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情人虎子》 [11]
也将是
他们
——古代《归舟》
这么零乱的,不连串的记忆为什么会这样颠三倒四地占满我的头脑,令我这样地写记着过去那段隐秘的历史。
当昨天已远去,昨天的一切都会褪色,世界不再色彩鲜艳,泾谓分明。
那些藏在记忆深窖的往昔,会经常发生盘根错节、哼叫撕咬、互相缠绕,难辨难分。
有时,很难说得清什么东西是美丽的,什么东西又是神圣的。
我从来都不刻意去搜索记忆,当记忆闯进我的思维,那些记忆便象脱缰的野马在我的思维的天空驰骋。
骤然间会发现生命里与我们有关的人,虽然隔山隔水很远很远,却在不期然的回忆中邂逅,原先以为会心潮澎湃,结果只有涟漪荡漾;原先以为爱得痴迷恨得发狂,却已爱得平常恨得平淡了。
一切都以平淡无奇的面貌代替以前的丘壑纵横、波澜起伏了。
时间飞速地向正负两极方向滑去。
面对褪色的自己和世界,有位逝去了的女人说:“我是既不害怕也不感伤的。我听任自然的发落。对过去不追索,对遗忘不凭吊,对剥落的不涂抹,对残破不修补。”
她已做到如鲁迅在《祝福》里描写的那位鲁四老爷信奉的“品节详明德行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而我却无法做到这一点。也许我是矛盾的混合体,清晰与混浊并存,爱与恨交织,悲与喜搀杂。
我从来都是弄不明白我自己。当我想去芜存精将自己这个活标本作为独特的个体展示时,我实际上根本无法做到。
一切都退去的时候,一切都不再属于我,包括我自己已逝的光阴、岁月、人和事、情感、欢笑和泪水。
属于我的只有现在和存在于思维里的记忆,而这记忆已不再是曾经岁月真实历史的再现,而是依据我的兴趣和爱好,将往昔的真实以破碎的片断叠加在一起,它们是不连贯的,没有时间的持续性和完整性,它们只是支离破碎的记忆的粘合罢了。
棉棉说:我天生敏感,但不智慧;我天生反叛,但不坚强。我想这是我的问题。我用身体检阅男人,用皮肤思考,我曾经对自己说什么叫飞?就是飞到最飞的时候继续飞,试过了才知道这些统统不能令我得以解放。
我走过了一条又一条公路,我来到一条河边,天空把一支笔放在了我手中,于是天空被点亮了,被点亮的天空照亮了我的废墟,照亮了我的祈祷,我决定把这条河流作为我的家,我想我所有的疑惑都可以在这里被慢慢冲走。
这个时候,我告诉我自己:你可以做一名赤裸的作家。
1、要我吧,和我做爱吧
从北京回来之后,我拒绝上学,也拒绝考大学,虎子那时没有下乡演出任务,整天呆在他家里,整天不说话。突然间母亲不存在了没有了,才知道母亲对我是多么地重要。
我对虎子说:“要我吧,和我做爱吧。”
我是哭着说这些的,我情绪高亢,激动且无助,满脸的泪水,两眼肿肿的。
“冷静些,眉儿。”他搂着我,双手紧紧地抱着我瑟瑟发抖的身体。
那些白天和黑夜,很漫长,仿佛无边无涯的天际。
有个女人说:一本打开的书就是漫漫长夜。
我要说每一个漫漫长夜就是一本打开的书。
那些夜晚,窗户敞开着,窗外的月光象儿时母亲的目光:温柔、皎洁、透明,我在这月光里,象一个疯子一样时而笑,时而哭,我的神经兮兮弄得虎子疲惫不堪。
在我好的时候,他打开录音机,陪我一起听古筝浪漫曲:《孟姜女》、《分飞燕》、《凤阳花鼓》、《人隔万重山》、《岷江夜曲》、《春闺梦》、《明月千里寄相思》、《心心相印》、《花好月圆》、《思乡情》、《月圆曲》,听高胡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江南好》、《新疆随想曲》、《红楼梦》,听外国名歌:《红莓花儿开》、《深深的海洋》、《红河村》、《哎哟妈妈》、《照镜子》、《梭罗河》、《喀秋莎》、《宝贝》、《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
八、那些打开的门窗,已经坏了(2)
---------------
他象我的兄弟一样照看我,他每时每刻为我紧张,他那深深担忧的眼神,仿佛是两口悲伤的井,幽幽的,震微微的,特别是我不好的时候,他的眼睛蓄满忧郁的泪水,晶莹莹在闪动。
“眉儿,眉儿。”他轻轻地唤,不敢惊动我那脆弱的心。
我不好的时候,会找来各种酒掺杂着喝,喝多以后,便穿着虎子的衣服跳舞。虎子有时被我拖着跳,他脸上有心痛的表情,可我却又跳又疯笑,笑话他笨蛋不会合拍。他小心地握着我的手,常常把踉踉跄跄、东倒西歪的我扶住,将酒瓶放回酒柜去,他眼睛里一汪又上一汪忧伤的潭水在涌动。
一早醒来,看到金子般的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一扫心头那晦暗的阴影,房里有架黑色的雅马哈的三角钢琴,我端坐在钢琴旁边,情不自禁地揭开琴盖,十个手指轻轻地在白色和黑色键盘上跳舞,钢琴曲便如水般滑了出来:《异国情》、《威尼斯之旅》、《蓝色多瑙河》、《思乡曲》、《柔如彩虹》、《命运》、《蓝色的爱》、《梦里的故事》、《你好》、《给母亲的信》、《水边的阿狄丽娜》、《一路平安玛利亚》、《钢琴奏鸣曲》、《悲怆奏呜曲》。
我沉浸在乐曲演奏出来的世界里,我重新回到母亲带我去练钢琴的往昔里。
2、去天堂的路上
母亲说,带我去上钢琴课,是她心甘情愿给她自己套上一副枷锁。当我五岁时,在别人家我看见钢琴的瞬间,我对母亲说:“我喜欢。”
为了我的喜欢,母亲的枷锁和我的喜欢焊成了一条长城,她便决定让琴声陪伴我的生命。
每个星期天上午,她骑着单车接送我,她守护着我,听到我弹出的琴声,便感觉屋子在转,琴声在飘,她自己也在旋。她让我在转来转去的琴声中自然长大,而她下午又要教我跳舞,我在她的坚持下坚持着。
她说我天份高,学什么都学得快,掌握得又准又好,每次在她的鼓励下,我坚持着,为了她的高兴和付出。
我出生没多久,父亲便自杀了。母亲开始一个人带着我抚养我的漫长的五年。她咬着牙要把这个小女孩带大。每年每月,每天每夜,每个清晨每个傍晚,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冰雪雷电,她用她的奶汁喂养着我,用她的爱浇灌着我。家里各种大小的活,她一个人做。
在剧团的宿舍楼里,她就带着我的哭哭吵吵过了五年,从不流泪,从不抱怨。她要一边抱着我一边去买菜,买米,买煤,买一切生活所需品,又要一边提买回的东西,她要自己买了煤之后自己扽,生活中好象只有她自己,但她决意承受这一份命定。我生病发烧了,她要背着我去医院,挂号、看医生、交费、打针、吃药。
她尝够了独身女人养育一个女儿的辛苦,后来有人作媒,她放弃了那份坚守,因为她想给女儿一个家,有父有母的家,而李老师刚好符合她的条件:她不愿再生育了,李老师也愿意不要小孩,他便去做了结扎手术。
她以为女儿会幸福,便同李老师结合了。
母亲全然不知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她只一门心思要培养女儿,让女儿有一个好的将来,她任劳任怨操持所有的家务:做饭、洗衣服、洗刷碗筷、收拾厨房、扫地、拖地等等,她全部承包了,她让我象童话里的公主那样生活得幸福而又快乐。
后来有了琴声之后,女儿开始了肖邦、开始了莫扎特、开始了贝多芬、开始了李斯特、开始了克列门蒂、开始了柴可夫斯基。
女儿以一个五岁女孩儿的深情,牵着她一道走进那金色头发、蓝色眼睛、白衬衫、黑蝴蝶结、蓝色西装的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水边的阿狄丽娜》。
每个星期天,母亲早早收拾好,后来无论她多么晚入睡,她都会象一个精确的瑞士劳力士钟表一样起床,她不允许我有时丝毫懈怠。
她做好早点,唤醒我。我乖乖的坐在她的车座后面,迎着风前进。
街道两边的林荫道上有欢快的鸟鸣,朝阳将东边染成一片玫瑰色的海洋,一轮红日鲜嫩嫩地浮在彩霞中,我无数次感受着这美好的景致。
---------------
八、那些打开的门窗,已经坏了(3)
---------------
母亲说人若勤奋,生活将会双重回报给人的。
母亲有时会哼些老歌:《洪湖水浪打浪》、《我的祖国》、《南泥湾》、《柳堡的故事》。坐在她的车座后,我紧紧地抱着母亲,紧紧地将头贴在母亲的后背上,那是很幸福的感觉,强烈极了。
为了这种幸福的感觉,常常我要克服厌倦的情绪,任何事情做久都会令人生厌,弹琴弹久了,手指练习会变得枯燥乏味。
有时候,我甚至一想到星期天,便会哭,我害怕去。当我抬起泪水涟涟的眼睛看着母亲说,太难了,我不想再弹琴了。
母亲默不作声地注视我,依旧端上饭菜,把盛好的饭碗端给我,交给我筷子,然后她自己吃,而我久久不动碗筷。
继父在一边看着我说:“先吃饭吧。”
之后母亲推出单车,她脸上显出了坚韧的刚毅,我在那目光中,跳上她车后座。
一靠她的背,任何厌倦、烦躁的情绪都烟消云散了。
我最喜欢母亲的后背。
那是一缕缕温暖的阳光,一块绿茵茵的草地,一个平稳而安宁的子宫,一片蓊蓊郁郁绿意盎然的森林。
那是我幸福感觉的源泉。
几年下来,我已经掌握了钢琴这种音乐的语言,并能弹出很美的乐曲。母亲总是静静地守在我和老师的身边,默默地听着我的演奏。
她说任何成功是需要从小努力学习的,学会坚持和不懈,这是人类的品格,并说她希望我能从弹琴中学会负载人生。
在我记忆中,十二岁以前,我的童年很斑斓,有很美丽的事情堆积在我身边,我很幸福,象轻轻飞在天空中无忧无虑的天使。
那无数个与母亲同在一辆自行车的早晨,是属于我的,也是属于她的——美丽温馨、快乐的早晨。
当我知道音乐来自天堂这个道理的时候,我不再怀有悻悻的心理学弹琴。那条去学琴之路,仿佛一条永无止境的路途,仿佛通往天国。
有时在大雾的日子里,车子带着我们惯性地往前,一切变得朦胧,不真切,街道两边的树以及树后边的楼房全隐匿起来了,雾使我们穿行在谜一般的迷宫里,雾从我们耳旁掠过,风发出嗤嗤的响声。
前方很迷茫,而母亲双手紧紧捉住龙头,双眼望着记忆中的前方。
我说:“我们要迷路了。”
她说:“不会,眉儿,我记得路。”
我又说;“我们象去天堂的路上
他们
——古代《归舟》
这么零乱的,不连串的记忆为什么会这样颠三倒四地占满我的头脑,令我这样地写记着过去那段隐秘的历史。
当昨天已远去,昨天的一切都会褪色,世界不再色彩鲜艳,泾谓分明。
那些藏在记忆深窖的往昔,会经常发生盘根错节、哼叫撕咬、互相缠绕,难辨难分。
有时,很难说得清什么东西是美丽的,什么东西又是神圣的。
我从来都不刻意去搜索记忆,当记忆闯进我的思维,那些记忆便象脱缰的野马在我的思维的天空驰骋。
骤然间会发现生命里与我们有关的人,虽然隔山隔水很远很远,却在不期然的回忆中邂逅,原先以为会心潮澎湃,结果只有涟漪荡漾;原先以为爱得痴迷恨得发狂,却已爱得平常恨得平淡了。
一切都以平淡无奇的面貌代替以前的丘壑纵横、波澜起伏了。
时间飞速地向正负两极方向滑去。
面对褪色的自己和世界,有位逝去了的女人说:“我是既不害怕也不感伤的。我听任自然的发落。对过去不追索,对遗忘不凭吊,对剥落的不涂抹,对残破不修补。”
她已做到如鲁迅在《祝福》里描写的那位鲁四老爷信奉的“品节详明德行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而我却无法做到这一点。也许我是矛盾的混合体,清晰与混浊并存,爱与恨交织,悲与喜搀杂。
我从来都是弄不明白我自己。当我想去芜存精将自己这个活标本作为独特的个体展示时,我实际上根本无法做到。
一切都退去的时候,一切都不再属于我,包括我自己已逝的光阴、岁月、人和事、情感、欢笑和泪水。
属于我的只有现在和存在于思维里的记忆,而这记忆已不再是曾经岁月真实历史的再现,而是依据我的兴趣和爱好,将往昔的真实以破碎的片断叠加在一起,它们是不连贯的,没有时间的持续性和完整性,它们只是支离破碎的记忆的粘合罢了。
棉棉说:我天生敏感,但不智慧;我天生反叛,但不坚强。我想这是我的问题。我用身体检阅男人,用皮肤思考,我曾经对自己说什么叫飞?就是飞到最飞的时候继续飞,试过了才知道这些统统不能令我得以解放。
我走过了一条又一条公路,我来到一条河边,天空把一支笔放在了我手中,于是天空被点亮了,被点亮的天空照亮了我的废墟,照亮了我的祈祷,我决定把这条河流作为我的家,我想我所有的疑惑都可以在这里被慢慢冲走。
这个时候,我告诉我自己:你可以做一名赤裸的作家。
1、要我吧,和我做爱吧
从北京回来之后,我拒绝上学,也拒绝考大学,虎子那时没有下乡演出任务,整天呆在他家里,整天不说话。突然间母亲不存在了没有了,才知道母亲对我是多么地重要。
我对虎子说:“要我吧,和我做爱吧。”
我是哭着说这些的,我情绪高亢,激动且无助,满脸的泪水,两眼肿肿的。
“冷静些,眉儿。”他搂着我,双手紧紧地抱着我瑟瑟发抖的身体。
那些白天和黑夜,很漫长,仿佛无边无涯的天际。
有个女人说:一本打开的书就是漫漫长夜。
我要说每一个漫漫长夜就是一本打开的书。
那些夜晚,窗户敞开着,窗外的月光象儿时母亲的目光:温柔、皎洁、透明,我在这月光里,象一个疯子一样时而笑,时而哭,我的神经兮兮弄得虎子疲惫不堪。
在我好的时候,他打开录音机,陪我一起听古筝浪漫曲:《孟姜女》、《分飞燕》、《凤阳花鼓》、《人隔万重山》、《岷江夜曲》、《春闺梦》、《明月千里寄相思》、《心心相印》、《花好月圆》、《思乡情》、《月圆曲》,听高胡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江南好》、《新疆随想曲》、《红楼梦》,听外国名歌:《红莓花儿开》、《深深的海洋》、《红河村》、《哎哟妈妈》、《照镜子》、《梭罗河》、《喀秋莎》、《宝贝》、《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
八、那些打开的门窗,已经坏了(2)
---------------
他象我的兄弟一样照看我,他每时每刻为我紧张,他那深深担忧的眼神,仿佛是两口悲伤的井,幽幽的,震微微的,特别是我不好的时候,他的眼睛蓄满忧郁的泪水,晶莹莹在闪动。
“眉儿,眉儿。”他轻轻地唤,不敢惊动我那脆弱的心。
我不好的时候,会找来各种酒掺杂着喝,喝多以后,便穿着虎子的衣服跳舞。虎子有时被我拖着跳,他脸上有心痛的表情,可我却又跳又疯笑,笑话他笨蛋不会合拍。他小心地握着我的手,常常把踉踉跄跄、东倒西歪的我扶住,将酒瓶放回酒柜去,他眼睛里一汪又上一汪忧伤的潭水在涌动。
一早醒来,看到金子般的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一扫心头那晦暗的阴影,房里有架黑色的雅马哈的三角钢琴,我端坐在钢琴旁边,情不自禁地揭开琴盖,十个手指轻轻地在白色和黑色键盘上跳舞,钢琴曲便如水般滑了出来:《异国情》、《威尼斯之旅》、《蓝色多瑙河》、《思乡曲》、《柔如彩虹》、《命运》、《蓝色的爱》、《梦里的故事》、《你好》、《给母亲的信》、《水边的阿狄丽娜》、《一路平安玛利亚》、《钢琴奏鸣曲》、《悲怆奏呜曲》。
我沉浸在乐曲演奏出来的世界里,我重新回到母亲带我去练钢琴的往昔里。
2、去天堂的路上
母亲说,带我去上钢琴课,是她心甘情愿给她自己套上一副枷锁。当我五岁时,在别人家我看见钢琴的瞬间,我对母亲说:“我喜欢。”
为了我的喜欢,母亲的枷锁和我的喜欢焊成了一条长城,她便决定让琴声陪伴我的生命。
每个星期天上午,她骑着单车接送我,她守护着我,听到我弹出的琴声,便感觉屋子在转,琴声在飘,她自己也在旋。她让我在转来转去的琴声中自然长大,而她下午又要教我跳舞,我在她的坚持下坚持着。
她说我天份高,学什么都学得快,掌握得又准又好,每次在她的鼓励下,我坚持着,为了她的高兴和付出。
我出生没多久,父亲便自杀了。母亲开始一个人带着我抚养我的漫长的五年。她咬着牙要把这个小女孩带大。每年每月,每天每夜,每个清晨每个傍晚,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冰雪雷电,她用她的奶汁喂养着我,用她的爱浇灌着我。家里各种大小的活,她一个人做。
在剧团的宿舍楼里,她就带着我的哭哭吵吵过了五年,从不流泪,从不抱怨。她要一边抱着我一边去买菜,买米,买煤,买一切生活所需品,又要一边提买回的东西,她要自己买了煤之后自己扽,生活中好象只有她自己,但她决意承受这一份命定。我生病发烧了,她要背着我去医院,挂号、看医生、交费、打针、吃药。
她尝够了独身女人养育一个女儿的辛苦,后来有人作媒,她放弃了那份坚守,因为她想给女儿一个家,有父有母的家,而李老师刚好符合她的条件:她不愿再生育了,李老师也愿意不要小孩,他便去做了结扎手术。
她以为女儿会幸福,便同李老师结合了。
母亲全然不知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她只一门心思要培养女儿,让女儿有一个好的将来,她任劳任怨操持所有的家务:做饭、洗衣服、洗刷碗筷、收拾厨房、扫地、拖地等等,她全部承包了,她让我象童话里的公主那样生活得幸福而又快乐。
后来有了琴声之后,女儿开始了肖邦、开始了莫扎特、开始了贝多芬、开始了李斯特、开始了克列门蒂、开始了柴可夫斯基。
女儿以一个五岁女孩儿的深情,牵着她一道走进那金色头发、蓝色眼睛、白衬衫、黑蝴蝶结、蓝色西装的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水边的阿狄丽娜》。
每个星期天,母亲早早收拾好,后来无论她多么晚入睡,她都会象一个精确的瑞士劳力士钟表一样起床,她不允许我有时丝毫懈怠。
她做好早点,唤醒我。我乖乖的坐在她的车座后面,迎着风前进。
街道两边的林荫道上有欢快的鸟鸣,朝阳将东边染成一片玫瑰色的海洋,一轮红日鲜嫩嫩地浮在彩霞中,我无数次感受着这美好的景致。
---------------
八、那些打开的门窗,已经坏了(3)
---------------
母亲说人若勤奋,生活将会双重回报给人的。
母亲有时会哼些老歌:《洪湖水浪打浪》、《我的祖国》、《南泥湾》、《柳堡的故事》。坐在她的车座后,我紧紧地抱着母亲,紧紧地将头贴在母亲的后背上,那是很幸福的感觉,强烈极了。
为了这种幸福的感觉,常常我要克服厌倦的情绪,任何事情做久都会令人生厌,弹琴弹久了,手指练习会变得枯燥乏味。
有时候,我甚至一想到星期天,便会哭,我害怕去。当我抬起泪水涟涟的眼睛看着母亲说,太难了,我不想再弹琴了。
母亲默不作声地注视我,依旧端上饭菜,把盛好的饭碗端给我,交给我筷子,然后她自己吃,而我久久不动碗筷。
继父在一边看着我说:“先吃饭吧。”
之后母亲推出单车,她脸上显出了坚韧的刚毅,我在那目光中,跳上她车后座。
一靠她的背,任何厌倦、烦躁的情绪都烟消云散了。
我最喜欢母亲的后背。
那是一缕缕温暖的阳光,一块绿茵茵的草地,一个平稳而安宁的子宫,一片蓊蓊郁郁绿意盎然的森林。
那是我幸福感觉的源泉。
几年下来,我已经掌握了钢琴这种音乐的语言,并能弹出很美的乐曲。母亲总是静静地守在我和老师的身边,默默地听着我的演奏。
她说任何成功是需要从小努力学习的,学会坚持和不懈,这是人类的品格,并说她希望我能从弹琴中学会负载人生。
在我记忆中,十二岁以前,我的童年很斑斓,有很美丽的事情堆积在我身边,我很幸福,象轻轻飞在天空中无忧无虑的天使。
那无数个与母亲同在一辆自行车的早晨,是属于我的,也是属于她的——美丽温馨、快乐的早晨。
当我知道音乐来自天堂这个道理的时候,我不再怀有悻悻的心理学弹琴。那条去学琴之路,仿佛一条永无止境的路途,仿佛通往天国。
有时在大雾的日子里,车子带着我们惯性地往前,一切变得朦胧,不真切,街道两边的树以及树后边的楼房全隐匿起来了,雾使我们穿行在谜一般的迷宫里,雾从我们耳旁掠过,风发出嗤嗤的响声。
前方很迷茫,而母亲双手紧紧捉住龙头,双眼望着记忆中的前方。
我说:“我们要迷路了。”
她说:“不会,眉儿,我记得路。”
我又说;“我们象去天堂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