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 [21]
毫不犹豫地将其枪毙了。
就在师兄准备着重新写论文的时候,方正先生的态度突然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这种转变后来我才知道和邸颖有直接关系。方正先生把师兄叫到家里叹着气说,在现阶段让你迅速完成一篇论文并且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确实难为你了,不过我还是很支持你出国的。
方正先生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一篇稿子,说这是我已经完成的一篇论文,你拿去润润色,署上你的名字,打印出来寄给《法学》编辑部吧。
师兄吃惊地望望方正先生,说这可是你的论文,我怎么能署名发表呢?
方正先生说,这只是个技术处理,论文当然还是我的,让你拿去发表一下,主要是为了争取出国这个名额。只要你这次出去了,我这篇论文不仅在学术内而且在学术外也发挥作用了,这篇论文的价值可就大了。方正先生说着自己笑笑,咱们只有不拘小节了。
老师!师兄有些深切地唤了一声。师兄有些动情地说,我真不知该说什么了,你对我的希望那么高,我担心会让你失望。方正先生说,你的悟性都在你以往的师哥之上,你还有年龄优势,假以时日你将前途无量。不过你要记住,这篇论文还是我的,我只不过拿给你用用。这有点像武林比武,弟子功力不够,师傅在背后发功,比完武了师傅把功一收,那功力还是师傅的,弟子的功力还要弟子苦练。
由于是方正先生的论文,师兄寄出去不久就接到了《法学》编辑部的回复,他们在用稿通知中高度评价了论文,并告诉师兄下期发表。在暑假快要来临的时候,法学院出国访问学者的名单确定了下来。师兄凭着方正先生的那篇论文,或者说按照方正先生的说法,师兄借助方正先生的功力在比武中胜利了。
师兄出国
虽然我知道方正先生为了师兄出国帮了大忙,但是我不知道具体的内慕,更不知道师兄发表的论文是方正先生的,而师兄发表的这篇论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法学院为了决定今年的访问学者开了几次会都没定下来,最后闹得有点僵,最后分成了两派,而这两派都是法学院的实力派。在法学院方正先生和陈仲舟都是学术权威,法学院院长和方正先生近些,但是主管法学院学术交流的是常务副院长黄希,而黄希又和陈仲舟是师兄弟,黄希的话是十分有份量的。
法学院就此问题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是:学术交流要全面,要做到每个专业都应该有学生派出。持这种观点的人言外之意是,过去其它专业的学生都派出过,这次该轮到知识产权专业了;第二种意见是:学术交流不是轮流做庄,应该派出最优秀的学生,这样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持这种观点的人是想继续派自己的弟子出国。第三种意见也就是中间派,认为既要照顾到了交流的全面性,又要保证派出的学生能代表师法学院的学术水平,能给法学院争光。
最后,院长苏葆帧拍板了,苏葆帧认为既然叫学术交流就应该派最优秀的,不能搞轮流坐庄。要想给法学院争光而不是丢脸,就应该以学生的学术水平为主要标准。你这个专业有优秀的就派,没有就不派,优秀的学生多就多派,少就少派。
这样,苏葆帧院长就法学院派访问学者之事确定了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当然是冠冕堂皇的,是让人没法反对的。苏葆帧院长说既然大家都同意这个原则,我们就此事形成一个决议,将来派出访问学者就根据这个原则,这样才能做到公平、公正。为了保持我们政策的连续性,要推翻这个原则必须召开办公会,并有三分之二的人通过。于是,这个原则就在办公会上确定了下来。
确定了原则就要商定一个实施办法,那就是如何衡量一个学生的学术水平?这最重要的要看学生有没有研究能力,衡量一个学生有没有研究能力,就要看学生有没有论文发表,而且应该是在专业的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这个要求是高了点,但是既然是博士生的学术交流就要高标准严要求,如果选不出来,那就宁缺勿滥,宁可不派。
有了实施办法剩下的就是程序问题了。办公会又规定,访问学者的人选每年由学生提出申请,由学生的导师亲自推荐,在暑假前的最后一个星期开会确定人选。论文必须在暑假前的最后一个星期前提供,也就是说只要你在办公会研究确定前提供论文就是有效的,过时算下一个学年的成果。
根据这个原则和实施办法以及确定的程序,最后只锁定了两同学,一个是师兄另一个是陈仲舟的弟子秦业。办公会开得正热烈,苏葆帧院长从自己手提包里拿出一本杂志。苏葆帧说,这是寄给我的最新一期的《法学》杂志,姚从新同学发表了一篇非常优秀的论文。大家知道《法学》是我国最重要的法学核心期刊之一,其影响居同类期刊前列,在全国法学期刊中销量第一,影响很大。在坐的很多老师在这个刊物上都发表过论文,这也是我们晋升职称时要参考的依据。
师兄成了不二人选。
方正先生为了让师兄出国可谓是煞费苦心。他首先说服了院长,然后在法学院办公会上确定了一个原则、一个办法、一个程序等,绕了这么大个圈子终于达到了目的。在师兄请我喝酒时,师兄对我说,我们有这么好一个导师,你可要好好保护着,我走了保卫导师的重任可就落在你的肩上了,可别让老板出事。我说,你放心走吧,不但有我老板还有其它弟子呢,导师是你的也是我们的,我们有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
在师兄临登机的时候,师兄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说,我临走忠告你一句话,一不要吸毒,二不要炒股,这两件事都会让人上瘾,都会让人破产,让人家破人亡,千万不要相信股市能赚钱呀。我握住师兄的手哈哈笑了,不知道说什么,师兄离开的时候是中国股市黎明前的黑暗,那段时间是中国股市最黑暗的时候。一个最关心最热爱中国证券市场的股民走了。
邸颖成了我的小师母
师兄出国后,方正先生的生活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方正先生和师母吴迪离婚了。在方正先生和吴迪离婚前我们没有得到任何消息,吴迪是和方正先生友好协商,和平分手的。在这之前吴迪从来都没找过我们,也没见她和方正先生吵闹,说离就离了。这正了那句话,要吵架就不会离婚,要离婚的根本不会吵架。
方正先生和吴迪离婚,取而代之的是邸颖,这似乎在我们预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自从邸颖成为方正先生的驾校同学或者说驾驶老师之后,方正先生和邸颖的关系就被那辆“帕萨特”或者“趴着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邸颖与其说是方正先生的驾驶老师,不如说是方正先生的司机了,在后来的日子里方正先生基本上不开车了,有什么事都是邸颖接送的。没有邸颖方正先生基本上就寸步难行了,也就是说方正先生离不开邸颖同学了。
当方正先生从邸颖那里得知师兄出国是为了找前女朋友刘曦曦,找他的孩子时,方正先生最初是十分生气的,方正先生对邸颖说,姚从新失去你这么好的女孩会后悔的。邸颖哭着说,除了你还有谁知道我的好?可是,你知道了我的好有什么用呢,你又不能娶我。方正先生完全没有料到邸颖会这样说话,这种80后的坦率对方正先生来说太有杀伤力了。方正先生说,邸颖同学,你别开玩笑了,可惜我早生了十年,要是我再年轻十岁,我毫不犹豫娶你。邸颖说,我从来没有觉得你的年龄大,在我看来你比你的弟子姚从新还要年轻,只可惜你是有家室的人。方正先生摇摇头说,吴迪不是障碍,我和吴迪早就面和心不和了。
当邸颖问方正先生原因时,方正先生说婚姻最重要的是信任,吴迪根本不信任我,其实我早就发现她经常跟踪我们。这样的妻子你说我还能和她生活在一起嘛!前不久我无意中发现了一张光盘,那光盘的内容你猜是什么?
是什么呀?邸颖问。是吴迪给我们录的相,这简直是太荒唐了。
真的,邸颖听到这个消息显然比较兴奋。邸颖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在一起没干过什么事呀,连手都没有牵过,那光盘上能有什么呢?方正先生说,的确没什么,但是这说明吴迪是一个有心机的人,她这样做就是为自己找后路,她这是为将来我们离婚找证据,婚姻法规定,在婚姻存续期间一方当事人如果违反了忠诚义务,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受害方有权获得经济补偿。方正先生叹了口气说,其实,她没必要这么煞费苦心,只要她愿意分手,我什么都可以不要,净身出户。
邸颖说你这样做何苦呢,难道是为了我?
方正先生不知道怎么回答了,老板没有正面回答邸颖的问题,只是静静地望着对方。方正先生见邸颖同学正挣着明亮的大眼睛注视着自己,目光中有一种期待。方正先生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自由,为了继续寻找自己的幸福。
邸颖又问,你找到了吗?
方正先生望着邸颖微微点了一下头。
这时,邸颖突然扑进了方正先生的怀里,说要是我能给你幸福,那本身就是我的幸福。方正先生搂着邸颖,在她的额头上吻了一下,说你知道我有点离不开你了,你愿意陪我这个老头子吗?邸颖搂着方正先生的脖子说,今后不准你说自己是老头子,你是我的帅哥。方正先生开心地哈哈笑了,笑得十分年轻。
就这样邸颖和方正先生成了一对忘年交。
接下来方正先生全力支持师兄出国就不难理解了。方正先生让师兄出国一举两得,这不但满足了师兄的要求,也使自己崭新的爱情生活没有了障碍和阴影。最关键的是也了却了邸颖的一桩心愿。邸颖曾经就师兄的出国问题求过方正先生,邸颖说让姚从新出国吧,让他去寻找自己的幸福,这样我也就安心了。方正先生十分干脆地就答应了,还表扬邸颖是一个善良的女孩。
论文风波
为了让师兄有论文发表,为出国争取条件,方正先生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把自己的论文给了师兄,让师兄署名发表。只是,这件事情在师兄出国后莫明其妙地败露了。
那天早晨是个星期四,我去听方正先生的课,在法学院大厅里我看到许多学生正围着张贴栏看,我还看到了常务副院长黄希。在张贴栏内有两篇论文被复印后贴在墙上,一份复印了《法学》的封面,论文署名姚从新;另一份复印了方正先生的论文集封面,论文署名方正,而两篇论文从标题到内容都完全一样。
复印者用毛笔写了一句话:“这同样一篇论文,却出现了不同的作者,是弟子抄袭导师的还是导师剽窃弟子的呢?发表论文的时间在出版论文集的时间之前,毫无疑问是导师剽窃了弟子的论文。难道这就是著名教授?难道这就是我们爱戴的导师?难道这就是被他的弟子们称之为的所谓的完美导师?将弟子的成果收进自己的论文集,他真会搞科研,成果就是这样出来的!!!”
看到这我的头都要炸了,那论
就在师兄准备着重新写论文的时候,方正先生的态度突然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这种转变后来我才知道和邸颖有直接关系。方正先生把师兄叫到家里叹着气说,在现阶段让你迅速完成一篇论文并且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确实难为你了,不过我还是很支持你出国的。
方正先生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一篇稿子,说这是我已经完成的一篇论文,你拿去润润色,署上你的名字,打印出来寄给《法学》编辑部吧。
师兄吃惊地望望方正先生,说这可是你的论文,我怎么能署名发表呢?
方正先生说,这只是个技术处理,论文当然还是我的,让你拿去发表一下,主要是为了争取出国这个名额。只要你这次出去了,我这篇论文不仅在学术内而且在学术外也发挥作用了,这篇论文的价值可就大了。方正先生说着自己笑笑,咱们只有不拘小节了。
老师!师兄有些深切地唤了一声。师兄有些动情地说,我真不知该说什么了,你对我的希望那么高,我担心会让你失望。方正先生说,你的悟性都在你以往的师哥之上,你还有年龄优势,假以时日你将前途无量。不过你要记住,这篇论文还是我的,我只不过拿给你用用。这有点像武林比武,弟子功力不够,师傅在背后发功,比完武了师傅把功一收,那功力还是师傅的,弟子的功力还要弟子苦练。
由于是方正先生的论文,师兄寄出去不久就接到了《法学》编辑部的回复,他们在用稿通知中高度评价了论文,并告诉师兄下期发表。在暑假快要来临的时候,法学院出国访问学者的名单确定了下来。师兄凭着方正先生的那篇论文,或者说按照方正先生的说法,师兄借助方正先生的功力在比武中胜利了。
师兄出国
虽然我知道方正先生为了师兄出国帮了大忙,但是我不知道具体的内慕,更不知道师兄发表的论文是方正先生的,而师兄发表的这篇论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法学院为了决定今年的访问学者开了几次会都没定下来,最后闹得有点僵,最后分成了两派,而这两派都是法学院的实力派。在法学院方正先生和陈仲舟都是学术权威,法学院院长和方正先生近些,但是主管法学院学术交流的是常务副院长黄希,而黄希又和陈仲舟是师兄弟,黄希的话是十分有份量的。
法学院就此问题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是:学术交流要全面,要做到每个专业都应该有学生派出。持这种观点的人言外之意是,过去其它专业的学生都派出过,这次该轮到知识产权专业了;第二种意见是:学术交流不是轮流做庄,应该派出最优秀的学生,这样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持这种观点的人是想继续派自己的弟子出国。第三种意见也就是中间派,认为既要照顾到了交流的全面性,又要保证派出的学生能代表师法学院的学术水平,能给法学院争光。
最后,院长苏葆帧拍板了,苏葆帧认为既然叫学术交流就应该派最优秀的,不能搞轮流坐庄。要想给法学院争光而不是丢脸,就应该以学生的学术水平为主要标准。你这个专业有优秀的就派,没有就不派,优秀的学生多就多派,少就少派。
这样,苏葆帧院长就法学院派访问学者之事确定了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当然是冠冕堂皇的,是让人没法反对的。苏葆帧院长说既然大家都同意这个原则,我们就此事形成一个决议,将来派出访问学者就根据这个原则,这样才能做到公平、公正。为了保持我们政策的连续性,要推翻这个原则必须召开办公会,并有三分之二的人通过。于是,这个原则就在办公会上确定了下来。
确定了原则就要商定一个实施办法,那就是如何衡量一个学生的学术水平?这最重要的要看学生有没有研究能力,衡量一个学生有没有研究能力,就要看学生有没有论文发表,而且应该是在专业的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这个要求是高了点,但是既然是博士生的学术交流就要高标准严要求,如果选不出来,那就宁缺勿滥,宁可不派。
有了实施办法剩下的就是程序问题了。办公会又规定,访问学者的人选每年由学生提出申请,由学生的导师亲自推荐,在暑假前的最后一个星期开会确定人选。论文必须在暑假前的最后一个星期前提供,也就是说只要你在办公会研究确定前提供论文就是有效的,过时算下一个学年的成果。
根据这个原则和实施办法以及确定的程序,最后只锁定了两同学,一个是师兄另一个是陈仲舟的弟子秦业。办公会开得正热烈,苏葆帧院长从自己手提包里拿出一本杂志。苏葆帧说,这是寄给我的最新一期的《法学》杂志,姚从新同学发表了一篇非常优秀的论文。大家知道《法学》是我国最重要的法学核心期刊之一,其影响居同类期刊前列,在全国法学期刊中销量第一,影响很大。在坐的很多老师在这个刊物上都发表过论文,这也是我们晋升职称时要参考的依据。
师兄成了不二人选。
方正先生为了让师兄出国可谓是煞费苦心。他首先说服了院长,然后在法学院办公会上确定了一个原则、一个办法、一个程序等,绕了这么大个圈子终于达到了目的。在师兄请我喝酒时,师兄对我说,我们有这么好一个导师,你可要好好保护着,我走了保卫导师的重任可就落在你的肩上了,可别让老板出事。我说,你放心走吧,不但有我老板还有其它弟子呢,导师是你的也是我们的,我们有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
在师兄临登机的时候,师兄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说,我临走忠告你一句话,一不要吸毒,二不要炒股,这两件事都会让人上瘾,都会让人破产,让人家破人亡,千万不要相信股市能赚钱呀。我握住师兄的手哈哈笑了,不知道说什么,师兄离开的时候是中国股市黎明前的黑暗,那段时间是中国股市最黑暗的时候。一个最关心最热爱中国证券市场的股民走了。
邸颖成了我的小师母
师兄出国后,方正先生的生活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方正先生和师母吴迪离婚了。在方正先生和吴迪离婚前我们没有得到任何消息,吴迪是和方正先生友好协商,和平分手的。在这之前吴迪从来都没找过我们,也没见她和方正先生吵闹,说离就离了。这正了那句话,要吵架就不会离婚,要离婚的根本不会吵架。
方正先生和吴迪离婚,取而代之的是邸颖,这似乎在我们预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自从邸颖成为方正先生的驾校同学或者说驾驶老师之后,方正先生和邸颖的关系就被那辆“帕萨特”或者“趴着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邸颖与其说是方正先生的驾驶老师,不如说是方正先生的司机了,在后来的日子里方正先生基本上不开车了,有什么事都是邸颖接送的。没有邸颖方正先生基本上就寸步难行了,也就是说方正先生离不开邸颖同学了。
当方正先生从邸颖那里得知师兄出国是为了找前女朋友刘曦曦,找他的孩子时,方正先生最初是十分生气的,方正先生对邸颖说,姚从新失去你这么好的女孩会后悔的。邸颖哭着说,除了你还有谁知道我的好?可是,你知道了我的好有什么用呢,你又不能娶我。方正先生完全没有料到邸颖会这样说话,这种80后的坦率对方正先生来说太有杀伤力了。方正先生说,邸颖同学,你别开玩笑了,可惜我早生了十年,要是我再年轻十岁,我毫不犹豫娶你。邸颖说,我从来没有觉得你的年龄大,在我看来你比你的弟子姚从新还要年轻,只可惜你是有家室的人。方正先生摇摇头说,吴迪不是障碍,我和吴迪早就面和心不和了。
当邸颖问方正先生原因时,方正先生说婚姻最重要的是信任,吴迪根本不信任我,其实我早就发现她经常跟踪我们。这样的妻子你说我还能和她生活在一起嘛!前不久我无意中发现了一张光盘,那光盘的内容你猜是什么?
是什么呀?邸颖问。是吴迪给我们录的相,这简直是太荒唐了。
真的,邸颖听到这个消息显然比较兴奋。邸颖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在一起没干过什么事呀,连手都没有牵过,那光盘上能有什么呢?方正先生说,的确没什么,但是这说明吴迪是一个有心机的人,她这样做就是为自己找后路,她这是为将来我们离婚找证据,婚姻法规定,在婚姻存续期间一方当事人如果违反了忠诚义务,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受害方有权获得经济补偿。方正先生叹了口气说,其实,她没必要这么煞费苦心,只要她愿意分手,我什么都可以不要,净身出户。
邸颖说你这样做何苦呢,难道是为了我?
方正先生不知道怎么回答了,老板没有正面回答邸颖的问题,只是静静地望着对方。方正先生见邸颖同学正挣着明亮的大眼睛注视着自己,目光中有一种期待。方正先生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自由,为了继续寻找自己的幸福。
邸颖又问,你找到了吗?
方正先生望着邸颖微微点了一下头。
这时,邸颖突然扑进了方正先生的怀里,说要是我能给你幸福,那本身就是我的幸福。方正先生搂着邸颖,在她的额头上吻了一下,说你知道我有点离不开你了,你愿意陪我这个老头子吗?邸颖搂着方正先生的脖子说,今后不准你说自己是老头子,你是我的帅哥。方正先生开心地哈哈笑了,笑得十分年轻。
就这样邸颖和方正先生成了一对忘年交。
接下来方正先生全力支持师兄出国就不难理解了。方正先生让师兄出国一举两得,这不但满足了师兄的要求,也使自己崭新的爱情生活没有了障碍和阴影。最关键的是也了却了邸颖的一桩心愿。邸颖曾经就师兄的出国问题求过方正先生,邸颖说让姚从新出国吧,让他去寻找自己的幸福,这样我也就安心了。方正先生十分干脆地就答应了,还表扬邸颖是一个善良的女孩。
论文风波
为了让师兄有论文发表,为出国争取条件,方正先生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把自己的论文给了师兄,让师兄署名发表。只是,这件事情在师兄出国后莫明其妙地败露了。
那天早晨是个星期四,我去听方正先生的课,在法学院大厅里我看到许多学生正围着张贴栏看,我还看到了常务副院长黄希。在张贴栏内有两篇论文被复印后贴在墙上,一份复印了《法学》的封面,论文署名姚从新;另一份复印了方正先生的论文集封面,论文署名方正,而两篇论文从标题到内容都完全一样。
复印者用毛笔写了一句话:“这同样一篇论文,却出现了不同的作者,是弟子抄袭导师的还是导师剽窃弟子的呢?发表论文的时间在出版论文集的时间之前,毫无疑问是导师剽窃了弟子的论文。难道这就是著名教授?难道这就是我们爱戴的导师?难道这就是被他的弟子们称之为的所谓的完美导师?将弟子的成果收进自己的论文集,他真会搞科研,成果就是这样出来的!!!”
看到这我的头都要炸了,那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