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电子书

Home Category

她比烟花寂寞亦舒 [2]

By Root 312 0
着倒地,立刻召救护车,证实在送院途中不治。
  没有人知道她心脏有病。
  目前看来当然可惜,五十年后倒算是一种福气。去世的时候那么漂亮,她给人们的记忆将是永远完美的。
  太残忍?不不,往往在电视上看到白头宫女话当年,心里就想,怎么如此没个打算,要不归隐家中,要不脱离尘世,怎么会一样都做不到。
  夜很深了,我睡不着,我在纪念姚晶。
  据报上说,她去世的时候,张先生并不在她身边。
  照老规矩他在纽约。
  姚晶诚然有数十万观众,但距离太远,接触不到。
  电话铃又响。
  编姐的声音:“考虑完没有?”
  “考虑好了。”
  “交五千字吧。”
  “我的答案是不写。”
  “去你的。”
  我笑,“不要紧,你骂好了,你不要我写,我请你吃饭。”
  “咄!你替我写,我请你吃饭,”她说,“谁请不起一顿饭。”
  “你老还在报馆?”
  “是的,小姐。”
  “你干脆铺张床在报馆睡,以示精忠报国。”
  “杨寿林岂不是更应得忠臣奖?他就差没在这里洗脸刷牙淋浴。”老编说。
  “他不同,将来《新文报》是他的事业。”我说。
  “你就是咱们未来的老板娘了。”
  “听听这种江湖口吻,传了出去,又该变成‘徐佐子鼻子大过头,此刻已以《新文报》未来老板娘自居’,何苦呢?”
  “你在乎别人说什么吗?你不是天下第一号潇洒人物?”
  我只好干笑。“我还一句句去分辩表白呢,这与洒脱无关,我只是没有空。”
  “现在流行事无不可告人者。”她笑。
  “是吗,这么可爱?阁下今年什么年纪?说来听听,四十二还是四十五?事无不可告人者!都是作大毕业生,我告诉你,将来这个城市垮台,不是为其他因素,而是吹牛皮的人实在太多,把它吹爆了。”

  “你与杨寿林到底怎么了?”她说。
  “半天吊着。”
  “走了也三年多了。”她说。
  “喂,别揭人私隐,还不睡?”我说。
  “再见。”编姐说。
  我保证打现在开始,总有三十万字是为哀悼姚晶而写。
  做观众总比做戏子高贵,做读者永远胜于做作者。
  我的嗜好是看报纸副刊,一边看一边发表意见:唔,这个还不错。咦,这篇神经。啊,此专栏终于搬至报尾,不久可望淘汰出局……报纸多么便宜,娱乐性那么丰富,尤其是杂文专栏越来越多的时候,事无巨细,作者都是与陌生人分享,别吃惊,连床上二十四式都有人写,太伟大了。

  我始终不怀疑有求才有供,所以并不敢看轻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总有人看,百货识百客,谁也不愁寂寞。
  我没有睡着,也许是为姚晶难过。
  一把火之后,从此这个人在世界上消失。
  但活着的时候不知要斗倒多少人才踏上宝座。
  在姚晶的世界里,人是踩着一些人去捧另外一些人的。弄得不好,便成为别人的脚底泥,一定要爬爬爬,向上爬,不停地爬,逗留在最高峰,平衡着不跌下来,一下来就完了,永远颤抖自危。可怕的代价,可羡的风光。

  我有什么关系,我只是一个观众,花钱的大爷,一觉甲不好看,马上去看乙,可恨可爱的群众。
  我抽了许多支烟,天才濛濛亮。
  电话铃响,是杨寿林。
  “出来吃早餐。”
  “什么?我一夜未睡,怎么吃早餐。”
  “昨夜做啥?”
  “寿头!不告诉你。”
  “别人都叫得我寿头,独你叫不得,你一叫便是告诉人只有寿头才喜欢你。”
  我笑。
  “吃完早餐再睡,反正有我陪你。”
  “说话清楚点,切忌一团团,我只陪吃饭,不陪睡觉。”
  “出来!”他大喝一声,“少说废话。”
  我气馁,“十五分钟后在楼下等。”
  杨寿头又马到功成。
  我根本不敢与他争,二十六岁了,总共才得他一个男朋友,换身边人及换工作需要极大的热量,我长期节食,根本没有多余的力气。
  照照镜子,梳洗完毕,在楼下等寿头。
  寿头不是开车子来的,他步行,精神抖擞,定定不似一夜未睡。
  我失声问:“车呢?”
  “坏了。”
  “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尊座驾总有三百日卧床,比林黛玉还矜贵,”我抱怨,“告诉过你,欧洲车不能开。”
  “我同你说过不用东洋货。”他朝我瞪眼。
  “识时务者为俊杰,意大利人何尝未曾在八国联军时欺侮过咱们。”
  “佐子,你的话多如饭泡粥。”
  我不响了。
  “为何闷闷不乐?越不开心,你话越多,高兴的时候,你顶多吹吹口哨。”寿头说。
  我不出声。
  我们两人都喜欢吃西式早餐。丰富的白脱果酱羊角面包,腌肉(又鸟)蛋,牛奶红茶果汁,吃完之后足足十个钟头不想其他问题。
  每当吃饭的时候,咖啡座阳光璀璨,我就觉得活着还是好的,并且寿头应当向我求婚。
  编姐曾问我“寿头”是什么意思。
  我说这是上海话,约莫等于北方人口中的冤大头,或者广东人之老衬,有讪笑意味,并无太多恶意。
  寿头并不介意有这个绰号,打七岁开始,小学同学就这么叫他。
  寿头身边的传呼机作响,他取出看,“报馆找我。”马上跳出去复电。
  他似乎真的需要这种仪器,身兼新文日晚报之经理,他喜欢揽事上身。
  回来他同我说:“找你的,佐子。”神色讶异。
  “是编姐不是?”我说,“还死心不息。”
  “不是,是陈王张律师楼。”他说。
  “不认识。”我继续喝茶。
  “有关姚晶的遗嘱。”
  “姚晶的遗嘱?”我呆住,“关我什么事?”
  “是很奇怪。”寿头说,“叫你尽快同他们联络。”
  “是不是错误?”
  “不会。”
  我用布巾擦擦嘴,“我去打电话。”
  我借公用电话打过去。“我叫徐佐子。”
  “徐小姐,请你立刻到我们写字楼来一次。”他们如获至宝。
  “为什么,什么事?”
  “你来了不就知道。”
  “先告诉我是怎么一回事?”我说。
  “好吧,”他们无奈,“有关姚晶女士的遗产。”
  “什么?”我不相信双耳。
  “姚晶女士把全部遗产赠予你。”
第二章
(更新时间:2006-04-12 11:04:06)
  这次我张大了嘴,声音也发不出来。
  过了很久很久,我说:“马上来。”
  这是不可能的事,我不住同自己说,怎么会?
  我回到桌子上,同寿头说道:“快付账,我们到律师楼去。”
  听到这件事,寿头也呆住。
  “你同她不熟呀。”他说。
  “我们只见过两次面。”我说。
  “她怎么会这样做?她难道没有亲人么?”
  在车中我把整件事仔细归纳一下。
  一个普通人,正当盛年,是不会去立遗嘱的。去世后,产业自动归于配偶子女。
  姚晶却特地写了遗嘱,把她的财产给我。
  为什么是我?一个只见过她两次面的新闻记者。
  我同她有什么关系?素昧平生。
  她父母是否在世?她有没有兄弟姐妹?给公益金也好,怎么会想到我?
  “下车。”寿头说。
  律师在等我们。
  我在办公室内,他们宣读遗嘱:“我姚晶,原名赵安娟,将我所有,在死后赠送徐佐子女士。”
  我与寿头面面相觑。
  寿头问:“遗产总共包括些什么?”
  律师说:“现金二十万美元。”
  寿头看我一眼,“全部?”
  “全部。”
  我并不怪寿头感到意外。二十万美元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譬如说我,简直是保证下半生生活的巨款,但她是姚晶——怎么可能只有这一点
Return Main Page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在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