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的战争 [15]
你有没有找新女朋友?我劝你好多次了,不要老是光想慧,眼睛要放远,重新找一个吧!慧一定也这么想,她在天上也会祝福你的。别总是憋在办公室里闷头办公了,你才28岁,不是82岁啊!我的老大!三步之内必有芳草,只要你肯,女孩子多的很!真的,以前虽然我们一直打击你,但说实话,你是真的很有男子气概的人。
好了好了,我该去忙我的事了,最后说一句,别太不把自己当人啦!
祝
平安顺意!
陆宾
1873.5.19
这是陆宾的来信,他是1873年5月写这封信的,但我收到的时候已经是8月了。我无法确定他的吉凶,因为1873年的8月,圣雷吉斯已经被围两个月了。
我一直很注意看内部的军报,也通过一些关系去打听东大陆的战事进展。现在所有档案都已经公开,很容易查到当时的情况,但在1873年的时候,要得到东大陆的消息非常困难。我在东丹岛卫戍司令部有个老部下,所有东大陆的消息都要通过东丹岛的中转,我就从他那里打听消息。
如所有的历史书上写的,远征军开始的时候非常顺利,在攻占了托那汪达以后,又击溃了巴比伦的主力第三集团军,打败了美国的王牌第一坦克师,横扫易洛魁山脉以南,连续攻陷了油泉堡和圣雷吉斯、维鲁拉纽,将全部的易洛魁被占领土都解放了。
但是海上的态势却不太好,1873年2月11日,中国的“宁波号”航空母舰编队在亚述半岛海域执行轰炸任务时遭到希腊大东洋舰队的伏击,“宁波号”及编队中的大部分舰艇被击沉。这一次惨败被称为“亚述黑洞”。但这次失败造成我们丢失了制海权,使给东大陆提供后援的计划搁浅。陆宾说的一点也不错,现在的历史书上都这样写:“从1873年4月开始,中国远征军基本是靠缴获的物资在作战。”有一本报告文学上还吹牛说“中国军队创造了无后勤作战还能屡败强敌的军事奇迹”,真不知道那个作者是怎么想的,我们为这样的胜利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啊?陆宾这样的司令部要员居然要亲自参加战斗!这是什么概念?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家伙真该去翻翻《东大陆战役纪要》(当时是内部参考资料,但现在都解禁了,在档案馆可以查得到),部队伤亡从1月的1400人猛增到7月的22000人,难道是我们的战士素质下降了?还是敌人使用了什么秘密武器?都不是,罪魁祸首就是这该死的补给问题。
【注】陆宾信中的*是被删去的文字,当时军队信件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有专门的信件检查官负责查看军官和士兵的信件,严防在信件中泄露军事机密。
第四章
1873年的9月14日,我第一次见到钱隆。
那是在东丹岛的陆军司令部,我去司令部开会,经过远征军作战办公室的时候,听见里面有一个大嗓门在喊:“你们他妈的在想些什么?”
这句话后来被许多记者写成“你们他妈的什么都不会”,我见过许多有关钱隆的书上都写着这样的话,但实际上钱隆的原话并非如此。
当时的我被吓了一跳,这时门口的一个值勤军官向我伸了伸舌头,小声的告诉我钱隆在里面,正在向国防部的联络官发火。
钱隆这个名字如今为所有的人熟悉,都知道他是东大陆战争的英雄、著名的元帅。但这个时候的钱隆是远征军近卫第三主战坦克师师长,因为在刚刚发生的维鲁拉纽保卫战中立下的卓越战功而被擢升为大将。据我记得,他在八月成功地组织了一次突击,击溃了希腊第三十五坦克师、近卫第七步兵师,歼敌25000多人。现在的许多历史书上说他在那一次战役中还击溃了希腊的近卫第一坦克师,这不是事实。希腊第一近卫坦克师当时是因伤亡惨重而主动撤离战场,在后撤途中被远征军的近卫第七装甲步兵师歼灭,这是钱隆后来亲口对我说的。对当时战况的记录残缺不全,在传闻中发生了种种变化,但我想他的口述应该比较权威。
维鲁拉纽位于易洛魁山脉南部的山脚下,北边是山,东部和南部毗邻巴比伦大沙漠,和南方大盐湖岸边的圣雷吉斯互为犄角,是巴比伦进攻易洛魁的必经要道。巴比伦在西部战役的惨败后,立刻调集了东部国土几乎所有的现役军事力量,向维鲁拉纽和圣雷吉斯两个军事要点发起孤注一掷式的猛烈进攻,希腊军队也投入了大量的部队协助进攻,参战双方的总人数达到130万人之多,是易洛魁战争后东大陆最大的一次战役。不消说,中国军队处于绝对劣势:人数上是1:6的巨大不足;部队刚经历了激烈的战斗疲惫不堪;后勤补给非常紧张;前线部队常常陷入击败敌军后却没有弹药和油料追击以扩大战果的困境。
当时在维鲁拉纽城内驻守的中国军队是近卫第三主战坦克师、第八、第十二、第十七主战坦克师、第八、第九、第十三装甲步兵师共七个师,在城北易洛魁山脉南麓的卡拉卡拉峰上有近卫第七装甲步兵师、第二主战坦克师,兵力比较厚集,但是部队在经历了连续作战后伤亡较大,补给严重不足。
1873年6月南方的圣雷吉斯被围后,远征军司令部曾命令维鲁拉纽的部队向南援救,打开通道。当时派出的是部队满员的第八、第十二主战坦克师和第十三装甲步兵师,这支人马在圣雷吉斯北方六十公里郊外的沙漠中与希腊的3个坦克师遭遇,中国军队当时“表现出惊人的战斗力”,仅用二天就完全消灭这三个师,但随即就遭到巴比伦八个步兵师的包围攻击,双方展开激战。战斗历时10天,最后由于弹药和汽油耗尽和兵力上的严重不足,除第八主战坦克师有两个团冲破重围进入圣雷吉斯以外,另两个师全军覆没,伤亡人数达到26000多人,巴比伦也伤亡了将近30000人左右。当时的战况已完全无法知晓,从战后缴获的巴比伦国防部档案来看,“在约2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展开激烈的战斗”,“中国军队极尽顽强,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武器和方法,对我军造成严重损失”,“中国军队的补给严重不足,但其士兵所表现的战斗精神和战斗素养令人钦佩”,“中国军队以10~12人为小组,在支离破碎的战线上坚持抵抗,我军伤亡惨重”……(这三个师在罗马战争时曾参加过一系列重要战役,战功赫赫,士兵军官都身经百战,最后结局却在巴比伦沙漠里血沃黄沙。我在第十二主战坦克师里有很多熟人,当听到他们的不幸消息时,怅然了很久。)
1873年6月底,巴比伦军队5个步兵师、1个枪骑兵师和希腊的3个坦克师、1个步兵师包围了维鲁拉纽,并发起攻击。我军在7月到8月一直在激烈地抵抗,到8月底远征军司令部下令突围时,部队伤亡已经超过1/3,补给情况更是十分严峻。于是钱隆指挥了这次突击,本意是要打开向西的突围通道,到油泉堡一线防守。钱隆下令集中了所有的弹药和油料,“向南做了一次大的徉动后突然向西进攻,希腊军队刚刚到那里换防,被远征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虽然希腊军队最后还是被击溃,不过由于他们作战十分顽强,争取到了四天的时间,使巴比伦的三个步兵师得以赶到增援并堵住了我军的通道,终于迫使我军由于后继无力而后退。这一次突击向西推进了55公里,造成了敌人的巨大伤亡,局部改变了中国军队的不利态势,但是这次突击“从战略角度上来说是失败的,因为中国军队未能完成突围计划”。钱隆退回维鲁拉纽后即被擢升为大将,并由一架专机接往托那汪达,在那里搭一班伤兵船到达东丹岛比萨港。据说这是参谋本部的意思,因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我见到他的那天,他正在大发脾气,因为国防部不肯向东大陆空运增援部队。当时的国防部高官认为“东大陆已经完了,现在应该做的是怎样从东大陆体面地撤退,而不是添油式的增加兵力,那只会造成更大的伤亡和更糟的局势。”钱隆因此高声喝骂:“你们他妈的在想些什么?”他描述前方部队怎样心焦地盼望援军和补给,部队又是在怎样艰难的情况下作战:
“每人每天只有一个馒头的食品配额,伤兵却宁愿饿着肚子也要把自己的份让给前线的部队……每人只有10发子弹,前线的部队常常把冲锋的敌人放到30米才打,为的是可以夺取敌人的枪支和弹药……坦克没有汽油,坦克兵把坦克用沙子埋起来,只露一个炮塔用来做掩体,自己全部出来做步兵……有一个连打剩下8个人,没一个人不带伤,弹药全部耗尽,他们还是用刺刀和铁锹和冲进阵地的敌人搏斗,其中6个拉响敌人身上的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敌人是被他们吓退的!……一个前哨阵地被敌人包围,上面只有1个排啊!主阵地看着他们被围,敌人四面八方的向他们进攻,他们坚守了三天!没有水!没有粮食!三天!可是我们的部队无法援救他们,因为我们没有炮弹!敌人花了三天才攻下那个阵地!上面的战士全部都战死了……而你们居然说要放弃他们!你们到底是不是人?有没有人心?是你们把他们送到那个死地去,我说过多少次没有补给不要贸然进攻,你们不听。现在打了败仗你们却只要说一句‘放弃’就可以了!可是这样的战士却要为你们的错误付出生命来做代价!为什么?为什么?”
我在办公室外面,听着听着忍不住热泪盈眶,而办公室里的“老王八”们却一声不响,他们习惯了胜利再胜利,在这样严重的局势面前完全不知所措,已经傻了。
第五章
2天以后,圣雷吉斯陷落。
当天的报纸上没有登这个消息,确切的消息一直到一个月以后才在各家报纸不引人注目的版面上悄悄出现。我们是从希腊的对华广播里听到这个消息的,一开始还认为是希腊人的宣传,但是希腊说圣雷吉斯是由巴比伦军队攻陷的,而且还对这个盟友一直被引为笑谈的战斗力大加吹捧,说他们在“反抗中国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成为真正的坚定的维护世界和平的正义战士”之类云云。听着希腊播音员用蹩脚的怪腔怪调的中国话胡吹着类似的牛皮,我们却没有一点想笑的冲动,因为希腊人报出了中国军队的番号和伤亡数,联系这几天从司令部影影绰绰传出来的坏消息,我们这些老兵都猜出了消息的真实性:圣雷吉斯是真的陷落了。
我和蒋宾达默默的坐在训练营营长办公室的黑暗里,收音机噼里啪啦的静电声使希腊人的话听起来断断续续的,但是我们还是听清了:死亡38000多人、伤约11000人,被俘约5000人,远征
好了好了,我该去忙我的事了,最后说一句,别太不把自己当人啦!
祝
平安顺意!
陆宾
1873.5.19
这是陆宾的来信,他是1873年5月写这封信的,但我收到的时候已经是8月了。我无法确定他的吉凶,因为1873年的8月,圣雷吉斯已经被围两个月了。
我一直很注意看内部的军报,也通过一些关系去打听东大陆的战事进展。现在所有档案都已经公开,很容易查到当时的情况,但在1873年的时候,要得到东大陆的消息非常困难。我在东丹岛卫戍司令部有个老部下,所有东大陆的消息都要通过东丹岛的中转,我就从他那里打听消息。
如所有的历史书上写的,远征军开始的时候非常顺利,在攻占了托那汪达以后,又击溃了巴比伦的主力第三集团军,打败了美国的王牌第一坦克师,横扫易洛魁山脉以南,连续攻陷了油泉堡和圣雷吉斯、维鲁拉纽,将全部的易洛魁被占领土都解放了。
但是海上的态势却不太好,1873年2月11日,中国的“宁波号”航空母舰编队在亚述半岛海域执行轰炸任务时遭到希腊大东洋舰队的伏击,“宁波号”及编队中的大部分舰艇被击沉。这一次惨败被称为“亚述黑洞”。但这次失败造成我们丢失了制海权,使给东大陆提供后援的计划搁浅。陆宾说的一点也不错,现在的历史书上都这样写:“从1873年4月开始,中国远征军基本是靠缴获的物资在作战。”有一本报告文学上还吹牛说“中国军队创造了无后勤作战还能屡败强敌的军事奇迹”,真不知道那个作者是怎么想的,我们为这样的胜利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啊?陆宾这样的司令部要员居然要亲自参加战斗!这是什么概念?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家伙真该去翻翻《东大陆战役纪要》(当时是内部参考资料,但现在都解禁了,在档案馆可以查得到),部队伤亡从1月的1400人猛增到7月的22000人,难道是我们的战士素质下降了?还是敌人使用了什么秘密武器?都不是,罪魁祸首就是这该死的补给问题。
【注】陆宾信中的*是被删去的文字,当时军队信件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有专门的信件检查官负责查看军官和士兵的信件,严防在信件中泄露军事机密。
第四章
1873年的9月14日,我第一次见到钱隆。
那是在东丹岛的陆军司令部,我去司令部开会,经过远征军作战办公室的时候,听见里面有一个大嗓门在喊:“你们他妈的在想些什么?”
这句话后来被许多记者写成“你们他妈的什么都不会”,我见过许多有关钱隆的书上都写着这样的话,但实际上钱隆的原话并非如此。
当时的我被吓了一跳,这时门口的一个值勤军官向我伸了伸舌头,小声的告诉我钱隆在里面,正在向国防部的联络官发火。
钱隆这个名字如今为所有的人熟悉,都知道他是东大陆战争的英雄、著名的元帅。但这个时候的钱隆是远征军近卫第三主战坦克师师长,因为在刚刚发生的维鲁拉纽保卫战中立下的卓越战功而被擢升为大将。据我记得,他在八月成功地组织了一次突击,击溃了希腊第三十五坦克师、近卫第七步兵师,歼敌25000多人。现在的许多历史书上说他在那一次战役中还击溃了希腊的近卫第一坦克师,这不是事实。希腊第一近卫坦克师当时是因伤亡惨重而主动撤离战场,在后撤途中被远征军的近卫第七装甲步兵师歼灭,这是钱隆后来亲口对我说的。对当时战况的记录残缺不全,在传闻中发生了种种变化,但我想他的口述应该比较权威。
维鲁拉纽位于易洛魁山脉南部的山脚下,北边是山,东部和南部毗邻巴比伦大沙漠,和南方大盐湖岸边的圣雷吉斯互为犄角,是巴比伦进攻易洛魁的必经要道。巴比伦在西部战役的惨败后,立刻调集了东部国土几乎所有的现役军事力量,向维鲁拉纽和圣雷吉斯两个军事要点发起孤注一掷式的猛烈进攻,希腊军队也投入了大量的部队协助进攻,参战双方的总人数达到130万人之多,是易洛魁战争后东大陆最大的一次战役。不消说,中国军队处于绝对劣势:人数上是1:6的巨大不足;部队刚经历了激烈的战斗疲惫不堪;后勤补给非常紧张;前线部队常常陷入击败敌军后却没有弹药和油料追击以扩大战果的困境。
当时在维鲁拉纽城内驻守的中国军队是近卫第三主战坦克师、第八、第十二、第十七主战坦克师、第八、第九、第十三装甲步兵师共七个师,在城北易洛魁山脉南麓的卡拉卡拉峰上有近卫第七装甲步兵师、第二主战坦克师,兵力比较厚集,但是部队在经历了连续作战后伤亡较大,补给严重不足。
1873年6月南方的圣雷吉斯被围后,远征军司令部曾命令维鲁拉纽的部队向南援救,打开通道。当时派出的是部队满员的第八、第十二主战坦克师和第十三装甲步兵师,这支人马在圣雷吉斯北方六十公里郊外的沙漠中与希腊的3个坦克师遭遇,中国军队当时“表现出惊人的战斗力”,仅用二天就完全消灭这三个师,但随即就遭到巴比伦八个步兵师的包围攻击,双方展开激战。战斗历时10天,最后由于弹药和汽油耗尽和兵力上的严重不足,除第八主战坦克师有两个团冲破重围进入圣雷吉斯以外,另两个师全军覆没,伤亡人数达到26000多人,巴比伦也伤亡了将近30000人左右。当时的战况已完全无法知晓,从战后缴获的巴比伦国防部档案来看,“在约2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展开激烈的战斗”,“中国军队极尽顽强,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武器和方法,对我军造成严重损失”,“中国军队的补给严重不足,但其士兵所表现的战斗精神和战斗素养令人钦佩”,“中国军队以10~12人为小组,在支离破碎的战线上坚持抵抗,我军伤亡惨重”……(这三个师在罗马战争时曾参加过一系列重要战役,战功赫赫,士兵军官都身经百战,最后结局却在巴比伦沙漠里血沃黄沙。我在第十二主战坦克师里有很多熟人,当听到他们的不幸消息时,怅然了很久。)
1873年6月底,巴比伦军队5个步兵师、1个枪骑兵师和希腊的3个坦克师、1个步兵师包围了维鲁拉纽,并发起攻击。我军在7月到8月一直在激烈地抵抗,到8月底远征军司令部下令突围时,部队伤亡已经超过1/3,补给情况更是十分严峻。于是钱隆指挥了这次突击,本意是要打开向西的突围通道,到油泉堡一线防守。钱隆下令集中了所有的弹药和油料,“向南做了一次大的徉动后突然向西进攻,希腊军队刚刚到那里换防,被远征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虽然希腊军队最后还是被击溃,不过由于他们作战十分顽强,争取到了四天的时间,使巴比伦的三个步兵师得以赶到增援并堵住了我军的通道,终于迫使我军由于后继无力而后退。这一次突击向西推进了55公里,造成了敌人的巨大伤亡,局部改变了中国军队的不利态势,但是这次突击“从战略角度上来说是失败的,因为中国军队未能完成突围计划”。钱隆退回维鲁拉纽后即被擢升为大将,并由一架专机接往托那汪达,在那里搭一班伤兵船到达东丹岛比萨港。据说这是参谋本部的意思,因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我见到他的那天,他正在大发脾气,因为国防部不肯向东大陆空运增援部队。当时的国防部高官认为“东大陆已经完了,现在应该做的是怎样从东大陆体面地撤退,而不是添油式的增加兵力,那只会造成更大的伤亡和更糟的局势。”钱隆因此高声喝骂:“你们他妈的在想些什么?”他描述前方部队怎样心焦地盼望援军和补给,部队又是在怎样艰难的情况下作战:
“每人每天只有一个馒头的食品配额,伤兵却宁愿饿着肚子也要把自己的份让给前线的部队……每人只有10发子弹,前线的部队常常把冲锋的敌人放到30米才打,为的是可以夺取敌人的枪支和弹药……坦克没有汽油,坦克兵把坦克用沙子埋起来,只露一个炮塔用来做掩体,自己全部出来做步兵……有一个连打剩下8个人,没一个人不带伤,弹药全部耗尽,他们还是用刺刀和铁锹和冲进阵地的敌人搏斗,其中6个拉响敌人身上的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敌人是被他们吓退的!……一个前哨阵地被敌人包围,上面只有1个排啊!主阵地看着他们被围,敌人四面八方的向他们进攻,他们坚守了三天!没有水!没有粮食!三天!可是我们的部队无法援救他们,因为我们没有炮弹!敌人花了三天才攻下那个阵地!上面的战士全部都战死了……而你们居然说要放弃他们!你们到底是不是人?有没有人心?是你们把他们送到那个死地去,我说过多少次没有补给不要贸然进攻,你们不听。现在打了败仗你们却只要说一句‘放弃’就可以了!可是这样的战士却要为你们的错误付出生命来做代价!为什么?为什么?”
我在办公室外面,听着听着忍不住热泪盈眶,而办公室里的“老王八”们却一声不响,他们习惯了胜利再胜利,在这样严重的局势面前完全不知所措,已经傻了。
第五章
2天以后,圣雷吉斯陷落。
当天的报纸上没有登这个消息,确切的消息一直到一个月以后才在各家报纸不引人注目的版面上悄悄出现。我们是从希腊的对华广播里听到这个消息的,一开始还认为是希腊人的宣传,但是希腊说圣雷吉斯是由巴比伦军队攻陷的,而且还对这个盟友一直被引为笑谈的战斗力大加吹捧,说他们在“反抗中国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成为真正的坚定的维护世界和平的正义战士”之类云云。听着希腊播音员用蹩脚的怪腔怪调的中国话胡吹着类似的牛皮,我们却没有一点想笑的冲动,因为希腊人报出了中国军队的番号和伤亡数,联系这几天从司令部影影绰绰传出来的坏消息,我们这些老兵都猜出了消息的真实性:圣雷吉斯是真的陷落了。
我和蒋宾达默默的坐在训练营营长办公室的黑暗里,收音机噼里啪啦的静电声使希腊人的话听起来断断续续的,但是我们还是听清了:死亡38000多人、伤约11000人,被俘约5000人,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