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的战争 [35]
中国军队。波斯人大喜过望,于是挥兵直指苏州,苏州城内顿时一片惊惶,但是北京对此束手无策:在本土居然没有一支成规模的军事力量。各地的卫戍部队虽然为数不少,但是分散各地。更要命的,如果真的爆发战争,本土目前的兵力根本无力与波斯做正面交锋。最后国防部下令立即从东大陆空运10个主战坦克师到苏州,同时停止各地裁撤军队的行动,重新编成了5个装甲步兵师,立即移往苏州一带。我当时奉命指挥这一次行动,波斯军队的前锋在苏州郊外与我军接触后发生交火,他们很吃了点亏。同时北京卫戍集团军(中国三大王牌部队之一)在其西方截断了波斯人的后路。在波斯人得知中国已经召回了东大陆的精锐部队,而且交手的结果证明两者实力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以后,他们就乘着我国外交部向其提出抗议的机会就坡下驴,表示同意立即撤出所有“越界部队”(这样深入的“越界”历史上实在少见),并提出睦邻友好之类的陈词滥调。中国政府自然是照单全收,于是划定边界签定条约,中国和波斯又继续“永远友好“下去了。
不过也亏得波斯人这么闹了一趟,席卷全国的“裁军风潮”也平息下来,人们终于清晰的认识到拥有一个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于一个国家的生死攸关。虽然赵云明后来写了好几篇文章批判说在这次事件中东大陆远征军是故意向政府和人民卖好,但是没有什么反响。他又提出了几个整顿军队上层的议案,试图从指挥上阉割军队。但在议会经过激烈的辩论后他的议案全部流产,他本人在1880年初的改选中下台,反战势力也在改选中伤筋动骨,说话再也没有以前那么响了。而军队则终于可以长一口气,重新站回到1875年前的位置。
第三卷 第二次东大陆战争 第二章
第二天我赶往比萨港,在那里上了飞回“粮仓”的班机。
在飞机上看着新到比萨军事基地的几份前线通报,巴比伦人在停火线一带大玩花样,他们在中路集结了约15个步兵师,说是要搞军事演习,同时巴比伦的空军飞机几乎天天越界侦察。现在的停火线火药味很浓,远征军司令部已经向停火线附近的所有部队下达了进入高度戒备状态的命令,圣雷吉斯的空军轰炸机大队已经连续3天24小时值班了。
苏娜翻着另外的几张军报,最近国内风平浪静,中国重整军力的计划正在稳步进行,并已经收到了很不错的效果。苏娜热心的不是这个,她已经升到中校军衔,现在的职务是东大陆远征军司令部特种兵战术参谋,所以她对一些特种装备的研制情况和特种兵的战术问题明显要比其他东西关注得多。这时候她正很认真的读着一篇关于丛林地带特种战术使用情况的报道,我记得很清楚,那张报纸的背面是一行大字标题:“中国首架隐形轰炸机轰-3Y昨日试飞成功,将开始装备部队”,下面是一张飞机的照片,照片上是一架扁平外形怪异的飞机。当时我还跟苏娜说:“真是架难看的飞机。”正如很多人形容的那样:轰-3Y看起来就好象一把扭曲的泥瓦匠刮刀。
我继续翻着报纸,军部的内部通讯上赫然登载着蒋宾达最新的情况报告,他在祖鲁山地的侦察任务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弄到了大量的情报,他的报告证实巴比伦军队正试图改变其部队训练素质低下和装备粗劣这两大痼疾,目前巴比伦最精锐的5个师正在祖鲁山地一带进行换装和重训。看来现在巴比伦人正在努力改变其糟糕的装备体系,他们开始在自己的军队里大量换装“荣耀”79式步枪,这种步枪是巴比伦人对希腊的捷哈特II突击步枪进行了一些改进设计出来的,质量比原来巴比伦军队所使用的“光荣”式要好得多了。不但如此,现在巴比伦人正在重新编组他们的装甲师,我们知道至少已经有25个装甲师装备完成处于作战状态,这些由希腊人加以指导和训练的装甲师拥有不错的火力和防御力,虽然没有经历过实战,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其实力相当不俗,看来以后不会再出现巴比伦人被我们的部队开着坦克如赶鸭子般追杀的情况了。
国内版的新闻都是相当搞笑的消息:海军的一艘高速巡航舰“明杨号”在大东洋巡航时居然被一群没常识的希腊海盗当成了商船(高速巡航舰上没有炮塔,是以对空导弹和反舰导弹为主要武器的),这些海盗挥舞着诸如捷哈特II之类的轻武器,并用30mm榴弹炮向“明杨号”坚固的舰壳装甲开火,要求他们立即停船。这些海盗的下场可想而知:一枚“定海”反舰导弹准确的把他们送上了西天。报纸上还登载了“明杨号”当时拍摄的海盗们正在疯狂叫嚣,要求“明杨号”停船时的照片,望着照片上那些狂喜又愚昧的面孔,我不由得哑然失笑。
另外一条消息是一位退役军官组织的东大陆巡回演出团在圣雷吉斯举行演出,由于演出场地只能容纳2万人,对于当地将近30万的驻军而言简直是杯水车薪,于是顿时弄得一票难求。演出时有几十名工兵假装在场外执行修路任务,挖掘了一条地道,想要经过地道进入场内,但他们的出口却正在圣雷吉斯宪兵总监的座位下面,结果自然是这些工兵全部被逮捕。
“钱遥?”我读着报纸上这位组织演出的前退役军官的名字,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个慰问团的美女团长。她在五年前那个亡命之夜受了伤,和我们一起被送到东丹岛的陆军疗养院。在伤愈以后她就申请退役了,然后离开了疗养院。原来这以后她还是干着她的老本行,而且看来干得很不错,竟然能请出多位现在的当红明星不远万里的去东大陆搞巡回演出,真是混大了。
还有一条消息是关于阿兹特克军方与我国进行军事交流的事情。他们的国防部部长试吃了我们的野战步兵口粮以后觉得非常适合阿兹特克人的口味,立即下令采购一批运往国内。并希望与我们的步兵口粮供货商签订进口协议,向我们进口野战口粮。我当然吃过我们自己国产的野战步兵口粮,味道是的确还可以,但是挺干的,吃的时候需要喝很多的水。(中国军队的口粮供货商是国内知名企业Ayooyoo集团属下的Ayooyoo绝叫食品公司,他们一共提供了5个系列44个品种的野战口粮。从1855年开始直到现在的近50年间,他们一直承担着向中国陆军和海军提供野战口粮的工作。中国空军的野战口粮则由空军后勤处自己监制和生产)我最喜欢的是里面当作餐后甜点的巧克力,口感非常滑润,巧克力味道十足。虽然Ayooyoo集团下属其他的几个食品公司也生产许多种类的巧克力,我却始终觉得陆军野战口粮中的那一小条巧克力的味道最好。
经过3小时的飞行,飞机降落在托那汪达机场,我一下飞机,就看到了钱隆的副官周为宁站在停机坪边上,身后是一辆门上漆着鲜明的“中国东大陆远征军司令部”标记和徽章的吉普车。他一看到我就奔了过来。
“将军,快上车去司令部。”他一边从我手里接过手提箱,一边急急的跟我说。
“怎么了?”我跟在他后面匆匆的走着,有点讶异地问道。
“上车再说吧!钱帅在等你呢。”周为宁小跑几步来到吉普车边上,把我的行李往后座一放。我和苏娜跟在他后面上了车。周为宁发动了车子,向机场外的公路疾驶而去。
一直到上了公路,周为宁才对迷惑不解的我说了一句让我大吃一惊的话:“巴比伦人攻击了我们。”
第三卷 第二次东大陆战争 第三章
“什么?巴比伦人疯了?”我脱口而出就是这么一句。的确,巴比伦人选这个时候动手,绝对是下策中的下策:他国内经济刚刚复苏,军队的编练计划还没有完成,选这时候开战?那不是找死吗?
周为宁于是稍微讲了一下战场态势,和后来战史上记载的不同,当时我们得到的情报是巴比伦人以20个坦克师和40个步兵师的兵力在9月9日拂晓分三路向我们发起进攻,并迅速突破了我军在中路的防线,目前还在向前推进。事实上巴比伦的前锋只有15个坦克师,但是他们已经有了装甲步兵师,虽然不很多,不过其作战效能已经大大提高了。而我们没有得到巴比伦装甲步兵师已经装备完成的情报(该项情报在巴比伦军事档案中被列为绝密,根据战后缴获的档案证明,当时的巴比伦军队一共装备了10个装甲步兵师),所以对敌人的推进速度和防御能力估计不足。敌人在1天内推进了100公里,沙漠平坦的地形明显帮了他们很大的忙,这可不是“1875年攻势”的时候了,我们没有准备相应的后手,一时间战线陷入了被动局面。
一路走一路说,当周为宁的吉普车驶入司令部的时候,我已经对战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我走进作战室,里面一片繁忙景象,来来往往的都是参谋部的人员,文件、报告满天飞,通讯线路的声音响成一片,宽大的房间正中的四个大沙盘前有许多人在那里推演战况。我吸了一口气,感觉到浓烈的战争味道扑面而来。
“你来了啊!”钱隆声音还是那么豪壮,但是时隔五年,他明显苍老了许多,虽然依旧是一派“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鬓边星星的白发和面庞上显著加深的皱纹,都说明他在这五年里身心所受的煎熬。看到我来他显得很高兴,总参谋长柳平,一个五十来岁胖胖的中将也走了过来跟我打招呼。
“钱帅,战况如何?”我和他们寒暄了两句,就走到作战室中间的大电子沙盘旁边,一个参谋正在旁边操作,在沙盘上显示出现在的战况。
“不怎样……”钱隆拧紧了眉头,“9日晚上巴比伦的第4、7、12坦克师在这里击溃了第三装甲步兵师,我军伤亡很大,现在的关键是纵深不够,我们对敌人的突破能力明显估计不足,另外,巴比伦人已经完成了装甲步兵的编成……”
“哦?”我吃了一惊,抬头看了一眼柳平,他点了点头,伸手在沙盘上指着:“巴比伦第2、4装甲步兵师今晨在这里与我军第33主战坦克师交火。”我低头看去,那里有一个上面标着33主战坦克师的蓝箭头由北向南插向巴比伦军队的侧翼,标着巴比伦第2、4装甲步兵师的两个红箭头则面向北挡住了蓝箭头的去路。“他们成功的组织了防御,挡住了第33师的进攻,显示出巴比伦军队在质量上有了相当大的提高。”柳平顿了一顿,接着说:“巴比伦的主力是第4、7坦克师,这两个师经过希腊人的训练和指导,在作战方面相当有一套。”
“巴比伦人突然发起攻击,不会只为了这么一点点暂时的局部利益。”我说了一句,“他们肯定有更深层次的战略
不过也亏得波斯人这么闹了一趟,席卷全国的“裁军风潮”也平息下来,人们终于清晰的认识到拥有一个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于一个国家的生死攸关。虽然赵云明后来写了好几篇文章批判说在这次事件中东大陆远征军是故意向政府和人民卖好,但是没有什么反响。他又提出了几个整顿军队上层的议案,试图从指挥上阉割军队。但在议会经过激烈的辩论后他的议案全部流产,他本人在1880年初的改选中下台,反战势力也在改选中伤筋动骨,说话再也没有以前那么响了。而军队则终于可以长一口气,重新站回到1875年前的位置。
第三卷 第二次东大陆战争 第二章
第二天我赶往比萨港,在那里上了飞回“粮仓”的班机。
在飞机上看着新到比萨军事基地的几份前线通报,巴比伦人在停火线一带大玩花样,他们在中路集结了约15个步兵师,说是要搞军事演习,同时巴比伦的空军飞机几乎天天越界侦察。现在的停火线火药味很浓,远征军司令部已经向停火线附近的所有部队下达了进入高度戒备状态的命令,圣雷吉斯的空军轰炸机大队已经连续3天24小时值班了。
苏娜翻着另外的几张军报,最近国内风平浪静,中国重整军力的计划正在稳步进行,并已经收到了很不错的效果。苏娜热心的不是这个,她已经升到中校军衔,现在的职务是东大陆远征军司令部特种兵战术参谋,所以她对一些特种装备的研制情况和特种兵的战术问题明显要比其他东西关注得多。这时候她正很认真的读着一篇关于丛林地带特种战术使用情况的报道,我记得很清楚,那张报纸的背面是一行大字标题:“中国首架隐形轰炸机轰-3Y昨日试飞成功,将开始装备部队”,下面是一张飞机的照片,照片上是一架扁平外形怪异的飞机。当时我还跟苏娜说:“真是架难看的飞机。”正如很多人形容的那样:轰-3Y看起来就好象一把扭曲的泥瓦匠刮刀。
我继续翻着报纸,军部的内部通讯上赫然登载着蒋宾达最新的情况报告,他在祖鲁山地的侦察任务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弄到了大量的情报,他的报告证实巴比伦军队正试图改变其部队训练素质低下和装备粗劣这两大痼疾,目前巴比伦最精锐的5个师正在祖鲁山地一带进行换装和重训。看来现在巴比伦人正在努力改变其糟糕的装备体系,他们开始在自己的军队里大量换装“荣耀”79式步枪,这种步枪是巴比伦人对希腊的捷哈特II突击步枪进行了一些改进设计出来的,质量比原来巴比伦军队所使用的“光荣”式要好得多了。不但如此,现在巴比伦人正在重新编组他们的装甲师,我们知道至少已经有25个装甲师装备完成处于作战状态,这些由希腊人加以指导和训练的装甲师拥有不错的火力和防御力,虽然没有经历过实战,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其实力相当不俗,看来以后不会再出现巴比伦人被我们的部队开着坦克如赶鸭子般追杀的情况了。
国内版的新闻都是相当搞笑的消息:海军的一艘高速巡航舰“明杨号”在大东洋巡航时居然被一群没常识的希腊海盗当成了商船(高速巡航舰上没有炮塔,是以对空导弹和反舰导弹为主要武器的),这些海盗挥舞着诸如捷哈特II之类的轻武器,并用30mm榴弹炮向“明杨号”坚固的舰壳装甲开火,要求他们立即停船。这些海盗的下场可想而知:一枚“定海”反舰导弹准确的把他们送上了西天。报纸上还登载了“明杨号”当时拍摄的海盗们正在疯狂叫嚣,要求“明杨号”停船时的照片,望着照片上那些狂喜又愚昧的面孔,我不由得哑然失笑。
另外一条消息是一位退役军官组织的东大陆巡回演出团在圣雷吉斯举行演出,由于演出场地只能容纳2万人,对于当地将近30万的驻军而言简直是杯水车薪,于是顿时弄得一票难求。演出时有几十名工兵假装在场外执行修路任务,挖掘了一条地道,想要经过地道进入场内,但他们的出口却正在圣雷吉斯宪兵总监的座位下面,结果自然是这些工兵全部被逮捕。
“钱遥?”我读着报纸上这位组织演出的前退役军官的名字,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个慰问团的美女团长。她在五年前那个亡命之夜受了伤,和我们一起被送到东丹岛的陆军疗养院。在伤愈以后她就申请退役了,然后离开了疗养院。原来这以后她还是干着她的老本行,而且看来干得很不错,竟然能请出多位现在的当红明星不远万里的去东大陆搞巡回演出,真是混大了。
还有一条消息是关于阿兹特克军方与我国进行军事交流的事情。他们的国防部部长试吃了我们的野战步兵口粮以后觉得非常适合阿兹特克人的口味,立即下令采购一批运往国内。并希望与我们的步兵口粮供货商签订进口协议,向我们进口野战口粮。我当然吃过我们自己国产的野战步兵口粮,味道是的确还可以,但是挺干的,吃的时候需要喝很多的水。(中国军队的口粮供货商是国内知名企业Ayooyoo集团属下的Ayooyoo绝叫食品公司,他们一共提供了5个系列44个品种的野战口粮。从1855年开始直到现在的近50年间,他们一直承担着向中国陆军和海军提供野战口粮的工作。中国空军的野战口粮则由空军后勤处自己监制和生产)我最喜欢的是里面当作餐后甜点的巧克力,口感非常滑润,巧克力味道十足。虽然Ayooyoo集团下属其他的几个食品公司也生产许多种类的巧克力,我却始终觉得陆军野战口粮中的那一小条巧克力的味道最好。
经过3小时的飞行,飞机降落在托那汪达机场,我一下飞机,就看到了钱隆的副官周为宁站在停机坪边上,身后是一辆门上漆着鲜明的“中国东大陆远征军司令部”标记和徽章的吉普车。他一看到我就奔了过来。
“将军,快上车去司令部。”他一边从我手里接过手提箱,一边急急的跟我说。
“怎么了?”我跟在他后面匆匆的走着,有点讶异地问道。
“上车再说吧!钱帅在等你呢。”周为宁小跑几步来到吉普车边上,把我的行李往后座一放。我和苏娜跟在他后面上了车。周为宁发动了车子,向机场外的公路疾驶而去。
一直到上了公路,周为宁才对迷惑不解的我说了一句让我大吃一惊的话:“巴比伦人攻击了我们。”
第三卷 第二次东大陆战争 第三章
“什么?巴比伦人疯了?”我脱口而出就是这么一句。的确,巴比伦人选这个时候动手,绝对是下策中的下策:他国内经济刚刚复苏,军队的编练计划还没有完成,选这时候开战?那不是找死吗?
周为宁于是稍微讲了一下战场态势,和后来战史上记载的不同,当时我们得到的情报是巴比伦人以20个坦克师和40个步兵师的兵力在9月9日拂晓分三路向我们发起进攻,并迅速突破了我军在中路的防线,目前还在向前推进。事实上巴比伦的前锋只有15个坦克师,但是他们已经有了装甲步兵师,虽然不很多,不过其作战效能已经大大提高了。而我们没有得到巴比伦装甲步兵师已经装备完成的情报(该项情报在巴比伦军事档案中被列为绝密,根据战后缴获的档案证明,当时的巴比伦军队一共装备了10个装甲步兵师),所以对敌人的推进速度和防御能力估计不足。敌人在1天内推进了100公里,沙漠平坦的地形明显帮了他们很大的忙,这可不是“1875年攻势”的时候了,我们没有准备相应的后手,一时间战线陷入了被动局面。
一路走一路说,当周为宁的吉普车驶入司令部的时候,我已经对战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我走进作战室,里面一片繁忙景象,来来往往的都是参谋部的人员,文件、报告满天飞,通讯线路的声音响成一片,宽大的房间正中的四个大沙盘前有许多人在那里推演战况。我吸了一口气,感觉到浓烈的战争味道扑面而来。
“你来了啊!”钱隆声音还是那么豪壮,但是时隔五年,他明显苍老了许多,虽然依旧是一派“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鬓边星星的白发和面庞上显著加深的皱纹,都说明他在这五年里身心所受的煎熬。看到我来他显得很高兴,总参谋长柳平,一个五十来岁胖胖的中将也走了过来跟我打招呼。
“钱帅,战况如何?”我和他们寒暄了两句,就走到作战室中间的大电子沙盘旁边,一个参谋正在旁边操作,在沙盘上显示出现在的战况。
“不怎样……”钱隆拧紧了眉头,“9日晚上巴比伦的第4、7、12坦克师在这里击溃了第三装甲步兵师,我军伤亡很大,现在的关键是纵深不够,我们对敌人的突破能力明显估计不足,另外,巴比伦人已经完成了装甲步兵的编成……”
“哦?”我吃了一惊,抬头看了一眼柳平,他点了点头,伸手在沙盘上指着:“巴比伦第2、4装甲步兵师今晨在这里与我军第33主战坦克师交火。”我低头看去,那里有一个上面标着33主战坦克师的蓝箭头由北向南插向巴比伦军队的侧翼,标着巴比伦第2、4装甲步兵师的两个红箭头则面向北挡住了蓝箭头的去路。“他们成功的组织了防御,挡住了第33师的进攻,显示出巴比伦军队在质量上有了相当大的提高。”柳平顿了一顿,接着说:“巴比伦的主力是第4、7坦克师,这两个师经过希腊人的训练和指导,在作战方面相当有一套。”
“巴比伦人突然发起攻击,不会只为了这么一点点暂时的局部利益。”我说了一句,“他们肯定有更深层次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