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手遮天 [33]
不住好奇,偷偷地把蒙眼的丝绸往下拉,谁知入目的也是漆黑一片。这屋子里没有烛火,窗纸也不薄,屋子中间隐隐约约地好像还挂了几幅竹帘。
又一阵脚步声传来,我急忙将眼布盖上。
从衣服摩擦的声响可以听出,这回来的人步幅比帛阳公主大得多,落脚也更加有力。应该是对自己颇有信心的男子才对。他推门,隔着帘子坐到我对面,呼吸平稳舒缓,没有某些装腔作势的人容易发出的、那种收缩鼻翼的吸气声。
不是很好应付的样子。
无法看见对方的长相,我莫名地感到一丝紧张,也许是师父教的相面法(即观察他人的方法)不能施展所致。
“你就是写《治方小议》的秦斯?”
来者的声音低沉,抑扬顿挫不明显,听上去很容易产生“这家伙根本就无所谓”的错觉,但重音落在最后二字,而非第一个“你”字上,又能隐约反映出他对人的兴趣比对文章来得高。
我回答道:“是的。”
“治理方国的办法,是你自己的意见,还是姬山翁的主张?”
第五十三节 皇城有飞贼
“治理方国的办法,是你自己的意见,还是姬山翁的主张?”
果然是关心出毛的羊更胜过羊毛本身。
我暗忖:虽然写的都是从现代带过来的那些知识,但若贸然称之为己见,只会让人觉得是这十来岁的小孩灵光一现而已,并非经验与理论的锤炼物,也没有深挖的潜力。相比之下,如果说是姬山翁的学见,那么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更加有发掘的价值,我也不会就此被轻易搁置。
不知道这人是谁,但是,我必须努力地推销自己。
“是家师所授,考场时间紧张,学生不过匆匆写出九牛一毛而已。”
“原来如此。”对方平静地继续道,“姬山翁仙逝,实在是国家的一大损失。”
这不是废话么,活着的时候你们没本事请回去帮你们卖命,现在谁杀的还不知道,说什么惋惜也只是给我听罢了。
我低首(不知这么暗他看不看得见?)道:“是的,家师平生之学渊博浩荡,学生略得皮毛,唯愿学以致用。”
“很好。守孝三年后,自然会有人去接你。”那声音停了停,又问,“值此大丧,为何不见戴孝?”
咦?
本来取消我这回的中考资格就已经很过分了,干嘛还变成三年?戴孝又是怎么回事?
不行,一定要弄明白:“家师待学生亲如父子……可是!学生毕竟并非亲子,行此大礼,于情、于礼不符。”
对方沉默几秒,继续不动声色言道:“——据曹少师所言,你应是姬山翁之子,莫非不对?”
“曹大人?”
曹寰说我是姬山翁的孩子?这什么跟什么嘛!
……等等,好像我也有点印象……
啊啊!是那回偷听,被曹寰和趵斩逮到的时候,趵斩“帮”我扯出的假身世!
——想不到曹寰不仅信以为真,还以此为根据断定我应守孝道,把我从榜上勾去了!
冤枉呀,人家比窦娥还冤!早知道说啥也不跟着趵斩瞎掺和,当时就该坚决否认才对!(所以说有那么一句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学生以为,曹大人是误会了在下的意思!”我忙不迭地撇清关系,“学生双亲早丧,全赖昙县街邻救助成长,八岁入县学做长工,幸遇家师收留教导,这才改姓为秦的!”
好吧,我承认这是胡编乱造。
对方似乎也不太相信:“你与秦氏一族相貌相若,这又如何解释?”
——你又没看到过我,光听曹寰一面之词怎么可以?
“学生与家师相处多年,志趣情操深受感染,所谓相由心生,有所相似也在情理之中啊!”通俗地说,就是长期相处的人看上去会有些相像,但那主要还是气质等直觉印象造成的。这个理由稍微勉强,也算说得过去吧?
谁知,对方没听懂:“相由心生……此话怎讲?”
呃,如果扯到佛教上去的话,恐怕连我自己也讲不清楚。我想了想,解释道:“是这样的,家师教导学生说,人的面相可以反应出教养与气质,年纪越大,这种判断就越正确。如果曹大人所见的在下,与家师有一成相似,那想必就是一份拙笨的神似而已罢!”
唉,可惜不能用列宁说的“一个人过了四十岁就该对自己的脸负责”来佐证——只怕列宁比佛教更难让古人理解。
对方没吭声,也不知道他明白我的意思不。
我等得急,又不便继续强调自己与姬山翁并非父子关系,心里一阵忐忑。
正在此时,室外突然响起大门铁环的铮铮声!寂静的居室里这响动吓我一跳,再回神的时候,面前那个人已经掀开帘子推门走了出去,脚步声沿着屋外侧的走廊转到屋后,远去了。
又有细碎的脚步声绕过来,将我所在的屋门虚掩。
“谁呀?”这女子应着,是帛阳公主的声音。
大门外传来的声音有点模糊:“……据东塔楼通报,皇城里潜进一名飞贼夜盗,小的领命搜查!望公主开门,惊扰清修,还请恕罪!”
“大胆!”公主怒喝,“这静室虽小,也是清净地方,怎会有贼!”
“可是……”
“还不快去别处查看,少在这里惹本公主不快!误了为皇兄祈福的吉时,你担当得起吗?”她耍起横来,还真有够不讲理。
“可是……”
“可是什么?皇兄的凯旋盛宴在中殿举行,正是必须戒严的时刻,你们却眼睁睁看着小贼进皇城,还丢失其行踪,怀疑到本公主的静室头上来?是不是活得不耐烦了!”
喝,虚张声势哪。
是因为我在这里,她害怕被搜出来?
“事关重大,还请公主开门!”
……啊,为防万一,我还是先躲躲吧。
偷偷扯下眼布,我从虚掩的房门钻了出去。外边是三丈见方的院子,院中有鼎,我沿着印象中刚才那男子的路线往屋侧廊下去,转过屋后,又见两条长廊,旁侧几间矮房。走到长廊尽头是小圃,深处有一道铁门,门上落着闩。
难道那男人还没离开这里?
现在怎么办呢,我琢磨着得先找个地方躲起来,等人搜索过了,再回到这里,等公主安排把我送出去的事宜。遥听得前面吵嚷,我急忙取下门闩,从后门溜了出去。
总的来说我对皇城非常不熟,唯一的记忆是好几年前跟着小宫女走那回了,基本上等于零。一出后门,前后都是至少五米高的红墙,一条直路通左右,还真没别的岔路可选。
我随便找了个方向,在高墙的影子里沿路小跑起来。
右转,右转,左转,还不算难记,希望回来的时候不会迷路。
到下个拐角处,我冷不防与突然冒出来的人撞到了一起!
第五十四节 如何在皇城里钻来钻去
到下个拐角处,我冷不防与突然冒出来的人撞到了一起!
“哇啊!”
眼冒金星,我因为质量小翻倒在地。对方却毛发无损。
“呃!”
他发出单音,然后我们惊疑地盯着彼此!
他看我——来路不明的小鬼,拖地三尺的兽皮连帽披风!
我看他——黑乎乎一整套夜行衣,是江近海的部下,还是那帮人要逮的飞贼?
几乎同时,我们伸手去捂对方的嘴!
“嘘!”“别喊!”
想也知道,我们的行动能力是有差距的,比如说吧,就算动作一样快,人家的手可比我长不少……
结果就是我的嘴巴,单方面地被捂了个结实。
对方如临大敌地蹲下:“别出声!我不是奸人!”(看成好字的快反省^v^)
谁会大吼着自己是坏蛋啊?我干嘛信你?
挣扎!
从我来的那个方向,火光和人声渐渐近了,有人吵嚷着说看到可疑的人影往这边逃窜——诶,原来被看见了……我的反追踪能力那么差?
惊慌的不止我一人,穿夜行衣的家伙手忙脚乱,挟起我返身就开跑。
我瞥他,心里想着要是张嘴咬他的手会不会被杀人灭口的问题,决定还是乖乖不吭声的好。
他对皇城满熟,岔路啊过道啊小门洞啥的,一个接一个地钻,没过几分钟,我彻底失去方向感:别说公主的静室在哪儿,就连我还在不在皇城里也不敢肯定了。
前面的大门边有守卫,这黑衣人从兜里摸出一枚围棋棋子,啪,弹到远处的墙角引人去查看,然后自己速度冲了进门,躲进树木阴影里。
我戳戳他的腰,指着他捂在我嘴上的手,示意我要说话。
他戒备地低声问:“你保证不大喊大叫?”
我点头。
那只手迟疑了一下,慢慢松开了。
“你就是他们要抓的飞贼?”我很合作地轻声询问。
对方摇头。“我是被连累的!本来好端端溜出来一趟,却碰上有贼的日子,这么灯火通明,叫我要怎么走才好——”
“……去哪里?”
“这你别管。”他拎着我的披风仔细地摸了摸,诧异道,“这不是老妖婆赐给帛阳的狐皮斗篷吗,怎么到你身上了?”
“老、老妖婆?”
这什么称呼?
他改口:“呃,是太后,老太后赐给帛阳公主……”
汗,这家伙大不敬的程度不下于我撕遗诏!披风确实是帛阳公主的没错,狐皮吗?不,等等,重点是他怎会连这个都认出来!
“大叔你到底是什么人?”我脱口问着,顿了顿,抹上点润滑油,“我是说,你看上去真的不像贼。”
他立刻答道:“当然!我只是想一个人偷偷去东宫而已!”
既然是偷偷地,就别说得正大光明理所当然好不好,还加上“而已”呢——东宫,那不就是太子住的地方吗?大家都还直接叫他东宫来着!
我很想问他去东宫干嘛,但想想还是算了,估计他没那么脑残问啥答啥。
我们谈话的声音惊动了不远处的一群小生命,它们咕咕地叫唤起来。
这不是宫后苑的鸽房吗?到这里的话,我还有点印象——当年从东宫出来,跟着小宫女躲巡逻和守卫,在某处假山后面逮到江近海,之后是一齐走到这里……倒推回去,如果卫兵和建筑没什么大变化,找到通往东宫的安全小道也不是那么困难。
回头一看,黑衣人还在伤脑筋地嘀咕:“刚才路过香容殿,看到也加了人手,后宫那边肯定更不通,这下三条路都不能走……”
我建议说:“沿着
又一阵脚步声传来,我急忙将眼布盖上。
从衣服摩擦的声响可以听出,这回来的人步幅比帛阳公主大得多,落脚也更加有力。应该是对自己颇有信心的男子才对。他推门,隔着帘子坐到我对面,呼吸平稳舒缓,没有某些装腔作势的人容易发出的、那种收缩鼻翼的吸气声。
不是很好应付的样子。
无法看见对方的长相,我莫名地感到一丝紧张,也许是师父教的相面法(即观察他人的方法)不能施展所致。
“你就是写《治方小议》的秦斯?”
来者的声音低沉,抑扬顿挫不明显,听上去很容易产生“这家伙根本就无所谓”的错觉,但重音落在最后二字,而非第一个“你”字上,又能隐约反映出他对人的兴趣比对文章来得高。
我回答道:“是的。”
“治理方国的办法,是你自己的意见,还是姬山翁的主张?”
第五十三节 皇城有飞贼
“治理方国的办法,是你自己的意见,还是姬山翁的主张?”
果然是关心出毛的羊更胜过羊毛本身。
我暗忖:虽然写的都是从现代带过来的那些知识,但若贸然称之为己见,只会让人觉得是这十来岁的小孩灵光一现而已,并非经验与理论的锤炼物,也没有深挖的潜力。相比之下,如果说是姬山翁的学见,那么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更加有发掘的价值,我也不会就此被轻易搁置。
不知道这人是谁,但是,我必须努力地推销自己。
“是家师所授,考场时间紧张,学生不过匆匆写出九牛一毛而已。”
“原来如此。”对方平静地继续道,“姬山翁仙逝,实在是国家的一大损失。”
这不是废话么,活着的时候你们没本事请回去帮你们卖命,现在谁杀的还不知道,说什么惋惜也只是给我听罢了。
我低首(不知这么暗他看不看得见?)道:“是的,家师平生之学渊博浩荡,学生略得皮毛,唯愿学以致用。”
“很好。守孝三年后,自然会有人去接你。”那声音停了停,又问,“值此大丧,为何不见戴孝?”
咦?
本来取消我这回的中考资格就已经很过分了,干嘛还变成三年?戴孝又是怎么回事?
不行,一定要弄明白:“家师待学生亲如父子……可是!学生毕竟并非亲子,行此大礼,于情、于礼不符。”
对方沉默几秒,继续不动声色言道:“——据曹少师所言,你应是姬山翁之子,莫非不对?”
“曹大人?”
曹寰说我是姬山翁的孩子?这什么跟什么嘛!
……等等,好像我也有点印象……
啊啊!是那回偷听,被曹寰和趵斩逮到的时候,趵斩“帮”我扯出的假身世!
——想不到曹寰不仅信以为真,还以此为根据断定我应守孝道,把我从榜上勾去了!
冤枉呀,人家比窦娥还冤!早知道说啥也不跟着趵斩瞎掺和,当时就该坚决否认才对!(所以说有那么一句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学生以为,曹大人是误会了在下的意思!”我忙不迭地撇清关系,“学生双亲早丧,全赖昙县街邻救助成长,八岁入县学做长工,幸遇家师收留教导,这才改姓为秦的!”
好吧,我承认这是胡编乱造。
对方似乎也不太相信:“你与秦氏一族相貌相若,这又如何解释?”
——你又没看到过我,光听曹寰一面之词怎么可以?
“学生与家师相处多年,志趣情操深受感染,所谓相由心生,有所相似也在情理之中啊!”通俗地说,就是长期相处的人看上去会有些相像,但那主要还是气质等直觉印象造成的。这个理由稍微勉强,也算说得过去吧?
谁知,对方没听懂:“相由心生……此话怎讲?”
呃,如果扯到佛教上去的话,恐怕连我自己也讲不清楚。我想了想,解释道:“是这样的,家师教导学生说,人的面相可以反应出教养与气质,年纪越大,这种判断就越正确。如果曹大人所见的在下,与家师有一成相似,那想必就是一份拙笨的神似而已罢!”
唉,可惜不能用列宁说的“一个人过了四十岁就该对自己的脸负责”来佐证——只怕列宁比佛教更难让古人理解。
对方没吭声,也不知道他明白我的意思不。
我等得急,又不便继续强调自己与姬山翁并非父子关系,心里一阵忐忑。
正在此时,室外突然响起大门铁环的铮铮声!寂静的居室里这响动吓我一跳,再回神的时候,面前那个人已经掀开帘子推门走了出去,脚步声沿着屋外侧的走廊转到屋后,远去了。
又有细碎的脚步声绕过来,将我所在的屋门虚掩。
“谁呀?”这女子应着,是帛阳公主的声音。
大门外传来的声音有点模糊:“……据东塔楼通报,皇城里潜进一名飞贼夜盗,小的领命搜查!望公主开门,惊扰清修,还请恕罪!”
“大胆!”公主怒喝,“这静室虽小,也是清净地方,怎会有贼!”
“可是……”
“还不快去别处查看,少在这里惹本公主不快!误了为皇兄祈福的吉时,你担当得起吗?”她耍起横来,还真有够不讲理。
“可是……”
“可是什么?皇兄的凯旋盛宴在中殿举行,正是必须戒严的时刻,你们却眼睁睁看着小贼进皇城,还丢失其行踪,怀疑到本公主的静室头上来?是不是活得不耐烦了!”
喝,虚张声势哪。
是因为我在这里,她害怕被搜出来?
“事关重大,还请公主开门!”
……啊,为防万一,我还是先躲躲吧。
偷偷扯下眼布,我从虚掩的房门钻了出去。外边是三丈见方的院子,院中有鼎,我沿着印象中刚才那男子的路线往屋侧廊下去,转过屋后,又见两条长廊,旁侧几间矮房。走到长廊尽头是小圃,深处有一道铁门,门上落着闩。
难道那男人还没离开这里?
现在怎么办呢,我琢磨着得先找个地方躲起来,等人搜索过了,再回到这里,等公主安排把我送出去的事宜。遥听得前面吵嚷,我急忙取下门闩,从后门溜了出去。
总的来说我对皇城非常不熟,唯一的记忆是好几年前跟着小宫女走那回了,基本上等于零。一出后门,前后都是至少五米高的红墙,一条直路通左右,还真没别的岔路可选。
我随便找了个方向,在高墙的影子里沿路小跑起来。
右转,右转,左转,还不算难记,希望回来的时候不会迷路。
到下个拐角处,我冷不防与突然冒出来的人撞到了一起!
第五十四节 如何在皇城里钻来钻去
到下个拐角处,我冷不防与突然冒出来的人撞到了一起!
“哇啊!”
眼冒金星,我因为质量小翻倒在地。对方却毛发无损。
“呃!”
他发出单音,然后我们惊疑地盯着彼此!
他看我——来路不明的小鬼,拖地三尺的兽皮连帽披风!
我看他——黑乎乎一整套夜行衣,是江近海的部下,还是那帮人要逮的飞贼?
几乎同时,我们伸手去捂对方的嘴!
“嘘!”“别喊!”
想也知道,我们的行动能力是有差距的,比如说吧,就算动作一样快,人家的手可比我长不少……
结果就是我的嘴巴,单方面地被捂了个结实。
对方如临大敌地蹲下:“别出声!我不是奸人!”(看成好字的快反省^v^)
谁会大吼着自己是坏蛋啊?我干嘛信你?
挣扎!
从我来的那个方向,火光和人声渐渐近了,有人吵嚷着说看到可疑的人影往这边逃窜——诶,原来被看见了……我的反追踪能力那么差?
惊慌的不止我一人,穿夜行衣的家伙手忙脚乱,挟起我返身就开跑。
我瞥他,心里想着要是张嘴咬他的手会不会被杀人灭口的问题,决定还是乖乖不吭声的好。
他对皇城满熟,岔路啊过道啊小门洞啥的,一个接一个地钻,没过几分钟,我彻底失去方向感:别说公主的静室在哪儿,就连我还在不在皇城里也不敢肯定了。
前面的大门边有守卫,这黑衣人从兜里摸出一枚围棋棋子,啪,弹到远处的墙角引人去查看,然后自己速度冲了进门,躲进树木阴影里。
我戳戳他的腰,指着他捂在我嘴上的手,示意我要说话。
他戒备地低声问:“你保证不大喊大叫?”
我点头。
那只手迟疑了一下,慢慢松开了。
“你就是他们要抓的飞贼?”我很合作地轻声询问。
对方摇头。“我是被连累的!本来好端端溜出来一趟,却碰上有贼的日子,这么灯火通明,叫我要怎么走才好——”
“……去哪里?”
“这你别管。”他拎着我的披风仔细地摸了摸,诧异道,“这不是老妖婆赐给帛阳的狐皮斗篷吗,怎么到你身上了?”
“老、老妖婆?”
这什么称呼?
他改口:“呃,是太后,老太后赐给帛阳公主……”
汗,这家伙大不敬的程度不下于我撕遗诏!披风确实是帛阳公主的没错,狐皮吗?不,等等,重点是他怎会连这个都认出来!
“大叔你到底是什么人?”我脱口问着,顿了顿,抹上点润滑油,“我是说,你看上去真的不像贼。”
他立刻答道:“当然!我只是想一个人偷偷去东宫而已!”
既然是偷偷地,就别说得正大光明理所当然好不好,还加上“而已”呢——东宫,那不就是太子住的地方吗?大家都还直接叫他东宫来着!
我很想问他去东宫干嘛,但想想还是算了,估计他没那么脑残问啥答啥。
我们谈话的声音惊动了不远处的一群小生命,它们咕咕地叫唤起来。
这不是宫后苑的鸽房吗?到这里的话,我还有点印象——当年从东宫出来,跟着小宫女躲巡逻和守卫,在某处假山后面逮到江近海,之后是一齐走到这里……倒推回去,如果卫兵和建筑没什么大变化,找到通往东宫的安全小道也不是那么困难。
回头一看,黑衣人还在伤脑筋地嘀咕:“刚才路过香容殿,看到也加了人手,后宫那边肯定更不通,这下三条路都不能走……”
我建议说:“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