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瓴《牵手》 [43]
不值当为它难过了,这么脆弱的感情,早结束早好。”
晓冰拼命摇头:“没用妈妈,你说什么都没用,我这么想过,没用。我就是喜欢他,喜欢他!……我现在才明白姐姐当初对钟锐的感情,……妈妈,要是何涛真的跟别人好了……我怎么办呀?”夏心玉抚摸着女儿长长的头发,什么都说不出来。“……丁卡因局部麻醉作用发生迟缓,所以第一次注射后何涛仍然能说疼。那时候我要是想一想就好了、为什么我就没有想一想呢?……想也没想就又注射了十五毫升的丁卡因……当时我脑子太乱,情绪糟极了。这种时候不该做手术,哪怕是最小最小的手术……”
姜学成坐在晓雪对面,翻来覆去咕噜这几句话,像祥林嫂一样。他胡子大约好久没刮了,两颊深深下陷,以至于他刚进门的时候,丁丁都没有认出他来。
晓雪心乱如麻,那温暖的小窠,妹妹那快乐的笑脸,在她脑中叠来叠去如放电影一般。
“这事,大家都知道了吗?”许久,她说了这么一句。
“已经通知他的单位和家人了……”
“还有晓冰呢,晚冰!”“还有我!……帮帮我,晓雪!”
事故调查小组所做结论如下:
“本事故属外一种医生姜学成、护士陈西粗心大意,违反操作规程,不执行查对制度,把百分之二丁卡因误认为百分之一普鲁卡因局部浸润四十毫升,导致病人中毒致残。
“盐酸丁卡因的毒性较普鲁卡因大十至二十倍,局部麻醉作用发生迟缓,一般不用于局部浸润麻醉,若用于其他麻醉方法如粘膜表面麻醉,剂量一般不超过每公斤零点五毫克。本例用量为四十毫升,已超过常用量的二十六倍左右。用药后,病人突出症状为严重的心脏抑制,引起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导致呼吸、心跳骤停。经抢救,五十分钟后病人心跳呼吸恢复,五天后反射开始恢复,十二天后意识有好转,二十天后有简单的语言能力,一月后能自己进食及下床活动。但由于脑缺氧时间过长,脑水肿严重,病人虽恢复了生命体征和一定的生活能力,却遗留下了脑缺氧后遗症——痴呆。其主要表现为:反应迟钝,吐字不清,烦躁,不由主动作,记忆力丧失,有时生活不能自理等。
“结论:二级医疗责任事故。”
第十六章
周艳板着脸借书、收书、盖章,对任何人没有笑意,连处长进来她也不抬头。“哟,周艳儿,不理人了!”为表示亲切,处长特地在“艳”字加了个儿化音。
周艳不领情,仍麻搭着眼皮子在一本本新书上“叭叭”地盖章:“是处长呀。对不起,我正在工作,不知道大驾光临。有什么指示?”“就是那个,上次开会定下的事,你们定了没有?”“什么事?”周艳明知故问道。
处长一咬牙:“裁员,你和夏晓雪商量了没有?”“商量了。”
“……谁走?”“谁都不走。”
处长想发火,想想,反而更加和气地道:“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资料室只留一个人,是定了的。”
“既然你们已经定了,那就定到底。反正呀,你们定了我走我也不走,走了就是死路一条,那还不如死在这里。”
处长抬头环视一下室内:“夏晓雪呢?”“不知道。”
“是暂时出去了还是一直就没来?”“不知道。反正我是八点半准时进的这门儿,到目前为止,没看到她。”
两人正说着呢,晓雪匆匆推门而进,“处长!……周艳。”
处长看了看表,九点半了:“你迟到了整整一个小时!”“对不起,家里出了点事……”
“家里家里又是家里!这么着吧,……”他沉吟了一下,按照他的想法,他实在是希望周艳走而夏晓雪留下,周艳这个要什么没什么、却好捅个漏子的泼辣娘们儿真是叫他腻歪透了,他至今想起书屋被封的事儿仍然痛心不已。叫谁说,她都不如夏晓雪,可有一样,她比夏晓雪厉害、难缠。两害相权取其轻,况且夏晓雪正有现成的口实摆这呢。“你到我办公室来一下。”他对晓雪点了点头,率先出去了。
晓雪急忙跟出去。
周艳没心思干活了。她感觉到处长可能要让夏晓雪走,但这事光凭感觉不行,没有明明白白定下来之前,她心里就不能踏实,一分钟不定,一分钟不踏实。
晓雪回来了,进门就直奔自己办公桌前,拉开袖屉,向外收拾东西。周艳一直揪着的心立刻舒展开来,但几乎同时,她又开始为晓雪难过。她讪讪地走了过去。“晓雪,你这些天怎么了,总是迟到,偏偏今天让胖子碰上……”周艳一生处长的气时背后就叫他胖子。现在她虽然不生他的气,但是得站在晓雪的立场上叫他胖子。
晓雪不说话。周艳也觉得再说下去没有什么劲,就闭了嘴。
晓雪把所有的东西装到一个大纸盒里,抱着向外走。
周艳怯怯地:“……我送送你。”晓雪没说话,只是走,周艳跟在她的后面,“别生我的气。……”
晓雪已经出门了。
周艳回到只剩下她一个人的资料室,呆坐了——会儿,低下头,继续往书上盖章。风从窗口吹进来,带着深秋的凉意。该给亥儿添外套了,一件像点样的外套怎么也得几十块钱。一想到五岁的女儿,想到钱,她的心立刻又硬了起来。
“叭,叭,叭,”周艳盖章的动作干脆有力。
这些天,为何涛,为晓冰,为姜学成,晓雪四处奔波,心身交瘁。
经多方会诊,院方认定何涛已无继续住院的必要了。何涛母亲得到何涛意外的消息时,当即病例,至今在家乡医院卧床不起。鉴于此,医院为何涛联系民政收容所,晓冰坚决不同意。
晓冰坚信何涛能好,她有一大堆的证据:某小儿脑外伤失去记忆,被医院宣布为无法医治了,其母亲不放弃努力,数年后,该小儿终于被顽强的母爱唤醒,现就读于北大图书馆系;某某植物人已经十一年,在其妻爱心的召唤下,于一日清晨睁眼说话,现已成为家中主要劳力;某某人……晓冰把这些资料都剪下来,贴了一个本子,看了不知道多少遍,要照着去做。
在医院的花园、小径、路边,一个穿病号服的痴呆男孩儿和一个长发披肩的美丽女孩儿肩并肩的身影已经成为医院的一道风景。
花园的长椅上,晓冰拿着一本影集,无数遍地指点给何涛看。
“这个女孩儿叫夏晓冰,也就是我。你看看,是不是我?”何涛看看照片,看看晓冰。“这个男孩儿是你,你叫何涛。”她拿出个小镜子,让何涛照,“你看看!”何涛盯着镜子久久地看自己,晓冰坐在一边久久地看他,目光中充满期待。
何涛又看看晓冰,晓冰对他灿然一笑。
何涛低头把影集中晓冰的一张照片取下,放入自己胸前的口袋。
晓冰对他点点头,非常快乐。
这天,开饭的时间到了,晓冰却没来。通常她一般下了课就直奔医院,在病人吃晚饭前赶到,晚饭就由她照顾何涛吃。晓冰不到,何涛就不吃晚饭,谁说也不吃。他手里拿着晓冰的照片,呆呆地坐在床上,向晓冰通常出现的窗口处看。突然,他眼前一亮,窗外走过一个长发被肩的姑娘。何涛向始娘挥挥手,她没理他,走了过去。何涛脸上露出焦急的神色,站起来,急急向外追去。护士看到了,许多病人也都看到了,但谁都没有在意。何涛虽然痴呆,但很温和,从来不惹是生非。
晓冰一小时后才赶到医院的。路上有一辆奔驰车超车时一头撞到了一辆大东风车的屁股上,堵车堵了一个多小时。晓冰到时,晓雪和丁丁正坐在何涛的床上,床头柜上是他们给何涛带来的一饭盒酥鲫鱼。
“何涛呢?”“我们来的时候他就不在。”
“你们来有多长时间了?”晓雪看了看表,“二十分钟了。”
这时同一病室的一个人告诉晓冰,何涛出去近一个小时了。
何涛走出病房,不见了他追寻的长发女孩儿。他没有停步,一直走,竞走到了从前他和晓冰常来游泳的湖边。夕阳下的湖水如同金色的绸缎。湖中似有游泳者。一女孩儿清脆的笑声由湖心中传来。
何涛好像看到了湖中游泳的晓冰,晓冰在向他招手。他脸上露出笑意,急急地向前走去。
何涛向湖中心走去,水渐渐浸没了他的腰、胸、脖、头……
当何涛头顶最后一圈涟漪消失时,厚重的金色绸锻般的湖面又恢复了它的完整。
警车呼啸着来到湖边,捞起已浮上水面的穿着病号服的何涛。医院的救护车也赶到了,姜学成从车上跳下来。他一看到何涛的尸体,脚一软,瘫了下去。
晓雪没有下车,一只手把丁丁的脸扭向别处。
夜很深了,路边停着一辆灰色的凌志车,一个男人在车边来回踱步,“咔咔”的皮鞋声传出很远。
男人的手机响了,他接电话。
“喂?”“沈先生,我是夏晓雪……”
“噢,我还没找到何涛,车没油了,一步也动不了。”
“晓冰呢?”沈五一看一眼歪在车内座椅上熟睡的晓冰,“睡了。”
“那就不要叫醒她,这些天她太累了……等她醒了再告诉她……”
“告诉她什么?”“何涛……何涛,何涛不在了……”
晓雪的声音莫然中断——电话被沈五一扣死了。
沈五一任手机忙音“嘟嘟”地响,忘了收线。
一刻钟后,接到晓雪电话的钟锐开着切诺基赶到了。
这里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松柏青翠,垂柳炯娜。浓荫覆盖的小路上,走来——个面色苍白、神情坚定的姑娘。
姑娘走到存放尸体的冷库门口,两个身穿蓝大褂的工人要过了她手中的条子,三人走进冷库。冷库与普通房间没什么两样,大白墙,水泥地,里面摆着三排一格一格的铁皮柜。这些柜子很像放大了的文件柜,或机关浴池的衣柜。工人打开标有十三的柜门,顿时,一团白烟滚出,两个工人一人一边,从里边“咣”地拉出一个担架。
“看看是不是?”妨娘打开蒙着的白单子,看到了那熟悉极了的面孔。那嘴,那额头,那每一道纹路……她再把单子往下拉,看到了为探亲见妈妈他特地买的那身西服。她更喜欢他穿短裤T恤,可医院通知给他换衣服时她还什么都不知道,都瞒着她。为此她愤怒之极,但明智地没说什么。要想同他多在一起待会儿,她必须控制住自己,否则,人们便会拿“为了她好”的理由,阻止她与他的再见。今天是他走的日子,早晨一大早她就起来了,甚至还吃了妈妈为她准备的早餐。由于她一直表现得非常理智
晓冰拼命摇头:“没用妈妈,你说什么都没用,我这么想过,没用。我就是喜欢他,喜欢他!……我现在才明白姐姐当初对钟锐的感情,……妈妈,要是何涛真的跟别人好了……我怎么办呀?”夏心玉抚摸着女儿长长的头发,什么都说不出来。“……丁卡因局部麻醉作用发生迟缓,所以第一次注射后何涛仍然能说疼。那时候我要是想一想就好了、为什么我就没有想一想呢?……想也没想就又注射了十五毫升的丁卡因……当时我脑子太乱,情绪糟极了。这种时候不该做手术,哪怕是最小最小的手术……”
姜学成坐在晓雪对面,翻来覆去咕噜这几句话,像祥林嫂一样。他胡子大约好久没刮了,两颊深深下陷,以至于他刚进门的时候,丁丁都没有认出他来。
晓雪心乱如麻,那温暖的小窠,妹妹那快乐的笑脸,在她脑中叠来叠去如放电影一般。
“这事,大家都知道了吗?”许久,她说了这么一句。
“已经通知他的单位和家人了……”
“还有晓冰呢,晚冰!”“还有我!……帮帮我,晓雪!”
事故调查小组所做结论如下:
“本事故属外一种医生姜学成、护士陈西粗心大意,违反操作规程,不执行查对制度,把百分之二丁卡因误认为百分之一普鲁卡因局部浸润四十毫升,导致病人中毒致残。
“盐酸丁卡因的毒性较普鲁卡因大十至二十倍,局部麻醉作用发生迟缓,一般不用于局部浸润麻醉,若用于其他麻醉方法如粘膜表面麻醉,剂量一般不超过每公斤零点五毫克。本例用量为四十毫升,已超过常用量的二十六倍左右。用药后,病人突出症状为严重的心脏抑制,引起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导致呼吸、心跳骤停。经抢救,五十分钟后病人心跳呼吸恢复,五天后反射开始恢复,十二天后意识有好转,二十天后有简单的语言能力,一月后能自己进食及下床活动。但由于脑缺氧时间过长,脑水肿严重,病人虽恢复了生命体征和一定的生活能力,却遗留下了脑缺氧后遗症——痴呆。其主要表现为:反应迟钝,吐字不清,烦躁,不由主动作,记忆力丧失,有时生活不能自理等。
“结论:二级医疗责任事故。”
第十六章
周艳板着脸借书、收书、盖章,对任何人没有笑意,连处长进来她也不抬头。“哟,周艳儿,不理人了!”为表示亲切,处长特地在“艳”字加了个儿化音。
周艳不领情,仍麻搭着眼皮子在一本本新书上“叭叭”地盖章:“是处长呀。对不起,我正在工作,不知道大驾光临。有什么指示?”“就是那个,上次开会定下的事,你们定了没有?”“什么事?”周艳明知故问道。
处长一咬牙:“裁员,你和夏晓雪商量了没有?”“商量了。”
“……谁走?”“谁都不走。”
处长想发火,想想,反而更加和气地道:“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资料室只留一个人,是定了的。”
“既然你们已经定了,那就定到底。反正呀,你们定了我走我也不走,走了就是死路一条,那还不如死在这里。”
处长抬头环视一下室内:“夏晓雪呢?”“不知道。”
“是暂时出去了还是一直就没来?”“不知道。反正我是八点半准时进的这门儿,到目前为止,没看到她。”
两人正说着呢,晓雪匆匆推门而进,“处长!……周艳。”
处长看了看表,九点半了:“你迟到了整整一个小时!”“对不起,家里出了点事……”
“家里家里又是家里!这么着吧,……”他沉吟了一下,按照他的想法,他实在是希望周艳走而夏晓雪留下,周艳这个要什么没什么、却好捅个漏子的泼辣娘们儿真是叫他腻歪透了,他至今想起书屋被封的事儿仍然痛心不已。叫谁说,她都不如夏晓雪,可有一样,她比夏晓雪厉害、难缠。两害相权取其轻,况且夏晓雪正有现成的口实摆这呢。“你到我办公室来一下。”他对晓雪点了点头,率先出去了。
晓雪急忙跟出去。
周艳没心思干活了。她感觉到处长可能要让夏晓雪走,但这事光凭感觉不行,没有明明白白定下来之前,她心里就不能踏实,一分钟不定,一分钟不踏实。
晓雪回来了,进门就直奔自己办公桌前,拉开袖屉,向外收拾东西。周艳一直揪着的心立刻舒展开来,但几乎同时,她又开始为晓雪难过。她讪讪地走了过去。“晓雪,你这些天怎么了,总是迟到,偏偏今天让胖子碰上……”周艳一生处长的气时背后就叫他胖子。现在她虽然不生他的气,但是得站在晓雪的立场上叫他胖子。
晓雪不说话。周艳也觉得再说下去没有什么劲,就闭了嘴。
晓雪把所有的东西装到一个大纸盒里,抱着向外走。
周艳怯怯地:“……我送送你。”晓雪没说话,只是走,周艳跟在她的后面,“别生我的气。……”
晓雪已经出门了。
周艳回到只剩下她一个人的资料室,呆坐了——会儿,低下头,继续往书上盖章。风从窗口吹进来,带着深秋的凉意。该给亥儿添外套了,一件像点样的外套怎么也得几十块钱。一想到五岁的女儿,想到钱,她的心立刻又硬了起来。
“叭,叭,叭,”周艳盖章的动作干脆有力。
这些天,为何涛,为晓冰,为姜学成,晓雪四处奔波,心身交瘁。
经多方会诊,院方认定何涛已无继续住院的必要了。何涛母亲得到何涛意外的消息时,当即病例,至今在家乡医院卧床不起。鉴于此,医院为何涛联系民政收容所,晓冰坚决不同意。
晓冰坚信何涛能好,她有一大堆的证据:某小儿脑外伤失去记忆,被医院宣布为无法医治了,其母亲不放弃努力,数年后,该小儿终于被顽强的母爱唤醒,现就读于北大图书馆系;某某植物人已经十一年,在其妻爱心的召唤下,于一日清晨睁眼说话,现已成为家中主要劳力;某某人……晓冰把这些资料都剪下来,贴了一个本子,看了不知道多少遍,要照着去做。
在医院的花园、小径、路边,一个穿病号服的痴呆男孩儿和一个长发披肩的美丽女孩儿肩并肩的身影已经成为医院的一道风景。
花园的长椅上,晓冰拿着一本影集,无数遍地指点给何涛看。
“这个女孩儿叫夏晓冰,也就是我。你看看,是不是我?”何涛看看照片,看看晓冰。“这个男孩儿是你,你叫何涛。”她拿出个小镜子,让何涛照,“你看看!”何涛盯着镜子久久地看自己,晓冰坐在一边久久地看他,目光中充满期待。
何涛又看看晓冰,晓冰对他灿然一笑。
何涛低头把影集中晓冰的一张照片取下,放入自己胸前的口袋。
晓冰对他点点头,非常快乐。
这天,开饭的时间到了,晓冰却没来。通常她一般下了课就直奔医院,在病人吃晚饭前赶到,晚饭就由她照顾何涛吃。晓冰不到,何涛就不吃晚饭,谁说也不吃。他手里拿着晓冰的照片,呆呆地坐在床上,向晓冰通常出现的窗口处看。突然,他眼前一亮,窗外走过一个长发被肩的姑娘。何涛向始娘挥挥手,她没理他,走了过去。何涛脸上露出焦急的神色,站起来,急急向外追去。护士看到了,许多病人也都看到了,但谁都没有在意。何涛虽然痴呆,但很温和,从来不惹是生非。
晓冰一小时后才赶到医院的。路上有一辆奔驰车超车时一头撞到了一辆大东风车的屁股上,堵车堵了一个多小时。晓冰到时,晓雪和丁丁正坐在何涛的床上,床头柜上是他们给何涛带来的一饭盒酥鲫鱼。
“何涛呢?”“我们来的时候他就不在。”
“你们来有多长时间了?”晓雪看了看表,“二十分钟了。”
这时同一病室的一个人告诉晓冰,何涛出去近一个小时了。
何涛走出病房,不见了他追寻的长发女孩儿。他没有停步,一直走,竞走到了从前他和晓冰常来游泳的湖边。夕阳下的湖水如同金色的绸缎。湖中似有游泳者。一女孩儿清脆的笑声由湖心中传来。
何涛好像看到了湖中游泳的晓冰,晓冰在向他招手。他脸上露出笑意,急急地向前走去。
何涛向湖中心走去,水渐渐浸没了他的腰、胸、脖、头……
当何涛头顶最后一圈涟漪消失时,厚重的金色绸锻般的湖面又恢复了它的完整。
警车呼啸着来到湖边,捞起已浮上水面的穿着病号服的何涛。医院的救护车也赶到了,姜学成从车上跳下来。他一看到何涛的尸体,脚一软,瘫了下去。
晓雪没有下车,一只手把丁丁的脸扭向别处。
夜很深了,路边停着一辆灰色的凌志车,一个男人在车边来回踱步,“咔咔”的皮鞋声传出很远。
男人的手机响了,他接电话。
“喂?”“沈先生,我是夏晓雪……”
“噢,我还没找到何涛,车没油了,一步也动不了。”
“晓冰呢?”沈五一看一眼歪在车内座椅上熟睡的晓冰,“睡了。”
“那就不要叫醒她,这些天她太累了……等她醒了再告诉她……”
“告诉她什么?”“何涛……何涛,何涛不在了……”
晓雪的声音莫然中断——电话被沈五一扣死了。
沈五一任手机忙音“嘟嘟”地响,忘了收线。
一刻钟后,接到晓雪电话的钟锐开着切诺基赶到了。
这里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松柏青翠,垂柳炯娜。浓荫覆盖的小路上,走来——个面色苍白、神情坚定的姑娘。
姑娘走到存放尸体的冷库门口,两个身穿蓝大褂的工人要过了她手中的条子,三人走进冷库。冷库与普通房间没什么两样,大白墙,水泥地,里面摆着三排一格一格的铁皮柜。这些柜子很像放大了的文件柜,或机关浴池的衣柜。工人打开标有十三的柜门,顿时,一团白烟滚出,两个工人一人一边,从里边“咣”地拉出一个担架。
“看看是不是?”妨娘打开蒙着的白单子,看到了那熟悉极了的面孔。那嘴,那额头,那每一道纹路……她再把单子往下拉,看到了为探亲见妈妈他特地买的那身西服。她更喜欢他穿短裤T恤,可医院通知给他换衣服时她还什么都不知道,都瞒着她。为此她愤怒之极,但明智地没说什么。要想同他多在一起待会儿,她必须控制住自己,否则,人们便会拿“为了她好”的理由,阻止她与他的再见。今天是他走的日子,早晨一大早她就起来了,甚至还吃了妈妈为她准备的早餐。由于她一直表现得非常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