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薇 [32]
一世平安,家庭和美,你给得起么?”
罗颢墨黑的眼睛迎上若薇略带挑衅的目光,久久,他开口意有所指:“若薇,朕也许法力无边,但从来都不予施舍他人,要得到,凭真本事来换。”
若薇挑衅的眉慢慢落下,他的意思她明白了——想达成今日谈判的愿望,她就得让他看到自己的身价。原本要写协议纲要的笔,被若薇转手在雪白的纸上勾勒出连绵起伏的线条,虽然粗糙简陋,但一气呵成,转瞬间一幅天下五国的地图就画成了。
“胸中有山河。”罗颢淡淡地表示赞赏,不是谁都能在谈笑间挥笔画就天下之势,把五国之形勾勒得如此流畅准确。
“雕虫小技。”若薇不是谦虚,比起一会儿要谈的话题,这点功力就简单得不够瞧了。
若薇把宋的那一块划入殷境:“宋境,您是四两拨千斤拿下来的,损耗甚小,攻心服人,绝对完美的战略。”那么接下来就只剩下梁、楚、卫三国,加上一郡之地的中山,若薇指着地图:“楚国地广,梁国险要,卫国毗邻且山多贫弱,中山区区弹丸,这样一眼望去大殷铁骑的下一个目标几乎是一目了然,路人皆知,可您是这样打算的么?”
“朕要听听你的意见。”
若薇整理了一下思路:“天下混战足有百余年,其间涌现的霸主之相可谓风水轮流,可每一次,每一任霸主的统一霸业都没有能走到最后,好像最初的陈,几十年前便已消亡,可叹如今连影子也没有了;昔日的楚,垂垂老矣今日也不再辉煌;北殷不是第一个具有霸主之相的强国,如果您在霸业中稍有行差踏错,大殷也不是最后一个具有霸主之相的强国。”若薇看着地图,“如果您要完成这至关重要的最后几步,首先,您不能攻中山,其次,您不能攻卫。”若薇把两个最弱最易攻的选择都推翻了,罗颢眼中闪过惊异和一丝趣味:“但闻其详。”
“您观察过蚂蚁么?观察它们如何攻陷一个比它们巨大百倍之多的毛毛虫。”
罗颢明白若薇的意思,昔日盛极一时的陈国就是这样灭亡的。腹背受敌,被四个国家的联盟军打击得一蹶不振,最后分裂成为卫、宋、夏三地,而后来,夏也慢慢消亡了。
“合纵、连横是一个所向披靡的战略,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在动乱中维护这个天下的平衡。没有人不想当霸主,但同时,也没有人希望有人可以当霸主,无奈的矛盾。天下就是这样,一个平衡。”
若薇拿镇纸铁尺搭在了一根毛笔之上,做了跷跷板,然后拿了一只茶盏放在了其中的一侧:“当霸主出现时,天下注定为他倾斜……霸主,当然,他渴望这种倾斜并想把这种失衡贯彻到底,但现实是其他人会选择聚到他对立的一面,与之抗衡。”若薇拿起茶碟、茶碗盖等零七碎八的东西慢慢往另一方向加码,直到这个微型跷跷板开始再一次趋向颤颤巍巍的水平,“这就是这个世上冥冥中的平衡,身为霸主,你可以击倒一个国家,你可能抵抗住两个国家,但你能同时对抗所有的国家吗?要图天下霸业,打破这种平衡,最忌讳的就是自己站在一端,而所有的人都站在你的另一端。”
“殷国的日益强大,已经让周边各国都有所警觉,梁楚联姻就是最好的例子。灭掉了宋国,殷国与其他各国关系更是瞬间降到了最低点,您看看他们边境集结的军队,您看看他们彼此频繁的出使,您让他们感觉到了唇亡齿寒的危机,如果大殷此刻再向中山、向卫再派出一兵一卒,陛下,弦绷得太紧是会断的,他们若是真联合起来发疯,您能保证大殷不会腹背受敌,元气大伤?”
“其实国与国的邦交,不谈感情,只有利益,梁楚两国妄图以联姻加强彼此的联盟,其做法本身就是一个彼此互不信任的无奈选择,尤其他们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考虑到楚国权臣当道,梁国储位不稳,这个联盟本身就很脆弱。若是陛下步步进逼,岂不是正好为他们团结一致推波助澜?但陛下若向后退一步,来自外力的压迫再没那么重,他们内部的矛盾就会慢慢凸显,单凭他们自身争权夺力互相倾轧也就足够乱上一阵子了,让他们自相残杀、自毁长城,如此以逸待劳,我们何乐不为?”
罗颢看着地图,他认同若薇的这种说法,但还是提出了异议:“照你的意思,我大殷岂不是坐下空等,哪个国家都不要图谋了?”
“当然不是。”若薇手指绕着书案上的“跷跷板”打转,“无论是以退为进,还是反间分离,我们都得把对方同仇敌忾的萌芽尽快摧毁。要么,您从他们中间拉一个盟友过来;”若薇把另一侧的茶碗盖拿过来扣上,“要么,您踢散对方的联盟。”若薇手指一触,稀里哗啦,另一边的碟碗全滚散了。
“说下去。”
“说到盟友……陛下,您觉得中山怎么样?”
“嗯,中山,”罗颢似笑非笑地看着若薇,意有所指地点点头,“你的家乡。”
说到联盟,中山区区一郡之地对强殷来说简直是塞牙缝都不够瞧,说到与中山联盟更是有些贻笑大方,那么一个区区弹丸之地,等对等的联盟不必要,纳入附属才是比较正常的思维习惯,所以若薇这么一说,罗颢听进了,心里颇有些不以为然,不过,说实话,罗颢对中山那片地,确实心有念念,让他垂涎。
中山这个地方的,弹丸之地,没矿没粮,兵寡地少,可这么多年从来都不曾受欺,军需粮草也几乎没有匮乏的时候。纵观天下,梁国多马,殷国多铁,楚国多粮,卫国多美女,除了卫国,其他诸国的这些特产都是战时的重要战略物资,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禁止外输的特殊物品,中山不产这些东西,可从来都没有缺过。
——为什么?
物资总是要流通的,这是经济规律。
比如说,殷国想要良马就必须去梁国买,同样梁国缺粮就一定会从楚国购,他们的国家政策在面对现实状况终究会无奈妥协,所以各国看似严格执行禁运,实际上每个国家都在想办法破坏对方的禁运,购得自己的所需,所以这种禁运只能是屡禁屡不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已。而中山这一郡之地,就是这个桌面下交易的黑市,是诸国无奈又不得不依靠的来源,所以中山商人能四方友好,触角又四通八达,左右逢源。
正是因为中山有着这样的作用,所以,它惹人眼红。每个国家都想把它攥在手心里,人人争抢的后果就让中山出于一个动态的危险平衡百余年。现在这个平衡开始偏斜了,入冬打了大胜仗的罗颢很想借着这股东风把中山彻底地收罗帐下只为他所用,而契机,当然就是若薇——用周若薇对中山的了解,用昔日周维的人情说服中山投降,如果能把中山这股势力用好,那日后的大殷的军队对他来说就是如臂使指。
或者退一万步讲,用武力征服,对罗颢来说拿下中山也不是费力的事,中山不是国家,未必引起其余三国的联手反弹,他大可以派使臣出使安抚各国,所以若薇说的这个联盟,在罗颢看来,并不是很恰当的建议。
但若薇对这件事则完全不这么看。“陛下,中山那里既不是地势枢纽也没有战略地位,它现在已经允诺对大殷年年纳贡,空手套白狼您每年的国库就有一百八十万金的收入,养大殷支边关军绰绰有余。维持这样的状况不是很好么?就算您能派兵拿下了中山,然后驻守、安置人力、恢复生产,这都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您能保证在三两年之内,净收益维持到每年一百八十万金这样稳定的高度么?而且,若您用武力征服,我也说不准中山的商人还能不能像以往那样准时为您提供一些必需的军需物资。”
“中山的重要,我们都知道,与中山联盟,大殷能得到一个安定的后方,友好的睦邻,充沛的物资来源和额外进项的钱粮。重要的,您不必担心这个盟友跟您反水,他没有这个必要、也没有这个实力,您可以留着全副精力专心致志地对付梁、楚、卫,既然可以非战之功就达到这样的效果,那为什么还要冒险,花费人力物力撕破脸呢?您所需要的中山的一切便利,仅仅是举手之劳而已——放低您的姿态,敞开您的心胸,主动向中山抛出友好信号,您确实不会拥有中山,但是你将得到所有你想要的好处。”
罗颢沉默了一阵子,似乎在权衡个中利害关系,半晌之后放下了这个话题,另起了一个:“好了,说说你的分化策略,你打算如何防止他们同仇敌忾,又如何拆散他们现有的联盟?”
“陛下,您觉得……攻楚怎么样?”若薇讳莫如深地扔出一个建议。
罗颢一顿之下随即心领神会,眸内精光大盛——分化一个既已成的联盟,有什么比一亲一疏更好的办法?
梁国争储正凶,几股势力各有各的力量,各有各的依仗,也各有各的盘算,与楚国联姻的太子一党固然希望梁楚盟约能坚固可靠千秋万代,但对于其他人来说,这种联盟未尝不是碍事的绊脚石,朝中内部势力分化,其中愿意与大殷暗中结盟换取力量的绝非没有……
另一边楚国是权臣当道,奢靡成风,对于那些习惯了纸醉金迷的朝臣来说,只要他大殷同样能许下他们一生富贵高官厚禄,便是投降如何,便是灭国又如何,他们又岂会感受到皇族的切肤之痛?
至于那个胆小若鼠、空谈贫弱的卫国,他们一旦知晓大殷铁骑不是拿他们开刀祭旗,又岂会再四处奔波卖力游说三国合纵之势?
若薇提出的这一招攻楚妙棋,切入对方联盟关键一点确实辛辣异常,应为“略胜”,但罗颢并没有喜形于色,略胜是关键,但武胜同样也是关键。“楚国地广,若征楚我大殷将士不免长途跋涉远师劳顿,此为兵家大弊。”
“那就把我们的劣势,化为我们的优势,让他们疲于奔命。” 若薇在楚国边境选了几处画了点,“兵分几路,轮番袭扰。”这样迫使对方在广阔的疆域内往返奔波于各个隘口间防守,己方就以逸待劳应对付对方的疲惫之师,此谋颇得游击战之精髓。
罗颢看着地图上的那几个点,一幅幅解构图在脑中不断分析、演练、完善,然后他深吸了一口气,浑身略微松弛地靠在椅背上,周氏传人,果然名不虚传。
若薇敏锐地捕捉到了罗颢的放松,心中已有定数,她挑高了眉毛:“那么现在,我的陛下,我有资格位列您的朝堂,成为您的谋士么?”
“当然,朕的周爱卿。”罗颢看着若薇,嘴角浮出一抹欣赏的笑。
成交
——他这是选幕后黑手还是要金屋藏娇?
若薇以为谈判就此胜利,“他是周维”这一论点已经在两人间达成共识,可没想到罗颢竟然还想在周若薇的身上做文章。
若薇就是想不明白了:“天命之言真的就那么重要么? ”
“不,朕从不相信什么天命之言。”
若薇一愣:“那你还……”
罗颢抬起手,打断了若薇的话:“朕不信,但有人信,有很多人相信。天下纷争已有百余年,中原动
罗颢墨黑的眼睛迎上若薇略带挑衅的目光,久久,他开口意有所指:“若薇,朕也许法力无边,但从来都不予施舍他人,要得到,凭真本事来换。”
若薇挑衅的眉慢慢落下,他的意思她明白了——想达成今日谈判的愿望,她就得让他看到自己的身价。原本要写协议纲要的笔,被若薇转手在雪白的纸上勾勒出连绵起伏的线条,虽然粗糙简陋,但一气呵成,转瞬间一幅天下五国的地图就画成了。
“胸中有山河。”罗颢淡淡地表示赞赏,不是谁都能在谈笑间挥笔画就天下之势,把五国之形勾勒得如此流畅准确。
“雕虫小技。”若薇不是谦虚,比起一会儿要谈的话题,这点功力就简单得不够瞧了。
若薇把宋的那一块划入殷境:“宋境,您是四两拨千斤拿下来的,损耗甚小,攻心服人,绝对完美的战略。”那么接下来就只剩下梁、楚、卫三国,加上一郡之地的中山,若薇指着地图:“楚国地广,梁国险要,卫国毗邻且山多贫弱,中山区区弹丸,这样一眼望去大殷铁骑的下一个目标几乎是一目了然,路人皆知,可您是这样打算的么?”
“朕要听听你的意见。”
若薇整理了一下思路:“天下混战足有百余年,其间涌现的霸主之相可谓风水轮流,可每一次,每一任霸主的统一霸业都没有能走到最后,好像最初的陈,几十年前便已消亡,可叹如今连影子也没有了;昔日的楚,垂垂老矣今日也不再辉煌;北殷不是第一个具有霸主之相的强国,如果您在霸业中稍有行差踏错,大殷也不是最后一个具有霸主之相的强国。”若薇看着地图,“如果您要完成这至关重要的最后几步,首先,您不能攻中山,其次,您不能攻卫。”若薇把两个最弱最易攻的选择都推翻了,罗颢眼中闪过惊异和一丝趣味:“但闻其详。”
“您观察过蚂蚁么?观察它们如何攻陷一个比它们巨大百倍之多的毛毛虫。”
罗颢明白若薇的意思,昔日盛极一时的陈国就是这样灭亡的。腹背受敌,被四个国家的联盟军打击得一蹶不振,最后分裂成为卫、宋、夏三地,而后来,夏也慢慢消亡了。
“合纵、连横是一个所向披靡的战略,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在动乱中维护这个天下的平衡。没有人不想当霸主,但同时,也没有人希望有人可以当霸主,无奈的矛盾。天下就是这样,一个平衡。”
若薇拿镇纸铁尺搭在了一根毛笔之上,做了跷跷板,然后拿了一只茶盏放在了其中的一侧:“当霸主出现时,天下注定为他倾斜……霸主,当然,他渴望这种倾斜并想把这种失衡贯彻到底,但现实是其他人会选择聚到他对立的一面,与之抗衡。”若薇拿起茶碟、茶碗盖等零七碎八的东西慢慢往另一方向加码,直到这个微型跷跷板开始再一次趋向颤颤巍巍的水平,“这就是这个世上冥冥中的平衡,身为霸主,你可以击倒一个国家,你可能抵抗住两个国家,但你能同时对抗所有的国家吗?要图天下霸业,打破这种平衡,最忌讳的就是自己站在一端,而所有的人都站在你的另一端。”
“殷国的日益强大,已经让周边各国都有所警觉,梁楚联姻就是最好的例子。灭掉了宋国,殷国与其他各国关系更是瞬间降到了最低点,您看看他们边境集结的军队,您看看他们彼此频繁的出使,您让他们感觉到了唇亡齿寒的危机,如果大殷此刻再向中山、向卫再派出一兵一卒,陛下,弦绷得太紧是会断的,他们若是真联合起来发疯,您能保证大殷不会腹背受敌,元气大伤?”
“其实国与国的邦交,不谈感情,只有利益,梁楚两国妄图以联姻加强彼此的联盟,其做法本身就是一个彼此互不信任的无奈选择,尤其他们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考虑到楚国权臣当道,梁国储位不稳,这个联盟本身就很脆弱。若是陛下步步进逼,岂不是正好为他们团结一致推波助澜?但陛下若向后退一步,来自外力的压迫再没那么重,他们内部的矛盾就会慢慢凸显,单凭他们自身争权夺力互相倾轧也就足够乱上一阵子了,让他们自相残杀、自毁长城,如此以逸待劳,我们何乐不为?”
罗颢看着地图,他认同若薇的这种说法,但还是提出了异议:“照你的意思,我大殷岂不是坐下空等,哪个国家都不要图谋了?”
“当然不是。”若薇手指绕着书案上的“跷跷板”打转,“无论是以退为进,还是反间分离,我们都得把对方同仇敌忾的萌芽尽快摧毁。要么,您从他们中间拉一个盟友过来;”若薇把另一侧的茶碗盖拿过来扣上,“要么,您踢散对方的联盟。”若薇手指一触,稀里哗啦,另一边的碟碗全滚散了。
“说下去。”
“说到盟友……陛下,您觉得中山怎么样?”
“嗯,中山,”罗颢似笑非笑地看着若薇,意有所指地点点头,“你的家乡。”
说到联盟,中山区区一郡之地对强殷来说简直是塞牙缝都不够瞧,说到与中山联盟更是有些贻笑大方,那么一个区区弹丸之地,等对等的联盟不必要,纳入附属才是比较正常的思维习惯,所以若薇这么一说,罗颢听进了,心里颇有些不以为然,不过,说实话,罗颢对中山那片地,确实心有念念,让他垂涎。
中山这个地方的,弹丸之地,没矿没粮,兵寡地少,可这么多年从来都不曾受欺,军需粮草也几乎没有匮乏的时候。纵观天下,梁国多马,殷国多铁,楚国多粮,卫国多美女,除了卫国,其他诸国的这些特产都是战时的重要战略物资,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禁止外输的特殊物品,中山不产这些东西,可从来都没有缺过。
——为什么?
物资总是要流通的,这是经济规律。
比如说,殷国想要良马就必须去梁国买,同样梁国缺粮就一定会从楚国购,他们的国家政策在面对现实状况终究会无奈妥协,所以各国看似严格执行禁运,实际上每个国家都在想办法破坏对方的禁运,购得自己的所需,所以这种禁运只能是屡禁屡不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已。而中山这一郡之地,就是这个桌面下交易的黑市,是诸国无奈又不得不依靠的来源,所以中山商人能四方友好,触角又四通八达,左右逢源。
正是因为中山有着这样的作用,所以,它惹人眼红。每个国家都想把它攥在手心里,人人争抢的后果就让中山出于一个动态的危险平衡百余年。现在这个平衡开始偏斜了,入冬打了大胜仗的罗颢很想借着这股东风把中山彻底地收罗帐下只为他所用,而契机,当然就是若薇——用周若薇对中山的了解,用昔日周维的人情说服中山投降,如果能把中山这股势力用好,那日后的大殷的军队对他来说就是如臂使指。
或者退一万步讲,用武力征服,对罗颢来说拿下中山也不是费力的事,中山不是国家,未必引起其余三国的联手反弹,他大可以派使臣出使安抚各国,所以若薇说的这个联盟,在罗颢看来,并不是很恰当的建议。
但若薇对这件事则完全不这么看。“陛下,中山那里既不是地势枢纽也没有战略地位,它现在已经允诺对大殷年年纳贡,空手套白狼您每年的国库就有一百八十万金的收入,养大殷支边关军绰绰有余。维持这样的状况不是很好么?就算您能派兵拿下了中山,然后驻守、安置人力、恢复生产,这都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您能保证在三两年之内,净收益维持到每年一百八十万金这样稳定的高度么?而且,若您用武力征服,我也说不准中山的商人还能不能像以往那样准时为您提供一些必需的军需物资。”
“中山的重要,我们都知道,与中山联盟,大殷能得到一个安定的后方,友好的睦邻,充沛的物资来源和额外进项的钱粮。重要的,您不必担心这个盟友跟您反水,他没有这个必要、也没有这个实力,您可以留着全副精力专心致志地对付梁、楚、卫,既然可以非战之功就达到这样的效果,那为什么还要冒险,花费人力物力撕破脸呢?您所需要的中山的一切便利,仅仅是举手之劳而已——放低您的姿态,敞开您的心胸,主动向中山抛出友好信号,您确实不会拥有中山,但是你将得到所有你想要的好处。”
罗颢沉默了一阵子,似乎在权衡个中利害关系,半晌之后放下了这个话题,另起了一个:“好了,说说你的分化策略,你打算如何防止他们同仇敌忾,又如何拆散他们现有的联盟?”
“陛下,您觉得……攻楚怎么样?”若薇讳莫如深地扔出一个建议。
罗颢一顿之下随即心领神会,眸内精光大盛——分化一个既已成的联盟,有什么比一亲一疏更好的办法?
梁国争储正凶,几股势力各有各的力量,各有各的依仗,也各有各的盘算,与楚国联姻的太子一党固然希望梁楚盟约能坚固可靠千秋万代,但对于其他人来说,这种联盟未尝不是碍事的绊脚石,朝中内部势力分化,其中愿意与大殷暗中结盟换取力量的绝非没有……
另一边楚国是权臣当道,奢靡成风,对于那些习惯了纸醉金迷的朝臣来说,只要他大殷同样能许下他们一生富贵高官厚禄,便是投降如何,便是灭国又如何,他们又岂会感受到皇族的切肤之痛?
至于那个胆小若鼠、空谈贫弱的卫国,他们一旦知晓大殷铁骑不是拿他们开刀祭旗,又岂会再四处奔波卖力游说三国合纵之势?
若薇提出的这一招攻楚妙棋,切入对方联盟关键一点确实辛辣异常,应为“略胜”,但罗颢并没有喜形于色,略胜是关键,但武胜同样也是关键。“楚国地广,若征楚我大殷将士不免长途跋涉远师劳顿,此为兵家大弊。”
“那就把我们的劣势,化为我们的优势,让他们疲于奔命。” 若薇在楚国边境选了几处画了点,“兵分几路,轮番袭扰。”这样迫使对方在广阔的疆域内往返奔波于各个隘口间防守,己方就以逸待劳应对付对方的疲惫之师,此谋颇得游击战之精髓。
罗颢看着地图上的那几个点,一幅幅解构图在脑中不断分析、演练、完善,然后他深吸了一口气,浑身略微松弛地靠在椅背上,周氏传人,果然名不虚传。
若薇敏锐地捕捉到了罗颢的放松,心中已有定数,她挑高了眉毛:“那么现在,我的陛下,我有资格位列您的朝堂,成为您的谋士么?”
“当然,朕的周爱卿。”罗颢看着若薇,嘴角浮出一抹欣赏的笑。
成交
——他这是选幕后黑手还是要金屋藏娇?
若薇以为谈判就此胜利,“他是周维”这一论点已经在两人间达成共识,可没想到罗颢竟然还想在周若薇的身上做文章。
若薇就是想不明白了:“天命之言真的就那么重要么? ”
“不,朕从不相信什么天命之言。”
若薇一愣:“那你还……”
罗颢抬起手,打断了若薇的话:“朕不信,但有人信,有很多人相信。天下纷争已有百余年,中原动