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怡《北京大妞儿的贫嘴爱情》(全文 [19]
万别吸毒啊!”
这最后一句话,相当有力度,穿透力之强,我无法形容,如果你能看到在场每位老大看我时惋惜的眼神就好了,我用文字,实在很难描述他们的诧异之情。
(四十二)
深圳是个好地方,确实如新闻联播上说的,是个年轻的城市,改革开放后的种种新气象,都能在这儿看到,走在大街上,发觉这里的人连精气神儿都和我在北京马路上遇到的不一样,健步如飞,红光满面,精神抖擞,而且这里人的服饰,我觉得,恩,有那么点儿小高级。
99年,也就是我刚工作的这一年,公司发我的手机,对我来说,还是个稀罕物儿,每次上公交车,就怕它响,跟刚偷来的似的,一直藏着。深圳则大不同,恨不得人手一部。俺在这里坐大嘀嘀,也敢接电话了,自由的风扑面而来,我还顺便嗅到了物质的味道。
工作一结束,就满街瞎逛,第一次出门儿也得给家里带点礼物啥的,俺这可是来了特区了,不是一般地方哦,连假货都比北京的好,深圳人民真幸福啊,我当时想。直到我一掷千金,买了我生命中第一瓶名牌假资生堂的化妆水,抹在脸上起大红斑,我这才颓了,心中暗暗骂街。
曾经有一度,我对名牌化妆品和衣服特感兴趣,可能刚进入社会的小丫头片子,都跟我这样儿。我很幸运,在我这辈子最爱慕虚荣的时候,进了这家公司,不管前途咋样,就冲每月1500块钱的置装费,我当时也想死心塌地在这里卖命。
当年在外企工作的人或许都有比较,在美,英,澳,法,加这些公司混相对比较舒坦,工作虽然也累,但钱给的到位。每每见到在日本和韩国公司打工的白领儿们,就只听见他们抱怨活儿多,钱少,人变态。但现如今,基本天下乌鸦一般黑了,哪儿都比哪儿好不了多少,“白领儿”也成一挤兑人的词儿了。
9年前,刚进公司的时候,除了每月固定的工资外,俺们还有一些比较优厚的福利待遇,比如打车费可以报销多少多少,电话费公司出多少多少,餐费多少之内都可以公司买单等,而最令我开怀的,还属那1500的置装费。
不是发给你手里1500,而是你要用1500的服装费发票来报销。还必须是当月的,这就愁死了很多男同事。男人嘛,西装和衬衫再怎么买,家里存100套,一天换8套出来,穿上之后,还是没变样儿,所以单身男同事们都比较苦恼,有了家眷的,估计每月1万5都能花的出去。
我不知道同事们以前是怎么解决的,自从我来了之后,就实现了一帮一,一对儿红的互助小组,我们的原则是,各取所需,各自受益。
我的第一个猎物,是我们技术部专门负责公司网络的五短身材眼镜儿男。经过沟通,我们达成口头协议,我每月给他 1200现金,让他把自己的报销指标给我,每月我shopping完,把发票给他,他报销后,再全部上缴给我。赶上他自己也有想买衣服的时候,必须提前2 个月,向我正式提出书面申请。
但好景不长,就在我刚干满一年的时候,公司取消了置装费,电话费和打车费等种种福利待遇。当时大家都觉得没法干儿了,私下开小会儿,想集体抗议一下,还没商量出对策呢,玻璃门儿外,隔壁的韩国公司,好多人都搬着纸箱子象电视剧里演的那样,被裁回家了。我们自然也老实多了,没福利,总好过没工作吧。
我说过了,那时我小,刚毕业不久,正值我最最最最爱慕虚荣的时候,上班儿吧,家里人就图毕业有个事由儿干干,指不上我养家糊口,我呢,还能顺带把自己归置归置。所以,有没有福利,每月花在打扮上的钱,也绝少不了。
我年轻时,出门很讲究,什么衣服配什么鞋,从款式,到颜色,那都是有说法儿的。头发,妆面一丝不苟,否则绝不出门。早晨六点起床,9点能出门就不错了。我妈有句很经典的话叫“你这大清早儿的,是要出门啊,还是要出嫁啊?”
那时,我的理想是,能每天穿着名牌套装,喷着香香,漂漂亮亮的穿梭在高档写字楼里,要么一口倍儿标准的普通话,要么几口倍儿流利的外语,至于干什么,我到没要求。虚荣啊,真真正正的虚荣啊,想想那会儿,真有病,那时刚兴“白领儿”这个词,不负责任的媒体对白领儿生活的渲染不处不在,象我这种被洗脑了的半大孩子多了去了,生把自己的生活往里套啊。
我记得我说过,那时的我,是说普通话,而不说北京话的,老觉得说方言是特没素质的表现。现在,我彻头彻尾的改了,尤其上了岁数这几年,越发觉得自己的家乡话很是可爱。除非碰上特听不懂的,否则一律北京话交流,听得懂就听,听不懂就拉倒。
装孙子装了那么长时间,好不容易活明白了,现在的理想,“每天穿着睡衣,趿拉着拖鞋,舒舒服服地在家里上班儿”。外加一条儿,说北京话儿。
关于什么这名牌儿,那名牌儿的,全不入眼,100块钱一件的衣服,照样儿穿得倍儿美,现如今,我的衣着也好,生活也罢,一切以舒适为主,那种极为拧巴和做作的生活,实在一天都过不了。
我很受不了“时尚”这个词儿,时尚是什么?你还真信时尚杂志上告诉你的那些啊?那叫时尚嘛?整个一世界大牌广告大汇编。还真有人花钱去买。回想当年,我也是一个定期买时尚类杂志的丫头,看着花花绿绿的衣服,饰物,化妆品,边看边嘬手指头解馋。
现在,我的很多朋友还都在时尚类的杂志里供职,拿着高额的工资,把根本不属于我们的生活,想办法灌输给我们,顺带有的把自己个儿都过迷瞪了。她们觉得我挺土鳖的,问啥啥不懂,吃啥啥香,但我自己挺享受,珠宝,时装,游艇,名表,和我有屁关系啊。
有一次一杂志说是要采访我,内容好像谈谈品牌,时尚,生活品质啥的,反正就是这3个词儿相互瞎倒腾,再回答人家几个问题吾的。
我记得,我特认真的回复了一封邮件,大概内容是:我个人觉得,生活的品质,来源于一个人对生活的领悟,也来自她的自信心。只有不自信的人,才靠外界的物质环境来证明和提升自己的个人价值。
编辑采访前说要送我杂志,出于礼貌,最后还是给我快递了,拿到手里一看,杂志上,没我。换成了另一人的大头,旁边配的标题是:爱大牌,爱生活,***的时尚精品生活。
后来,我觉得,我的回复是有点2儿,给这样儿的杂志,这么文不对题的回复,责任在我,责任在我,差点儿误了人家工作了不是?
我象一个暮年的老人一样在这里唠叨我这点儿鸡零狗碎,真可怕。但还是觉得,该用点儿时间检讨一下自己的从前,再凝视一下现在,很容易就发现自己的变化,是往好里变了,还是变得更稀烂了。总结好了,再展望未来嘛。
(四十三)
生活就是一个7日接着又一个7日。我很喜欢北京7套见天儿播放的这句词儿。我的生活就这样儿,日复一日,周而复始。朋友,是生活中给我添彩儿最多的人了,小切不算,我和他,不是朋友。
鱼找鱼,虾找虾,乌龟堆儿里没王八。话是糙了点儿,但由于总能以此来说明具体问题,也就一直被我延用至今,一般需要描写温馨的友情,局器的哥们儿义气,及跟某人过命的交情时,我通常会提这么一句,以示,我们之间那命中注定的缘分吾的。
我一直有一观点,无论你是个什么玩意儿,坏也罢,好也罢,不好不坏也罢,这个世界上都会有一部分人跟你合拍,也就是所谓的情投意合,俗称,捧臭脚,说文明点儿,就是产生共鸣和达成默契的意思。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再腆着脸没羞没臊的取悦谁,或净说些不靠谱儿的话博得别人的认同,因为真没必要,如果起根儿就是一些个跟自己不和谐的音符儿,我就算整天跟它“对对对”,“是是是”,“您说的太有道理了”,还指望它凑出多动听的乐章不成?
曾经带着外地来北京的朋友去游故宫,游长城,老在卖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看见,翠绿翠绿,怯粉怯粉,明黄明黄的亮闪闪的小塑料片编成的还珠格格头饰。我当时想,真够失败的,简直是资源浪费啊,谁买这东西啊?直到各色儿的“小格格们”从我身边嗖嗖飘过,我才明白我上述有关合拍的观点。
当然,也不仅仅是一件事儿让我觉悟,生活中的很多事儿,都在我毫无意料之中,或给我惊喜,或给我惊吓,总而言之,都是跟和谐,与不和谐有关的。
我,小切,马思萌和高鹏,我们齐刷刷都属一路货色,性格上豪爽,直接,大方,幽默,好玩儿,这基本体现了我们组织的整体精神风貌,当然,还有都喜欢自己夸自己的毛病。
好多年前,我们四名元老始建了一个侃大山协会,后来慢慢发展状大了。加入组织的人,都具备幽默和好玩儿这两个基本点。一个故事讲三遍,对方还没反应过来的人物儿,比较令人头疼,禁止入会。最无法承受的是苦苦追问型儿的,这种人,吸收入会的想法儿都不敢有。
协会成员越来越多了,但也越来越多的夹带了“不和谐因素”。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到了岁数,组织成员们都开始有伴儿了。哪儿就那么寸啊?品貌相当,夫妻恩爱,一咬牙,一跺脚,革命路上走一走,这就不容易了。再给家属们定智商上的要求,就太不近人情了。但偶配们的水平参差不齐,聚会时,让你说不出道不出的 “痛不欲生”。
我举例说明得了,否则你肯定说我对人家妄加评论。
一哥们儿的老婆,年轻貌美,娇小可人,做得一手好菜,温柔贤良,反正只要和“智商”不沾边儿的好词儿,哪个安她身上,都觉得不为过。一周末去他们家混日子,吃饱喝足一抹嘴儿,就开始闲扯。(我刚刚反思了一下,我们这种撂下筷子骂厨子的行为,实在太不道德了。)
饭毕,也不知道谁开始讲起了笑话,惹得大家前仰后合的这个乐啊。那时,我没注意到身边这位新“入会”的美娇娘。只听有人特关切的问她,“怎么了,不舒服么?”
“没有啊。”她甜甜的回答着。(我事先声明,我和哥们儿的老婆,是很好的朋友,否则这么明显的歧视,我也不敢白纸黑字的写出来。)
此时哥们儿一再解释,“没事儿,没事儿,她就是听不懂,没事儿。”
大家有点儿傻眼了,心说,不会吧?以三哥的水平,稍稍提携一下,也不能够啊。
哥们儿大无畏,让美娇娘给大家上演一段儿自己的看家笑话儿,供大家鉴定哥们儿自己刚说的话是否湿度过高,有水分。
美娇娘是个性格特好的女孩儿,也听不出好赖话儿,就算人家听出来了,也不跟自己的相公计较,有什么说什么,光这点,就够我们学习半拉多月的。
她突然扭脸儿对着我说,“我给你猜个谜语吧?”
我很配合的双手合十做期待状,“好啊好啊,你
这最后一句话,相当有力度,穿透力之强,我无法形容,如果你能看到在场每位老大看我时惋惜的眼神就好了,我用文字,实在很难描述他们的诧异之情。
(四十二)
深圳是个好地方,确实如新闻联播上说的,是个年轻的城市,改革开放后的种种新气象,都能在这儿看到,走在大街上,发觉这里的人连精气神儿都和我在北京马路上遇到的不一样,健步如飞,红光满面,精神抖擞,而且这里人的服饰,我觉得,恩,有那么点儿小高级。
99年,也就是我刚工作的这一年,公司发我的手机,对我来说,还是个稀罕物儿,每次上公交车,就怕它响,跟刚偷来的似的,一直藏着。深圳则大不同,恨不得人手一部。俺在这里坐大嘀嘀,也敢接电话了,自由的风扑面而来,我还顺便嗅到了物质的味道。
工作一结束,就满街瞎逛,第一次出门儿也得给家里带点礼物啥的,俺这可是来了特区了,不是一般地方哦,连假货都比北京的好,深圳人民真幸福啊,我当时想。直到我一掷千金,买了我生命中第一瓶名牌假资生堂的化妆水,抹在脸上起大红斑,我这才颓了,心中暗暗骂街。
曾经有一度,我对名牌化妆品和衣服特感兴趣,可能刚进入社会的小丫头片子,都跟我这样儿。我很幸运,在我这辈子最爱慕虚荣的时候,进了这家公司,不管前途咋样,就冲每月1500块钱的置装费,我当时也想死心塌地在这里卖命。
当年在外企工作的人或许都有比较,在美,英,澳,法,加这些公司混相对比较舒坦,工作虽然也累,但钱给的到位。每每见到在日本和韩国公司打工的白领儿们,就只听见他们抱怨活儿多,钱少,人变态。但现如今,基本天下乌鸦一般黑了,哪儿都比哪儿好不了多少,“白领儿”也成一挤兑人的词儿了。
9年前,刚进公司的时候,除了每月固定的工资外,俺们还有一些比较优厚的福利待遇,比如打车费可以报销多少多少,电话费公司出多少多少,餐费多少之内都可以公司买单等,而最令我开怀的,还属那1500的置装费。
不是发给你手里1500,而是你要用1500的服装费发票来报销。还必须是当月的,这就愁死了很多男同事。男人嘛,西装和衬衫再怎么买,家里存100套,一天换8套出来,穿上之后,还是没变样儿,所以单身男同事们都比较苦恼,有了家眷的,估计每月1万5都能花的出去。
我不知道同事们以前是怎么解决的,自从我来了之后,就实现了一帮一,一对儿红的互助小组,我们的原则是,各取所需,各自受益。
我的第一个猎物,是我们技术部专门负责公司网络的五短身材眼镜儿男。经过沟通,我们达成口头协议,我每月给他 1200现金,让他把自己的报销指标给我,每月我shopping完,把发票给他,他报销后,再全部上缴给我。赶上他自己也有想买衣服的时候,必须提前2 个月,向我正式提出书面申请。
但好景不长,就在我刚干满一年的时候,公司取消了置装费,电话费和打车费等种种福利待遇。当时大家都觉得没法干儿了,私下开小会儿,想集体抗议一下,还没商量出对策呢,玻璃门儿外,隔壁的韩国公司,好多人都搬着纸箱子象电视剧里演的那样,被裁回家了。我们自然也老实多了,没福利,总好过没工作吧。
我说过了,那时我小,刚毕业不久,正值我最最最最爱慕虚荣的时候,上班儿吧,家里人就图毕业有个事由儿干干,指不上我养家糊口,我呢,还能顺带把自己归置归置。所以,有没有福利,每月花在打扮上的钱,也绝少不了。
我年轻时,出门很讲究,什么衣服配什么鞋,从款式,到颜色,那都是有说法儿的。头发,妆面一丝不苟,否则绝不出门。早晨六点起床,9点能出门就不错了。我妈有句很经典的话叫“你这大清早儿的,是要出门啊,还是要出嫁啊?”
那时,我的理想是,能每天穿着名牌套装,喷着香香,漂漂亮亮的穿梭在高档写字楼里,要么一口倍儿标准的普通话,要么几口倍儿流利的外语,至于干什么,我到没要求。虚荣啊,真真正正的虚荣啊,想想那会儿,真有病,那时刚兴“白领儿”这个词,不负责任的媒体对白领儿生活的渲染不处不在,象我这种被洗脑了的半大孩子多了去了,生把自己的生活往里套啊。
我记得我说过,那时的我,是说普通话,而不说北京话的,老觉得说方言是特没素质的表现。现在,我彻头彻尾的改了,尤其上了岁数这几年,越发觉得自己的家乡话很是可爱。除非碰上特听不懂的,否则一律北京话交流,听得懂就听,听不懂就拉倒。
装孙子装了那么长时间,好不容易活明白了,现在的理想,“每天穿着睡衣,趿拉着拖鞋,舒舒服服地在家里上班儿”。外加一条儿,说北京话儿。
关于什么这名牌儿,那名牌儿的,全不入眼,100块钱一件的衣服,照样儿穿得倍儿美,现如今,我的衣着也好,生活也罢,一切以舒适为主,那种极为拧巴和做作的生活,实在一天都过不了。
我很受不了“时尚”这个词儿,时尚是什么?你还真信时尚杂志上告诉你的那些啊?那叫时尚嘛?整个一世界大牌广告大汇编。还真有人花钱去买。回想当年,我也是一个定期买时尚类杂志的丫头,看着花花绿绿的衣服,饰物,化妆品,边看边嘬手指头解馋。
现在,我的很多朋友还都在时尚类的杂志里供职,拿着高额的工资,把根本不属于我们的生活,想办法灌输给我们,顺带有的把自己个儿都过迷瞪了。她们觉得我挺土鳖的,问啥啥不懂,吃啥啥香,但我自己挺享受,珠宝,时装,游艇,名表,和我有屁关系啊。
有一次一杂志说是要采访我,内容好像谈谈品牌,时尚,生活品质啥的,反正就是这3个词儿相互瞎倒腾,再回答人家几个问题吾的。
我记得,我特认真的回复了一封邮件,大概内容是:我个人觉得,生活的品质,来源于一个人对生活的领悟,也来自她的自信心。只有不自信的人,才靠外界的物质环境来证明和提升自己的个人价值。
编辑采访前说要送我杂志,出于礼貌,最后还是给我快递了,拿到手里一看,杂志上,没我。换成了另一人的大头,旁边配的标题是:爱大牌,爱生活,***的时尚精品生活。
后来,我觉得,我的回复是有点2儿,给这样儿的杂志,这么文不对题的回复,责任在我,责任在我,差点儿误了人家工作了不是?
我象一个暮年的老人一样在这里唠叨我这点儿鸡零狗碎,真可怕。但还是觉得,该用点儿时间检讨一下自己的从前,再凝视一下现在,很容易就发现自己的变化,是往好里变了,还是变得更稀烂了。总结好了,再展望未来嘛。
(四十三)
生活就是一个7日接着又一个7日。我很喜欢北京7套见天儿播放的这句词儿。我的生活就这样儿,日复一日,周而复始。朋友,是生活中给我添彩儿最多的人了,小切不算,我和他,不是朋友。
鱼找鱼,虾找虾,乌龟堆儿里没王八。话是糙了点儿,但由于总能以此来说明具体问题,也就一直被我延用至今,一般需要描写温馨的友情,局器的哥们儿义气,及跟某人过命的交情时,我通常会提这么一句,以示,我们之间那命中注定的缘分吾的。
我一直有一观点,无论你是个什么玩意儿,坏也罢,好也罢,不好不坏也罢,这个世界上都会有一部分人跟你合拍,也就是所谓的情投意合,俗称,捧臭脚,说文明点儿,就是产生共鸣和达成默契的意思。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再腆着脸没羞没臊的取悦谁,或净说些不靠谱儿的话博得别人的认同,因为真没必要,如果起根儿就是一些个跟自己不和谐的音符儿,我就算整天跟它“对对对”,“是是是”,“您说的太有道理了”,还指望它凑出多动听的乐章不成?
曾经带着外地来北京的朋友去游故宫,游长城,老在卖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看见,翠绿翠绿,怯粉怯粉,明黄明黄的亮闪闪的小塑料片编成的还珠格格头饰。我当时想,真够失败的,简直是资源浪费啊,谁买这东西啊?直到各色儿的“小格格们”从我身边嗖嗖飘过,我才明白我上述有关合拍的观点。
当然,也不仅仅是一件事儿让我觉悟,生活中的很多事儿,都在我毫无意料之中,或给我惊喜,或给我惊吓,总而言之,都是跟和谐,与不和谐有关的。
我,小切,马思萌和高鹏,我们齐刷刷都属一路货色,性格上豪爽,直接,大方,幽默,好玩儿,这基本体现了我们组织的整体精神风貌,当然,还有都喜欢自己夸自己的毛病。
好多年前,我们四名元老始建了一个侃大山协会,后来慢慢发展状大了。加入组织的人,都具备幽默和好玩儿这两个基本点。一个故事讲三遍,对方还没反应过来的人物儿,比较令人头疼,禁止入会。最无法承受的是苦苦追问型儿的,这种人,吸收入会的想法儿都不敢有。
协会成员越来越多了,但也越来越多的夹带了“不和谐因素”。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到了岁数,组织成员们都开始有伴儿了。哪儿就那么寸啊?品貌相当,夫妻恩爱,一咬牙,一跺脚,革命路上走一走,这就不容易了。再给家属们定智商上的要求,就太不近人情了。但偶配们的水平参差不齐,聚会时,让你说不出道不出的 “痛不欲生”。
我举例说明得了,否则你肯定说我对人家妄加评论。
一哥们儿的老婆,年轻貌美,娇小可人,做得一手好菜,温柔贤良,反正只要和“智商”不沾边儿的好词儿,哪个安她身上,都觉得不为过。一周末去他们家混日子,吃饱喝足一抹嘴儿,就开始闲扯。(我刚刚反思了一下,我们这种撂下筷子骂厨子的行为,实在太不道德了。)
饭毕,也不知道谁开始讲起了笑话,惹得大家前仰后合的这个乐啊。那时,我没注意到身边这位新“入会”的美娇娘。只听有人特关切的问她,“怎么了,不舒服么?”
“没有啊。”她甜甜的回答着。(我事先声明,我和哥们儿的老婆,是很好的朋友,否则这么明显的歧视,我也不敢白纸黑字的写出来。)
此时哥们儿一再解释,“没事儿,没事儿,她就是听不懂,没事儿。”
大家有点儿傻眼了,心说,不会吧?以三哥的水平,稍稍提携一下,也不能够啊。
哥们儿大无畏,让美娇娘给大家上演一段儿自己的看家笑话儿,供大家鉴定哥们儿自己刚说的话是否湿度过高,有水分。
美娇娘是个性格特好的女孩儿,也听不出好赖话儿,就算人家听出来了,也不跟自己的相公计较,有什么说什么,光这点,就够我们学习半拉多月的。
她突然扭脸儿对着我说,“我给你猜个谜语吧?”
我很配合的双手合十做期待状,“好啊好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