之下,致使它们的活动分崩离析,不能为生殖功能服务.换句话说,由于生殖区的软弱,青春期内原来应该发生的各要素的聚合现象便不能发生,导致性欲中其他一些较强的部分取而代之(代替生殖区),因而形成了性的反常现象.
偶然性的因素
在性发育的整个过程之中,再也没有别的影响力能和潜抑作用.升华作用和性欲的释放这三种后天因素相提并论的了.对造成前两种作用机制的内在原因,我们还不是太清楚.潜抑作用和升华作用或许可以当作先天素质的一部分,也可以说,仅仅是此种素质在生活中的表现.每一个持这种主张的人,必然会得出"性生活的最终形态乃是先天体质自然发展的结果"的结论.但是明眼人不难看出,个人在儿童期和成年期内所经历的某些偶然事件,必定也会对性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种发展之中,先天体质因素与后天偶然因素相比较,究竟那个重要一些?现在还很难作出评判.仅凭理论推断,我们也许会高估前者,但医疗实践都一再强调后者的重要性.但我们决不能忘记,这两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而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体质的因素必须等待具体经验的刺激,才能表现出来;反之,偶发因素自然也要有体质上的基础,方能生效.在大多数例子中,其实都有一种"互补体系"在起着作用.这就是说,其中一种因素的消减,必定伴随着另一种因素的增强,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有一些特殊的例子,作为这两个极端情况的一种而依旧存在着.
如果我们比较注重童年期的早期经验所造成的偶发因素,我们的观点就更合乎精神分析学的观点.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把单一的病因体系划分为二:一种是气质的(dis-positional),另一种则是确定的(difinitive).前者包括天性和偶发经验,聚合为一种素质;后者则纯属日后的创伤经验,所有伤害"性"的发展的因素,都可能造成一种退化作用(regression),从而使人回复到较早期的发展上去.
现在让我们再返回到原来的题目上面,一一列举那些作用于或者影响着"性"发展的因素,其中有一些,本身就是一种作用力,有些则只是这种力量的表现.
性早熟
在这些因素中,最明显的就是
人类的性发展被潜伏期分离为两个阶段,这件事值得引起注意.我认为,这也许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但它有时又带来了心理症倾向.据我所知,在人类的动物近亲中,还没有发现这种现象.我认为,人类的这种特性很可能开始于人种刚刚出现的史前期.
现在我们还不能明确地肯定,幼儿期中究竟有多少性活动是属于正常的,不会危及其未来发展的活动.幼儿性表现大部分是自慰性质的.许多经验已经证明,外在的影响和各种引诱,可以导致潜伏期的中断或停止,这就引发了儿童性本能的各种各样的性反常表现.可以这样认为:任何这类早熟的性活动,都可以减低儿童的可教育性.
虽然我们对幼儿期性生活的知识还不太完整,而且缺点漏洞很多,但仍然不得不继续探讨青春期的来临所带来的各种各样变异.我认为,在这一期间有两件事是关键性的:一.所有性兴奋的其他来源都开始服从于首要的生殖区;二.已经开始了寻找性对象的历程.这两件事在幼儿时代仅仅是有所萌生,前者是经过"前期快感"机制而得以完成的.这就是说,在以前,虽然有性的兴奋和满足,但基本上是自体之内的,现在却变成了一种为达到新的性目的(性产物排出)的预备性动作,这个新的性目的的形成,将会带来无比的快感,使性的兴奋消失.在这以后,我们又探讨了性欲中男性与女性的分化.我们还发现,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女人,青春期的女子还必须再经历一段潜抑作用,抛弃幼儿的男性性特征,以突出其首要的生殖区.至于对性对象的选择,真正左右其选择倾向的,是幼儿对他的父母或照顾者的爱恋,这是一股潜伏在童年期.至青春期又复苏的力量.但是,由于防止乱伦的堤防已经建立,对象便不再会是他们(父母或照顾者),而是同他们相似的外人.最后我们还要指出,在这一段位于中间阶段的青春期里,肉体与精神两个方面的发展在一段时间内并不平行,直到那一天,强烈的情欲冲动震撼了生殖器的神经系统,才会使情欲功能的身心两个方面合为一体,从而达到了正常状况.
阻止性正常发展的因素
在这个漫长的发展历程上,每一步都有可能受到阻止或固置.诸种力量汇合时的任何失败,都有可能造成性本能的分崩离析.至于这一点,我们早已在许多场合中指出了.现在我们所要进行的,只是对种种干扰发展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分别加以评判,弄清楚它们究竟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机制,才造成了这种伤害.以下我们列举的因素,不可能每一个都重要,但如果要一一加以评判,那自然还要有一种勇于应付种种困难的勇气才行.
体质和遗传
我们最先想到的自然是"先天性"的变态性体质.这或许是所有因素中最应该看重的部分,但它只能从患者日后的表现中去推测,因此不能确切弄清.总体上说,造成这种变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性兴奋的许多来源中有一两种特别强化的缘故.然而,即使在正常人身上,这种癖性强弱不等的情况,也是存在着的.由此我们又可推知,很可能会有一种完全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因素直接导致了这种异常的性生活.对这种生活,我们可以称之为"变质性"的.这种"变质性"又是由遗传而来.对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在我用精神分析法治疗过的患严重歇斯底里症和强迫性心理症等患者之中,我发现有半数以上病人的父亲在婚前得过梅毒,有些还得过脊髓痨或全身麻痹症,有的则在其病历上查到以前患过病毒.必须特别加以强调的是,从那些后来患上心理症的儿童身上,绝对不会看到患遗传性梅毒的症兆,梅毒遗传的唯一影响,是他们那变异的体质.我并不主张父母患梅毒是导致子女心理症体质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是我仍旧相信,我所发现的这层关系,绝对不会是偶然的或是不重要的.
关于性反常的遗传情形则一般不易为人所知,因为患者总是有意地躲开人们的调查.但是我们仍有理由把心理症方面的情形应用到性反常现象上面,因为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形:心理症患者与性反常患者往往来于同一家庭;这种病症在两性之间的分布上,也十分有意思.假如一个家庭有一个男人(或几个)患了"正面的"性反常症,其女人必定会在其天生的女性潜抑倾向的作用下,成为"负面的"性反常者(即歇斯底里症患者).由此可以判定,这两种病症之中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联系.
后天的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讲,假如有人认定,构成性生活的各种体质因素一旦形成,便立刻决定了性生活的式样,我们一样不能同意.在我看来,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种种制约着"性"的力量仍然会展示出来,而且每一种力量都会构成性欲的一个支流,它的强大和削弱,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些后天的影响往往也决定着最后的结局.那些大体相似的体质一般会受到下面三种后天的影响,从而导致差别极其悬殊的结果.
一.潜抑作用
如果在发展过程中,这种过于强大的先天性倾向受到潜抑作用的钳制(当然绝不会被彻底废除),最后的结局将大为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兴奋固然会像以往那样出现,但它们在精神上已受到极大阻碍,因此不能达到目的,最后只能走上旁门邪道,以病态的形式表现出来.其性生活也可能相当正常(就有限的意义说),不正常只表现在心理上.经由精神分析法对这种心理症的分析,我们现在对这种病症已非常熟悉.这种人的性生活一开始时与性反常患者极其类似,决大部分患者早在幼儿阶段就已经有了性反常行为,有些还将这种性反常行为持续到成年之后.此时,由于某些内在的原因(通常是在青春期,有些还要晚些),潜抑作用开始出现,性行为于是受到阻止,从此以后,心理症便取代了性反常状态,然而现有的性冲动却仍然存在.这正如那句格言所说,"年轻的妓女会变成老尼姑."只是在上述情况下,"年轻"的时间坚持得太短罢了.总之,性反常可为心理症所取代这一事实,明确地告知我们,它也像我们以往所提到的"性反常和心理症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家庭的不同性别的成员中"的事实一样,同时证明了心理症就是性反常的负面.
二.升华作用
先天病态倾向发展中受到的第二种影响就是升华作用.这种作用能使得性欲的过强激动找到一个出口,从而对其他方面做出贡献.这使得原本是一种极具危险性的倾向,成为一种能够大大提升精神工作效率的因素.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艺术创作的源泉.我们曾经通过对升华作用的完全或不完全的解析,对于那些有着高超的天资和艺术气质的人物的性格作了极有意义的探讨.这种探讨发现,这种人的性格乃是高效率.性反常和心理症三个方面按不同比例混杂而成的总合体.另一种升华作用表现为反向作用造成的压抑.这种压抑在幼儿潜伏期中就已经表现出来,在有利的条件下甚至可以持续终生.我们所说的一个人的"性格",其建构材料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性方面的东西,另外还有自幼儿时代便已固置的本能冲动,经过升华之后而达到的成就,还有其他一些用以有效地防止无用的反常性冲动的装置.幼儿期的种种奇特的性反常因素经常是我们一部分德性的来源,因为它们均可以通过反作用,刺激德性的成长.
三.性欲的释放
如果我们认为这种异常的先天倾向在发展中仍然保持其原来的构造关系,它就应该随着成熟期的到来而变得更加强化,其结局必定是反常的性生活.人们对这种异常先天倾向的分析,到今天仍然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结果.但是有些例子同这种解释是相当吻合的.许多这方面的专家主张,这种性反常的固置必有特定的前提,那便是:其性本能天生就比较弱.这种极端的见解我当然不能够完全同意,但只要换一个说法,事情就比较明显了,也就是,这种性反常的前提乃是因为构成性本能的某一特殊部分-生殖区-的先天性脆弱.由于这种脆弱,就不能让其他性活动统一于它的统治之下,致使它们的活动分崩离析,不能为生殖功能服务.换句话说,由于生殖区的软弱,青春期内原来应该发生的各要素的聚合现象便不能发生,导致性欲中其他一些较强的部分取而代之(代替生殖区),因而形成了性的反常现象.
偶然性的因素
在性发育的整个过程之中,再也没有别的影响力能和潜抑作用.升华作用和性欲的释放这三种后天因素相提并论的了.对造成前两种作用机制的内在原因,我们还不是太清楚.潜抑作用和升华作用或许可以当作先天素质的一部分,也可以说,仅仅是此种素质在生活中的表现.每一个持这种主张的人,必然会得出"性生活的最终形态乃是先天体质自然发展的结果"的结论.但是明眼人不难看出,个人在儿童期和成年期内所经历的某些偶然事件,必定也会对性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种发展之中,先天体质因素与后天偶然因素相比较,究竟那个重要一些?现在还很难作出评判.仅凭理论推断,我们也许会高估前者,但医疗实践都一再强调后者的重要性.但我们决不能忘记,这两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而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体质的因素必须等待具体经验的刺激,才能表现出来;反之,偶发因素自然也要有体质上的基础,方能生效.在大多数例子中,其实都有一种"互补体系"在起着作用.这就是说,其中一种因素的消减,必定伴随着另一种因素的增强,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有一些特殊的例子,作为这两个极端情况的一种而依旧存在着.
如果我们比较注重童年期的早期经验所造成的偶发因素,我们的观点就更合乎精神分析学的观点.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把单一的病因体系划分为二:一种是气质的(dis-positional),另一种则是确定的(difinitive).前者包括天性和偶发经验,聚合为一种素质;后者则纯属日后的创伤经验,所有伤害"性"的发展的因素,都可能造成一种退化作用(regression),从而使人回复到较早期的发展上去.
现在让我们再返回到原来的题目上面,一一列举那些作用于或者影响着"性"发展的因素,其中有一些,本身就是一种作用力,有些则只是这种力量的表现.
性早熟
在这些因素中,最明显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